反核食 不反核四?

 

把「來自核災區食品」,簡化為「核食」,不是頭腦不清,就是有惡意誤導之嫌。來自核災區的食品,未必就一定有受到污染,又或者有污染,也未達危害健康的程度,自然界就有微量輻射,這是常識,要求零檢出,是雞蛋裡挑刺,這就變成了政治問題,既然是政治問題,就涉及價值選擇或利害權衡。

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開放進口的問題,已經吵了好幾年,如果把它當科學問題看待,就應該交給專家,用數據說話。但台灣顯然不是一個可以用科學說服的地方,一旦碰到公共政策,就用立場決定一切,而且可以反覆無常,前後顛倒,昨是今非,自我矛盾而習以為常。

馬政府執政末期,即已研議有條件的管制開放,當時負責說帖遊說人民的人,一旦失去政權,忽然變身為反核食悍將,反核成了他們的政策綱領,國民黨忽然變成綠色價值的捍衛者,實在令人摸不著頭緒。

如果是信仰轉變,也算好事一樁。但問題偏偏不是這樣。這一陣子被刻意放大的缺電或空污紅害問題,其中暗藏著一個不軌意圖,好說歹說,就是想重啟核能發電,不惜要發動公投,鼓吹要解封續建核四。日本核電技術領先世界,仍不能保證核安無虞,更何況核四設備已落伍鏽蝕多年?這批現在散布恐懼,反對「核災區食品」的人,同時卻又吵著要續建核四,如果不是腦袋錯亂,就一定是居心叵測。

(作者為公務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