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中國網路監控 全民「透明」

中國網路監控 全民「透明」

設蘋果海外ID者 資料可能喪失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記得歐威爾《一九八四》小說中「老大哥」無所不在的監控嗎?還是電影《全民公敵》裡個人隱私被國家濫權侵犯的情景?中國正透過已實施的「網絡(路)安全法」,展開全民監控行動,部分使用蘋果產品的中國用戶已被警告,藉設立海外Apple ID來迴避該法,可能冒著喪失資料的風險。 蘋果宣布,配合中國網路新法要求,中國iCloud服務將轉由合作的雲上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公司負責。圖為北京一家商店展示蘋果手機iPhone X。(美聯社) 中國三大科技鉅子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支付寶)、百度網訊、北京字節跳動(今日頭條),週五遭中國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被控涉及個資保護問題。該監管機構指責三公司在個資收集使用、使用目的告知方面,不符網絡安全法,要求立即進行整頓改革。 中國的網絡安全法允許政府以公共安全的名義廣泛獲取個人數據,以利監控。近年來,包括百度、阿里、騰訊等逾卅五家中國科技公司已悄悄組建中共黨委,以確保取得數據發展方向未偏離「黨」的目標。接著,北京矛頭轉向海外科技公司。 蘋果公司近日宣布,配合中國網路新法要求,二月廿八日起中國iCloud服務將轉由合作的雲上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公司負責,即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用戶的個人線上資訊,包含私人訊息、照片等,都將被轉移到中國境內儲存。雲上貴州為中國國企,由貴州省大資料發展管理局出資、貴州省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管。 中國網絡安全法去年六月上路,要求海外企業在中國蒐集的個資、數據都必須存放在境內伺服器,並經過安全檢查。蘋果在去年七月與貴州省政府簽訂「iCloud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授權雲上貴州做為蘋果在中國營運iCloud服務的唯 一合作夥伴。 不僅中國用戶 蘋果美用戶也受影響 路透昨報導,蘋果先前再三保證僅中國當地帳戶會受到影響,但以美國電郵、支付方法和地址設立iCloud帳戶的五位中國用戶表示,他們接到須選擇參與轉移資料的通知,否則恐有數據遺失的風險。蘋果拒絕評論為何有美國Apple ID的用戶會接到該通知。 耐人尋味的是,這些人的美國帳戶資訊不含有他們的任何中國資訊在內。廿六歲的北京劉姓用戶表示,蘋果所知僅他是美國居民、有美國住址、電話、電郵和支付內容,「如何能判別我是中國公民?」 臉書、Google、推特等外國網路服務被視為對中國主權和穩定的一項威脅,迄今仍被中國禁止。蘋果去年從中國App Store裡移除數十個VPN軟體、微軟Skype等熱門通訊軟體和媒體工具,切斷了中國用戶取得不受審查內容的重要管道。
楊芙宜 2018-01-13
美眾院通過台灣旅行法 鼓勵美台各層級互訪

美眾院通過台灣旅行法 鼓勵美台各層級互訪

  眾院要華府助台參與世衛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記者蘇永耀、呂伊萱/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於美東時間九日無異議通過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台灣旅行法(HR535),明確指出美國政府應鼓勵美台在各層面進行訪問。眾院也通過(HR3320)法案,指示國務卿發展策略協助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取得觀察員身分。總統府及外交部昨均表達歡迎,並強調將持續推動「升級版台美夥伴關係」。 美國眾議院於美東時間九日無異議通過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台灣旅行法,法案於去年一月十三日由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等人共同提出。(美聯社檔案照) 台灣旅行法案於去年一月十三日由眾議員夏波、薛爾曼和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共同提出,共有八十位國會議員連署。法案提到,美國國會認為「自從台灣關係法制定後,由於美國自身對於台灣高層訪美的自我設限,台灣與美國始終缺乏有效的溝通,顯著地阻礙了台美關係的發展」,因此,「美國政策理應促進美國與台灣之間所有層級的互訪」。 這項法案要成為法律,還需要參議院通過同樣的法案,並由總統簽字後才能生效。參議員魯比歐、布朗、殷霍夫、梅南德茲、賈德納以及彼德斯在去年五月四日也提出了參議院版的「台灣旅行法」。 法案需參院通過、總統簽字 參與國會遊說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會長陳正義在新聞稿中表示,台灣旅行法的通過,延續了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國防授權法案通過的能量,接下來FAPA將盡全力確保台灣旅行法盡快在參議院通過。 美台斷交後美國自我設下限制,台灣的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無法到華府訪問;美國的將官和助理部長以上層級官員訪台也受到許多限制。 眾議院也通過「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法案」。該草案表達美國國會支持台灣參與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並強化美國國務卿每年應就協助台灣參與世衛大會的做法,向國會提出報告;草案也指出,若台灣未能獲邀出席任何一屆世衛大會,國務卿應向國會說明行政部門如何改善與精進政策做法。 美國眾議院通過上述兩項法案後,外委會主席羅伊斯即發表聲明,肯定此舉是表達對台灣做為美國緊密夥伴及友人的堅定支持。
曹郁芬 2018-01-11
美眾院通過決議 支持台灣重回世衛觀察員

美眾院通過決議 支持台灣重回世衛觀察員

  美國眾議院今天表決通過,要求國務卿研議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法新社) 2018-01-10 10: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政府上任以來,國際空間受到中國打壓,去年更是8年來首度未獲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不過美國國會對此十分重視,眾議院今天表決通過,要求國務卿研議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眾議院今天口頭表決通過一項關於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法案,該法案指出,台灣過去8年來都能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活動,但自新政府後上台後,國際組織參與屢屢遭到中國打壓,2016年台灣在最後一刻才獲得邀請,邀請函上還被註記「一個中國原則」,成為觀察員以來,去年首度未獲邀請。 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要在世衛大會前,提出協助台灣取得世衛觀察員身分的年度策略報告,若是台灣未能獲邀出席,國務卿必須提交報告說明;該法案經眾議院通過後,將送交參議院討論。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Ed Royce)指出,這是向台灣傳達出美堅定支持的訊息,羅艾斯在去年提案時曾指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是一個公衛議題,台灣在防止流行疾病和提供重要人道援助上有重大貢獻,WHA排除台灣參與的不正當決定,不該再發生。
自由時報 2018-01-10
能源轉型里程碑! 德國元旦發電100%用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里程碑! 德國元旦發電100%用再生能源

  德國在今年1月1日創下紀錄,當天全國用電全來自再生能源。(法新社) 2018-01-09 10:0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德國在今年1月1日創下紀錄,當天全國用電全來自再生能源,由風力發電的85%最多,其他電力則由水力和生質能發電,就能滿足全部的用電,堪稱是能源轉型的里程碑。 綜合外媒報導,德國官方的電力市場資訊網站SMARD顯示,今年1月1日全國用電量約41GW(吉瓦),當天全由再生能源提供電力,德國經濟暨能源部次長巴克(Rainer Baake)直說,「沒人料到,我們竟在冬天清晨達成100%的目標。」 報導指出,德國1月1日的供電,光是風力發電就能滿足85%的用電需求,加上水力和生質能發電,正好滿足全部的用電需求。不過仍有部分火力等傳統電廠無法完全停機,多餘電力只好出口到國外,巴克對此表示,「這個現象顯示,德國的電力系統需要更多彈性,缺乏彈性的大型電廠是能源轉型的障礙。」 德國大量向鄰國進口電力,幾乎都是核電,德國主要向法國、瑞士、捷克三國購電,而法國核電佔78%,瑞士與捷克核電佔該國能源配比比重都佔30%以上。 事實上,德國的燃煤和核能等傳統電廠過去幾年已大幅增加彈性,以今年1月1日清晨為例,全國火力、核能和天然氣等傳統電廠的發電量都大幅降載,一度降到17GW,許多機組完全沒有運轉。 擁有4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LEAG集團也證實,在假期期間,因民生和工業用電需求減少,以及風力發電量大增,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降到只剩下25%。
自由時報 2018-01-09
反制抵制者 以色列禁20個團體入境

反制抵制者 以色列禁20個團體入境

  〔編譯劉宜庭/綜合報導〕以色列七日公布一份旅行禁令名單,禁止全球二十個組織和團體入境以國,理由是他們支持巴勒斯坦、參與旨在以非暴力手段抵制以色列的「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BDS)。以國公安部長爾登(Gilad Erdan)表示:「我們已轉守為攻。抵制以色列的組織必須知道,以色列也能抵制他們,禁止他們入境,傷害以色列公民。」 以色列禁20個團體入境。(路透) 這項旅行禁令將於今年三月一日起正式生效,但近幾個月來已有許多相關人士被以國禁止入境。被列入黑名單的組織分別來自英國、美國、智利、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挪威、瑞典、南非等地,其中包括擁有七十個分會、一萬五千名付費會員的美國猶太團體「猶太人和平之聲」(Jewish Voice for Peace),以及曾於一九四七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教友會」。 儘管相關禁令預定三月生效,去年七月間已有兩名「猶太人和平之聲」成員和三名同伴在前往機場搭機時,被航空公司告知遭以國當局禁止入境。據悉,以國的旅行禁令名單可能不只二十個組織。 以色列國會去年三月修訂入境法,明文禁止「抵制以國者」入境。當局聲稱,相關禁令不會針對特定宗教或種族,也不會禁止維權人士、政治異議份子入境,只會針對BDS組織當中的「核心人物」執法。不過,批評者認為,此舉侵害言論自由,有違人權。 BDS由民間組織在二○○五年發起,號召民眾以拒買以色列商品等非暴力手段抵制以國,藉此終止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占領。此前,紐西蘭歌手蘿兒(Lorde)才因不敵BDS支持者的壓力,決定取消上月底在以色列的一場演出。
劉宜庭 2018-01-09
藏人推廣藏語 分裂國家受審

藏人推廣藏語 分裂國家受審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西藏文化工作者扎西文色(Tashi Wangchuk)致力推廣藏語教育,受到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注意,拍攝紀錄片專題介紹,但這段受訪影片成為他涉罪證據,遭中國政府以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罪起訴,四日在青海省玉樹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法官聽取口頭答辯達四個小時後,將擇日宣判。扎西文色曾說,若最後結果是他因此被關,「我會選擇自殺」。 致力拯救藏人母語的西藏文化工作者扎西文色被依煽動分裂國家罪嫌起訴,四日出庭受審。(取自網路) 自由西藏學生運動三日在全球連署,呼籲國際社會施壓中共,釋放西藏文化工作者扎西文色。(取自網路) 扎西文色的律師梁小軍說,煽動分裂國家罪名若成立,將面臨五到十五年徒刑。抗辯重點在於檢方指紐時紀錄片證明扎西文色從事分裂國家活動,但扎西文色不認為他在煽動分裂,只是想加強藏語教育,「他們的主要證據就是這段影片,只是一段九分十三秒的影片」。另名律師藺其磊說,三日晚上突遭警方和便衣執法人員到下榻飯店查房,警方聲稱是「例行公事,上級要求」。 現年三十二歲的扎西文色原以經商為生,致力保存藏語文化。紐時一五年十一月刊登專文和影片,介紹他推廣藏語教育,挽救藏人母語;兩個月後的一六年一月,扎西文色遭警方從家中帶走,同年三月被依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罪起訴。扎西文色被拘押兩年來,國際人權團體和聯合國多次公開要求中國政府釋放他。一六年十二月時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包可士發表長篇聲明談論中國的政治犯,就提到扎西文色「因和平提倡藏語教育而身陷囹圄」。 「國際特赦」組織四日聲明,此案「駭人聽聞」、「是赤裸裸的莫須有指控」,要求立即且無條件釋放扎西文色。「人權觀察」組織中國部主任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說,「扎西文色所作所為都是和平提倡憲法所保障的權利」,「如果中國當局認為這就是『煽動分裂』,那什麼不是?」自由西藏學生運動三日在全球展開請願連署,抗議中共非法政治迫害扎西文色,呼籲世界各國領袖緊急介入營救。 美聯社指出,扎西文色案凸顯中國民眾接受外國媒體訪問談論敏感議題所面臨的風險。扎西文色在紐時的紀錄片中大量使用漢語受訪,談到藏人所受到的「壓力和恐懼」,以及他對於藏人文化因語言逐漸遭侵蝕而被消滅的憂慮。
管淑平 2018-01-05
 2018去中國要小心!日媒:思想不符就可能被捕

2018去中國要小心!日媒:思想不符就可能被捕

  日媒指出,到中國旅行有隨時遭懷疑、拘留的風險。(路透) 2018-01-03 15: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產經新聞》昨日發布一則針對周邊國家所做的2018年度風險預測,當中以去年有6名日本人因公赴中進行測量作業,事後遭到當局逮捕為例,直言「中國在歷史和旅遊上具有其吸引力,但若是思想與當局不符,就有遭到拘留的風險」。 《產經新聞》引述日本警察廳「治安回顧與展望」報告,指出至2017年底,共有8名日本人在中國遭到羈押,還提到中國在2014、2015分別推出「反間諜法」和「國家安全法」,包括像日本的公司職員或脫北者都曾遭到逮捕,且指控事由通常不明確。 當中提到,一間日本企業受中國公司委託,在2017年派員前往當地一處溫泉進行地理勘測,事後卻被依損害中國國家安全遭逮捕。 報導中提到,雖然中國宏觀的歷史,在觀光產業上有其巨大的市場魅力,「但別忘了,這是一個當你思想上與當局不符時,就有可能遭到拘留的國家」,提醒日本人前去旅遊時必須留意。 中國官媒《環球網》也引述該篇報導,但未多做評論,僅提及上述案例中的6人,是在山東蓬萊和海南三亞五指山地區從事非法勘測活動遭逮捕,且其中4人已被釋放。
自由時報 2018-01-03
2017年全球至少81記者殉職 逾250人入獄

2017年全球至少81記者殉職 逾250人入獄

  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各地至少有81名記者殉職,超過250名記者被關進監牢。此為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布魯塞爾30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媒體記者組織「國際記者聯合會」指出,2017年全球各地至少有81名記者殉職,超過250名記者被關進監牢,與此同時,對媒體工作人員的暴力和騷擾行徑也劇增。 美聯社見到的國際記者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年度「殺害報告」(Kill Report),IFJ指出,媒體記者在全球各地因鎖定殺害、汽車炸彈攻擊以及受困交火火網等喪命。超過250名記者於2017年被關進監牢。 截至12月29日的記者死亡人數,是過去10年來最低,較2016年的93死減少。最多記者在墨西哥境內遇害,但也有很多記者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衝突區喪生。 IFJ懷疑但無法正式證實,至少有另一名記者於28日伊斯蘭國(IS)自殺炸彈客襲擊喀布爾什葉派文化中心時遇害,那起自殺攻擊造成至少41人死亡。 IFJ主席樂魯斯(Philippe Leruth)表示,記者死亡人數減少「代表下降趨勢,但對媒體的暴力依然高得令人難以接受」。 他說,IFJ發現「最令人憂心的是,這類下降與各國政府採取矯正這類犯罪不受懲罰的任何舉措都無關。」 有8名女記者遇害,其中兩人在歐洲民主國家喪命,包括馬爾他著名調查記者加利西亞(Daphne Caruana Galizia),遭置放在座車內炸彈炸死。 除性命不保外,IFJ警告指出:「空前人數的記者被關進監牢、被迫逃亡,且自我審查普遍,而殺害、騷擾以及攻擊和威脅獨立媒體卻不受懲罰的情形達到猖狂水準。」 在土耳其,自從2016年7月發生未遂政變以來,官方對媒體的施壓有增無減,安卡拉當局也因大肆把記者入獄而惡名昭彰。約160名記者在土耳其遭關押,占全球總數的2/3。 IFJ也對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表達憂慮,當地頻頻發生暴力民粹主義引發的攻擊記者事件。
中央社 2017-12-31
中國經商環境惡化 逾半德企不想再投資

中國經商環境惡化 逾半德企不想再投資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德國之聲報導,中國經商環境惡化,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看法巨變,中國德國商會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德企不考慮在中國投資新的生產基地,許多中小德企甚至認為未來無法在中國撐過五年,因為面臨中國保護主義及不公平競爭、中共在外企設支部、商業機密難保等挑戰。 廣東珠海市政府廿六至廿九日也對企業祭出空污限令。(路透檔案照) 報導指出,中國擴大施壓,要求德企允許中共組織對其在中國經營有更大發言權,迫使德國工商大會(AHK)日前警示:德企可能退出中國或重新考慮投資決定,中共黨代表尋求在德中合資企業董事會中享有表決權的要求「不存在法律基礎」,企業創新和成長基礎在於「自由的企業決策」。 中國德國商會調查顯示,網路速度緩慢且遭屏蔽、延攬和保住專業人才困難及勞動成本增加、中國企業競爭激化、市場障礙和保護主義,都是德商面臨的大問題。 德企在中國不受歡迎的感覺增加,首次有超過一半德企表示,近兩年沒有投資新生產基地的計畫;四分之一指中國司法不安全、法律框架條件模糊不清,擔憂投資沒有保障。 德國駐中國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表示,中國經商環境沒有變得更寬鬆,而是更困難了。調查顯示,阻止德企在中國新投資的原因,不僅中國經濟成長可能減緩(四十二%),還有母公司戰略經營考量(卅八%),考慮撤離的企業已有十二%。 廣東珠海也祭空污限令 另,中國環保法規也成為不定時炸彈。繼昆山後,廣東珠海市政府廿六至廿九日也祭空污限令,對廿三家「重點大氣排污企業」和五十二家「重點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企業」限產限排卅%;珠海台協會長葉飛呈對媒體表示,受影響台商有四家。據指出,珠海目前台商剩不多,紡織或製鞋等產業已陸續移出。
楊芙宜 2017-12-31
不再恐懼 西藏導演逃抵美國

不再恐懼 西藏導演逃抵美國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瑞士人權組織「記錄西藏」(Filming for Tibet)二十七日發表聲明指出,西藏人權份子暨電影製片人頓珠旺青(Dhondup Wangchen,譯音)已逃離中國,並抵達美國舊金山與他的妻子及四個孩子團聚。他的支持者形容此行為「艱鉅及冒險之逃亡」,但並未透露逃亡細節。 西藏人權份子暨電影製片人頓珠旺青已於25日抵達美國舊金山與妻兒團聚。(取自網路) 2009年8月,日本援藏人士於東京中國大使館前示威,要求北京釋放頓珠旺青。(法新社檔案照) 「記錄西藏」證實,現年四十三歲的頓珠旺青已於廿五日下午抵美,美國政府二○一二年已批准給予他政治庇護。該組織引述他的話表示:「這是我多年來首次享受安全與自由的感覺。我要向幫助我的每個人致謝,令我得以再次擁抱妻兒。然而,我也為拋開我的國家西藏感到痛苦。」 頓珠旺青於二○○八年三月因為拍攝西藏紀錄片《不再恐懼》(Leaving Fear Behind),與藏僧助手果洛晉美(Golok Jigme)遭到青海當局逮捕,他在片中訪問多名藏人,講述他們對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的愛戴。該片總長二十多分鐘,配有英文字幕,於北京奧運期間秘密地對一群外國記者放映。 為此,頓珠旺青遭判刑六年,罪名是煽動分裂國家。在他入獄期間,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致力呼籲北京將他釋放。保護記者協會於二○一二年頒予他國際新聞自由獎。紐約時報則稱他的紀錄片為「對中國政府不加掩飾的樸實控訴」,他的流亡藏人表哥杰炯次成(Gyalijong Tsetrin)則在瑞士創建「記錄西藏」,對西藏電影人表達支持。他於二○一四年獲釋後仍遭當局嚴密監控,不准離開西藏與他海外的親人團聚。 針對頓珠旺青抵美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會上回應不知此事。美國眾院民主黨領袖裴洛西則推文表示,歡迎頓珠旺青來到舊金山社群。 國際聲援西藏運動主席馬提奧.梅卡其強調,頓珠旺青六年牢獄之災,提醒世人中國政府繼續迫害藏人造成的人道成本,他不應該為行使言論自由受此高額代價。
陳正健 2017-12-29
發文批毛澤東 記者、編輯遭停職

發文批毛澤東 記者、編輯遭停職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一百二十四歲冥誕,中國各地及毛的故鄉湖南韶山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不過,中國新媒體「北京時間」記者肖鵬及河南省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編輯卻在此刻發文批毛,因而遭到停職接受調查。 12月26日為毛澤東124歲冥誕,中國遼寧省瀋陽市民眾在毛的雕像前鞠躬致敬。(法新社) 肖鵬未指名批評 遭毛粉嗆聲 香港明報報導,「北京時間」記者肖鵬在微信上批評毛澤東。他未指名地表示,邪惡、殘暴、獨裁,造成的死亡人數至今成謎,這就是「偉人」;對於早上朋友圈出現這麼多毛粉,他感到毛骨悚然。 此言一出,中國左派學者吳法天頗為不滿,先是在微信上與肖鵬互槓,然後截圖轉發,馬上遭到瘋傳。隨後,吳法天又在微博上宣稱,肖鵬於三個月前離開原公司「新京報」,目前已被任職的「北京時間」停職,接受單位調查處理。 另外,中國河南省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文明河南」編輯也發文抨擊,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亦是蘇聯解體的日子,相較於微不足道的某人(毛澤東)生日,蘇聯解體更值得為歷史記住。 貼文一出,擁毛網友立即群起圍剿,包括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歐洲版官方微博也發文斥責。隨後河南省委宣傳部撤下該篇文章,並且刊出道歉聲明,強調已停止該名編輯的職務,並對有關當事人究責。 對此,擁毛及反毛網友掀起留言論戰,但反毛的留言之後都遭到封鎖。對於「文明河南」刪文道歉,有些網友大聲叫好,但有些認為矯枉過正。有人指出該文是複製網友「西域閒人曹建東」的去年貼文。 針對毛誕紀念,中國鷹派官媒「環球時報」社評指稱,毛澤東是「時間愈久愈被懷念的偉人」。另一方面,美國之音(VOA)記者與特約評論員蕭雨則撰文痛批,在毛澤東發動的文革經過半個多世紀後,中國的造神運動卻捲土重來,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在爬向神壇。 擁毛北大畢業生也遭逮 除了上述批毛的兩人,中國上個月也拘捕一名擁毛的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生張雲帆,當時他正在一所大學內舉辦讀書會,其罪名為在廣州「組織擾亂社會秩序的大型集會」。為此,中國數百名學者、學生與記者已經簽名連署,要求當局將他釋放。中國許多左翼份子相信,北京的政經改革已遺棄毛澤東的烏托邦改革目標。
陳正健 2017-12-28
祕魯總統宣布 特赦貪汙入獄的前總統藤森

祕魯總統宣布 特赦貪汙入獄的前總統藤森

  現年79歲的秘魯前總統藤森謙也因任內涉嫌貪汙及違反人權,在2009年被判處25年有期徒刑,因其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秘魯總統宣布特赦藤森。(路透) 2017-12-25 10:3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現年79歲的秘魯前總統藤森謙也因任內涉嫌貪汙及違反人權,在2009年被判處25年有期徒刑,由於他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秘魯總統庫琴斯基(Pedro Pablo Kuczynski)終於決定,出於「人道主義原因」宣布特赦藤森。 特赦消息傳出後,支持者在聖誕夜湧進藤森所在的醫院外歡呼慶祝,許多人激動掉淚。(路透) 綜合外媒報導,秘魯總統庫琴斯基的政府受到秘魯最大反對黨「人民力量」(Popular Force)的制肘,後者為在秘魯國會是最大黨,而該黨的黨主席為藤森謙也的女兒藤森惠子,藤森惠子多次向庫琴斯基喊話:「運用你的總統職權來執行特赦」,自2013年以來,藤森三度申請赦免要求,秘魯總統庫琴斯基在今年6月首度鬆口表示:「我覺得是時候來討論了。」 庫琴斯基去年曾說沒有特赦藤森的打算,但他准許像藤森謙也這樣的老年囚犯能以居家監禁方式,完成剩餘刑期;不過庫琴斯基決定在當地24日晚上,正式宣布特赦藤森,總統辦公室聲明指出:「79歲的藤森因健康原因被特赦。」特赦消息傳出後,支持者湧進藤森所在的醫院外歡呼慶祝,許多人激動掉淚。 日裔的前總統藤森謙也在秘魯國內評價兩極,許多秘魯人認為他帶動了秘魯經濟成長和清剿國內恐怖組織「光明之路」(Shining Path)等,但他任職後期,涉嫌多起政治貪污以及人權侵害,他一度棄職流亡日本,偷渡回南美時被捕,在2009年被判處25年有期徒刑。 藤森的女兒藤森惠子在2006年當選秘魯國會議員,在2011年參選秘魯總統敗選,2016年捲土重來,但以些微差距敗給了現任總統庫琴斯基。
自由時報 2017-12-25
不再是勵志典範 家長要求童書移除翁山蘇姬

不再是勵志典範 家長要求童書移除翁山蘇姬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英國「衛報」二十四日報導,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原為追求民主的榜樣,列入今年暢銷童書《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作為勵志典範,但在她漠視軍方對羅興亞穆斯林的迫害後,許多家長紛紛要求再版童書將她移除。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法新社檔案照) 今年暢銷童書《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讀者家長要求再版時移除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內容。(取自網路) 漠視人權 翁山遭拔多個獎項 《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於去年撰寫,匯集一百名成功女性的勵志故事,包括美國傳奇女飛行員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首位諾貝爾獎女得主居禮夫人、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女網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等人,旨在鼓勵女孩胸懷大志,挑戰男女不平等的現狀。 不過,該書內容近日屢屢遭到質疑。一名家長在童書的「臉書」專頁上抨擊,書中九十九%的內容都鼓舞人心,但翁山蘇姬的部分令人作嘔 ,她與書中的女性典範無法相提並論。另有家長批評說,該書將翁山蘇姬封為聖人,令人感到沮喪,希望出版商發行新版本將她除名。 此外,英國工黨女議員、影子內閣司法大臣古列西(Yasmin Qureshi)也呼籲,該書作者應考量羅興亞人的處境,整個世代的兒童都沒有國家、毫無希望,翁山蘇姬拒絕作做出譴責,有如加害共犯。對此,童書作者回應,不排除於再版中移除翁山蘇姬。 此前,翁山蘇姬榮獲超過一百二十個國際獎項,包括諾貝爾和平獎,但她上週已被褫奪「都柏林市自由獎」,此前還被撤銷「牛津市自由獎」。愛爾蘭歌手、社會政治運動家兼慈善家格爾多夫(Bob Geldof)因翁山蘇姬之故,已退回他獲頒的「都柏林市自由獎」。她的母校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也已撤下她的肖像。
陳正健 2017-12-25
唐鳳奇襲聯合國會議暢談ICT 中方崩潰跳針反台獨

唐鳳奇襲聯合國會議暢談ICT 中方崩潰跳針反台獨

  第12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在日內瓦舉行,政務委員唐鳳運用數位機器人直播,突破中國打壓,成功發言。(翻攝自IGF影片) 2017-12-23 09: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第12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在日內瓦舉行,全球2000多名政商學界代表與會。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受邀發言,並運用遠端機器人進行直播,成功發言。中方代表沒有回應討論主題,而是跳針反台獨。 唐鳳在會議中,藉由遠端遙控機器人「telepresence robo」暢談台灣「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領域的發展,與對開發中國家的協助。唐鳳指出,台灣在線上現金流動、線上數位簽名等結合E化政府的相關應用,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服務內容。台灣也長期致力於協助國際上的盟友建立ICT領域的基礎建設。 唐鳳表示,與他國合作計畫中,包含了數位化出口與進口雷達、整合交通監控系統、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處理醫療資訊、安裝無線網路系統以及建立電子資訊系統,用以增進政府的效率、行政透明化。 台灣方面發言結束後,中國代表發表回應,卻沒有將重點放在ICT話題,而是強調「台灣將自己稱為所謂的國家政府(National Government)、小國(Small country)是不適當的」。中方代表說,IGF是個聯合國的平台,只能讓聯合國認可的國家參加。聯合國不是一個讓他人提倡「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的平台,並要求將他的發言放進會議紀錄。 會議主持人回應:「我們在談論的不是政治議題,而是討論相關政策,我們沒有其他意圖,只是在分享如何能夠做的更好,以及一些成功案例而已。」中方代表聽完後跳針回:「台灣稱自己是國家,非常不適當,聯合國不應該成為宣揚台獨的平台」。
自由時報 2017-12-23
加泰議會改選 獨派贏過半

加泰議會改選 獨派贏過半

普伊格蒙特可望重任自治政府主席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加泰隆尼亞獨派政黨廿一日在加泰自治區議會提早大選中再度贏得多數。而在三個獨派政黨中,前自治政府主席普伊格蒙特的政黨斬獲席次最多,使他有可能再度重任自治政府主席。企圖以提早大選拆解加泰獨立運動引信的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引火上身,使西班牙陷入更大的政治危機,普伊格蒙特說:「這是無可辯駁的勝利!西班牙被擊敗,加泰甩了拉霍伊一記耳光。」 普伊格蒙特(中)與他一起出逃比利時的加泰自治區政府官員,豎起拇指稱許選舉結果。 (美聯社) 廿一日的投票率高達八十二%,創加泰史上最高紀錄。反分離的中間派政黨「公民黨」在一百卅五席中拿下卅七席,成為最大黨,但不足以成立自治政府,拉霍伊的「人民黨」則從原本的十一席大幅流失僅剩三席,成為最大輸家,外界憂心他恐怕無法做滿總理任期。 獨派三黨得票率四成八 另一方面,儘管獨派許多領袖與候選人流亡或在監獄中,仍斬獲七十席,勉強過半,其中普伊格蒙特的「全力為加泰隆尼亞黨」贏得卅四席,創下獨派政黨最佳選舉表現,「加泰隆尼亞左翼共和黨」(ERC)斬獲卅二席,極端反資本主義的「人民團結候選人黨」(CUP)贏得四席。三黨席次比上次流失兩席,得票率為四十八%,並未贏得過半選民支持。 梅克爾促尊重西國憲法 為避免因煽動叛亂被捕而出逃的普伊格蒙特在布魯塞爾說,這場大選開啟了「新紀元」,如果新議會再度選他為領導人,他不排除返國。他表示願意在西班牙之外的歐盟任何地方與拉霍伊會面,他說:「我們至少贏得被聽見的權利…,承認現實是重要的。」他敦促歐盟介入斡旋,但歐盟反應冷淡,強調加泰屬西班牙內政,無意干涉。德國總理梅克爾廿二日敦促西班牙各方和解,但也說,新加泰政府必須尊重西班牙憲法。 拉霍伊廿二日拒絕與普伊格蒙特會面,他說:「我應該會面的人是贏得選舉的那位:公民黨黨魁阿瑞馬達斯。」他並排除舉行全國大選的可能性。拉霍伊選前承諾,無論選舉結果為何,他將恢復加泰的自治,但若新政府再度追求獨立,將再度解散議會。 加泰選舉結果顯示僵局無解恐持續動盪,令外界憂心西國經濟受創,西國股市廿二日下跌一.二%。加泰經濟佔西班牙總體經濟近廿%,西國已下修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一個百分點至二.四%。加泰十月獨立公投後,逾三千一百家企業將總部移出該區。
魏國金 2017-12-23
加泰大選結果出爐 獨派擁過半席次

加泰大選結果出爐 獨派擁過半席次

  加泰隆尼亞議會大選出爐,獨派政黨獲過半席次。(路透) 2017-12-22 10: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加泰隆尼亞先前因自行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遭西班牙中央政府解散自治政府,並在當地時間21日進行議會選舉。出口民調顯示,獨派政黨在此次大選獲得過半席次。 前加泰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對大選結果表達欣慰之意。(美聯社) 阿利瑪達思領導的統派政黨公民黨,成為議會最大政黨。(美聯社) 綜合外媒報導,此次議會大選被視為加泰統獨之戰,且投票率達80%以上,打破歷史紀錄。出口民調顯示,即使先前強行獨立受挫,支持獨立的「加泰隆尼亞團結黨」(JxCat)獲得34席、「加泰隆尼亞左派共和黨」(ERC)32席、「人民統一黨」(CUP)4席,在總計135個席次中獲得過半的70席。 統派雖有「公民黨」贏得36席次,成為議會席次最多的政黨,但整體仍不及獨派政黨。此外,西班牙執政黨「人民黨」僅贏得4席,比起2年前的大選掉了7個席次。 前加泰自治區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在10月初推動加泰獨立建國公民投票並開出9成同意票,後來遭西國政府祭出全歐通緝令追捕,目前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接受庇護;西國雖在本月初撤銷通緝,但返國仍會被逮捕,恐被依煽動及叛亂罪名坐牢。 在獲知投票結果後,普伊格蒙特表示,這展現出了加泰民眾的決心,「作為加泰首長,我希望我能恭賀人民,他們表達出了一個無可爭辯的結果,我們贏得了這次的大選,且是在候選人坐牢、政府流亡及缺乏資源的情況下。」 公民黨領袖阿利瑪達思(Inés Arrimadas)則表示,「我們向全世界傳達了訊息,那就是加泰傾向與西班牙統一,因為這是第一次,憲政派政黨贏得了加泰議會大選。」
自由時報 2017-12-22
聯合國大會表決128:9 反對美認耶城為以色列首都

聯合國大會表決128:9 反對美認耶城為以色列首都

  聯合國大會表決以128:9,反對美認耶路撒冷為以首都。(美聯社) 2017-12-22 06:0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發多國反彈,聯合國大會今表決,以128票對9票通過決議,另有35國棄權,這項決議除了反對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也要求美國撤回這項無效的決定。 法新社報導,在聯大193個會員國表決前,美國總統川普警告,「我們會看著」,並揚言報復支持這項動議的國家,包括中斷金援。 路透社指出,儘管如此,仍有多達128個國家支持這項決議,但川普的警告似乎也收到一些效果,除了9個國家投下反對票,還有35國棄權。 美國18日在安全理事會動用否決權擋下另一項類似的提案,其餘14個安理會成員國都投下贊成票。 聯大表決通過的決議與在安理會遭否決的提案內容相似,並且重申對耶路撒冷地位的任何決定沒有法律效力,必須予以撤銷。
自由時報 2017-12-22
英官方解密︰六四屠城 逾萬人死

英官方解密︰六四屠城 逾萬人死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英國國家檔案館上月解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外交機密檔案,數千頁內容包括英國駐北京大使館、港英政府與英國情報人員對六四事件前後中國情勢的評估及軍事部署。時任英國駐中大使唐納德(Sir Alan Ewen Donald)引述不知名的中國國務院高層人士透露,清場任務由人民解放軍二十七軍負責,共有逾萬名學生、平民與軍人遇害。 英國解密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外交機密檔案,引述不知名的中國國務院高層人士透露,軍隊清場共造成逾萬名學生、平民與軍人遇害。圖為一名香港男童今年六月四日在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事件。 (歐新社檔案照) 前三階段清場失敗 二十七軍進場開火 「香港01」報導,唐納德於鎮壓行動隔日的六月五日拍發電報回倫敦,詳述該名國務院官員提供的情報。據稱二十七軍指揮官楊振華(譯音)乃時任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的姪子,部隊被告知開入北京是為進行訓練,清場前十天不准收看新聞。清場行動於六月三日晚間開始,分成四階段進行,前三階段由瀋陽軍區部隊執行,主要是分隔人群、警告學生在一小時內離開廣場。 由於前三階段任務失敗,二十七軍裝甲車到場後直接開火,導致現場沒有武器的士兵和學生慘遭屠殺。據稱裝甲車一次又一次地輾過屍體,將他們壓成「餡餅」,再以推土機收集;有一千人獲准離開,但被埋伏在路旁的機關槍掃射;裝甲車追上掉隊的瀋陽軍區士兵,並輾過他們。 中國國務院估計,平民死亡人數至少一萬人。唐納德六月二十二日拍發的電報則稱,死亡人數約二七○○至三四○○人,屍體停滿醫院,還堆疊在地下人行道。六四屠城的死亡人數眾說紛紜,中國紅十字會估計約二六○○至三千人,白宮解密文件則援引中方內部文件指稱,共有一萬○四五四人遇害,與前述英國解密文件相仿。
自由時報 2017-12-21
英解密六四文件 27軍清場死亡逾萬人

英解密六四文件 27軍清場死亡逾萬人

  英國11月解密六四天安門事件外交檔案,港媒報導稱,清場任務由解放軍27軍執行,過程有學生、平民與軍人中槍,死亡人數逾萬人。圖左為當年6月4日凌晨時人民大會堂前軍人持槍指向學生;右為此事件最具代表性影像之一「王維林」阻擋坦克車。(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合理使用範圍) (中央社台北20日電)英國上月解密六四天安門事件外交檔案,港媒報導稱,消息來自中國國務院高層的中方人士,身分仍成謎;清場任務由解放軍27軍執行,過程有學生、平民與軍人中槍,死亡人數逾萬人。 香港01報導,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這批1989年外交機密檔案共數千頁,內容記錄英國駐北京大使館、港英政府與英國情報人員,對六四前後的中國局勢評估以及軍事部署。 報導稱,有關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消息,來自一位中國國務院的成員,時任英國駐北京大使唐納德(Sir Alan Ewen Donald)在電報指出,這位中方高層此前的消息,事後都被證實是準確的。 由於當時中國國務院會議僅14名成員,包括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基於所透露的消息內容十分敏感,這位國務院高層人士的名字,在檔案上仍被「塗黑」,身分至今成謎。 唐納德於1989年6月5日,即解放軍鎮壓隔天,在一份發回倫敦的電報裡,詳述這位中國國務院的成員,向英方所提供的情報。 解密文件記錄這位消息人士稱,執行「暴行」的是來自山西的第27軍,當中60%是低學歷軍人。27軍指揮官Yang Zhenhua(音譯:楊振華)是時任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的侄子,即楊白冰之子。 文件稱,27軍的士兵被告知進入北京是進行訓練並會錄影,在清場前10日均不准看新聞。清場於6月3日晚間開始,原計畫分4階段進行。 前3階段由瀋陽軍區執行,依次為:士兵不帶武器、僅帶非軍火武器、使用隨身武器開槍恫嚇人群,最後一步才派第27軍開火。 文件引述中國國務院的消息人士稱,瀋陽軍區軍隊分別從西邊的木樨地和東邊的十里堡,進入天安門廣場分隔人群。 第一批已進入廣場的瀋陽軍區士兵,已把學生和市民隔開,學生獲告知要在一小時內離開。但因前3階段任務失敗,第27軍裝甲車到場後就直接開火,導致現場沒有武器的士兵和學生都被射殺。 文件還披露開槍現場細節稱,裝甲車一次又一次輾過屍體,把他們壓成「餡餅」,再用推土機收集;有1000人獲准從正義路離開,但被埋伏在路旁的機關槍掃射;裝甲車追上掉隊的瀋陽軍區士兵,並輾過他們。 文件稱,中國國務院這位消息人士確認,楊尚昆與鄧小平友好,國務院一些委員認為內戰迫在眉睫;且推測認為,當局派27軍清場,主因是27軍最可靠和順從。 文件還指出,中國國務院估計平民死亡人數,至少1萬人。此外,唐納德於6月22日拍發的電報稱,死亡人數約2700至3400人,且屍體除了停滿醫院,更堆積在地下人行道內。 報導稱,天安門死亡人數存在多個版本。中國紅十字會估計約2600至3000人,美國白宮解密文件則援引中方戒嚴部隊線民引述的中方內部文件稱,天安門及長安街共8726人被殺,天安門以外的北京城共1728人被殺,總死亡人數1萬454人,與英國引述國務院消息的人數相仿。
中央社 2017-12-20
任內首份國安報告 川普:加強美台連結

任內首份國安報告 川普:加強美台連結

將依台灣關係法 提供台灣防衛需求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十八日報導〕川普政府今天發表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表示,美國會根據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維持強勁的連結,其中包括台灣關係法之下的承諾,提供台灣合法的防衛需求以嚇阻脅迫。 川普政府發表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美國會根據包括台灣關係法之下的承諾,提供台灣合法的防衛需求以嚇阻脅迫。(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演說時表示,這份報告是依據現實主義的原則以應對一個全新的競爭世代,美國正跟中、俄這樣的對手在競爭,美國還在賽局中,而且一定會贏。 指中俄是競爭對手 企圖侵蝕美安全 這份長達六十七頁的報告指出,「中國與俄國在挑戰美國的權力、影響力和利益,企圖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中、俄決意要讓經濟更不自由、更不公平,要增強軍力,控制資訊與數據以壓制自己的社會並擴增影響力。美國必須準備好來應付這樣的競爭。 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報告說,中、俄正在發展先進的武器和能力,足以威脅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美國的指揮管制架構。不過報告表示,針對北韓與伊朗在部署防衛本土的飛彈防禦系統,美國無意藉此破壞戰略穩定或擾亂與中、俄長期以來的戰略關係。 控中竊取美智財權 進行不公平競爭 在提到保護涉及美國國安的創新產業基礎時,報告指控中國這個競爭對手每年從美國偷竊價值千百億元的智慧財產,竊取科技所有權和初期創意讓競爭者得以與一個創新自由的社會進行不公平的競爭。 報告強調,歷史演進是不斷的權力競逐,目前有三大挑戰陣營:由中、俄代表的修正主義強權;由伊朗和北韓所代表的流氓國家;以及由伊斯蘭聖戰恐怖組織所代表的跨國界威脅。 報告說,中、俄想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及利益對立的世界。中國想要取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地位,想要擴張國企為驅動力的經濟模式,並在對其有利的情況下重塑區域秩序。數十年來,美國對中政策是基於支持中國和平崛起並整合到二戰後建立的世界體系,有助於中國的自由化。「與我們的期望相反,中國以犧牲他國的主權擴張其權力」。
曹郁芬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