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相關文章

遮嘴者

遮嘴者

  我還記得剛來台北讀台大時,有次和會講客語的同學用四縣腔閒聊。 一位聽不懂客語的同學在旁邊看了許久,最後用憎惡的眼神警告我們:「在大家面前不要講客家話,大家會認為你們是在批評我們。」 這是個案,但這位同學的「建議」,讓我之後二十年幾乎不再使用客語交談,現在已經失去客語的會話能力,只在國語發音中保留一絲客家腔。 我早就忘記那位出言「建議」的同學是誰,但我還記得當年他那憎惡的眼神。因為之後的二十年裡,我總是一再看到這種眼神。 那是種來自無知的恐懼,可能來自於外省人、閩南人或客家人身上,當然,越強勢的族群,這種態度越濃厚。 為什麼會想到這呢? 民進黨提名梁文傑,梁文傑是外省人,所謂大陳義胞的後代。民進黨的支持者自己沒啥意見(當然沒啥意見,梁文傑是他們選出來的民代啊),我卻看到一堆外省人大抓狂,以一種認為他是叛徒的偏狹心態,痛批他講省籍、扯權貴。 說穿了,這些外省人中的垃圾,只是不能接受民進黨裡面居然會有外省人,這外省人還能拿到提名的這個事實。 他們不能容忍「自己人」裡面,有人講「民進黨」的語言。因為他們「聽不懂」,就「禁止人講」。 我曾透過工作機會觀察過民進黨,以一種外人的角度。民進黨人中,就算是有濃厚閩南種族主義想法的人,對於外省人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仍會抱持一種奇特的興趣。 就是認為這些外省人很妙。他們會投票支持這些外省人。 我知道那些低能外省人還是會主張「民進黨裡外省人還是少數!」 你老師的,要不要我告訴你外省人只佔台灣8%? 是國民黨和台北市的外省人比例高到脫離現實,造成一堆人的錯覺。 現實世界中,就是存在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只不過隨著長時間的溝通與交流,之間的差異會慢慢淡去。 但總有人非常努力的想要鞏固族群之間的高牆,而這些種族主義者,並不是輕鬆的說出「嗨!我是外省人,我支持民進黨」的人。 而是那些當你說出「嗨!我是外省人……」時,就伸手遮著你的嘴,不讓你說出下一句話的人。 外省人必須照「他們」的想法活,講他們設定的話語,支持他們設定的政黨。當然,閩南人也必須照他們的想法活,客家人也是。 而「不能提外省人」這件事,自然也是他們的「規定」。這樣他們就能隱身在人群之中,以一種超然客觀的態度來指引社會。 什麼年代了,還來這一套,你當全國百姓還活在民國六十四年嗎? 害慘外省人的,其實正是你們這些外省人中的垃圾。
周偉航 2015-05-22
誰來付長照費?

誰來付長照費?

  2015年05月17日00:00     立法院最近通過了「長照法」。這個法在立院拖了四年,最近突然通過,當然是有選舉考量。   國民兩黨曾為此展開激烈的攻防,兩造雖然都主張應以政府基金的方式主導長期照護服務,但因為這是個錢坑,雙方對於財務規劃上存在不小歧見。   民進黨希望從企業和老人的遺贈來收取所需基金,但最後通過的國民黨版本,其財務規劃來自稅收和菸捐,讓全民不論老少都要出錢。   長照法的受惠對象,雖包括多種失能者,不過仍以高齡人口為主。顯然,依國民黨的規劃,又是要全民一起出錢養「老人」了。這樣的規劃當然有問題,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不合理。   第一,要年輕人繳錢去養老人,依「中華民國公辦基金都被吃到倒定理」,等年輕人老了,這個基金鐵定又會破產,就像現有的公辦退休保險一樣。   這爽到的不又只有現在的老人?過去各種基金都只有爽到老人,現在還想搞新的,再從年輕人口袋裡掏錢,這樣對嗎?   第二,老人總是責罵年輕人沒有競爭力,不上進,所以才沒有搞頭,沒有將來,自己的未來要自己爭取。就像他過去是多麼的打拼……   啊,那為什麼現在還要年輕人出錢?   不是很厲害,很有競爭力?不是說自己超猛,打拼出台灣經濟奇蹟,所以財產一定夠用哦?說自己很有遠見,所以一定料到老了需要長照,已經先存好錢了呦?   那現在怎麼沒有錢?該不會和年輕人一樣是魯蛇?陳年老魯?   第三,向年輕世代要錢來撒在老人身上,這是寅吃卯糧,不是為將來奠基。真正對國家、社群有利的規劃,是向老人要錢來撒在新生代、未成年人身上,這才是投資。   長照法誕生的背景是「少子化」,年輕人少到無法長期照顧長輩與失能者,因此由政府做莊家來整合資金。但這資金還是向年輕人要來,餅還是同樣小呀!   治本之道,應該是提升新世代的人數、財富與生產能力,解決少子化問題,才能建構充裕的資金來源。   那為什麼會少子化?生小孩住月子中心要十幾萬,奶粉尿布疫苗一個月都是幾千在噴,保母費近萬,讀幼稚園的錢咧?公托數量夠嗎?年輕人一個月薪水才多少?誰敢生?生了怎麼養?   現在最需要政府「長」期關「照」的顯然是那些新手父母好不好!   國民黨不是最缺年輕人選票?撒錢在年輕人身上就會有啊。老是撒錢在老人身上,對年輕人卻只修個沒誠沒意也看不到現金的加薪X法,誰要投你呀?   回到長照主題,那該怎麼做最公平?想像的空間很大。像是每個年次的人,不妨在政府主導下整合起來,一個年次成立一個長照基金,現在就開始扣。「各年造業各年擔」,一個世代不努力,那就沒理由怪東怪西,自己承擔。   那些已經老了的呢?找你同年的凱子要錢。如果沒和郭董同年,就去跟領十八趴的同年分享一下他的退休金吧。為什麼這樣搞?   因為長輩們的那幾個世代很厲害,絕對不像年輕人那麼廢,其財富必然可以照顧好自己。年輕世代很遜,那就以最陽春的方式來規劃長照基金,保證絕對不向老人要錢,也不會向下一代吸血,這樣是不是很偉大,很值得鼓勵!   話題再拉回來。像樣的政治人物,應著眼於幫年輕人生養下一代,只有壯大的新世代,才能替整個國家帶來財富和生命力。許多清楚狀況的老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棺材本掏出來照顧孫輩,但就是有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西裝伯永遠搞不清楚狀況。   或是為了選舉,故意搞不清楚狀況,只想撒錢求選票。   有句古語是「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相信很多長輩不會傷悲,更不會靠杯,一定很樂意掏錢出來付自己的長照費,甚至還願意支付下下一代的各種「小屁孩費」。   國民黨不要陷老人於不義,老人很願意出錢的!接下來執行辦法的修訂上,就大膽的向老人開刀吧!老人絕對不是小氣鬼!現在就是老人們展現過去努力與成就的時候了!
周偉航 2015-05-17
統派基層支持者做的「很多事」

統派基層支持者做的「很多事」

有統派的舊友問我,為什麼統派的基層支持者做了「很多事」,但是國民黨的選情一直不樂觀,獨派勢力越來越龐大。是不是民進黨有什麼沒被發現的金援。 我的回應是,所謂統派基層支持者做的「很多事」,基本上可區分為以下幾種: 一、邊看電視邊罵柯文哲和民進黨。 二、轉錄網路上罵柯文哲和民進黨的文章並且按讚。 三、找一群同好一起罵柯文哲和民進黨,以營造氣勢和向心力。 四、看到可能支持柯文哲和民進黨的年輕人,就出言訓斥,教導他們正確的人生觀。 五、坐在位子上,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 這幾種又可以歸納為一種,就是「嘴砲」。
周偉航 2015-05-16
道德批判與霸凌的區別

道德批判與霸凌的區別

楊姓女模自殺案後,國內開始強烈「批判」各種「霸凌」事件。 2015年05月03日00:00     有基層教師來信問我,說他想教同學「批判」與「霸凌」之間的差別,但不是很能掌握兩者的關鍵差異。   楊姓女模自殺案後,國內開始強烈「批判」各種「霸凌」事件。有些過去曾受過公眾「批判」的名人,紛紛跳出來喊冤,想藉機漂白,此舉又引起一波新的「批判」。但亦有人認為這種追打都是「霸凌」,我們不該責罵這些名人。   「霸凌」是有學術定義的詞彙,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相關論述。但現在國內輿論使用這個詞並不太精確,有些媒體與評論人把多數的「集體責罵」視為霸凌,這會讓一般百姓更不瞭解「霸凌」與「批判」的真義,也讓人感覺「好像完全不該罵人了」。   「完全不罵人」當然是錯的。我們需要針對破壞道德原則的行為提出譴責,這是維持社會道德運作的重要機制,道德該不是「自掃門前雪」。但難就難在區分什麼狀況可以罵,什麼狀況不該罵。   各倫理學流派對此問題的看法,存在很大的歧見。   第一派認為,我們對社會不公義事件的批判,其目的應在於創造更好的結果。因此任何的「道德譴責」,若能讓當事人悔過,讓大眾知道不可以這樣做,社會因此更加美好,那你的責罵行動就是對的。如果你的譴責反而讓事情惡化,或製造更多後遺症,那你罵人就是錯的。   這原則看來簡單易行,但問題在於我們在罵人時,通常很難準確判斷「這一罵」的可能結果為何。假設某甲亂丟垃圾,被你罵了,當場看來是對的做法,但之後十年他都很憂鬱,最後因此尋短,那你反而會有道德責任。   第二派人馬因此主張不要看結果,只要你對得起自己良心,也確定大腦正常的人面對這種狀況時都會提出和你一樣的批判,這責罵也是為了當事人好,那就可以罵。   但這派的問題在於他們想的不見得和別人想的一樣,很有可能是「自爽」。他們常把反對其意見者看成不理性或無知,並不打算解決雙方的意見衝突。這似乎也不太妥當。   第三派認為道德批判不能只基於個人價值判斷,還是要回歸社會共識,基於捍衛並增進「社會共同價值」的立場,對可能破壞社會共同價值者進行批判。   但什麼是社會共同價值呢?我們對此有「共識」嗎?李倩蓉登機,破壞了什麼社會共同價值?茶葉農藥超標,又破壞了什麼?我們如何確定誰的分析最接近大家心中真正的「共識」?要凝聚社會共識,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三派說法都有優點,也都問題。現存的倫理學流派大致不脫以上三種立場,因此都沒辦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這三派觀點還是比最常見的「直覺式」道德觀前進一步。很多人在對不公不義進行批判時,是靠自己的內在衝動,講不出什麼道理。當然,這種態度就是最容易出包的,也最常看到這種人的「社會批判」變成「集體霸凌」。   因此「多想想」、「晚出嘴」,或許是比較好的譴責模式?但有時事態緊急,需要一些正義之聲快快出手,及早扼阻事態往負面發展。   哇?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越講越不懂了?   當代倫理學家無法告訴你「正確答案」或「標準答案」,頂多指出一個方向,說可以往那個方向去找答案。哪個方向呢?   我們可以在對道德議題的討論與實踐道德原則的過程中,慢慢排除現有的錯誤。所以,所有人都應該在公共領域中不停的溝通價值觀點,嘗試錯誤並修正。我們總是可能講錯話,做錯事,罵錯人,但知道錯了之後,能夠改過,那就會往良善的方向前進。   像這次楊姓女模事件,在媒體找出疑似霸凌楊姓女模的另一位女模時,雖然有一些網路使用者跑去「批判」(但實質上是「霸凌」)她,但有更多的網路使用者跳出來「批判」、制止那些腦充血的罵人者。   這就是經過不斷的溝通、修正後,所拓展與提升的「社會共同價值」,我們透過這樣的過程得知「什麼是對我們來說的適宜」。   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永遠不犯錯,也不可能學會道德金句就能一秒變聖人,但可以透過一個健全的公共對話領域,慢慢摸索,以改善自我和社會。   相對來說,如果有人強力主張自己知道「道德標準答案」,而且必須依他們的價值觀「立法」,才有效「控制」不道德的狀況,那他們若非屬於較原始、古典的道德流派,就是在虎爛。   最後,我還是要回應那位基層教師的問題。如果要教年輕同學們如何拿捏「適宜」的批判程度,我建議還是舉出具體個案,像「阿帕契案」中各涉案者被批判的實例,並協助同學們討論出他們心中的「適宜」。   道德判斷能力只能透過辯證與實踐經驗養成,無法用灌輸的。如果有人認為可以用灌的,那,他或許是想藉此來做更壞的事。
周偉航 2015-05-03
台灣百姓為什麼要救苗栗縣?

台灣百姓為什麼要救苗栗縣?

「議員配合款」可視為苗栗縣財政問題的起點,徐縣長敢停撥配合款嗎? 自從就職之後,大家在媒體上看到苗栗縣長徐耀昌時,通常只有一件事,就是看他出來哭窮。苗栗縣高達六百多億的巨債把縣府壓得喘不過氣,連薪水都發不出,身為縣長,只能四處告急調錢。 苗栗縣之所以鬧到這種地步,在於前縣長劉政鴻讓全縣債務在八年任期間快速擴張,終至無法收拾。除了向外借錢,徐縣長也決定砍掉警消津貼,企圖緩解現金壓力。 砍警消經費是個連「標」都治不了的爛方法,但還有其他招嗎?這得從病根看起。 前前苗栗縣長傅學鵬下台時,苗栗縣的債務有兩百多億,是比之前增加,但不至於到太誇張的地步。但劉政鴻上台後,縣政支出大幅上升,八年就多了四百億的債務,平均每年多借五十億。 這些錢若揮霍在苗栗縣境內,每個縣民大概可以分到約八萬的好處。就算不是直接發錢,拿來辦一堆熱熱鬧鬧的活動,到處劃路割地炒地皮,這樣搞,劉政鴻的支持度和滿意度能不高嗎? 但這些錢是借的,之後還是要還。苗栗縣自己還得起嗎?當然還不起,看徐耀昌的冏臉就知道了。那要怎麼辦?倒閉? 縣政府當然不會倒,最後自然是台灣全民買單。這多出來的四百億,全國國民去攤,一人也要攤個兩千左右。 所以其中道理是這樣的:全國民眾交兩千塊給劉政鴻,然後劉政鴻發給苗栗縣民八萬,因為苗栗縣民是他的「鑽石級下線會員」,會投票支持他。而這些錢不用還。這和老鼠會是差在哪? 直到現在,還有苗栗縣民在那捧劉政鴻「建設多、服務好」。廢話,慷他人之慨來建設,焉能不爽?這根本就是共犯結構。我自己是苗栗出身,這種把政治當作是利益分贓,毫無公平正義、社會責任概念的人,從小就看太多了。 苗栗縣的財務大洞,除了官民一體的共犯結構外,還有府會一體的問題。苗栗縣議會已經二十年沒砍過預算。都已經窮到破表,還不砍預算,為什麼呢? 在地方上有「議員配合款」這種預算支出,一個議員每年有幾百萬到一千多萬的預算,可以指定去做特定工程,或補助專門活動。各地政府會把這類預算藏在正常預算中,表面上看不出來,但私下用途大家心知肚明。 選舉前總是在那重鋪馬路,整理環境,難道錢是從聚寶盆裡突然生出來的嗎?為什麼議員會藉此大喊「這是我要來的建設」?這就是「配合款」的神奇效果了。 縣府配合議員,議員配合縣府,上下配合,預算會砍嗎?不會。財政會好嗎?當然也不會。所以「配合款」也可視為財政問題的起點。 如果苗栗縣想救財政,想要全民掏錢幫縣府渡過難關,第一步當然不該是砍警消的津貼,那根本省不了幾毛錢,而是應該砍掉「配合款」。徐縣長近來抱怨,每天一開門就要為一百多萬的利息傷腦筋,其實只要停撥高達數億的配合款,相關經費已足夠支付利息。 徐縣長敢停撥配合款嗎?如果怕議員反彈而不敢動作,那就代表他沒有拯救財政缺口的決心,還是打算擺爛下去。 那全國民眾幹嘛要救苗栗? 要討救兵,得先給一個讓人發兵來救的理由。
周偉航 2015-04-20
抓出職業網軍的方法

抓出職業網軍的方法

真正的網路使用者都清楚,他們是活在真實的世界,只是用網路處理事情比較方便。    去年底大選結束後,國民黨高官開始滿口網軍、婉君的,也想搞點網路戰略。雖然網路界的專家大德們多數不看好,但仍有網路鄉民非常在意此點,認為以國民黨的財力加上執政的資源優勢,很可能對網路界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的確,從去年底以來,有不少在藍營的朋友,對我提及「那個專頁是Y政府單位委外給X公關公司做的」「那個網站是OO辦公室搞的」等等的資訊,但這些消息都沒辦法獲得其他管道的證實。 依我對政治公關與網路宣推的一些淺薄認識,某些議題網站的運作形態,確實不太像是「自然生成」、「網友自費成立」。 雖說人人都有言論自由,收錢搞網路宣傳,也是合法行業,但明明是「職業網軍」,卻想裝成「熱心民眾」,這就像網路的「業配文」裝成普通使用者心得分享,會有道德爭議。 廣告就是廣告,你收了誰的錢,就應該標明出來。像我這專欄收了蘋果的錢,你大概就不會在此看到我罵蘋果日報,頂多是罵蘋果手機。 那該怎麼辨別真心得與政治業配?我認為有幾個指標,可以區辨政治議題網站中的「職業網軍」。 第一,其存在方式不像「自然人」。 所謂「自然人」,就像是我。你可以看到我在網路上寫文章,也可以看到我上節目,或是在學校教課。一個自然人經營網站或部落格,有了點知名度,多少會想將之轉換成金錢或更大的影響力。他就必須跳到實體世界去亮相。 正常人都要過活吃飯養家的,也沒有一個偉大像太陽的黨會付薪水,所以要出來上節目、演講、賣書,利用知名度在現實世界多少賺點生活費。 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部落客都是如此,但有些政論或議題網站,就算打出知名度了,你還是看不到其主持者的本尊,也不清楚其本業,他也不需藉此知名度賺什麼額外收入。 這大概只有兩個可能。首先,是他生活無虞,空閒時間多到可以弄網頁,在拓展人氣之餘,卻又不愛名氣。這當然有點矛盾。 不然,這就是某公關公司經營的網站或帳號,站主的公開身份是假的。 第二個指標,是網站技術水準與主持者背景的常見能力不符。 這些網頁主持者,往往宣稱自己有某種社會經歷或身份,但其網頁繪圖、文案寫作的技術,明顯高出這種身份背景一大截。 像我不懂美編和繪圖,所以我自營網頁幾乎不配圖,甚至有一年多連適當的「字級」都不會抓。到了媒體開專欄,才有專門編輯幫我處理。 如果某個人網站宣稱站主是A職業,卻可以做到B、C、D等不同職業才有的技術,那就不免讓人懷疑了。他厲害的朋友真多,而且都願意長期免費幫他弄,這友情真感人。 第三個指標,是有追求數據的傾向。 有些網路帳號在留言時,很明顯是在「洗」留言總數與按讚數,發言內容雖然不見得都一樣,但相對空洞,或是用詞無法傳達出個人特質,只是表達一種群體意見。張三和李四講的可以互換,你也不覺得奇怪。 某些網頁也非常類似,其發文頻率是固定的,或是文章都有類似格式與邏輯,有如生產線大量製造的產品。 當然,有些人的網路活動特性「天生」就是這樣,但通常來說,之所以會追求特定數據,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方便請款」。 請款時若要付上一堆內容分析與成效推估,那是非常麻煩的,不如簽約時就明定量化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請款時列幾張數據表格,對出納的、領錢的來說,都比較方便。 那他們是要向誰請款呢? 第四,內容沒有外拓性,只有內聚性。 因為過度追求特定數據,所以內容品質就會下降,這也使得此類網站(帳號)的按讚者或轉錄者,通常都是原有政黨意識形態的支持者。這原因有二: 其一,因為只要達到一定數據指標就可領錢,而賣弄相同的東西就能有一定數據,他們就一直唱相同的調。 其二,同意識型態的網軍互洗數據,我幫你按讚,你幫我按讚,我的顧客推送給你,你的顧客推送給我,大家洗數據洗得不亦樂乎。 你去點這些網軍的按讚者名單,會發現重複程度相當高,高到你會想這些人是否不用工作,每天在這按讚就好。或者按讚就是他們的工作。 因為再連去這些人的個人頁面時,你會發現這票人並非朋友,卻會短時間得到訊息一起按讚。這些帳號甚至根本沒有設定任何好友,他們很可能不是真人。這又回到第一指標了。 這其實已算是種詐騙的做法,用假數據詐騙出資業主的錢。 搞這種「職業網軍」,真正肥到的,只有公關公司的荷包,而政黨花了錢,只買到「自我感覺良好」。像某些新聞網頁下方一整片對黨國的歌功頌德留言,明顯超過正常的政黨支持度比例。那誰會看呀?只有自己人而已。 要設「職業網軍」,當然是要開疆拓土,而不是讓自己人爽,幫自己人呼呼。在宣傳上沒有外拓的效果,無法接觸目前未掌握的客層,就達不到花錢設立網軍以逆轉當前選舉頹勢之目的。 所以,要說這些職業網軍能造成什麼選舉影響,是否能轉變網路言論的風向球,我個人是傾向否定。 在網路言論形成的早期階段,要透過特定網站或帳號來「帶風向」、「製造人氣」,是有可能成功。但目前台灣四十歲以下的網路使用者,在經歷過一堆「被騙」「督割」「業配」事件之後,已經提升到比較高的思維層次。 大家對於過濾資訊都自有一套標準,這標準是十幾年來在網路上慢慢磨出來的。 但現在才想跳入網路界的中高齡政壇老人呢? 因為是初學者,他們顯然還活在「以為花錢可以帶風向」,「以為有做就有影響力」,「還沒找回褲子」的階段。就算帶起什麼風,也只是誤導自己的風而已。 如果施政做不好,藍營的政治人物還是一天到晚做白痴事,講白痴話,那買再多的網軍,也是?不回來的。 真正的網路使用者都清楚,他們是活在真實的世界,只是用網路處理事情比較方便。 而這些藍營老頭,還傻傻的認為存在一個網路的世界,裡面生活著一批完全不同的百姓,然後覺得藍軍應該打入這個世界。他們認為,只要打進去,選舉就會贏了。 我想,他們還是繼續傻下去好了。
周偉航 2015-04-19
想裝成草莓的國軍

想裝成草莓的國軍

阿帕契案發展到第二週,認為「國軍已經受到傷害」,「不可無限上綱」,「應該適可而止」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有人主張「再查下去就會毀了國軍」,「國軍是弱勢團體」,想要動員出另一鼓民氣,阻止對於國軍特權弊案的追查。 國軍有這麼草莓嗎?幾個爽過頭的高階軍、將官被查一查,國軍就瓦解了?平常莒光日節目中生猛無比的國軍,只要一被罵,馬上變成心靈崩潰,只會在地上打滾的草莓軍? 不要騙人了。 這段期間國軍還不是飛機照飛,船照樣出港,戰備照跑。明明就正常的很,講得好像國軍全部都已經棄甲投降,是想威脅誰? 「國軍士氣確實因為本案受到影響!」 道德觀念正常的軍人,看到腐化無能的軍、將官翻船,應該是更開心吧?但當過兵的人也都清楚,國軍士氣通常只有一個時候會上升,那就是「放假」。只要在營中,士氣就是維持在最低點。已經在最低點了,要如何降低?只有那些原來在營中就是耍特權,「過太爽」的人,士氣才會降低吧? 「一直查辦下去,國軍會損失一批花大錢訓練的人才!」 「人才」出了包,當然就依規定懲處。如果因此汰除,造成投資損失,那也是這位「人才」要負主要責任。怪在百姓頭上,你大腦是哪邊有問題?這人才花的、領的,都是百姓的稅金,百姓才是最大受害者吧? 你們是領錢的人耶!誰才是花錢的人呀!?百姓才該反過來質問你國軍這「經理人」為什麼不好好管理,造成投資損失吧? 大家都知道「投資有賺有賠,請詳閱公開說明書」,你國軍要保密,不公開投資,當然可以,但出了包,投資泡水了,那說明清楚是很應該的吧?百姓有資格瞭解接下來還會不會有更多的損失吧? 「越辦越多人,許多高階軍將官因此折損!」 有罪就辦,有責任就擔。出事記個過,講得像是剁手剁腳,終生成殘。記過就是影響考績,讓人少領一點錢,升不上去。這些被懲處高階軍將官,都已經升官到極限,年資也都快封頂了,記過是能影響多少?是誰之前一直強調為了國家、責任、榮譽,而不是為了錢投身軍旅? 沒做錯的人被記過,這也不行,國防部是否「濫殺無辜」,當然應該另行確認。但有錯被罰,少領錢,不是很應該嗎? 好吧,這麼愛錢,那換個方式,不記過好了,即日起所有出包軍將官都比照義務役管休禁假,每天留營不能回家,真有重要私事只能點放洞八出么八回,直到本案定讞,可以嗎? 有錯、有違法,就查,這哪叫無限上綱?你們這些口口聲聲說「無限上綱」的人,真的知道這個老共愛用的詞彙是什麼意思嗎? 該辦到哪裡,就辦到哪裡。本案真正的停損點、止血點,就是每個有問題的都辦掉了。有錯就出來承擔,有多大的錯,就承擔多大的責任,這個簡單的道理,有些軍人就是不懂,或是「故意不弄懂」,或是「故意要搞到一般百姓也不懂」。 現在跳出來東擋西擋,說穿了,就是心裡有鬼,「物傷其類」。退將張怒潮出來講說不要依「網軍」意見辦案,結果當晚就被議員爆料其在任時也放了一團入營參觀。這不是難看,什麼是難看? 某些高官大將清楚國軍有多黑,更知道挖下去遲早會燒到自己身上,所以一定要滅火。明明就是有問題的案子呀,那要怎麼滅呢?「士氣論」就搬出來了,「國軍滅亡論」就搬出來了。 把全體國軍和這群腐化軍人綁在一起,威脅百姓要退讓,不可以再查,否則全軍將會覆沒。這根本就是擄人勒贖吧? 多數百姓並未否定國軍的重要性,也很清楚國軍裡頭有好人,也有壞人。這些草莓軍人硬是把好人壞人混成一堆以模糊焦點,只會得罪更多道德判斷力正常的百姓。 阿帕契案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本身」,是制度性的腐化,這一定要大砍大改才有救,絕對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道理摸摸自己良心就知,但國軍老是有人想裝做不知,繼續混下去。 看來,有些人兵當太久,當到連良心在哪都不太清楚了。
周偉航 2015-04-12
中國上進年輕人的困境

中國上進年輕人的困境

老是可以看到一種文章,裡頭提及中國學生是如何如何用功,並藉此批判台灣學生。我本人並非完全反對這種論點,部份中國學生的求學態度,的確值得台灣學生學習、思考,但有個重點,或說是大前提,應該在討論這個狀況之前,先被明確標舉出來。 這個大前提,是中國上進年輕人所面臨的結構性的困境。如果你企圖用「中國學生都在努力念書」來批判「台灣學生不讀書都跑去搞社會運動」,那這個大前提就會大發神威了。 我們來想像下列的狀況。一位來自湖北鄉村的優秀年輕人,考入清華大學,努力向上,以最佳的成績一路讀到研究所,出來創業後,公司成功發展,正要轉虧為盈時,一個當初入股的官三代把公司佔了。年輕人決定打官司,想把公司爭回來。 請你自由想像這個故事的結局。我相信多數人的想像,都是負面的:法官可能被買通,官三代會找黑道,這個年輕人可能會下落不明,或變成河溝裡的浮屍。 雖然真正的結局可能是年輕人贏了,爭回公司,之後也成為知名的企業家,但重點就在於前述的「想像空間」。中共的結構性問題,讓上列的負面想像有較高的機率變成事實。 這就是結構的不正義。而受到結構不正義迫害最深的,正是努力上進的人。 我並沒有意指台灣的社會結構就是正義的。台灣也有不同程度的不正義,但年輕人已經意識到這點,知道若不修改這種不正義,自己的努力很可能白廢,因此推動一系列的政治與社會運動。 所以當台灣大學生打電動、鬼混而一無所得時,當然值得批判。但如果他們關切的是社會不正義的問題,選擇犧牲某些提升自我的機會,進而投入社會運動時,我認為這種選擇的價值不見得會比純粹提升自我知識要來得低。 同樣,我無意否定努力的中國大學生,但也期待他們能認知在一個不正義的制度下,自己的努力可能被劫取,而得利者不可能主動修改這種制度。如此惡化下去,他們將會是永遠的奴隸。非常努力的奴隸。 公平、正義、競爭力、真正的幸福,都不是那麼容易釐清並找到答案的主題,當台灣學生在認真思辯這些問題的同時,我不認為他們會輸給那些認真讀書,爭取生存機會的中國學生。他們都很努力,都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價值。 當然,還是有一些不努力的學生,兩岸都有。說不定轉貼一些探討兩岸廢材的文章,會更有啟發性。
周偉航 2015-04-03
論聯考

論聯考

  「我主張應該廢除現在的多元入學,回歸聯考,簡單、省錢,又公平!」 「是這樣的嗎?聯考是分社會組和三組自然組,組內的每一科都要考,每一科都要採記,這樣總共只有四種取材標準,可能會讓許多人失去突顯自己特長的機會哦!」 「啊,我的意思是,像指考那樣啦!你可以指定科目選考,學系也可以指定科目錄取啦!」 「那就是只保留現行的指考囉?那麼某些前列的大學可能只會採計英數,而這些科目是都市學生或高收入家庭子弟比較有優勢的項目,這樣沒有英語環境和補習機會的偏鄉、弱勢家庭子弟,不就沒有進入這些學系的機會了?這會擴大階級與城鄉差距哦!」 「那我們可以保留一定的推薦甄選名額,讓那些有其他特長,或是非常適合某種學系的人,可以透過推甄進入大學。」 「問題就在於這種人有多少囉?如果熱門科系名額只有5%開放推甄,大家要搶這個名額,就會很拼了,錄取機率可能低於1%。這又要回去比高中成績。這代表又是會讀所有科目的人,才有機會進入這些學系囉?」 「那,那,我們就設定有基本高中生程度以上,就可以推甄。然後把推甄名額增加好了?30%?50%?名額多到這樣,高中成績就不用很高了。只要是有特別興趣或相關專業的高中生,通過某種基本高中學科程度測驗,就可以進入某一個學門了啊!」 「嗯,你講得很對,但這正是現在的制度呀!和聯考有什麼關係?」 其實對於聯考的崇拜,是一種信仰,不是科學。 聯考教徒真心「信仰」聯考,認為聯考最簡單,所以最公平,它就是絕對的正義。卻沒有考慮到聯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正是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排除的主要原因。 簡單過頭,反而製造不正義。現實世界是複雜的,人也是多元的,用一元方式取材,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聯考會製造階級,多元入學也會,但如果要在一個「正義的分配制度」中完全排除家庭背景,只有用亂數抽選才有可能。這顯然不是一個大家能接受的分配方式。 比起聯考,多元入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一個想去某系的學生到那個系去」,這就夠了。比較辛苦?應該是不同種類的辛苦吧!考過聯考的人,會認為聯考比較輕鬆? 講省錢,真正的大學教授,有多少認為推甄是該花大錢的?最讓人度爛的學生報告,不就是那些外表華美精緻,裡頭全是無誠意垃圾的報告嗎?你家長硬是要追流行花大錢,還想怪制度?你這和全身名牌,在東區街頭抱怨沒有小開青睞她的夜店妹有啥不同? 不要妄想透過一個制度就能拯救教育。只要有個制度能讓教育多點可能性,就功德無量了。
周偉航 2015-04-01
為什麼國民黨沒有像樣的網路寫手?

為什麼國民黨沒有像樣的網路寫手?

講一個實務的問題(或許該寫成文章,之後再看看)。為什麼國民黨沒有像樣的網路寫手呢? 第一,市場太小。支持國民黨,又愛用網路的人,我推估大約只有反國民黨的10~20%。這麼小的市場很難撐起像樣的寫手。 第二,說真的,現在的國民黨狀況太差,很難凹,要幫忙凹,要出很多錢。我推估,要我寫幫國民黨凹回來的文章,比如說那個什麼M0幾的航線,大概一千字要一萬左右才寫得出來。但你市場就那麼小了,怎麼可能撐得起這麼高的收費。 第三,現在還支持國民黨的,是信仰國民黨,不是理性的支持,所以理性文章也無用,寫了他們也看不懂。 這三點連貫起來,現在藍軍的寫手,就一定會寫超白痴文去引戰,這樣才有點擊。這就會產生惡性循環了,劣幣會逐良幣。 一切都是很合理der~
周偉航 2015-03-24
道德自我沉迷的慈濟人

道德自我沉迷的慈濟人

慈濟確實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但這不代表他們可以規避倫理的檢討。    從內湖保護區開發案,到近日的買股風波,慈濟在這一個多月來飽受社會各界的批判。其中是非,許多大德已有高見,我就不深論,在這只探討一個倫理現象。 在這波批判中,可以聽到某種為慈濟辯護的聲音,就是「證嚴法師其實不清楚,都是下面的人在惡搞。」 根據一份2009進行的全台宗教調查,有近8%的台灣人自認屬於慈濟這個宗派。說大,多數台灣人對他們並沒有歸屬感。說小,其實也只輸馬英九一點點了。8%也有個一百多萬人,團體發展到這種程度,「上面的人」當然不可能清楚所有的事情。 不過,慈濟問題連環爆,法師本人真的都毫無錯失,都是部屬有問題?是否正因她的思維態度,才導致這個巨大的組織陷入批判之中? 有件小事或許是解開疑問的關鍵鑰匙。 日前慈濟召開記者會,宣布終止內湖的開發案。發言人提到「外界對慈濟的不滿,令她(證嚴法師)疑惑不解」,不過法師對於慈濟本身的清譽很有信心,指示三位高層好好處理。 假設發言人如實轉述了證嚴的談話,沒有一絲增刪,那麼就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段談話正好指出證嚴在道德思考上的問題點。 倫理學中的義務論者認為,一個行為之所是對的,主要是看行為動機是否純正,以及「手段」是否良善。舉例來說,如果我基於「慈悲心」這個動機,且採取「捐錢濟貧」的手段,那麼這行為就是對的。 不過,義務論也常被批判忽略了行為的「結果」。義務論者認為結果和運氣相關,所以不能勉強要求,有「善行」就好。 批評者則認為,這種態度會形成一種「道德的自我沉迷」:堅持認為自己是好人,而深深沉醉其中,卻沒發現自己的行為已對社會造成傷害。他們甚至會否定傷害的存在,或認為這種傷害是運氣問題,無傷其道德成就。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問題? 因為「動機」存在個人內心,選擇「手段」也訴諸個人判斷,但「結果」則要與社會互動才會產生。只重視前兩者,行為者可能誤以為自己對他人很有幫助,但在他人的眼中,卻是一個負面的存在。 這就是慈濟當前的主要道德困境。當慈濟覺得為社會做了很多「好事」,社會大眾卻不見得都會買帳,因為這些「好事」是慈濟認為的「好事」,並非都是有社會共識的「好事」。 內湖的保護區開發案只是一個例子,在台灣各地都有類似的狀況,從大愛村的刻石文字,到限制災民吃葷食,太多的「自以為善」,其實都是旁人眼中的「惡」,這也形塑出一種反對慈濟的力量。 慈濟人在面對這種批判時,通常並未針對造成社會不滿的「結果」進行反省,倒是採取一種防衛心態,認為對方若非搞不清楚狀況,就是別有居心,是其他宗教來的惡意抹黑。 一如前述,在過去常有為慈濟說話的人,認為證嚴法師並未涉入這些問題,都是「下面的人在惡搞」。但依發言人的描述,「外界對慈濟的不滿,令她(證嚴法師)疑惑不解」,那麼顯然法師本人也是採取上述的思維模式,認為「我明明就是好人做好事,為什麼他們要反對呢?一定是他們搞錯了或有問題。你們去好好說明處理一下,就能解決。」 認為自己沒錯,錯是在他人。 道德自我沉迷到了極端,會認為自己是唯一且最高的道德審判者,他人的批判只突顯其「品德低下」「思想污穢」「不智」,我更應該堅持己見而行,並且努力教育、說服那些「愚者」。 這種互動模式當然會造成悲劇。在雙方都不肯退讓的狀況下,必然兩敗俱傷,甚至產生與預想完全相反的「結果」。 道德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多數倫理學家認為,道德之所以存在,是要協助人們過更好的生活,過幸福的生活。因此「道德手段」本身不會是最終目的,對於人的關懷才是最根本的。如果慈濟這個團體是因為基於對他人的關懷而產生,那就更有必要思考「他人真正需要的」與「我認為他人需要的」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 台灣存在許多不同的意識形態或信仰,各有一套道德觀與價值認知,應該透過溝通與理解來建構共識,減少衝突。強行把自身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套在他人頭上,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讓討論失焦。有些批判慈濟的人犯了這類錯誤,但慈濟自身也有同樣的問題,甚至就是引發衝突的起點。 慈濟確實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但這不代表他們可以規避倫理的檢討。面對排山倒海的外界批判,慈濟在「大惑不解」之餘,或許也該撥出一點時間與精力,檢討自身的根本思維中,是不是少了什麼關鍵的部份。 真正的聖者不是自以為,而是來自不同價值觀的肯定。但想獲得廣泛的認同,不應只做「自己認為的好事」,也不該堵住外來批判者的嘴,而是該展開對自我的道德反省。慈濟人能跳出道德沉迷,公開談談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嗎? 在慈濟宣布停止開發內湖保護區的記者會裡,發言人也提到,法師每天早上都會請人讀報,瞭解世界各地有什麼災難,思考慈濟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或許法師也可以撥出時間,放下報紙,看看身邊的人事物,思考這個屬於她的迷途帝國,在光鮮整潔、標齊對正的表象之下,是不是已經成為某些人眼中的災難。
周偉航 2015-03-22
 打敗國民黨的方式(一)

打敗國民黨的方式(一)

本來打算另以專文探討,但因為發現之前參與某團體社課的演講過程,其實就已經是不錯的參考資訊,因此簡單整理過後,刪改極少數需要隱蔽的部份,依逐字稿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原社課共有三小時,分別談文宣、組織,以及「問與答」部份。將先提供最不需要修改的文宣部份,餘下的部份將視狀況後推出。===各位先進大家好。能當貴社活動的開場講者,當然有很重大的責任啦!在這邊還是感謝主辦的肯定。好了客套話就講到這裡。我想我的風格是輕鬆,所以大家不要當成是什麼學術演講,我們就自然的談。今天我要談的是「打敗國民黨的方法」。其實很多人找我談怎麼打敗國民黨。我心中當然有一些看法,不過在回答這種問題之前,我還是有先看過現在已經有什麼相關的「理論」。我用網路找到一些分析國民黨,或是對於「拉下」或「搞倒」國民黨的一些策略。這些策略來自一些我不是很熟的「大師」。應該是大師啦!感覺他們信徒很多,我就先當大師來看。我認為這些分析,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多半來自於和當代國民黨沒什麼「關係」的人。他們在談一個陌生的「客體」。就是陌生的對象。他們一直站在外面看國民黨,覺得自己看得很熟,可是從來都沒有進去過。我認為,這種論述雖然不見得就無效,但鐵定有遺漏。我無意否定他們的貢獻,重點是我能有什麼貢獻,能夠補他們的不足。我想要做的工作,就是用我對國民黨的認知與經驗,把剩下的部份補足。接下來一小時,我會一直圍繞著「打敗國民黨」這個目的來談,談的重點當然是「手段」。我會談到一些和別人重疊的手法,也會有比較罕見的觀點。我的想法是,不論發揮的效用有多大,有提總比漏提好。我歡迎任何批判,等一下我們有問與答時間,一個小時耶,哈哈。不過我想提醒的是,不需要站在國民黨那邊的意識形態來提問。為什麼呢?如果我說得是錯的,對於國民黨就不會有重大的傷害,那麼真正的國民黨人就無需在意。這也不是學術討論,不要和我盧資料哪出來的,我哪會記得,資料就是來自我的頭,不信當然可以,但你不信,不見得它就沒用。你要站在什麼反國民黨大師的立場來罵我,我都會虛心接受,但應該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用這些想法已經打得很順,看不出有什麼問題。這可不是紙上談兵,談將來應該做的事,而是把我已經用了一段時間的概念整理起來。好,現在要來談個重點。一開始最重要的事。「打敗國民黨」,一定要先確定這「國民黨」指的是什麼。為了批判國民黨的合法性,許多反國民黨的人,會由歷史溯源的角度,從1945拉出一個很長的脈絡到今天的國民黨。這是意圖消滅國民黨的道德合理性,或是藉此想喚起一些情感上的憤慨。就效果面上,我認同這樣的做法,可以持續。其實在學術上這種做法有問題,但因為能傷害國民黨,我們就先不管他。哈哈。(場中提問:「為什麼?」)國民黨有新的選票,就一定會有新的道德合理性基礎。這個先不討論,反正大家都不在乎吧。之後的Q&A時間在討論也可以。我想強調的是,現在的「國民黨」實體,和1945或1949的國民黨,沒什麼關係。擁有國民黨認同的人,很多是自外於194X年脈絡之外的。他們和蔣家政權沒啥關係,也覺得自己和那個政權沒關係。你打這點,打不到他們的肉。你自己會很爽,可是他們不會痛,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是那個國民黨。就我來看,「國民黨」是由一個上下層結構所組成。雙層結構。在上層的,是實際的統治集團,是一堆國民黨政客和商人。位於下層的呢,是會投票給國民黨的國民黨百姓社群。這上下層間,沒有什麼流動性,所以可視為兩個群體。對於上面的,那些國民黨政客和商人的部份,已經有很多社會先進,大師、大德進行過完整的分析,資料相當多,我就不深論了。我也講不過他們。這個由「高級外省人」「有錢人」與「地方實力者」,就是地方派系,組成的群體,在人際與金錢往來上盤根錯結,可以視為單一的個體。我以下簡稱這些「上層國民黨人」為「國民黨A」。不是A錢的意思啦!是簡稱。而由一般百姓組成,在選舉時會投給國民黨或類似黨性候選人的下層百姓,則簡稱為「國民黨B」。如果打算由選舉方式瓦解國民黨,瞭解國民黨B,會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工作。而就近十年的投票狀況來看,國民黨B主要來自於以下的幾種社群。第一種就是外省裔。大約還有七到八成的外省裔依意識形態支持國民黨,這些人的總數其實不多,但在接近戰的選舉中影響很大。很多人說現在要改稱這些人叫中國人,可是中國人這個詞的意義更混淆。我們就還是講外省人、外省「裔」就好。他們裡面有一些是反國民黨的,而且非常反,反到你覺得大腦是不是有問題,哈哈。這些人會是很重要的種子部隊,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產生強大的破壞效果,破壞他親戚的意識形態。就像灘頭堡那樣。第二種就是軍公教及其家庭成員。這些軍公教因為工作環境,會有一種意識形態的群聚效果,大概有六七成是慣常支持國民黨。他們會支持國民黨,主要是利益考量,像是福利,退休金等等。但新人已經開始覺得自己領不到錢了,開始仇視同一職場的老人。這些人也是灘頭堡,很重要。下一堂談組織時大家就知道灘頭堡的重要性。內奸沒有在嫌少的,我們需要滿坑滿谷的內奸。第三就是地方派系。我把閩南裔、客家裔中挺國民黨的劃入這一群。這一些人因利益考量,動員力強,但叛離也相對容易。他們人數不好掌握,但如果頭子挺國民黨,一群就都會挺。要打動或打散他們,要有不同的方法。這個我們後面也會談。因為沒錢和國民黨拼,所以你不能拼錢。要拼的原理也是一樣,讓他們「絕後」。不是剪他的雞雞,是要把他們的第三代吸過來,變成貴社的社員這樣。這樣很好齁,社長。社長點頭了。第四種是低教育程度者。這些人通常也是低收入的勞動者。為什麼他們會支持國民黨,主要因為缺乏思辯能力,沒有接受訓練過,所以對小時候接受的政治意識形態是照單全收。很多人說要教育他們,我認為這種想法也是很傻,你哪來的時間教人?他們哪來的時間讀書?這種想法就是大學教授病上身,瘋了。對這些人,應該是震撼教育,大炮在他們頭上一直轟,嚇死他們這樣,讓他們西瓜靠大邊。這個之後我們再談。好,我就提四種。那為什麼要集中目標在這四個群體?其實國民黨在其他的主要社群、主要的社會分類中,支持者都沒有過半,而選舉只要過半就好。那些國民黨沒有過半的社群,支持國民黨的比例,已出現門檻效果,就是過了那個引爆點,所以正快速衰退中,就沒必要優先處理。還有,我知道有些大師主張要完全消滅國民黨支持者,所以其他群體也要顧。我認為這在實務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只是浪費資源。這根本沒有經濟學概念嘛!他們沒有邊際的概念,只是在傳教。你以為你是耶穌喔,耶穌都還沒辦法讓所有人都信教咧。你錢不多,就應該準確將資源投注在國民黨有優勢的人身上。好,面對這種組成的「國民黨B」,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有二:一,就是想辦法挖其中的人,讓他叛離國民黨。二,避免原本在外面的人流入國民黨B。如果你想透過選舉方法擊敗國民黨,那這兩者應該同步進行。選舉是比餅的大小,你要讓他越做越小,同時不可讓自己的餅流過去那邊。所以要談「對象分析」,這樣談應該就夠了。如果你聽不懂剛剛講的,簡單說來,就是現在會投國民黨的,只剩特定族群,我們一方面要把他們拉出來,同時避免有新人流進去。確定對手之後,要思考的是目的性問題。為什麼我們應該要打倒「國民黨」?這個對大家來說是屁話啦!都坐在這邊了何必談?但你要給其他人,其他中立派一個理由。我認為不用說得太長,也不用牽絲到什麼歷史。談現在就好。現在,這個「國民黨A」,這種政經複合體,會對一般的百姓帶來傷害,這點沒什麼好爭議的,因此應該消除。那我們又何必針對「國民黨B」,他們同樣是百姓呀?這很簡單回答。因為國民黨B會透過選票不斷支持國民黨A,讓國民黨A得以利用權力向外造成傷害。因此瓦解國民黨B,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更進一步來講,國民黨B本身也可能會對其他百姓造成直接的傷害。國民黨早就已經沒有信仰與思想,不信你可以去問那些黨員什麼是三民主義,這和現在國民黨的做法又有什麼關係。根本就沒啥狗屁關係呀!平均地權咧?漲價歸公呢?驅逐韃虜咧?驅逐CCR好像是當務之急哈哈。因為沒有思想,所以現在會加入,或依附,或票投國民黨的人,就只有一種動力,就是利益。這種利益,可能是基於人身安全,或族群權力地位的考量,也可能是直接的金錢利益。這就是一種很明確的「外在價值交換模式」。就是交易啦!賣票。國民黨B,想透過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為自己謀取利益,但這些利益,是從別人身上剝削而來的。很多人說國民黨B是無辜的,我不認同。現在的不正義,不只滋養到國民黨A,也會分享給國民黨B。爽都是爽到他們,血都是吸其他人的,所以打擊國民黨B是有道德正當性的。如果你聽不懂我剛剛講的,不要緊,簡單來講,就是「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懂了嗎?很好懂嘛!你看他的表情就是秒懂。目的部份講完了,接下來就是手段的部份,我會談出幾個對抗國民黨的重要策略。就是這個ppt上的「小丑化」、「搶劫意識形態」、「去二元」,與「世代斷鏈」。我們先來看小丑化,這個是我的主要打法。(待續)
周偉航 2015-03-08
他們打算讓孩子們全變成王炳忠

他們打算讓孩子們全變成王炳忠

 教育部去年透過黑箱作業,強行通過媚中的十二年國教課綱,雖引起學界普遍的反彈。教育部去年透過黑箱作業,強行通過媚中的課綱,雖引起學界普遍的反彈,法院也判決其程序違法,但在「馬意」大於一切的狀況下,教育部仍決定在今年八月全面推行新課綱。這個新版課綱主要變更的是歷史科部份。課綱委員依照「馬的政治正確」原則,刪改價值中性詞彙,走向仇日媚中路線,也增加了一些和台灣根本沒啥毛關係,只是課綱委員個人喜好的歷史事件與人物。為什麼要強推這個課綱?因為他們想透過這課綱,灌輸下一代特定的意識形態,讓孩子們個個都變成王炳忠。王炳忠?就是那當前統派第一戰將,總是帶著他的快樂朋友們一起開記者會的新黨少年捲舌哥。你可以把這課綱視為馬英九在全面政治挫敗後的最後一擊,是他想留給台灣的「永恆資產」。面對這種將台灣青少年「炳忠化」的課綱,我們能做什麼呢?第一,反對課綱的地方執政者與公職應有務實作為。去年課綱方推出時,民進黨曾經提出執政縣市全面抵制的口號,但當時執政區沒那麼大。現在民進黨已經拿下多數縣市,卻只有賴清德再次宣佈不會推動新課綱。這是否代表民進黨更換主席後的態度有所動搖,值得關切。如果民進黨認知此事的嚴重性,應由黨中央再次宣告黨公職全面抵制,並擬定明確的操作計劃,由中央到地方全面杯葛此一課綱。柯文哲的立場也值得注意。柯文哲的教育局長湯志民,正是當初擬定課綱時的參與者,他現在的立場與態度為何?他也支持「炳忠化課綱」嗎?柯文哲目前的態度是推給教育部決定,但做為反對特定意識形態而當選的首都市長,不應將此事全推給教育部,因為教育部就是決定要把下一代都變成王炳忠,柯文哲打算坐視這個狀況發生嗎?第二,反對新課綱的教育從業人員應盡力破壞課綱的權威性。如果教育部堅持不改變,課綱不但會依計劃推行,還會成為大學入學考試的標準,因此高中教師將被迫教這些比古早的三民主義還垃圾的知識。高中教師若在下學年度開始被迫使用新課綱,甚至被迫使用媚共文人所撰寫的課本,應在教學時強調此課綱修定過程中以人際關係凌駕專業的事實,並且告知課綱主題選別與用詞變更過程中所展現的惡意。雖然這課綱是個失敗的歷史教材,卻是不錯的政治倫理學教材。希望熱心的高中教師可以發揮這份垃圾的資源回收價值,倒打原創者一耙。第三,逼所有參選者都針對新課綱進行表態。百姓或公民團體應要求總統與立委的參選人針對新課綱明確表態,包括是否同意此課綱的意識形態,當選立委後是否會在立院反對教育部相關預算,或以總統身份命令行政院終止此一課綱。新課綱的推動,完全是馬英九統治小圈圈的授意,多數國民黨政客沒啥支持的動機與必要性,因此透過選票壓力,應能迫使部份藍色政治人物轉變態度。太陽花之後,政治氛圍已經轉變,公民意識提升,外加2014年底選舉的結果,會讓政治人物更加在意公民意見的風向,因此越多人施壓,就越能在政治上阻止此一課綱。我們必須將「調整課綱」由小圈圈人自爽的遊戲,轉變成為全民公決的議題。人文類科並非自然科學,依何種意識形態教育下一代,應在公共領域中充份溝通討論,以建立共識,而不是由一批總統的熟人利用法規上的特權關起門來亂搞。雖因媒體的開放與多元化,中學歷史課程的洗腦效果已大不如前,課本的作畫價值大於知識攝取,但數十萬的中學生裡,只要有1%相信這種課本是聖經,還是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衝擊。現在炳忠只有一個,就非常熱鬧了。你希望自己家裡將來也出一個嗎?所以,對於課綱議題,請認真思考你能做些什麼。
周偉航 2015-03-08
柯文哲「東區門戶計畫」的受害者

柯文哲「東區門戶計畫」的受害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柯市府近日推出了超大規模的「東區門戶計畫」,但這事卻在昭慧法師大戰武林各派的新聞熱潮中,被多數市民遺漏了。這有點可惜,因為這個案子有某種象徵性意義。推出這個計畫,代表柯市府要轉守為攻了。呃?柯文哲不是一直在「攻」來「攻」去的嗎?一下捅捅鴻海,一下搞搞大巨蛋,四處偷襲,根本沒有「守」,哪來的「轉守為攻」呢?不搞「破壞」,來談「建設」,反而是轉攻為守吧?看事情的格局不能這麼小。我們就從台北近年的發展政策談起。1970年代中,台北市政府決意發展東區,於是整合軍民土地,展開「信義計畫區」這大規模都市重劃。經過長期的發展,信義計畫區已成為台北的核心地塊,甚至吸取原有忠孝復興一帶所謂「東區」的消費活力。馬英九1998年參選市長時,信義計畫區還蓋不到一半,但其幕僚已預見將來的發展會往東區嚴重傾斜,所以提出了「軸線翻轉」的口號,標榜其市府將銳意發展西區的都市更新。不過口號畢竟是口號,西區複雜破碎的現狀,很難推出大規模的改造計畫,加上任期一帆風順,隨便亂做也會有票,西區就被馬英九扔下了。相對來說,北市東半的內湖南港地區,因為承繼之前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所遺留的完整區段,很容易發展特定產業聚落,因此「內科」與「南軟」得以快速大興土木,到目前也已發展成熟。在這「一推一拉」的力量影響下,整個台北的重心已經完全東移。郝龍斌只是追隨馬英九的政策,本身沒什麼突破。連勝文出來,又想玩西區的老梗,有意主打台北火車站一帶的整體再造,但因為火速敗選,他的計畫已成為傳說中的夢幻逸品。柯文哲在選舉期間對於大地盤改造談的很少。不過上任之後,或許是用了一些新專家,短期之內就凝聚共識,先推出改造台北車站周遭的「西區門戶計畫」,一個月後,又推出「東區門戶計畫」這個對應的都更計畫。但這東西區的開發規模完全不同等級,以南港站為軸的「東區門戶計畫」是超大規模的都更案,幾乎是要把南港舊街區的路廊兩側翻了一半以上。看起來,這個計劃會讓台北市的發展更往東偏,不過依其規劃的商場與住宅區特性,更像是分散現有東區的集中態勢。搭配「西區門戶計畫」來看,若能成功以交通優勢把人潮引出信義計劃區,確實能展現一定程度的平衡性。餅畫得這麼大,圖做的這麼美,實際的效果如何,還是要等十年後才能觀察,但這個「據說」有一萬戶公共住宅與大型商場的計畫,現在就能確定有以下的政治影響力:第一,這個超級大餅,不但可以餵飽因為房地產不景氣而一直「靠夭」的饑渴建商,目前和柯市長在纏鬥的幾大集團,應該也會安靜下來。因為誰不乖,大概就沒辦法吃到餅了。柯市長棍子先出,胡蘿蔔隨後遞上,這種黑臉白臉快速翻臉的嚴刑拷打、不人道逼供,說不定能讓某些向來硬挺國民黨的財團率先變節,開始出資大吹大擂柯市長的德政。這等著看就是。第二,這個超級大餅一丟下去,港湖在地的政治力量,只怕也會先後歸降,把黨紀扔在腦後。因為這是憑空突然掉下來的,大家會擔心啥時一個不爽,又突然收回去。這樣誰敢有意見?當然,一些民權派的議員可能還是會站在反都更的立場,替百姓爭取權益,但那些就是靠土地當上議員的國民黨人呢?這可就尷尬到不行了。或許也不需要尷尬,柯市長都開了大路,那明著「尬」就好。在台北政壇中一直流傳即將現身的「柯黨」,說不定就在港湖率先亮相。第三,是這一萬戶的公共住宅一推出,年輕人就都「歸隊」了。柯文哲本就是靠低收入的年輕人選上的,現在「放飯」,也是非常合理。原本公開的公共住宅,只有那幾十戶、一百戶,大伙面對那「千抽一」的抽選倍率,只覺得圈圈叉叉。沒想到柯文哲一下丟出百倍大獎,這下挺柯大軍更加「戰意十足」了。這一萬戶不可能四年內推出,因此這些拿著抽獎券的螞蟻雄兵,更可能「一挺到底」,沒拿到入住資格,絕不放棄。柯文哲要連任,我挺,要選總統,我也挺,只要給我抽到房子就好。誰敢威脅、反對這個計畫,當然就是殺無赦了。因此,本計劃一推,「政商民」三位一體結合,柯文哲瞬間擁有數倍的政治資本,這不是「攻」,什麼是「攻」?如果東西區的計畫順利展開,還可以再追加開發復興崗的「北區要塞計畫」(這樣士林北投人又要小確幸了),或是都更文山區的「南區城堡計畫」。這些地方都還可以提供數千戶以上的住宅。四處畫餅,四處點火,這樣在野黨還用選嗎?柯文哲是被反對政商炒房的力量所拱上台,由他來搞開發案,雖然古怪,但也容易成功,因為正反兩邊的力量都會有點價值錯亂,不敢隨意動作,他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其實這是個政治手法上的老招:做相反於意識形態的事,才容易成功。讓民進黨去談兩岸協定,去蓋核電廠,讓國民黨去砍軍公教福利,這樣另一邊都不好反對,也無由惡鬥。但傳統政治人物被意識形態綁縛,沒種跳出框框,只有柯文哲敢這樣做,那當然也就任他攻城掠地了。雖然東區門戶計畫聽來是人人得利,大家都爽,但其實還是有受害者。誰呢?不就是打算搶港湖立委的邱毅嗎?現在,他是要走反柯舊路,全力反對這個計畫,還是要開始拍柯的馬屁,說這是提升競爭力的好建設?要選哪一邊,真是很難決定耶,就像香蕉和太陽花一樣難以區別高下。
周偉航 2015-03-04
 白狗

白狗

 小胖弟放學走路回家,其實只要十分鐘。但他每次都會花個兩倍時間。上學倒不會這樣,因為他上學都差那一兩分鐘就遲到,所以他總跑得飛快,只要花五分鐘。放學時,他總在棋盤般的巷弄裡繞來轉去。也沒不想回家,就是喜歡這樣繞,每天繞不同的路,從不同的角度,看每一家的相同的人事物。忘了是哪一天開始,老皮出現了。小胖弟已經想不起來,老皮之所以叫老皮,是因為他有個很怪的姓:「皮」,還是因為他穿著皮衣。就只記得他叫老皮。一開始,老皮是站在巷子丁字路口。小胖弟發現他,他也發現小胖弟,對小胖弟笑一笑。小胖弟知道他不是這附近的人。這附近,聽阿公說,都是住著老師。老皮不是老師,因為他總是在那邊站著。一陣子後,老皮有了椅子。其實是凳子。老皮坐在那,看看報紙。小胖弟有時可以看到老皮,有時看不到。換了個人。那個地方都有人在,但不一定是老皮。其他的人,小胖弟都記不清了,就只記得老皮。只有老皮會對他笑。「小胖弟,你到底住哪裡呀?每天都看你走不同的方向?」老皮笑著問。那是他們第一次交談。小胖弟知道老皮不是警察,所以沒理他,快快跑開了。之後幾天,小胖弟還是從那過,一樣有時可以看見老皮,有時看不見。有時老皮會對他講話,有時小胖弟會問他話,但都是一兩句就過,沒有真正聊起來。又隔了一陣子,老皮養了隻白狗。應該是揀來的,因為小胖弟在別的巷子看過這隻白狗在流浪。白狗很瘦,老皮拿自己吃剩的餅給牠吃,白狗就留下來。小胖弟覺得老皮是個好人。不知什麼時候,小胖弟已經知道老皮叫老皮,而白狗呢?「就叫白狗。」老皮笑著說。每天老皮坐在那,白狗也會蹲在一旁,等著老皮分餅給牠吃。小胖弟也會帶點碎餅乾給白狗吃。因為他自己也要吃,所以當然只剩碎餅乾。小胖弟可沒那麼有錢。因為這樣,他才知道,老皮有白狗以外的朋友。有些朋友會來找老皮,聊幾句話,也來餵白狗。小胖弟看看他們,才發現是附近看過的臉孔,但想不起來是住哪幾家的叔叔和阿姨。有天餵完白狗,有位叔叔離開的方向,正好和小胖弟家的方向一樣,他才知道,這個叔叔是住在車子裡的。那叔叔打開路邊一台車的車門,就坐進去。看到隨後而來的小胖弟,笑了。小胖弟也笑一笑。過了一段時間,白狗漸漸變胖了。已經忘記是哪一天,好像是晴天,也好像是雨天。小胖弟放了學,直接往老皮那走去。小胖弟也想不起來,是遠遠看到老皮在招手,還是自己就想找老皮,但小胖弟就是跑步去找老皮。老皮也在找小胖弟。老皮身邊圍著幾個叔叔伯伯,大家看來都不是很開心,除了老皮。老皮露出笑容,「小胖弟!我有件事要麻煩你,可以帶我去找你爸爸嗎?我們帶白狗一起去。」小胖弟知道大概是很重要的事。找大人的事,應該都是很重要的事。他領著老皮,往家的方向直奔。老皮也領著白狗,半拖半拉的跟著。小胖弟的家很近,在條小巷子裡。小胖弟推開門,大喊:「爸爸爸爸!路口的老皮找你!」老皮抱著白狗,站在門外。小胖弟爸爸扔下手邊的工作出來,一看到老皮,馬上客氣的講起國語:「長官你好,有什麼事情嗎?」「不好意思,」老皮也低著頭,摸著狗,「之後我們大概不會留在這邊了。這隻白狗,我們帶不走,但也養的有感情了。我想牠和你們家的小胖弟也算有緣份,可不可以麻煩你們先寄養著呢?我這有點錢,就麻煩多添點……。」小胖弟的老爸連忙推辭,說狗可以養,錢不能收。兩人推拉一陣。小胖弟已經忘了他們後來講什麼,只記得老皮邊道謝邊離開,而老爸沒有收錢。白狗呢,之後就改叫老皮狗,又多活了七八年才死掉,那時小胖弟剛考上大學。而小胖弟再也沒看到老皮了。每當他牽著白狗在巷弄裡頭繞,都沒再看到老皮,和其他的叔叔。只剩下一座崗哨,經常是空空的。他還記得自己抱著白狗,看著老皮消失在巷口的那天。小胖弟覺得自己好像幫老皮完成一件任務。他才想起來,好像正是老皮教他「任務」這兩個字。「是任務啊。」他也想起來,當年老爸躲回陰暗的工作小間時,用台語低聲說的那句話。「唉。聽人講,彭明敏偷偷走出國啊。」
周偉航 2015-02-21
江宜樺的燦爛笑容

江宜樺的燦爛笑容

馬英九在六名囚徒自戕的同一個早上,頒贈一等卿雲勳章給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照片摘自總統府網站)因為高雄監獄的挾持案,多數台灣人都漏過了一個發生在總統府的小新聞。馬英九在六名囚徒自戕的同一個早上,頒贈一等卿雲勳章給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簡短的新聞內容,搭配了一張有意思的圖片。馬總統舉杯向江前院長夫婦致意,江宜樺舉杯還禮,透明的酒杯擋不住他燦爛的笑容。透過畫面,彷彿還可以聽見「鏘~」的敲杯聲。這張圖當然引起太陽花成員的滿腔怒火。打人的帳還沒算清呢,是笑個鳥。就一般百姓看來,則又是五味雜陳了。先來看看第一味,就是「假掰味」。一等卿雲大綬勳章,青藍色的一條大帶子,光背著就很有派頭。但歷來政府亂頒一氣,只要曾經位極人臣,都有機會拿到一條。因為得獎者太多,連吳敦義,王作榮都有,過去還有剛頒出去,得獎者馬上就投共的,所以這東西大概就像每兩位退伍軍人就有一張的績優獎狀一樣,看起來漂亮,實質上一點屁用和鑑別性都沒有。總統府自己把這勳章搞到沒意義,又想騙大家這很有意義,只能把活動弄得洋派些,活像國王分封貴族的那般尊爵不凡。但這場景活脫就是「一個假掰不夠,你有試過兩個一起耍假掰嗎?」雖不到沐猴而冠的程度,但基本上是場失敗的cosplay。第二味呢?是「法X味」。學界都知道江宜樺過去是研究自由主義的,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他的施政和自由主義都沒有任何毛關係,甚至一堆作法還與自由主義完全矛盾,他卻膽敢在贈勳典禮上大談理論的實踐,似乎假設全台灣都沒人懂政治哲學。他不是自由主義者,那他到底是啥門派的?有人說他外儒內「法」,沒有仁心,只用刑罰。也人批他表面開放,私底下只是個死守法條行政的「法」匠。更有人指責他濫用國家暴力,根本就是個「法」西斯。「法家」、「法匠」、「法西斯」,綜合起來的最大公約數,當然就是「法X味」了。(X唸作「ㄟㄎㄙ」,不是ㄎ,唸錯小心被告)第三味是「寂寥味」。近日的馬政權,正是「樹倒猢猻散」一語描述的那樣。但遙想2013年初,宜樺上台了,雄姿英發,西裝革履,談笑間,自己灰飛煙滅。江宜樺當時不只位居三公,還躋身馬府小圈圈,一臉接班人的大勢,威到一個不行。但很快的,洪仲丘案,大敗,馬王政爭,大敗,太陽花,大敗,一敗再敗,最後年底大選一敗,被當成祭品謝天,落馬走人。隔兩個月回來,連金溥聰,王郁琦也都不在了。豪華的馬江體制,落得只剩馬江乾杯,曲未終,人已散。第四味呢?是「白目味」。政府機關才出了個大事,鬧了一整晚,到了凌晨死了六個人才落幕。過了幾個小時,總統和前院長身背彩帶,舉杯慶賀,燦爛的笑了。雖說排定的官式行程不太能改,也不是說你笑笑、喝點飲料,我就當你是在慶祝囚犯自戕,但好歹因應一下時事,做點細節上的調整,這不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嗎?還是這儀典已經是「低調」版?原來你們打算玩拉炮、抹蛋糕?這不是白目,什麼是白目?前面這四味合在一起體會,就會浮出第五味,「1958味」。那什麼是1958味呢?看著這張圖,我想起電影《教父2》的場景。古巴總統府內正歡慶跨年夜,眾人華服美酒,宴樂沉醉。但總統巴提斯塔卻突然打斷宴會,宣告他的政權即將瓦解。眾人臉上的歡笑瞬間暗去,匆忙轉頭奔逃。原來反對巴提斯塔的革命軍已經兵臨城下,甚至就在總統府外了。故事背景的真實歷史,發生在1959年1月1日。而馬英九和江宜樺的敬酒燦笑照,左看右看,不就是1958年末,跨年夜開始時的那份歡樂氣息?就等著倒數時分吧。
周偉航 2015-02-15
 不是外省人,是蛙星郎

不是外省人,是蛙星郎

談到政治,有些朋友總是慣稱「外省人如何如何」,我一直覺得這用詞有商榷的空間。外省人是種血緣關係,不代表人的意識形態內容。那就用「統派」?雖然我很常用,但仔細想想也不太對,因為像是主張「征服中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也算是「統派」呀。我認為可以用一個中性詞來指那種政治想法怪怪的親中者,那就是「蛙星郎」。這算是外省人與外星人的折衷用語。先來看看「外省人」這個詞。本省和外省人的衝突,從1945年起算,也七十年了。在這段時間內,島內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混血得相當頻繁,1990年後出生純外省或純閩南純客家純原住民,其實已經非常少,不知道有沒有總人口的20%。而意識形態交流的過程也和婚姻的狀況差不多。2014年以來,我發現有很多外省裔的年輕人投入反國民黨、促進台獨的社會運動。看那個太陽花起訴名單,很多應該都是外省人,比例不見得會比實際人口比例低。所以用「外省人」稱那種政治想法怪怪的人,不妥當,會抹殺許多外省人在推動台灣政治改革上的努力。「統派」這個詞呢?除了那種想被中國併吞的,也有那種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當然還有上面提到「大東亞共榮圈」的日系統派,當然也有和美國統一的CCR派,想和韓國統一的歐巴派。所以統派這種概稱,會壓迫到其他的弱勢意識形態,也是不妥。我有朋友提議用類似「天龍人」的「湘龍人」一詞來專指這種人,但我認為指涉太明確,有點太狹義。所以我在這邊要鄭重推薦一個詞:「蛙星郎」,來專指那種想法怪怪的親中者。他們抱持舊外省人的意識形態,卻不見得有外省人的血源。蛙星郎可能是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而且後兩者的比例還蠻高的),當然也可能是外省人。他們有以下幾個特徵,使得血緣不再成為重要的判斷標準。第一個特徵是,他們很愛裝熟,以顯得自己很重要。他們會想辦法和高級國民黨人或共產黨人裝熟。最好能和對方交個朋友,不是朋友也至少合個照,無法合照,那至少要是朋友的朋友,或是N年前見過面,如「以前他有找我拜過票哦」但其實只是人家在市場掃街時碰到。實在攀不上關係,就會以「一天到晚提到對方」的方式,來表達一種親密感。當然,也有蛙星郎是反向操作,拼命表示自己和台獨要角或民進黨政客很熟,以突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價值高度。但不管是正向或反向操作,大部份的蛙星郎在政治上一點都不重要。第二個特徵是,只要談到政治,一定要找民進黨比較。只要國民黨出了包,或是國民黨即將出包,或是國民黨有可能出包,蛙星郎就一定會找民進黨當墊背,好好比較一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屏東揍過兩連兵的董吱董吱飛碟小董了。如果國民黨在哪個鄉鎮殺人貪污,他們就一定要舉民進黨也在哪個鄉鎮殺人貪污,然後主張國民黨其實比較好,或是沒有比較好,但是你還應該投國民黨。而且最後一定會強調,因為自己很常超級比一比,所以自己最公道。進行道德比較並非全無意義,國民黨很混蛋,不代表民進黨就不混蛋。但他們的邏輯問題在於,很多反國民黨的人,並沒有把民進黨當成是信仰或寄託,而是當成一種「工具」,用來消滅國民黨的工具。如果這工具不好用,隨時會被丟掉的。但蛙星郎是把「國民黨」或「中國」當成「信望愛」的對象,根本就是神,因此總誤以為大家都像他們一樣充滿宗教虔誠,認為污辱民進黨,就可以重創對手。實際上當然是沒有這種效果der,那麼愛民進黨的,大概只有呂秀蓮,因為只有她認為民進黨隨便提名一個阿伯或阿罵就可以打敗連勝文。第三,分不出「中國」「開放」「競爭力」這幾個詞的意思。對蛙星郎來說,「中國」=「開放」=「競爭力」。所以你不去中國,不和中國作生意,就是沒有競爭力,也不開放。不只公開這樣主張,他們私下也這樣認為,碰到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不去中國大陸發展呀?」「我認識一個某某某,他在上海和你做一樣的,年薪五百萬呢!」「年輕人要出去見見世面呀!」但如果你說要去茅利塔尼亞開拓市場,或是去哈薩克當總裁,他們會當場腿軟或膝蓋中箭,「不好吧!很危險吧!中國大陸還是比較好,人比較親呀,至少人不親土親嘛!」但卻沒想到他家旁邊7-11的店員妹都和他不親了。這種「中國」=「開放」=「競爭力」的定義法,讓他們進入一種價值的取暖狀態,光是想像,就能讓他們富有起來。第四,抱持一種特殊的權利義務觀念。很多蛙星郎來自軍公教家庭。我就來自軍公教家庭,就我的人脈圈來看,我懷疑「外省人」這種血緣關係並不是蛙星郎的真正來源,「軍公教」才是產生蛙星郎的溫床。只要工作環境的蛙仔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讓正常人也蛙星化。為什麼會談到軍公教呢?這就牽扯到蛙星郎的特殊權利義務概念了。雖然他們都很反對「特殊國與國關係」,但都支持下列的「特殊權利與義務關係」:「我努力獲得公職」所以「我很辛苦」所以「政府要照顧我」所以「政府要把我照顧得很好」所以「你們反對政府就是反對我」所以「你們很壞」。這個邏輯鏈一開始就有問題。有些公職當然難考,但有些職位其實沒有進入難度。很多軍人現在靠北說「有種你們就像我拿青春來換月退俸」,但是,大家都知道,當年您的那所軍校,都是什麼程度的人去讀的,講得好像自己是犧牲台大醫學的錄取資格去換月退俸,是當同時代的考生都死光了?至於公務員辛不辛苦,政府的照顧義務等等,不能一概而論,但把「政府」當成一個可以超脫所有個人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實非常無俚頭。你當然可以主張政府要滿足曾給你的一切承諾,但如果政府要破產,也是可以馬上就倒。其他公民可以決定組成新的政府或國家,砍掉重練,那到時你要怎麼辦呢?政府不會因為現在這批學運份子倒掉的,只會被你吃倒。更好笑的是,有很多蛙星郎根本和軍公教無關,卻還是拼命幫快破產的各類退休保險護航。是嫌自己錢多是不是?不瞭解真正的權利義務關係,以為政府是無限印鈔機,這就是蛙星郎特有的浪漫。第五,拼命想裝成中國人的台灣人說穿了,不管他們的外省籍血統有多純,在台灣七十年,怎麼歸類,也不會是現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沒經歷到中國歷史的那一塊嘛,只能裝熟而已。他們是種已經消逝、快要絕種的舊中國人,是只活在台灣土地上的特有亞種,當然也是台灣人的一種。他們只要心念一轉,一秒就可以變成普通的台灣人。就像許多年輕的學運份子一樣,有些說話還有外省口音,但因為意識形態,你會認同他就是台灣人,是普通的台灣人。但蛙星郎拒絕承認自己是純台灣人,拼命想要把早已大步遠去的「中國」追回,或是用國民黨教育的「理想中國」來定位自己。不能說這種做法是一場空,他們還是建立了古怪的主體性,形成一個不小的社群。但這種自我認同,一方面對抗了真實的台灣,另一方面也對抗了真實的中國。真實的台灣已經走向獨立國家,擁有許多新的文化特質,蛙星郎反對這些特質,並不會使這些特質消失,反而會讓自己被孤立。台灣社會並未企圖排除他們,而是他們把自己排除出去。同樣的,真實的中國擁有許多他們不認識的特質,就算他們花了十數年努力融入,來自台灣的出身背景,一樣會再次把他們排除出去。他們不是以「那樣的方式」認識毛澤東、認識共產黨,也不是以「那樣的方式」認識蔣介石,那他們就不會是真正的「中國人」。在台灣人眼裡,他們像中國人,在中國人眼裡,他們像台灣人。那在地球人中,他們只能當個流浪的外星人,古怪的蛙星郎。而且不像keroro那樣可愛。
周偉航 2015-02-11
就吳敦義搭蔡正元吧

就吳敦義搭蔡正元吧

 國民黨的總統提名人選,仍「一團迷霧」,人人有機會,又個個沒把握。2015年02月08日00:00最近上節目、接受訪問,或是參與一些政治圈朋友的聚會,話題除了柯市長,還是離開不了總統大選。兩黨的初選雖然才要開始,但民進黨的人選大勢底定,可討論性不高。而國民黨方面,卻是仍「一團迷霧」,人人有機會,又個個沒把握。依目前社會濃烈的反國民黨氛圍,這樣拖下去,國民黨就真的不用選了。是以在此誠摯地建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部份,務必恭請吳敦義副總統出任,以穩定軍心。而副總統候選人,則應請出藍軍第一戰神蔡正元,以震撼戰場。這組「義元配」(你要叫「敦正配」或「白菜配」也可以),必能引爆大選狂熱,立馬在氣勢上壓倒民進黨!為什麼要推出這組?推這組人會贏嗎?這就要看到國民黨的提名困局了。馬英九原本是安排江宜樺接班,但江被趕下台後,局面又回到舊政客主宰的格局。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或是傳說中將被推出來當傀儡的女性人選,至今都還在忸怩作態。他們在怕什麼呢?朱立倫擁有國民黨僅存最大、最好的一塊地盤,加上黨主席一職進可攻,退可守,大可不用衝第一線,徒然犧牲自己的元氣。既然馬英九的六年遺毒難以收拾,派個人去吸掉這些歷史共業,或許還比較實際。王金平呢?立院是他最熟也最擅長的場域,他沒有理由扔下這個地盤。現行的國民黨提名辦法會阻擋他續任不分區,但要回去選區域,也不容易出線,因此他可能會棄選總統來支持某人,以確保院長大位。其他人選呢?不是層級太低,就是某些人的影武者,出來拼民進黨,會像前台南市長候選人黃秀霜這類「不知哪裡來的」候選人,鐵定掛得很難看。所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這黨國之重器,天下之大任,當然還是要交給我們儀表堂堂,一言九鼎的吳副總統了。吳副總統不但學經歷完整,而且自2012年當選以來,通常不參與公務,專心在地方跑行程見政客,組織經營扎實。此外,他文宣成功,不但大家都清楚他的代表色(白),也很清楚他的吉祥物(自轉白海豚),就各方面來說,都已是水到渠成的階段。而且吳敦義出來選,朱立倫、王金平兩人的壓力就輕了。若吳選贏,那是朱王拼命抬轎,才能逆轉當前不利的態勢。若是吳敗,那就正好清掉朱王眼前的大石。所以朱王力挺吳敦義,應該是沒有懸念的。但吳敦義日前卻表示只有林中森在幫他選,根本沒有人馬。實然,徒有劉備而無關、張,只有曹操而無張遼、許褚,一樣不能成事。有第一流的戰將,才能拱出真正的王者。那有什麼武將,可以搭配吳敦義這位真命天子呢?綜觀台灣政壇,現下閒閒無事的沙場老手,當然就是號稱港湖呂布,字「己人」的蔡公正元了。蔡委員現正被罷免的事操煩,不論結果如何,都讓他不甚痛快。他日前已表明不再續選立委,那下次的選舉中,還有什麼位子可以證明蔡委員的價值?當然就是副總統大位了嘛!而且蔡委員鐵定不會是吉祥物型的副總統候選人。他戰力之強,相信大家都不會有什麼異議。原本平淡的戰局,若放他出陣,「方天畫戟」一掃,不但敵將紛紛落馬,連自己主公都會落馬。只有內建自動轉彎功能的吳副,才有辦法閃過正元兄的刀風劍氣。武將有了,那文臣呢?文臣之首的競選總幹事一職,自然該交給國民黨史上最強經營天才,只上過八堂課就可以操盤的連勝文。連勝文競選市長失利之後,無處證明自己的經略長才,如果蔡正元跳下來選,那連勝文出任競選總幹事,當然就是最好的「一報還一報」,真正的「天賜良機」!就選舉面來看,只要蔡、連兩人入陣,那原本在他們指揮之下,有數百人的大連艦隊,就可以和現在只有兩個人的白海豚艦隊整合,成為新的大白菜艦隊,人力的問題就可以完全解決了。若吳敦義能當選,連勝文還可以出任行政院長一職,第一次不靠爸而找到像樣的工作。相信世界公務員首富的爸爸,也終於能夠含笑……繼續當世界公務員首富。三人的夢幻組合若能成真,不但朱立倫解脫了,王金平解脫了,連民進黨也解脫了,柯文哲更可以再次一拍天靈蓋,說聲「哇擦,天佑台灣!」這正是「拔一毛而利天下」,此等福國利民,一等一的美事,相信朝野藍綠統獨男女老幼貧富,都會放下成見,共同促成,也請當事人萬萬不要推辭,以天下蒼生為念呀!
周偉航 2015-02-08
有分到國民黨好處,就不能罵柯文哲嗎?

有分到國民黨好處,就不能罵柯文哲嗎?

選舉後,趙少康董事長每週專欄都是痛罵柯文哲,主要是批柯清算前朝,而且查弊標準不一。這些文章的網路點擊數雖高,但反應兩極,而且負的那一極較多。許多網友轉錄其文,是引為笑料,這看每篇文章下頭的留言就不難推知。多數人質疑趙少康之前出任富邦獨董,要他把錢先吐出來再講話,也有人諷刺他拿錢果然有辦事,頗具職業道德。他對柯文哲的質疑,部份是運用話術的刻意批評,當然不能成立,但有些看法還算合理。不過,就因為他之前沾過郝市府的好處,現在講什麼,看來都不太對勁。我們不妨來思考更大一點的議題:有分到國民黨好處,就不能罵柯文哲嗎?有些人認為,正確的話語(邏輯學上叫健全論證),不論從誰的口中說出,都是一樣正確且有力。但也有很多人主張語言的效力要看言說者的身份背景。我和蘇貞昌用一樣的話罵民進黨,其效力就是完全不同。哪邊才是「對」的?這感覺好像又掉回「科學準確性」和「人文價值與意義」的傳統大戰戲碼,但也沒必要講得那麼複雜。我認為這不是邏輯或語言哲學問題,而是倫理學議題。在邏輯上的確有所謂的「健全論證」,其定義很明確,就是「所有前提為真時,其結論不可能為假。而其前提確實皆為真。」看不懂這定義也不要緊,其大概意思就是「這句話講的都是真的,其結構不會出現漏洞或應用上的例外。」一般被我們視為「健全論證」的句子,通常是對物質世界的描述,是「事實判斷」。像「台北市的水煮開後不能直接喝。因為剛煮開的水很燙,直接喝會被燙傷。」這種話你找誰來講,效力基本上是沒差別的。不過,在人文、社會領域中,一旦涉及「價值判斷」,就很難寫出「健全論證」,總有可能會有漏洞。政治就屬於這一類,很難提出健全論證。像「馬英九是男人」這句話我來講,蔡英文來講,和金溥聰來講,大家對其定義的聯想就會差很多。因為總是可能有漏洞,所以我們在碰到政治語句時,會運用「那句話」之外的「其他話」來輔助認知,以強化我們對其的價值判斷。這些「其他話」並不見得是真實存在的語句,可是多元的觀察經驗。像「基隆不需要捷運」這句話,我們會認為還要看有沒有搭配的論證,比如說「可以提升台鐵運能與準點率」、「增加在地就業就學機會」,或「讓基隆人慢慢遷走以減低需求」等等,才能從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基隆不需要捷運」這句話的價值。所以當趙少康跳出來責怪柯文哲清算財團,大家自然會把趙少康之前拿富邦錢的事連結在一起解讀。若是林義雄跳出來說:「柯文哲是在清算財團」,那產生的語言效力當然不同。當然,林義雄並沒有這樣講。陳長文出來挺遠雄的狀況也很類似,一旦大家知道遠雄是他事務所的客戶,就會神秘的笑了,他的論述也難免會被社會大眾扔到一邊去。至少是被挺柯的人扔到一邊去,他們不會認為這是中肯的批判。因此重點明顯是在於「人」。我們過去幹過什麼鳥事,都會影響到對我們人格評價,像是信用、智慧、是否易於親近等等,而我們講出的「價值判斷句」,旁人都會搭配著對我們的人格印象來解讀。沒有人活在真空中,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將來的我,都會被放在一個整體的視角下來評價。企圖把價值語句跳離講述者的個人脈絡,想把話安放在真空中,是無法產生什麼意義的。政治是倫理的一環,所以我們都會參考政治人物的人格評價來判斷他的政治語言,這不只是「實然」,也是「應然」。有些人會批這是「資格論」,好像資淺的人,講話就沒有參考價值。其實你不是沒資格講話,而是你的人格資訊太少,你的話語能產生的價值比較低,或是無從去判斷。而旁人對你的人格評價,是一種「道德資本」,我常稱之為「陰德值」,這要慢慢累積,許多反「資格論」的人,多半只是懶得付出,又想要收獲,這也不是正確的思考態度。多數人的陰德值都是從零開始累積,但很多政客還是負的呢,他們不都混得好好的?所以你也沒啥好抱怨的,努力讓自己講的話更有份量吧。很多人一天到晚四處留言引戰,最後被當成神經病,而像我們這些網路寫手可以從沒人知道,一路寫到有自己的地盤,其中有某種可探討的成敗機制,你該去思考這機制是什麼。人人都有言論自由,但如何發揮言論自由的價值,就不是人人都知道了。至於像趙少康、陳長文,甚或羅智強,若他們反問:「有分到國民黨好處,就不能罵柯文哲嗎?」我的看法是:「當然可以,可是大眾實在很難認定你們的言論是客觀的且善意的批評。」他們之前的政治行動太過明顯,大家也都清楚他們陰德值的斤兩如何,因此當他們在評價政治事件時,就很難被客觀接受,最多在特定受眾中穩住陣腳。他們還是有他們的市場。所以我們可能必須接受以下的事實。在政治圈不存在「聖人」的現況下,政治人物所提出的政治判斷,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偏頗,都應謹慎批判。因此,與其把時間花在嘲笑或責罵這些藍營要角,或許更該仔細審視與自身意識形態一致的政治言論,這些言論之中很可能也存在同樣愚蠢或不恰當的判斷句。對自我的批判應先於對他人的批判,否則自我將會消失,只剩下他人的鏡像而已。
周偉航 2015-02-02
統媒打柯 製造假新聞

統媒打柯 製造假新聞

其實喔,現在統媒打柯的新聞,那些標不出是誰講的放話,應該都是假新聞啦。就是記者自己寫的。這有沒有用呢?我認為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只是把自己的人格投射出來講話,當然就沒啥跨社群吸引力了。會接受這種資訊的人,應該都不是投柯文哲。這種新聞基本上是打手槍,而且現在也沒要選舉,你一直玩會邊際效益遞減。不過,只要沒人當國王新衣的小孩,他們就會一直鬧,所以還是應該找個發言人去吐槽。比如說記者問:「有員警表示要柯文哲自己去抓賊?」「誰?324打人之後卻一直找不到人的警察龜公兄嗎?反正龜公兄一直找不到人,所以這問題就不回應了。」「外傳市府內部有人吸毒。請問柯文哲要怎麼處理?」「誰?324打人之後卻一直找不到人的警察龜公兄嗎?這個龜公兄喔,不是我在講,實在做惡多端,我們呼籲他出來面對啦!因為我們也找不到呀!」「外傳市府正打算與遠雄有某種交換.....」「誰講的?又是龜公兄對不對!我就說嘛,這些問題都要請龜公兄本來站出來回應呀!」「外傳.....」「你就是龜公兄對不對?ㄟ!大家注意!問他就好啦!」柯文哲先前曾多次公開指出「生平最痛恨毒品」,也說在治安上面首要之處就是清掉毒品,現在有圈內人士透露,柯市府團隊的核心人士,有人有吸毒的習慣!(資料照,自由時報記者方賓照攝)
周偉航 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