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相關文章

藍營剩下的只有嘴砲:不會選又不敢衝

藍營剩下的只有嘴砲:不會選又不敢衝

洪秀柱帶領國民黨,邁向新的格局。(圖/記者周宸亘攝)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的第一週,翻轉了不少國民黨之前的政策。藍營人士當然大表不滿,在行政院對太陽花部份官司撤告後,也表明要衝立院,甚至直衝總統府。看起來好像氣勢十足,不過綠軍根本懶得理。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知道,國民黨現在中了嘴砲病毒,無法自拔了。真要衝立院,就會像太陽花那樣,直接突襲。不敢衝,要走體制內道路,就也會把戰鬥機器整理好,現在就開始認真選。 但藍營沒有衝的能力,也沒有選的機器,只有嘴砲的聲量。這樣誰會怕你?人人當然都只會回嗆:「講這麼多,現在就衝啊!快去!」 在解嚴後的早期,國民黨還沒有這麼「嘴」。當時藍軍通常只有一兩人當主砲,最具代表性的,還是蔡璧煌。他在李登輝時期代表國民黨轟遍天下,也一個人當「神坦」,接盡對手的子彈。 到了陳水扁執政後,政論節目興起,藍營政治人與媒體人大量轉職成為自走嘴砲。他們猛攻陳水扁財務的問題,並自認成功將綠營的整體選情打到崩潰。 不過,扁政府並非這些藍營嘴砲轟垮的。綠營之所以會失去政權,第一是無法控制立院,政策不易施展,第二,當然就是陳水扁自爆,一堆財務爛帳,有正常道德觀的百姓都無法接受。 綠營在2008年大敗,讓這一堆藍營人士覺得自己嘴砲無敵,居於首功,但其實這只是場美麗的誤會。 2013年之後,新媒體興起,言論平台集中於傳統電子媒體的狀況日漸退潮,這些藍營嘴砲被迫進入自由市場,和其他新興的意見領袖競爭,在學養不足的狀況下,當然只有被「虐」的份。 新生代的政治人物的學養和邏輯能力,可輕鬆突顯藍營名嘴的無知、無能與粗鄙,並轉化為個人的政治資本。藍軍名嘴傷不了人,反而幫對手加分,從洪仲丘案、馬王政爭、太陽花、柯文哲熱潮,直到2016年初的選舉,這些藍軍自走砲的實質影響力也就一路萎縮。 現在,他們仍想在朝野易位後,再次以老招出擊,但綠軍在這些年來早已打好預防針,這些藍營名嘴的言論,都被貼上「代表財團」、「代表老人」、「具中國毒素」、「智識不足」,形象已成,也就難以在中間選民的心中翻身。而拿不到中間選民的票,選舉就不會翻盤。 那該怎麼辦?說穿了,要奪回政權,還是要靠政治實務,國民黨就只有兩個選項:走體制內,那下次選舉就要選贏,走體制外,就要成為街頭戰高手,有自己的專業「衝組」。 講到選舉,現在離2018年底地方大選,還有兩年半,如果藍軍能提前整合出六都市長參選人,甚至連議員參選人都早一步搞定,這麼長的經營準備期,加上藍軍豐富的「彈藥」,還是大有可為。 但藍營的「柱」中央成立到現在,實事沒做出一兩件,鬥爭搶位倒是很來勁,看來到2017年中洪秀柱下台前,都會一直空轉。地方上呢,老人滿口說要年輕人接班,但轉身就傳給他兒子;已經少之又少的藍營青年軍,卻以自相殘殺為主要業務。找不到像樣的候選人,說不定高雄還會再次推出「黃三線」呢!若真提名這種人,就算組成「選戰機器」,又有何用? 選舉路線之外,還有第二條路,就是改走街頭路線,建立衝組。 走街頭路線,要有一定組織能力,否則總是萬人按讚,無人到場。反國民黨陣營在洪仲丘案後多次操兵,已有相當經驗,組織和技術至今仍在。但藍軍還有什麼相關機制呢? 近幾年,國民黨的人場,都是用錢堆出來的。最後一次有公民自己出來的藍營場子,大概是倒扁紅衫軍。而現在藍營氣勢大衰,就算是撒錢動員,人也不會多,而且找來的多半是老人,頂多只能坐著。要叫他們當「衝組」去賣命,只怕場子更加難看。 那轉而結合並未被民進黨收編的社運與公民運動?社運和公民運動是要和你講理念的,國民黨整個高層大腦空空,哪有人能講理念?要期待第三勢力與國民黨結合,不如乾脆一點,直接去動員宮廟「阿弟仔」算了。至少阿弟仔的思維能力和國民黨高層比較能「接通」。 總結來講,藍營就只有兩件事能做,不是想辦法下次選贏,就是現在派「衝組」出來。要做到這兩件事,就必須把黨轉變成專業的戰鬥機器,黨主席得彎下腰,放下一切個人恩怨,拜託真正能打的人才加入團隊,並且減少依賴那些嘴砲政客和媒體。 政治機器運轉時,只需要不會講話的螺絲釘,而不是一堆自走砲。偏偏現在國民黨裡頭最多的,就是以嘴砲為專長的人,殘存的實力派政客,則各據地方山頭,互不相臣。 兩個解決方案都不採行,那藍營就只有兩個下場:第一,每天被綠營的新政氣得半死,第二,總被人嘲笑是嘴砲,不會選又不敢衝。那洪秀柱會選擇兩個解決方案,還是一邊碎嘴、一邊走入這兩個結局呢? 洪秀柱的問題一直都不是意識形態,而是能力。她會選什麼,我想大家心裡有數。
周偉航 2016-05-26
追殺洪慈庸

追殺洪慈庸

現在這波追殺洪慈庸的攻勢,單純就只是一群佔位子不會做事的媒體人和三流政客,認為洪慈庸是小黨新人,好欺負,所以鳴鼓攻之。(洪慈庸圖片) 最近藍營網軍內鬥,意外引發是否鎖定攻擊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的議題。先不論此事真假,從當選之後,洪慈庸的確受到特定媒體的「關照」,搞得立院好像只有她一個立委一樣。 某些媒體花了大量版面,想把她塑造成「只會玩」、「談戀愛」、「不做事」,甚至還「背叛選民」。洪慈庸能撐完立委選舉,還當選,這當然代表她有點本事。而那些想攻擊她的人呢,卻連攻擊文宣的基本動作都做不好,想把洪慈庸塑造成廢物,但一路打下來,他們自己還比較像是廢物。 首先,他們一路主攻洪慈的每個小爭議,像是私人情感,沒有進國防委員會,沒處理到某些軍冤案等等。這些議題並非不能打,而是打了之後,「能突顯誰?」 政治上的事,永遠是「比較值」而非「絕對值」,你攻擊洪慈庸,要嘛就是要拉抬她選區的對手,要嘛就是拉抬政治顏色對立的另一側,不然就等於是揮空拳。 那你打洪慈庸,是要拉抬她選區的舊對手楊瓊瓔嗎?那楊瓊瓔現在幹嘛?處理軍冤案?搞不好也在經營家庭私事呀!楊瓊瓔其實根本啥都沒幹,只是接了個國民黨副秘的涼缺而已,這比洪慈庸還沒實在感。說洪慈庸很廢,那依同標準來看,楊瓊瓔更廢。 若要突顯其他國民黨立委,那更好笑了。國民黨立委現今正採消極與棄守戰術,全面怠工,課綱爭議甚至連審都不去審,連協商都不去了。表面理由,是讓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私下理由,則可能和與洪秀柱黨中央對抗有關。 這種完全不幹事的狀態,洪慈庸只要去質詢台按開發言麥克風,還沒開始講話,就贏了。所以你要拿洪慈庸比誰?一天吃三十五公斤豬肉的蔣萬安嗎? 第二個文宣戰術的要點是速度。出手要快到對手無法防禦,對手若還擊,也要第一時間再攻,這種攻防交換速率已從二十年前的「半天」壓縮到年初選舉的「一個小時內」。 但特定媒體似乎時空錯亂,隔一兩個月才打談戀愛,沒來由的突然強調洪慈庸不開會。但洪慈庸有臉書等自媒體,會定期釋出自身的工作報告,這種「延遲」攻擊往往能在第一時間內被反駁。 雖然他們可能想塑造洪慈庸不斷出問題的印象,但真正的選舉文宣戰,是選前一年開始以特定節奏打出,鋪天蓋地而來。到了那個時間點,現有的攻擊自然會被遺忘。 第三個向度是精準性。文宣攻擊被稱為空軍,就像飛彈一樣,要打準打點。打的時間點不對,議題切入點不對,主訴求客戶不對,那你就是打空包彈。 現在這些打洪新聞,不但如前述有時間點問題,想要抹黑洪慈庸,也採用傳統老人歧視年輕人上班不認真,草莓族的角度,這怎麼會影響到洪慈庸的真正支持群呢?洪慈庸就是因為被歧視的年輕人力挺才選上的呀! 這只會讓洪慈庸的支持者更團結而已,因為他們感受到威脅自己的保守勢力還沒有真正垮台。 說穿了,現在這波追殺洪慈庸的攻勢,單純就只是一群佔位子不會做事的媒體人和三流政客,認為洪慈庸是小黨新人,好欺負,所以鳴鼓攻之。這種標準的台北人看天下思維,就是洪慈庸之所以能在地方上勝選的原因。 還是不懂?那也沒辦法了。等著下次選舉,你們的候選人又被輾過吧。
周偉航 2016-05-23
520之後的轉型正義 成為「政治提款機」?

520之後的轉型正義 成為「政治提款機」?

  蔡政府即將上路,開幕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轉型正義」。雖然藍軍動員一切殘存力量反對轉型正義進程,不過蔡英文後有民意壓力,許多支持者甚至嗆聲「可以不搞台獨,但一定要搞倒國民黨」,因此轉型正義看來多少是會「動」一下。 但到底會動「多大」?真要啟動轉型正義,也有程度、方向之別,要在事前推敲,變數太多。我們能思考的問題是,不論轉型正義的程度與方向,洪秀柱所領導的國民黨,真有能力在這個議題上對抗民進黨的全方位執政優勢嗎? 目前民進黨只在立院推動轉型正義相關法案,也有部份新閣員表明轉型正義的相關作法,除此之外,若非成立專責單位,否則很難推估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的方向與規模。 就個人對民進黨政策形成過程的理解,民進黨對此議題很可能還沒有明確的想法,目前只是在制度面上先鋪好路。由法律先行的角度來推動轉型正義,其可能進程是: 第一階段為資訊清查,主角是擁有資訊的行政機關(國史館、國有財產局等)與負責相關立法的立法院。這可能會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或搭配近年流行的開放資訊,讓民眾一同參與資料打撈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實質糾正,主角會轉為司法單位。在法令面與資料面齊備之後,就需要上法院,而法院的案子分為民事和刑事部份,能追究刑事責任的活人已經不多了,又不能追國民黨這種法人,所以主要是民事戰,這將拖非常久,可能十年都搞不定。 第三階段是重建知識體系,這可能和第二階段重疊進行。只要一掌握到不正義的歷史資訊,就給予價值定位,比如說由教育部、文化部或科研單位列入宣推的項目中。 大致的進程如上,但重點是規模與方向。民進黨是會只在黨產部份開戰,意思一下,雷聲大雨點小,或是全面出擊,把整個白色恐怖全挖出來,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式的刨根式算帳?這還要看以下幾個「動力因」。 首先,若經濟狀況不好,兩岸發展不順,國際出路受阻,民進黨就越可能往轉型正義施力,因為這比較能成為「政治提款機」。只要適時放出一兩個新發現,就能重振綠營軍心,並打擊藍軍的批判攻勢。 其次,要看民進黨投入的資源多寡。轉型正義是多出來的業務,是在原有政府機能上外加的,不論是資料整理研究、法院實質審理,甚至是立院要不要為此延會加開,都有資源調度上的問題。民進黨能擠出多少資源放在這方面,運用資源上是否有效率,也是轉型正義規模與成效的重要變數。 再來,就是要看國民黨的反應。與世界多國的轉型正義不同,國民黨目前沒有躺在地上給你踩,只是小了一點,還算是個大黨。因此國民黨的互動反應,會牽動轉型正義的進程與規模。那國民黨會有什麼反應呢? 就現有的人事布局看來,國民黨很可能只會「有不利自己」的反應,為什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洪秀柱的團隊沒有能力應戰。 就策略面來講,國民黨對抗轉型正義的戰術完全錯誤,在賽局上把自己鎖死了。國民黨主張不當黨產早已結清,追究白色恐怖責任全是政治鬥爭,翻譯成白話,就是「我們完全沒錯」。 這種立場最不容易談判,因為對手只要找到你一個小破口,找到你明顯有問題的地方,你就會因為「說謊」而失去道德正當性,也就減損了對抗能力。 雖然真正的轉型正義過程還沒開始,但國民黨現在談判的道德基礎已經很薄弱,近兩次選舉早證實這點。如果國民黨還是抱持嘴硬路線,民進黨將一無所懼,可長驅直入。 另一個層面是組織面。洪秀柱的黨內人事安排,完全未考慮轉型正義的法律與歷史資訊問題,單純只是想「鞏衛京師」,找了一堆散兵游勇來組成她的黨務團隊。這個新的柱系人馬雖然可以讓她在之後的一年任期中勉強和黨籍立委與地方重鎮有對話的本錢,但要拿來和民進黨拼搏,是完全不夠力。 進一步來說,民進黨只要走老套路,全力主打國民黨就是「外省權貴」與「本土黑金」的結盟,就會讓洪秀柱的國民黨成為轉型正義的絕佳標的。原本國民黨還訴求把轉型正義延伸到李登輝時期,但轉頭看看柱系中的本土派代表,這一打下去,不就燒到自己人身上嗎? 整體來看,國民黨面對轉型正義,只有「出嘴」而已,這當然會讓主控權完全落在民進黨手上,任人宰割。若國民黨能成立對策單位,以談判、協商方式,讓民進黨處理一部份的轉型正義議題(白色恐怖),並交換保留一部份(大多數黨產),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但現在國民黨的搞法,只有躺在地上大喊「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這種三歲小孩的對話態度,徒然引人生厭,也只錯失自身應變的黃金時機而已。若問:「洪秀柱有能力對抗轉型正義嗎?」看來也只能回答:「她真知道她該做些什麼嗎?」
周偉航 2016-05-18
好人一空的國民黨

好人一空的國民黨

少了良心之士,亦無實務之才,好人一空,這種尷尬局面,就是洪秀柱英明領導之下的國民黨。(資料圖片) 最近有兩個政治新聞,不妨擺在一起看。一個是立委陳亭妃認為海軍陸戰隊操得太兇,媽媽看了會怕怕。另外一個,則是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貼文批評割喉案受害者家長,認為其支持廢死的態度應該送精神鑑定。 這兩個表面無關的新聞,要怎麼對照來看呢?其對照觀察點,就在「批判機制」這個角度。相對於民進黨,國民黨看來是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可以說是「好人一空」了。 先來看陳亭妃的「陸戰隊操太兇,媽媽看了會怕怕」的說法。這當然是「婆媽之見」,不懂裝懂,不熟裝熟是也。只要找個當過兵的助理問清楚,就不會講出這種意見。台灣的兵只有訓練不足,沒有訓練過量的問題,就算有噴血的狀況,也是意外或作秀給拍居多,不是常態。 科學化的訓練當然是個改進方向,但這絕非陳委員的質詢切入角度。因此陳亭妃的下場呢?當然就是被罵爆了。不只藍軍罵,藍媒罵,連綠媒與綠營的支持者也罵。 雖然有人懷疑這種小質詢的錯誤,是否被藍營「政治放大」,但也有許多綠軍認為,反正現在沒選舉,罵兇一點,讓立委皮拉緊一點,別讓他們過太爽。爽過頭,接下來選舉和執政就麻煩了。 接著我們可以看到蔡正元的例子。蔡正元的網路發文都是那樣,酸人當有趣,想要搶佔版面。但過去他是個孤鳥立委,不管藍綠都認為他是「衝組」、「神風特攻隊」,反正就是要犧牲的,這樣酸酸罵罵,就是政治秀,不用當一回事。 可是蔡正元上月底接了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這位子過去被稱為大黨鞭,職務是控管國民黨政策擬定與立法的最高主管。這個位子就不是犧牲打了,是核心要員,這種人亂講話,就不太妙。 政策會執行長若主張「受害者家屬出來反死刑,該精神鑑定與輔導」。那好,身為大黨鞭,蔡正元就該叫書記長林德福帶領黨團在立院提案,把相關「理念」送進相關立法或修法程序。 國民黨敢嗎?當然不敢。這只是蔡正元在搞笑,真送進立法程序,整個黨團都毀了,哪有立法檢討被害人家屬的呢? 妙的是,過濾現有新聞,綠營政治人物也沒對此提出什麼批判,一些媒體大砲也沒有對蔡出手,頂多是一堆百姓在那忿忿不平,認為蔡這個玩笑開大了,也開錯了。 綠營反應之所以如此平淡,我推測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要把這個案子儲存下來,之後選舉或有重大政治對立時,再拿出來打。第二,是不想幫蔡正元衝知名度,讓他自然過氣。這就未免太政治算計,若有公開的不正義或明顯的道德謬誤,還是該直言批判。 問題更大的是國民黨。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知道黨務主管這樣講,火會燒到黨身上,但整個黨也沒人批判蔡正元的難笑笑話。藍營支持者呢?還更多人傻傻的為蔡的言論叫好,沒人敢講反話。 就道德上來講,蔡正元言論不當,當然應該痛批。就政治算計上來講,蔡言論亦不利黨的發展,還是應該痛批。但藍營就是沒有這種人。少了良心之士,亦無實務之才,好人一空,這種尷尬局面,就是洪秀柱英明領導之下的國民黨。
周偉航 2016-05-16
中研院長與閱兵

中研院長與閱兵

郭位的問題點是在於,他爭取的中研院長是個政治位子,是台灣人出錢養的政治位子,結果郭位跑去看中共閱兵。(圖:香港蘋果日報)   中研院長之爭,隨著馬總統批准翁院長的辭呈而白熱化,搭配特定媒體耗盡版面力「斬」翁李等前院長,還搬動一些政治立場不同的院士為其他候選人說項,想為院長之爭翻案,看來中研院長選舉一事,很可能又會打回原點,砍掉重練。 媒體圈盛傳,這麼多政治戰術與媒體戰略,說穿了,都是在為已經退選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來鋪路。但說實在的,如果藍軍硬要指現在幾個候選人是泛綠的走卒,那郭位,又何嘗不是藍到發紅的小弟? 許多資深學者出來強調郭位的學術地位與貢獻,想替他加分。但這其實不太需要強調,都已當到校長的位子,學術地位當然沒什麼好爭論的。他的問題點是在於,他爭取的中研院長是個政治位子,是台灣人出錢養的政治位子,結果郭位跑去看中共閱兵。 不知道他看這些用來屠殺台灣人的武器時,心裡想的是什麼?審核委員是否有問過他這個問題嗎?他的答案是什麼?他將來的薪水,他所用的資源,都會是被那些武器屠殺的人所付的錢,瞭解一下他的態度,很應該吧? 少把研究資源當成天經地義,是神給你的。錢是人世的東西,就是人給的,你就要對給錢的人有個交待。郭位今天不是拿天堂的錢,也不是拿冥界銀行的錢,而是想拿台灣人的錢,那就該給台灣人一個交待,而不是一被質疑P中共LP,就顧左右而言他,強調學術地位與貢獻。 一邊強調貢獻,一邊閃躲閱兵議題,就只會突顯郭位是個附共小乖乖之中最有學術地位的人,或是有學術貢獻者裡的附共小乖乖。 在此奉勸特定媒體,也別為了郭位大費周張搞版面了,現在根本沒啥人看紙本報紙,你還放這種沒有看點的新聞。把資源拿去請一些文組的學者專家,幫忙把「看閱兵」這事掰成一等一的善事,才是正辦。 當然,前提是你要找得到這種願意作賤自己學術專業的人才行。
周偉航 2016-05-13
中正紀念堂的三個不正義

中正紀念堂的三個不正義

    我大概是台灣最早幾個推動中正紀念堂現址改建大巨蛋的,可惜一路主張到現在,多數人都不當一回事。結果現在松菸大巨蛋鬧得無法收場,中正紀念堂本身也一再成為爭議。許多綠營人士將中正紀念堂的存廢視為轉型正義的代表符號,但其實包括轉型正義在內,中正紀念堂至少牽扯到三種不正義。   先來談談中正紀念堂改建大巨蛋的提議。許多人當這說法是笑談,但看到了松菸大巨蛋的一系列問題,你就知道中正紀念堂改建巨蛋還比前者要務實得多。   首先是交通,除了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之外,這附近還有古亭與東門在500公尺範圍內,一公里外也還有台大醫院站可供疏散用,人流集散便利。此外四面環路,逃生的空間也很充足。   就公園綠地方面,因為原本中正紀念堂的量體夠大,就算改建巨蛋,也不會縮小現有綠地面積,只是形狀可能要調整。對於週遭的環境影響,也因為有綠帶做為緩衝,所以遠比松菸巨蛋這種貼近園區外緣,甚至與道路切齊的狀況要好。   而且中正紀念堂在西區,如果巨蛋可以做為展場或其他商業活動使用,也比在東區多一個類似世貿展場的閒置空間要有意義。   不過講那麼多,大家還是不當一回事,這當然還是因為松菸巨蛋利益太多,而中正紀念堂的政治味太濃。這就該來看看中正紀念堂的三個不正義了。   在反對中正紀念堂改建巨蛋的說法裡,其中一個主張是「中正紀念堂是古蹟,不能拆」。但這種分明是老蔣掛了之後才蓋的東西,怎麼會算是古蹟呢?年輕朋友可能不清楚,中正紀念堂之所以是古蹟,正是因為阿扁時期的中正紀念堂改制大戰。   阿扁在2007年曾經想「動」中正紀念堂,因此馬英九執政的台北市政府火速應對,將中正紀念堂指定為暫定古蹟,讓扁政府不能動。當然,扁政府也反將一軍,要文建會接受北市登錄其為古蹟,這樣扁政府就可以用維修古蹟的名義去「動」。   雙方過招,最後留下的是一場空,還有一個不是古蹟的古蹟。這根本就是政治操作,藍綠惡鬥,毫無專業可言。若是真的古蹟,當然應該保存,若是文化資產,就該以文化資產的角度審核、管理。不論藍綠,都濫用公權力硬指一個比多數台灣人都年輕的房子是古蹟,這當然是不正義,也應該要修正。   第二個不正義,是都市核心的廣場資源因為設計不當而浪費。   中正紀念堂的確很多人會去,但主要是利用一旁的公園綠帶,學生們則是集中在兩廳院廊下活動。中間廣場為什麼沒人用?因為夏天太曬,冬天風太大。台灣和其他國家的自然條件不同,為什麼硬要搞這種氣派的石頭廣場呢?   因為要營造帝王氣魄。中正紀念堂加自由廣場的整體設計,就是帝陵或皇宮的格局,那個空間本來就不是給人民逗留的,是讓老蔣耍假掰用的。   別扯說這種廣場可以吸引觀光客。韓國的實境旅遊節目「花樣爺爺」到中正紀念堂時,就出現爺爺受不了廣場暑熱,直接躲到兩廳院下納涼的狀況。現在所有觀光客也幾乎都是拍照後就快速穿越廣場,觀光價值趨近於零。   雖然許多民主運動在廣場發生,這廣場也可舉辦藝文表演或園遊會、展覽之類的活動,但也多半是在假日。台北寸土寸金,都市中央還留了一塊巨大無用的廣場,這當然是種資源利用上的不正義,有待重新規劃。   第三個不正義問題,牽扯到政治上對老蔣的評價,也就是當前轉型正義的焦點。有些台灣人尊崇他,有些強烈反對,那到底是要留,還是要廢呢?   轉型正義的支持者認為老蔣就是不義的代表,是獨裁者與殺人魔王,不應為其立像,更不應成立紀念館。反對這種想法的人,除了老蔣的深藍支持者之外,還有一些比較溫和的意見,像認為老蔣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把紀念館改成功過各表即可,更能突顯台灣的價值多元性,也就不用拆除,以活化利用為主。   如果看誰選贏,就決定一個版本的意識形態內容,並且依此推動具體施政,這當然可能永遠都在翻來改去,是最等而下之的作法。   就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沒有標準答案,因此老蔣的對錯問題不會有定論。不過近年多數學者已接受另一種緩性的相對主義觀點,主張在多元社會中,雖然可能出現道德價值相對的狀況(如現在對老蔣的兩面觀點),但這種狀況不會永久持續,會慢慢整合出共識。   只要持不同意見的各方進入對話、溝通,正常的理性人將會選擇更能幫助社群走向卓越的主張。   不妨就把這概念放在中正紀念堂爭議上。這種祭祀、尊崇老蔣的價值主張,在現今這個年代,還能幫助我們社群走向卓越嗎?   這當然值得討論,甚至是公開辯論,但我個人可以先給一個提示。中正紀念堂建築本體的下方,目前都在辦展,有許多像是大鐵道展、海綿寶寶展、花媽展(不是高雄那隻,是卡通本尊)等給中低年齡層參加的活動。   中正紀念堂的管理單位也以這些展覽來突顯自己的「存在價值」。但如果「尊蔣」真有什麼崇高意義,那就不該在中正紀念堂辦這種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和老蔣沒有關係,會混淆紀念堂所傳達的價值意義。   就像多數人認為不該在忠烈祠或228紀念館搞什麼海綿寶寶展,會有這種完全無關本旨的展,就代表館方已經失去了核心價值。當管理方自身都動搖了,那還談什麼宣傳或紀念老蔣的崇高價值呢?   就改成巨蛋吧。如果硬是要留蔣公銅像,那就讓他抱著計分版或大螢幕。總比坐在那邊傻笑來得有貢獻和價值。  
周偉航 2016-05-08
馬政府的最後煽情

馬政府的最後煽情

作家人渣文本批評,馬政府想透過沖之鳥事件來煽動反日情緒,又失敗了。(本刊資料照)   馬政府想透過沖之鳥事件來煽動反日情緒,又失敗了。每當台灣人因特定事件怨恨中國,深藍就會想找機會煽動反日情緒來平衡一下。但近來每次都失敗。 許多深藍忿忿不平,說中國「合法」弄走幾個人,台灣人就反成那樣,那日本人「非法」扣船,台灣人為何就沒反應,這不就代表台灣人是倭奴嗎? 合不合法,當然不是你單方面講講就算數,一切都還有得討論。跳開這些單一個案,台灣人不容易被煽動仇日,還有許多深刻的理由。 先不論地震互助情誼,也不談日本電器和拉麵的吸引力,你總必須承認,大多數現存台灣人和日本人沒什麼仇。 一些老外省人和倭寇有深仇,那也是他家的事,和大多數台灣人家庭結怨的,當然還是中國。台灣人為了應付中國的侵略,一直在耗費金錢、時間與生命;其他損失先不講,光是男人被強制浪費一段生命來對付解放軍,這個帳就算不清了。 仇日情結多是基於考古與幻想,反中卻是真實的生命體驗;每當深藍把對日衝突拿來小題大做,就更加突顯對中方面的深仇大恨。而且大家都知道你煽動反日情緒是想遮蓋反中民怨,當然不會有效果。 多數台灣人也知道,日本因為離得近,在領海、經濟方面的衝突難免,但發生了衝突,就該找出問題,務實談判解決,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應付主要敵人之上,而不是在那裝屌放話,卻什麼實事都沒做。 就實務角度而論,台日是軍事同盟,這不是兩岸開戰時日本會不會來救的問題,是我們在高階軍事科技上完全聯結,無法分割。台灣的飛機、軍艦一出海,只要使用電子儀器,日本人和美軍就知道了。這要怎麼升高到軍事衝突?網內互打免費? 所以,就算嘴硬如馬政府,也只能派警察層級的海巡去出事海域逛逛而已。講難聽點,就技術層面來看,台灣陸軍十軍團和六軍團彼此開火的可行性,都比台日展開武裝衝突的可行性要高。這是因為前面兩者的高科技化程度不足。 深藍目前還是執政者,一堆人還是高階軍人出身,鐵定知道這層道理,還放話要升高到軍事衝突,這是無知?無恥?還是希望海空軍基層為了滿足一堆過氣老頭的反日心態去送死? 政治人物應該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深藍之所以被人瞧不起,就是欲望一堆,卻沒能力達成,還想強迫全國民眾陪他們一起爽。近兩次選舉,已經好好幫他們「灌頂」開示,但到下台之前,卻還是這種態度。 只能說,沒救了。
周偉航 2016-05-06
沒有病識感的國民黨人

沒有病識感的國民黨人

目光短淺之外,還沒意識到自己目光短淺,這又多了「缺乏病識感」的問題。(國民黨圖片) 民進黨越接近執政,就越貼往昔日國民黨的路線。許多國民黨人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民進黨自我打臉,甚至也打臉了綠色選民,因為這證明國民黨原有的路線是對的。 國民黨的政策路線對不對,還有待討論,但對國民黨來說,民進黨往自己身上靠,除了嘴砲爽一下之外,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好處。為什麼呢? 民進黨自一月勝選後,在人事、政策、法案上,都往國民黨的舊有方向靠。許多國民黨人拿著民進黨的這類言行大加嘲笑,認為「時間終於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接下來呢? 「接下來,當然就是請選民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 可是下次中央大選是三年後。一年半後雖然有地方選舉,但議題與結構不同。這三年多之內,你沒有中央執政權,你能幹嘛?你要在立院扮演稱職的反對黨?第一個問題,是席次不夠,影響力有限,第二個問題,是你政策和民進黨一樣,你要反對什麼?不要被綁架變成附庸黨就不錯了。 當民進黨急速往右派路線靠,雖然會讓支持他們上台的「進步力量」與公民運動團體很難堪,但這些勢力的舊有地盤並未受損。先前各第三勢力還擔心自己的路線與民進黨沒有差別,會被吃掉,但現在看來已渡過難關,可以走自己最擅長的戰鬥路線,只需要重新把民進黨設定為對手即可。 當民進黨開始吞吃龐大的階層統治結構,而第三勢力準備在重視的議題上和民進黨全面開戰。那國民黨呢?看到民進黨往自己的方向靠,除了嘲笑民進黨之外,還有呢? 你地盤被吃掉了,路線被搶走了,現在還要從自己不擅長的街頭再出發。國民黨又不可能跑去搞那些左派社會議題,只能往更右、更極端的地方靠。國民黨和民進黨最後的差異,可能就是「急統」與「黨國權貴體制」。 這些部份雖然能對應現在新國民黨中央的思想,但放到大選中,其選票基礎更小。那你國民黨還剩什麼?可以笑民進黨笑得很開心? 你開心就好。 商場上,當市佔第一的競爭對手開始賣和你很像的產品,所有正常的業者都會皮拉緊,小心思考應對策略。但國民黨人卻是「哇哈哈,他們也賣一樣的東西耶,這不代表我們贏了嗎?」 目光短淺之外,還沒意識到自己目光短淺,這又多了「缺乏病識感」的問題。 當年泛綠有人提出「把民進黨往中間擠」的理論時,許多人還嗤之以鼻,認為國民黨不會讓出自己的空間,會把民進黨反擠回去。卻沒想到國民黨人還真的坐視民進黨擠過來。除了笑之外,啥都沒做。 這大概就是國民黨人從國父遺像和蔣公銅像上學到的「硬道理」吧。除了笑以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
周偉航 2016-05-02
羅部長的問題是不仁

羅部長的問題是不仁

法務部長羅瑩雪赴立法院備詢。(圖/記者季相儒攝)   法務部長羅瑩雪最近成了媒體寵兒。因為肯亞案,她在立院和多數黨大戰,名句連發,就算是假日,她也用新聞稿出擊,內容淺白易懂,震驚了數十億人。統媒、藍媒一心想把她塑造成藍軍「新神」,拍馬、讚美連發,只差沒有挖出小時看魚逆流的故事了。獨媒、綠媒當然是反向操作,把羅部長過去的脫序言行都挖出來比對,想證明她只是三流政客。 台灣藍綠對立的態勢太強,所有事情加上政治濾鏡,總會出現正反兩極的結論。夾在中間的普通百姓呢?雖然覺得羅部長有一些怪,有一些瘋狂,但就是很難掌握其中的關鍵。就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羅部長的言行,倒是突顯出一個道德人格特質,而這個道德特質正是馬派人馬的一貫問題。 那就是「不仁」。 為了肯亞案,不是以口才見長的羅部長,被迫和一班「名嘴」「戰神」在立院質詢台上正面交鋒。因為法務部能掌握的牌實在太少,羅部長沒有備料之下,硬要和委員們對陣,不免流於「閒聊」,一聊開,一些不太「廟堂風格」的言語,就接連噴出。 像是被問到「為什麼泰國人可以回泰國,台灣人不能回台灣?」時,她回答:「因為泰國人只會講泰國話。」 被問到台灣人送至古巴時的後續,答:「然後他就死掉了。」 下了質詢台,她假日親自執筆,在沒必要發稿的時間點發了一篇「自己錯了還怪別人」的超白話法務部新聞稿。 另外也有名嘴報料,在其母重病時,羅瑩雪與其開庭對陣,仍毫無體恤,冷言連發的態度。其真假就先不論,只是羅瑩雪話匣子一開,各方都提供了大量類似的資訊。從她早期當律師、出任政務委員、蒙藏委員會的時期,都可以看出這類冷言冷語的痕跡。 其支持者當然是如獲至寶,認為這是藍軍難得的新生代「言語科」戰將。在舊一代的藍營名嘴紛紛「過期」、折損,或是被自己人封嘴之後,羅瑩雪的出擊,有如末世的一股名燈。許多藍媒拼命追捧,造神特稿連發,而綠媒也樂得擴大報導。為什麼? 因為就網路大數據來看,羅瑩雪的言論,的確造成了一些效果。她一方面強化了藍軍支持者的凝聚力,特別是在看守內閣這種沒梗的雞肋時期。但換個角度來看,她也刺激了綠營重振聲勢。在沒有選舉,又是執政之前,缺乏政治焦點的空窗期,透過她的誇張表現,綠營支持者再次確認自身的道德正確性。 所以雖然藍綠雙方都張要破除對立、終結惡鬥,但一碰到這種加速「核分裂」的好料,還是搶著大大發揮。這也讓羅瑩雪這種「即期」部長有機會經歷人生最高峰的一刻。   但如果排除藍綠視角,就倫理學來看,羅瑩雪的言行有什麼問題嗎? 純就近日一系列跨國詐騙案而言,只剩一個月任期的看守內閣法務部長,中共不想理,他國更不理,自己轄下呢,更是懶得理,這的確很難施展,因此她也只能講講。無計可施又被罵,心情不好,講話難聽,也很正常。就行為倫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她能堅持和諧以對,可以突顯出道德高度,相對好一些;但誠實表達自身的無力,也實在是不需多加苛責。 不過就德行倫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一系列言行串起來,可以看出她人格上缺乏重要的德行,也就是「仁」。仁是推己及人,是種關懷他人的內在的同情機制,但從她言行中,可以看出她一直缺乏對人的關懷。 問她泰國人和台灣人為何遣返待遇不同,她答「因為泰國人只會講泰文」。那台灣人呢?這問題關懷的是台灣人耶。 「後來他就死掉了。」為什麼死的?這不是原本問題關懷的重點嗎? 「自己錯了還怪別人」的發稿過程,也可以看到她只考量自己被批判的苦處,未考慮到法務部下屬的情境。她自行發稿,有尊重原來執司發稿者的專業嗎?之後部院聯絡人,又該如何自處?射後不理,何以為仁? 至於名嘴爆料母病時的羅部長態度,其實也是缺乏仁心的表現。 若要強調羅部長有關懷「詐騙案受害者」,卻也看不出她在職權範圍上有什麼具體表現。口頭關懷受害者人權,感覺比較像是在召喚支持者,而非真的具體做法。 「仁」是內建在華人文化中的核心德行,缺乏仁的特質,會自然引起社群大眾的質疑與反感。 有人可能主張法務部長不需要「仁」,因為他要槍決人犯。這是把「仁」簡單化了,最看重仁的孔子,殺的人絕對不比近代任何一任的法務部長少。差別在於,不仁者可能縱情濫殺,而仁者是體察眾情,為斷然處置而殺、而刑,兩者在目的層面有明顯差別。 讓人遺憾的是,缺乏「仁」的特質,似乎是馬派高層的共通問題,這也讓許多能人善將一一離開,剩下的多是和馬英九同一調性的人。你不妨回想那些「馬語錄」,什麼「我這不是來了嗎?」「我把你們當人看。」「吃兩個?」 有些推說是笑話,有些推說是情急之語,但其實在聽者心中,真正引發不安的,不是這些詞語的膚淺,而是隱隱傳達出來的「不仁」。只考量到自己,欠缺關懷他人的真意。 所以藍軍將羅部長造為新神,只怕選錯了對象;綠軍單純批她失言,也失之太淺。力挺或是攻擊一個即期部長,其實沒什麼意義,透過她的奇言怪舉,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馬派人馬留給台灣政壇的一種「集體不仁」現象。這其實也是馬政權之所以由盛轉極衰的要因:這種態度觸動了台灣人心中深處的反感與擔憂。 政客來來去去,一下就過期、過氣,但那種「狂派」的不仁氣息,若是無法驅散,政治人物在人民心中,就無法建立信賴感。做點真正關懷他人的實事吧。
周偉航 2016-04-20
很想被放生的民進黨

很想被放生的民進黨

  當台灣媒體焦點仍在肯亞案的風暴之中,立院的經濟委員會卻默默在召委林岱樺的主導下,將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中的「管制放生」條款擱置,不再續審。動保界與學界爭取這修正案已久,卻被民進黨立委擋掉,而且沒有任何「進步」立委阻止。是不是大勝之後,民進黨人就忘了自己是代表誰了?開始搶國民黨過去的「市場」啦?   林岱樺擋案子的公開理由,是「農委會不聽取放生團體立意良善的放生行為」,「農委會應該於各縣市舉辦放生宣導,建構正確的放生觀念」,所以不再續審管理放生的條款。   但這些理由都不成立。首先,放生團體所造成的問題,並非「立意良善」可以辯護。現今放生團體雖有宗教之名,但也有相應的產業鏈,根本是營利事業,以「放多」、「放怪」為噱頭,根本不管這些生物放出去的死活,或是放了之後抓回來,再賣給人放一次。這立意良善在哪?擴大GDP?他們也沒繳稅呀!   而且這些放生團體老是亂放,陸龜海放,海魚河放,或是沒解封、解綁,就直接丟入水中。你要說這是慈悲心,我倒得覺是靠杯心,好像只要有個「放」,就是功德無量,而生物被放死,就說牠們是「沒那個命」。怎麼做都是你對,啊不就好棒棒!   只看動機和表面行為,不顧行為結果,這叫什麼呢?   這叫道德的自我沉迷,自爽是也,自私是也。只要自己有功德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就好,後續怎樣,根本不管,這種想法當然是大錯特錯。若真是憐憫眾生,抱持善心、佛心,那看到台灣現有的放生行為,一定不會認同。會認同、花錢去放,無非是想買「贖罪券」而已。花錢買天堂門票,這會是正確的信仰嗎?   其次,把整個管理罰責砍掉,改成宣導,更是無知到極點。國中一天到晚宣導反毒,國中生就沒人吸毒了嗎?如果只靠教育就好,那我們為什麼現在還有法院?   宣導當然該做,但那是講給道德判斷力正常的好人聽的。對付壞人、賤人,法律罰責當然不能少,兩者應該並進,而不是砍掉罰責,卻只增加唸經的部份。   在立院惡搞引來社會各界痛批之後,林岱樺才匆忙發稿表示,之所以擋案子,是因為有民眾反應放生若都要申請,那「臨時性」「小量個別」的放生行為也會被罰,恐會限制個人宗教自由。   先不管這些「民眾」是否就是她自己,或是放生企業找來的電話部隊,她這樣的解釋理路,更說不過去。   第一,你放出去會不會影響到人,會不會破壞環境,當然要主管機關以專業決定,不是你自己認定「少量」「臨時」即可。原修正案要求一切放生行為都要申請,就是這個道理。你覺得放兩隻是少量,但主管機關可能認定是大事,為什麼?因為你放的是五公尺的鱷魚呀!   第二,放生行為雖是宗教行動,其結果卻會影響到社會公眾,這就不是你信仰的內部事務,而是公共議題,那就要看其宗教行為會不會傷害到他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因此宗教自由並非「尚方寶劍」、「免死金牌」。   有些宗教流派的經典主張要強暴、殺死異教徒,那「大規模」的宗教強暴、殺人還是禁止,而「臨時性」、「小量個別」的宗教強暴、宗教殺人就可以?這是在想什麼?   說穿了,林岱樺會擋這條,全立法院都知道是因為她的個人信仰,或許還有幾分是基於她和特定宗教團體的關係。這就是把法律「宗教化」,這像話嗎?妳選區的人都信放生教嗎?   如果林委員對眾生有慈悲心,那反而應該強化立法管理「營利放生」,並把民眾的善心善款引導向政府與學術單位主導的「放流或復育計劃」。現在如此粗糙的阻擋立法,就算無涉利益交換,也會讓人懷疑林委員的政治判斷力。還想更上層樓?免了吧。   此外,發生這種事,問題也不只在林委員一人身上。以民進黨為代表的整個「進步陣營」政客都對此無感,直到第二天動保團體和學界痛罵,也只有林岱樺辦公室有反應。這是在幹嘛?你們也過太爽嗎?為什麼當場沒人阻止她?同黨委員主張法律宗教化,這種事可以冷眼旁觀嗎?   別扯說這只是無關國計民生的小事。這種對抗宗教營利事業的法案,任何一個部份都可能是「破口」,若讓這些宗教營利事業順利突破了一個點,接下來可能引發連鎖效應。   台灣多數民眾所不知道的,是正在捲土重來的「宗教法」立法,其中包括許多誇張的條文,像是侵佔國有地蓋廟,幾年後就能低價合法購地,或是廟宇附設靈骨塔可不受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蓋在你家旁邊也能就地合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對「宗教營利事業」瘋狂讓利、解套的條款,而這些誇張的條款,都是之前在藍綠立委合作的狀況下默默推動的。諷刺的是,這部宗教法之所以並未順利立法,居然是因為這些「宗教營利事業」貪得無饜,還要求更多,才會被擋下。   現在立院結構改變,對於宗教界的貪婪行狀,是否能有抵抗力呢?藍綠是否又會再次合作,讓宗教界再大撈一筆?   多數民眾對國民黨已不抱期待,國民黨也就因此被「放生」了。但現在民進黨人才剛翻身,就是一臉過太爽的樣子,似乎也很想被「放生」。   皮拉緊一點吧。別忘了,在台灣,「放生」就是「放死」。
周偉航 2016-04-17
又是民進黨的陰謀

又是民進黨的陰謀

柯文哲因為施政長期無感,民調一直降,加上在許多議題與民團起衝突,開始受到強烈的輿論批判。(本刊資料照) 民進黨有超多的陰謀。藍營人士最清楚這點,只要有任何反對藍營的政治衝突,那一定都是民進黨的陰謀。這種陰謀論在近年「擴大化」,從洪仲丘事件開始,到馬王政爭,到太陽花,到反核四,到國民黨在選舉大敗,到國民黨再次大敗,一切都是民進黨的陰謀。 原本以為這種「民進黨陰謀論」,會隨著國民黨小黨化而消音,但事實不然。最近連柯文哲的粉絲們,也開始抱持這種看法了。 柯文哲因為施政長期無感,民調一直降,加上在許多議題與民團起衝突,開始受到強烈的輿論批判。「柯粉」們不甘示弱,除了反擊護航之外,也主張柯文哲的聲勢之所以下降,是因為民進黨系統性、有組織的發動媒體與政治力量來打壓柯文哲。 他們認為民進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想把柯文哲的氣勢打下來,下次市長大選民進黨推出的人才可取而代之。這種說法似有其理,不少柯粉言之鑿鑿,某些藍營人士也大表認同,痛批民進黨真是「壞壞」。 民進黨真有這種陰謀嗎? 我和一堆網路專欄作家同行們,可都沒收到任何「打柯」的要求。如果有人拜託的話,早就拿出來爆料寫一篇了,你不知道這些作家有多缺梗。 那我們為啥要罵柯文哲? 因為做得不怎麼樣呀!民調下降,就是因為做得不怎麼樣,百姓不滿了。以為媒體罵一罵民調就會降?那藍軍有一堆媒體護航,拼命罵民進黨,為何民進黨的民調還是挺的住?為何罵到最後,反而是這些媒體市佔率一直掉? 當你的想法和某些藍營人士同步的時候,就要小心了。國民黨之所以一敗再敗,鬧到土崩瓦解只剩柱柱姊,就是因為他們認定所有的批判聲音都只是對手的陰謀,不是自己真有問題。但國民黨就是真有問題。 同樣的,柯文哲現在也真有一些問題,柯粉不肯面對這些問題,反而把一切都推給「民進黨的陰謀」,這樣想,和國民黨有什麼兩樣? 當然,如果柯文哲下次想代表國民黨選,那主張這一切都是民進黨的陰謀,就合理多了。
周偉航 2016-04-08
國民黨真好

國民黨真好

看到國民黨人選出的新任黨主席,你就知道,有些國民黨的事情,還是無法用正常人的角度來思考。(洪秀柱圖片) 國民黨前大掌櫃劉泰英爆料連戰於2000年總統大選時,一口氣花了120億,而這驚人數字也由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從側面證實。十幾年後的現在,因為網絡新媒體的成本低,選總統已經不用花上這麼多錢,而且官民之間鋪天蓋地的爆料網,也讓候選人不容易找到暗黑資金出入口,所以就算國民黨黨產沒被抄掉,也難再現2000年時的格局了。 面對不斷萎縮的選舉經濟,多數選舉從業者總難以忘懷上世紀末的榮景,但看到120億的規模,也驚覺就算是業界所認知的「景氣」,也還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水準,只能說「國民黨真好!」 選2300萬人的選區,花上120億,代表一個國民花了500多,這當然頗為驚人,但仔細想想,這或許也不見得能排進台灣選舉的前三名。我曾碰過50萬人的選區花了13億的,平均每人(還不是每個選民)花了高達2600,以「每人受惠度」來講,這才應該有前三的水準。 什麼?這還不是第一? 有同行和我爆料,他看過20億現鈔的金庫,那也是50萬人的選區。這20億雖然不見得有花完,但人家是現鈔準備在那,還有支票與看不到的部分啊。有這些「前段班」,連戰的那120億就真的好像沒那麼威猛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那次連戰也沒贏,還輸了一大截,得票連這次的朱立倫都比不上。為什麼呢?因為基層選舉機器的腐化嚴重,錢不是被浪費在無意義的項目上,大概就是巧立名目吞掉了。 雖然各在野黨長期苦於國民黨黨產造成的選戰不公,但至少就2000年這一場來看,各在野黨都可說是「賺到了」,因為這麼高額的支出,多少也造成國民黨元氣大傷。 更何況在短短的「一季」,至多是「兩季」之中,國民黨就在國內採購高達120億,而且買得多半是服務或零售商品,國內已經很少有「企業」能有這麼高的國內採購金額了。若加上乘數效應,光是總統選舉,國民黨對GDP就可能有高達500億以上的貢獻。對於提升台灣經濟一事,我們還是只能說「國民黨真好!」 在劉泰英的同次爆料裏,他也提到國民黨長期有將黨產登記在黨公職名下的狀況。好心者,被追問時會還回來,但為數不多;普通者,還錢之餘,還要抽頭;最差者,大概就是捲款逃到天涯海角去了。 就「員工配股制度」來說,國民黨還領先高科技業數十年,「高科技新貴」站在「國民黨舊貴」之前,根本連咖都算不上。對此,我們依然只能說「國民黨真好!」 國民黨現在已走到了末路,就算無意從事政治改革,不想歸還黨產,最基本的事情,也該是把帳管好,讓黨能「現代化」,至少在運作上像樣一點。你要自私自利,好歹算帳計帳也要清楚點吧! 但轉頭看到他們選出的新任黨主席,你就知道,有些國民黨的事情,還是無法用正常人的角度來思考。所以,我們還是只能說,國民黨,真好!
周偉航 2016-03-28
柯文哲不敢擔的責任

柯文哲不敢擔的責任

柯文哲又放話了,說鄰里交通改善計劃一定要做起來,反對的「要逮捕」。這當然是嘴砲,因為里長或市民不配合停車,你找警察去把他抓起來,保證後續的法律問題會讓柯文哲自己也「被逮捕」。雖然事後他否認講過這話,但各電視台都有錄到;就算硬掰「逮捕」是形容詞,是柯文哲想表達對此的重視,但相關施政的政治效應,柯文哲願意承擔嗎?   他很可能不敢擔,這從兩件事就可以看的出來。一是近期的「颱風假要補上班」爭議,另一則是長線來看,當狀況不對,他就會放「i-Voting」大絕招。   颱風假要補上班一事,起頭是去年杜鵑颱風北市府決定放颱風假,當天風雨卻不強,被人批判是錯放,因此柯文哲向中央請議,看是否建立颱風假補上班的機制。因為公文旅行,這事最近才被外界得知。   之所以向中央請議颱風假要補上班,柯文哲自己講明是害怕放錯假要承擔責任,所以想建立一套像SOP的東西來解決其政治風險。   決定放颱風假,某些公司的確會因此蒙受損失,但若風雨不大,也會有服務業因此得利,就量化角度來看,很難抓到真正的損益數字。但就算有損失,也是基於確保市民安全時的連帶風險,本來就是應該的。   而是否放颱風假,目前已有明確數字標準,多數縣市長都照表執行,要說有什麼政治責任,其實也很淡了,更沒有首長因為這種原因落選或下台的,頂多是被唸兩句。但柯文哲想要中央來立法補假,是連「被唸」政治風險都不肯擔。   從正面角度看,一切SOP化,白紙黑字,只要乖乖照做,下愚之人也不會出事。但從負面角度看,一切大小瑣事都要生SOP,不但成本太高,光生一堆SOP就飽了。   而且連這種屬於政治決斷的事都要SOP,那事務官來做市長就好,要你這個民選首長幹嘛?   柯文哲有SOP崇拜症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醫生只要照SOP行事,往往就可以規避掉自身的醫療倫理責任。但SOP並非「神旨」,那也是人定的,只是一群人的集體智慧。依循SOP,是以集體智慧取代個人智慧,也把個人責任以集體共同承擔的方式分攤掉。   這有效益上的便利性,但不代表有道德上的絕對真理性。有時集體智慧也會出包的,有時我們會希望個人來承擔責任,依其智慧在關鍵點做出抉擇,因為行為應該是有彈性的。   政治人物也可透過SOP來規避自己的政治責任,把負面的結果推給制度,但凡事都有個極限,公文總要落一個封關大印,那個印誰蓋,責任當然就是誰扛,不是制度如何,你就沒責任,你還有腦長在頭殼裡的。   我們之所以有民選首長,而不全靠事務官,正是因為政治判斷往往會牽涉到某種價值標準。而選民之所以選某些人出來,就是選一種價值觀,希望在關鍵的判斷上,這些價值觀能發揮作用。   有些執政者以經濟發展第一,可能會堅持不放颱風假,而因此犧牲了人命;也有一些執政者以安全為要,寧願犧牲一日經濟,也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選民在投票的同時,其實也預示他們傾向的價值抉擇是什麼。   但柯文哲選擇逃避,想弄套制度來排除自身的責任,這是把自己做成事務官,把責任攤給其他政客。選民是選他出來攤責任的嗎?   這樣批評他,或許有很多「柯粉」會不爽,但不妨再想想i-Voting。這種網路投票機制或許可以填補公投與民代制度中間的的巨大缺口,但柯文哲的使用方法,卻讓人懷疑他已經把這東西當成卸責的機制。   社子島怎麼開發,大巨蛋怎麼處理,都是價值觀的問題,也不只是一地人的價值選擇問題,而是應該從全市格局,甚至全國格局來考量的主題。但他在這些議題上講了一堆嘴砲,和商人鬥了半天之後,沒辦法收場了,才又想到i-Voting。山窮水盡時才i-Voting,不就卸責嗎?   面對多數議題,他的起點都是硬幹,這時可以看到他充份展現個人價值,但往往在碰到強大反彈之後,就縮回來,改成建立SOP,或是來i-Voting。看起來都是英文,感覺很厲害,但不過是推責任罷了。   像是現在撂狠話要推鄰里交通改善計劃,等真碰到了強大阻力,他會不會又去向中央請議,要中央擬全國性的鄰里交通改善計劃與處罰辦法呢?會不會百姓意見一堆,公民團體又來衝擊市府時,他又來i-Voting決定車怎麼停呢?   真正的政治承擔,不是撂狠話,而是在出了大包的時候,衝出去扛下來。柯文哲雖然目前沒有大包,但一堆小包,像是塞車,也都從制度面上推給首長了,等真出了大包的時候,他會扛嗎?他敢扛嗎?還是又要i-Voting問百姓他要不要扛?或發文要蔡英文訂定「政治責任誰扛法」?   政治人物就算一事無成,也不見得會讓百姓「起肚爛」,因為平平安安,無災無難也是福。但一些最無害的責任也不肯承擔,甚至連被唸個兩下也不肯虛心接受,只怕惹到的,正是自己最根本的支持者。
周偉航 2016-03-27
國民黨的廉價道德觀

國民黨的廉價道德觀

周子瑜返台在台南市善化國小參加國中同等學力鑑定考試,應考務人員要求在書桌上留下簽名。(圖:蘋果日報) 國民黨台南市議員王家貞,要求教育局把藝人周子瑜簽名的桌子予以清除或銷毀。這種提案相當無聊,其「國寶」程度遠超台北立院的什麼「十二寶」或「一百一十三寶」水準,因為這賣弄的是種異常廉價的道德觀。 「怎麼可以在桌上亂塗呢?這當然是錯的。」感覺簡單又標準,是小學生常見的生活公約,但也是把人類的道德體系簡化了。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當然會有不同的意義,就像馬英九說「我認為台灣應該獨立」,產生的意義就和我講不一樣。 周子瑜簽名,顯然並非基於惡意,對於校方來講,也沒造成什麼傷害,你要說在道德上有錯,也只能拿「怎麼可以在桌上亂塗呢?這當然是錯的。」這種過度簡化的標準來壓人,但這種標準其實也站不住。 一堆政治人物不也在學校裡面到處亂留言、刻自己的名字?他們又有什麼貢獻嗎?別從學校A錢,就很感謝了。議員指這是非理性崇拜,那校園那些銅像又是怎麼回事? 說穿了,之所以會這麼討厭周子瑜的簽名,不就是她造成國民黨的「超級敗」,但國民黨之所以大敗,是因為自己過去造的業,不檢討這方面的錯誤,反怪在受到壓迫的藝人身上,這種遷怒才是真正的非理性。 「目的」才是道德判斷的核心,「手段」往往是中性的。學生「惡意」破壞書桌,才是「錯誤」之所在,塗寫書桌表面,根本不是問題的重點。 王家貞所代表的深藍意識形態,在台南的環境下,是相對罕見的,她當然應該代表其民意發聲,但透過這種發聲,我們也可看見國民黨人的廉價道德觀。國民黨要重新站起來,肯定不同的價值立場,才是擴大盤面的唯一方法。拿小學生等級的生活公約想說服成人,還是回家洗洗睡吧。
周偉航 2016-03-25
國民黨的黨務改革之難

國民黨的黨務改革之難

國民黨人大概沒有樂觀的空間,但其他國民倒是可以很樂的觀看就是。(資料圖片)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馬上要投票,這任一年期的黨主席不論是誰當選,外界都是看衰的比看好得多,有些人認為民進黨在立院凌厲的討黨產攻勢,所有的黨主席候選人都無法化解,就別談黨務改革的問題了。 但國民黨的根本問題其實不只是黨產。黨產是「魔戒」,會讓得手的人發狂,這固然是國民黨的一大病因,但國民黨當前的問題,還是在於「人」,這「人」除了政治人物之外,還有「黨工」。 沒當過國民黨,很難了解國民黨黨工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國民黨在經過幾波裁員後,各黨部的黨工編制已遠遠不及2000年之前,目前還剩下來的黨工,有許多是「無處可去」只好留下來的「優質人力」,因此這些黨部很難有什麼正面效益,頂多就是負責經費核銷,或是行禮如儀的去各種場合問好、敬禮、送布條。因此也有人戲稱基層黨工應該加入禮儀社同業公會。 但這些人於地方政治生根已久,你把他砍掉,他會到處去講你壞話。平常拉不到票就算了,要砍也不行,這當然就是超級雞肋。國民黨要改革,把這些人去掉是「對國民黨而言」的第一步驟。這些人去掉之後,黨務該怎麼辦呢? 民進黨都能運作了,缺黨工哪會有什麼問題。 最理想的方式,當然就是「兵農合一」:把地方黨部的所有人力和資源,交給當地的黨籍執政者或民代來控制,縣長自然是主委,地方黨部的人事,全都由議員或立委的助理出任,或是由這些實力派人物指定人馬。反正國民黨已經沒了中心思想,往「內造政黨」方向改革,或許會好一點。 像是中央黨部的人事,依目前來看,就是由立委和僅存的縣市長派出嫡系人馬出任,把黨政真正結合,才能發揮國民黨的僅存戰力。 但國民黨現在的體制,就是所有人事均由黨主席敲定,縣市主委全都是「國王的人馬」。蔣經國時代這樣當然沒問題,但馬英九時代,就出現「馬的人馬」嚴重不濟事的問題,而導致國民黨快速崩盤。 國民黨新任的黨主席,敢大刀闊斧,自斷「金」脈,又把人事權交出去給實際掌握政治權力的人嗎?怎麼看都不太可能。這些黨主席候選人都是一臉「氣魄十足」的樣子,霸氣萬千,怎麼可能主動釋權? 相對來說,這麼強勢主導改革,鐵定會與朱立倫等縣市長及立院黨團發生衝突,因為這些政治人物還有實際的利益要考量。因此國民黨就算選出了新任的黨主席,也還是有看不到盡頭的下坡路可以「一路好走」。 國民黨要轉變成為選舉機器,最快大概也要等到明年底,再下一任的黨主席穩住陣腳之後。但國民黨撐得到那個時候嗎?會不會在今年的討黨產之役就被打垮?又或是新選出的基本教義派主席讓黨先自爆? 國民黨人大概沒有樂觀的空間,但其他國民倒是可以很樂的觀看就是。
周偉航 2016-03-21
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

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

作家人渣文本批評,柯文哲一直保持在選舉狀態,所以他整個人言行都還是很「違常」,像是近來針對憲兵搜索案說出極右言論。(本刊資料照) 柯文哲還在選台北市長。應該是說,他從當選那天,就一直在選下一屆的台北市長。也就因為一直保持在選舉狀態,所以他整個人言行都還是很「違常」,像是近來針對憲兵搜索案說出「有錯就改,別把國軍打趴。」「沒必要興風作浪。」「沒其他事可以做了嗎?」 柯文哲的看法基本上和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洪秀柱與黃敏惠同步,而且全國就只和這兩個政治人物同步,讓人有他是國民黨籍的錯覺。這種「極右」態度,連國民黨市議員都無法認同,認為目前對國軍的檢討是就事論事,不到胡亂追殺。 柯文哲為什麼會說出這些話?有些人指稱他是保守反動思想入腦,是黨國教育遺毒,還說他醫學系高材生,一定是把國民黨的威權教材讀的很熟。但觀察他的具體表現,也不是那麼標準的「國民黨基本教義派」。他就是一張嘴在那講罷了,想幫軍人加點分。 那他為什麼要講這種「國民黨官話」?其實他從2014年拿到在野提名後,就開始一路講這種語言,這類談話也讓他拿到不少藍軍票,他就越講越爽,一路講到現在。 不過,在選舉期間,你要飆這種垃圾話,綠軍還可以忍受,反正相忍為勝選。選完之後呢?初期根基不穩,也還能忍,但忍久了,終究還是有底線的,現在柯文哲就踩到底線了。 雖然有綠軍議員幫他說話,但公共論述圈已經罵成一片,而且跳出來護航的柯粉也不多。多數人都認為他這樣講太過頭了。他才是在興風做浪,不了解就亂罵。 連國軍之中,不少人都在看政戰和憲兵的好戲該如何下場,也沒啥人提「傷害國軍」這種詞,因為這兩個官科太顧人怨。柯文哲還在盲挺,實在過度虛偽,太騙票了,騙到連藍軍的人都覺得不好意思,這是在幹嘛? 現在不是選舉期,還選得這麼熱血,當然過份。柯文哲如果要發言,那就認真看過整個狀況,摸著良心講話,就算立場不同者聽了不開心,至少也會承認他很真誠。 依柯文哲的執政表現,如果連「真誠」都沒了,那就真的不剩什麼了。
周偉航 2016-03-12
國民黨連造神都輸人

國民黨連造神都輸人

蔣萬安的「陽光大男孩」形象也是出包機率很高的神格。(蔣萬安圖片) 藍營的外圍力量最近除了猛打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的立委新人,也開始鎖定蔣萬安等國民黨新銳來造神。造神的方向,不脫高學歷、優質外型、深度問政等等與過往國民黨陳腐僚氣大不相同的形象。 不少藍營人士對此感到欣慰,認為國民黨在接連慘敗之後,已找到了新生代的接班人;綠營則是不少人膽戰心驚,認為第二個馬英九已然出現,台北市長寶座即將不保。 蔣萬安真有那麼威嗎?其實觀察重點並不是在他這個人身上,而是在媒體造神的方式之上。這些媒體在推蔣萬安的方式,仍是「造神1.0版」,但現在已是「造神2.0版」的時代,而「造神2.0」正是為了修補「造神1.0版」的缺陷所生。這些操作者在塑造蔣萬安的時候,其實正把他推向毀滅。 先來看到「造神1.0」。這個版本的造神,是先釐清民眾心中認定的神長什麼樣,然後把自己的「客戶」塑造成那個樣子。基本上就是把政治人物當偶像藝人來做,如果百姓要一個「談吐溫文儒雅」「高學歷」「白白淨淨」「看來很親民」,那就「造」一個給他們。馬英九曾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再來看到「造神2.0」的方法。這版本的代表就是柯文哲。這種神會說錯話,會做錯事,但還是擁有一些超凡的本事,像柯文哲的幾十年老帳本、不可思議的意志力與體能,在醫學上的頂尖專業等等。這神的外觀看來普通,但往往會「神」在信眾沒預料到的地方,是透過「驚喜」的方式抓住人的目光。 造神1.0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在於容易被捅爆。你是把個活人硬塞進一個神性的框框內,鐵定會有一些地方「不合身」,等這些地方出包、破功,你就完了。像馬英九在「智力」部分,就實在演不下去。 而蔣萬安的「陽光大男孩」形象也是出包機率很高的神格。我過去曾在它處專文討論過這形象的問題。只要是政治圈和演藝圈的陽光大男孩,不論藍綠,沒有一個不出包的。蔣萬安現在當然還沒事,但這種造神不會停止,會把他的形象往上拱,拱到他再也撐不住,就爆了。 這也是造神2.0成為近年造神主流的原因。不只強調這個「神」在某些方面很行,也同時強調這個「神」有人性,充滿缺陷與欲望。走造神2.0路線,其實就是在打安全牌,萬一出了什麼大包,民眾也會自動「減震」。柯文哲也數次點明民眾對他特別寬容,是別的政治人物沒有的待遇,不過他在操作上,早就把「防震系數」調到最高。 其實不只是柯文哲,這次總統大選中,蔡英文也採類似的步數。她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時,也承認自己有不擅言語,態度不好親近的問題,在預防針打足的狀況下,相對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一些立委也採取類似的態度,對於自己個人特質的弱點部份,也當成文宣做掉了。 看到這裏,一定有人仍不認同我的說法,認為蔣萬安的本質比蔡英文柯文哲好上太多,沒什麼1.0或2.0的問題,對蔣萬安不是造神,只是呈現他的良善本質。 我只反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那,蔣萬安的「惡」,也就是他的「缺陷」,是什麼? 人不可能沒有缺陷的。越去加蓋、遮掩,等到真爆炸的那天,火球也會特別巨大亮眼,不只會燒掉自己,也會燒掉自身所屬的政治勢力。不管藍綠都有類似的例子,還需要我特別指名嗎?
周偉航 2016-03-07
關於什麼解殖

關於什麼解殖

  最近有很多朋友在討論台獨與解殖的問題。基於某些人際關係和重要性,我其實不太想探究這個問題,但因為有學生問我相關問題,我就在這個老家,做一些基本的表態。   這些談解殖的運動者(以下稱解殖派)好像是以學人文的為主,但其實我一直看不太懂他們的訴求。在談他們的問題之前,我先說明一下思考他人意見時,我會先做出的區分:   「他今天是在進行政治宣傳,還是在宣講一種知識?」   如果解殖派的人是在進行政治宣傳,是要推動台獨政治理念,那我可能不太會處理他們的議題。反正他們要怎樣就怎樣,比起處理國民黨的急迫性,這種解殖派就算有害,也影響不大。有益的話就更不用管了。   不過如果他們自認是在宣講一種知識,甚至是學術知識呢?   這可能就要採用一些比較嚴苛的標準了。   我發現這些解殖派似乎是主張,他們建構了一個經得起學術考驗的解殖理論,然後要將其轉化為一種具體的政治觀點。因為有「知識之真」與「道德之善」,所以這個理念應該大力推廣。   但我看了他們的相關文章,卻發現他們的論述有點模糊。我說的模糊是以學術標準來講。我直接把我認為的缺漏點,在這邊指出來。我認為如果不能以簡明的方式回應這些問題,所謂解殖派,很可能沒有他們所宣稱的那種理論厚度。   這些問題如下:   第一,你們說的「殖民」指的是什麼?這種定義有出處嗎?這種定義為什麼是「可被接受的」,你們如何證明?   第二,這種殖民的道德錯謬性為何?是如何證明出來的?為何這種道德判斷會具有客觀性?這個道德價值的標準如果不具有普遍性,那為何在台灣的脈絡會為真?   第三,「解殖」的定義為何?我們為何應該現在進行解殖?為什麼你這樣的主張在實務上是可行的?支持證據是?基於Ought implies can,那我們有可能解殖嗎?   第四,你們認為政治行動的終極目的是什麼?解殖?或是台灣獨立?台灣獨立是一個適切的終極目的嗎?如果有其他的終極目的,那這和解殖的相關性為何?   在這些問題獲得穩定的解決之前,「解殖」這個詞因為定義不穩定,很難做為一個可被認真看待的概念。   我並不反對利用學術概念來進行政治宣傳,我也經常這樣做,但我不會把這些概念神格化到成為絕對正面的道德價值。因為這樣做,不是太過粗心而忽略了學術知識的基本要求與限制,就是抱持著惡意。   基於我個人的政治哲學或社會哲學主張,我對於歐陸系統的一些說法,抱持相當懷疑的態度。我認為一個良善的社群是會不斷吸納消化文化要素的有機體,所以沒有什麼「解」的問題,能幫助社群走向卓越的,就會留下來,成為社群往前推進的養份。   知識份子的責任不是告訴百姓什麼是卓越,而是協助維修這台追求卓越的機器,清除社群交換意見與重構價值體系時的阻礙。   就我個人的閱讀所得,我懷疑解殖派的核心價值,不是建立在道德批判成果上,而是個人的美感體驗:他們無法證明中國文化要素在台灣持續存在是道德錯誤,他們表達的只是對於中國文化要素的嫌惡感。這種美感體驗很難有普遍的說服力,這也是許多人接觸到他們想法時會產生懷疑的原因,特別是他們使用華人語言溝通,而這種語言必然內建華人的倫理與美學價值。這種矛盾難以解消。   寫得這麼複雜,有些讀者朋友會覺得怎麼難度拉這麼高,但其實這些東西也不過是普通哲學討論課的程度,是我們太少進行這種程度的討論了。   解殖派似乎相當在意台灣人對他們的意見不太認真以對,但似乎他們對自身理論的相關處理也做得不夠多。在展開對他人的批判之前,不妨先展開自我的意識形態批判。但有時展開對自我的批判,就會發現自己最害怕的事情。這真是兩難,但人總要選一條路走下去。
周偉航 2016-02-25
選舉中的數據派與傳統經驗派

選舉中的數據派與傳統經驗派

隨著大量統計工具在2014年被柯陣營引入選舉中並獲得驚人效果,「選舉數據派」在台灣大興。(本刊資料照) 有本書和電影叫《魔球》,講述一個美國大聯盟球團經理人將統計學技術引進職業棒球圈的真實故事。這一派後來被稱為「數據派」,他們以數據經營管理球隊,這也受到球界出身的「傳統經驗」派很大的質疑,因為後者認為還是該看過球員後才能下決定。兩者間雖互相學習,但矛盾至今未解。 這樣的矛盾也漸漸出現在台灣的選舉從業圈。隨著大量統計工具在2014年被柯陣營引入選舉中並獲得驚人效果,「選舉數據派」在台灣大興,出現一堆分析單位,各界也持續生出各種數據,民眾看得是眼花撩亂。 在選舉方面,我個人比較偏向「傳統經驗派」,主要依據過去經驗對選情進行模擬,但我協助政治人物推敲選舉策略時,也會參考一些統計數據,亦尊重相關專家的意見。 不過在2016大選過後的一些分析場合,我看到了許多兩派之間的衝突。某些學者或專家在沒有前往現地的狀況下,直接拿著數據否定傳統經驗派認為相當關鍵的操作,這種態度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數據的確能證明某些選舉操作沒有影響,像是造勢晚會已是越來越沒用,這點數據證據很明顯,我們在現場的經驗也指出同樣的結論。 但有時數據派並沒有直接證據,就指稱選舉前期的組織操作(例如組後援會或拜訪樁腳)沒有作用;又或是錯置原因,認為一些數據的變化是媒體效果所致,卻沒有考慮到板塊改變的原因是私下的政策許諾,或是派系集體叛逃。 傳統選舉方法,像是拜訪、掃街、造勢等等,其效果與道德正確性當然有可討論的空間,但輕率解釋數據,不但違反學術基本規範(我想量化研究者當然知道田野調查的重要吧),更可能在倫理面上有不良的影響,讓政治人物誤以為只要在電視上鬼吼鬼叫,打打網路議題戰,就可以勝選。這不但可能提供政治人物錯誤的資訊,甚至讓選風往另一個方向惡化。 選舉圈的確不應只講資格論,台灣在這一兩年也引進了許多新方法與新風格,但有些根本的部份,還是該到第一線去接觸選舉實況,再來對數據做出詮釋,於實務和道德面上都會更有說服力。 或許柯文哲與蔡英文的勝選讓某些人爽過了頭,誤以為自己已看透選舉的真相。現在激情已過,是時候好好冷靜一下了。
周偉航 2016-02-04
台灣各地的妖獸

台灣各地的妖獸

這隻「福祿猴」,只是個「無趣活動製造機」所生出的「結晶」。這機器持續運作,就會一直有怪物被製造出來。   2016台北燈會的主燈「福祿猴」引起社會廣泛的議論。這主燈結合了猴子和葫蘆,卻意外的不討喜。批判者有之,惡搞者更多,也產生了抄襲的爭議,更有人質疑為什麼連幾年都被同一家廠商標到。 但與其檢討這隻「廢到好笑」的「福祿猴」,不如回頭思考台灣在舉辦節慶與觀光活動時的根本問題。台灣各級政府在籌辦活動並嘗到甜頭(經濟效果)之後,總是老招不變的一屆屆硬辦下去,到最後已不知為誰而辦,為何而辦。 在很久以前,元宵燈會都是由各地廟宇主籌,由街坊鄰里出燈,大人小孩都有參與感。後來有地方政府出面協調主辦,燈會就變成類似觀光夜市的長期活動,因為資金多,燈飾水準遠比手工自製要好,因此大獲成功。 之後就有了中央出資的台灣燈會,而台灣燈會在北部成功了,開始於全台巡迴,台北就自己發展台北燈會。到了最後,元宵燈會那種人人都出燈、都有參與感的狀況已不再,剩下的就是政府砸錢、企業打廣告,然後百姓去特定地點繞一繞,湊湊熱鬧。 因為這活動已成了政府單位的「經常門」,時間到了就會辦,辦了也只是表格填一填,數字湊一湊,反正有辦就好,可以核銷就OK,這就變成了沒有靈魂的活動。 而且元宵燈會是春節活動的一環,主題自然是繞著十二生肖走,沒有太多變化空間,加上政府主導,一切形式化,走入無梗末流,實屬必然。所以台灣各燈會早已沒啥看點,只有沒參與過的小朋友還會有點興趣。 因此這隻「福祿猴」,只是個「無趣活動製造機」所生出的「結晶」。這機器持續運作,就會一直有怪物被製造出來。 在台灣,好好的節慶活動被政府「努力」辦到爛的,還有一堆。陳水扁市長任內開始帶出台北市府前的跨年晚會熱潮,這個熱潮隨著2000年、世紀轉換,還有101落成後的煙火而達到高峰,但現在呢?變不出什麼新把戲了。 不是說跨年不值得辦活動,但以政府僵化的體制主導,出來的東西就很類似,招式用老,就會爛掉。而政府官員往往要等徹底爛掉之後,才懂喊停。 甚至就算爛掉也死不喊停,拼命想擠出活動的剩餘價值。隨著活動無趣、人潮變少,政府願意投入的預算就少,預算一少,活動就會辦得更爛,人潮就更少。這種惡性循環,已可說是台灣公辦活動的宿命了。 就算弄了個可笑的猴子燈,大家還可以笑笑,開心一下,尚不會有太多負面影響。但台灣還有很多「祭」或「季」有更深層的倫理問題。 像黑鮪魚都要滅絕了,還在搞鮪魚文化季;天燈破壞環境,依然硬要放天燈。如果是當地鄉親要自辦,那也就算了,但政府明知有這些環境倫理問題,還是要裝沒聽到罵聲而硬辦,那這個活動當然會搞到爛掉、臭掉。 「福祿猴」正是官員身上這股「鳥氣」所修練而成的妖獸。不制止這種專做鳥事,或專把好事辦成鳥事的歪風,就會不斷有這類妖獸跑出來。別說台北這種首善之區了,台灣各地不也一堆和地緣無觀的XX教堂或OO景觀公園? 官員心態不改,而百姓依然只罵個案,不知通盤檢討,那台灣的妖獸只會越來越多。最後會怎樣呢? 誰知道。也許會辦妖獸文化季吧。
周偉航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