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相關文章

魔法阿媽與鬼話評審

魔法阿媽與鬼話評審

電影《魔法阿嬤》片段。翻攝YouTube 近二十年前,動畫片《魔法阿媽》被金馬獎評審羞辱的文字片段,最近開始流傳在網路上,引起群情激憤。不少台灣人曾在電視上看過這部片的重播,也多半給這部「老片」相對正面的評價。因此,當年評審過激的負面言論,還有獎項從缺的結果,顯然和一般民眾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落差。 其實要幫《魔法阿媽》翻案的聲音,一直都沒停過,每年都會有網路文章談到這事,但今年卻「業力爆發」,什麼「鬼」資料都被翻出來。特別是當年評審討論入圍與給獎的逐字稿,文字詳盡,足以還原現場氣氛,民怨瞬間破表。 《魔法阿媽》並非不能批評。若要從該片分鏡、剪接等各種技術層面切入,或許尚能建構一套有效的批判性專業論述,但當年評審的意見中卻看不到這些成份,全是各人偏見,特定人士更是直指這部片的宗教與民俗部份是怪力亂神,教壞小孩。 多數民眾痛批這些評審毫無人文知識,觀念陳腐,不知是哪找來的。的確,依倫理學和宗教研究的專業標準,這些評審完全是外行裝內行,言行只有榕樹下阿伯水準,甚或不如阿伯,只是在談論個人喜好,拿不出個屁客觀證據。 但多數民眾看不出來的部份,才是這份文件的奧義。依筆者本人小弟在下我過去服務狗官的經驗,這種低水準、誇張、不可思議的會議評語,往往只代表一件事:這些評審可能事前已講好,就是要把這部片「弄掉」,在沒啥理由的狀況下,才會講出這些鬼話。 這些評審是否真講好要把這片做掉,又為何要把這片做掉,因為時間久遠,當事人恐怕多已做古,詳情恐怕已不可考,要「開堂審案」「轉型正義」,大概有很大的困難。 但二十年後的現在,這種屁話評審,真的隨社會開放而變少了嗎?只怕不見得。有過案子送政府部份審查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專家學者」的密室會談,總還是有腥臭之味,悄悄從門縫流出。 台灣需要更透明的評審制度。只要沒了保密需求,所有政府相關評審記錄,就應該連名帶姓放上網,排除個資法限制,讓所有人都能「以名追言」「以言辨人」。 人,總該為自己講過的話負責,就讓你講的屁話,跟著你一輩子。不然,台灣的言論就太自由囉,對吧?
周偉航 2016-09-02
選輸要怪誰?該怪誰?

選輸要怪誰?該怪誰?

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失利引發的「選輸罵選民」風波,就是標準的放砲型政治人物「爽過頭」事件。 攝影/記者高彬原 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中失利,引發「選輸罵選民」的風波。此事不只國民黨在罵,綠色陣營對此也有不少檢討聲浪,事主段宜康因此刪文道歉,風波持續蕩漾。 我認為這就是標準的「爽過頭」事件——日子過得太爽了。這不是說民進黨執政後全都過得太爽,而是段宜康等放砲型政治人物,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同溫層」都在怪選民,他自己也「同步化」,把小圈圈裡的「幹話」隨意脫口而出,而鬧出大事。 大家都很清楚,「怪選民」、「笑選民」、「罵選民」,在台灣選舉中的確是很常見,綠營會罵國民黨的支持者是既得利益者、是拿錢投票;而藍營也會罵對手是倭奴、沒競爭力又找不到工作的廢物。那為什麼這次會出事呢? 因為到了選後,雙方通常都會變得謙卑,也會溫和看待對方的支持者,不會繼續罵。選前之所以會罵得難聽,都是戰術,是想醜化對手形象,讓中間的選民不會想往對方那邊靠,以免這種醜化形象沾到自己身上。這有沒有效呢?這是拼說服力,能說服較多人的就會贏。 那為什麼「選後」不這樣罵呢?因為如果你贏了,那就贏了啊,哪有什麼好罵的?如果選輸了,原本你想拉攏的中間票,現在已投給另一邊,你繼續罵,就等於是指著他們鼻子罵,而他們又是中間選民、關鍵選票,你把他罵成豬狗不如,那接下來還用選嗎? 話說回來,那到底怎樣才是選輸找理由的正確方式呢?其實大家都聽到不要聽了,就是「自己努力不夠」。這不只是好用的「官話」,也是「實情」。 如果對手是和自己一樣優質,甚至比自己還優質,那你輸了的話,當然是努力不夠啊,你為啥不努力變得比他更優質咧? 如果是輸在準備時間短、資源不夠,那也是努力不夠呀!人家準備(努力)那麼久,誰叫你不提早準備?錢不夠?誰叫你不努力賺,努力募?說他老子有錢,那你為何不努力去認個有錢的乾爹? 若說對手比你劣質,都是賄選、黑道綁樁,那你也可以在正面部份努力嘛。沒叫你也去賄選和當黑道,你就好好做人,透過口碑逆轉這種負面力量。這並非不可能,很多年輕朋友大概不知道,約20年前的台北市,還是有大規模賄選的(家家戶戶送鍋子、相機),但這些候選人已被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候選人取代了。 回來看看當前的政治時局。民進黨已取得大半天下,仍不以此為滿足,因為綠營並未把國民黨視作良性競爭的政治對手,欲除之後快,因此任何一個陣地的爭搶,都被視為是道德聖戰。 當然,如果搶輸了,難免心有不快,難免認為當地選民並未瞭解國民黨的道德邪惡性。但選舉本來就不是天下第一倫理道德大賽,而是拼支持者投票率的多元主題競爭,因此選輸之後,若據此結果認定選民在道德方面不成熟、觀念有問題,不但在倫理面上有虧,在事實面上也不夠準確。 綠營基層支持者有這種忿忿之言,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無法從真正的高度看政治,但一個老經驗政治人物,就實在沒理由這樣想了,特別是在選後。開出來的票,絕對不能以「投對方的都是沒道德概念的人」這角度來檢視。 許多人將花蓮市長補選一戰視作(可能的)花蓮縣長補選前哨戰,並認定這是重要的選舉指標。但這種一兩萬票對決的小選區,其實對全國的政治意義真的很有限,而一個縣轄市長,能做得也不多,光是個修水溝就搞不定了。 這場選舉並沒有那麼重要,也不是你吹噓就會變得很關鍵。不過,具全國高度的政治人物,在這小選舉中有了錯誤的政治表態,那影響可就大了,說不定會牽連數屆選舉的格局。 所以,不管是爽或不爽,若是想爭搶道德高度,那政治人物就沒有「過頭」的權利。連一句話的空間都沒有。
周偉航 2016-08-30
慈悲沒有敵人,瘋狂沒有極限

慈悲沒有敵人,瘋狂沒有極限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爭議不少。資料照片       最近透過不同的管道,得知還堅持留在國民黨的「正藍軍」,也開始對洪秀柱感到不滿。近因,當然就是「運台黃金與故宮國寶黨產說」,而遠因,大概是洪秀柱1年多來的神奇表現。但洪秀柱不就是正藍軍挺出來的嗎?這其中的奧義,外界並未深究,但或許是下一波政潮的起點。 近來有許多媒體請我談蔡英文民調降低的問題,我都推辭了,理由有二。第一,近期沒有大型選舉,這民調只是做爽的,蔡英文用來自我警惕當然很好,但民調降低的幅度仍沒有實質政治意義,不會影響到她的統治基礎。為什麼呢?因為第二點。 第二,除了民進黨之外,其他政黨的民調呢?不少人注意到時代力量目前約有10%,但他們已經停在這好幾個月了,沒啥進一步威脅民進黨的可能。 然後呢?多數媒體刻意不提的,是國民黨也大幅下挫。朱立倫已經選得夠慘了,而洪秀柱更是拉著全黨往下走,各方各面的民調數字,直逼時代力量。 這不免讓人懷疑她到底是在幹嗎?她的目標是什麼?為啥只是拉著國民黨往下沉?看來她是想把挽救黨產放在第一優先,但所做所為,又都對挽救黨產沒有直接幫助。擋不住不當黨產條例就算了,後續的作法都只是亂放話,沒啥實際作為。 更嚴重的問題是,她還戳到了意識形態蜂窩,挑戰到「中華民國派」的底線。台灣統派雖小,但還是有「紅統」與「中華民國派」的差別。紅統,當然就是隨便亂講也沒差,反正協助中共征服台灣就對了;但「中華民國派」,可還有一堆堅持、理念,就是以前歷史、地理、三民主義課本教的那一套。 「中華民國派」當然是把中華民國放在第一位,國民黨排第二位,只是過去兩者不會衝突,所以看來「二位一體」。但現在「國民黨」主席一臉想搶「中華民國」歷史遺產的態勢,甚至之所以要搶,並不是為了捍衛國寶和歷史真相,只是為了強化自己的黨產的合理性。這就難看了。 一位正藍朋友主動對我說:「她這樣講太瘋狂。」。過去我都稱他是「深藍」,但他近日糾正我,說他是應該「正藍」,因為「深藍的」「和她一樣瘋狂,居然還在護航,說故宮國寶是黨產。」 洪秀柱之所以會「價值越線」,就是在於把「確保黨產」當成第一位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什麼過去的意識形態資產都拿來換。「黃金運台」和「故宮國寶」,不論其實質影響力有多大,對於這兩者的「敘事」本身,一直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建構合理性的神話,對於藍軍信眾是有宗教意義的。 但洪秀柱為了黨產,輕易改變神話敘事的內容與喻意。這些中華民國派的當然會反問,她憑什麼?以為自己和兩蔣同等級嗎? 民進黨政府只要正式啟動追討黨產的行政程序,不論最後能討回多少,鐵定會嚴重阻礙國民黨的運作,國民黨的日子只會比現在更難過。洪秀柱想不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就算了,還亂把祖宗留下的精神資產拿來當擋箭牌,那對於正藍軍來說,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國民黨新黨化。」這是去年綠營和反國民黨人士的整體戰略目標,現在連正藍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點,甚至因為擔憂而主動指明這點。雖然新黨拼命想和國民黨人裝熟,但還是很多國民黨人不認同新黨,因為新黨的紅統味道太重。他們開始覺得「自己的黨」,被「想法有問題」外人盤走了。 但他們能怎麼辦呢?這黨主席還不是他們自己選的。 面對當前政治劣勢,國民黨只有一種選擇,就是轉攻為守,放下持續數年的攻勢路線,回去低調做事,穩住地盤,與人為善。朱立倫就懂這點,他已低調的躲在新北市府「回血」半年,力求無災無難,才保住國民黨最大的一塊江山。 「慈悲沒有敵人」,這在政治圈很難做到,連老王這種不樹敵的,都會被拖出來暴打;不過參考一下這種精神,總是可以避免無意義的消耗,因為國民黨現在已沒資本和對方耗。 但國民黨高層完全沒有「慈悲」,反而是「瘋狂沒有極限」,把所有老本都掏出來當神風特攻隊,浪費掉手中僅存的牌。這到底有什麼用呢? 有用啦。至少讓一些「正藍的」醒來了。
周偉航 2016-08-28
當蔡英文什麼都答應

當蔡英文什麼都答應

     蔡政府上台之後,雖然其政策方向明顯右傾,讓許多公民團體不滿,但在一些具體舉措上,也讓部份社運團體「很滿」。像華航罷工之後,資方全面投降,接下來的地勤抗爭也獲得資方大幅退讓。近來蔡政府又接受了國道收費員的一系列要求。 一退再退,多數親綠選民倒是沒啥太大反彈,因為他們可能就是為了這點投蔡英文。反是藍營人士跳起來,紛紛說這是「會吵的有糖吃」,要接續發動抗爭向蔡政府要東西。像軍公教團體將在近期發難,而台鐵駕駛也揚言在中秋「調整班次」。 藍營似乎覺得可以在此大展手腳,也有相關媒體人鼓動,台灣儼然成為「工運」熱點。蔡政府難道不怕嗎?其實蔡政府也沒有太多牌可以打,但這樣的情狀,並不見得對綠營全然不利。因為如果「會吵的全都有糖吃」,到最後吃虧的,很可能還是國民黨。 先來看蔡政府的困境。蔡英文眼下並沒有足夠談判資源,所有抗爭者都在國民黨執政期被壓了許久,他們希望蔡英文上台能優先解決其自身問題,那新政府就會被迫在短時間內做出表態。 不過蔡政府在承接舊預算的狀況下,缺乏手段上的彈性,如果不想擴大衝突,就只能採取較軟的態勢,能接招就接招,不能接就想辦法拖。因為大家只看到那些「有得吃的」,就說會吵的都有糖吃,其實還有很多吵半天也沒吃到,像南鐵東移和二例假。 因此「會吵的有糖吃」,也可說是藍營打蔡所塑造出來的印象。他們現在就是抱持著「大家一起來吵」的態勢,想要把社運團體或勞團的能量轉換成自身的能量。但我認為這樣的態勢,並不見得會傷到蔡英文的權力基礎,反而會讓藍營陷入更大的困境。 首先,「要吵」,可沒那麼簡單。華航空服員能一擊致命,是因為規劃縝密,核心人力素質又高,概念清楚,執行又有效率。國道收費員更是在多方技術支持下鬧了許久,搞了一大堆活動,許多人官司纏身,才換來現在的成果。 那藍營動員的人,能有這種能量嗎?有社運團體願意「技術輔導」藍營策動的社會運動嗎?你只看到人家現在吃糖,沒看到人家過去吃屎。吵到有糖,沒那麼容易的。 其次,如果推廣「會吵的有糖吃」這想法,就是讓基層選民更看重「能動性」,而這對一直站在「反動」立場的國民黨來說,怎麼會有利呢? 國民黨過去不理會社運工運,讓相關團體一直無法發揮,這些團體也被百姓視為無用嘴砲。如果推廣「會吵的有糖吃」,百姓被這概念給「養刁了」,那其政治態度就會往左走,朝遠離國民黨的方向推進。除非國民黨選擇成為左派政黨。 但國民黨哪有可能成為左派政黨呢?現在這些國民黨人,就是主張「不能給」才獲得財團支持,因此在相關議題上就打不出更有吸引力的牌。 還有,國民黨目前下屬的人力也不會吵。吵,需要營造議題和衝突的技術,但國民黨眼下最缺的就是這種人力。他們會吵的話,之前選舉會輸成那樣嗎?國民黨人沒「行動力」和「持久力」,這也使得他們難以在社會運動中站上領導角色。 所以最可能狀況是,國民黨講引起一些抗爭議題,但燒不起來,又或是燒起來之後養出新的政治明星,然後人家自成一派政治勢力,不服你的管制。那是能幹嘛?做功德的? 國民黨過去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代位」替支持者爭取權益,如果支持者自己能去討,一討就有,那還要國民黨幹嘛?國民黨不能給,也無法帶,不就變成沒存在必要性的局外人了嗎? 最後,蔡政府現在的搞法,不是從資方搬錢給勞方,就是從高層轉撒到基層。有人認為這是為了下次選舉,但仔細看來,頗有在「舊有團塊內部」進行重分配的味道,也就是攪亂傳統藍營的資金與地盤。像把華航高層的錢,分給基層,將來也可能從現職軍公教人員的口袋,來掏錢給退休軍公教。這只會造成藍營支持群眾內部的更大矛盾。 這算是民進黨的奸計嗎?因為他們手中的牌也不多,當然會拿國民黨手中的牌來打掉。國民黨除了鬼吼鬼叫,或是嗆聲上街之外,還能拿出什麼更有效的對抗策略嗎?要注意,如果民進黨真的拿錢出來灑,被國民黨動員去的人,可不會感謝國民黨,而是會感謝民進黨。綠營只要用點小技倆,就可以把這些人綁得死死的。 難道忘了宋省長是怎麼搞的嗎? 其實從國民黨人的忿怨態度,就可發覺他們已隱隱發覺不妙,卻想不出什麼高明的反制方法。 所以呢? 老話一句,意見那麼多,就上街頭。不是說過要攻佔立法院嗎?到底什麼時候要去?
周偉航 2016-08-21
為什麼他們會被瞧不起?

為什麼他們會被瞧不起?

(蘋果日報資料畫面) 繼網協之後,羽協又因為贊助球鞋的關係,和選手鬧得不愉快,而被網路鄉民罵翻了。甚至在現場採訪的部份體育線記者,也因為附和羽協的說法,被視為「一丘之貉」,同樣被罵得狗血淋頭。 體育圈當然覺得外界不了解他們的生態,但社會大眾為啥會怒叱體育圈的領導者和既得利益者圈子呢?單純是成績出不來嗎?因為錢不知哪裡去了嗎? 其實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道德觀和社會大眾不同,所以雙方溝通「不太順利」。 幾年前我在進行職棒放水案研究時,就發現體壇有種「中樞德行」偏離的狀況。他們特別重視變型的「孝」和「義」,要求對教練、長輩的絕對順從(一種擴展的孝),並且把維繫團隊看得什麼都重,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義氣,並非真正的義)。 這種變型的「孝」和「義」促使他們尊重長上,但也造成嚴重的「父權主義」與「學長學弟制」流弊。但一般社會大眾的中樞德行可能是「仁」或「正義」,因此就可能和體壇人士產生道德價值的衝突。 一旦出了事,被外界批判,體壇不是接受普遍道德標準來修正,而是選擇更加封閉,更強化這種變型的「孝」和「義」來自保,拼命捍衛現有的「領導」與「長輩」。這當然會讓社會大眾看了更不爽。 我當年的研究也指出軍隊亦有「中樞德行」偏離的狀況,同樣很重視變型的「孝」和「義」。所以不熟體壇,但有當過兵的朋友,現在應該可以理解變型的「孝」和「義」指的大概是什麼。你也不難發現,體壇挨罵的狀況,和軍方出包時有點像。 當然,軍隊和體壇可以堅持這是優良傳統,將會努力一直永遠宣傳推廣強調這種變型的「孝」和「義」。不過最後要提醒一點,除了軍隊和體壇,我過去的研究也指出,台灣還有第三種團體,其中樞德行一樣是變型的「孝」和「義」。 是誰呢? 黑道。
周偉航 2016-08-19
江春男與道德標準

江春男與道德標準

江春男酒駕案,政界與媒體界的反應異常的古怪,或可笑。(資料圖片) 我不認識江春男這位媒體界的大前輩,也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關係。或許就因為不認識又沒關係,所以江春男酒駕一案,從我的角度看過去,政界與媒體界的反應就異常的古怪,或可笑。 江在前往新加坡出任大使之前,因為酒駕被抓;府方的態度是護航,說已受裁罰處份,藍軍的態度是嚴打,說綠營標準不一。這有奇怪的地方嗎? 怪就怪在江在媒體的輩份太高,不論藍綠,許多媒體人談這問題,就是扭扭捏捏,甚或根本不談。這不單純是綠營髮夾彎的問題,而是媒體人處理涉己事件的標準也在浮動。這為什麼是「涉己」事件呢?因為江春男擁有的媒體資源和關係既多且廣,大家不只在意他,更怕無意間得罪了第三人,影響自己將來的發展。 先來看政治責任的部份。新加坡大使這種層級的政治職缺,約等同於部長,至少也可比擬為副部長、主委的位子。部長酒駕,當然是不用混了,因為酒駕在台灣的法律責任雖然不是很重,但道德責任非常重大了;之前酒駕殺人事件太多,政府也重點宣導過,政治人物還在這方面出包,那就真的只有下台一種選擇。 「那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補過嗎?」 要像出包的其他社會賢達「用餘生做公益」嗎?去醫院當志工?那是藝人、名人才這樣搞,政治人物有政治責任,你要當義工、志工、清潔工是你家的事,在這之前,有位子的先下台,正在選的先退選,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之後要怎樣,等風頭過了,社會大眾覺得你悔過了,再看看吧。 蔡政府用已受裁罰處份來回應社會質疑,當然是不夠的,因為酒駕的法律責任不重,而政治責任本質上是道德責任,你沒有更大的動作,無法對應道德責任的問題。 「如果臨時換大使,對新加坡方面可能有失禮之處!」 但你派一個道德責任沒解決的人去,就很禮貌嗎?新加坡又是以假掰紳士風立國的,就算對方硬撐笑臉接受,之後在那的外交圈與人交流,也是難堪。 最明快的作法,就是「相忍為國」(這理由感覺最近超好用),直接下台,大家都可以喘口氣。硬撐著呢?完全執政之下,就是在賭媒體人火力不會跟上。但媒體火力還真的沒跟上,應該掄拳猛打的「統媒」,力道也不足,甚至還在討論是否關說、是否態度良好的枝枝節節。 根本不用看到關說或特權,酒駕本身就是一槍斃命了。但媒體人「怕事」不跟,一般民眾的目光又被奧運退賽風波給轉移注意力,這事說不定東搓西搓,就給真的搓掉了。 酒駕是不是真有那麼重的道德責任,當然可以討論,也早該討論,但台灣社會現在就是付予酒駕沉重的責任,身為公眾人物,甚至政治人物,自己皮就要拉緊點;這不是死罪,但你得知道自己若出包,正確的處置程序為何。 我們的確公開討論道德責任,看社會是否能對酒駕道德責任有更明確或更適切的標準,但展開討論的前提,還是當事人先下台,解決政治責任再說。 所以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應該辭的辭,應該罵的罵,「應該」這個詞才能產生普遍意義,大家才知道怎麼教小孩。現在除了政客們換了位置換了腦袋,一堆媒體人也在「抬頭觀察」,左觀察,右觀察,遠觀察,近觀察。 觀察這麼多是幹嘛?狐獴窩嗎?
周偉航 2016-08-08
台灣運動界需要轉型正義

台灣運動界需要轉型正義

謝淑薇(圖)曾舉行記者會爭取參加里約奧運的權利。資料照片     謝淑薇引發的台灣網球圈內戰,本質上就是資源分配之戰,算是「正義」議題,更涉及了運動圈的「政治」。台灣政治雖然已步入民主化,但台灣的運動圈與單項協會,往往長達十數年、甚至數十年都被同一票人馬把持,其中資源分配是否合法、合理,外界一向難以檢視,甚至也從未檢視。 許多民眾甚至不知道這些簡稱為「X協」的各單項運動協會,其實並非政府單位,而是有「特許獨佔權」的人民團體。一些重要的單項協會更可以獲得政府高額的補助來發展運動,但其成果呢?民眾顯然非常不滿意。而且爛一家就算了,現況基本上就是爛成一片。為什麼? 「台灣的國球是贏球」雖是句反映民眾心態的笑話,但也正是這類想法,讓台灣運動一直有難以治癒的重病。大家都不運動,卻又想看贏球,所以為了要讓國家代表隊變得更強,政府就將預算集中在精英運動員的培養與訓練之上。 政府會以補助方式,透過學校或各單項運動協會來支持精英運動員,所以運動員要拿到錢,往往是過了一手之後的再分配了。那不能跳過單項協會,由政府單位直接主持運動員培訓嗎? 這個問題很複雜。參加單項運動國際賽事,需要由各單項運動協會向上報名參加,而其名義的「最上級」是世界級的單項運動組織,像中華足協的最上級就是國際足總(FIFA)。因此你就要有個民間社團形式的運動協會來和國際運動組織互動,不能由運動主管機關代勞。那單項運動協會又是怎麼組成的? 「照原本的理念來說」,應該是熱愛這個運動的人,組成這個運動的合法人民團體,然後獲得政府與國際運動協會的雙重認可,而成為代表一國的單項運動協會。但台灣真正這樣運作的運動協會少之又少,有的話也是你聽都沒聽過的運動。 實際上大多數的單項運動協會都是政府主導成立和運作。裡面的主事者,一開始多半是來自教育體系中的「體育」相關人等,所以在台灣「運動」和「體育」是幾乎不分的。但這兩者的概念差別很大,台灣職業運動一直搞不好,就和濃烈的「教育」心態有關。 而光是這些體育人,協會還運作不起來,因為他們沒有錢,只能出力而已。所以政府就去協調一些企業家來出任這些協會的理事或理事長,讓他們透過自己的人脈網,想辦法弄到錢讓協會運作得更順暢,使該運動能興辦得更成功。 到這邊為止,還算「正向」。問題就出在,這些商人進來之後,會大公無私的運用與分配政府撥給單項協會的經費嗎?是否在這些協會安插無關運動的人事呢?他所找來的選訓或技術委員,是真的從實力或潛力本位來審查,還是看關係決定通過與否的呢?承辦這個協會,對這些商人,是「有賺」,還是「純粹奉獻」呢? 提到這些問號,你大概就「很有感了」,因為台灣人在這方面的做事風格,你也很清楚。這些掛協會理事等級以上的商人,真正熱愛這種運動的,不能說是沒有,但把「辦協會」當成「做功德」的有多少,就很值得討論了。 而且在「國球是贏球」狀況下,政府資源大量流入亞奧運項目的單項運動協會中。就算沒錢,政府也會協調其他企業家資助,因此他們的銀彈堪稱充沛,但為何基層選手老抱怨這個爛、那個沒? 這就類似許多台灣的人民團體,不論是以慈善為名,或是以教育為名,主要的資金,都燒在「人事費」這一條上。這些運動協會龐大的內部與外部人事體系,也燒掉了許多資源。簡單來說,吃飯的一堆,做事的沒有幾個。 政府不管嗎?相關承辦人也是個封閉的體系,和這些協會要員彼此好來好去,也是十幾二十年以上。身為第四權的媒體記者呢?運動記者也是個「賣老」的封閉體系,彼此好來好去,也是十幾二十年以上。 事情往往要到選手被逼得受不了,或是職業選手自己吃得飽,不用看你面子賞飯吃,才會爆出來。這種事情在台灣,過去都被當個案看待,跳出來質疑的選手,都被打成「不知足」、「貪婪」。但選手身在其中,當然看得清誰才是吃得腦滿腸肥 那該怎麼解決呢? 只有轉型正義了。看能否立個專法,或成立專門調查團隊,清查所有運動單項協會、運動相關基金(如運彩)的資金運用情形、人事安排,是否有違反現有法令的狀況。雖然都是人民團體,但用的多半是政府的錢;而政府的錢,用起來就有特定的遊戲規則,對吧? 過去大家老是說「相忍為國」,一切求方便,也就免不了有人隨隨便便。這也不需要說誰一定是黑,誰一定是白,謝淑薇有意見,也不代表她一定對,就讓司法體系和社會關注的力量,趁著這次機會進入運動圈,把經年積久的沉砂好好攪一攪,看看底下到底是藏了些什麼。 不要賣老,也不要賣關子,帳本攤開來,大家一起來瞭解、比較。我想,沒做虧心事的運動人,一定都會支持這樣的「轉型正義」、「陽光法案」,對吧?
周偉航 2016-08-07
謝淑薇拿石頭把缸砸破了

謝淑薇拿石頭把缸砸破了

謝淑薇的事情越燒越大, 因為我的專長就是運動倫理,很多人之前一直叫我出來講點話,我都好言婉謝了。 為什麼? 台灣體育圈的酸臭腐爛,是沒什麼好多講的。運動協會的主事者、高階教練與裁判,體育線記者,全攪在一起,幾十年了。 像是那個副主委一拍桌子,好像相忍為國,大義凜然,結果下一秒就被爆料說他的企業似乎是包了奧運旅遊團的case。 對於這些人,根本不需要有一絲相信,一絲同情。什麼資深體育記者寫這種新聞,全是垃圾。這些記者和圈內人吃過多少飯,喝過多少酒? 所以我要幫謝淑薇說話? 免了。不過她至少是職業的,職業是拼實力來生存,所以多少像樣點。 那種講輩份、講入學年度、講教練是誰、講爸爸是誰、講誰和誰很好、講誰和哪個大老闆一起吃過飯,然後表示他比你屌的,算了。 都是一缸的人。謝淑薇就是拿個石頭把缸砸破了,然後繞跑。這樣的動作當然也很屁孩,不過缸中的髒水流出來,大家就好好參考。
周偉航 2016-08-04
做吃的就是會被作賤

做吃的就是會被作賤

蔡英文找了個6萬元的廚師,被特定媒體大罵,還拿去和中低收入戶的餐費比。(貢料圖片) 蔡英文找了個6萬元的廚師,被特定媒體大罵,還拿去和中低收入戶的餐費比,說蔡英文吃個飯,可以養好幾家人呢。也有人說,當年綠營罵連戰500元便當,現在就是自打臉了,還是馬英九「搭伙」1餐50元,最經濟實惠。 這種推論也太過「去脈絡化」,好像只是數字加加減減就能比較。這些「吃的故事」與其評價,傳達出台灣特有的病態價值觀,就是人人都很看重吃,卻又很愛「作賤」做吃的人。 今天蔡英文自費花6萬元聘個廚師,你會有意見,說這太奢侈了。那如果是6萬元聘個機要秘書呢?就還好,大概沒有媒體會想報。因為媒體人退下來,也想去當政治人物的文膽,6萬元還嫌少呢。 如果是花6萬元聘個私人管家呢?雖然管家在台灣不常見,但考量蔡英文沒有其他家人,有人幫他整理家務,幫忙餵貓,這價格也算合理。 但若這6萬元聘的人只負責搞定吃的部份呢?這就不行了,會被罵是奢侈。 看出問題在哪了嗎?就是「職業歧視」。做吃的就是要便宜,不便宜就該死,就是敗壞道德。 馬英九的那50元便當,就是如此心態下的產物。馬總統都和特勤人員搭伙,每餐50,稱之為中興便當。但搭伙,就是佔別單位的便宜,你只要自己出材料費,這當然便宜呀! 「至少這樣很省!」是省了沒錯,但還是佔人便宜,即使這「便宜」真的不多,但你不用處理食勤人員的人事費用,還有場地、器材、耗材等一串成本了。自己少支出這麼多環節,都是別人出,算是真省嗎? 其實,就是不想出「吃」的人事費罷了,才會如此做。那為何不省去機要人員、不省去帳房、文膽、顧問?當年馬英九連攝影師都自聘自備,但為何現在就是要省「煮飯的」這條?說穿了,還是職業歧視,認為這種東西隨便即可,就和人家共用吧。 有些人懷疑馬英九是不是真天天這樣吃,我個人倒是可以幫他說幾句話,因為小弟不才,剛好有幫他處理過吃的。他還真是天天都吃「一樣的東西」,而且很不挑。 但我也要說明,並非所有人都能像他天天吃一樣的東西。因為當年我們那些隨扈也「陪吃」到受不了,常自己跳下車找吃的。所以馬英九的搞法並非常態,只有他自己能辦到,無法用這標準來要求別人。 但吃,說不定就是蔡英文主要的生活樂趣,只要不浪費,沒有過與不及,也就很難批評些什麼。蔡英文要找專人打理吃的,只要符合她的經濟能力,該廚師的勞健保有照顧到,那的確找不出太大的問題。 「那連戰的500元便當呢?之前不是被罵很慘嗎?這樣標準有一致嗎?」 多數人早就不記得這事的完整樣貌,只記得他吃過500元的便當。這事發生在1995年,是連戰去台中開會,結果地方政府準備很貴的便當給連吃,卻只準備普通便當給記者。記者拿來超級比一比,不爽了,就狠狠寫他一條。 所以,這根本就是連戰倒楣被捅到。不過,這是蔡英文打的嗎?是現在這些推動公民運動的「進步青年」打的?還是我打的?那時蔡英文還是國民黨政府的顧問,現在的進步青年說不定還沒出生,而我當年還在國民黨咧。 那到底是誰打的?是特定媒體和某些媒體人打的,其中多數現在被稱為「統媒」。不妨回想,當年最痛恨李連的是誰呢? 所以,現在是怎樣?歧視做吃的人就算了,現在還要來討論媒體人的惡行惡狀嗎?
周偉航 2016-08-01
台灣的專家審查委員

台灣的專家審查委員

小學生鐵定不老,本來就萌,就算要亂,大概也不是收了錢來亂,對吧?(資料圖片) 教育部的課綱審查有小學生報名,雖然還未確定入列,但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就真有小學生入選,實際審起來是什麼狀況,還有得觀察,但我們已看到許多社會賢達對此不滿,拼命強調這種事要看「專業」。 其實小學生也未必不濟事,我看過一些大教授審案子,其程度和幼稚園生是差不多的。那種愚言愚行,總讓我省思這些掛著專家學者牌子的人,到底是誰找來的呢?專業到底是什麼呢? 不妨就來簡單談談我對於「台灣專家式審議民主」二十年來目睹之怪現狀。 台灣現在許多的案子,都需要組成政府官員之外的審查委員來進行審查。絕大多數的委員,是來自大學之中,只要你有大學教授資格,就有機會光榮入列,掛上「學者牌」。 其他像是在這行混很久的,可以掛「專家牌」,長期投入這個領域的社會運動與文史工作者,可以掛「社會賢達牌」。多數的委員人選,都是「長官」敲定人選,當事人同意參加,當下就生效了。而這些委員要審什麼呢? 通常都是民間案子的核可與預算補助,部份是審政策方向細節。政府官員不敢擔、沒法擔的大條事,就找這些審查委員一起來「擔」,分散責任。但審查重要事務的人,在審查其個人資格的部份卻又相當「唯心主義」,不免讓人捏把冷汗。 這些審查委員領錢之餘,真的有好好審嗎?有拿出良知來審嗎?我不否認這種會議中,總會有一兩位「正義哥」、「白目兄」,總是在「護航艦隊」全力護航特定案件時,英勇吐槽,力挽狂瀾。但這些正義哥的努力,經常在「叫賣哥」的影響之下,前功盡棄。 什麼樣的委員是叫賣哥呢?這種人,就是在審查委員會上講一大堆話,賣一堆東西的傢伙。 像是「賣老」。這些委員總愛比資歷,比出道年份,比你的師父還老。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有時這些人根本只是來耍寶。像多年前,某審查委員就曾提案,為了對抗Super Junior等韓流來襲,應該請出鳳飛飛(當時還健在)等老將來應戰。會議氣氛當場急凍。 第二種是「賣萌」。「這個地方可能有小青蛙呀!不能開發哦!」「我開五股到機場,都沒碰到塞車嘛!所以我反對蓋五揚高。」這不是路人之見,是在審查會議中大剌剌講出來的專家之見。 「可能有哦!」「我感覺哦!」是賣萌派的最大武器,當他們講不過科學數據,就會立刻放下學者專家身份,以Coser之姿全力賣萌,企圖帝國大反擊。 除了前兩種,第三種才是主流,這就是所謂的「賣亂」派。這種人在審查會上硬指「已在學術期刊上登出的論文」不如「才剛送審的論文」,因為他用人格保證後者比較好。又像是在1998年打包票指台北101旁的車流到了2013年會成長20倍。現在都2016了,有20倍嗎? 賣老和賣萌的,還不太敢作賤自己的本職學能,但這第三種人,總是直接把自己的專業拿去賣。你雖很想叫他「賣亂啦!」但人家就是堅持亂,不惜放下一切來亂。為什麼可以作賤自己、作賤專業到這種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那審查委員亂象叢生,為何不管? 因為不透明。為了確保審查不會被外力影響,委員生命不受到威脅,所以多數審查會議都有一定程度的「加密」,不公開。外人無從得知審查過程,或是不知審查委員是誰。這雖然保障了審查的獨立性,但也保障了審查的「擺爛性」。 要解決這種問題,我認為應該將各級審查委員會做全面公開,一時不宜公開的,也完整進行影像記錄,不得剪輯,讓司法等有關單位要調閱時,有更多的參考基礎。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蠢事有可能會攤在陽光之下,相信多少會有點警示效果。 不然,讓這些賣老、賣萌、賣亂的繼續鬧下去,還不如真找小學生來審算了。小學生鐵定不老,本來就萌,就算要亂,大概也不是收了錢來亂,對吧?
周偉航 2016-07-25
是百姓給你一切

是百姓給你一切

(蘋果日報資料畫面)   某些軍公教人員的想法,有點怪怪的。我不是說「所有軍公教」,就是特定的那一些,想法怪怪的。 當外界因案批評少數軍公教時,即便案子與這些人無關,他們也會跳出來長噓短歎,說以前自己過得多悲慘,都是國軍或政府給了他們穩定的工作,讓他們可以安身立命,建立小家庭,甚至買車買房,將來還可以有點小退休金。 因此他們很感謝國軍或政府,然後痛責一般民眾們不瞭解軍公教工作,亂批評國軍和國家,不知自己也是政府「保護」「養大」的。這讓他們「感到心寒」,而有不如歸去的想法。 看起來好像很有一套道理,但其實這種想法的邏輯之亂,已不知該從何訂正起。因為給他一切的,並非國軍或政府,而是那些鬼吼鬼叫的百姓。 國軍和國家,雖然都算是法人,但也都是空虛的存在。沒有自然人在那交稅,哪來的國家和軍隊?你領的薪水是用魔法變出來的? 佔人口不到10%的軍公教,是透過其他90%的人養的。大家掏錢,總可以有點意見發表權吧?被他們罵個兩句,也不是罵你,就跑去抱著國家的牌位「哭廟」,是在幹嘛? 「感謝國軍培養我!」 「我得到的一切都是政府的照顧!」 「沒有中華民國,怎麼會有今天的富足與平安!」 「這些百姓都不懂得感恩!」 反了。不懂得感恩,亂感恩的,是你。道德觀念如此混亂,還想出來教訓大家,是不是,過得太爽了一點。
周偉航 2016-07-19
國民黨玩假的

國民黨玩假的

  國民黨立委終於開始走「在野黨路線」了。對於勞工休假爭議,國民黨帥氣突擊,將「兩例假」的修正案版本送出委員會。相對於仍堅持「一例一休」,打算到院會再來決戰的民進黨,國民黨的這番表現,當然是比較貼近勞工大眾的心聲。 就在一個月之前,國民黨政要也曾和華航罷工方站在一起,民進黨方面卻沒幾個人敢站過去。國民黨的招式套路越打越活,到了近日的南海爭議,甚至直接點名美日與南海諸國叫罵,一臉慈禧附身,要對全世界宣戰的猛樣,算是年初大敗後,第一次甦醒。 但,效果還是不好。從各方民眾反應,各種調查數字,在媒體拼命炒了好幾輪的狀況下,效果就是沒出來。為什麼?因為大家都覺得國民黨是玩假的。 為什麼國民黨這麼努力的想「做好做滿」,與百姓「坐在一起」,還是被人當玩假的看呢? 第一個原因,是信用值不夠。 國民黨半年前才大敗,整個黨的價質都被否定,要讓選民覺得他們是玩真的,就要砍掉重練,透過時間來證明自己講的都能做到,才能重建信用值。但國民黨在這一段時間,真有在累積信用值嗎? 他們還是翻臉和翻書一樣快。這個黨到底主張什麼,沒有人確定。黨中央和立院講的不同步,立院相對保守,黨中央卻有蔡正元當衝組,兩者常「對撞」。立委自己的穩定度也不夠,就像蔣萬安,一下要簽,一下撤簽,今天口頭支持勞工,明天又連署反勞工法案。 矛盾的事一堆,自己都不清楚自己主張什麼,別人哪會知道你們在幹嘛? 第二,沒有實質動作來搭配做秀。 講說勞工政策,自家的地方政權不挺,立委們也沒帶人去衝大老闆的場子,只是開記者會講講話,舉手一下,就認為自己功德圓滿。說實在的,就算把法案送出委員會,進到全員到齊的院會,依國民兩黨的人數差別,國民黨的版本還是只有被屠殺的份。 「可是,這樣國民黨就能主張是民進黨破壞兩例假呀!」 對,選民會因此罵民進黨,但居於選舉關鍵的中間選民,還是不會支持國民黨。因為他們清楚國民黨不是玩真的。 如果民進黨真要政治操作,表面發出甲級動員,但在投票時故意放水不抓,讓部份的自家人「叛逃」、「跑票」,最後通過國民黨的兩例休版本,事後再蜻蜓點水小小懲處兩下。那要面對爆怒資方的,會是誰呢? 當然還是國民黨。國民黨有這個LP去得罪資方嗎?現在不論勞資,都覺得你是玩假的,所以國民黨才能這麼開心,但如果民進黨跳下來玩,一起玩假的,然後你就死掉了。 事情發展到這程度,國民黨只能期待民進黨是一個「有原則的誠信政黨」,而不是「以整死國民黨為職志的政黨」了。 第三個百姓不信國民黨的理由,是國民黨沒有核心政策理念。 現在國民黨面對勞資爭議,面對國際衝突,所持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麼?和過去八年一樣?那樣的路線已被選票否定了, 要向底層民眾靠?真的嗎?或是只是因為民進黨往中間靠,於是見縫插針,做做樣子,其實是為反民進黨而反? 過去民進黨在「逢藍必反」時,也有一條隱藏脈絡,就是讓馬英九難以施展。國民黨現在這些反,是為了讓蔡英文難以施展?這些做法真能讓蔡難以施展嗎?就前述第二點看來,應該是無用的。 套句近日的冷梗:「假的!唉呀,整個黨業障重呀」。國民黨前債未清,轉型未成,就在那邊秀,哪裡會有效果呢?讓法案出委員會,跑去罷工現場,根本沒人相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當然外人也不會相信你。 與此同時,「黃三線」還在繼續脫線,基層黨工在救災熱點安排秘書長「閱兵」,這些鳥事的負面效果,遠比什麼政治秀要來的「吸睛」。不去除這些扯後腿的病根,這個黨怎麼可能站得起來? 玩假的,他們是真的在玩假的。一切都是幻覺,騙不了我們的。
周偉航 2016-07-17
不是天然獨,而是中國臭

不是天然獨,而是中國臭

  近日南海爭議有了不利中方的判決。雖然統媒一直煽風,中國不斷點火,但台灣的多數年輕人還是理都不想理。在更早一週,某媒體還刻意搞了個談「天然獨」的系列報導,依然堅持「天然獨」是被有問題的課綱教出來的,應該把史地教育系統砍掉重練,才能重建大中華想像。 我認為其實沒有「天然獨」世代。台灣多數年輕人並未認真思考或主張獨立,對於推動台獨當然也沒什麼熱情。年輕人單純就是討厭中國而已,講白一點,就是認為「中國很臭」,站得離中國越遠越好。所以看起來像台獨。 如果台灣年輕人離中國越來越遠,那鐵定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中國很臭」。那年輕人為什麼討厭中國呢? 當然不是因為什麼「台獨課綱」。雖然馬政府的課綱微調的確有程序正義的問題,不過擁微調和反微調的陣營,都過分誇大中學課綱的影響力了。因考試制度改變,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都不太在意學校教育的內容,當然課綱也就無法影響其世界觀。多數人根本沒認真讀,讀了也沒讀進腦裡去。 如果年輕人要瞭解史地,他們通常會選擇GOOGLE ,而不是看課本。因此,一堆統派大將拼命向中共高層強調台獨勢力日大,是因為「台獨課綱」,這就是把整體現象過度單因化,反而讓人懷疑是否他們不會GOOGLE,還是想要標到什麼中共的政府標案,所以才這樣硬抝。 而台灣年輕人討厭中國的真正原因很多,我大致將之歸納為三個方面來談。 第一,大家認定中國是台灣的實質敵人。 台灣男人被強迫浪費人生的一段時間,來對抗中國這個侵略主義的政權,這就可以造成強烈的負面觀感。而且台灣在國際關係上碰到的不爽與困境,也都是中國造成的。中國人沒啥感覺,但台灣人很有感覺。 面對這些狀況,中國人雖然說「你加入我們不就得啦!」但這個極端解決方案比目前的對峙方案還爛,要提爛方案,「那中國人全得到僵屍病毒從世界上消失」不也是解決方案? 政治分立必然有物質與精神理由。兩岸的確可以合作,但現在這個中國政府和這種程度的中國國民,實在很難和台灣有多良性的互動。這就牽涉到第二個面向的原因。 ▲台北市西門町曾出現五星旗飄揚,引起民眾側目。   第二,中國溝通的態度非常原始。像原始人一樣,演化程度很低。  不論屬於什麼階級,多數中國人與外界溝通時,常有個預設立場,就是一臉全世界都該喜歡中國樣子。很可惜的是,全世界多半都討厭中國,喜歡的只是中國人手上的錢而已。錢是會流動的,而且嚴格來說,那也不是「中國人的」,因為是美國人和歐洲人印的。 中國在表達上,經常缺乏同理心,搞不清楚事情的重點,總不斷提及自己主張的價值,也不管他人的堅持。這是要溝通什麼?另外,中國也缺乏反省力,面對自己的錯誤,只想忽視、遮掩,或是惱羞成怒式的大吼大叫,想蓋掉理性對話的聲量。這不就原始人嗎?還是猴子?   第三,是中國在道德與美學表現上都普遍不及格。  在道德上,中國政治的腐敗,專制極權的問題,中國人自己看不到,台灣人倒是看得很清楚。台灣的民主政治沒有多偉大,但非權貴者相對中國要有生存空間。若要比一般民眾的個人道德觀與禮儀,那就更不用談了。 在美學這種偏好選擇上,中國當代文化產品的抄襲、粗劣,不只是偏見,你問那些超級統派要選中國貨還是歐美日貨,他們還不是選洋人的玩意?別說這種假中國人,連真的中國人都搶著用外國貨。 但中國人一轉身,還是會對自己的產品比個讚,外人不能指手畫腳,連美學批評者都是懷抱惡意受美帝影響的分裂主義壞份子。 過去中國的確有一些精美的文化產物,也有卓越的道德與美學實踐者,所以當中國一被批判,現在的中國人就會拿出這些老寶貝出來現。但「那」又不是「你」,現在的中國,很難看到這種能主動吸引不同文化圈的人與事了。   綜合「實質對抗」、「溝通態度」、「價值表現」這三個面向,中國就是讓台灣年輕人覺得討厭、反胃、落後,有種「很臭」感。被說是「中國人」,多數台灣年輕人會覺得是種侮辱,更別說是認同了。 其實這現象並未隨著台灣年輕人大舉前往中國工作、求學、交往婚嫁而緩解,反而加深了這種情境。因為這些原因都是「事實」,交流越多,就只會呈現出更多事實。 雖然統派一直主張台灣年輕人是不瞭解中國,所以才會「天然獨」,讓他們多接觸「中國的真相」就能改善,但實情正好相反。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瞭解,甚至比中國人對自己的瞭解還深刻,台灣年輕人只是不講而已,用「好臭」般的逃避反應來取代口語的批判。因為講了,中國人也不會聽,浪費時間。 相對來說,那些統派大老,又瞭解中國嗎?連自己身邊的台灣年輕人討厭中國的原因都不清楚,還想談中國?這些人到底懂什麼? 以上的論述,不但統派會不爽,中國人也一定很不爽,不過你把本文所有「台灣年輕人」或「台灣人」代換成「有本事逃出國的中國人」,再換些例子,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能適用。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中國事實上就是「好臭」。不解決「中國好臭」的根本問題,只是在世界各地去「宣傳」「上課」「改課綱」,那是永遠不可能解決台灣甚至全世界敵視中國的現象的。
周偉航 2016-07-14
年金改革的兩個應該

年金改革的兩個應該

航:你追著道德層面罵,沒人會還你一個公道。(總統府圖片) 年金改革進入公開會議階段,爭議再起,吵得不可開交。其實雙方的論點都和過去差不多:改革者說基金破產是必然,非調整現有制度不可,不然就是等著倒掉,什麼都沒有。而退休人員的主訴求,則是過去政府有過約定,不能跳票,跳票在道德上就是錯的,就算財務會爆,政府也有責任去填補。 這牽涉到兩個「應該」。第一,是政府應該信守承諾,不能單方面修改約定。其次,是如果虧錢,這也是政府之前的估算錯誤,應該自行填補缺口,不能要求退休人員為政府的錯誤犧牲。 這兩個「應該」混入了法律與倫理的成分。法律問題,法律解決,要答案,當然就是告官了。但倫理部分的爭議,則可以另外清理出來。於此我就探討這兩個「應該」在倫理學上的問題。 說現有年金是政府與投保者的約定,沒有雙方同意,不能更改,這就把故事說得太簡化。台灣年金制度絕非1945年就敲定,不論軍保、公保、勞保,都是慢慢「長」出來的制度,它們是個不斷變動的體系。 事實上,這個制度也不是一直在「長」,像公保或軍保,近年就不斷取消對於加保者來說的利多。當時也曾引起爭議,經過協商後取得共識而執行。 所以這不是個死合約,而是不斷修正的約定。若要持有效的道德主張,就該主張當年加保時的政府許諾,就算不能多,也不該少。但排除有法律效力的具體數字部分,在倫理學上,這「不能多也不能少」,可解釋空間就很寬廣了。 現在多數的倫理學講求非量化價值,所以政府如果主張「我保證提供你們的是安心感,而不是具體數字」,就能規避掉數字部分跳票的道德責任(法律責任另計)。反正退休人員還是有得領,而且餓不死,就算是符合「安心感」這種空虛的道德標準了。 因此反對年金改革者,在道德面上,就必須改訴求另一層面的「應該」:就算年金會倒,政府也應該用預算去填滿缺口,因為之所以會算錯財務規劃,完全是政府的責任。這「應該」在倫理學上相對有力,因為基金收支規劃的責任,本來就不能推到受益人的身上去。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中華民國政府不是真人,可能在道德責任上完全擺爛。 像是政府兩手一攤,說中華民國政府解散好了,新的「第二共和」政府不接舊帳囉!又或是相對緩和但也很激進的財經手段,像是讓台幣通膨,不用四萬換一塊,只要四塊新台幣換一塊超新台幣,就能讓擁有物品和生產力的人為王,領固定數字的退休者直接掛掉。 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推給之前的政客,說會在法律上追究他們,但是我們現在就是付不出錢。你來告我們,我也付不出錢,就是直接倒了,破產。但台灣的政府部門要如何破產?之前苗栗快掛掉時,司法單位曾緊急會商法律解決方案,但似乎沒有結論。 你當然可以指責這樣做的政客很惡質。但被罵惡質,那又怎樣?這就是在年金議題上談道德的空虛之處。愛談道德責任,你就只能期待有良心政客會以高道德標準來撐起前人的規劃錯誤。 期待良心政客?發現哪邊不對勁了嗎? 就倫理學來說,對於年金破產,當年規劃錯誤的人絕對有責任,但政府是個巨大的道德責任體,過去的官會推給現在的官,現在的官會推給過去的官,每一任政客都覺得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是「系統」的錯,是「歷史共業」。你追著道德層面罵,沒人會還你一個公道。 你只能務實解決。真要保持舊制,就要找到一年上千億的財源來填。這種金額訴求道德絕對無用,政客寧願被你罵是垃圾、人渣,也不願意去找這千億的財源。 我去年在本專欄的《退休金改革的財源》一文中已提過,不針對資本課稅,台灣不可能找到相應的財源。反對少領的退休人士,就該全力推動這種資本家繳納補充保費才是。 反對改革的團體敢這樣主張嗎?還是認為這又「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又要期待良心政客?直到現在,還沒發現哪邊不對勁嗎?
周偉航 2016-07-11
台灣大老闆的鬼話

台灣大老闆的鬼話

      只要發生勞資爭議,或是討論休假日,都可以聽到台灣老闆衝口說出:「不排除出走」、「不再加碼投資」、「經營不下去」、「台灣假太多」、「加班有益身心健康」。這類「無償勞動真正好」的言論講多了,當真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已被當成笑話來看。但為何記者麥克風一湊,大老闆還是不斷噴出同樣的話呢? 很多人認為,這些大老闆就是「沒天良」、「想騙沒讀過書的人」、「自以為是」,所以才信口開河。但或許我們該深思的問題點,是台灣鬼話何其多,為什麼就這些老闆鬼話老是被推送到我們面前? 大老闆關於勞資爭議的言論,大概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威脅類,就是我要出走,我要減資,我不開店了,讓你們通通失業。第二種是教育類,經濟學原理是我決定的,照我說的做,大家都有賺頭。不論是威脅或是教育,背後都有種權威心態,即「我最懂,你們都不懂。」 大老闆會有這種態度,並不難理解,因為在他的公司中,可能沒人敢質疑他的想法。講話若沒人反駁,還一堆人猛點頭,就會有種自己是神的錯覺。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大老闆能成為大老闆,一定有其道理。我們的確不應因人廢言,但大老闆事業有成,就能當成「其個人理論已實驗成功」的例子嗎?或者說,他真的清楚自己公司賺錢的原因嗎? 有種狀況叫「生存者偏差」,就是認為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人,他的行為模式會是最佳模式。但在存活者甚少,難以歸納出有效關連的狀況下,我們可能誤判其存活的真正原因。他甚至可能只是「運氣好」而存活下來的。 有許多台灣傳產老闆,總是強調他多會經營,用人哲學為何,如何勤儉,公司才能年年成長。但就比較嚴謹的學術標準來看,這些公司只是剛好碰到原物料大多頭,買貨放著就會自動增值,而做傳產的本來就會固定買原料和囤貨,所以其之成功,和他宣稱的經營管理策略不見得有關係。 但這些老闆堅持自己是經營之神,在媒體上大談理念,等幾年後市場環境改變,這些人就像阿尼一樣紛紛掛掉,害特定媒體被諷為死亡筆記本,登誰就倒誰。 所以,大老闆愛講鬼話,大概代表他們不是無知,就是心存惡意了。這也就是近年我們談黨國權貴體系時常提到的「不是笨,就是壞,不然又笨又壞」。 說「不排除出走」,但能走早走了,真要調動資金繞跑,是絕對不會公開講的,不然會被同行反打一槍。說「不再加碼投資」,但台灣又有多少錢是繞一圈出去,裝成假外資回來的呢。 說「經營不下去」,若真的經營不下去,銀行會先抽腿,這話能公開講嗎?說「台灣假放太多」、「加班有益身心健康」,但這些大老闆若晚生三十年,投胎在平常人家,只怕天天工作加班,就已經累到什麼屁話都不想講了。 所以講一堆鬼話,不是笨,笨到揭露公司的問題,就是壞,壞到明知這些是謊言,但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堅持要虎爛。不過,台灣有言論自由,老闆想講什麼,當然是他的自由,重點是為什麼這些亂講的東西,你會看得到? 因為媒體會報。你罵老闆,媒體不報,但隨便一個阿狗阿貓企業主罵員工,什麼三萬五聘不到人,媒體就報。所以在老闆鬼話底下的真正問題,是媒體處理這類新聞的態度。特定媒體總愛把這些大老闆的高見以大事篇幅報出來,而且通常不加檢討或平衡報導。 所以你只能看到大老闆的高見,卻很難看到勞工團體的反對觀點以等同篇幅或即時訊息的方式反應。你也看不到學者專家把大老闆羞辱一頓,罵得像豬頭的評論。這些新聞倫理上應該要有的平衡報導,在刻意的過濾與「假平衡報導」下消失了。 像某大老闆日前把產假、婚假,全加進勞工假日來算,然後說台灣的假和歐洲差不多。這麼蠢的比較法,根本不用請專家評論,現場記者就可以吐槽了(哪有可能每年結婚每年生),但許多媒體也是「放話照登」,不加批判與評論。 直到網路上將此言論做成貼圖大舉嘲笑,這些媒體的新媒體部門,才在即時新聞加進幾條網友評論。就算補了一點平衡,其傳播效果也是不對等的。 媒體之所以會這樣搞,或許是考量到鬼話老闆是廣告主,又或是考量鬼話老闆和自家老闆的人際關係。不管是哪種原因,「媒體自我閹割」才是老闆鬼話橫行的背後推力。 這種媒體向權威傾斜的問題,原本是政治圈最為嚴重,在網路新媒體興起後,狀況算是平衡了一點。而財經圈算是傳統權威最後的陣地,相對來說,這種一面倒的情形,也就醒目到有點刺眼了。 要改善這問題,若只是期待媒體良心發現,那是絕對不夠的。要徹底改變老闆的嘴,有賴閱聽人的自我意識。什麼樣的自我意識呢? 政治人物的傳統媒體宣傳之所以在近年變得無效,是他們一講錯話,就會被網路輿論打到民調崩盤,最後在大選中受到重創。同樣的,若大老闆亂講,也會造成股價崩盤、東西賣不出去、聘不到人,那他們就會慢慢學著閉嘴了。畢竟政治人物沒有民調,憑鬼話還可以領通告費,大老闆如果沒辦法經營調度,那就真要滾出市場了。 回歸根本,大老闆總把經濟不好怪在基層勞工身上,指責年輕人競爭力不足,但這些大老闆們又有多少是真具競爭力的呢?說多放假「可能」讓人力成本提高15到20%,就一堆老闆在那哭天搶地,哀杯靠木,但平常台灣勞工動不動就「真的」超頻加班20到30%,而且沒錢拿,這又是怎麼活過來的? 到底誰才是真有本事,誰又只是只會「靠爸」和「靠杯」呢?別只看媒體轉錄的鬼話就下定論,多花點時間思考吧。
周偉航 2016-07-10
收錢作業配

收錢作業配

媒體的罪惡,總是來自於造假和欺瞞,而不是訪問壞人。(翻攝影片) 最近「泛科學」這家網路新媒體,因幫味全做業配廣宣活動,而受到各方批評。這是因為味全屬於頂新集團旗下,而頂新之前食安風暴受到的抵制,目前尚未止歇。 有人說這是「道德」與「科學」之爭,但或許是因為台灣科學家很多,而倫理學家相對稀少,所以多數人都不太清楚,泛科學這案子其實不太算是倫理問題,還比較接近美學問題。他們是做了一個爛廣告,而不是做了一件壞事。 收錢幫人做廣告,是合法的商業活動,只要宣傳內容沒有誇大不實,或違反善良風俗,那就不太會有倫理問題。當代媒體廣告業配之所以常引起道德爭議,是因為把媒體的「內容」與「廣告」混淆,或「置入」得太嚴重,而讓閱聽人誤以為那是客觀資訊。 我大概評估過泛科學這次幫味全所做的廣宣專案(與其主管的相關聲明)。因為這個專案還在走,依目前釋出的資訊,其作法在倫理層面上算是沒什麼問題的。但為什麼他們還是被罵翻天呢?  首先,抵制味全,不是因為味全的奶或其他產品有毒,而是其背後的資金來自頂新,而頂新之前有一系列食安大案,讓民眾不滿,所以抵制味全讓其虧損,而間接讓頂新集團有連帶損失。 所以抵制味全的東西,不是因為科學(產品有毒),而是資本關係(資金有毒)。泛科學就算證明味全產品相對安全,也不能解決味全被抵制的問題。但許多人還是會看泛科學不爽。為什麼呢? 在許多人仍對味全「堅壁清野」圍堵的狀況下,泛科學仍選擇與味全資金串接,這是批評者最不滿的點。當然,拿味全錢,不能説就是不道德,因為拿味全勞務費用的人可多著,包括包裝材、宅配等外圍上下游業務,也有收味全的錢,就沒啥人認為他們有道德問題。但拿錢,還有拿得好看,和拿得不好看之別。 泛科學的作法目前仍未違反科學學術倫理,也沒違反媒體倫理,就是這廣宣專案做得不漂亮。但要說清這不漂亮之處,還要看到泛科學的品牌形象。  泛科學主打科學知識普及化,也就會有幾分知識份子風格。學院派的自然科學家總追求「價值中立」(value free),但要做到,並不容易。許多科學家也會拿大企業的錢做資本家想要的研究。會出倫理問題的,是拿了企業的錢之後,做出了扭曲或遮掩真相的結論。 但泛科學會引來批評,並非基於他們扭曲真相,而是許多觀者誤認他們是學術單位,可以不用拿這種錢。搞得太像學術權威,別人就真以為你不食人間煙火,每月坐在辦公室就可以領到教授薪水或科技部專案補助。 這種誤認不能說全是閱聽人的錯,泛科學在建立品牌的時候,似乎也想走模糊路線來建立權威感。但總有面對真相的一刻,他們還是得承認自己是營利事業,要上廣告的。 如果泛科學有夠強大的行銷團隊,就可以把這個廣編專案處理得更好。像是一接案就大吹大擂,說要撂人去砸味全場子,最後再弄個其實沒啥人看得懂的科學結論,對味全有交待,對其支持者也有交待。 但這種做事方法的確不太合科學人的性格,所以他們就平平穩穩的推出這個廣宣專案,然後被罵爆。但以台灣新媒體的格局,的確也很難有專才處理這種行銷事務。 公關行銷界都清楚,有爭議的錢,一向是最好賺,也是最難賺的。好賺之處在於,沒人敢賺,所以輪得到你;難賺之處在於,攤子往往爛到你再怎麼努力也救不回來,還可能把自己的商譽賠掉。 總結來講,我認為文青、科學界或新媒體圈,對泛科學此專案的質疑和否定,是有點太過了。相對於他們這種還蠻公開的但做得很爛的業配,台灣還有更多可惡的隱藏業配,卻做得相當精美、不露痕跡。 像是華航空服員罷工之前,各大媒體壓下工會發出的新聞,還找老記者寫幫資方說話的稿子,甚至連「空姐之母」這種馬屁新聞都做,這才是真正有倫理爭議的業配,因為這涉及造假和欺瞞。 但泛科學廣告做壞掉,大家抓得出來,我上面說的這些呢?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其中的問題?又該怎麼抓出來? 媒體的罪惡,總是來自於造假和欺瞞,而不是訪問壞人。做壞掉的廣告,就別看了,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注視邪惡吧。
周偉航 2016-06-27
這些老人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這些老人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華航空服員發起國內首次空服員罷工        華航空服員罷工落幕,資方可說基本上全面退讓。但因此也有民眾擔心引發學習效應,將來處處都是罷工,搭車車不開,進店沒人在,那該如何是好?而且最後總要接上一句:「台灣變得只要吵就有用,以後要怎麼教小孩?」 但仔細一看,這次罷工,作怪的反而都是老人。這些社會賢達,從一開始的勞資爭議,到處理罷工時的荒腔走板,前後犯下一連串低級的道德錯誤。這些劣行實在讓人不忍卒睹,但全國民眾又被迫一睹再睹。要說教壞小孩,有什麼比這些還負面的例子呢?不妨就來看五種最經典的教案。 第一,是華航高層辦事不力,居然還佔缺如此之久。 看到舊華航高層的表現,正常人大概都想問這票人到底是如何爬到這位子的。公司經營得風雨飄搖,這就算了,因為可以推說大環境不好。但勞資糾紛,卻被年輕的工會成員一撂就倒,這就不能算了。只能說,真的是很廢。 到了最後一刻,外頭已烽火四起,飛機飛不起來,公司前坐滿抗爭員工,結果高層還被抓到在自家飯店辦歡送餐會。是怎樣?學電影《教父》裡面的古巴總統,下台閃人前,也要派頭一下? 據傳這些高層早知官位不保,所以才讓事態惡化,若此事為真,這是連基本的職場道德都不顧了。無德無能之人,卻久居大位,這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第二,退休空服員說要跳出來扛,結果真罷工時卻縮了。 教美姿美儀的長輩,跳出來教倫理道德,信口開河要扛下公司重責,結果真要罷工,馬上消失。說穿了,大家都知道這些老人是被叫來充場面的,不能當真;但一把年紀了,名片還掛公關業界,總該知道鏡頭前亂講話,會出事吧? 滿口仁義道德,一身光鮮亮麗,要大家學習自己,結果三天後就跳票。這種「老師」「大前輩」「空姐之母」如此之虛,以後大家還能相信誰呢?是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第三,一堆媒體高層受到華航關切,自我閹割。 主流媒體事前狂壓工會新聞,不是抽稿,就是不報,直到罷工高票通過,才不得不在第二天同時追版面。為什麼?這事件早就鬧到網路瘋傳,平常只會抄的媒體卻不報,除了「有好處」,還能有什麼? 某些媒體高層甚至責罵認真跑工會新聞的基層記者,不然就是做些為資方講情的搞笑業配。弄得這麼難看,還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現在華航高層換人,這最後一波的公關委託將會曝光,難看的到底是誰呢? 踐踏新聞倫理,幹壞事還罵好人,沒種公開面對,只扯說是商場現實。這是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第四,大學教授幫華航高層塗脂抹粉。 我在大學教書,也有不少學生畢業後成為華航員工,每個人的勞動困境,我都看在眼裡,那當然要替他們講話了。但有些大教授呢,不幫弱勢年輕人講話也就算了,反而幫華航高層說項,這其中原理,耐人尋味。 這些教授並非倫理學專長,卻可以講出「突襲罷工很不厚道」之類的倫理結論。離開學術專業,教授也不過是榕樹下的泡茶阿伯、阿婆的程度,不懂就說不懂,裝什麼倫理學家? 什麼人都可以當倫理學家,那不就沒道德標準了嗎?這是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第五,企業工會不幫員工講話,根本是資方代言人。 親資方的華航企業工會,滿口「要安定」,卻沒爭取到啥權益,倒是一天到晚企圖分化抗爭的員工。結果幫資方罵空服員罵了好幾天,眼看空服員快贏了,卻想分一杯羹,匆忙跳出來說其他員工也要比照空服員的福利。 這種恥力的確非常驚人。我看轉型正義法案,也納入這種工會好了,把這種工會的幹部都好好清查一下,看他們恥力背後的基礎是什麼,是不是持股比董事還多。 說自己是勞方,結果做事比董事還像董事,這種知覺錯亂,是要大家怎麼教小孩? 這次快攻型的罷工,的確是幫全國民眾和政治人物好好上了一課。不論將來的延伸效應為何,教壞小孩的,絕對不會是這些來去如風,出手狠快的工會幹部,而是那些讓人發瘋,繞跑很快的老人高幹們。 沒辦事能力,的確無法勉強,但摸著良心做人,一點都不難,人人都可以辦到。這麼單純的事,這票人卻搞得這麼難看,那就真是沒什麼好狡辯的了。
周偉航 2016-06-26
幫華航資方說話的人良心在哪?

幫華航資方說話的人良心在哪?

華航空服員正在進行罷工。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有抗爭者,也會有幫華航說話、反對罷工的人。某些人是不瞭解空服員勞動狀況而這樣主張,這不能多加苛責。但有些相關專業人士,也跑去站在資方立場,我倒是很想問問,他們的良心在哪裡。 華航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是領高薪的高層一系列的經營策略錯誤,並非基層勞動力產能太低。但現在資方為了彌補自身的錯誤,反而是要基層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勞務,這當然會引發空服員與機師的不滿,因為他們的負擔大舉提升。 與多數人的想像不同,空服員雖然看來光鮮,但薪水在這二十年來不升反降,工作時間又不固定,加上要長時間站立,因此早已不是能一輩子付出的行業。如果還要增加她們的工作量,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很多人認為頂多只是「服務水準下降」,所以沒差。但空服員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還有許多工作,像是檢查艙內是否有異狀,或是緊急時的逃生安排、指揮。如果他們因為過度勞動而無法準確的執行這些工作,那可能就肇生飛安事故。 像是檢查時漏了一個不明的手提行李呢?又或是事故時安全門沒在時限內開起來呢?這會怎麼樣? 會出人命的。會出人命的。會出人命的。 所以,這並非「叫她給我啤酒,結果晃神給我紅酒」的問題,而是「你永遠可能再也喝不到酒」,或是「等人家拜你的時候,看要灑米酒或紹興酒到你墳頭」的問題。 這不只是他們公司內的勞資糾紛,這更涉及了國內外無數大眾的安全。百姓不知道就算了,但越是航空圈、媒體界的人,就該越清楚這點。 不過,很遺憾的,我們看到一些前空服員,航空界的社會賢達與專家學者,還有專跑此線的媒體記者,明明很清楚狀況,卻只是強調「不可以罷工哦,對暑期出國渡假者很不好」,「空服員很爽啦」,「要有榮譽心」,卻不提過量勞動可能造成的飛安問題。 尤有甚者,一些媒體似乎是拿了廣告業配,在罷工案投票通過之間,全力壓下工會新聞,甚至有第一線記者執意要報,而被長官來電辱罵的情形。你媒體平常報些行車記錄器、小模露乳的新聞就算了,這麼大條的事,還想玩新聞控制? 在報「要空服員為了榮譽而咬牙乖乖做」的狗屁業配新聞時,你有想過媒體記者的「榮譽與責任」嗎?這些社會賢達對得起自己的博士證書嗎? 空服員的要求,資方的確沒必要照單全收,一切都還有待談判。但有些人不知是非的程度,若不抓出來電,就對不起國家社會。 你敢惡搞,網路就會幫你好好記著,一輩子洗不掉。時代不同了,當個好人吧,別以為三五個人圍一圈,就可以遮醜了。
周偉航 2016-06-24
統媒良心何在?

統媒良心何在?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香港《蘋果》     在台灣,有許多媒體被歸類為統媒。言論自由的社會,媒體當然可以有統獨立場,但統獨之外,還是該有點是非,這是非甚或超越統獨之上。讓人遺憾的是,有些統媒平日鬼吼鬼叫、義正詞嚴的談倫理責任,一臉想當「台灣隊長」,甚至「中國隊長」的陽剛模樣,但碰到了中共老大哥,就活像是陰溝裡的生物。 被「共匪」綁架的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日前獲釋返港,召開記者會指陳中共中央專案組派人關押他的前後情況。其經歷當然充份突顯中共政權視法治如糞土,或是根本沒有法治的問題,但這條新聞其實也是面照妖鏡,照出了台灣統媒的鳥樣。 在記者會召開的二十四小時內,台灣的兩大傳統「質報」與一些電子媒體,只發了幾條即時,這些即時還是引中央社的內容,說不定還是發稿機器人發的。 不是熱愛中國的報紙?為什麼不發重大中國新聞?是中共主動授意,要他們不要做這一條新聞嗎?這些統媒在台灣加總已經不到30%市佔率,要他們負責封鎖新聞,其實也蠻無聊的。 若說他們能直達天聽,那現在也不會是「拒談」「封殺」,而是像環球時報那樣幫「主子」說話。通常是扯說這書店店長人格或精神有什麼問題,或其單方面說法不算數,我們手中有什麼簽名證據之類的。就像過去在台灣做藍綠統獨政治新聞那樣。 不過,他們第一時間也沒這樣做。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和中共高層的關係沒那麼好,還不清楚狀況,只能等中共的官方傳聲筒先放砲,自己才能動。這或許代表此兩家媒體高層還在「揣測上意」,在中共沒做出明確指示之前,不敢妄抓風向。 到我本文完稿之時,這些統媒仍以轉發中央社相關新聞為主,不敢自己做這條。 平常,他們總是正氣凜然,好像只有他們是摸著良心、憑著智慧看到「兩岸大中華區」的未來,因而堅持統一主張。但碰到讓大哥大大難看的事情,媒體人的道德良知,就暫時先放到一邊去。 銅鑼灣書店人員被擄往中國的事件,就是言論自由議題,因為中共綁架店員,是想打探哪些中國人從該書店訂閱「禁書」。連賣個幾百幾千本書的小店,都要中共中央動用如此多人力物力,醜態盡出的惡搞。那「大店」呢? 號稱台灣前幾大媒體的大店呢?只怕壓力更大了吧? 媒體的本質亦緊扣言論自由,中共對於香港一家破舊小店的威壓,看在擁有更多資源的大媒體眼中,恐懼自然加倍。他們今天之所以還能立足台灣,靠得也是親共所獲得的讓利。如果因為新聞報導而失去了「中國的那一塊」,那他們還剩下什麼呢? 台灣讀者多數早就離他們而去了。他們的新聞只能打散在網路上,透過臉書這種去脈絡的界面來傳播,來獲得一些點閱率。如果因為良知而報導這樣的新聞,甚至專文探討中共此舉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不但難以喚回台灣的讀者,更可能一舉觸怒天顏,失去更多。 基於可量化利益的計算,道德的不可量化價值就被扔到一旁,沉默與墮落的循環,就此展開。這也不是今天、昨天、前天才展開,已經展開十幾二十年了,但他們似乎都沒發現。或許也早過了踩煞車的那個時點。 基於新聞倫理責任,媒體除了該報導書店店長的一方之言,更該深入追索整體的真相。台灣記者不是常回到事件現場去「角色扮演」Cosplay當時狀況?這起案件只怕沒有空間這樣操作,但能去拍幾張照片嗎?至少該去追這店長所言是否為真,時間軸能不能對得上,還有,中共方面的解釋為何?和這店長的話相比,哪一方更可信? 該做的有很多,能做的更多。不論是基於「為了中國好」(統派觀點),或是「為了自由與公義的普世價值」(獨派觀點),銅鑼灣書店事件,都值得台灣人更多更大的關注,因為威脅這一家小店的邪惡力量,其實也威脅了整個台灣之所以存立的核心價值。在此事件中以各種形式為惡,也等於是在傷害台灣。 當台灣人看到陸客在誠品翻閱中國爭議書籍的時候,通常不會想到,其實他們多數沒辦法把那些書帶回去。我們有的,得來不易,但墮落卻很容易。尤其是人一時摸不到良心的時候。
周偉航 2016-06-19
國民黨立委為什麼這麼廢

國民黨立委為什麼這麼廢

國民黨委員們內外不分,服務型的跑去作秀和談判,亂成一團,「中策」直接變為「下策」。(翻攝國民黨政策會影片) 朝野易位的第一週,多數政治評論者原本預期民進黨會有為執政辯護的窘境,特別是WHA的「中華台北」問題,卻沒想到國民黨立委花招百出,把各種能出的包,不能出的包,不可能出的包,根本沒人想得到的包,全都出了。 經過了熱鬧、爆笑與嘆息的一週後,我們終於必須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國民黨立委為何會這麼廢?」 其實立委的愚蠢言行,不論黨派,在近年都被放大。這些誇張、走鐘言行其實存在已久,或許是有立院時就有了,但過去因為媒體有限,所以這些低能表現不易被外界得知。 現在新媒體盛行,民代失言第一時間就會在臉書上廣為推送,更有專業人士剪輯即時影像讓大家參觀比較,「有圖有檔有真相」。因為全院立委們一天總共要講上十幾二十小時的話,要從中找出大爆笑的幾十秒鐘精彩內容,一點都不難。 雖然問題存在已久,加之「什麼人選出什麼民代」,你也可以認定這種亂象是「自然能量釋放」,但這不代表立委們的問政品質問題不需解決。特別是國民黨,他們是最大在野黨,「任重而道遠」,可能遠達八年,當然應該好好自我提升,以因應新的任務。 國民黨確實因為長期執政,加上過去有王金平可以靠,選舉又折損一大批老將,所以現任委員不清楚在野議事技巧,甚至不知道國小就該學過議事規則。而要解決這問題,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策。 上策,當然就是拜託王金平出來領導,復行視事。現在國民黨立院就算甲級動員,也往往無法到齊,「王系」的立委就是缺席常客,王金平本人,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理由是什麼呢?用腳指甲想也知道,是王金平想和洪秀柱的黨中央抗衡。 因為背後的深藍力量,柱柱姐當然不肯主動向王低頭,那王也樂得不鳥洪主席。可是整個立院的運作,議事的技巧,法案的真意,短中長期的戰術與戰略,都需要老王壓陣,國民黨的三十五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所以就上策來講,當然是想辦法讓老王回到一線來主導,這樣才有辦法和民進黨的老柯對抗。 中策呢,是由立院現有的委員組成政策會,完全由他們擬定黨的發言內容與攻擊方向,統一戰線是也。立院的老將可以先帶新人把選民服務弄好,有人主內(服務),有人主外(作秀和談判),各司其職,久了一定會熟練,就算被笑一個會期,到第三會期也會像樣點。 但現在國民黨委員們內外不分,服務型的跑去作秀和談判,亂成一團,「中策」直接變為「下策」。「下策」,就是讓國民黨的委員「各自努力」,想秀就秀,想放話就放話,不想來開會就不用來開會。 這可以讓一些國民黨委員走紅,像王育敏、李彥秀,但相對來講,卻犧牲了整個黨的形象。也就是說,這是拿集體利益來換個人利益。 整體來講,國民黨立委之所以看來會那麼廢,不只是委員個人品質的問題,民進黨也有一堆素質不佳的立委,卻沒有出大包。藍營立委之所以頻頻搞笑,原因在於黨中央的無力與錯誤策略。 洪秀柱當然想介入,想擁有更大權力的立委們卻拒絕她介入立院運作,洪又不可能向老王低頭,只好成為被架空的陽春黨主席,立委和地方諸侯都不想理。 當然,這也讓藍營立委坐上無頭鬼馬車,隨意亂闖,或是被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牽著鼻子跑。雖然看來非常悲觀,但我認為藍營擺爛的狀況不會持續下去。現在沉潛的實力派政客,應會在下半年有所動作。屆時立院會有一番精采對決,絕對比台三線和一天吃三十五公斤豬肉好看,還請期待。
周偉航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