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得票最低的黨主席

 

朱立倫在全部選舉人數349374裡,只得到196065票,為史上得票最低的黨主席。

2015年01月20日00:01

媒體在解釋新聞現象時,都會做出選擇性的解釋。會講好聽的話,故意避重就輕。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媒體的解釋就是選擇性解釋的代表性例子。

這次黨主席選擇和以前一樣,都是同額選舉,如果果民黨是個認同感極強的政黨,黨主席的得票一定不會太少。但這次朱立倫,在全部選舉人數349374裡,只得到196065票,為史上得票最低的黨主席,這次黨主席的投票率也只有56.34%,也是史上最低。由於這兩個數字都極難看,於是媒體遂只好在朱立倫的得票率99.81%上做文章。但如此的避重就輕選擇性解釋,又有什麼意義?

對於這次黨主席選舉,我倒是有和媒體不同的解釋:

(一)國民黨為了控制黨內秩序,它在台灣的發展就嚴格的控制黨員成份,整個黨員結構以深藍為主,過去它以眷村和老兵為主,台灣的地方人士比例相對較低,近年來由於眷村瓦解,老兵凋零,它的黨員人數自然快速減少,目前它的黨員數不足35萬,退伍軍人的黃復興黨部就佔了三分之ㄧ,這些深藍黨員都是服從度極高的黨員,上面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正因為國民黨的深藍特性,國民黨遂和台灣民意日益脫節。

(二)「一一二九」國民黨敗選後,曾有媒體做過黨主席人選的民調,王金平為37.8%,朱立倫為24.3%,顯示出社會上比較傾向於王金平,但據瞭解,王金平也知道,他如果出來選黨主席,深藍群眾一定不支持,黃復興黨部也不會合作,這乃是王金平決定不選黨主席的關鍵。由於朱立倫顯然不是社會期待的黨主席,他的得票數和黨員投票率,當然會創下歷史最低的紀錄。

最近十幾年,由於深藍的老世代急速凋零,國民黨的黨員數也快速下滑,連戰2001年選主席時,黨員還有92萬,2009年馬英九第一次選黨主席時已下滑到53萬,2013年他第二次選主席時只剩38萬,到了現在只剩34萬。深藍黨員的快速凋零,反映了國民黨對台灣的影響支配力也一代不如一代。由一個已沒有影響力的政黨所選出的新主席,當然會成為一個弱主席。

一個政黨有的會勢力上昇,有的則會勢力下降。國民黨1949年到了台灣後,它有軍隊和官僚體系,乃是個典型的支配性政黨。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它的支配性愈來愈降,而它並沒有調整黨員結構,將台灣的新生地方力量納入,於是當它的老世代深藍群眾凋零,它對台灣的支配力遂告衰敗,老世代深藍群眾和官僚基本上多數都是外省掛,他們欠缺了台灣的主體認知,到了馬英就這一代,當然掌握不住台灣的核心價值和利益,於是遂快速失去台灣民心,造成國民黨的選舉大潰敗。

因此,國民黨的選舉大敗,其實等於台灣人民已拋棄了老式的國敏黨。這也意謂著,如果朱立倫要重振國民黨,就必須痛下決心,從黨員結構,黨內民主,黨政官僚的國家認知與作風等,作出全面性的政變,或許還有可能找到國民黨的新生命力。如果國民黨不思創新,還只是企圖靠著深藍的群眾來穩住黨內的團結,則國民黨定然無望!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