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地上開出繁花

序李筱峰教授《快讀228》
陳翠蓮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專文】在血地上開出繁花:序李筱峰教授《快讀228》
李筱峰的《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是第一本以二二八為主題的學位論文。1986年由自立晚報社出版成書。

 

1986年,李筱峰先生所著的《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一書出版。這是第一本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所撰寫的學位論文。由於還在戒嚴時期,二二八事件被當局視為言論禁忌,作者巧妙地避開敏感字眼改寫成專書,順利出版,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當時還在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就讀的我,忙不迭地買來細讀,想要解開心中的謎題。受國民黨政府教育長大的我,高中之前是個不折不扣的黨國青年,每每在政治議題上與父親發生衝突。父親看著孩子書讀愈高,頭腦愈不清楚,與他的距離也愈來愈遠,心痛之餘,總是忍不住提到「二二八事件」。但是話到嘴邊,就被母親驚惶阻止。「二二八事件」像個神祕的圖騰吸引著我,曾經在學校圖書館搜尋、挖掘,也從王育德、史明的禁書中尋找答案。

李筱峰先生不畏禁忌,在戒嚴時出版二二八專書,對於二二八研究具有開拓之功,更是我知識上的導師。日後,我追隨李筱峰先生的腳步研究此課題,在1994年夏天提出第一本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的博士論文,取得台大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學位。

往後的日子裡,我們兩人在工作上與研究上有密切的互動。1987年我考入《自立晚報》社擔任記者,我所景仰的李筱峰是政治經濟研究室研究員,兩人竟然成為報社同事。接著,李筱峰先生進入世新大學教書,我隨後進入淡江大學專任,還很巧合地接下他在公共行政學系所開授的「台灣政治史」課程。因為關心課題、研究主題相近,我們有許多合作的機會。作為學術先進的李筱峰教授,對我更是不吝提攜、多方抬舉,令人感激在心。

李筱峰教授對台灣史研究孜孜不倦,尤其二二八事件是他最為關注的課題,陸續出版專書。除了1986年的《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他又與張炎憲教授合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1989,稻鄉),又出版了《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1990,自立晚報)、《島嶼新胎記:從終戰到二二八》(1993,自立晚報)、《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1996,玉山社)、《畫說二二八》(1997,海洋台灣)、《解讀二二八》(1998,玉山社)、《二二八事件真相》(2003,復文)、《唐山看台灣:二二八事件前後中國知識份子的見證》(2006,日創)、《二二八事件》(2009,莎士比亞),去年並完成《二二八消失台灣菁英》增補版(2015,玉山社)。這本《快讀228:二二八短論集》是他第12本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書籍。

本書與前述各種二二八專書不同之處在於:第一,這是以李教授在各報刊發表的專欄文章為主,集結而成。學術專著偏重史料考證、講究細節推演與邏輯論證,對讀者而言,形成較大負擔。本書各篇文章立基於李教授堅實的研究基礎上,但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便於讀者親近、吸收,是普及史學的最佳示範。第二,書中各篇章形成一完整的架構,卻又能回應時事,與當前政治課題進行對話;作者強調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一再提示「以史為鑑」的例證,足以發人深思。

二二八事件是近代台灣的傷痛印記,是戰後歷史的闇黑起點。研究這段傷痛的歷史,李筱峰教授不時飽受椎心瀝血、唏噓淚下之痛,一切努力,只為提示台灣社會記取教訓,重建尊嚴。感謝李筱峰教授的努力,台灣社會已逐漸走出噤聲恐懼,年輕世代正在改變,我們已然看見所深愛的台灣,在二二八的血地上綻開出自由民主的繁花。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