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是中國政府的

美中貿易談判第一回合結果,只有中國以先前宣布之鬆綁金融機構的外資持股限制,換取美國暫停原訂今天(十五日)對中國兩千五百億進口商品的關稅調高,其他都還停留在有「實質性進展」;看來美中要平衡雙方利益,仍待「實質性進行展開」,這角力還有得比氣長,連中國同意購買之四、五百億的農產品亦是。

美中貿易談判週五落幕,川普宣布雙方已達成第一階段的部分協議(法新社)

 

由於美中貿易爭端及香港反送中,被揪出狠打巴掌的美國企業不在少數,也讓代表美國軟實力的NBA見識到中國政府操作民間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無雜音的能力;更傳達出中國市場利益是由中國政府來支配的訊息,也傳達出只要一聲令下拆除廣告、中止轉播、坐無虛席,猶如「桌頂拿柑」;想取得多少中國市場利益就看付出多少代價。相較於民主法治的國家,沒有「政府-企業-人民一條鞭」的體制,反而政府須以民為本。NBA總裁最終表明,「如果這是堅守我們價值的代價,我們仍認為堅守這些價值極為重要。」算是畫出底線。

對NBA經營及球員而言,中國市場的利益何其誘人,尤其是落袋的利益要掏出來,很痛的;但沒辦法的是,「中國市場」這塊粿是中國政府的,任何人意欲靠這塊粿獲利,聽中國政府的話、依循中國政府的價值是基本消費。至於經營「中國市場」之利益,聽話依循價值的成本以及其他費用,孰高孰低就如人飲水了。不過,由近年來歐美日之投資撤出情況,看來聽話依循價值的成本及其他費用應該得不償失。

「市場利益」與「台灣價值」的衝突,也是多年來台灣、中國一直存在的糾結,亦是所謂藍綠對抗的淵藪之一。台商對中國市場有憧憬,此乃中國政府能拿「中國市場」當武器的原因。但台商必須了解,「中國市場」是中國政府的,帶不走的,是虛無縹緲的;如果NBA設在台灣,縱使天天批判台灣,有天搬離,台灣人民仍能自由自在消費NBA球賽,市場仍舊;但在中國,廣告、轉播全部砍除,翻牆列入信用評分制度,都極有可能,NBA就只能揮揮汗水,不帶走一片「中國市場」。

有些台商認為掌有核心技術,不怕中國翻臉,也不怕中國竊取,然而美中貿易談判,將「強制技轉、智財權」列為主要課題,就顯示中國政府絕不是吃素的。台商在美中貿易戰中,逐漸轉至其他國家,無形中也見藍綠對抗之憑藉呈現消散,期望NBA總裁的一番話,給藍綠以往的分歧一點省思。

(作者為南台科大財法所副教授,業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