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又方相關文章

免費打雜實習生

免費打雜實習生

  台中烘焙坊傳出疑似苛刻實習生情事,間接暴露出學生至企業實習的若干問題,值得關切。 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前能累積一定的實務經驗,國內大學大多有實習課程,由系所與選定的企業合作,然後分派學生前往工作見習。此舉原本立意良善,對人力(才)的養成甚具助益,但卻往往因人謀不臧而衍生許多問題,甚至已有觸法之虞。 以這次媒體披露的事件為例,學生指控業者要求其提早上班,但必須等到正式上班時間才可打卡,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小時,差勤紀錄表上卻顯示正常上下班,如果屬實,明顯已違反勞基法,主管單位豈能不介入徹查? 以筆者在大學任教多年,加上曾任系所主管,處理過實習業務的經驗判斷,疑似業者剝削實習生勞力之情事,應非偶然。雖然多數學生都肯定實習讓他們增長見聞,對職場有初步了解;但也有不少學生在實習返校後抱怨,自己在公司中,被當成免費打雜工,倒茶、掃地、倒垃圾樣樣來,雖說這也算是一種「學習」,但根本與所學完全無關。 不僅民間企業如此,連學校單位也不遑多讓。筆者一位學生修完教育學程後,被分發到學校實習,不僅沒有薪水,還經常被差遣去做一些與教學毫不相干的事,例如買便當、飲料等。試想,如果連公家單位都這麼肆無忌憚地剝削學生勞力了,若干存心不良的民間企業,又怎麼可能不有樣學樣?加上實習單位擁有學生成績的決定權,以致學生們即使受了委屈,為求順利通過實習,只好忍氣吞聲任人擺布,如此更可能助長無良企業藉著與學校合作的機會,恣意壓榨實習生的氣焰。 因此,為了維護學生權益,避免其淪為免費勞工,筆者建議學校應不定期訪視實習單位,切實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遇有問題立即停止合作關係,並將可能的違法情事通報主管機關,以杜絕企業假實習之名,行勞力剝削之實。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7-02-24
《返校》說明了什麼

《返校》說明了什麼

以白色恐怖為故事背景的遊戲《返校》引發熱烈討論。翻攝自赤燭遊戲臉書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由台灣設計生產的網路遊戲《返校》推出後大受好評,一舉榮膺遊戲平台Steam台灣區冠軍,並躍升為全球第三大受歡迎網遊產品。 除了科技層面外,《返校》最受人矚目的是它成功將60年代的白色恐怖氛圍融入遊戲中,這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在這個科技掛帥的時代,人文一樣舉足輕重,並且可與科技聯手並進。 筆者在大學執教多年,最常聽到的是一般人質疑文史、藝術學科的「出路」,甚至有不少家長因此不願讓子弟就讀文藝科系,擔心小孩未來謀生不易。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就物質而言,在這個科際整合的年代,任何關於生活的產品其實都離不開人文藝術。以汽車生產為例,它需要高科技為基礎,但車型的設計、商品的展示與廣告行銷的構思,在在與文藝息息相關。 此外,我們透過電視、網路收看各國戲劇,既需要科技建置傳輸平台,但內容呢?無疑更需要一群文學、歷史、藝術的科班生用心灌注、開創新意,否則就不會有膾炙人口的《後宮甄嬛傳》或《大長今》了。 依上述理據看《返校》,它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網路遊戲中異軍突起? 當每個遊戲的設計者的科技能力都不相上下時,決勝的關鍵就在誰的「內容」吸引人了。很明顯的,《返校》採取的策略是用文史來豐富其內容──以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經驗作為遊戲中的故事情節,並轉化為冒險過關的元素,同時,也藉藝術手法重建令人緊張驚駭的時代氛圍。 這時玩家接觸的,不再只是冰冷的科技,而是在遊戲中融會文史與藝術。試想,若非有一個熟知歷史、文藝的團隊在背後協助開發,如何能產出如此精彩的網遊? 質言之,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領域都有人才過剩的問題,理工、商管找不到理想工作者比比皆是。因此,決定一個人、乃至一個產業能否出類拔萃的關鍵除了基本能力外,最重要的在於「創意」,而這正是文藝科系積極培養的素養。 《返校》告訴我們,時代在變,重理工、輕人文的觀念必須調整了,唯有二者齊心協力,台灣的產業才能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許又方 2017-01-21
中生納保、聖國斷交觀察:外交要從民間打底

中生納保、聖國斷交觀察:外交要從民間打底

最近有二件看似不相干卻性質有些類似的事件:一是中生納健保的爭議;一是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斷交後,其在台求學的國民是否仍應予以獎學金的問題。反對者的意見多半認為政府應該將資源優先運用在自己的人民身上,更何況中國始終與我為敵,如今聖國又助其令我難堪,台灣實在沒必要如此充大方。這樣的觀點基於義憤,可以理解;但若就長遠來看,筆者認為這有助於幫台灣的外交打底。 105年12月16日資策會-聖多美內維斯市數位機會中心開幕,何大使為中心揭牌(來源:外交部Flickr https://flic.kr/p/QmynBf) 眾所周知,外交粗分「政府」與「民間」兩個層面,而二者實息息相關。特別像台灣這種因中共蠻橫打壓而致外交發展空間受限的國家,政府使不上力的國際事務,有時正需要民間力量的支援。例如2011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後,台灣政府與民間合力發起捐款賑災,總計募得全球最多的善款200億日幣,此舉轟動全球輿論,日本民間更是一片感恩摯謝之聲。而當時日本政府迫於中國壓力,竟在感謝世界各國協助時對台灣的義舉隻字未提,因而引發其國內輿論的不滿與撻伐。自此以後,日本民間對台灣的好感普遍提昇,筆者近幾年赴日都能明顯感受到其子民對台人格外友善的態度。今年初蔡英文當選總統,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公開發表賀辭,層級之高,甚為罕見。對此,《日本產經新聞》特別以「異例」(中文有「史無前例」之意)來凸顯日本政府的舉措。私意以為,台日政府之間逐漸升溫的友誼,絕對是311大地震時台灣民間踴躍的捐輸所促成。 民間力量既不可忽視,那麼政府在「投資」外交時,更應思考如何將資源直接挹注於民間,像中生納保及繼續支持聖國國民在台求學等作為,就是值得的投資。過去台灣經濟尚未起飛時,不少優秀青年赴美留學,都獲得美國政府經濟上慷慨的援助,不僅學費全免,甚至給予工作機會以賺取生活所需。表面看來美國很「凱」,但就外交策略而言,卻是十分高明的投資。簡單來說,這些精英學成後,或者貢獻所長協助美國更壯大,或者將美國的價值觀帶回母國,影響台灣的政經發展,甚至可能因此登上高位,成為美國的政治盟友(從李登輝開始,台灣哪個總統不是留美的?)。如今台灣深受亞美利堅文化影響,人民也普遍親美,是美國在亞洲利益的重要助手,這不正是老美過去數十年的「投資獲利」? 相同的,如果我們願意花點遠比過去拼「凱子外交」時少得多的資源在中生及已經斷交的聖國留學生身上,長期來看應該是利多。幾年前筆者課堂上有位交換的中生在臨離開台灣前曾十分誠懇對我說,他原本被共產黨洗腦,對台灣存有不小的敵意;但來台生活近半年後,觀念完全改變,他回去中國後,一定要向親友及同學轉述台灣的好,扭轉他們原來的成見。另一個例子是一位來自今年甫與我們斷交的甘比亞的學生,他告訴指導教授(筆者的朋友),完全無法認同自己政府短視近利的作法,他回國後若有機會從政,一定要發揮個人影響力,組織友台團體。這些例子絕非個案,因為筆者聽過不少類似的感受。政府萬不可小覷這些年輕學生未來的潛力,或許數十年後,他們會成為影響台灣外交的關鍵角色。 外交就像栽培國家未來的棟樑,需要自小紮根,底打得愈廣愈深,體質就愈健壯,未來的前景也就更具發展性,那麼,何不將眼光放遠些?
許又方 2016-12-27
歐巴馬的台獨

歐巴馬的台獨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昨宣稱,只要維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台灣就不會宣布「獨立」。這話聽來似乎大有玄機 - 筆者納悶的是,歐巴馬憑什麼代替台灣發表關於主權的談話?難不成歐氏認為,美國有權主導台灣的未來? 早在二○○五年,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其所著《解開死結 - 創造台海和平》一書中即已提及,美國政府並無「兩個中國」的政策,但對所謂「一個中國」的實質意義為何,以及台灣是否擁有主權等問題,美國始終採取模糊未定的態度。言下之意,係指在美國政府眼中,台灣並非擁有主權的國家,但她的主權,也未必屬於中國,那麼,究竟台灣的主權在哪裏? 這倒令筆者想起,迄今仍餘波蕩漾的「台灣地位(主權)未定論」,概括來說,其係指自二戰結束以來,台灣歸還當時的「中華民國」並不具國際法的正當性。換言之,台灣到目前為止,究竟應該歸屬哪個國家,仍有爭議。二戰結束後,美國暫時接管日本所有領土,並於一九七二年將具有爭議性的沖繩主權交還日本。因此遂有人主張,其實原屬日本領土的台灣,也應在美國接管範圍內,美國才擁有支配台灣主權之權利。歐巴馬看似「侵門踏戶」干涉台灣主權的發言,是否即具有上述「暗示」?表面上是在討好中共,說美國不會允許台灣宣布獨立,但骨子裏其實是在告訴中國,台灣能不能獨立(或統一),決定權並不在中國,而是在山姆大叔手中,因為截至目前,未定的台灣主權仍掌握在美國手中! 果真如此,那中共要不要跳出來嚴正抗議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或者他們根本嗅不出歐巴馬一語雙關的用意?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12-19
退伍後的戰爭

退伍後的戰爭

陸軍前副總司令吳斯懷(右)等退將日前赴中出席「紀念孫中山先生150年誕辰紀念大會」。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多位台灣退役將領日前赴中國參加中共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大會,在國內引發不小的爭議,有人主張應予嚴懲,並取消其退休俸,但國防部表示於法無據;有人則認為退將是依規定在除役3年後才赴中國,頂多只是社會觀感不佳罷了,並無不法。 ■槍口反對向自己人 在筆者看來,除了法律與道德的爭議外,退將赴中最值得留意的警訊是:中共顯然深諳古代用兵之道,正透過拉攏退役將領的方式,對台灣的軍隊進行「心戰」,削弱敵我意識,間接瓦解國軍的士氣。某種程度而言,這些退役將領的戰爭才剛開始,而且槍口是反過來對著自己人。 《孫子兵法》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將領是國家安全的樞紐,孫子將之列為關係一國存亡的「五事」之一,並責以「智、信、仁、勇、嚴」等五德。一旦這個輔弼系統出現裂痕,那麼國家必陷於危弱之勢。然則如何讓這個「國之輔」出現隙罅?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古人所謂的「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 據傳唐太宗曾問名將李靖關於作戰的要領,李答以「用眾在乎一心,心一在乎禁祥去疑,倘主將有所疑忌,則群情搖;群情搖,則敵乘隙而至矣!」中共籠絡退將,其目的就在製造島內嫌隙、猜疑,分化我軍軍心,令群情動搖。雖說退役將領已無實際權責,但對軍方仍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實質上,其過去的同僚部屬可能還在軍中,會不會私通重要國防情報勾串對岸,值得關切;精神上,退將具軍紀武德的高度象徵,這群人如過江之鯽般爭相向我們目前最大的敵人輸誠,完全模糊了敵我界線,其可能因此削弱國軍的抗敵士氣,豈能輕忽?尤有甚者,如果有一天,中共真的對台動武,這些退將很有可能成為中共的重要參謀,回過頭來對付台灣。他們既熟知台灣的國防戰略與軍力部署,中共豈會輕易放過利用這些人的機會? ■退將淪為統戰符碼 總括來說,這些退將們甘於對中共奴顏婢膝,不但已淪為抽象的統戰符碼,未來更可能成為協助攻台的倀鬼。果真如此,那麼中共利用這些退將的伎倆,就完全應了《孫子兵法》中所言:「智將務食於敵」──我們傻傻地培養優秀軍官、給這些人優渥的退休俸,最後他們卻認敵為父,倒戈對付這片養之育之的土地,何其諷刺,又何其悲涼!
許又方 2016-11-19
這幾個人證明:國民黨是共產黨同路人

這幾個人證明:國民黨是共產黨同路人

  ◎ 許又方 包括許水德、郁慕明、退將許歷農、吳斯懷等一干「泛國民黨」高層,日前參加了中共紀念孫中山的大會,畢恭畢敬地坐在台下聆聽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談話。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及若干黨務人員認為,參加孫文紀念大會有其正當性。這般看來,若謂國民黨已公開成為中共同路人,概不為過。 簡單來說,過去國共之間虛情假意的和合並不少見,故而如今看到一干藍營大老排排敦坐於共黨主席下聽訓,並不令人意外。而若從國民黨如今破敗潦倒來看,充其量它勤抱共產黨大腿,不過是自甘淪為中共統戰工具,刷點政治存在感而已,完全失去過往與中共角力爭鬥的能耐了! 如果國民黨妄想奴顏婢膝就能得到中共的恩賜,協助它重新奪回政權,那就未免太天真了。既已成中共同路人(精確點說,淪為中共統戰的馬前卒),那麼台灣人怎可能相信國民黨有能力、有意願保護台灣免受中共欺凌?甚至說白點,豈能不隨時警覺它有可能出賣台灣?台灣人怎可能放心把政權交給國民黨?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先挺飛彈,再挺習核心? ◎ 秦靖 正當台灣民眾群情憤慨吳斯懷、夏瀛洲等近二十位國軍退休將領出席中國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孫中山誕辰一五○週年紀念活動時,貴報又刊登出新黨黨主席郁慕明與國民黨前副主席詹春柏、前秘書長許水德、世盟總會長饒穎奇等多位國民黨大老正襟危坐、認真聆聽習近平「接收」國民黨法統地位的談話照片。看到郁慕明近年來不斷前往中國稱臣納貢,再看到以洪秀柱為首的國民黨毫無避諱地向急統傾斜,國民黨新黨化,國、新兩黨儼然就是中國在台灣的代言人。 退休將領與郁慕明等人不斷挑戰台灣人的敦厚性格,這幾年不斷出席中國統戰台灣的各項論壇或活動,成為中國統戰的樣板,更於去年九月三日出席中國的閱兵大典,看著中國展示統一台灣的軍力。小英政府該積極處理這般天怒人怨的作為,大動作取消叛將的月退俸、新黨的政黨補助款與清查郁慕明家族在中國的不當獲利行為。千萬別再用老藍男鄉愿的態度,來消極看待這些人背叛台灣的諸多作為。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台南市民) 修法管控脫軌退將 ◎ 陳和文 拜讀前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副處長姚中原投書「台灣拿降將沒辦法?」,筆者認為,退將腳踏兩條船的乖張行徑,不僅大多數民眾反感,連國民黨也認為不妥。現在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總統蔡英文身為國軍統帥,對於退將脫軌演出,當然可加以譴責,並指示國防部等單位研擬因應對策,加上國會席次過半,也可順應民意,合理進行修法,管控退將傷害國家利益及台灣人民情感的行為,如果違反規定,則透過合議制委員會決議,給予必要懲處,甚至依法減少退休俸的請領金額,才能遏止歪風蔓延。 (作者為公務員,新北市民) 台獨份子孫中山 ◎ 沈建德 習近平紀念孫文一五○歲誕辰,引述他的話,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可是文不對題,事實上,孫文支持台獨。 一、談孫文。一九二五年孫文對戴季陶說:「我們必須鼓吹台灣獨立,和高麗的獨立運動互相聯合」。一九三八年蔣介石在演說時確認,總理(即孫文)以為我們必須使高麗、台灣恢復獨立自由,才能鞏固中華民國國防。 二、談統一。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將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解放中國全部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由此可知,中國人認為,一九四九年的中國尚未統一,尚有領土必須解放。到了一九七○年九月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國人民在一九七○年認為,中國已經統一,而台灣不在其統治範圍。 一九八二年的憲法,發現了這個併吞台灣的法律漏洞,來不及修訂條文,趕緊在序言部分力謀補救,聲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這是侵略台灣野心的表白,習近平這次談話也是。 (作者為留美企管博士,自耕農)
許又方 2016-11-14
文學走向人群

文學走向人群

Bob Dylan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不少人第一直覺是感到錯愕,此間多數媒體也紛紛用「爆冷」、「跌破眼鏡」來表達不可思議之情。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長久以來,人們對「文學」的印象,幾乎都是建立在「文字表達」的基礎上,而且通常是「寫」在紙張上的東西,如今卻由一位「唱歌」的「歌手」獲得,當然意外。 文學應該以「文字」為基本表達工具,相信沒有任何專家會反對這個看法。然而,以「文字」組綴的作品如何「傳播」,則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用唱的,或用朗誦的,甚至用戲劇的方式,都是文學傳播的重要方式,我們或可暫且稱之為「文學的展演」。透過更具感官性的展演,可以將文學(作品)傳播得更廣更遠,相信這也是無人能有異議的事實。 如果我們將眼光轉向古代,那麼上述的觀點將更形清晰。可以這麼說,在文字尚未出現之前,文學應該已經發生。以研究荷馬(Homer)史詩聞名的美國學者彌爾曼‧培里(Milman Parry)就曾指出:「文學之所以區分為兩大類,並非緣於兩種文化,而是因為有兩種形式:一是口述的,另一是書寫的。」在他的理解中,荷馬就是古代典型的「行吟詩人」,透過口頭吟詠的方式即席創作詩歌,追敘古希臘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與奧德修斯(Odysseus)的傳奇事蹟。在那個時代,文學的表達媒介是「語言」,組綴為「詩」,然後結合歌詠(音樂)的方式展演傳播。也因此,在西方藝術家筆下的荷馬形象,經常是與里拉琴一起出現在畫中,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繪於十九世紀初的名作〈荷馬的榮耀〉(the apotheosis of homer)可為代表。 這個傳統在西方流行久遠,浸假衍成「歌劇」這個表演藝術。在中國,這種歌、詩一體的形式同樣由來甚古。知名詩人楊牧先生的學術名著《鐘與鼓》(The Bell and the Drum: Shih Ching As Formulaic Poetry In An Oral Tradition)早已證明《詩經》的形成曾經歷過「口述歌謠」的時期,換言之,目今以靜態文字表現的三百零五篇詩,至少有一部份在古代是以歌謠的形式被傳誦著。也因此,英語世界在翻譯《詩經》時,便直接稱之為「歌」(The Book of Songs)。到了漢代,具代表性的「樂府詩」亦可「被之管絃」,與音樂結合;中國文學的瑰寶──唐詩,也一樣可以「唱」,膾炙人口的「旗亭畫壁」典故可為旁證;宋朝人稱「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永)詞」,不啻說明了詞的歌曲性質;至於所謂的「元曲」──不論是戲劇形式(劇曲)或散曲,下至明代不惜「拗折天下人嗓子」的劇作家湯顯祖等,更無一不是詩(文字)、歌(音樂),或甚至肢體表演藝術的總合。文學從文字中立體而出,云何不可? 依此看來,Bob Dylan將他的思考化作文字,再編成歌曲傳播流衍,其實是古代詩歌文學司空見慣的形式,只因我們現在習於以文字作為文學創作的基本載具,加上所謂的「現代詩」多已與音樂脫勾,音樂創作則走入通俗娛樂,以致多數人忘了詩與音樂、神話、儀式(後來發展為戲劇)之間古遠的密切聯繫。一如許多有識者所見,實則Bob Dylan不僅是歌手,他同時也是「詩人」,或者我們可視之為當代的行吟詩人吧。 2011年表演中的Bob Dylan(圖片來源:Francisco Antunes - Flickr, CC BY 2.0) Bob Dylan為何得獎,他的作品是否足以勝過其他早被列在諾獎推薦名單中的作家,筆者不敢置喙;但他以歌手的身分獲獎,至少在我看來無可懷疑。而若說其意義何在?依我陋見,與去年得獎的白俄羅斯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Святла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相當,似乎都在宣示著文學走向人群的意義。亞氏以其流暢的報導筆法深探車諾比核爆的悲慘世界,沒有艱澀難解的情節,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筆觸,平實近人地複寫一個又一個令人讀來鼻酸心碎的故事;Bob Dylan的曲詞雖有詩化的傾向(至於何謂詩化,是另一個問題),但絕不隱晦費解,而是舉重若輕地催促聽眾反思現象背後的意義,這點,觀者自可從他傳唱千里的名曲Blowin' In The Wind中一窺究竟。諾獎肯定這般貼近群眾的文字平易之作,或許正說明文學自古以來與升斗之民不可分割的原初型態──詩、歌謠、戲曲,無一不是向普羅大眾敞開,而這也是文學足以生生不息的本質。
許又方 2016-10-17
蔡英文的正當性

蔡英文的正當性

自從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中共就不斷祭出政商手段試圖孤立台灣──大幅限縮中客來台規模,逼得專接中客團的觀光業者幾乎倒閉,以致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蠻橫阻撓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等,都是顯例。而面對國際輿論指責其無視全球飛航安全,國台辦仍大言不慚地說這是蔡政府一手造成,因為蔡英文不願承認「九二共識」。 國際民航組織的總部(圖片來源:Henrickson,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面對中共的強勢作為,近日有消息傳出,蔡英文可能會在雙十國慶時針對「九二共識」做出重大回應。私意以為,蔡總統千萬不能在兩岸議題上讓步,因為這樣只會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愈來愈小。 知名學者作家楊翠在其新著《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中曾有一段精闢的描述: 他們要把你納入版圖時,說你是「我們」,不給你平等的資源分配時,就說是「你們」,他們說你是「異己」,又不准你表現「自己」。……你永遠成不了正版的「他們」,卻也因而無法成為「自己」,只能卡在一個中閾地帶,非他非己,有如迷途鬼魅。 雖然她這段話是針對國民黨領台之初台灣人所受到的扭曲對待,但若用來形容目前中共對付台灣的嘴臉,以及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可謂再適切不過。我們被迫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這個不清不楚的名稱在國際上行走,不正是「非他非己」的最佳寫照?至於台灣為何陷入這種窘狀,除了中國的蠻橫,國際社會姑息外,最重要的是過去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甘願做小、曲意奉承中共政權所致。 表面看來,馬前政府一味仰中鼻息,因此獲得了不少外交與經濟上的「小惠」;但實際上這些蠅頭小利並未增加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也沒有提高我們的經濟成長,而是讓中共支配台灣的力道變得更強大,令台灣對其倚賴愈來愈深。好比一個人因為膽怯而加入黑幫,老大偶爾拿些零頭讓你喝點涼水、施捨若干次級毒品給你吃茫自嗨,但最終你的生死完全由他操縱般。 依我陋見,台灣再次政黨輪替,不僅是對馬英九內政無能的揚棄,同時也是對其外交過度傾中的質疑。事實上台灣人對中共長期以老大自居、不斷打壓我們的國際生存空間已感不耐,這點由最新的民調顯示高達五成六的民眾支持「獨立」、而僅百分之八認同「維持現狀」的懸殊比例可以看出。簡單來說,蔡總統不僅具有擔任一國元首的程序合法性,更具備民意支持其勇於抗拒中共霸權的正當性,所以她不應也不必對「九二共識」做出讓步。這種做法並不是在挑釁,而是一個領導者對其政權合法性與正當性的堅持,同時也是她對國家主權獨立的捍衛。正所謂「人必自侮而人侮之」,台灣不應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為敵,包括中國在內;但更不該在面對任何欺凌時仍委屈迎合,這樣只會令對手食髓知味,馴至變本加厲而已,最終讓自己愈來愈失去反擊的空間。 從本次ICAO事件全球輿論對台灣的聲援來看,只要不挑釁、堅持國家主體性,台灣在國際社會其實有相當彈性且務實的發展空間,端賴主事者如何把握機會、拿捏分寸。一如前述,一味迎合中共,只會讓我們在國際發聲的正當性益趨薄弱而已。更何況,說白一點,如果民進黨政府在兩岸政策、乃至外交手段上完全向國民黨看齊,那麼綠與藍又有何差別?台灣人民當初又何必用選票推動第二次政黨輪替?
許又方 2016-10-04
為了中客承認九二共識?

為了中客承認九二共識?

一群旅遊業者走上街頭,高喊「要生存」,抗議小英政府上台後中客大幅減少,嚴重打擊他們的生計。 這種抗議邏輯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中客不來,是蔡政府故意刁難嗎?不是,而是中國當局的政治操作,刻意限縮其人民來台所致。那麼,旅遊業者真要抗議,應該去中南海,而不是凱達格蘭大道(但他們又憑什麼去中南海?)。說也奇怪,今年赴法國觀光的中客足足減少了四成,卻不曾聽說法國旅遊業者上街向其政府施壓,為何台灣這些專營「陸客」生意的業者敢如此厚顏?正如網路上普遍的質疑:自己將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內,打破了卻怪天怪地怪政府,這是什麼心態? 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於12日上街遊行抗爭,手持各式標語道表達希望「中客」回流的訴求。(記者張嘉明攝) 最不可思議的是林全內閣竟然在業者的抗議下就身段鬆軟,準備三百億要紓其困。這是什麼道理?拿全民的納稅錢去支援一個經營心態有問題的特定行業?蔡總統曾說,她執政不是為了輪流討好誰。林揆這種做法,不是討好是什麼? 而那些旅遊業者更是獅子大開口,說他們要的不是紓困,而是如以往般每天數千名中國團客遊台灣的「榮景」,言下之意就是要蔡英文向中國就範,承認九二共識。請問,誰能保證蔡總統一鬆口承認虛擬的九二共識後,中客就會重新回流?倘若屆時中共耍詐,台灣不就「人財兩失」?而為了中客不來,就輕易在政治上大大讓步,那麼一旦中共食髓知味,未來想方設法斬斷兩岸之間任何經貿往來,逼我們的主政者必須放棄主權,那台灣不就要整碗被他們捧去? 今天之所以出現中共「以商逼政」的情況,正因過去主政者過度傾中所致。如今中共的狐狸尾巴已露,一群上了大當的業者竟仍不知幡然醒悟,一味地續往死胡同裏鑽,政府有必要隨之起舞嗎? (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9-14
中華台北愛國怪主播

中華台北愛國怪主播

  ◎ 許又方 幾位大學生在亞洲青棒錦標賽現場高舉「台灣就是台灣」的標語,結果遭到棒協人員粗暴地拉扯、驅離,理由是體育競賽場合不應出現政治性標幟;也有自稱「愛國主播」(既然愛國,怎麼會甘於自稱「中華台北」?)者誇誇其談,認為「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要那些不是真心觀賞比賽的「假球迷」滾出球場。這些說法不僅邏輯誤謬,且完全不顧國際現實,純然只是自欺欺人之論。別的不說,光就「中華台北」這個奇怪的名稱,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符碼,就是政治干預體育、乃至其它非政治組織的明證。 對歷史稍有理解的人都知道,「中華台北」這個詭異的名號其實是當年蔣氏政權在中共處心積慮排擠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時、仍堅持「漢賊不兩立」的頑固思維下的產物,「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也與此等思維息息相關。有識之士在當時已意識到繼續用「中華民國」立足國際社會的困難,因此遂有更改國號之議,如《自由中國》的實際負責人雷震就曾於一九七一年發表〈救亡圖存獻議〉,鼓吹民主化,並建議蔣氏政權將國號改為「中華台灣民主國」,但未獲任何回應。以現在的眼光看,雖然雷震的建議未必穩妥,但如果當時的國民黨政權能看清國際現實,願意在國際社會仍對台灣有較多同情的時局下彈性更改國號國旗,諒不致出現如今這種「國號喊不出口,國旗見不了人,國歌唱不出聲」的卑屈窘況。 既然「中華台北」是政治干預體育下所產生的東西,那麼我們是否也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要求政治干預退出,讓台灣像其它國家一樣,以「國名」參加體育組織?而非繼續使用那個自降國格的「中華台北」?如果台灣棒協、國際棒球組織,乃至奧委會都不敢接受這樣的提議,又有何資格吹噓「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論調?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 張兆林 到球場為台灣隊加油,一定要認識雙方所有球員?一定要相當熟悉棒球規則?用「台灣就是台灣」當作加油標語就是挑釁?身為台灣人就單純地因為想要台灣隊贏得勝利而進場加油,不行嗎?熱血主播是熱血到腦充血,導致嚴重的大頭症了嗎? 目前台灣所有的問題,基本上就是因為國家不正常,主權意識長期被弱化,包括丁元凱所說「台灣體育環境已經很糟糕」也是,因為台灣國家不正常導致台灣體育發展在國際上困難重重,而國內有限的體育資源又被特定政治勢力長期介入把持,各類體育協會拿著政府的補助款,不僅沒盡到善待選手之責,甚至結黨營私,用國家資源培植私人勢力,這才是惡質的政治介入體育啊! (作者為台聯組織社運部主任)
許又方 2016-09-03
陸客不來誰受害

陸客不來誰受害

媒體報導,台灣第一家專辦陸客旅遊團的旅行社倒閉,恐將引發連鎖效應,以致旅遊業人人自危,揚言將號召萬人上街頭向政府施壓。這個狀況令人心生疑惑。 觀光業太倚賴陸客 首先,蔡英文執政迄今不及百日,即使陸客團真的減少,但僅僅3個多月就因此倒閉,這家公司的體質難道沒有問題?經營策略不須檢討?其次,若僅因陸客團不來,全台就有10萬人生計陷入困難,那麼是否表明台灣的觀光業太過倚賴陸客?若果,則如此命懸一線的體質難道沒有問題?策略需不需要立即調整?另外,陸客不來,經濟受損的只有台灣人嗎?  筆者一位在花蓮、台北均開設旅行社的朋友說,他們公司從不接待陸客團。我問他原因,他答得很乾脆:「賺不到錢。」實情是,台灣的旅行社為了搶陸客,往往將團費壓得很低,不但沒利潤,反而倒貼,然後再靠帶團消費賺取佣金,有時甚至遭中國方面積欠團費,只好以團養團來周轉資金,所以經營非常困難,這也就是為何才短短3個月,就有旅行社倒閉的主因。  再者,即使某些地方政府一再否認有陸資入侵,但朋友表示,事實上不少檯面上的旅行社、飯店、遊覽車乃至消費商店,背後的主要資金都來自中國,這就是俗稱的「一條龍」經營模式,以致台灣的業者根本不易賺到陸客團的錢。基於上述二個原因,他的旅行社不做中國團客生意,努力經營國內及日、韓、香港旅遊市場,獲利穩定。  一條龍中資也受創 他特別強調,今年暑假陸客團遊花蓮大幅減少,旅遊品質因此改善,本國旅客數顯著回升,公司業績因此受益。準此,陸客團減少究竟對誰的傷害比較大?用一條龍經營模式的中資恐怕也受創不小吧? 中國為了向蔡英文政府施壓而祭出減少陸客團的作法,正好讓國人有機會反省該如何調整我們的觀光產業體質與策略,朝更靈活且健全的方向前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絕對不是聰明且健康的作法。凡事都仰賴中國,台灣的產業將如同吸毒成癮者般,一旦某天被截斷毒源,將只有死路一條。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許又方 2016-08-26
原住民應該建立自己的史觀

原住民應該建立自己的史觀

總統蔡英文日昨公開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席間並引述連橫《台灣通史》的序文,凸顯漢人史觀對原住民族的刻意忽略,間接暗示原住民過去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其實是源自文化與歷史上的被歧視。 依我陋見,蔡英文的話顯然語重心長。表面上,她是在譴責過去漢人政權對原住民族的錯誤觀點,但實際上,她似乎也在暗示,原住民若要走出往昔被漠視的扭曲地位,必須建立自己的史觀,藉以重塑自身的主體性。如果筆者這般的解讀無誤,那麼蔡英文引述連橫的話,等於回應了在總統府場外抗議的原民所提出的質疑。 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是,過去的原住民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歷史,他們主要透過祖靈神話故事與相應的儀式來確認自我的主體性與身分認同。因此,從清代撫蕃,西方傳教士進駐,經日本人對高砂民族的調查,一直到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的原民政策,林林總總的一切文字紀錄,其中容或有若干原住民協助完成,但總體而言,都不是原民對自我的省視,而是「他者」的觀點。而隨著這些外來政權的統治與宗教文化上的試圖涵化(Cultivation),原民先是失去語言上的自主性,被迫放棄族語,使用漢文、日文或其它拼音文字;接著放棄文化與信仰上的主體性傳承,自願或被迫地改信基督教或接受其它文化習慣(例如節日慶典),甚至,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名字,任憑外來政權要他們姓野田橫田或是趙錢孫李。 換言之,至少在過去近一百多年來,台灣原住民總是被迫透過「他者」在定位自己,因此漸漸失去自我的主體性。到了今天,說來諷刺,原住民若要了解自己,也必須經由過去「他者」的有形紀錄來重新形塑自我。一如所謂的「台灣人」對自身的過去一無所知,必經透過歐洲人、日本人的紀錄與描述才能勉強拼湊出屬於台灣人文化與歷史發展的軌跡般。事實上,外來政權絕不會停止對「在地」文化及歷史的同化或掃除,不論是日本人或過去所謂的「外省人」都是如此。而被同化或掃除的對象,也不僅止於原住民,早年來台、後來變成所謂的「本省人」的閩客漢人也概括其中。不論是日本的皇民化,或是國民黨政權的中國史觀,手段類似,目的雷同,都是為了消除原來在地民族的自我屬性,轉而認同、服膺新來乍到者的政治意識。 牡丹社事件石門戰役後,日軍指揮官西鄉從道(Saigo)與排灣族領袖合影。左坐者為卓杞篤、中坐者為西鄉、右坐者為一色。(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這些年來,為了重建台灣在地的文化歷史、重塑台灣人的主體性,很多學者孜孜矻矻於台灣民俗及歷史的研究,目的無它,就是為了破除過去威權統治時期所建構的「外省人至上」的政治意識型態,同時也對抗來自「大中國」一統霸權觀的欺凌。這些努力的成果反映在二次政黨輪替上,以往被禁制、扭曲的台灣史觀也終於得以再現,這對建構台人自我屬性而言,意義非凡。 因此,原住民如果希望擺脫百餘年來被「他者」誤解、壓迫的地位,恢復祖靈的榮光,獲得絕對的尊重,那麼不能僅僅期待「他者」道歉或伸出友誼的手,而必須積極重建屬於自身的文化與歷史。坦白講,多數人對原住民都是無知的,包括筆者在內,我們所認識的原住民,很少是實際接觸或踏查得來,而是透過非原住民的紀錄零星獲取。這些來自「他者」的書寫是否帶有偏見?正不正確,我們無從得知。唯有原住民們自發性地重構自我,凸顯主體性,方得教育「他者」如何正確對待這片土地最早的住民。
許又方 2016-08-05
取得天下? 國民黨果然封建!

取得天下? 國民黨果然封建!

中國國民黨國發院院長林忠山日昨在向其新進年輕黨員致詞時說:「只要搶回政權,你們知道有多少位子嗎?取得天下後,隨便都可以創造三萬個位子。」藉以「利誘」青年應該積極加入國民黨。這種說詞完全曝顯國民黨的封建思維,聽來實在令人搖頭無奈。 何謂「取得天下」?此莫不是中國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思維,將國土、國民及國家的一切都視為主政者的私產。過去國民黨在威權時代,就是用這種思維在統治台灣,馴至任意剝奪人民言論、行動的自由,恣情地將國庫直通黨庫,或甚至直通個人私庫,因此讓台灣人民愈來愈反感,才會有後來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以及兩度的政黨輪替。可惜的是,國民黨並未因此痛定思痛,似乎也不想洗心革面,仍然用一貫的威權、封建思維來看待政權的取予,一副只要重新拿回政權就要將天下視為私產、分封功臣的態勢,大言不慚,簡直視民主價值如無物。 藍營人士常說,民進黨當權後開始積極追殺國民黨,欲其滅亡而後快。從林忠山那一番足以自滅的封建言論來看,國民黨若不改這種陳舊思維,終會被民意淘汰,何須別人追殺?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8-01
慫恿統帥登島當砲灰?

慫恿統帥登島當砲灰?

太平島在南海仲裁中被降為「礁」後,一如預料變成朝野攻防的議題,藍營見獵心喜,一意催促蔡英文總統應立即登上太平島,以示對此仲裁案的強烈不滿。筆者鄙陋,實在看不出來統帥登上太平島在此次仲裁中的意義是什麼。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要求蔡英文總統登太平島宣示主權。(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一般來說,元首親臨某個具爭議的地區,目的在於宣示主權;那麼,請問太平島現在由誰掌控?當然是台灣。既然主權已屬台灣,總統何需再前去「宣示主權」?若說是對「降島為礁」的結果不滿,那麼蔡總統在第一時間登上迪化艦、宣示捍衛海疆的決心,以及行政院稍後對仲裁案的不滿,均已形成國際視聽,也足夠表明我國堅持太平島原來定位的立場了,這樣還不夠嗎?至於國際社會接不接受,應視後來狀況發展,再來定奪如何對治。一下便貿貿然用「統帥親征」的態勢回應,唯恐暴虎馮河,動作太大,反而惹得老美不高興,因此造成台灣外交更多負面影響。更何況,我們且反問一句,中共的U型線遭南海仲裁庭否決,習近平有立馬「登島宣示主權」嗎? 一九八二年,阿根廷政府突然派兵佔領福克蘭群島,此事肇因於前一年英國計畫從福克蘭群島撤軍,並限制該島居民的英國公民權,遂令阿國政府誤判局勢,以為有機可乘。面對主權受到挑戰,英國輿論也沒有要求首相或女王應該「登島」示威。最後是在英國外交施壓不成、第三國斡旋失敗,且阿國總統加爾帖里下令軍事攻擊的情況下,英國才決定出兵。依此看來,若我們真有「實力」與「決心」控制太平島及其周圍的經濟海域,根本就不必急於一時把元首推上最前線,這般宛如雄蛙遇到挑釁就鼓脹肚皮虛張聲勢的方式,只會暴顯自己的無能罷了。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7-16
總統住家 公孫布被

總統住家 公孫布被

  「公孫布被」,典出《史記‧平津侯列傳》。公孫弘位列三公,貴極一時,但平時卻穿著粗布做成的衣服,大夫汲黯看到這種情況,懷疑他俸祿甚厚,卻刻意裝窮,根本是虛矯作勢以沽名釣譽。 汲黯的懷疑不無道理,卻也未必具有說服力。原因很簡單,僅憑表象根本無法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內在。穿著樸實就表示為人清廉?相對的,錦衣玉食就可判定其人財富殷實?前太電集團董座孫道存常常被媒體拍到他吃香喝辣買名牌,但實際上此君之前欠了國家一屁股稅債,甚至曾遭到國稅局管收,若僅憑表象便認定他仍如以前般富可敵國,恐怕將如俗諺所言:「目睭去糊到蛤仔肉」、視不清而目不明了。 相反的,筆者以前認識一個「包租公」,此公斂財之術令人咋舌,聚積不知凡幾,但平素卻總是「裝窮」,吃的、穿的、用的都只能用「寒酸」來形容,完全看不出是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用以上兩個例子來對照近來網路上瘋傳的「歷任總統住家」新聞,大抵可知這種刻意的操作欲意何為,純粹就是想利用一般人易受表象蠱惑的毛病來凸顯「某人」的「清廉儉樸」罷了。但看在有識者眼中,這種作法既虛矯且可笑,不但引不來讚美,反而不免招致「公孫布被之譏」矣!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5-25
張善政 老藍男無誤

張善政 老藍男無誤

◎ 許又方 一句「轉型正義能增加多少GDP」,令人聽來傻眼。台南大地震發生後,張善政的態度獲得高度讚賞,輿論甚至認為他有能力為藍營「光復」首都;萬萬沒想到臨去秋波,凸顯了他保守且可能欠缺人文涵養的心態。 轉型正義無法用GDP來計算,但它絕對跟GDP有關。近年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不否認,民主制度與自由社會對經濟發展有正面的助益。關鍵在於:民主制度能提升人力資本,有助於抑制通膨;同時,維持政治穩定,避免政權因輪替而產生社會動盪,這些優勢都有助於經濟發展。而愈是自由的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愈趨活絡與多元,這也是學理上唾手可得的「常識」。 很多人會拿中國來當反證,因為她仍是個威權體制國家,經濟發展卻突飛猛進。但事實上,中國GDP的成長得益於「改革開放」,現今中國社會的自由程度,早已非過去「糧票」時代可以相提並論。近幾年來,中國在英國《經濟學人》所調查的「民主指數」中有顯著的進步,去年便一舉前進了八名—雖然仍屬「專制政權」。 因此,追求「轉型正義」,其目的在於讓台灣成為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台灣在二○一五年的「民主指數」排名全球第三十一名,獲得七.八三分,雖然成績不惡,但卻僅被列於「有缺陷的民主」國家,關鍵在於我們的「政治文化」表現太差,僅獲五.六五,甚至落後給中國。政治文化的內涵相當複雜,但大致而言,「認同」是其中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 簡單來說,政治認同上的分歧,使得台灣政治文化陷入長期的混亂與不信任,而究其源頭,這種對立來自於過去威權時代諸多錯誤的統治作為。 張善政批評「轉型正義」是在「報仇」,正好相反,這是台灣認同對立走向「和解」的唯一途徑。 換言之,唯有國民黨承認過去統治手段的錯誤(諸如白色恐怖、不當黨產之取得),呼應轉型正義的必要性,台灣才有走出政治對立、邁入「完全民主」的可能。意識形態認同上的對立一旦消弭,台灣的政治必然可以走向更平穩的狀態,誰說這對經濟發展沒有助益?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 郭翰林 內閣總辭了,張善政自評「CP值最高」,終於露出他自我感覺良好的「馬尾巴」了,「課綱、促轉沒生產力」、「民進黨執政別讓人覺得是來報仇」、「轉型正義能增加多少GDP?」等言論就是最好的例證! 國民黨在大選失敗後面臨毛治國請辭,馬英九只好請張善政來「善後」處理,張臨下台前將馬式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呼應馬英九的「政治追殺已經開始了」,要新政府別「報仇」,他們不知是作賊心虛的急於「打預防嗆聲針」?還是已經對號入座後不得不張牙舞爪的虛張聲勢?甚至說出不要「逼我(張善政)移民」。請問,這是「威脅」新政府嗎?還是已有「出逃」的準備了?真的,馬政府少來耍這套「要下台的最大」的戲碼! 民進黨要爭氣些,不要三兩下就被唬住了,還談「和解共生」之類和稀泥的話?如此謙卑謙卑再謙卑,也只不過是噱頭罷了!套用檢察官錢漢良的話「法律的精神在於社會正義,而正義是基於良知的正道,正道的理想必須具備實現,社會正義才有落實的可能。」而落實正義就從轉型正義開始吧,也才不枉了台灣人對新政府的期待! (作者為加拿大台僑)
許又方 2016-05-14
失敗組也可以拿勝投

失敗組也可以拿勝投

若說投手丘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地方,那麼最能領略這種孤寂感的人,應該非王建民莫屬了。雖然他克服九百多天載浮載沉的生涯低潮重返大聯盟,也激勵了很多人;但角色卻像個無足輕重的龍套般,偶爾上去過個場,演得好沒多少掌聲,演不好則批評、質疑之聲四起。他很明顯被定位為球隊的「失敗組」,只有贏很多或快輸球了,才會推他上去消化那些剩餘的「垃圾時間」。坦白講,這種彷彿打零工的清潔人員角色,絕不會令人感覺舒服。 但是,就算是一般人不願屈就的清潔工角色,只要認真敬業,一樣能對人群做出鉅大貢獻,並且贏得應有的尊重。王建民在皇家與國民對戰的九局上登板,用他過去一貫精簡的投球風格凍結對手領先的幅度,因此給了隊友在九下逆轉贏球的機會,並為自己掙得一場救援勝,不正印證了這個多數人視為俗濫、老掉牙的道理? 千萬別以為這個簡單的道理沒什麼,很多人就是參不透、想不懂。沒多久前,法務部長羅瑩雪才拿棒球當比喻,說既然已經九局下了,她也就沒什麼好顧忌。言下之意好像大勢已定,所以只要把垃圾時間拖完就好,反正輸贏也跟我無關般。這樣的言行自然惹來一陣撻伐,讓原本已經輸得頗難看的馬英九團隊形象更差、士氣更低。相對的,同樣是在九局下被推上來「敗戰處理」的張善政卻大異其趨,他展現後援投手應有的態度,一球一球謹慎小心,不計輸贏力保不失,獲得朝野一致的肯定,甚至因此被視為藍軍2018年收復北市的大黑馬。同樣編在「失敗組」,但敬業程度不同,視野自然有異,得到的評價也當然有別。 張善政(圖片來源:蘋果日報寶智華攝) 換個角度想,千萬別以為身在「勝利組」中就可以得意忘形。以皇家隊目前的投手陣容為例,本季回鍋的Joakim Soria雖然開季被定位為第八局的setup man,但他近十五場比賽的成績卻相當不理想,不但防禦高達4.73,每局被上壘率更是驚人的1.73,相較之下,有一場沒一場出賽的王桑帳面成績(前二項成績分別為3.24/1.44)遠優於他。至於先發的Chris Young更慘,防禦率迫近6也就罷了,本季他已先發六場,幾乎都捱不過五局就打包,最慘的是他太容易被轟全壘打,投29.2局已被對手敲了八轟;而被定位為第五號先發的Kris Medlen也一樣烏壓壓,平均每場只能撐五局,ERA4.87,WHIP則是1.67。試問,如果這些「鰻魚」們再不振作精神,原先被編在「失敗組」裡的王建民,難道不會如同「鯰魚」般威脅其生存,進而取代其地位? 政治當然也是如此。不久前,已被內定為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張景森就語帶譏諷地揶揄文林苑王家的都更抗爭案,結果朝野一片嘩然,連準總統蔡英文都忍不住提醒所屬應該謹言慎行,逼得張最後只能道歉求饒。張的殷鑑不遠,內定交通部長的賀陳旦竟接著出包,雖然他可能是遭媒體「陷害」,但也有人質疑,離520不遠了,難道不能等真的上任再來談相關的事務?早早以為勝券在握便顯得浮躁而不謹慎,也難怪給有心的對手逮到攻擊的機會,反咬一口「撤換張景森、賀陳旦」,甚至連累好不容易翻轉花蓮的蕭美琴必須緊急出面滅火。被編入「勝利組」就表示很穩當嗎? 張景森(圖片來源:蘋果日報張良一攝) 棒球總有太多啟示,人人都看得到,也都以為自己懂,但真正落實到人生的各層面,能將之牢記在心並付諸實踐的卻少之又少。不久前,喜歡打壘球的蔡英文準總統親筆寫下「不論球場的燈光多亮、影子多長,願你心如止水,一生懸命,專注投出每一顆球。」的話送給旅美球星陳偉殷,作為一個普通球迷與升斗小民,我們又何嘗不希望蔡總統將這段話奉為未來施政的圭臬?
許又方 2016-05-06
蔣介石的乖孫子

蔣介石的乖孫子

  立法院召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第二場公聽會,一位東吳大學法律系的教授竟大言不慚地說「如果拆了中正紀念堂,觀光客要看什麼?」又說「中國國民黨保存、弘揚了中國文化,提高國民人文素養」、「還有把中國幾百萬的傑出人才帶來建設台灣,繁榮經濟,功不可沒」。台灣高等學府中有這款識見短淺的人物,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先說隨著國民黨來台的人數。根據一九五六年台灣戶口普查以及李棟明〈居台外省籍人口之組成與分佈〉一文的統計,自一九四五至一九五六年間,由中國大陸遷台的人數約為一二○萬人之譜,何來該學者所宣稱的「幾百萬」?更何況,那些遷至台灣的「外省人」個個都是人才嗎?連歷史都沒有做最基本的爬梳便能鑿空胡謅,說出來的話可信度如何,可想而知。而當他在幫國民黨帶來的人擦脂抹粉時,是否也曾想過,蔣介石政權殘殺了台灣多少一流人才?若他不知,可以去讀讀李筱峰教授編著的《二二八消失的台灣精英》。 其次,說國民黨弘揚中國文化、提高國民素養、建設台灣、繁榮經濟,更是個歌功頌德的馬屁話,果如他所言般豐功偉業,何以台灣那麼多人對國民黨反感、馴致有兩次的政黨輪替?何以有那麼多人認為國民黨對台灣的貢獻遠不如日本人? 至於「中正廟」該不該拆,只消問問全世界哪個民主自由國家會把任意屠殺自己國民的獨裁者奉若神明般膜拜、紀念,便可一目瞭然。或許,主體建築可以留下,但它不應成為紀念獨裁者暴政的祀宮,而是還給全民作為具有轉型正義意涵的指標建築。因此,至少務必將蔣的名字與銅像撤除。不然,任何有見識的觀光客到台灣看到標榜民主的國度,竟仍「緬懷」一個箝制自由、迫害國民的獨裁者,恐怕將啞然失笑吧?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5-06
誰跟妳自卑?

誰跟妳自卑?

龍應台說:「看著大陸崛起,台灣人有普遍的自卑。」這句話最近在網路上發酵,網友普遍的反應都是:「誰跟妳自卑?」不止如止,她又認為,「台灣有一種因自卑導致的傲慢,不屑去了解大陸進步的一面。」筆者倒覺得這句話若套用在彼岸對台灣的態度,應該更適當。 誠然,面對中國崛起,台灣人何需自卑?一位到台灣訪學半年的中國學者曾語重心長地對筆者說:「從表面上看,中國一些城市的硬體建設的確超過台灣;但國民素養、人權法治等等文明表徵,那是遠遠不及台灣。」他也認為,中國人走到哪裏就狂砸錢買名牌,卻經常在別人的國家上演脫序行為,這就是典型的「因自卑而自大」。筆者不知龍前部長若聽到這位中國學者的話,作何感想?而事實上與前述學者有類似看法的人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是長年生活在沿海大城的外國朋友,筆者一位經常往返兩岸做生意的美國朋友就說,中國的生活令他「窒息」,相較起來,台灣好太多了!龍前部長聽到沒?誰跟妳自卑? 龍應台認為台灣人「缺乏國際觀」,這點筆者同意;但矛盾的是,她那「面對中國崛起,台灣普遍自卑」的說法正是最欠缺國際觀的淺薄論調。因為相較於美日西歐等先進國家,中國的發展根本還不到足以令人羨慕、值得人學習的地步,龍應台卻能夸夸其談「崛起」、「自卑」,顯示她的眼界並不寬闊,刻意只將焦點放在中國,這算是有國際觀嗎?她警告「台灣承擔不起短視與愚昧」,但她那種只是把台灣與中國放在表象上比較、完全忽視人文層面鉅大差異的作法,難道不短視?不愚昧? 相較之下,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一席「台灣要走出去,不能只看中國,要看全世界」的話,無疑要比自認可以教育台灣人「傾聽」的龍前部長有國際觀多了!不是嗎?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4-28
感恩戴德談黨產

感恩戴德談黨產

  針對黨產問題,國民黨近來的態度顯然丕變—從剛敗選時的真誠檢討變成撇清耍賴,除了偷偷公告出售若干具爭議的土地外,同時該黨若干政壇要角也啟動烏賊戰術,一方面質疑民進黨的「黨產」也來源不明;另一方面則用似是而非的詭辯,說過去曾用其「黨產」栽培過不少人才,也將之挹注於許多國家建設,所以國人應該心存感謝,而不是任民進黨無理「追殺」。 國民黨究竟有沒有拿「黨產」來培育人才、協助國家建設不得而知,就算有,也改變不了其黨產來路不明的事實,而且,這種狡辯就如同先偷了你的家產,再拿出其中一小部分來請你吃飯,大多數的贓物都私吞了,回過頭來卻要求你必須感謝他般,天下豈有這種當小偷還振振有詞的道理?別的不說,光以過去的國民黨中央黨部為例,先將接收自日本政府的「赤十字醫院」佔為己有,接著在各界強烈要求將之列為古蹟時偷偷趁著星夜拆除,改建成大樓後賤價出售給長榮集團。類似這種連搶帶偷的手法所取得的黨產(國發院土地不也如出一轍),不知凡幾且事實俱在,國民黨卻仍大言不慚地說對國家有「貢獻」,只能說臉皮厚如牛角,叮它咬它都毫無知覺了。 或許正如柯P所言,沒有黨產,國民黨就完了,所以其黨羽才必須如此不顧羞恥地耍賴到底吧?但這些人可能忘了,愈是狡辯耍賴,會讓早已看破其手腳的選民更加搖頭寒心,如此一來,恐怕國民黨再怎麼高喊改革反省,都換不回原來支持者的信任,更別提妄圖重返執政了。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