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新煌相關文章

拜登連說四次會防衛台灣之後

拜登連說四次會防衛台灣之後

拜登近日接受美媒權威性節目專訪時重申美國會在必要時出兵保衛台灣,引發外界熱議。(法新社)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美國的拜登總統在九月十八日晚間播出的CBS「六十分鐘」節目專訪中,回答主持人的提問,再度明確表示當中國前所未有的入侵台灣時「美國會出兵協助防衛台灣」。值得我們深切注意的是,這是他第四度以美國總統身分公開表態美國會防衛台灣,阻止中國武力併吞台灣。前三次分別是,第一次是二○二一年八月的ABC專訪,他明言台灣與阿富汗情況截然不同,不要怕美國會放棄台灣;第二次是同年十月的市民大會,他又說「我們有承諾這應做」;第三次是今年(二○二二)年五月美日峰會,他又再說「這是我們的承諾」。 應該會令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媒體老是要重提同一問題。這應該不單是輿論界關心台灣,而是拜登的前三次「衛台」言論都似乎被他的外交官員以「我們對台灣的政策沒變」這句老話來做為回應。外界於是解讀是美國官員在「修正」或「收回」總統的承諾。 我一直對這個負面的解讀不以為然,美國官員的「政策不變」說詞,並不必然在說他們的總統在「改變」對台政策,因為美國從來就沒具體地說過中國出兵時,美國「不會」協防台灣。在我看來拜登團隊三番兩次被誤為「間接否定」老闆主張的作法,根本沒必要也很不智,徒增國際間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誤解;據說拜登對此也很不悅。 因此這次,白宮國安團隊Kurt Campbell就馬上回應表明總統說的就是如此,不言自清,他也再加上一句「美國對台政策一致和沒變」。這總算把美國一向的對台政策與總統幾次的承諾貫穿在一起。希望外界的混亂可以減少,誤解也可以避免。 在這次的訪問中,拜登不但又澄清台灣與烏克蘭情況不同,意指對烏不派兵,對台會派兵。他又主動提台獨議題,說是「我們不鼓勵台獨,但台灣對獨立有自己的判斷,這由台灣自己決定」。換言之,他選擇不用美國外交圈慣用較負面的「不支持台獨」,而以較不那麼負面的「不鼓勵台獨」來表達他的立場。這真是誠哉斯言;雖是個年老總統,思路卻相當開明新潮! 美國的媒體和智庫的反應也比以前積極,說它是「暗示美政策轉向」和「戰略模糊二.○」,更說它對「戰略清晰靠進一步」。我的見解也是如此,而且也很佩服拜登願意不厭其煩的一再承諾防衛台灣的心跡。我也對美國軍方,如國防部、第七艦隊司令、空軍副參謀長和空軍部長近來的嚴正防中,積極護台海穩定和平的論調,表持支持。 批評者和反對者則依然依其懼中、媚中的心態擔心拜登一再的直白和真言會促成助長中國對統一的急迫感和接下來的嚇阻力,這將得不償失。部分台灣的「懼中」統派看來也有類似的反應;只是這次似乎對拜登的「捍衛台灣」主張,則又說成美國抗中保台,只是美國利益,未必是台灣利益,來模糊焦點,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的一貫反彈,就是表示堅決反對,並向美方提出交涉,警告不要站在十四億人民的對立面,也警告台灣倚美獨立是死路一條。 我不知道,拜登會不會再不久後的將來再五度提出「護衛台灣」的主張。但經過這四次「衛台」之說的政策漣漪之後,我相信美國對中國出兵入侵台灣,出兵保衛台灣的立場及其大戰略主張,應該會愈來愈清晰和明確。
蕭新煌 2022-09-25
可悲的香港「七一回歸」

可悲的香港「七一回歸」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左)七月一日在就職典禮上,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鞠躬。(歐新社)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習近平在七月一日親往香港慶祝和驗收香港回歸廿五年的成績。(歐新社) 習近平在七月一日親往香港慶祝和驗收香港回歸廿五年的成績。不管他怎麼粉飾他在背後「收拾」香港的暴行,在我看來,習大大「慶祝」的其實就是香港的共產主義化和被獨裁化。而所謂能「驗收」的也就是當年「一國兩制」承諾的死亡和對國際宣示中國政府之不可信;所謂中國納入國際秩序和規範,從「香港的失敗實證」已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台灣的「統派」(如統促黨、新黨、部份的國民黨),還執迷不悟,迷信「統一」,完全不看香港廿五年來的命運,那就不是所謂有關台灣前途言論自由的範疇,根本就是為虎做倀,甚至是犯了通外敵和搞內亂的罪過了。 廿五年來,我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前夕冒著大風大雨在香港目睹「回歸」開始,一直目不轉睛的追蹤和觀察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民意變化,從期待、樂觀、觀望、失望,到絕望。證據之一是歷年的香港民意調查資料所反映的趨勢。有消息透露,香港民意機構原在七一前發佈的「一國兩制廿五周年民情總結」都被迫延後公布。證據之二當然就是自二○一五年到二○二○年來的香港時代革命(佔中、雨傘運動和反送中抗爭)所暴露的集體反抗。 我對香港民意廿五年來的動向,深感同理,甚至同情;對過去幾年來香港人民激進抗議行動的起落,更是感同身受和無限唏噓。香港的悲慘經驗,相信帶給每個台灣人給很大的衝擊(或許除了那些少數無感無知的統派)! 香港這幾年給台灣的警訊是「今日的香港,明日的台灣」,這句話對有良知又有感的台灣國民很受用;也以各種方式聲援香港對北京的抗爭。但也許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聲援,做得還不夠,香港還是「二次淪陷」;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完全全的「吞噬」了。 香港從小漁村到「殖民地」,再從「殖民地」吸引大量「被殖民人民」遷入形成「香港殖民社會」;再到「去殖民」和「再殖民」。近兩百年的香港史道盡了政治的無情和虛假,以及人民的無力和悲情。台灣人民如果不能深切記取「香港悲劇」,悲憤地站起來捍衛台灣主權,那也將只能隨著悲慘歷史的洪流,而萬劫不復。 看看新上任的香港特區特首和他的團隊,清一色是「北京統治香港」的臉孔,民主和自治已亡,媒體自主已死,公民社會的抗爭能力,也似已不復存在。 面對無情的北京政權,香港的「被回歸」,真的不是「去殖民」,而是「再殖民」;被納入「中華帝國」的帝國主義擴張版圖。中共在一九九七作做的「一國兩制」國際承諾和中英雙方的條約,竟然可以以一句「已是歷史舊事」而馬上食言,可見中國政權的不可信和無恥,所以我覺得用無恥來稱呼「七一」回歸,也並不為過。自由之家為此發出嚴正聲明,指責香港和中共政府用「國家安全法」完全剝奪了香港七百多萬公民的基本人權、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權。因此,它更要求聯合國國人權委員會對香港進行是否違背國際公民和政治權條約的調查,並以此制衡香港政府的未來行徑。 在「不自由」的中國控制下,香港的命運這幾年來也已淪落成為「部分自由」的地區。 在任內面對香港變局應對失策的前特首林鄭月娥,在最後一篇臉書貼文,竟也寫下「香港由亂轉治」、「重回一國兩制的正確道路」和「習近平五年前在香港的講話是她的信心依靠」之類的反動和肉麻文字,實在令人感慨不已。 當年北京想用香港的「一國兩制實驗」做為對台灣的魚餌,如今這個實驗被中共自己搞砸,已無計可施。習近平更一不作二不休,乾脆將「一國兩制」丟掉,搬出「一個中國的統一台灣方案」,「併吞台灣」的嘴臉暴露無遺。台灣人民在感嘆香港同胞的回歸命運之餘,更要向中國大聲喊「不」!
蕭新煌 2022-07-03
真話?官話?瞎話?有關台海關係三種論調

真話?官話?瞎話?有關台海關係三種論調

美國官僚愈是說官話,我愈相信拜登說了三次的「這是我們做的承諾」,的確是真話。(美聯社檔案照)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朱立倫在美說過或無能力說的這些話,很難讓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可能只是介於國民黨的「官話」和「瞎話」之間。(取自國民黨臉書)   台海軍事的緊張情勢,隨之二月開戰的俄烏戰火,愈來愈受區域和國際間的重視;而論述也愈來愈具體和明確。大致說來,公開發言的大多是擔心和警告中國片面武力侵台和公開以不同方式支持台灣的獨立自主地位不受破壞。持這種論調的也都很清楚的表明出以下立場: 一、台灣是事實獨立的國家,不隸屬中國; 二、中國的「一中原則」,是一廂情願且具侵略性的說辭; 三、台灣是民主強韌、經濟強勢的國家; 四、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處境,一旦遭破壞必然牽連整個區域,甚至全球,所以必須出手幫助和維護台灣。 五、台灣的未來是台灣的事,也只有台灣人可以做決定。 是以上這五點論點,說盡了台灣人的集體意志和認同,能這麼說的台灣人和國際人士,當然就是說了「真話」!拜登總統在東京的「軍事衛台」和安倍前首相的「台灣有事,是日本有事」就是明顯的兩個例子。 也因此,我注意到最近有三個很有價值的國際民意調查,其結果也呼應上述我說的「真話」。第一是日本經濟新聞在五月底公布的日本調查,有九成的日本人認為日本有必要為「台灣有事」做必要準備,其中四十一%表示支持修法以提高日本的應對能力,五十%主張應在現行法律比範圍內進行可能的準備。 第二是歐洲知名智庫「全球安全」的年度報告中加了「台灣地位調查」。結果顯示,有四十一%的中歐東歐九國人民,認為台灣是「獨立國家」,廿一%表示是「爭議國家」,有十三%認為是「中國一部分」,其餘廿五%表示「不知道」。九國中,認為台灣獨立國家的最高比率是捷克人民(五十九%),次為愛沙尼亞(四十九%),立陶宛(四十六%),斯洛伐克(四十二%),最低的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均只有卅一%。可見與台灣國家交流多的國家,對台灣的確認識也較高。 第三是丹麥智庫「民主聯盟基金會」和德國民調機構合作,在全球五十三個國家調查了五萬三千人的民意反應。其中一項結果顯示,在五十三國當中,除中國外,有一半(廿六國)的多數受訪者贊成,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就應跟中國斷絕經濟關係,這些國家包括美、日、南韓、德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他們佔中國貿易總額的五十三%以上。 可見,台灣的處境已愈來愈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真可謂「吾道不孤」。以上這些全球公民所表達的意見也說出了對台灣的「真話」! 至於在拜登總統三次回答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美國會軍事行動援助之後,美國白宮或國務院也都隨後為之緩頰,說美國對台政策沒變,但卻又不正式否認會出兵助台。看來不過是美國的「官話」,既不駁斥拜登的「真話」,也不敢說假話,只好複誦一遍「官話」。美國官僚愈是說官話,我愈相信拜登說了三次的「這是我們做的承諾」,的確是真話。 也同時在這陣子,中國官方也被逼得一再重複所謂的「一中原則三段論」和所謂「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云云。坦白說,中國的「核心利益」不過是為對外併吞台灣和擴大其國際野心,以及對內蒙蔽反民主、反人權等惡行所說的「瞎話」。 說瞎話的還有馬英九,他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卅三週年的場合,竟然因為聽到習近平說了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有助於建立法治社會這類的話,就誇稱習近平的思考方向正確。 殊不知習根本不知「民主」和「法治」為何物;在中國共產體制下,也根本沒有民主(只有專制)和法治(只有人治和黨制)。馬英九在六四祭日所說的如果不是瞎話,那是什麼?尤有甚者,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和急統名嘴日前在中國的發言,更是跑到敵國去迎合說瞎話。 至於朱立倫在美國那幾天的公開談話,如「國民黨親美絕對不會改變」、「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民進黨貼國民黨親中賣台標籤」,卻無視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已死,只剩下赤裸裸的「一中下的併吞台灣方案」。也更無力回應在全球對抗中國的局勢下,如何「親美又近中」。 朱立倫在美說過或無能力說的這些話,很難讓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可能只是介於國民黨的「官話」和「瞎話」之間。也許等他回台灣之後,就可真相大白。
蕭新煌 2022-06-12
疫後罷韓的下一步?

疫後罷韓的下一步?

疫中所激起的珍惜民主高度民意絕對可以說是促成罷韓成功的重要因素。。(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 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方興未艾時,我在四月十三日寫了「疫中見真章」一文,直指中國在疫中暴露它趁疫對內壓制、對外坐大的一黨獨裁和霸權真面目,但也因此在國際上備受指責。台灣卻是在疫中透過民主的透明公開機制,不但防疫有成,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而且讓人民對民主政權信心大增。這兩種真章,真是天堂與地獄的對比。 日前,有兩個新數據再次說明我兩個月前所說的沒錯。一是國際智庫民主聯盟基金會十五日公布了對五十三個國家十二萬人所做的世界防疫成果大調查結果,台灣以八十七%的台灣受訪者肯定政府的因應政策和措施而名列全球第二。另外一個也是這個國際智庫所做的五十三個民主認知指數調查,台灣有七十八%受訪者「我的國家很民主」(現況),八十五%認為「民主至關重要」(理念),理念和現況兩者的差距就被稱為「民主赤字」,台灣的民主赤字只有七%,在五十三國中表現最佳。 所以我認為疫後的台灣民眾對民主的公開透明對每個人的生命健康竟然都有直接關係,有進一步的切身體認。這對台灣民主鞏固的前途應有幫助。這也難怪,在疫情緩和同時的六月六日罷韓投票,有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四十二%投票率出現,高達近九十四萬票積極站出來贊成罷免一位對多數高雄市民來說不尊重政見承諾、不尊重民主議會機制,且完全漠視高雄民意的民粹政客韓國瑜。疫中所激起的珍惜民主高度民意絕對可以說是促成罷韓成功的重要因素。至於罷韓後,韓粉和深藍營所發起的「報復式罷免」連鎖反應,在我看來絕對是誤解扭曲「罷韓運動」正當性的一股對民主鞏固無益的民粹逆流。由於缺乏罷免正當性,我不認為它會真的蔚為另一波的民粹政治風氣。 對疫後罷韓的台灣國內政治情勢,我有以下幾點期許。我要求執政的民進黨要深深體認罷韓的教訓,那就是「人民可以交給你執政的權力,人民也可以收回那權力」。要謙虛地認真主政、要知道當前人民最渴望的是休養生息,而非政治鬥爭和無事生非。疫後的紓困民生和振興經濟絕對是當前的最大要務;對需要繼續改革的政務,千萬要先嚴格盤點,列出優先順序,不要讓政府內部的不同機構或是黨內不同派系,未經深思熟慮和充分溝通就自走砲。結果既擾民又損政府形象。 修憲和司法改革的必要性倒是當下朝野政黨和人民都有相當共識的改革工程,是可以先做。畢竟憲政、司法兩領域的改革,較不影響一般人民的個人經濟利益,民眾反彈不至於氾濫,對政府威信又能加分。但這也將考驗立法院內政黨協商和建立共識的智慧。同時,司法院和法務部對司改積極程度,也將受公民社會和人民嚴格監督。 我也要求在野黨,亦即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這三黨的主事者和菁英,好好先想定自己到底要怎麼扮演負責任的在野黨,既能制衡民進黨,又能因此爭取民心。國民黨在五個月內連輸兩大選戰後的要務真的如他們自己所說,要徹底改變自己親中和兩岸買辦的不良形象,光靠正在草擬中的「兩岸新論述」能做得到嗎?該黨日前又再端出「黨產歸零」的老說法,雖值得肯定,但全民也不會再被騙。 台灣民眾黨在罷韓後應學到不要再政治投機的教訓,而非誤判情勢想去接收韓粉(變藍)和取國民黨而代之做為中共的在台代理人(變紅)。其實也有愈來愈多的台灣選民已將民眾黨看成「泛藍營」,而非「泛綠營」。這對民眾黨的路線應是警訊,如果藍綠選民都看破柯式民眾黨的心機,結果不會是藍綠通吃,而是遭藍綠丟棄。黨主席柯文哲日前批評台灣是一黨專政,也更是不倫不類。 至於時代力量,第一件事應該是強化黨核心思想和領導風格,目前看來是黨中央弱勢,任由立委和地方議員求政治表現和出路,既指揮不了黨籍政治人物也保護不了他們。這恐怕是時力未來黨發展的致命傷。另外,時力也要好好自我定位、自我要求,不要一方面要求大綠民進黨「讓路」,又不滿自居「小綠」地位。 最後,疫後罷韓台灣該怎麼因應國外局勢定下一步?既然從疫中和罷韓,台灣人民已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好政府,哪個才是我們的國家。蔡政府必須因應上升的台灣民心,不只要堅持台灣與中國不同國的主權原則,更要即時提高一些關鍵的台灣國格象徵和辨識,如護照、華航、駐外單位正名和駐外外交官員的名片。萬萬不可藉故拖延,落得只有總統閣揆硬,其他部門卻仍軟得讓人生疑和不滿。 同時,我們的外交策略也該有明確的優先順序,強化對美、日、澳、歐盟和新南向的多元外交途徑和作法。在無正式邦交的情況下,公共外交、文化外交、國會外交、NGO外交和國際發展援助外交就得特別重視,如此才能補足官方外交的不足。 除了上述軟實力的展現外,政府和執政黨更要磨練硬工夫,那就是「備戰」武力的加強和全民國防的提升。針對這點,國民黨就該在國防和軍購政策上調整「眛中」和「畏中」的立場,要更明確標榜國民黨衛台的決心,千萬不要再說「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但不保護台灣」這種讓國人更加憤怒的話。
蕭新煌 2020-06-22
疫中見真章

疫中見真章

  外交部長吳釗燮和AIT處長酈英傑近日共同為台灣援贈美國的口罩打包。(取自AIT臉書)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台灣口罩送抵歐洲,圖為歐盟官網日前貼出華航貨機運送台灣物資抵達歐洲的新聞與照片,上頭並清楚的有中華民國國旗與「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忙)等標語,讓我國國旗出現在歐盟官網上。(取自歐盟官網)     從中國爆發而傳染到全球一八四國的武漢肺炎,已有一七○萬人中鏢確診,更奪走十萬多條人命。這種巨大的傷亡數,應是二戰以來人類史上最大的人為致命浩劫。距離中國只不到一百浬的台灣也沒倖免,只是因應得當,災情還算在控制之中。因應得當有兩大關鍵,一是記取二○○三年SARS慘痛經驗,在年初就提前部署;二是不信任中國,不相信WHO,因為中國說謊,WHO專業破產而且偏中,所以馬上依國家的醫療專業判斷,先是禁止中國疫區人民入境,後是防堵有嚴重疫情外國人入關或強制隔離就診。然後又立即禁止口罩出口和組成國家隊,擴大生產口罩以供內需。 疫情爆發之初,在台灣的中國人和遊客並不多,這不是「運氣好」,而是自二○一四年春以來台灣擋下服貿協議後,沒讓中國各行各業人員長驅直入;加上二○一六年民進黨重返執政,中國政府氣不過,大幅限縮中客來台觀光,這兩項台、中兩國的政策,才是真正壓縮中國人數的政策後果。這就背景而言,我們真的要心存感激,謝謝當年有年輕人擋下了服貿,我們才倖免更大的中國災害。 近三個多月來,我一直觀察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如何有效地對付武漢肺炎的入侵,我不得不說,幸虧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台灣人民再一次選擇了民進黨執政,否則真會不堪設想。關鍵在於民進黨的對中國政策是「步步為營,保持安全距離」,而不像國民黨那樣「盲目,一味傾中、舔中」。所以我很深的一個感想是,台灣聰明而護台的選民救了自己。也因為疫情在全球大肆蔓延,而中國政府卻隱瞞疫情,更讓台灣人民從少到老、從男到女,深深地有切膚之痛,並體認到「台灣幸好不是中國」和「做為台灣人真幸福」。 光是這個病毒的命名,中國和WHO就極盡可能去掩蓋它發源於中國武漢的證據,想以別的名稱來稱呼,企圖讓世人忘了它是來自中國武漢的鐵的事實。再加上疫期中共還派軍機、軍艦擾台。這更讓台灣人民對中國這個政權感到不可思議和排斥;難怪在這段疫期中間,台灣人民的台灣國家(民族)認同飆高到八十三%,而中國人認同降到只剩五%。 不單如此,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初的一月,不但禁止外商出口口罩和防護裝備,更在全世界各國搜刮口罩和醫療器材及裝備企圖壟斷市場,這無異是趁火打劫。然後到了三月底,竟然虛情假意地以「饋贈」之名,行「回賣」為實,送到歐洲和南美,既想發災難財,又想博得「慈善援助」美名,甚至所贈、所賣的醫療物資不少是瑕疵品。這種小人惡行作風,看在世界各國政府人民眼中,已加深了全球反中、仇中的情緒。也難怪,白宮相關人士控告這是冷血的「一級謀殺」,正向歐洲人權法院控告,巴西斥為「瘟疫之源」,國際法學家協會和全印度律師協會向聯合國提出申訴調查,英國一個外交智庫也提出報告求償。接下來的一一索賠行動也將展開。 中國政府的小人作風不只上述,他動員他們在各國的外交官和五毛族網軍對任何「友台」的言行,進行嘲諷和打擊;甚至也有在台求學的中生在網路恐嚇陳時中,這些近乎瘋狂的行徑,在在暴露出中國政權的真面目和在中國極權統治下被扭曲人心是如何的可悲。 反觀台灣,在口罩國家隊每日生產逼近一千三百萬片之際,開始了無條件的捐贈一千萬片給歐盟(七百萬片)、美國(二百萬片)和邦交國(一百萬片)。因為品質佳、誠意夠,日來已獲得歐美各國政要和民間人士的不斷讚譽。再加上先前的抗疫政策措施得當,已受到全球政府元首(如以色列、紐西蘭、日本)、歐美多國國會領袖、大企業家(如比爾蓋茲)、金獎演員(如芭芭拉史翠珊)的公開讚揚,此一口罩人道善舉,可說是讓全球終於睜開眼睛看到了台灣、領悟到台灣政府的良善治理和台灣人民的良善義行,以及感受到台灣被國際政治排擠、打壓是多麼的不公平、不正義。 可是在疫情肆虐當頭,台灣的一些親中和投機政黨、政客,卻也不忘迎合中國,打擊口罩統一申購和援外政策,無疑在擾亂民心。這也是在疫中,讓人看到這些人真是居心不良。 武漢肺炎病毒披靡全球,也讓過去二十年來風靡世界企業界、學界、政界、媒體界的「美哉全球化理論」當頭棒喝。過去對全球化此一現象一再美化,且一再只看資本、金融、投資、傳播全球化的好,頂多被「反全球化運動」批評它也導致階級兩極化和環境生態破壞,但就沒人認真提到傳染疾病的全球化也是全球化的一個難避免的副作用。此次武漢病毒的全球化,將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將改變社會科學界和全球人民對全球化的看法,也將對全球金融股市的脆弱及生命安危的全球化風險有新的警惕。 總而言之,武漢病毒之疫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表面掀開以後的真章,這包括台灣政府的專業領導因應危機和民主的可貴;台灣人民的韌性和愛心;中國政府的劣根性和惡行的可怕(這還包括武漢病毒是否為人造生化武器的疑慮);中國人民受騙的可悲;台灣親中政黨政客唱和中國的無格之論;世界上很多國家對WHO和中國的嚴厲批判,以及全球化理論的被質疑等。
蕭新煌 2020-04-13
看國民黨選敗後的再一次改革契機

看國民黨選敗後的再一次改革契機

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左)、江啟臣(右)日前出席1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政見說明會,會後握手致意。(資料照)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我在二○一四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大敗後,在自由時報的專訪中,明白指出「國民黨無改革派,選民唾棄」。這是我長期觀察國民黨政治權力結構和運作所得到的結論。五年後的今天,目睹二○一六年總統、立委大選(敗)、二○一八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勝)和二○二○年總統、立委大選(敗),國民黨兩敗一勝經驗後,我仍然相信我的判斷沒有錯,那就是國民黨真的沒有「本土改革派」,也沒有真的「年輕改革派」! 在李登輝掌權下的國民黨權力結構曾被期待能真的培養一批以台籍為主的本土派菁英,能逐漸將「少數統治」的「中國國民黨」轉型成為「多數統治」的「台灣國民黨」。遺憾的是,見諸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事證,這批為數大概在十位上下的台籍高層國民黨權力菁英,完全無心或無能以落實權力和心態本土化的「本土派」自許,只淪為只不過是一群附庸在國民黨黨國權力體制下,只知一味爭權奪利,毫無作為的「台灣派系」而已。更令人痛心的是,當年做為國民黨高官的台籍政客,竟有不少背叛了李登輝,完全捨棄真正的「本土意識」和有膽識的「黨內改革心態」。如今回首,上面這些為數大概十人左右的國民黨本土派,雖然幾乎都快全數凋零或退場,但似乎仍被黨內當成「既得利益」的護身符。如今放眼看去,國民黨的高層也就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台籍身分有本土認同的「資深」改革派。 國民黨身為百年老黨,退守台灣迄今也超過七十年,經歷八○年代的台灣民主改革風潮的洗禮,卻沒有把握時代的契機,進行內部的大改造。不只上面提到的少數台籍本土派無力展現改革力量,也曾有一票外省菁英被期許是改革派,結果他們卻最後淪為脫黨成立新黨的反動派。所以,過去的國民黨就讓我們只目睹到「附庸派」和「反動派」權力資源互鬥,卻無大鳴大放的在理念、方向上的改革競爭。 因此在上述現行權力結構中完全缺乏台籍或外省籍的「改革派」的遺緒「基因」成份的困境下,二○二○年敗選後的再一次改造驅力會從哪裡出現?其成功機率又為何? 從二○○○年國民黨在台掌權五十多年,第一次下台開始,就有來自內部改革的訴求。以後每次敗選,就有一次改革呼籲;如今已經過了好幾次的契機,但後來就沒有一次真的落實,也就都斷送那一個轉機。 我觀察自二○○○年以來,這二十年的國民黨幾次改革契機,也依俗都來所謂「年輕改革派」鳴槍。然而是各自發聲,提出不同的沉痛改造建言,卻因無集體行動最後都不了了之。當年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強出頭的「年輕改革者」,如今也都一個個早已忘了當年的改革壯志。不僅如此,他們反而變成了舊結構的一部分。看來實在令人不勝唏噓。這回答了我上面提的第一個問題的前半段:到目前為止,國民黨內部真的是很難產生所謂的「改革派」! 一如所料,國民黨在二○二○年大選輸了之後,改革之聲再起。兩位主席補選候選人郝龍斌和江啟臣在日前的政見說明會上各抒己見。這兩位以「救黨」目標自許,但似乎又是來自黨內舊結構(一是黃復興黨部舊勢力,一是國民黨在地方的派系)的政治人物,能真的把握這又一次的改革契機嗎?從郝、江兩人的出身和他們過去在黨內的表現並不令人樂觀。 如果再從他們在政見會上所提出的「改革論述」,又會讓人為之振奮嗎?從政見會的發言來看,郝、江的改革宏論,大致都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人才的交替和年輕化,二是黨內菁英被視為中國「買辦」的印象問題,三是黨的兩岸新論述。我同意這是國民黨必須面對的三個大哉問,更是立即要有答案的嚴肅考題。 總體說來,郝、江看到的問題都差不多,也知道問題在哪裡,但怎麼著手大改造,兩人似乎不是欲言又止,就是不敢說得太清楚。以黨內人才年輕化而言,兩人就不敢直言要一些大老不要在台灣干預黨務,在中國繼續爭做中共的在台買辦。他們也不太敢說要學民進黨一樣,提供更多機會給優秀年輕人參政。在黨部組織改造上,江啟臣也誤將「政黨組織」看成一般「企業組織」。郝一面說一定要世代交替,卻另一面還沒做就怕變成政治鬥爭。 郝、江兩人看來都有意改變中國政策的論述。江說「九二共識」有點舊,應在黨內辯論求解套,卻又不敢批判中國將「九二共識」導向一國兩制。郝說要徹底改變黨內的親中立場,卻還是說不出怎麼做才能展現「不親中」的國民黨黨格。兩人更是始終不敢、也不知該如何區別和看待中華民國(名)和台灣(實),所以只能從兩人嘴裡一再說「堅持中華民國」、「反對台灣」(郝),或是「反對法理台獨」、「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江)。 不過,有趣的是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會舉出民進黨做為他們「論述」或「領導治理」的引用例子和對象。這倒是罕見,也許這是現在國民黨改革的一個契機:向民進黨學習或許可以提高落實改革的機率。
蕭新煌 2020-03-02
決定2020大選勝敗的八個關鍵

決定2020大選勝敗的八個關鍵

蔡英文帶領下的民進黨能在短短一年之間,翻轉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敗處境,堪稱是奇蹟式的逆轉勝。(資料照) 蕭新煌/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二○二○年一開始的大事,就是民進黨在總統和立委大選都獲得勝利,擊退國民黨的挑戰,再度處於完全執政的地位。選前,不論台灣選民,還是國內外觀察家和媒體都說這次大選是台灣歷來最重要、最關鍵的選舉,因為它不只是事關台灣民主自由的鞏固與否,更涉及台灣是否能敢向中國說「不」,以維護主權獨立,拒絕受中國操弄台灣的國家政治權力結構和運作。 蔡英文帶領下的民進黨能在短短一年之間,翻轉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敗處境,堪稱是奇蹟式的逆轉勝。蔡總統政府和民進黨怎麼做到的?這確實是各方都在找尋的「成功方程式」。 我認為依時間序列來回顧所發生的種種事蹟,可看出蔡英文和民進黨一直在做「對」的事,而國民黨卻一直在做「錯」的事。以下是對與錯的對照: 一、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選後,蔡英文和民進黨真的痛定思痛,檢討錯誤,謀求止敗求勝之道。國民黨卻沉醉在意外的大勝氣氛中,不思如何改造黨的體質,乘勝追擊。民進黨知道為何敗,國民黨卻仍不知為何勝。 二、二○一 九年一月初,中國習近平誤判情勢,以為台灣已成囊中物,發表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蔡英文即時回應,悍然拒絕接受招降,強調台灣國格。國民黨從上到下卻支支吾吾,不敢明白表態捍衛台灣的獨立自主。台灣民心立即感受到民進黨的「保台」決心,也更懷疑國民黨的「親中」立場。 三、蔡英文化解前嫌,請蘇貞昌再掌行政院,蘇也再度發揮明快施政作為和效率,一改過去幾年民進黨的為政習性。國民黨則還未察覺民進黨的求變態度和作法,也依舊未能立即掌握民心的動向,只空喊「重新執政」,但施展不出如何取而代之的作為。 四、賴清德在黨內初選挑戰動作發揮了「鯰魚效應」,刺激了蔡英文的求變意志和民進黨的憂患意識,促成了「蔡英文2.0」的成形和民進黨中央黨部的體質和決策的「年輕化」和「戰鬥化」。國民黨中央黨部依舊誤判民進黨這種「創造性的破壞」情勢,了無警覺性;甚至以為可以坐著就等「韓流」繼續讓國民黨再贏一次。而「韓粉」頭頭—韓國瑜,不知有意或無知,為向中國政權示好,竟在敏感時間訪港之時,進了中聯辦與北京駐港後台老闆握手交好。台灣人民在目睹蔡英文積極求變之餘,卻又冷眼看到國民黨中央和韓國瑜的消極不作為和不當「媚中」行徑。 五、香港爆發「反送中」公民抗爭,一發不可收拾,蔡英文也即時表示正面支持的立場,不容坐視「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發生。再一次,國民黨上下禁聲不語,深怕得罪北京政權,韓國瑜竟在第一時間答稱「不了解」。 六、同時,蔡英文終於獲得賴清德的支持,同意擔任競選副手,「英德」配成形,如虎添翼。另一方面,不知是被「韓流」迷惑控制,或是黨主席有個人政治心機,國民黨排除朱立倫、王金平和郭台銘的參選,而讓一個既食言又失言的爭議性人物韓國瑜出馬選總統。這讓台灣選民在對比之後,高下立判。 七、「蔡英文2.0」最大特色是敢為政策辯護,有擔當,正面對抗北京,願與年輕人對話,更在二○一九年最後一天,立院通過「反滲透法」,加強其決心「護台」的力道。相較之下,韓國瑜沒政策,只會空談無稽之事,他的「庶民」形象又被諸多私人爭議戳破,誠信破產。對中國侵台的立場,他依舊不明言、擺爛。這讓台灣多數選民產生高度疑慮。在選戰後期,韓國瑜竟因民調慘輸而宣告「蓋牌」,更讓人對他產生「輸不起」的負評。 八、由於中國近十年來在國際上的霸權形象日益被質疑,而蔡英文屢屢發言捍衛台灣民主自由,以美為首的民主陣營紛紛表態支持民主台灣對抗極權中國。而國民黨卻又提不出什麼讓國際的民主國家信服的對中策略,於是「中國因素」讓國民黨一再失分,而讓蔡英文和民進黨得分。一時之間,這場選舉也變成台灣到底是選擇中國,還是選擇美國的試煉。 具體說,大選是要選民在「抗中保台」和「傾中棄台」之間作抉擇。台灣選民,尤其是年輕人,給了民進黨創下史上第二高的七十四.九%投票率,也給了小英總統史上最高的八百一十七萬票(五十七.一三%),以及過半的六十一席立委席次,「親美保台」也儼然成為這次大選後的最新主流民意。 以上這八點關鍵事件與時刻,蔡英文和民進黨都選擇做對的事,散發「知恥近乎勇」的效力和「自助人助」的自覺;在中國侵台威脅下的「亡國感」,更是激勵了很多台灣選民站出來投票的集體意識。相對地,國民黨中央和韓國瑜個人競選總部卻是一再做錯事,更與主流民意愈走愈遠,可謂「自作孽不可活」。雖在「滅黨感」的催促下,泛藍選民也傾巢而出投票,但「滅黨感」終究敵不過「亡國感」來得有正當性和號召力。特別是對年輕選民而言,他們在乎的是他們和台灣這個國家的前途,而不是國民黨這個黨是不是有未來。
蕭新煌 2020-02-03
拆解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拆解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如果認真拆解「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成為「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就很清楚得到以下四個結論: 一、曾有「九二」 二、毫無「共識」 三、既非「一國」 四、何必「兩制」。
蕭新煌 2019-02-18
民主未成功 改革不能停

民主未成功 改革不能停

韓國瑜選前說他主張「零政治」,選後卻高唱「九二共識」,這不就是選後的中國因素政治干擾效應嗎?圖為韓國瑜陪同吳寶春出面說明「身為中國人是驕傲」所引發的爭議。(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一一二四地方選舉結果,令很多期待台灣民主品質能更上一層樓、改革政策可以獲得選民肯定,進而向前再邁一步的人,感到相當錯愕和失望。 執政的民進黨當然要為此次選舉挫敗負責,認真而嚴肅的檢討,盡速穩住政局,重整執政團隊,為二○二○年的總統、立委選舉站好腳步和勝選做好積極準備。 民進黨沒有任何立場在深自反省之外找藉口。執政團隊已檢討指出:執政不力,未獲人心;過多改革戰線,立意正確但協調不足,以致改革過程徒增民怨,更讓反改革勢力有機可乘,民心浮動;外加假訊息攻擊,網民暴力充斥,政府因應無力;以致真真假假的亂局,都只能讓政府吞下。這些都是中肯的反省,我也同意。民進黨不能說的其實還有很多。政府不便說,但我可以講。我要講的就是這次詭異的選舉已經暴露很多台灣民主程序和品質的缺陷和瑕疵。 一、民主選舉的真諦是「選賢與能」。但這次勝選的多位縣市長,老實說實在不及格。但選民卻選擇了他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二、政見良窳應是關鍵。但這次選舉,從北到南,完全沒有聽到理性和足夠的辯論,多位勝選的北中南市長,其實都有閃躲辯論或是在競選中只有空談口號或是光說無厘頭的激情說詞。但選民卻買單認帳,為什麼? 三、我對所謂網路公民雖一直尊重,但也有不少懷疑。這次證實了我對網路對民主是功是過的不安。假新聞充斥和放肆,網民霸凌和暴力及境外(中國)網民的介入干擾,已十足扭曲民主選舉過程的「公開」和「公平」原則。另一方面政府卻無能及時阻止或有效回應,NCC失職莫此為甚。台灣民主程序如此受到扭曲和摧殘,豈不令人生憂? 四、我一向贊成公投,也支持公投能補正代議民主的不足。但這次中選會在審查公投申請過程不夠嚴謹;違憲的、與相關政策法律牴觸的、彼此矛盾的、語意不清的,全都通過;連勉強補件也成案。這真是匪夷所思,中選會顯然嚴重失職。而相關政府竟然毫無警覺,也不積極對全民遊說其施政立場,似有全面棄守之態,更是失責。結果選民把這次十案公投當成只是十題民意調查,隨意按「小抄」壓印。完全未思考公投的政策和政治效果,也可說是未盡公民的責任。以後還能讓公投制度再這樣上下一起亂嗎?這對民主運作恐怕是弊大於利。 五、地方派系復出,動員樁腳,影響選情。一旦派系出手,就有政治和經濟利益交換,甚至黑暗貪腐,這對民主的廉潔政治生態當然不是好事。我知道地方派系、政治世家,甚至道上都難滅,但怎麼說都不允許干預、支配政治;一旦觸犯此一紅線,就絕不容許。國民黨數十年來與上述若干地方勢力勾結,結果黑白利益難嚴格區隔。經過政黨輪替後情況稍有改變,這次選舉派系又再受國民黨召喚而復活,實在不幸。今後,雲林、台中和高雄的地方政治是非和勾結,恐再次陷入深淵。 六、另外一點就是倡議社會運動團體和深綠本土社團在過去一年來一再對執政黨的不夠左、不夠綠指責有餘,並放言要教訓民進黨。結果,民進黨是被嚴厲教訓了,但社運目標和獨立方向卻也因此嚴重受挫。我不認為社運堅持自主有錯,也不會怪台獨社團衝過頭,但我不得不提醒社運和台獨團體菁英:民進黨還是一個比較可以貫徹公平正義和捍衛台灣主權的政黨。基於此,我們恐怕必須認清一時的對手和長期敵方的差別,講究雙方的溝通、遊說和施壓才是必要課題。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仍然沉重,原因是每次選舉的「外溢」效應總是會被扯到「中國因素和效應」,這與其他正常的民主國家大不相同。譬如說,韓國瑜選前說他主張「零政治」,選後卻高唱「九二共識」,這不就是選後的中國因素政治干擾效應嗎?更讓人不禁懷疑和指責他其實騙了高雄選民。中國北京政府在選後也指指點點,說什麼台灣選民透過「民主選票」表達了他們對「九二共識紅利」的渴望。這也是胡扯! 我也清楚,我們在台灣根本沒有對民主前途有悲觀的特權或奢侈,也絕對無法有怠惰的時刻。選後,我也自我反省,是不是對二○一六年的民主「勝選」太樂觀、太自信?鬆懈注意保守勢力的反撲和復辟?是不是我的言責盡得不夠、不深?是不是我與倡議公民團體都太在意「捕蟬」而忘了「黃鼠狼」在後? 反省之餘,我也要鼓勵民主同志往前看,台灣民主來日方長,讓我們再次繃起神經,立即像二○○八年那次的社運緊急總動員、再出發一樣,不但繼續監督執政的民進黨,也要盯住在野的國民黨和時代力量,對其他以「人民聲音」為名的「威權民粹主義」和「保守主義」更要隨時密切關注其動向和對民主發展的負面效應。換言之,我們還是要堅持民主一日未成功,改革就一日不能停的信念,但一定要求政府改革步調和手腕要細膩。 公民社團和公共知識份子的再出發要更積極防範台、中兩岸關係的內部干擾效果。一定要提高警覺,萬萬不能讓中國惡意利用台灣民主的言論、網路和結社自由而步步惡化台灣民主暴露的一些缺陷。我們一定要警惕「反民主的中國」現在就是在藉「民主手段」來顛覆「民主的台灣」。我們豈可對捍衛和補強台灣民主有一刻的鬆懈?
蕭新煌 2018-12-17
1124選舉的陰暗與考驗

1124選舉的陰暗與考驗

  還不到兩週,九合一地方選舉就要舉行,這是繼2014地方大選和2016總統立委大選後,另一次考驗台灣新民主的韌性和深化,以及台灣選民的理性、智慧和勇氣的試金石。圖/取自pixabay   還不到兩週,九合一地方選舉就要舉行,這是繼2014地方大選和2016總統立委大選後,另一次考驗台灣新民主的韌性和深化,以及台灣選民的理性、智慧和勇氣的試金石。 這次競選活動進行到今天,暴露了幾個所未有的政治陰暗現象,讓人深切憂心,進一步了解之後,更感深惡痛絕。 一、中國共產黨透過五毛黨網軍製造假消息、假新聞,虛張聲勢地支持特定親中候選人,抹黑、造謠、霸凌、打擊護台候選人。這分明是外國勢力入侵到台灣民主選舉的惡劣運作。甚至,高雄市國民黨候選人的宣傳用語、動員手段都竟然已經「中國化」。 二、北、中、南三都市長的國民黨候選人竟然可以大搖大擺地以「無政見」、「空洞口號」、「為反而反的聲量」來迎合、渲染、擴大社會中存在的不滿情緒,製造更多的不滿,甚至對立和仇恨到處在造勢場合,高唱「夜襲」,把選舉當成你死我活的殺戮戰場,這成何體統?甚至在高雄還出現國民黨找來臨時演員假戲假作陳情的鬧劇。 三、若干特定親中媒體(報紙、電視)在選戰中,更是為了向北京示好、邀功,或直接聽命中共外來勢力,完全自毀媒體專業精神,作假、扭曲、中傷、抬轎,無所不盡其極,已到了沉淪和墮落的最低極限。 對中國外來勢力的干擾、干預,我希望政府在選前逼近的日子裡,要以更強勢立場譴責中國北京政府,對付假新聞要有效以法律制裁和打擊,如以「意圖使人不當選罪」起訴;對付抹黑霸凌候選人的網民暴行,應以「加重毀謗刑責」來遏止。 對於那些墮落沉淪的親中媒體,我期待本土的倡議公民團體(如公督盟、澄社、永社、民主平台、台灣四社等)能盡快站出來公開批判和譴責,以端正媒體做為公道第四權的定位。 當然,我更寄望為數不少的台灣中間選民能秉持支持深化民主的理念,支持有心改革的政黨。千萬不要因為民主改革的一時陣痛而懷疑持續改革的必要性,甚至讓反改革的力量及政黨得逞而死灰復燃。我深切期許那些有自由派思想的中產階級和知識份子一定要站出來,挺台灣、挺民主、挺改革。對於一向護台灣、愛家園的本土選民,更不能對這次選舉中的「外患」掉以輕心或有一絲鬆懈。 這次執政的民進黨選得相當辛苦,其中一個內在原因就是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選民反彈。兩年前因為反改革而失去政權的國民黨,竟然失去政黨格調公開激化民意中對改革的不滿情緒來做為選戰中的唯一工具,絲毫提不出什麼更高明的政見,這也很讓我引以為恥。
蕭新煌 2018-11-13
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民意形象

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民意形象

  台灣民意基金會選在民進黨召開全代會的當天(7月15日)公布最新政治民調。圖/張家銘 很巧,台灣民意基金會選在民進黨召開全代會的當天(7月15日)公布最新政治民調。該民調除了再度顯示標舉「改革路線」的蔡英文總統聲望仍然偏低,與上個月比較,雖負面回應下降3%,但正面回應只上升1%,維持在3成3。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也不必渲染其政治效果。我在小英總統上任一年後就直指,只要是立志改革,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反對者的抗拒和反撲,以及支持者的不耐和沉默。今年一月也曾撰文說小英的歷史定位應該會「落實轉型正義」。既然如此,除弊動作恐怕會大於興利,那必然會讓一般公民以為政府只破不立,或是擔心樹敵多於交友。在這種「改革施政主軸下」,表面的民意數字恐怕一時很難漂亮;要傾聽的反而是「各方」對改革內涵和步驟的反映與建言。 接下來我要分析的則是同樣這份民調所揭露比較有意義的政治訊息。那就是民意對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政黨形象認知差異。 調查列舉10個描述政黨性格和形象供電訪者勾選。統計出來的結果相當有趣,也印證了我長年觀察兩黨政綱宣告(表)和執政作為(裡)所獲得的印象。 在台灣民眾心目中,民進黨有以下這七種異於國民黨的黨性和黨格(依民眾的判斷強度依序列出): 1.有改革魄力與決心 2.重視自由與人權 3.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4.代表台灣人的利益 5.有理想性 6.代表一般老百姓的利益 7.清廉 上述前三種特性,民進黨比國民黨領先幅度從20.1%到31.8%。如果反推過來在台灣民眾眼中,國民黨則是一個:沒有改革魄力和決心的保守政黨、較忽視自由與人權、看輕生態環境保護、不能捍衛和代表台灣人的利益、因循和缺乏理想性,所作所為似乎是為了特定金、權利益團體,而非一般老百姓。最後,他也是一個清廉受到質疑的政黨。 相對的,國民黨有下面三個特色領先民進黨: 1.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 2.較有能力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3.較具有執政能力 換言之,當前民進黨輸給國民黨的是未能依中共「統一和併吞台灣」的意旨,處理兩岸關係;急於改革除弊,以致讓民眾以為施政未提升台灣經濟發展和競爭力;也由於有前述兩個「憾事」,民眾也就批判民進黨執政能力不理想。這三個特質,國民黨領先幅度從13%到48%。 看完民調的這項兩黨政黨形象全比較之後,我要鄭重呼籲台灣人民要好好想想,台灣到底需要哪種政黨?對台灣長遠前途好的政黨、做得比說得多的政黨、務實而不務虛的政黨、清廉而不貪腐的政黨、能捍衛台灣主權的政黨,就該支持。不要再鄉愿,再假裝用「中間選民」做藉口,既不敢對台灣政治前途表態,也不敢明白表態為台灣主權發聲和向中國政權說不,更不願為改革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背書。 我也覺得民進黨要好好善用這份民意調查資料,一則增加自己的執政信心,二則立即有效改善在經濟興利和相關改革施政步驟和方法,千萬要設法改變民眾對民進黨持有那種「心有餘而力卻不足」的錯覺。 至於國民黨該怎麼做?我想國民黨應該好好自我檢討,如果真的覺得台灣人民誤會了國民黨的「七大錯」,那就公開出面辯護,讓台灣人民再來做一次大論斷和大清算。
蕭新煌 2018-07-17
​天佑台灣

​天佑台灣

  台灣的國際處境也是如此,一年來中國對台的外交打壓、霸凌,一再加大。武嚇方面,解放軍海空臨境示威;國際組織排擠台灣參與;中國駭客一再惡意攻擊台灣的各官民機構組織官網。在文攻方面,中國已極盡所能,逼我駐外在地國強改我代表處正式名稱,近期更施壓GAP、ZARA和Marriott(萬豪酒店)等國際企業,矮化對台灣的稱謂。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日前,強颱瑪莉亞撲台,但到了台灣北部海域時卻受地形影響,路徑北偏了10~20公里,結果北部各縣市的風、雨勢均相對減少,尤其風害全都落在海面上。北台灣遭受的風雨災情,都比預期小很多。 只是對馬祖卻造成史上最強颱的侵襲,這是一個遺憾。此外,瑪莉亞颱風帶來的降雨,對全台水庫(澎湖例外)的旱情也都有莫大的助益,共「進帳」逼近一億噸,水情已轉藍燈。所以中央氣象局表示,此次瑪莉亞強颱對台是一條「天佑台灣」的路徑。 天佑台灣是值得慶幸的結果,但不是靠什麼都不做,此次防颱一如往昔,政府、社會、產業都有好幾天的時間,做相當周全的因應和準備。颱風一時的轉向北偏20公里只是幸運能避開一劫,這雖讓我們慶幸,但不能心存一絲僥倖心理,以為每次老天必佑台灣。 台灣的國際處境也是如此,一年來中國對台的外交打壓、霸凌,一再加大。武嚇方面,解放軍海空臨境示威;國際組織排擠台灣參與;中國駭客一再惡意攻擊台灣的各官民機構組織官網。在文攻方面,中國已極盡所能,逼我駐外在地國強改我代表處正式名稱,近期更施壓GAP、ZARA和Marriott(萬豪酒店)等國際企業,矮化對台灣的稱謂。四月又強逼數十家國際航空公司的網站,不能將台灣列為國家。 我相信台灣全民對中國的上述惡行惡狀,一定都感到群起憤慨,我更相信有正常理性和感性的台灣人,也會清楚分清敵我。如果還有腦袋不清楚的政客仍在喃喃自語,責怪民進黨政府為何不接受九二共識,我會認為那簡直是沒有國家認同感了。 另外一個層面我也覺得值得要說,當台灣深受中國文攻武嚇、欺壓霸凌之際,國際社會和友台國家,也終於更進一步看清中國「和平崛起」的偽善,和「中國夢」的霸權野心。 先是日本將駐台灣的「交流協會」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顯然有意提升對台灣關係的重視。美國在過去數月,也陸續在國會、國防部通過與白宮簽署了「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2018台灣國際參與法案」,擺明是在大力挺台灣。白宮直批中國的施壓台灣行徑為「歐威爾式的胡言亂語」。美國國務院也對中國的政治軍事擴張行為是「破壞現狀」,這更是明顯地表露,對近來中國鴨霸惡行徑的不滿。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在近日分別公布兩國政府,對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提出調查報告和警告。英國外交部官員更公開表明,英國政府向來以「台灣」稱呼台灣,該國國會友台小組兩位主席,也致函英航對其更改台灣的地位和稱呼,表達不滿。歐盟表示,中國試圖控管航空企業網站內容,是剝奪和侵害企業自由。加拿大政府和澳洲外交部,也都表明政治不該干預企業營運。上面這些國際的聲援,不但是對台灣送暖,也同時向中國表達抗議。 我們對日、美、澳、紐、歐盟的上述反應,固然該表示感謝;但中國對台灣國格的傷害卻已經造成。這點我們全民絕不該沉默接受,一定要明白向中國抗議。也應該支持小英總統,日前所呼籲民主自由和理念相近國家,應攜手和挺身抗拒中國的霸凌行徑,並捍衛台灣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價值。 颱風轉向是自然現象,要惡鄰改變霸凌行為,就得靠自救、自助和自強。我們要求政府挺直身段,對中國說不,反制中國惡行,絕不能等著靠天佑。
蕭新煌 2018-07-14
政壇的是與非?

政壇的是與非?

  前者是典型的造謠,將「是」說成是「非」,中傷吳音寧這一位長期關懷農民、農業的中道農運熱心人士。幾件莫須有的指控(沒能力、績效差、吃魚翅、送紅酒)都一一被證實是造假。(圖/張家銘) 最近台灣政治圈的是與非愈來愈不清楚。「是」被當成「非」,「非」卻被捧為「是」,或是是與非的嚴格分際,當成稀泥來和。這在政治圈雖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一個已歷經三次民主政黨輪替的台灣,卻實在很諷刺。 一是台北市北農總經理的吳音寧被汙衊事件。二是郝龍斌訪北京揚言「兩岸一家人」和「中國是台灣人的家」事件。 前者是典型的造謠,將「是」說成是「非」,中傷吳音寧這一位長期關懷農民、農業的中道農運熱心人士。幾件莫須有的指控(沒能力、績效差、吃魚翅、送紅酒)都一一被證實是造假。但至今仍未還吳音寧的清白(是)。柯文哲身為市長卻竟然隔岸觀火,或做不厚道的兩面人,甚或加碼痛打自己的幹部,這種政治行事的風格,實在令人搖頭。尤有甚者,開第一槍的造謠者(媒體、藍營市議員)也未見出面道歉。我不但為吳音寧叫屈,更氣當下政壇的是非在哪裡? 後者則是在若干偏頗媒體扭曲渲染之下,將郝龍斌這種完全背離台灣主流民意、乖違民主政黨政治中,反對黨絕不明目張膽與「敵對」國家政權唱和,又不利本國利益鐵律的論調,竟然宣傳成為唱出兩岸和平之聲,和為中國遞上橄欖枝。這分明是將嚴重的「非」曲解為模稜兩可的「是」。 至今未聽到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出面說明或澄清,看來他似乎也認同這種近乎輸誠和急統的論調。如果是如此,那豈不坐實國民黨已淪為只是一個只會與中國示好、向中國低頭,無視中國年來一再武嚇台灣國家安全,利用台灣民主自由的開放與容忍,變本加厲滲透台灣社會內部營造親中、反台勢力,甚至大量放出擾亂台灣社會安全的「假消息」等事實的無格在野黨嗎? 在兩岸政策上,台灣主流民意是什麼?上週最新的兩岸政策協會民調顯示,過半(52%)民眾直指中國政府在破壞兩岸現狀,也有過半(52.2%)台灣人主張蔡政府不應該接受「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在這種民意結構下,當然也就對郝龍斌所提「兩岸一家人」說法表示不能接受(52.4%),更不會同意吳敦義提出的「兩岸最終的目的是國家統一」(61.3%)。也有半數(51.2%)台灣人認為在面對中國打壓下,國民黨黨主席和黨籍立委跑去中國互動示好,是不適當的行為。最後,有63%民眾支持蔡政府應該要有反制措施,60.9%民眾更具體同意政府應該嚴審中國官員來台的申請。 不知吳敦義、郝龍斌和藍營立委,在看這些民意反應之後,會不會有什麼感覺?難道他們真的那麼心不甘情不願甚或膽怯為台灣的國家利益,向中國直言嗎?讓我很不解的是,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趕到台灣,卻不知生聚教訓,好好認同台灣本土與台灣人民共存共榮,卻竟然向世仇叩頭求和投降,即便被共產黨高層貶為「爛泥巴」和「騙吃騙喝」,也不敢回嘴批駁。反而國民黨竟然可以向同為國人的民進黨,這麼勢不兩立,欲置之死地,這更讓我感到為國民黨悲哀與不齒。 國民黨上層和下層的這些奇怪行徑,實在讓我深深感到它實在不配、也不夠格做一個民主台灣的在野黨。也再次為政壇的無是非感到痛心。
蕭新煌 2018-06-14
小英總統的歷史定位

小英總統的歷史定位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有好一陣子輿論界和政治觀察者都在問,民主化以來的幾位台灣總統,他們的歷史定位會是什麼。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問題,以下是我粗淺而大膽的看法。 解嚴後的李登輝總統(一九八八—二○○○),他的歷史定位會是:建構民主體制 政黨輪替後的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他的歷史定位將是:打造新國家認同 換言之,解嚴以來迄今的前兩位總統,他們的功過不難評估。就民主和國家認同而言,李、陳各有貢獻,也各自代表了戰後台灣這兩個典範移轉的承接政治領導人物。但第三位繼任的馬英九總統在這兩方面恐怕就相當失分,也耗損了前兩位李、陳所累積的民主本錢和認同資本。如果說在馬八年裡,為了實現他親中和統一的意識形態,名是為使兩岸關係解凍與和諧,卻讓台灣的民主倒退和國格受損,我想很多人不會反對。 那蔡英文總統(二○一六— )的歷史定位又會是什麼呢?這恐怕得從小英政府受人民付託的期待和責任談起。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之前的二○一四春太陽花公民運動和二○一四冬的地方選舉,台灣社會都已瀰漫著不滿民主衰敗和台灣認同沉淪的集體情緒。民進黨贏、蔡英文被選上總統,不就是要她挽救和鞏固台灣民主命運以及不再向中國叩頭稱臣、甘作帝國中國的朝貢國嗎?一年半多來,小英政府整體來說,的確在對內救援民主和對外堅持國家認同上,都很嚴肅和積極在做,前者是劍及履及(急驚風)的大作,後者則是沉穩以對(慢郎中)的小作。 小英的民主作為就是大刀闊斧地除弊改革,從「一例一休」的修正、「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成案、「同婚(多元婚姻成家)釋憲」、「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到「公民投票法」修正、「不當黨產處理」的落實、「司法改革」的起步和「轉型正義促進條例」的公布,在在都證實民進黨的民主改革舉措並沒有瞻前顧後。前述幾個改革在國民黨、民進黨前朝政府都曾光說不練或是都不敢想。可見小英總統的改革決心和膽量恐怕更大於李、陳兩位前總統;馬當然是蔡的對立面樣板。 也因為這種改革步驟大和急,一個接一個,不但讓一些一般公民以為小英光破不立,對同情的政治觀察家來說,會評她樹敵多於交友。對政黨政治現實來說,改革的受益者是整個民主體制,而非特定或具體的「選民」,而受害者卻歷歷可數;於是受益者沉默,受害者卻跳腳,這就導致一年半來,台灣民主雖已被救,也有深化和鞏固的成績,但政府民調卻沒得到肯定,反而下降。 至於對中國「說不」看起來好像是小作,其實也是需要莫大勇氣和堅忍的耐力。這看在傾中統派眼裡,他們認為那是「反中」、「自閉」、「挑釁」,當然會把一些中國一年半來的霸凌惡行反而歸罪給小英的「不接受九二共識」。另外,對台派傾獨的深綠人士來說,小英卻只是「堅持的溫吞不作為」。所以小英的不讓步和堅忍作為,都會被統獨兩派斥為不當和過猶不及,當然也就批評聲不斷。而這兩派積極份子卻又都被媒體寵愛,一再在媒體嗆聲,當然對小英的聲望一點都沒幫忙;更在部分媒體渲染下,好像小英政府的對中政策都沒做對。 在上述這內外困境交迫之下,小英施政民調要高,恐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如果這對內大舉改革和對外堅持立場相比,我會傾向支持小英要繼續堅持推該推的改革,除了民主深化、司法改革、轉型正義外,還有憲政改革。但是準備要更充足、時機要掌握得有智慧、說理也要更清楚有力。還好,小英總統的心理建設很不錯,她上週在南投公開說,「為了改革,她不怕被批評」、「如果要討好,就不必選她當總統」。這正是她有自知之明、沉得住氣的難得個性和勇氣。這也是很多明理的人支持她、欣賞她的理由。 這不是說,對中國的惡行就只有軟性喊話和呼籲而已,我認為小英總統和政府要更大聲、更堅定地向中國抗議,該說重話,就說出來,否則中國這個惡鄰一定會繼續侵門踏戶。台灣可以更高的民主和人權價值來做為我方對他們復談的要求。不要被他們堅持的「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所綁架。同時更要向美、日重要盟友尋求他們直接的聲援,接著把中國霸凌行為向國際控訴,讓全球來譴責中國。 當然,除了除弊之外,小英政府也要有興利的良方,夢想雖好,但務實可行的興利政策,讓人民有感,才是正道。 總之,回到本文一開始的發問,小英總統的歷史定位究竟是什麼?從過去一年的觀察來看,我想小英或許已自許,我也期待她要更奮鬥去建立的定位是「落實轉型正義」。因為轉型正義是她已有的強項,也更是前幾位總統沒做到或不敢做的大政績。
蕭新煌 2018-01-22
「小蔣週」暴露甚麼?

「小蔣週」暴露甚麼?

  馬英九也跟著湊熱鬧,在一本新書發表會上,刻意美化和沖淡小蔣當年是被台灣國內弊案(江南案、十信案)「被迫」解嚴的事實,說是為了因應台美斷交、美中建交新情勢和「洗清」國際上對「戒嚴下台灣」的「誤解」,才主動解嚴。(圖/張家銘)   今年是小蔣去世(1/14,1988)30週年。國民黨擴大紀念,其動機很容易被識破。 吳敦義主席想藉「小蔣」在國民黨內的歷史地位,來抬高自己在黨內的定位,另一不敢說的理由,大概就是想跟中國共產黨跨海唱和,一齊美化兩岸的獨裁者。中國共產黨這麼做,有它延續在中國威權獨裁政體的陽謀,但國民黨也這麼緬懷小蔣,面對已民主化的台灣社會,就顯得太沒出息,甚至會有誤黨之虞。難道它還有甚麼其他的陰謀?此外,吳敦義面對外界質疑,更無厘頭地回說「難道我們都要無君、無父、無國、無家?」真是不知所云! 馬英九也跟著湊熱鬧,在一本新書發表會上,刻意美化和沖淡小蔣當年是被台灣國內弊案(江南案、十信案)「被迫」解嚴的事實,說是為了因應台美斷交、美中建交新情勢和「洗清」國際上對「戒嚴下台灣」的「誤解」,才主動解嚴。這分明是扭曲、簡化和轉移當年小蔣做此重大決策所存在的內外客觀壓力。不管是該書或是馬英九,也都不敢正面提到台灣當年民主化浪潮,才是對小蔣「解嚴」的直接壓力來源,小蔣解嚴無非是為了尋求「延續」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權合理性。 至於馬也唱和說「我們永遠感念他,永遠懷念他」,恐怕不過又是想搶當「經國學校」的及門弟子,在藍營中建立自己的「傳承者」地位而已。 無獨有偶的是,當年也曾經是「小蔣」親信的宋楚瑜,搶在這「小蔣週」出新書,恐怕又是另一個仍不忘情要重建自己在泛藍的共主企圖。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們多了解「小蔣」晚年的「真面目」和「內心話」,反而意有所指說到是因為他在1982年赴美3個月,不在台灣,不在「小蔣」身旁,才意外促成了馬英九接近「小蔣」的機會,和之後「小馬」的崛起。這無異又再度掀起「宋馬情結」的傷痕。 從過去這幾天的「小蔣熱」到底讓我們看到甚麼? 第一、國民黨中央想利用「小蔣」在台灣民間的「餘溫」價值,淡化和扭曲當年國民黨長期威權的反民主本質。這恐怕會弄巧成拙,讓台灣國民,看破國民黨與對岸中共政權共同具有「反民主」的政權本質? 第二、國民黨上下,也想利用「晚年小蔣的表面親民形象」來抗拒和醜化民進黨政府近來對「處理不當黨產」和「促進轉型正義」的堅定改革政策和作為。 第三、幾個出面的「老藍人」(吳、宋、馬)無疑都想藉與「小蔣」的親近關係,企圖鞏固自己在泛藍陣營中的「傳承者」地位。 已有了民主基因的台灣人民,不會看不出來上面這3個藍營的動機和戲碼。
蕭新煌 2018-01-15
反年金抗議,不配稱「公益社會運動」

反年金抗議,不配稱「公益社會運動」

  反年金改革聯盟的抗爭,理不直而氣壯,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很大程度和政府、警方的姑息態度有關。圖/民報資料照,張良一攝   反年金改革的抗爭團體在4月19日立法院前抗議,結果失序施暴,令整個社會大眾更為之唾棄和不齒。幾個月來,反年改份子的「反對訴求」一再像破留聲機一樣,重覆提出,但卻根本說服不了社會、也得不到理性民眾的認同。 針對這種反年金的攪局抗議,我在2月初即向政府高層提出預警,務必嚴正面對和化解。他們的破壞性行徑卻是讓人質疑政府的善意溝通和懷柔回應是不是太軟弱了?而警方的制暴無能,更令各界心生不滿,甚至懷疑是不是在「窩裡反」?面對這些亂象,政府一定要立即拿出施政決斷和改革魄力,不能讓無理的逆流亂了有理的主流。 反年改無理,早已是社會共識。但反改革的那些人卻因為日前太陽花運動獲得不起訴的法院判決而受到錯誤的「鼓舞」,甚至自比為退休軍、公、教、警版的「太陽花公民不服從運動」。 關於「反年改」抗議和施暴絕不能與「太陽花」的「公民不服從運動」相提並論,已有很多識者提出清楚和明確的論述,各界也有了共識。我不必多說。我只想在此談一談太陽花運動兩周年後的民意反應來論證被譏為是「要錢花」的反年金改革抗陳,怎麼說都不能被視為有公益改革意義的公民社會運動。 根據中研院社會所在今年初進行的「台灣社會意向」調查發現,台灣民眾中有五成七(56.9%)支持過去兩年來民間組織推動的「政治民主運動」(如反媒體壟斷、反服貿(太陽花運動)和反課綱微調運動),更有六成五(64.9%)支持過去兩年來民間社會組織推動的「社會改革運動」(如反核、反大埔、反都更迫遷運動)。事隔兩年後,這種普遍的改革民意仍然存在,值得我們欣慰和珍惜。 綜觀上述列舉的六種事關政治民主和社會改革,都具有「保障弱勢利益」、「捍衛公平正義」、「維護正當國家前途」三大目標,以及「說理清楚」和「非暴力手段」兩大途徑。半年來的「反年金」(要錢花)抗議行動,沒有一項是符合的。 試想這樣的既得利益為自利而反撲的行徑,既說不清道理又施暴,當然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和輿論的聲援。民進黨政府沒有理由再任由這種只是「要錢花」,而不顧公益的反年改抗議再耍賴下去。
蕭新煌 2017-04-25
對小英執政100天 綠藍民調的解讀

對小英執政100天 綠藍民調的解讀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小英總統就職一百天了,各種民調結果在過去兩週紛紛出籠,主事機構的政治立場也各有不同,有親綠,也有偏藍。因此,呈現出來的小英施政滿意度水準,也就有高有低:綠高藍低。 譬如說,台灣智庫民調的小英滿意度是四十八.五%,台灣民意基金會是五十二%,台灣世代智庫則是五十三%,平均約五十一.二%,超過五十%。但TVBS、旺旺中國時報、聯合報的民調卻分別出現只有卅九.○%、四十一.四%和四十二%,平均是四十.八%,兩種政治立場不同的小英滿意度民調結果竟超過十%。可見「機構效應」的影響力的確不小。 在綠藍機構民調的內容和措辭上,也呈現認知上的差異,親綠的智庫民調問項較多也較多元,調查結果可以提供比較豐富的社會態度,如包括對具體推動政策改革的評價,如年金改革、照顧勞工權益、推動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他們在用語措辭上也較合乎社會科學民調應有的中立、客觀、不誤導的標準。但在偏藍的兩報所揭露的民調題目數不但少,而且不乏語意不明(如問受訪者有感無感?)或是誘導(如直指蔡政府外交策略是聯美日抗中?)和明知故問,而無實質分析意義(如問民眾蔡政府執政後,你認為兩岸關係變好、變壞或維持現狀?) 另外,在親綠民調結果,也讓社會大眾多方了解選民對小英主政的信心,以及對其領導風格的評語。整體來說,六成選民對小英主政有信心(在旺旺中時民調資料,也出現五成二的信心水準)。超過半數和近六成肯定小英「清廉」、「可以信任」、「有改革的心和能力」、「處理兩岸關係,能維護台灣利益」、「會溝通」、「有治理國家能力」等。但在「有魄力」和「會用人」兩項評價則是低於五成。優點要守住,缺點要改進。 其次,對新政府一百天來重大政策的評價上,從親綠智庫的調查結果我們也看到一些有意義的民意,對外「處理國際外交事務的表現」竟然是最受認同(六十六.五%支持)(這在偏藍聯合報民調卻呈現強烈矛盾的對照),對內則以「推動年金改革的表現」極受肯定(五十六%到六十%)。這種民意反映頗值得注意,亦即台灣人民對外看重國家利益維護立場的正確,對內重視相關政策改革,如年金改革、處理不當黨產和其他轉型正義的推動等。 當然在這些多方面施政作為的評價上,偏藍的民調就會特別集中在小英政府確實比較有爭議或尚未順利解決的勞工政策問題上去指責,甚至在轉型正義推動上把處理不當黨產政策迎合國民黨說詞,凸顯它有對國民黨的「政治追殺」之虞。 但是親綠民調沒問,而偏藍旺旺中時民調單挑四個部長的滿意度做排名,倒是有弦外之音。結果發現國防部長最不得人心,勞動部長其次,再來是交通部長和經濟部長,而他們的不滿意比例都在五成以上。這些數據當然值得英全執政團隊深思反省,是不是內閣中有的部長真的太無為,有的還是沒法進入狀況,有的又衝過頭。 不管綠藍民調都揭示,台灣選民對自己一票一票選出來的小英政府很有期待,也有信心。但民眾似乎也相當焦急,不但急著想立即看到施政好成果,而且一旦看到或聽到有阻力,就馬上跟著產生集體挫折感。在上述的兩種心態交織下,民眾對小英和她的政府表現也就不那麼滿意了(偏藍的四十%到親綠的五十%)。 小英政府對施政一百天的各種民調當然要謙虛接受和認真解讀和參考。從親綠的民調資料,應該可以學到很多今後當有的施政方向和作為;獲肯定的一定要堅持,被批評的,也務必要檢討。對於偏藍的民調,則是要小心注意和掌控它可能產生的不必要政治擴散效應。 當然,我個人更願建議英全團隊,除了數量化的民調數字之外,更應該細心傾聽和閱讀那些非量化,但卻很有見地的評論聲音和文字。
蕭新煌 2016-09-05
統戰與雙城論壇

統戰與雙城論壇

  中國以政治干擾禁止台灣相關政治和學術人士入境號稱「一國兩制」的香港和澳門。圖/取材自 pixabay(CC0 Public Domain),民報合成後製 臺灣再度變天之後,中國跳腳,大喊將有地動山搖後果。立即的動作包括中止兩岸「正式」溝通管道,限縮中(陸)客來台人數,同時更以政治干擾禁止台灣相關政治和學術人士入境號稱「一國兩制」的香港和澳門。 我就是後者的見證人之一。我於8月3日應邀到澳門大學參與研究計畫的討論會,但在黃昏搭華航入關時,卻被澳門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告知「有公文下來,你被禁止進入澳門」。給我的拒絕入境通知書上寫的理由是依據2003年4月16日生效的第四/二○○三號法律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內容是「依照法律規定被禁止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顯然,所謂澳門的「法律規定」可能不過是北京政治指令下的一個工具而已。而「一國兩制」不只在香港破產,澳門在我目睹下也已淪亡。 在入境卡關時,我立刻打電話給總統府國安會秘書長,讓他知道此事件。陸委會也立即請駐澳門辦事處主任「協商」和「處理」,但幾個小時與其「窗口」的「溝通」後,顯然無效,可見澳門政府也做不了主。我於次日凌晨搭澳門航空回台灣。 這就是五二○後,中國統戰手段的「緊縮」,能統才統,不能統的就拒絕。這就是為什麼這一個月來,我們陸陸續續從香港聽到諸多台灣人士被拒入境,甚至不能入境等隔天轉機的事故。 被拒統戰是純粹政治後果,當然沒有什麼損失,只是讓更多台灣人知道中國的政治鴨霸心態和不容異己、異論的心態表現更加輕率粗暴,而且也昭示天下人,北京政權的手已大剌剌伸到港澳這兩個特別行政區。 至於被視為還可以有被「統戰」價值的台灣人士或團體,倒也不必「自喜」或「邀功」,以為那是兩岸僵局下的「突破」,或是因此「自作聰明」要大家「不要污名化統戰一詞」,甚至要大家「體諒」來台統戰的中國官員有其苦衷和任務和引喻失義說出「我們免疫力好,就不怕細菌」(如柯市長在此次剛閉幕的雙城論壇過程中的諸多發言)。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台北市長柯文哲與上海統戰部長沙海林。 圖/張良一攝,民報影像處理 至於像聯合報在8月26日社論中以「自囚」來批評所有對中國來台統戰的「質疑」和「警告」,而且還明言,不接受任何「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統戰人與事,就會「把自己活活困死」。這更是反映其親中政治立場的自白,還能再自許為客觀第四權嗎? 更可笑的是這位上海統戰部長沙海林竟然大言不慚說他這次發現台灣認同「一個中國」的「有識之士」愈來愈多,這真是睜眼說瞎話,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竟然都沒有任何人告訴他,反對「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的有識之士滿街都是嗎?
蕭新煌 2016-09-01
反民主政權都愛控制歷史教科書

反民主政權都愛控制歷史教科書

  朴槿惠的「新國家黨」和馬的「中國國民黨」都在兩國民主化巨變後,再次獲取執政權,而且也都因怕見歷史真相而企圖竄改歷史。這就是台韓「反動政權」對民主、多元普世價值的反撲。(wikipedia)   我一向有兩個觀察: 一是經過民主化洗禮後的政權(黨),都怕再面對過去那不體面的極權/威權歷史; 二是如果一旦再執政也都會千方百計控制國民的歷史解讀權,甚至再扭曲國家歷史觀,而用竄改和制定一黨之私的「統一版」歷史教科書。 台灣和南韓是兩個經歷亞洲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近幾個月來爆發的歷史教科書事件風波,都證實了上述的鐵律。 台灣的教育部不顧修改教科書的程序正義,以黑箱作業竄改台灣歷史,要將台灣的自主發展歷史再次推進大一統的中國史,企圖將它變成中國史的支流。所謂「微調」其實是致命的意識形態大扭曲。在其中,對50年的「日治」,更不加思索地要將它帶進全民抗日、仇日的集體情結,特別以「日據」和「殖民統治」來描述那50年的台灣史。此一微調的現實政治意涵,讓人看來就是「親中仇日」和淡化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歷史。中國國民黨的一黨意志或許是如此,但沒道理逼全民,尤其是年輕學子去接受;所以就爆發了今年夏天的「反課綱」抗議事件。至今,教育部還不敢面對錯誤,仍想以拖待變,讓人不齒! 南韓的歷史教科書一向比台灣更僵化、更集體主義。對韓國統一觀不容挑戰,對日本殖民主義更是嫉惡如仇。我曾寫過一篇論文比較台韓高中歷史教科書對「日本殖民經驗」的描述和評價。我發現在台灣民主化之後的2007年教科書已對日本殖民在台灣的功過有了比較客觀的描述和評價,措詞較中性,也不再一味用國民黨的歷史教條來看日治。而對照之下,南韓在民主化之後的2002年教科書中,對日本殖民經驗根本沒有一句好話,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音樂、生活各領域都出現「亡國滅種」怨恨,強調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全韓人民都展現「反日」、「抗日」和「仇日」集體意識和行動。 近日更傳出保守的朴槿惠政府更企圖從2017年起,由原本多種民間編訂版,改為統一使用的官方歷史教科書編訂版,目的是「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歷史觀,糾正對歷史事實的錯誤記述,並消除歷史教科書理念的編向而導致的社會爭議」。換句話說,高中歷史教科書可有八家不同出版社編寫出版的現狀,將只剩由教育部國史編纂委員會統一編訂本。此舉立即被學生、教授和反動黨抨擊,視之為倒退的獨裁時代舉措。結果,也出現了南韓版的「反課綱」抗爭運動。 雖然南韓政府舉例說現行民間版教科書太左傾,也對北韓政權太縱容;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朴槿惠是有企圖重寫和重新定位她父親朴正熙的極權和反民主統治史。朴政權的「反左傾」藉口,不就是「右傾」的證明嗎? 朴的「新國家黨」和馬的「中國國民黨」都在兩國民主化巨變後,再次獲取執政權,而且也都因怕見歷史真相而企圖竄改歷史。這就是台韓「反動政權」對民主、多元普世價值的反撲。但我相信兩國民主力量在2016年也都會再次反擊,讓民主重生。
蕭新煌 2015-10-16
宋楚瑜是哪一黨的?

宋楚瑜是哪一黨的?

  整個「國親合」之議,宋楚瑜的態度最有意思,也最可議。(本報資料照,何豪毅攝) 自從親民黨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參選2016總統大選以來,在「藍營」裡就一直盛傳,國、親兩黨在大選中應進行「整合」,讓洪秀柱和宋楚瑜PK民調後,提出正、副總統候選人名單。對此,洪秀柱極力反對,朱立倫始終只曖昧地表示「不輕易放棄」,宋楚瑜卻大表歡迎。三人三條心,各有盤算和心機。難怪,迄今所謂「國親合」根本沒起步,在我看來,也不可能成局。 一個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竟然淪落到要去跟一個分裂出去的「小黨」談整合,推出總統大選的正、副總統候選人名單,說起來就怪事一樁。究其原因,就是國民黨(藍營)陣營對已推出的候選人沒信心,怕就此不只國民黨崩盤,而甚至連廣義的「藍營」都會潰散,這種對威權保守和統派的政治勢力前途不明的恐懼和焦慮,大多來自基層,也來自部分立法委員候選人。但黨主席朱立倫根本對此打從心裡沒意願,怕的是宋楚瑜就此班師回朝,奪取黨權。國民黨內部迄今仍然也還有「棄柱迎王(金平)」的最後期待,朱立倫似乎也有這種「不敢言」的心聲。試想黨內「洪王整合」都動彈不得,要談跨黨的「洪宋整合」,不是更不可求,也更沒什麼道理。 其實整個「國親合」之議,宋的態度最有意思,也最可議。明明是一個獨立新政黨的黨魁(雖然從來沒開黨大會,也沒依法改選黨主席)竟然會一直對因不滿而離開的原政黨心存掛念,還「痴痴在等」兩黨在總統大選之整合可能性。就這心態來說,就是不可思議。過去4年,國親兩黨從未就任何政策或政治理念「合作過」,現在卻為了奪取大位而談「合」,這不是太「權謀」、太「現實」嗎?這怎麼可能取信於「非藍營」的廣大選民呢?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宋的一個內心話,他竟向友人說「我一直是國民黨啊!」言下之意,不就是否定了他從國民黨出走,另組親民黨的正當性?既然是另一政黨的黨主席,起碼要考量黨的黨格,怎麼可以把黨與黨的合作說成「跟老朋友重新整合,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如此的個人化和私交化? 說穿了,宋楚瑜也的確是每四年才有一次想到自己是親民黨的黨魁,平時對親民黨的黨性、黨格和黨尊嚴,恐怕也是根本不在乎。 兩個月來,宋一直給很多人的印象是他對民主國家政黨政治和政黨責任真的是懵懂無知。
蕭新煌 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