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李忠憲)
李忠憲相關文章
數位化代表進步?
撇開安全的問題,單純講數位化的議題,這個柯文哲常常掛在嘴上,以為就是進步的東西,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困境? 數位化常常會被連結到新自由主義的思想和它相關的概念:生產力、效率和競爭。這些好像都是柯文哲所崇拜的指標,雖然他不知道什麼叫做數位轉型,也不知道如何縮小數位落差,更不知道如何深耕數位教育,滿嘴的數位化,只是不斷讓人家聯想到智慧型自動販賣機,真的也是蠻悲哀。 在新自由主義裡,人們經歷了近乎從不間斷的壓力,社會要求我們提生自己的生產力、效率和競爭力。這種壓力對很多人來說難以抗拒,並扭曲了人們對數位化的見解與初衷。好像數位化變成個人或組織展現生產力的一種手段,利用它建立品牌並與其他人或組織競爭社會地位。 數位化當然有它的優勢,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拿它來說嘴,什麼東西只要加上數位兩個字彷彿就非常神奇。它的優點不外乎:節省時間、有更大的表達自由和透明度、促進創造力、具備更多的知識庫等等;但數位化也有不少的缺點,巨大的網路頻寬帶來生活的壓力超載,不斷零星的訊息讓大腦碎片化。讓人喪失認知能力,失去注意力、也不在乎記憶力,彷彿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數位化的資訊網路裡面找到。 在網路上呈現的知識有局限性,因為影片和圖像的普及,和人類以往歷史上獲取知識方式有巨大的不同,可視性變成獲得知識重要的來源,漸漸的使人缺乏想像力,尤其因為同溫層的激盪,許多人不了解重複看到的訊息,其實並不是真理。 數位化不只帶來好處,也帶來許多問題,許多認為數位化就是進步的想法,其實不了解,數位化或許有關某種程度的快樂,但數位化並不影響或威脅人的本質。 人的幸福在哲學上至關重要,數位化的確影響某些族群的幸福,也沒有人有辦法阻止的趨勢,但沒有把人當成首位的考量,這種由數位化所帶來的幸福,絕對都是短暫的!
李忠憲
2020-11-24
中天新聞關門了!
中天新聞關門了! 反媒體壟斷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幹什麼,以前聽林宗男教授跟我講他第一次要上街頭抗議,就是這個運動。然後他講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有另外一個學者熬夜做海報,他看了真的非常佩服! 我那時候好像說:因為他不會做海報,所以都沒有人知道他參與了反媒體壟斷。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的人在報紙上寫文章,有的人熬夜做海報。 不一樣的人格特質,和不同的選擇方式,造就了各種差異的人! 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台派資深的前輩認為這是民進黨的長期提款機,不需要把中天新聞關起來,應該像陳水扁當初面對TVBS一樣。 其他有一些號稱自由派的人士,認為這是侵犯言論自由,有沒有侵犯言論自由,這是考驗信仰和理智的簡單判斷。 提供各位一個思考的方向,無國界記者組織認為這並沒有違反新聞自由。大家可以等等看自由之家之後的評價,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違反言論自由! 其實我覺得像這種事情,不應該有太多陰謀論似的思考,然後我覺得如果還有一些理智的話,任何有唸過書的人,都不應該隨著那些支持中國獨裁政客或媒體人所謂違反言論自由的說法起舞。 言論自由當然重要,但是提醒一直在言論自由打轉的人,是否忘記有思想自由!
李忠憲
2020-11-19
認知失調與鍥而不捨
認知失調與鍥而不捨 認知失調是一種心理學的理論,簡單的來說:當事實不是最初所想像的那樣,我們想辦法讓我們原來的信念和事實盡可能地保持一致。 認知失調有不同程度的等級,有的人會堅持原來的信念,完全不相信事實;有的人一面堅持自己原來的信念,一方面調整對事實的認知,希望消除認知失調那種不好的感覺;有的人只要減少這種落差就可以了。 日常生活當然會有認知失調,例如我們認為一支iPhone 12 Pro Max大概三萬台幣,跑去電子大賣場發現要四萬多塊,自己身上的錢沒有辦法買到這台最新的手機,我們會想是不是價錢標錯了?老闆可不可以打折?還是等一段時間讓它降價,用這樣的方式來滿足信念和事實之間的不同。 宗教與政治上的認知失調也有類似的情形,但是調整事實的方法比現實生活來得離譜,例如有某些末日教派,教主宣布某天是世界末日,只有這個教派的信徒可以得到拯救,於是這群人想辦法處理掉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財務與關係,在這一天等待外星人搭載自己離開這個星球。 結果,這一天什麼都沒有發生,於是教主告訴大家,因為某些原因,地球得到第二機會,這個時間只是延遲了一年,大家現在可以回家了(問題家都賣掉了),這就是一種縮小認知失調的方式。 政治上也是一樣,一開始大家都相信柯文哲的五大弊案會好好處理,沒想到五大弊案變成五大案,最後一顆那麼不協調的大巨蛋就這樣聳立在台北市的精華地區。跟末日教派一樣,想要違背自己的信念離開這個宗教,就好像馬拉松跑到30公里要棄賽一樣,非常困難。 於是把事實轉成:阿伯已經盡力了,讓遠雄建完這才是兩全其美,公務人員的能力有限,有這顆巨蛋也還是不錯的等等,來縮短信念與事實之間的落差,不讓認知失調影響自己政治的選擇。當然買不起房子,與買不起自己喜歡的房子,跟銀行貸款買房子也是租房子的一種,這些政治轉彎的說法,也是類似的情形。 信念當然很清楚,自己認為什麼東西是正確的;相對而言,事實就沒有那麼簡單,最近坐火車都在聽小王子,這本童書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因為最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去看是看不見的。」 之前數位身分證的時候,好幾個朋友跟我講,事實就是要發了,狗吠火車沒有用,看起來大部分的民眾對這件事情也沒有什麼感覺,想想整個大環境,好像真的就是這樣。內政部的官員約我吃飯以後,我覺得這件事情大概是沒有辦法挽回。或許最後只能在渣打馬拉松的時候掛個牌子來抗議。後來台大林宗男教授一直不願意放棄,無論如何一定要發聲到最後,對這件事情他的確是比我還要堅持。幸好立法院凍結預算,暫時卡住了這件事情。 本來對於事實就很難判斷,加上媒體和訊息的混亂,現在就更加困難,對於認知失調和鍥而不捨之間,常常只是一線之隔。 不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林宗男教授出來支持的公民運動,好像都會成功,從反媒體壟斷、二類電信、中資入股IC設計、資通安全中心、以及最近的數位身分證,這個傢伙真是一個指標!
李忠憲
2020-11-18
數位身份證:維持現狀
數位身份證:維持現狀 從反服貿電信、反中資入股IC設計、一直到反數位身份證的運動,好像我們一直在反對些什麼。仔細想想其實並沒有,我們只是希望「維持現狀」,不想要讓別人來控制我們骨幹的電信網路與資料庫等相關的服務,不希望讓別人來染指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灣千辛萬苦花了非常多的資源,以及奉上最好的年輕人,努力成就的半導體產業。 對於數位身分證,我們一直說,這東西很危險;他們一直說,這東西很方便。坦白講,雙方都說服不了對方。 換個角度看,我們很難說這東西不方便,但他們也很難說這東西不危險(有人講晶片身分證台積電做的,所以很安全,瞬間臉被打到腫起來) 面對中國的危險,絕大多數台灣人會寧願犧牲方便,而不願意冒險。這就是小英「維持現狀」的奧妙。台灣人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選擇。我們不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要發大財,現在台灣人應該沒有人敢再提不在籍投票了。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在數位化的時代,便利和隱私往往會產生衝突,這些不便利其實不影響到自由,但隱私的危險卻影響到安全。從臉書最近積極介入美國總統大選,私人企業自行判斷是否假新聞,任意關掉別人的帳戶,在所有的貼文上面任意加上自己的言論,沒有任何的限制,真的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傳統人類生存的概念當中,自由與安全之間的拔河,是許多戰爭的原因,看現在瘟疫再度爆發,許多歐洲人還在抗議這些隔離的政策,他們覺得自由可以取代安全。爭取自由而冒險犯難,或許是人類歷史崇高精神之一,但是爭取便利而不顧安全,恐怕相當愚蠢,人類的生活終將要搬到資訊革命之後的網路上面,但在數位化的過程當中,我們隨時都要注意到底是拿什麼去換便利?
李忠憲
2020-11-17
具有中國特色的數位身分證
令人不解的乃是號稱捍衛人權、反對中共數位極權主義的民進黨政府所將發行的數位身分證,暗藏大規模監控的功能,功能完全與中港澳同步:eID+RFID。(取自內政部網站) 林宗男/台大電機系教授 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 何建明/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的數位威權主義 英國作家歐威爾的小說《1984》描述了極權體制下的社會概況,世界受到無所不在的「老大哥」監控、統治。而書中描述的實施數位獨裁手段,中國共產黨透過現代的資通訊技術所達到的數位獨裁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國務院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全面利用中國的街頭監視器,結合臉部辨識和全國資料庫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並建立獎懲制度。英國《衛報》指出,二○一八年中國法院禁止約一七五○萬人購買機票。透過各種追蹤技術二十四小時全面監控人民。國際NGO「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利用手機APP大規模監控新疆人民,以便警方掌握民眾的一舉一動,包括誰較少社交,誰用了太多電,或者誰在國外有認識的人等。「人權觀察」指出中國政府在新疆建立了世界上最具侵入性的監控系統,「它在路邊、加油站和學校等各個監控點記錄信息……再從這些設施當中將信息收集起來,從中監視可以引起當局警惕的『不尋常』行為。」全面控制一般人民的生活,規模與手段相比上世紀的納粹德國可謂青出於藍。 大規模監控(Mass Surveillance)需有Identification及Tracking技術 在這些大規模監控系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即是身分辨識(Identification)技術。一個大家所熟知的即是人臉辨認技術,透過今日的AI、大數據技術輔助,人臉辨認技術可達到相當高的辨認率。「人權觀察」也指出中國政府對新疆地區居民進行3D影像、指紋、聲紋和虹膜等不同生物特徵的採集,甚至包含新疆居民DNA的收集。由於手機門號的sim卡都是用實名制申請,因此手機也可以做為一種身分辨識方式。另外一個即是俗稱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技術。 RFID技術 RFID技術最早用於戰爭中地面部隊識別敵我飛行器的技術。根據有無電源,RFID可分為被動式、主動式二類。RFID讀取器發射訊號,再讀取RFID tag的反射訊號來讀取資訊,因此當RFID讀取器使用較高的功率,就能提升讀取的距離。 RFID這種技術普遍被用在物品的追蹤管理如圖書館、機場行李、貨品供應鏈等應用。台灣高速公路的電子收費系統(ETC)所使用的eTag就是使用RFID的技術,透過貼在每台車上面的eTag,廠商所架設的門架(內含RFID讀取器)即可追蹤每輛車的行蹤,以里程計費。 除了上述介紹的技術之外,身分證制度就是政府用來管理人民的工具。德國納粹政府強迫所有猶太人時刻攜帶身分證,證件中還有特別的記號標示猶太人身分,納粹政府為了找出所有的猶太人,甚至用游標尺進行測量來分辨日耳曼人和猶太人。透過這個身分證系統,進行種族清洗。 把人民當物品管理的eID+RFID 現代的數位威權國家如中國,對於人民的身分管理當然也從印刷的紙本身分證進化到數位身分證(eID)。由於上述介紹的RFID有便於讀取的特性,同時具有Identification及Tracking的性質。因此為了大規模監控(Mass Surveillance)的目的,把人民當物品管理,所發行的數位身分證都會搭配RFID這個功能。中國的數位身分證、澳門的數位身分證、中國政府發行的數位台胞證及香港的數位身分證都是同一規格。為了減少發行的阻力,這些證件皆被冠上「智能身分證」來強調eID所帶來的便利性來隱藏大規模監控的關注,並且讓中、港、澳的身分證系統與中共公安部系統接軌。香港反送中抗爭期間,就有報導指出政府透過使用智慧路燈追蹤監控民運領袖。 台灣數位身分證:eID+RFID 令人不解的乃是號稱捍衛人權、反對中共數位極權主義的民進黨政府所將發行的數位身分證,暗藏大規模監控的功能,功能完全與中港澳同步:eID+RFID。放眼全世界,只有極權國家才會設計這種具有監控功能的身分證。蔡總統雖然屢次宣示「資安即國安」,但是政府對於資安學界提出的數位身分證資安疑慮,只會跳針回應「百分之百安全」,甚至天真地認為「晶片是台積電生產,不會有後門」等回應。 暫緩換發、維持現狀 我們認為數位身分證應該暫緩換發,維持現狀。目前中共謀我日深,共軍幾乎天天擾台。兩岸現況也有人說是「準戰爭狀態」。蔡總統的「維持現狀」獲得絕大多數台灣人支持。兩岸如此,資安不是也一樣?沒有數位身分證,台灣人的生活會很痛苦嗎?我們的經濟發展會因此落後全世界嗎?到底為什麼一定要今天做?中國對台灣政府進行網路攻擊每年多達三億餘次,面對以國家之力養網軍駭客的邪惡敵人,為什麼非要現在冒這麼大的風險,花費大把銀子,推出與中國相同規格的數位身分證?
李忠憲
2020-11-16
統一編號
統一編號 我相信跟我一樣是成大的老師,絕大部分都一定會記住成大的統一編號,出差到旅館去住宿,開的發票如果沒有打上這個號碼,是沒有辦法報帳。以前科技部規定比較嚴格,執行的計劃沒有任何空間可以拿來支付邀請演講者吃飯之類的預算,現在有一點點這樣的經費。從基金會業界來的計劃,基本上規定比較寬鬆,可以支付這樣的費用,所以還會記住基金會的統一編號。 我在德國唸書的時候,曾經拿教授在夫朗和斐協會(Fraunhofer)計劃的錢到美國去開了兩次研討會。基本上就是收集了很多單據,交通住宿吃飯等等的收據,然後教授的秘書給我一個編號,我就把這個編號和單據送給負責出納的工作人員報帳。 回台灣以後機票是實報實銷,出差到國外去每個城市有行政院規定的生活費,因此也不用收據,有人說這個是為了要防弊,但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好像也蠻方便。不過聽說有同事相當刻苦耐勞,可以去住四個人一間最便宜的青年旅館,這樣出差的時候還可以合法盈餘,我真的是相當的佩服。 報帳發票一定要打上統一編號,打上統一編號之後發票不能對獎,也不一定要拿去報帳,我記得我曾經有一張發票打了統一編號,沒有拿去報帳,中了兩百塊,幸好只中兩百塊,要是中了兩百萬,不知道會有什麼扼腕荒謬的感覺,是說是什麼愚蠢或時間太多的人,才會喜歡把已經打上統一編號或是過期的發票拿來對獎? 在台灣真的相當的幸福,外面的世界瘟疫死傷那麼多人,竟然還可以為統一編號的事情,大家吵成一團。我認為打上統一編號的發票最可怕的事情是中了一千萬,打上統一編號的統一發票中了一千萬,恐怕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喜劇,幸虧機率不高,比中第一特獎還小!
李忠憲
2020-11-15
信任:自由與民主
信任:自由與民主 有臉友說我資安的文章讀起來,很像是哲學系或文學系教授寫的。這不曉得是稱讚?還是嘲諷?有一種可能是說:這個人寫的文章有某種程度的人文素養。另外一種可能是說:這個人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一個數學式可以表達的結果,寫成一篇長長的文章。 許多大學都有電機資訊學院,當年成功大學要成立電機資訊學院的時候,有一個水利系的老師跟我講:為什麼一個系突然變成一個學院?這樣公平嗎?工學院雖然很大,但不是用電機資訊來切開,而應該用主要是面對人類,還是自然的工程問題,分成兩種不同的學院。我覺得還蠻有道理,跟人有關的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問題。 許多研究資安的學者都同意,資安的問題基本上是信任。網際網路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它會有今天如此多元複雜的應用,在網路上連結的都是學術研究相關的單位,而且是小規模,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沒有人想到會有信任的問題,到底有誰會去攻擊別人?也因為如此設計的哲學,造成了今天非常難以處理許多資訊安全的問題。 美國總統的選舉其實也有一點這樣的味道,改朝換代歷史上都是非常血腥的事情,從法國大革命以後的民主運動,從打破人頭變成數人頭,政權輪替變成嘉年華會,算起來是人類歷史上重大的進展。 我總覺得民主的制度是人類美德的展現,大家都服從某一種遊戲規則,掌握權力的人也要按照這種規則不得不下台。當然產生了許多的例外,徒有民主形式,永不輪替的強人政治在世界的國家當中也不少見。 民主選舉、轉換政權對掌握權力的人來講,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但對美國來講,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小孩子的遊戲,那種信任的強度是沒有其他的國家可以比得上,所謂選舉人的制度,由他們最後來投票決定誰是美國總統,如果他們改變原來的立場,甚至沒有任何憲法上的懲罰,這是多麼強烈的信任。這樣的運作一直都沒有出問題,也真的令人非常敬佩,或許美國的偉大就在這種可怕的信任當中。 信任非常重要,在世界瘟疫蔓延的時代,我們更加依賴他人,每個人都可能互相傳染。 對於政治人物、民主制度、醫療體系、一直到個人的各種關係,無論是背叛,還是外遇,在現代社會變得有更多複雜的形式。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做孤味,許多人佩服那個偉大的女性,但我總覺得如果投射的對方是自己的影子,制約自己的堅持同時也會反射在影子上面。 「任何濫用個人信任的人,都有永遠失去信任的風險。」 信任非常重要,好像大家都很了解,那麼信任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德國社會學家喬治·西姆梅爾(Georg Simmel)說:信任是對人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所呈現的中間狀態。 人的自由使信任成為可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不斷監視他人,不必信任。 信任只在自己的掌控能力結束時才開始。 自由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信任就沒有自由。 沒有自由就沒有信任。 有了信任,相愛的人有自己的空間,充實了關係的活力,也擁有了自由。 民主和信任其實也是一模一樣的道理,但是我覺得台灣信任的空間很小,因此自由的程度也要縮小,我們沒有辦法信任這麼多內外不同的敵人。 如果真正是出自於對人性的執著,弄那些通訊投票、不在籍投票或數位身分證等等,想要更加自由的人,其實我是相當的佩服,他們是相信人性光輝具有高度道德的人士,我想我不是,我不敢依賴這種樣子的信任!
李忠憲
2020-11-12
計票才是民主
計票才是民主 通訊投票方便,但有什麼問題?川普一直強調超過時間的投票,不能計算,「算合法的票,他已經贏了」。一件事情往往必須造成嚴重的影響,才能顯現它的重要性,沒有舉足輕重,通訊投票也不會有人認為有什麼關係,研究或從事資訊安全行業的人,對這個哲學特別有感觸。 許多人搞錯了民主最重要的事情,以為是「投票」,其實不是,是「計票」。票要怎麼算,什麼是有效票,什麼是無效票,才是真正的重點。 通訊投票有時間差的問題,不易確定投票者的身分,還有難以即時匿名溯源,問題不少。預先投票,決策點的訊息不對等,也沒辦法反悔。 在民主的政府,權力由秘密投票與計票結果政權轉移。接受政權轉移人與當事人必須是完全肯定選舉結果的公平公正,對獲勝者的合法性質疑,可以破壞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態,甚至帶來暴動和革命。 選舉程序的機制明顯需要設置跨越全國各地,並給予許多民營和上市公司的大型組織管理合約,牽涉到非常龐大的問題。許多人或組織甚至國家,都有作弊的動機。 台灣目前的選舉,雖然有些逆流,但整體而言非常穩健可靠,所以那些以進步為名的改革,什麼通訊投票、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等等,大家千萬不要被迷惑,好好的幹嘛要改?
李忠憲
2020-11-06
雲霄飛車
雲霄飛車 美國總統大選的詭譎多變,許多人昨天都在坐雲霄飛車,一下子認為美國要跟台灣建交了,一下子馬上又認為中國會利用這個機會來攻打台灣,心情這樣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恐怕昨晚很多人都沒有睡好。 不管個人或國家的命運當然有時是順風,有時是逆風,順風的時候固然開心,但逆風的時候反而往往更能夠深刻反省,看清楚處境和更多的問題。 四年前大多部台灣人並不支持川普,川普剛當選的時候,明鏡周刊有一期的封面是這張照片,德國人在那個時候就發現了台灣將會在世界的撞球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我相信在這未來的四年,台灣這顆球的位置可能又更往前移動了。 這輛因美國總統大選坐上去的雲霄飛車,應該不會只有上下震盪一天一夜,還會有更劇烈的體驗行程等待著我們,希望能夠一飛沖天,而不是脫軌掉落。 美國當然是影響我們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那種要成為美國的一州或是只靠美國人的想法,絕對不會是光明的前途。已願他力永遠不會達成任何想要的目標,只有用自己的腳才能真正跑到終點。 此外,制度的改變往往會影響非常重大而且無法預料,例如通訊投票、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線上投票等等,我想數位晶片身分證也會造成難以想像的改變,只是不知道會發生在什麼時候。
李忠憲
2020-11-05
除蟲(debug)
除蟲(debug) 身為一個資訊工程師出身的教授,當然有很多除蟲(debug)的經驗,也看過了不少學生寫的程式,還有他們除蟲的過程。 兩個月一事無成黯然離開,完全沒有改到程式任何一行,還算是比較聰明,這種根本不是來唸書的。有的學生拿别人的程式來改,認真工作了六、七個月,發現錯誤實在太多,倒不如砍掉重練,自己寫一個多月就寫好了。 在除蟲的過程當中,程式軟體最常見的重大錯誤就是崩潰(Crash),這個錯誤非常危險,有可能是因為程式的本身設計有問題,作業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強迫它自行關閉,當然也有可能是硬體有問題所造成。這隻蟲非常嚴重,因為突然就發生,有很大的機會會丟掉資料,如果在重要的系統可能會出人命。 另外當然還有功能錯誤、回傳參數錯誤、下錯命令、錯別字、呼叫錯誤、控制流量錯誤、和語法錯誤等等。 程式如果常常死當崩潰和陷入永久的迴圈,根據我的經驗最好不要再除錯了,直接砍掉重新寫一個新的,這樣省錢又省事。任何一個軟體工程師都知道,改人家的程式很痛苦,尤其改一個蹩腳加蔥工程師寫出來的程式更痛苦! #時代力量
李忠憲
2020-11-04
恐怖的數位身分證
恐怖的數位身分證 大家有沒有想過將來國家的安全和所有人的隱私就在這些資訊系統上,而我們竟然只可以卑微的要求接觸到敏感系統的人不能是中國人,承包的廠商不能有中資。 史諾登是美國人,他是美國國防部的包商,當初他也是做了兩年的國家安全審查,才可以接觸到敏感的資訊系統。 那一天我有問一個核心的官員,到底怎樣控管資訊安全的問題,他說都有按照管理的標準作業程序,所有敏感的操作都要有「四眼原則」,就是都同時會有兩個人,這樣就不會出問題! 如果資訊戰爭的背後,不光只是單純個別的駭客,而是有國家的力量,同時滲透兩個人有那麼困難嗎? 這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們,當初和我一樣都是高考及格,我們考高考的時候,基本上還沒有網路,根本就沒有資訊安全這個學問,你能怪他程度不好嗎? 數位化和資訊化當然是必要的發展,但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不被追蹤是最重要的核心,用國家強制的力量來做這樣的事情,最後不是失敗浪費金錢,不然就是成為數位獨裁的基礎建設。 跑得快不一定能夠跑得遠,穩健才是最重要的,這些事情不是幾個事務官就能夠決定的。 沒有迫切的必要,卻強迫全體國民都佩戴一張非接觸讀取的晶片,來迎接2024年不知道是誰當總統的政府,這個政策真的有夠恐怖! #全民被監控 #數位獨裁 願數位晶片身分證政策急踩煞車,或像德國一樣成為廢物,經過了10年只有6%的人使用! 自由日日Shoot》戶政系統頻出包 數位身分證資安惹疑慮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李忠憲
2020-11-03
以數位化之名
反正中國已經有全民的所有資料,健保卡也濫用,再多發一張數位晶片身分證也沒有差? 其實有! 1. RFID 有 tracking 和非接觸讀取的功能! 2. 慢慢加進來便民重大的資訊服務應用會很可怕! 跟 Enigma 的故事一樣,Turing 和英國政府不會承認已經破解德國的加密器!中國政府當然不會敲鑼打鼓,任何關鍵被破解的資訊安全漏洞不會輕易外洩。直到戰爭結束,不管是實體戰爭或是資訊戰爭,相關的細節一定要在多年之後,才會被公布! 只要這個晶片身分證好好發揮它的功能到底,數位化政府讓每一個人民從出生到死亡永遠都不用實體接觸政府,各種財產轉移,人民的權利義務全部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所謂的高度效率,這樣當然就有差啦! 有個學術界的朋友説:晶片身分證就是習近平的政策!我無法判斷,但是不管是誰的政策,我覺得放出來的是一隻老虎,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咬死人。 #以數位化之名 #2024之後台灣最關鍵問題 #便利高於安全的錯誤考量 FTVNEWS.COM.TW 戶政系統設計者為上海人 台灣人資料恐外流中國被看光-民視新聞網 這4個月以來,全台戶政系統就發生5次大當機情形。民進黨立委劉世芳,今天在立院
李忠憲
2020-10-30
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的左派遠遠比不上歐洲的激進,雖然有BLM的運動,但是沒有出現蠓碟油那樣的小孩子政治領袖。而且B L M最近被朋友戲稱為Biden Laptop Matter。不可避免地,我的朋友裡面,尤其是在美國的學術界有一大堆人非常討厭川普, 支持拜登的人數不在話下。四年前川普當選的時候,有位本來跟我還不錯的朋友就變得有點交惡,我是有點莫名其妙,但是因為這樣的事情,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其實我也沒有怎麼發文支持川普,只是民主黨在那邊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這些朋友崇拜蜜雪兒.歐巴馬,希拉蕊落選之後,甚至期待2020年,她會出來代表民主黨競選美國總統。 希拉蕊敗選感言提了「玻璃天花板」,某天一定有某人可以打破玻璃天花板。民主黨開始有一堆人推米歇爾.歐巴馬 2020 選總統。我評論:美國人對於「老公當完總統,老婆當」不會反感嗎?這是總統老婆運動還是女權運動?「女人」或是「女權運動」真的是川普這次當選的關鍵因素嗎?一個已經產生黑人總統的國家,在全世界已經有眾多的女性領袖,美國産生女性總統沒有重大的象徵意義。 先是「人」,才是「男人」或「女人」,為「自己」奮鬥的成份多,還是為「女權運動」奮鬥的成份多,一直是對很多女權運動先行者的批評,但是希拉蕊真的是因為女人的身份造成落選的嗎? 美國人受得了,先來一位黑人總統,再來一位女人總統,然後再來一位又是黑人、又是女人的總統?看來這個發展並沒有如同這些朋友的期待,連總統候選人都沒有這樣。 因為這段小小的評論,本來對我觀感還不錯的那位美國學術界朋友痛批,後來我好像去找了德國的媒體,有人也有相同的評論,貼出來支持自己的看法,結果被這位朋友痛批我是陳文茜,自卑到狹洋自重,這種不爽的感覺雖然已經經過了四年,但是我還是很不爽。 中國派的支持者,往往不用任何進步的價值,只要能夠把台灣送給中國統一就可以了,什麼價值都是在中國的選項之後。 台派支持者很多很高級,同婚、綠能、環保、廢死等等等,這些三不五時就都會跳到抗中的前面。 其實台灣最大危險就在這裏,所以選舉很難選,很快就變成沙包,我想這也是為什麼1450那麼多的原因!
李忠憲
2020-10-27
失根的蘭花
失根的蘭花 住在海外多少年其實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沒有真正打進去人家社會菁英的生活圈。雖然我在唸書的時候交了幾個德國人的朋友,但是我總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地方,所以決定要回台灣。 說真的即使是在德國拿到學位,小朋友在那邊唸書,可能老師寫的家長聯絡簿看不懂,跟老師的對談、家長之間的互動,絕對不是像在台灣生活那麼容易。要融入當地有相當的挑戰,至於要打入對方菁英文化的生活圈更是非常困難。 真正能夠做到這樣,往往是要在某種非語言文化的專業出類拔萃才有辦法。唸書的時候我就發現,你一定要有辦法展現出自己能夠解決某種難度專業的問題,同學或同事才會認同你不是次等人。這種人種之間的偏見,就跟台灣的國際觀崇拜一樣很難消除。 住在別人的地方,總覺得是局外人,文化和語言都不一樣,你的德文再強,通常也比不過他們一般的大學生,尤其對於政治社會上種種的事情,總覺得和自己並不直接相關,參與任何社會活動,就是隔靴搔癢,那是一種在文化上,虛無不踏實的感覺。 長期處在這種狀態,所謂失根的蘭花,有些人就會展現出一種因為日常生活的自卑,轉向出生地方販賣所謂國際觀的優越感,彷彿就跟教堂裡面的墓地一樣,好像越接近祭壇的屍體,就比較容易上天堂。 #林北也是1450
李忠憲
2020-10-24
疫情下的台灣
德國貝希特斯加登納(Berchtesgadener Land)這個位在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上面的觀光勝地,是全世界所有遊客到德國最想拜訪的地方之一。台灣人應該也有不少人到過那邊,如詩如畫的國王湖,希特勒的老巢穴鷹巢,都在那個區域。 這個高山田園詩畫般受遊客歡迎的地方,現在是德國感染瘟疫最嚴重的區域,每十萬居民中有 278.49 人被感染。 這麼漂亮的地方,我曾經到過兩次,每次從那邊遊玩了以後,就開車到奧地利的薩爾斯堡,然後再去維也納。當然包括童話國王的城堡,新舊天鵝堡、林德霍夫宮、還有基姆湖,跟米登華德,奧巴亞瑪高等,都是到了就不想要離開的地方,結果現在變成這樣。 因為寫了王文德的回憶,又想起了那時候他剛過逝的時候,去他的靈位上香的場景,記得他的夫人講:文德前幾天還在念,同學們大家都這麼忙,很久都沒有一起吃飯,有時間應該好好地約一下來吃飯。 結果就沒有了! 最近同學們開始又在約吃飯,同學中有不少是業界尊貴等級的,吃火鍋要考慮不能夠共鍋,一個人一鍋這樣比較衛生,這是台灣同學討論的話題。群組裡面的美國同學感到非常的嫉妒,「已經很久沒有去外面吃過飯了」! 外面的世界恐怖地要命,在台灣還可以非常幸福地考慮吃飯要選擇什麼樣的餐廳。然後明天還要去跑日月潭馬拉松,想想就算被關門也無所謂! 圖片來源:取自 李忠憲 臉書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李忠憲
2020-10-24
誰能給你國際觀?
誰能給你國際觀? 台灣有一個流行的名詞非常有趣,叫做「國際觀」,很多喝過洋墨水的人,或住在(過)國外的台灣人會強調要有國際觀,不只台灣的學生,整個社會都認為國際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彷彿國際觀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奢侈品,是資訊和知識中的勞斯萊斯,因為這種環境之下,販賣國際觀也變成一種非常好的生意。 最近假日跟小朋友出去外面玩的時候,如果帶著智慧型手機一定會被小孩拿去玩遊戲或看影片,因此就帶著智障手機,然後手中拿著班內迪克.威爾斯的小說,這樣就不會被小朋友搶走自己的娛樂。 有一次在飯店吃早餐的時候有一個人問我:你在看英文書喔?我笑笑地點點頭。本來我想要回答:「不是英文而是德文」,後來只是微笑的點點頭,看什麼語言有差嗎?會德文比會英文高級嗎? 同樣的道理會英文或是住在國外就比較會有國際觀嗎?每個國家的人都應該好奇了解這個世界其他國家的事情,歐洲的國家非常方便,隨便開車、甚至跑步就到了另外一個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地方,因此很少看見他們在強調什麼國際觀,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以前我剛回台灣的時候,網路並沒有這麼發達,新聞電視台每天都是報導雞毛蒜皮的事情,尤其很少台灣以外的新聞。基本上我在德國是看每日新聞15分鐘訓練好自己的聽力,15分鐘可以報導很多事情,這種用心製作的新聞節目可能在台灣沒有什麼客群,在台灣150分鐘的新聞,能夠一直重複某些很無聊但是表面可笑的東西,在這種地方難怪會這麼強調國際觀。 我記得很久之前曾經寫過一篇跟國際觀有關的文章,在現在世界各國重要的媒體都有中文版,Google翻譯也非常方便的情況之下,早就打破了所謂國際觀圈地的台灣現象,可是很多人因為懶惰,需要別人幫他們深刻了解外面的世界,於是許多所謂懂英文的、在紐約住過的國際觀大師,還是深深地佔據的這個國際觀的商業市場。 國際觀從來不是什麼高級的事情,它就是一種觀點,主流或非主流看待國際事務的想法。在資訊革命之後的世界,還需要別人指導的國際觀,根本不是國際觀。 關於美食你有自己的想法,愛情、死亡、工作、休閒你都有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有可能沒有國際觀?
李忠憲
2020-10-21
以政治作為一種副業的幸福
以政治作為一種副業的幸福 好幾天沒有發政治相關的文章,再這樣下去恐怕不能以政治作為一種副業,只能以跑步或德文作為一種副業。最近河道上最流傳的就是「水門事件」,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是台派,這種言論受到極大的撻伐。沒有人可以定義什麼叫做台派,但是幹X娘台派倒是誰都可以用。 我不敢說我是台派,我呼籲蔡英文的內政部長下台,算起來也不是台派。有名人認為雖然我是支持小英,現在說蔡英文的政府部長講幹話,會被出征,看起來是沒有。可能數位身分證實在太複雜,比核能發電的問題還要艱澀困難,整個過程之中,臉書朋友才掉了兩個。 有臉書的朋友說如果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台派,蔣介石就是台派的開山始祖,又有朋友說如果萬一中國真的民主化,台灣也被統一了,難道不會出現普丁或是盧卡申科這樣的獨裁者?而且投票台灣永遠投不贏。 說要讓中國統一,不管有沒有什麼前提,崇尚獨立、自由、人權的我是永遠都不會接受。以政治議題作為個人或商業上利益的行為,絕對也沒有辦法指導台灣的未來或定義台派是什麼。台灣的民主雖然非常脆弱,但是2018的教訓之後,很多人會因為生存的必要,挺身斥責這些混淆視聽、為政治操作自身利益諸如黃國昌之類的人,這種為了生存而感到的恐懼,怕失去獨立自由民主而感到的威脅,深刻的印在每一個有這種想法的知識分子腦海當中。 要包容一切把餅做大才是台派?世界真的不是這樣的,沒有堅定的核心價值,絕對不會是同行的盟友。彭文正還在要求法院判他死刑,這傢伙為什麼不乾脆自己去死。這些都是因為利益的考量,而不是有什麼核心價值目標的代表人物。 台灣所謂想要把餅做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柯文哲,他把水彩的各種顏色加入了自己的政治圖畫當中,不管紅橙黃綠藍靛紫,都是他可以使用的顏色,結果不知道核心價值的重要,色彩學的基本道理,一張圖畫紙充滿了各種顏色,於是就變成了黑色。 另外一個話題就是國民黨是不是要倒,台灣才真的會好,這句話想都不用想答案就是肯定。德國曾經在憲法法庭解散了兩個政黨,愛沙尼亞也解散了一個主要的政黨,本來李登輝總統執政的時候,所謂虎口下的總統,台灣有可能會發生像愛沙尼亞代表外國勢力政黨政變的情形,但是因為李登輝總統的智慧讓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國民黨的存在對台灣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恥辱,一個沒有任何核心價值,什麼反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些有的沒有的,都是只為鞏固獨裁者個人利益的藉口,現在從中國拿到好處的核心成員,只是繼承了中國國民黨一貫的道統,這種政黨還是趕快從台灣消失比較好。能夠以政治作為一種副業是幸福的,德文和跑步當然也是,從事政治行業雖然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以及鎂光燈的注目,但是能夠得到平靜的人並不多!
李忠憲
2020-10-15
魔法師的學徒
魔法師的學徒 有關馮賢賢對龍應台的評論貼文之下,有位成大同仁的臉友留下一則有趣令人深思的文字:「書寫得好看不代表會做人呀...XD至於書寫得好不好看...就...個人品味囉」。 歌德有一首詩叫做「魔法師的學徒」,迪士尼的著名動畫電影「幻想曲」把它納入其中,由米老鼠來拌演「學徒」。米老鼠是一個跟在魔法師身旁打雜的學徒,魔法師出門的時候,要求學徒打掃整理家裏。 米老鼠不肯腳踏實地,好好聽老師的話,隨便向掃把施展偷偷學來的魔法,令其變成僕人,代為到外面的水井裡取水,搬到水缸,他則悠哉地睡覺。他一覺醒來,不斷取水回來的僕人,已經使整間屋子淹水。學徒不知道停止的咒語,情急之下拿起斧頭將掃帚劈成許多段,但卻弄巧成拙,出現了數千個僕人,情況因此變得更糟。在即將水淹屋頂之際,魔法師終於回來了,施展正確的咒語才使積水退去。 這首歌德的詩是採集自德國民間的傳說,從這首詩引申出世界很多有名的文學作品。其實魔法師的學徒在德國人的認知,就是職業與道德的問題,當人要腳踏實地,要秉持良知的時候,千萬不要施展一知半解的魔法,否則會帶來極大的災難。 魔法師的學徒為了偷懶滿足自己,隨便施展自己都不了解的魔法,造成世界的災難。 對於學徒的魯莽,相較之下,卡夫卡對於自己偉大作品所產生的懷疑,不知道是否對人類帶來正面的影響,選擇死後應該全部銷毁,有天差地遠的距離。 專業與良知之間一直都存在著非常重要的互動關係,在這個世界很多神棍是道德的專家,騙子教人家如何經營感情和投資股票。獨裁者的化妝師變身高舉世界和平的反戰主義者,當然不會令人有什麼驚訝。 但是一般的讀者如果沒有深思熟慮就這樣買單,是不是顯得相當愚蠢? 良知是什麼?是未知世界的指南針! ~雨果
李忠憲
2020-10-11
卡夫卡的遺願
卡夫卡的遺願 弗朗茲·卡夫卡是我最崇拜的德語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現代世界的文學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但他在逝世時,1924年(40歲),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人,他死前最後的遺言是“燒掉我的所有手稿”,曾經有他的粉絲把他寫的幾篇文章裝訂成書,然後拿去給卡夫卡看,他的反應非常的激動,他回答:我的文章根本不應該被印刷,而是被燒掉。卡夫卡認為他除了寫作外沒有其他目的:我自己是文學作品,別無其他。 卡夫卡對自己的作品模擬兩可,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他不知道他對於世界這種悲觀、絕望、可怕的想像力是否應該影響其他人。他說沒有人應該讓他自己的絕望,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但是疏遠、荒謬、絕望正是卡夫卡作品流行於世界文學的重要內涵, 卡夫卡是個用德文寫作的猶太人,猶太人是一個可怕的民族,根據統計諾貝爾獎得主有20%是猶太人,猶太人的人口卻只有全世界的0.02%,不管從任何角度看來都會令人感到相當的訝異。 卡夫卡因為得到了大流行的肺炎,最後導致死亡,他最信任的朋友並沒有遵循他死前的遺願燒毁了他所有的手稿,反而把它出版,這些謹慎流傳下來的珍貴手稿,最後保存在以色列的國家圖書館。 卡夫卡的作品到底是屬於卡夫卡本身,還是屬於所有閱讀的讀者?如果是前者的話,它們就應該按照卡夫卡死前的願望,全部加以銷毀,但是他的朋友最後決定不依照卡夫卡留下的遺囑,把包括他的手稿、信件和日記全部通通都出版了。 他最信任的那個朋友背叛了他最後的意願,我想如果我們在那個角色上面,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果我們遵照卡夫卡的最後的願望,銷毁了他所有的作品,世界上就沒有卡夫卡這號人物,這個在人類歷史上永垂不朽的文學巨擘,當然就此消失,世界上沒有人會知道曾經有這號人物的存在。 我們如果是那個朋友,會面臨到相當嚴酷的道德困境。當我們讀到這些手稿的時候,感覺到它們的價值與重量,還有可能帶來的金錢利益,按照功利主義的想法,忽略了卡夫卡個人的意願,做出相反的選擇,恐怕是自然而然的決定。 卡夫卡的作品給無數讀者帶來了樂趣和啟發。卡夫卡是永生不死,會繼續活在人類的歷史上,這是因為他的作品有了自己的生命,所有偉大的作品都不應該屬於作者本身,當要摧毁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自然會令人產生懷疑,我想所有看過卡夫卡作品的人,都不會願意就這樣活活把它們殺死。 心臟是一座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一間住著痛苦,另一間住著歡樂,人不能笑得太大聲。否則笑聲會吵醒隔壁房間的痛苦。 —— 卡夫卡
李忠憲
2020-10-10
現代的戰爭與和平
現代的戰爭與和平 無庸置疑地沒有人喜歡戰爭,但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和平嗎? 戰爭代表的是炸彈、坦克和士兵,意味著受傷、死亡、破壞和流離失所,戰爭總會帶來痛苦、悲傷、恐懼和絕望。那麼和平是什麼? 一般人直覺地認為沒有戰爭就是和平,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表面上的定義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當侵略、奴役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即使沒有明顯的暴力現象,仍然不能稱為和平,在主人和奴隷之間,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戰爭,但因為壓迫與被壓迫的事實存在,這種潛在的威脅暴力所造成的短暫平衡,並不是所謂的和平。 存在於壓迫與被壓迫的衝突當中,壓迫的一方不會感覺有什麼不舒服,甚至非常享受這種狀態,被壓迫的一方如果還有人性的存在,不能滿足身為奴隸的這種生活狀態,絕對會有反抗的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沒有人應該稱之為和平,這種短暫穩定的狀態是一種潛藏的威脅暴力所構成。 因為反抗被壓迫爭取民主自由人權,在近代歷史,不管在個人和國家都有相當多的例子。和平是一種獨立自由之下,全面持久的法律秩序和生活方式,但許多人不了解和平的意義。 曾經拯救黑人奴隸的哈莉特.塔布曼說過:「我拯救了一千名的奴隸,如果當初他們知道自己是奴隸的話,我可以多拯救一千人」。 奴隸有沒有救的重點,當然在知不知道自己是奴隸,了不了解自己受到壓迫的情況,知不知道自己是身處戰爭當中,是能不能夠被拯救的關鍵,沒有比自以為是自由的奴隸還要奴,也沒有比以為是在和平狀態的戰爭更可怕! 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因為教廷有意順應北京要求,任命親中派神父繼任為香港主教,特地飛到梵蒂岡求見教宗,教宗卻不接見,他事後悲憤表示不願葬在主教座堂。有朋友非常傳神的來形容現任的教宗是「花和尚」,最近這個人也跟龍應台一樣高舉和平的大旗,大家不要計較那麼多,以和為貴,世界應該要和平,不要戰爭。 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往往對壓迫者的姑息,侵略者肆無忌憚,對世界會造成更大的災難。而其中沾滿血腥雙手的就是這些不斷蠱惑人心、宗教催眠的咒語:你們沒有受壓迫、你們不會被侵略、你們不必有武裝、甚至不用有軍隊,只要順著壓迫者的意志,乖乖地不要反抗,就不會有戰爭,世界因此也就和平了。 沒有武裝衝突就不算戰爭的概念,早就已經是中古世紀的想法,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每一秒鐘,世界都在戰爭,這種資訊戰、外交戰、超限戰是現代世界的常態。因此和平也不應該是那樣的定義,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不斷高舉併吞侵略的大旗,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宣揚不要抵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會是「和平」? 我們早就身處戰爭當中,「宣揚不要抵抗」就是敵人的攻擊武器,難道我們就因此束手就擒嗎?我們當然要反抗,寫文章來「表達絕不投降」,就是我們現階段的防衛武器之一! 畏戰是投降的開始,積極抵抗的態度才能避免戰爭,得到真正的和平!
李忠憲
2020-10-08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要和屎尿文明融合嗎? 香港大學:請勿在垃圾筒內大便
林保華
爭補助喊中央「放下屠刀」盧秀燕臉書被刷留言
蘇孟娟
亂世界的歷史投影
李敏勇
新版財劃法爭議 國民黨團認有瑕疵:將盡快修法
劉宛琳
經長︰不可能、也不需分區供電
鍾麗華
王家貞的「禮義廉」
李筱峰
抗日魔劇:民族主義的惡性發展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總統府憲兵、電指部 4軍人當共諜重判
楊國文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