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惟冰相關文章

「民進黨高層要看民進黨基層」談柯P

「民進黨高層要看民進黨基層」談柯P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日前公開宣布將投入二○一八台北市長選舉,並獲得數十位立委,以及雙北市議員的站台力挺。然而,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認為民進黨的「高層」基於種種理由,最終仍將選擇與柯文哲合作。 然而,就如同段宜康當天所言,「民進黨高層要看民進黨基層」、「民進黨沒在看高層,民進黨只有要顧基層」。換句話說,民進黨的支持者,雖然以「死忠」著稱,不過,他們是忠於理念,而非個人,不是看「高層」臉色投票。因此,縱使經歷在野、執政,也換過許多位黨主席與秘書長,但民進黨對於民主自由、本土意識,以及非核家園等進步價值的追求,持續前進,從未改變。 回顧民進黨成立三十一年來的歷程,不可諱言,大多數的時間,民進黨都是在堅持理念的同時,努力在逆境中爭取更多人民的認同。譬如說,非核家園的理念,在日本三一一海嘯前,在台灣都屬於「小眾市場」,甚至還成為國民黨,以及擁核派冷嘲熱諷的議題。所幸,民進黨並未因短期的選票考量,半途而廢。如今,隨著蔡英文總統於去年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也已證實民進黨一路以來的堅持是正確的選擇。 當下,民進黨正面臨與柯文哲究竟應該是分是合的兩難抉擇,但,民進黨的「高層」不能只考慮短期的政治算計,寧願為柯的「兩岸一家親」,以及乏善可陳的執政成績來背書,而犧牲了長期追求的核心價值。若是如此,不僅有違民進黨的創黨精神與發展經驗,也無法獲得基層支持者的認同與支持,終究得不償失。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2-21
實在不想,但他真的欠罵…

實在不想,但他真的欠罵…

台北市長柯文哲十一日在記者會指出,台灣的政治只剩下選舉,整年度都不做正事,只討論選舉,國家會被你們(媒體)弄到死掉。 然而,柯文哲自己也愛談選舉,更喜歡透過譁眾取寵的言行,拉抬曝光度與知名度。今天,憑什麼因為自己一時的不耐,就把國家存亡的責任一古腦推給媒體。 諷刺的是,早在去年十二月廿二日,柯文哲接受媒體專訪時便曾表示,在市府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改變「企業文化」,因此,將會努力去追求連任。試問,這樣的表態,算不算討論選舉?上任不過兩年,政績八字都還沒一撇,就搶著宣布想要連任,又算是哪門子的正事? 事實上,柯文哲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早已不是一朝一夕。過去,質疑國民黨政府複雜的政商關係,是「拿刀叉吃人肉」。但,當自己及親信與趙藤雄密會事跡敗露後,卻又以「沒有會議紀錄」一語帶過。此外,其他縣市長發敬老金,就被柯批為「買票」、「討好選民」。不過,當台北市決定提高私幼補助時,柯又稱,政策就是要讓人民開心。 總結而言,柯文哲作為市長,卻總是兩套標準,前後不一,不僅無助市政推動,也徒增社會對立與誤解,百害無利。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2-12
淨水廠工人的勞基法啟示錄

淨水廠工人的勞基法啟示錄

近日拜讀邱顯智律師臉書貼文「淨水廠員工,上班九個月只休九天」,以及吳治平先生在自由時報發表「勞團抗爭搞錯方向」長篇論述。雖然上述兩文在立場上看似針鋒相對,但抽絲剝繭,仍可求同存異,並足以作為政府及勞團在勞基法修法過程中,引為參考之處。 首先,誠如吳先生所言,「上班九個月只休九天」,這樣離譜的情形,根本與勞基法的內容是寬鬆彈性,還是嚴謹細微無關,而是法律沒有被認真執行。畢竟,綜觀所有勞基法的修法版本,都不允許那樣幾近「奴隸式」的勞雇關係。以此例而論,真正弱勢的勞工,他們最需要的,恐怕不是「超英趕美」的先進勞動條件,而是表面上看來未必人人滿意,但仍有一定保障,且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勞基法,能夠被徹底執行。 其次,邱律師貼文提及,該位淨水廠員工,曾多次向老闆反映人手不足,但老闆就是不補人,除了讓該名員工無法正常休假,更因長期吸入用於淨水的化學物質,導致積勞成疾。閱讀至此,讓人不禁想問,為何勞動條件如此之差,該名員工卻還不願離職,寧願持續被剝削,且時間還長達九個月? 合理推論,這名員工應該缺乏足夠的技術背景或學經歷,難以在其他地方獲得一職半位,為了謀生,別無選擇。換言之,政府或勞團若想幫助這名員工,不能只想著要如何打擊無良老闆,迫使歇業倒閉,因為那只會讓員工喪失可能是他唯一擁有的工作機會。而是應該釜底抽薪,透過技職訓練與就業輔導,協助員工提升謀職條件,才能覓得良職。同時,依據供需原理,淨水廠也將被迫改善待遇,不然無人應徵,遲早關門大吉。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邱文結尾之處,這位淨水廠員工最後的請求是,「希望老闆能給我加班費」,請注意:是加班費,不是多休假。也就是說,對於謀職條件不佳的底層勞工來說,如何增加收入,確實比休息時數還來得更重要。這項需求,乍聽之下或許「理想性」不足,但絕對真真切切。 總結而言,勞基法的條文內容固然重要,但若要真正照顧勞工,重點仍在法律的落實、勞工的培力,以及現實生活的被兼顧。否則,只會淪為作文比賽,無法實質解決問題。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1-28
輪到誰「可以去死一死」?

輪到誰「可以去死一死」?

根據媒體披露,台北市政府捷運公司已找富邦金控作為投資夥伴,準備合作開發台北車站前的雙子星大樓。然而,柯文哲市長在面對議員詢問時卻表示,完全不知情。 事實上,這已不是柯文哲第一次「狀況外」了。不過一個多月前,中國的統戰活動在台北市侵門踏戶,更在台大造成濺血事件。當時,柯便表示,直到活動前兩天,才知道有這件事。 此外,台北市政府原先規劃在本月初,針對大彎北段的違規住宅進行開罰。但,當議員指出舊宗路也有很多違規零售商家,卻不用受市府約束,執法不公時,柯也說,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感到非常訝異。 諷刺的是,柯文哲曾在去年初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於郝龍斌自認在美河市案上遭到屬下蒙騙,痛批如果當市長什麼都不知道,那也「可以去死一死」(還引發柯家母子互相推卸責任)。前後對照,柯的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昭然若揭。 總結而言,每當批評別人,柯文哲都說得疾言厲色,不吐不快,但面對外界質疑時,卻又總是避重就輕,切割責任。這樣的兩套標準,如何叫人信服?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1-19
趙教授沒做功課

趙教授沒做功課

政大教授趙國材日前表示,台灣現在鼓勵外國人來觀光,但都沒有購買力,住飯店的都不是中國人,更讓糕餅店紛紛關門歇業。然而,數據會說話,縱使有趙國材這種人在誤導唱衰,台灣的糕餅業與住宿及餐飲業還是持續成長。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台灣「烘焙炊蒸食品製造業」的銷售值,在二○一六年是二八四.五八億,創下歷年新高。至於中國旅客來台人次最多的二○一五年,銷售值不過二六九.八一億,還有相當差距。簡單來說,雖然中國旅客有所減少,但台灣糕餅店的生意卻是比以前還要更好。 其次,依照交通部觀光局數據,台灣去年的觀光總收入為八二九三億新台幣,較前年多出一○三億。其中,國內旅遊淨增加三七○億,完全彌補觀光外匯收入的些微降低。換句話說,台灣觀光業者在二○一六年的總營收,其實比二○一五年還要高,沒有門可羅雀的問題。 此外,國發會「重要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住宿及餐飲業的生產毛額,在二○一六年為四四七一億,比二○一五年成長二一四億。再者,住宿及餐飲業的僱用人數,在二○一六年高達八十三.一萬人,較二○一五年再增加五千人。 總結而言,很多人認為台灣從吃到住,事事都非靠中國不可,只要中國旅客不來,就一定會發展不好。不過,事實勝於雄辯,趙國材身為教授,沒有做好功課,竟還振振有詞,誤導大眾,非常不可取。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0-30
從鄭麗君想起蔣友柏

從鄭麗君想起蔣友柏

文化部長鄭麗君二十一日表示,今天的台灣竟還以法律(中正紀念堂設置條例)明訂人民要以一個組織(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來追思蔣介石,是「一個民主時代荒謬的結果」。 確實,誠如鄭麗君所言,第一,民主時代應該以民為本,沒有為特定領導人歌功頌德的必要,那是極權國家如北韓以及中國才會出現的情況。第二,蔣介石的功過尚未蓋棺論定,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仍有待釐清。換言之,是非未明之前,蔣介石沒有資格享有「帝王」般的待遇,需要國家在最精華的地段,立「廟」緬懷。 事實上,就連蔣家的後代,對於此事都早有反省。蔣友柏,作為蔣家的第四代,曾在二○○七年底接受BBC記者專訪,針對「中正紀念堂」的存廢,他當時表示,「我不曉得我的後代,將會如何看那尊銅像,看這個在台北市中心佔地幾千坪的紀念堂,但是至少我知道在那個時候那個銅像是錯的,任何國家領袖在他過世後馬上就豎立銅像蓋紀念館,這真的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要豎立銅像蓋紀念堂,也要等他死後一百年(至少也要五十年)再蓋,假如五十年後、一百年後的人民會想要替你鑄銅像蓋紀念堂,那才表示你真的是偉大」。 此外,蔣友柏對於國民黨「消費」蔣介石的行徑,也不滿的指出,「我實在不知道國民黨把我曾祖父當成他們的圖騰,然後與列寧、毛澤東和金日成相比,這樣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過去,民進黨雖然曾經獲得政權,但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受制於反動勢力,轉型正義難以推動落實。但如今已完全執政,在立法院擁有過半多數,足以主導議程設定,對於「中正紀念堂設置條例」等攸關轉型正義的法律,必須有所作為,不能怠惰以對。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0-23
十英鎊新鈔有感

十英鎊新鈔有感

當英國選擇珍.奧斯汀,一位以細膩文筆探討人性,在無數家庭的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女作家作為國家代表,在此同時,台灣竟還讓一位以暴力、恐怖與戰爭為一生主要事蹟,對民主、自由及人權缺乏基本尊重的獨裁者來代言。
黃惟冰 2017-10-05
真正在裝的 是柯文哲吧

真正在裝的 是柯文哲吧

  柯文哲日前赴TVBS接受趙少康專訪,被問到陳水扁的病是不是裝的?以及阿扁是否應該再被抓回去關?柯先後表示,陳水扁的病情,「一開始是裝的,後來就變成真的病了」;至於這件事要怎麼解決,那是蔡英文的難題。 試問,第一,柯文哲做為陳水扁醫療小組前成員,又有豐富的醫療經驗,應該要有最基本的醫德,豈可在電視前對自己病患的病情品頭論足?第二,柯的專長在於外科與急診,對於精神壓力造成的腦部病變及身心失調,認知必定不如真正的專科醫師,又怎麼能確定阿扁的病是「裝的」?第三,柯文哲過去長期主張阿扁應該獲得特赦,也以此得到不少綠營支持者的肯定。不過,奇怪的是,為何一到「立場偏藍」的電視台就支吾其詞,不敢直言己志? 雖然台北市政府事後澄清,關於阿扁「裝病」的說法,是柯文哲的「口誤」。但,由於發生的地點、聽眾,以及時機都太過「巧合」,讓人不禁懷疑,真正在「裝」的恐怕是柯文哲本人。為了競選連任,在因中國問題流失綠營選票後,轉而加強討好藍營支持者,更不惜消費阿扁。 總結而言,柯文哲從最初的「超越藍綠」,如今卻淪為「遊走藍綠」。雖然自認聰明,可以操弄人心,但缺乏中心思想,只想多方討好的投機做法,遲早圖窮匕見,只會後悔莫及。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10-01
蘇貞昌貼文的熱血與心酸

蘇貞昌貼文的熱血與心酸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二十八日在臉書貼出文章,指出「週末經過林口,抬頭看發現好多家戶在自己陽台掛著國旗,大家同心幫自己的選手加油,實在熱血」。確實,只要車子出了林口交流道,往世大運選手村方向前進,不管是文化一路、二路、三路,就可以發現沿路許多住戶與商家,都不約而同地高掛國旗,在外國選手面前,展現高度的「台灣共識」。然而,熱血之餘,也讓人不禁感嘆,孰令致之?   對照其他國家的旗幟可以在競技場內飄揚,可以在觀眾席上揮舞,更可以在選手獲獎時高高升起,台灣的國旗就只能退居場外,猶如禁忌,而這一切,竟還發生在自己國家的首都,大家卻無能為力。   一路以來,講到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各種「論述」與「發想」汗牛充棟,從「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國兩制」、「兩岸一家親」,再到「命運共同體」,族繁不及備載。但,歸根究柢,以上這些「模式」,說得再動聽,都沒有面對台灣做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應有的地位,也迴避了台灣不論在事實上,抑或在情感上,都不隸屬於中國的客觀事實。說穿了,再怎麼對中國百般忍讓、唾面自乾,最後有換到台灣選手拿著國旗進場嗎?   總結而言,選手村附近大樓那一面面的國旗,所彰顯的不只是台灣人為自己選手加油的熱情,還有對國家尊嚴與國際地位的無言抗議,這點,台灣的政治人物們,看到了嗎?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8-31
林榮基 劉達文 林子健 李明哲

林榮基 劉達文 林子健 李明哲

香港民主黨員林子健日前疑遭中共盯上,先是在香港街上被擄走,失去自由期間,雙腿更被釘書針扎得慘不忍睹,腹部也遭到毆打,警告意味濃厚。 此外,香港《前哨》雜誌總編輯劉達文近期受訪時也表示,前年初因刊了一篇「習近平極左無政改意願」的文章,不僅被中共國安人員上門「關切」,妻子回東莞探親時,也曾遭到綁架。 有鑑於此,讓人不禁聯想,那麼台灣的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呢?李自三月十九日入境澳門後,就此音訊全無。而中國官方直到五月二十六號才表示,李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已由安全機關所逮捕。但李實際上到底做了什麼,目前關押在哪裡,身心狀況又是如何等問題,卻都隻字未提。至今,連家屬探視仍不得其門而入。 試想,林子健不過被帶走幾個小時,就遭到嚴重的暴力對待,更被嚇得直言「我好怕死」。李明哲消失已四個多月,又會面臨多大的壓力與痛苦,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從林榮基、劉達文、林子健,再到李明哲,中國持續透過與黑道無異的方式,針對香港與台灣,藉由殺雞儆猴,營造恐怖氛圍,製造寒蟬效應。不過,即便如此,台灣人民不僅不能忘了尚待救援的李明哲,更應該藉此機會好好思考,面對這樣的「紅色恐怖」政權,我們還能夠期待什麼?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8-16
蔡政府值得一些掌聲

蔡政府值得一些掌聲

  部分人士認為,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施政乏善可陳,與過去馬英九執政時期相差無幾。然而,數字會說話,蔡政府的表現固然有待加強,但與前朝互比,仍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例如從整體失業率來看,今年六月台灣的失業率為三.七四%。相較之下,馬政府八年的平均值則高達四.四七%。此外,各年齡層人口,與不同教育程度者的失業率也都出現下降。代表就業環境的改善,呈現「雨露均霑」的格局,非由特定族群所獨享。 再者,台灣今年一至六月的出口貿易總額為一四七七.三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十二.五%。又,另一個值得高興的地方在於,從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國家,再到東協十國,台灣對各主要市場的出口值都是正向發展,並未偏廢或依賴。至於對韓國,更出現二十.五%的年增率。 其他還包括股市重返萬點,經濟成長率「保二」希望濃厚等等,甚至如「住宿及餐飲業」的僱用人數,截至今年六月,達到八十三萬人。比中國旅客來台人次最多的二○一五年僱用人數八十一萬三千人還多。換言之,台灣的相關產業,不僅沒有因為中國旅客的減少而進入蕭條,反之還有所成長。這些都足以佐證蔡政府一年多來的努力,並未白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成績,都還是在中國處處掣肘的情況下完成,顯示出台灣並不是非要靠中國不可,而是有絕對的機會,可以自立自強,獨立自主。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8-14
為匪宣傳?

為匪宣傳?

  台北市長柯文哲結束「雙城論壇」行程,自上海返回台北。一如過去兩年,柯表面上打著「城市交流」的名義,實際上則是為了與對岸進行「政治交心」。在上海期間,柯多次提到「兩岸一家親」與「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更展現有別以往的「謹言慎行」,最終也見到了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但對於李明哲事件,柯卻說「該講的話,在台灣都講了」,便就此略而不提。 然而,所謂柯文哲的「兩岸論述」,說穿了,完全照抄習近平早前的發言,不僅毫無創見,更愧對身為台灣民選公職,應為台灣人民勇於發聲的職責義務。 習近平第一次提出「兩岸一家親」及「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是在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當時,習首次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分,接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中,習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一家人」,又說「大陸與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換言之,柯文哲不過是把習的「統戰箴言」,拿來做為與中共交流「芝麻開門」的通關密語。 事實上,柯文哲此行對中國最大的「好處」,以及對台灣最糟的「壞處」,還不在於上述的口頭表達,而是時間點的特意安排。今年七月一號,適逢中共收回香港二十週年。眾所皆知,隨著「雙普選」的跳票;跨界執法的濫權;言論自由的箝制;以及對異議份子的打壓,中共曾再三保證的「一國兩制」,早已名存實亡。 正當全世界都因「七一」而把焦點集中於香港,檢視「一國兩制」是否瀕臨破產的當下,近在咫尺,做為中國推動「一國兩制」下一個頭號目標的台灣,首都市長竟在此時前往上海,更與中共高層闢室密談,主張「兩岸一家親」與「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試問,還有比這個更容易讓國際社會誤認台灣不排斥與中共「一中原則」的行徑嗎?還有比這個更能讓中共拿來轉移不得香港民心焦點的宣傳素材嗎?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7-04
小英政府敗於官僚

小英政府敗於官僚

  當年金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當同婚議題因大法官釋憲而暫告一段落,當台灣的經濟逐漸起色,出口連續數月正成長,股市還突破萬點,創下二十幾年來的新高,為什麼蔡英文總統跟林全院長的民調卻一路往下? 或許有人會說,一定是「前瞻基礎建設」惹的禍。然而,過去馬政府與扁政府時期,也都曾推出性質相似的擴大內需計畫,同樣是以複數年期為時間表,透過舉債來動用高額特別預算。不過,這樣的計畫卻沒有對馬、扁兩人,造成蔡英文今天難以招架的「雪崩式民調下滑」。換言之,「前瞻基礎建設」最多也只是壓垮蔡政府民望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其他的稻草又是從何而來? 「依法行政」是行政部門一切作為的最終依歸。不論上頭長官怎麼換、怎麼說,絕大多數的公務員基於明哲保身,都不會去做「違法」的事;也因此,在「兆豐案」、「永豐案」、「亞泥案」及其他林林總總的大小爭議中,行政部門的所作所為,沒有一件「違法」,通通都是「依法行政」下的產物。 關鍵在於,現在大家依循的這些法令,有多久沒有修改了?能夠反映台灣社會當下的需求跟期待嗎?此外,法令的內容又是誰決定的?不都是由過去國民黨掌握多數的立法院所通過的嗎?而當初在審議的過程中,又有哪些財團、哪些利益在背後操作施壓?只要想通這一點,就知道台灣的政黨輪替,截至目前為止,其實還未竟全功。 遺憾的是,蔡政府看似當家作主,但不知是受制於官僚習性,還是後知後覺,至今仍未看破此事。也因此,面對望治心切、急於改革既得利益結構的新民意,常常還是圖窮匕見,能夠端上檯面的解答,總不脫那四字箴言,就是「依法行政」。 蔡政府最大的問題,在於政黨二次輪替後,仍未提供一套有別於以往的治理模式,而是因循苟且地沿用國民黨留下的執政遺緒,淪為「國規民隨」。如此一來,民調的持續探底,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黃惟冰 2017-07-02
談捧中貶台的「齊人」心態

談捧中貶台的「齊人」心態

  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則訊息,大意是說,上海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包括購物中心的規模、「支付寶」的普及性,乃至於銀行與餐廳所提供的無人化自動服務,都比台北的更大、更快、更多。就連在精神上,大家都幹勁十足,追求國家富強。 坦白說,類似的訊息,在台灣早已是汗牛充棟。然而,這些訊息的共通問題是,第一,對中國以偏概全;第二,要台北以小博大;第三,執著於過度簡化的存在意義,與強調多元價值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馳。也因此,除了「捧中貶台」以外,實在難以引起真正共鳴,或是有意義的討論。 上海,做為整體長江流域人員、商品與財富的匯集地,即便在中國最衰弱的滿清末年,都還可以名列世界一線重要大都市,更何況,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海的富裕與進步,平心而論,理所當然。然而,上海能夠代表整個中國嗎?即便小如台灣,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都還要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犯了「台北觀點」的錯誤。那麼,為何在理解幅員廣大的中國時,卻又凡事從上海看天下?這樣的以偏概全,真的能夠讓我們更了解中國嗎? 此外,台北不論是腹地大小,或是人口規模,都難望上海項背。硬要比較,只會讓台北更看不清自己的定位,以及該發展的路線。這就如同美國游泳好手菲爾普斯的「主場」,不會是在棒球場或是田徑場。台北需要思考的重點,在於如何找出自己的特色,努力發揮,而不是與上海,或是紐約、東京的比較。 再者,從自由民主的觀點切入,國家富強,不應該是國家或個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標。除了基本的物質條件以外,我們同樣重視分配的公平、正義的落實、環境的保護,以及自由的生活、學習與創作。在這個部分,中國的發展仍然落後台灣;北京的治理模式,也仍未被其他國家廣泛視為值得仿效的對象。 總結而言,為了知己知彼,台灣確實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中國,但不需要那種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又回過頭來驕其妻妾的「齊人心態」。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6-11
大數據 大獨裁

大數據 大獨裁

  二○一六年十二月,經濟學人雜誌曾以「中國的數位獨裁:一個社會控制的實驗」為封面故事,報導中國正在積極建構的「社會信用體系」。 簡單來說,「社會信用體系」就是中國政府將透過無所不在的各種支付與借貸平台,蒐集每個人資金往來的紀錄,舉凡網路購物、搭車購票、看病買藥,乃至於水費、電費、房租、信用卡、交通罰單的繳納,都無所遁形。再結合「網路實名制」,讓政府能夠監視每一個人的生活作息,並以此給予「客製化」的對待方式。 舉例而言,二○一五年初,阿里巴巴集團便在杭州與廣州等試點城市推出「芝麻信用」。依據「行為能力」、「人脈關係」、「信用歷史」、「履約能力」及「身分特質」等五個面向,給予用戶三五○至九五○不等的分數。分數高的人,不僅租車、訂房可以免押金,求學或求職時,也有更高的錄取機率,就連網路交友,都有較多的選擇;此外,包括上醫院看病、去圖書館借書,也都有優先權。 然而,「社會信用體系」除了是在缺乏監督與制衡的情況下,讓中國政府得以不透明且未去識別化的方式,擅自蒐集、處理與利用個人資料,嚴重侵犯個資保護原則。更糟糕的是,還有將評分範圍往公共事務領域延伸的傾向。根據經濟學人該期報導,包括「妨害社會秩序」、「危害國防」,甚至是與「異議份子」的友好程度,也都被列入扣分項目。 綜上,中國政府正試圖打造一個以「網路實名制」、「網路長城」(封鎖境外網站)、「金盾工程」(管制內部網路言論)與「社會信用體系」為主要基礎的「數位獨裁王國」。讓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的發展,成為維繫中共一黨專政,確保社會穩定的最新利器。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黃惟冰 2017-06-03
台灣「大人們」何時才肯放手?

台灣「大人們」何時才肯放手?

  三十九歲的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有人說,三十九歲在台灣,不要說當總統,就算只是當總統的幕僚,可能都還要被譏為「童子軍」。也有人說,馬克宏如果在台灣,再怎麼優秀也選不上,因為台灣參選總統的年齡門檻是四十歲。 此外,就連投票資格,台灣都「老」人一截。法國與各大主流民主國家一樣,年滿十八歲就取得投票權,而台灣至今還是維持二十歲的限制。 矛盾的是,很多人說台灣的年輕人不關心政治,每天要的只有小確幸,所能想到的人生願望就是開一家咖啡店,缺乏鴻鵠之志。但,另一方面,「大人們」卻又不願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而當年輕人真正投身公共事務的時候,又要承受許多「不懂事」、「小孩子開大車」的冷嘲熱諷。 但,說穿了,從實質薪資、就業機會、教育問題,再到少子化、高房價,所有對年輕人來說最為困擾的問題,一直掌握權力的「大人們」,經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提出什麼立竿見影,讓人耳目一新的對策。 法國大選結束,想必「大人們」又要開始忙著研究新總統的外交、經濟政策。只是,對很多人來說,願意給年輕人機會,或許才是台灣當下最應該向法國學習的地方吧!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三十二歲)
黃惟冰 2017-05-09
超級基金經理人?

超級基金經理人?

  軍公教年金改革的討論中,近期大量出現應該以提升基金投資報酬率為改革重點的呼籲,要求將過去三至四%的年化投報率,提升至七%以上,更宣稱此舉「極具可行性」,同時得以在基金投資收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保障既有的退休所得水準,不需要往下調整。 然而,讓人不禁質疑的是,世界上有哪個投資可以保證穩定又高獲利?如果真的有,自己投資都來不及了,還需要退休之後等政府來做? 舉例而言,包括鴻海、廣達、仁寶等台灣科技業大廠,每年的稅後毛利率也只不過三至四%,還被暱稱為「毛三道士」。如果今天有個投資機會可以保證每年平均獲利七%,那些大老闆們與旗下數十萬員工不都成了傻子,要是能夠「躺著賺」七%,又何必辛苦賺三%? 事實上,由於退撫基金以「保本」為最高指導原則,在穩定優先的情況下,本來就應該要捨棄一些具備高獲利可能,但又潛藏高風險的投資標的。簡單來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把希望寄託於投資報酬率,而忽視繳少領多、基金入不敷出的事實,不是太過天真,就是刻意誤導。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5-03
柯文哲的中國白海豚

柯文哲的中國白海豚

為了籌備今年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日前赴北市府拜會柯文哲市長,但包括會面的時間、人員與內容,全都保密到家。對於為何要如此「低調」,柯則說,「要交朋友,就不要給人家困擾」。   但,所謂的「公開透明」呢?明明可以開大門、走大路,大家又不是要求全程上網直播,難道一個公開的、簡要的說明都做不到?還是說,就算是原則,只要遇到中國,就像白海豚一樣會自動轉彎?柯這樣的做法,與國民黨何異?   其次,光是一個「前瞻計畫」的預算分配,柯除了切割朱立倫,直指「誰跟他有共識」以外,更諷刺其他民進黨縣市首長之所以能成功爭取,都是因為「有內線」。試問,為何對內時,柯就如此咄咄逼人,明批暗諷;但對中國時,卻又非常地善解人意,謹言慎行。這樣的兩套標準,說難聽點,不就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令人好奇的是,柯到現在還能夠與對岸眉來眼去的「政治基礎」是什麼?而這樣的「另闢蹊徑」,是為了台灣的主權尊嚴,還是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也請柯文哲說清楚,講明白。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黃惟冰 2017-04-18
老大哥監控 方便到害死人

老大哥監控 方便到害死人

  一位在上海生活的台灣青年所拍攝的影片,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主角在影片中表示,上海的生活非常方便,因為有微信、支付寶等軟體,靠一支手機就可付款完成許多事情,從繳水電費、付房租、叫計程車、買外賣等,都不需要用到現金,「方便到害死人」。他更奉勸台灣年輕人不要再當井底之蛙,因為「台灣真的沒什麼」。 上海在科技領域的「現代化」,確實有可能勝過台灣。做為全中國的首善之區,就連在衰弱的清朝,上海都還能夠名列世界一級大城市之一,更何況,今天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已今非昔比。 然而,這位主角的盲點在於,在中國,所謂的「便利」,其實都是「黨」刻意容許下的產物,從來不屬於個人。也就是說,哪天惹得「黨」不開心了,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在一夕間灰飛煙滅。 日前「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刊出主題為「你好,老大哥:中國是如何透過App監控民眾」的報導,文中提到,中國政府密切監控微信裡所有的「帖子」,特別是關於抗議與集會的內容,以便精確掌握參與情況,在事前就介入控制。其次,各種聊天App裡的語音對話,也都遭到監視,而被認為可疑的內容,還會被儲存下來。過去就曾有人因發送了關於達賴喇嘛的訊息,而遭到拘禁。此外,中國政府正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大到銀行貸款,小到購買車票,未來每一個人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記錄與分析。也就是說,北京老大哥將會知道你的興趣嗜好、購物習慣,以及生活方式。 以上種種,對主角來說,可能還不清楚細節,也或許不在乎後果,但對許多人而言,在在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慄。至於嚴重性到底如何,誰又才是井底之蛙,主角不妨在微信上試著討論「六四」,或者「習近平家族海外財產」,相信對於上海的「便利」,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黃惟冰 2017-04-09
幸好這些將軍都退了

幸好這些將軍都退了

  去年十一月,吳斯懷等三十多位退將在北京立正聽習近平講話,畫面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同行的前空軍司令沈國禎上將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們很多人是被設計了」。沈指出,原定行程只有四天,返台前又突然變成五天,還被帶到北京。但帶隊的前總政戰部執行官陳興國一直叫他們不用擔心,在不能脫隊的情況下,就這樣進了人民大會堂。 試想,陳興國官拜政戰中將,不論是軍科專長,還是職等級別,會不清楚此事的象徵意義與嚴重性嗎?還是說,整個行程就是要幫中共「誘敵深入」,然後在會場內用鏡頭「一網打盡」?有鑑於此,讓人不禁想到過去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之所以會從佔據優勢的一方,最後兵敗如山倒,其中的關鍵原因,不就是內部共諜不斷,都被自己人給出賣了。沒想到幾十年過去,同樣的戲碼,竟還可以一再上演。 其次,沈國禎的一席告白,或許有助還原過程,但還是難辭其咎。試問,就連一般旅行團都不可能隨意更動行程,三十幾位高階將領身在「敵區」,卻連一點警覺性都沒有。此外,都到了人民大會堂門口,竟還傻傻跟著進去,當那是免稅店嗎?幾十歲的人了,難道一點自主的判斷力都沒有,又不是國小畢業旅行,不能脫隊可以當作理由嗎? 最後,以吳斯懷為首的部分退將,在北京唯唯諾諾、亦步亦趨,讓自己的人格跟榮譽任人宰割。但回到台北,卻為了一點退休金調整,不顧基金永續與世代正義,不惜屢屢上街抗議,更號召眾人與政府頑抗。兩相對照,如此吃裡扒外,勇於內鬥,實在讓人感到無比諷刺。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黃惟冰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