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善意? 偽命題

善意? 偽命題

(資料照)   總統府上週五公布了國安人事調整,有關陸委會主委改由邱太三出任的安排,坊間幾乎是一面倒地「解讀」:這是蔡總統有意對中國釋出「善意」。這種僅憑藉個人主觀感受,未經事實查證程序,也未體現兩岸問題本質的議論,不只是令人不禁哂笑;更重要的是,這種謬誤迷思若不即時且經常釐清導正,並不利於兩岸關係長遠的正常發展。 之所以闡釋邱太三代表著蔡政府的「善意」,不外幾種說法,一是邱太三的性情溫和,二是邱太三從來沒有對中國口出惡言,三是在對岸人士眼中,邱太三是鴿派,等等不一而足。此種推論,聞之,就知道經不起邏輯的辯證。試問,台灣的善意是兩岸關係冷熱的前提嗎?台灣什麼時候主動對中國有過惡意或非善意?現任主委陳明通若相對是所謂的鷹派,會發表「小明的故事」嗎?這點,去問問與之有過交手的中國國務委員王毅,相信他也不會同意才對。 在兩岸關係上,善意,基本上是個偽命題。不管是要求台灣釋出善意,或是期待中國的善意,皆是。兩岸的僵局,自一九四九年以來,亟待解決並建立雙方共識的,就是「誰也不要想吃掉誰」的問題,這才是兩岸「和平」的要旨所在。在台灣,這個問題早在一九九一年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時,就已經解決;要說善意,這才是台灣政府最高的善意。剩下尚欠努力的,三十年來,全是中共的問題。 如果說上述是國民黨李登輝做的,民進黨蔡英文呢?那麼二○一六年五月為了就職演說的期前溝通,習近平政府總該認吧?所謂「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以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還不可控?還不夠善意嗎?中國就是軟土深掘,翻臉不認人,實在是欺人太甚。 說穿了,中國所認可的「善意」,不論是承認「一個中國」,或是承諾「九二共識」,可以做出清楚定義,就是:「我要吃掉你」,台灣或中華民國都要口頭「投降」。這種「善意」,在台灣若還想混,誰敢給?有,馬英九或許,他反正已經混過,沒有明天了。 邱太三接陸委會,既然無關善意與否,因為台灣從未對中國惡意,那麼蔡總統主要的念頭是什麼?這個疑問,其實不必解讀,更不用推敲,好好去採訪一下,不就得了。首先,這是一個連動,因為國防部長要調整,牽動到國安局長要補,陸委會因此出缺,而邱太三是蔡英文口袋中的最佳人選。其次,蔡英文看重邱太三的條件,除了長期互信,關鍵在他的法律背景,把法律人的思維放進兩岸關係的處理,這是蔡英文在二○○○年擔任陸委會主委之後的一貫偏好,邱太三可以繼續精準兌現她的行事風格。 第三,威權中國已被公認為全球風險最高的國家,邱太三的未來任務中,必得要掌握接下來中共人大政協兩會(三月)、建黨一百年(七月)、二十大(明年下半年)、乃至習近平是否交卸總書記與中央軍委主席等等連任換屆的重大行事曆,所可能帶動的中國內部政治趨勢,以及可能影響台海安全發展的問題,從而須提前做好充分的部署與應變。 面對疫後時代的國際局勢演變,各主要國家都陸續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或是人事,或是策略,台灣做為區域關鍵國家的地位,當然也要全盤重新佈局,這是這次國安首長異動的主要背景。陸委會做為三大拼圖之一,應該宏觀其角色,若窄化為「善意」,肯定要失去準頭。
鄒景雯 2021-02-22
蔡總統國安布局 習近平該想一想

蔡總統國安布局 習近平該想一想

蔡總統國安布局   外界肯定沒有料到,早在去年總統連任就職後的沒幾個月,蔡總統就已經在思考國安系統人事需要再強化的問題。當時,顧立雄才從金管會轉到國安會還在適應階段,就有此一念頭,表示上一次的人事調整只做了一半,尚未完成調整到位,如今在立法院開議前,再次進行布局,前後則相隔了六個月以上,可見其決策的風格。基本上,用什麼人,做什麼事,這代表著今後三年蔡政府的國安工作方向,應該可以給時間等待新氣象。 邱國正抗壓性強 民進黨高度信賴 半年之前的思考,與如今所公布的安排,當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個中心點是一樣的,當時蔡總統已經屬意要由時任國安局長的邱國正,假以時日去職掌國防部,顯示對邱國正的高度認可;只是預備要派去接國安局的人選,竟是顧立雄,顧立雄也在一個輕鬆的場合被「告知」過,這個想法,是因為那時陸委會沒在考慮異動之列,而國安局的功能又非常要緊,蔡總統在手上可打之牌有限的情況下,於是動了顧立雄的腦筋,但是說實話,顧立雄與國安局?恐怕「水土不服」可以斷言。 邱國正(陸官四十五期)在這個時候接國防部,讓嚴德發(四十四期)下來休息,在因應中國解放軍不斷對台升高對峙的局勢,也在強化與美日等盟國的共同防衛升級,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畢業的背景,令當局評估其可肩負重任。特別是前參謀總長沈一鳴在去年一月不幸殉職後,抗壓性強、鎮得住場面的將領,邱國正是少數受到民進黨高度信賴的對象。 陳明通「氣口」 能與國安局「同頻」 再來講國安局長一職,陳明通為何比較適合?國安局這個單位,軍警文特都有,加上長期組織文化的影響,要能夠在特殊任務與環境下生存,不便複述老一代自稱是土匪窩,但說他們「生毛帶角」,應該不算戲言,要領導這一群人做出實績,專業很重要,道義很重要,陳明通的「氣口」,未必與國安局的「氣質」一致,但是在綠營人物中,他絕對是最「同頻」的,也許「異色」,但是「懂兩岸」這一點,可以跨越鴻溝,起領導作用。若陳明通辦不到,綠營的其他人就更別想了。 蔡英文放心讓陳明通去「山上」,有個案例可說。二○一八年十一月民進黨慘敗之後,黨內陷入動盪,當時有個會議在推估中國可能會做些什麼?陳明通當時提出判斷,認為習近平絕對會出手,主張要提早部署,於是有一組人,為此準備了一個多月。由於每年的元旦經常是兩岸交鋒的時節,蔡總統一日講話後,習近平果然在二日推出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因為早有腹案,蔡總統立刻召開記者會回擊,在穩定民心上發揮了效果,後來也成為她「起死回生」的第一步。 因此,中國情勢研判的精準,也將成為陳明通前往國安局提高情報能量的工具。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國安局的情報有效性,受到國安會缺乏情蒐指導有關,這點,外界期待陳明通可以發揮專業橋梁的作用。 兩岸法律戰開打 邱太三復出原因 邱太三回陸委會,是熟門熟路,蔡英文要借重他的法律背景,在未來的兩岸政策法制面上,有所作為。在面對兩岸事務日趨鬥爭激烈之際,法律戰勢所難免,針對國安問題的法律補強,必然也要上檯面,這是邱太三復出的原因。 看到蔡英文這樣下棋,習近平該怎麼想?北京如果還有敢言的智囊,應該告訴習總書記,他在十九大宣稱「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講得實在太好。中國面對台灣的樣子是什麼?這些年來一貫的小樣,肯定是行不通的。
鄒景雯 2021-02-20
中國疫苗「控」

中國疫苗「控」

中國方面很反感台灣內部一年多來持續使用「武漢肺炎」的稱法,至今未有稍改,他們一度希望政府能夠帶頭全面「改正」,或最低限度官方本身不要如此使用。圖為中國北京人民接種疫苗。(法新社檔案照) 距離去年十二月初連勝文倡議中國疫苗始,兩個多月過去了,何以台灣政媒界的中國疫苗「控」(complex,情結)現象,似乎仍不絕如縷?更離奇的是,儘管大家都知道這個訴求與台灣的民意偏好有著極大的反差,但是這些政治精算家卻仍然鸚鵡嚼舌,不改其志,一點也不覺得無趣,背後究竟有著什麼動力? 根據來自中國的訊息交叉比對,他們,至少有若干一些人,之所以化身中國疫苗「控」,係事出有因,有目的而來,不是吃飽沒事幹,來瞎攪和;雖然從觀感與效果上,他們的行動確實跟瞎攪和差不了太遠。 什麼中國訊息?從對岸的立場,說來也不離譜。主要有兩點,首先,中國方面很反感台灣內部一年多來持續使用「武漢肺炎」的稱法,至今未有稍改,他們一度希望政府能夠帶頭全面「改正」,或最低限度官方本身不要如此使用;然而直到最近,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被公開提問時,特別說明武漢是發源地,並未迴避「武漢肺炎」的使用,顯然雙方不來電。 其次,中國涉台系統認為,有關防疫工作的合作,並未設有「九二共識」的前提,對岸希望兩岸可以在這個議題上理性互動,或可打開為時已久的僵局。所謂的合作,接受中國疫苗當然是其中的一個選項。這個說法,可以視為是中共慣用的「和的一手」。 不過,兩岸政府目前並未出現此類緩解的氣氛與跡象。蔡英文總統最近一次正式講話,是二月九日國安高層會議之後,那次的談話,若當成是「回應」,可以對得上焦。她當時指出,當疫情受到有效控制時,期待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還說,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願意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裡講的是疫情後的人民往來,不是立即的防疫合作。當天她也提醒,對台灣文攻武嚇,對兩岸關係並不會有什麼幫助。但事後,解放軍軍機騷擾我西南空域的行為並未稍有停歇,連過年也沒放假,可見照樣是強國二手式的我行我素。 有趣的事情在後頭,就在蔡總統釋放善意談話後,在台灣內部就是有人「氣息相通」到無比精準的地步,非其他藍營人士所能及。這些人一下子吐槽:蔡總統要先伸手;一下子說:如果不用九二共識,有替代方案也很好。至於中國疫苗,一定是遇「麥」就促銷,一下子要政府拋開意識形態的束縛,一下子說沒有一定要,而是可要、可不要。當然,他們沒有忘記,早早就已規勸政府不要再講「武漢肺炎」。被外界責罵後,他又說這是愛台灣。換言之,沒有人較之更「上道」的;他既促和,又促談,真是彷彿把說客的角色發揮到了極致。要說他沒有得到對岸的訊息,實在令人不敢置信,莫非他們能夠心電感應,故能到此等達默契一流的化境? 總之,下回,如果再聽到中國疫苗「控」在搶演,想想前述所提兩點來自中國的訊息,八九不離十,大概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鄒景雯 2021-02-18
2021的三件大事

2021的三件大事

與美國、日本甚至歐盟達成自貿協議的簽署,或是台灣順利加入CPTPP等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是影響台灣下一步永續與發展的戰略性行動。(路透資料照) 牛年上班第一天,百工百業新的目標與挑戰也隨之開展。二○二一年,對於治理國家的蔡英文政府來說,基本上是站在二○二○年疫情穩控得不錯基礎上,再奮發的一年,因此相對應該擁有較高昂的士氣,連帶著也必然要承擔國人更高的達陣期待。 今年,沒有大型的選舉,對於具有使命感的從政者來說,應該是最可以好好做事的一年,因此是無比珍貴的寶貴時間。做什麼事?像台灣這樣特殊的國家,牛年至少有三件大事,是政府職責所在,必須交出成績單的優先要務,值得大家一起來關注,並且在牛年將盡之際共同來驗收成果。 這麼說,並不表示這是執政黨專屬的考題。事實上,在野黨監督的眼界與動機同樣在受測之列,他們的表現,可以驗證他們在未來有沒有能力領導這個國家。這就如同我們看待美國的兩黨政治一樣,雙方的廝殺再激烈,政見再歧異,選民的好惡再鮮明,到頭來,眾人的目光是相同的,就是兩黨的領導人誰才能在中國威權崛起之中,捍衛美國的民主優勢於不墜,這一點顯然並沒有其他的判準。 這最起碼的三件事情,頭一件肯定是國際經貿的談判,尤其是與美國、日本甚至歐盟達成自貿協議的簽署,或是台灣順利加入CPTPP等高標準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是影響台灣下一步永續與發展的戰略性行動。這件事情,民進黨與國民黨先後執政的過去二十多年間,其實努力的方向並沒有二致。這從兩點可以看出,一個是陳水扁、馬英九到今天的蔡英文,三位總統都處理過美牛與美豬的決策,三人思考的都是如何開放;另一個則是現在政府擔綱的經貿團隊,許多是橫跨藍綠歷朝的政務官與文官,政務委員鄧振中就是一個顯例,這些人若是初一、十五隨時自我轉換,即無留用的價值。 既然大家在執政時,都知道加強與國際經貿的連結,是台灣避免邊陲化、爭取生存、產業轉型的必經之路,那麼如何對外掌握談判契機,對內有效說服反對黨的認同,甚至直接訴諸社會,建立為民意共識,就成了今年政治行事曆上的重中之重。 第二件事,看似無法一蹴可幾,但是同樣是一件戰略性的大位移,那就是兌現承諾,以十年的準備,將台灣這個世界島,推動成為雙語國家;並以此為能力,同步雙向接收東西方的文明,厚植台灣最璀璨的國家競爭力。所謂的二○三○雙語國家政策,要能夠玩出一個樣子,首要是不能淪為口號,要能逐步從學用考招,因勢利導,全面落實完整的配套。農曆年前,第一年的預算業經立法院通過,所以今年算是執行元年,這第一步是不是虛應故事?能否化解既有習慣必然的阻力?絕對是攸關這個計畫究竟能夠走多久的起手式,有識者必然要高度注視。 第三件事則是在美中新情勢下,再次確認台灣的座標。過去四年,台灣在安全與尊嚴上,享受到美中戰略改變後的豐富果實,當新的世界因疫情肆虐已然成形之際,川普政府的知中派不得不告別國際舞台,換由拜登上場因應美國的危機,這絕對是台灣自始至終都要步步為營的局。兩岸是否能維持和平,決定權在中國,兩岸是否會發生戰爭,則是台灣可以著力的。如何讓習近平政權不能打、不敢打,打了也不會贏,除了國防的現代化,外交的信賴度,無一日可以僥倖,台灣的國際形象,同樣扮演著很關鍵的角色。過去一年,是台灣國際地位脫胎換骨的一年,憑藉的是我們的公衛實力,二○二一年,台灣還應該持續創造新的價值,作為無形的台灣之盾。 這三件大事,每一件都不好做,每一件也都不好反對,故而對朝野的考驗都很巨大。一旦有所突破,這會又是個有聲有色的一年。
鄒景雯 2021-02-17
前總統的舌頭

前總統的舌頭

有回,當面問起蔡英文總統二○二四年卸任後,最想做什麼?她的回答很另類,她說最有可能的是跟著考古隊,到處蹲在地上,去敲敲打打,一圓年輕時未竟的夢想。圖為蔡總統大年初二視察新竹緊急海淡推動進度。(記者黃美珠攝) 台灣實行總統直接民選之後,陸續產生了三位卸任總統,面對這些「前總統」,國人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基本上,這些「超級國民」在回到民間後,或許是仍然擁有相當的粉絲追隨,或許是操持國政久了成為習慣,或許是台灣民主的時間太短,或許是許多的或許,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癖好,就是總管不住三寸不爛的如簧之舌,對現任者說三道四,講東講西,由於頻率過度密集,於是形成越俎代庖的觀感,難免影響他們告別權力之後的背影,然很少有當事人有能力自覺。 威權時代的總統為什麼沒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多半當總統當到死,沒有活著成為「前總統」的機會,可見如何適當地扮演好「前總統」的角色,是一門值得學習的政治課程;台灣需要累積更多正面的典範,進而建立社會的共識,才足以匯聚出眾所認知的政治文化,從而對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有效的約制。 有回,當面問起蔡英文總統二○二四年卸任後,最想做什麼?她的回答很另類,她說最有可能的是跟著考古隊,到處蹲在地上,去敲敲打打,一圓年輕時未竟的夢想。只是不曉得人家願不願意收她。原來,蔡總統當年除了喜歡歷史,心中的第一志願其實是考古人類學系,但是蔡爸爸擔心她將來養不活自己,要求她學法律,認為可以謀生。 這件最想做的事,未來能不能兌現,還要看客觀環境是否允許,但是卸任後絕對不會隨便亂講話,則是蔡總統私下很有信心的保證。 看來,觀察了好幾位前總統,自己也正在做總統,她很懂得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更重要的,以後如果蔡總統在離開總統府後,真能忍住這些前總統所不能忍,開始樹立成熟民主國家前總統知所進退的優雅,則這是又一件可以創造歷史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可不是消極性的封殺言路,而是極度積極的鞭策,並且非常具有針對性,就是前總統。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總統們,至少都大權在握八年,若真的想做事,人民已經給過你充分的時間去實踐,倘若八年仍做不夠、做不好,那就該想辦法說服選民讓你的同黨繼任者當選,以便持續類似方向的治國方式與路線。 偏偏台灣這些年來,每八年就有一次政黨輪替,多數公民總是決定換黨來試試看,究其原因,要嘛是走向錯誤,要嘛是所託非人,顯見這個國家的民意是多麼的嚴格,因此如此的殘酷。 鑑往,可以知來,如果看透了這一切,所有現任總統在任時,更加要戰戰兢兢、戮力以赴,因為授權結束時,即不再有你說話的份。倘若欠缺自知之明,下台後還要大放厥詞,以為自己還在當總統,那麼萬一招致羞辱,也是剛剛好而已。 大過年的,要說好話,有關前總統的舌頭好似特別發達的問題,我們就點到為止,留待餘音繞梁。
鄒景雯 2021-02-14
國民黨三度回返

國民黨三度回返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5日呼籲北京跟香港政府讓黎智英回家過年。(記者劉信德攝)   周杰倫有首歌,叫做「回到過去」,雖然是首情歌,但是其中有段歌詞:「黑暗已在空中盤旋 該往哪我看不見」,實在用途很廣。看到國民黨一路以來的諸多現象,實在很讓人聯想起這首歌,以及這段歌詞。 自馬英九於二○一六年即將交出政權前後,短短五年間,國民黨至少有三次的回返,也就是思念要回到過去。第一次是在二○一五年七月的國民黨十九大第三次會議中,通過由洪秀柱參選總統的提名,雖然幾個月後被撤銷提名,但是二○一六年三月她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當選為國民黨首位女性黨主席,時年她六十八歲。 第二次應該是二○一九年的六月,國民黨徵詢小組尋求高雄市長韓國瑜被動接受徵召,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而國民黨員果然在七月間讓韓國瑜勝出,正式取得二○二○總統大選的參選門票。時年他六十二歲,已經算是大幅年輕化。 不料第三次,就是現在,二○二一年二月,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各種計算下,決定讓恢復黨籍的趙少康出任中評委,以提振黨的士氣,協助自己能夠連任黨主席。不過,趙少康昨天說他沒有答應要支持江啟臣,巴掌回得實在響亮,真是老當益壯。這位救世主已經足足超過七十歲。 回顧這三次的回返,可以發現,它的週期愈來愈短,第一次的間隔還有三年,第二次竟然縮短到只有一年多,而且回頭找人的「年份」更久,可見國民黨整體希望回到過去的心情,日益急切到什麼情況。 國民黨過去不是這樣的,例如李登輝打敗元老派,馬英九讓連戰與王金平徒呼負負,怎麼朱立倫之後換上的主席是洪秀柱?好不容易江啟臣在四十七歲時掌握了黨權,結果現在沒有信心再續任期,要向老人搬救兵,還要忍受老人當眾罵他魅力不夠,不是領導,末了還要說沒要支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第一,國民黨這些年失去了外拓選票版圖的能力,導致它的支持群眾愈來愈窄,愈來愈老;限縮為基本盤的後果,就是更加的放不開基本教義派路線,於是惡性循環,更加失去了對於年輕世代的爭取。第二,就因為無法大開大闔,徹底辯論國民黨在疫後世界的生存與競爭之道,在不知道未來將往哪裡去的迷失中,只好不斷回頭去複製舊有的經驗法則,然而在舊世界裡,新人怎麼可能比得上老人?於是大家看到老人虎虎生風,新人在保位行動中簡直左支右絀。那麼老人復辟的可能性也愈來愈高。 光講一點就好,江中央不要一廂情願以為取得馬英九、朱立倫「照制度走」的背書,即單純的以為「一年條款」可以卡住趙少康,趙少康一出場就已經講了大白話,是韓國瑜希望他出馬競選黨主席的,如果趙少康未來不具參選資格,韓國瑜有極大的機率會自己上場角逐,屆時江啟臣有沒有把握?如何才能有把握? 趙少康有一點是值得江啟臣學習的,當外界批評趙的「古墓派」思維時,趙少康昨天已經立刻把矛頭對準了香港的自由失落問題,也就中國的對台政策提出了針砭,這是在型塑其「自由派」的形象,可見他能夠攪亂千堆雪,好歹是一號人物,而國民黨新世代的人物又在哪裡? 一個政黨如果失去了往前走的視野與勇氣,怎麼可能會有未來?如果繼續陷在一再回返的輪迴之中,隨著老成凋謝,這個黨的終局還需要多說嗎?
鄒景雯 2021-02-06
「法西斯」搞笑

「法西斯」搞笑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重回國民黨引發議論。(記者廖振輝攝)   英國「經濟學人」所屬的機構,近日公布了二○二○民主指數報告,台灣從卅一名大幅躍進到十一名,不僅是東亞第一,更超越美國與歐洲的德英法等主要大國,真是成績斐然,值得全民驕傲。 其中最珍貴的是,這次的評比主要聚焦於武漢肺炎疫情對全球民主和自由的影響;不論是民主國家或威權國家,在這段期間的國家治理上,普遍都因為防疫的理由,導致民主的評分下降,後者更是不在話下。然而,台灣則躋身最高等級的「完全民主」國家之林,可以說是在艱鉅的挑戰中展現了無比的韌性。 在這樣的國際認可之下,台灣的政壇正好出現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政治動態,有人表態要棄媒回政,參選最大在野黨主席,也考慮參與二二、二四的選舉;彰顯出台灣的民主生活絲毫不受防疫的阻礙,甚至還激勵出無比的創意,給政局帶來全新的話題。 這原本是一件應該得到高度祝福的好事,但是故事的主人翁卻在演出的過程,意外大暴走,把當今民主的日常,歪樓為對往昔統治的復古,甚至不自覺地企圖透過民族主義的召喚,來動員若干族群的「失國感」。例如高喊中華民國萬歲,疾呼台灣要亡國了,抨擊競爭對手是法西斯,現在是慈禧太后當政,義和團當道。這些語句,不但與前述的國際民主評價有很大的落差,而且很快的被比對出來,竟與一九九四年他競選台北市長時的口號,一模一樣。可見他脫離時空、遺世獨立的堅持。只是,廿七年前,此等反動的鬥爭策略已經無法成功,廿七年後,故技重施,又能有多大的寄望? 法西斯是專制恐怖統治,極其嚴肅的事情,在中國,在香港,可以大書特書;在台灣,講誰是法西斯,簡直就是搞笑。倒是老愛攻擊別人是法西斯者,經常流露對法西斯主義獨裁效率的嚮往,例如強調強有力的領導;又如發布參選總統的第一號政見,「當選就把五十二台還給中天」,置民主程序、法律程序為無物。歷史告訴我們,左的法西斯,右的法西斯,只有一線之隔。 其實,從一九九○年「新國民黨連線」正式成立開始,這些人總是以民主為名,但一向就是民主浪潮沖刷下的失敗者。「民主先生」李登輝當年面臨「非主流」來勢洶洶時,曾經說過一段名言,非常傳神,他形容:「這些人是剃刀,嘴巴確實很利,但是沒用,因為我是斧頭,在關鍵的時刻,一斧劈下去,靠的是格局與膽識。」要拿李登輝站立的路線來比較,至今歷久彌新的是哪一邊?應該可受公評。 從頭再說一遍,投入政治,充實民主,理當正面表列,但是有幾個判準,要減少密室交易,入黨何來「機密」?國民黨若有內奸,那麼誰又是外奸?民進黨若是法西斯,那國民黨是什麼?共產黨是什麼?如果基本動作做好,價值不斷進化,民主不光有熱鬧,還能匹配國際的讚譽。
鄒景雯 2021-02-05
韓冰與許淑華

韓冰與許淑華

韓趙結盟,是誰在下棋?知識趙,還是草根韓?一個證據明白指出,向國民黨中央說項,希望同意讓趙少康重返國民黨的最早引線人,誰也沒想到會是兩位美女:韓冰與許淑華,一個是韓國瑜的寶貝女兒,一個是眾所皆知的挺韓大將,兩位背後共同的交集無他,正是韓國瑜是也。 韓國瑜說動了趙少康結盟之議後,很快就採取實際的行動以求付諸實現,第一關當然要取得黨主席江啟臣的認可。不久前,為了避人耳目,韓國瑜特別差使韓冰與許淑華二人前去拜會江啟臣,在初步表達來意後,雙方更進一步商定由韓國瑜、趙少康、江啟臣三人,直接面對面,就安排趙少康恢復國民黨籍一事,確認意向與實施步驟。 這場韓趙江三人的聚會,是由江啟臣一人赴命,中央黨部沒幾個幹部知情。據了解,江啟臣在會面時不僅歡迎趙少康回到國民黨,同時也應允將以主席的職權聘請趙少康擔任中評委,在江啟臣一廂情願的主觀想法認為,如果能夠在他手上達成江韓趙合作的架構,國民黨將會士氣大振,有助於二一黨主席連任、二二縣市長選舉、二四總統大選的一系列挑戰。故而江啟臣也決定,待一切準備就緒後,黨中央將在農曆年前召開記者會公開宣布,正式向政壇投出震撼彈。 為什麼要同意給趙少康中評委的身分?江啟臣認為,以國民黨的黨員與支持者結構,趙韓都得罪不起,做為黨主席,也應該展現大氣,沒有迴避的道理;尤其參選黨主席的資格條件,另有「一年條款」,有制度在,不必擔心出現「失控」的狀況。 倒是在三人的商議中,趙少康有所直言:對於二二、二四,「我是有想法的」。江啟臣亦講得率性:「我也不會放棄」。兩人高來高去,算是點到為止,交換了意見。 不過,由於三方的會面,事前保密到家,未經黨內充分諮詢,因此事件在本週提早曝光後,國民黨內群情譁然,趙少康被迫在週一上午十點出面說明。當天,趙少康左轟國民黨缺乏有力領導,右搥他不排除要參選黨主席,一場激越的演出,江啟臣嚇了一跳,完全不在其意料之內。而趙少康的捨我其誰,則受到不小的撻伐,國民黨內不少人具名對他提出指教,這又讓江中央思忖,礙於合理性的問題,除非未來黨內眾星拱月,趙少康未必一定會非搶主席不可。那麼給趙中評委,就更不必太多慮。 相對於江啟臣的大腦結構簡單,韓趙又是怎麼盤算的呢?這本「趙還巢」的導演韓國瑜主要有三個想法,第一,在與國民黨「建制派」的競爭中,他韓國瑜已經匯聚了草根藍的力量,大家說他沒有知識藍的票,那麼把趙少康這塊再挖過來,建制派還剩下什麼?還有什麼交涉的籌碼?第二,韓趙聯盟的成軍,完全不必顧慮綠營的反應,因為這些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票,票源比較重疊的是柯文哲,而柯文哲現在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顯然並未成型。第三,政府的幾個重大政策在美豬之後也將陸續出台,現在是他們出手,攻擊「慈禧太后」的最佳時間點。看起來,韓趙是不是也挺有夢最美的? 對於觀察政情的媒體來說,最大的心得是,以後看到韓冰與許淑華時,千萬不能輕忽大意,這兩位美麗女生帶信的內容,如果可以即時掌握,絕對夠你寫上好幾天的獨家與內幕。
鄒景雯 2021-02-04
少康遲了

少康遲了

這麼多年一直留在國民黨裡的人,再怎麼不濟,至少還是同舟與共,他們有權利搞清楚這位七十歲的少康,到底現在要回來幹嘛?(資料照) 趙少康週一登高一呼,宣布他要回來領導國民黨,新聞連續炒作了好幾天,這事件究竟具有多大的續航力?端視箇中能夠帶來多少的正面助益,對於政治環境如此,對於民主品質更是如此。如果答案是保留的,就成了「雞血療法」,不是「鯰魚效應」,假性的興奮一下,治不了百病,可能付出危害政黨健康的代價。 講趙少康現象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淪為中國在文革時期盛行的雞血療法,絕對出於善意的提醒。什麼叫做雞血療法?就是一九六○年代左右,出現在上海的一場亂象。發明者以小公雞的血液,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甚至靜脈注射,宣稱可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因而可以對諸症帶來治療與預防的效果。由於宣傳浮誇,患者自稱臉色紅潤,療效顯著,一時間排隊搶打,後來鬧到中國衛生部下了一道禁令,才終止了這段偽科學的鬧劇。 雞血療法與鯰魚效應的差別在哪裡?同樣都是外力介入,一個未經檢證,即做侵入式的結合,失去了再思辨的空間;一個雖然放入群體之中,但各自仍是獨立的個體,可以共榮,也可以互斥,保有激活組織的可能。新黨的趙少康要回國民黨,國民黨內確實有些成員與支持者相當興奮,但是這個外來者會不會未經充分的辨明,立刻成為掌握權力核心的黨主席?就關係到這對國民黨的未來,是雞血療法,還是鯰魚效應的風險問題。 稱趙少康是外來者,當然有所本,在於他回國民黨的時間太遲了。少康這個名字取得巧,少康的期許無他,少康中興是也。所謂太康失國,少康中興,講到少康之前,一定要先講太康。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天子,也就是大禹的孫子,他遭后羿攻伐,被迫流亡,因此失國。后羿改立太康的弟弟中康為第四代夏王,視同傀儡,等到中康死了,乾脆自己篡位。 后羿身邊有個重臣叫做寒浞,後來發動政變,推翻了后羿,為了斬草除根,把中康的兒子相安(第五代),也就是少康的爸爸一併給宰了。相安的老婆懷了身孕,逃回娘家,生下了少康,沒想到寒浞獲知後,照樣追殺,相互纏鬥多年,最後寒浞被剿,少康復國,成為夏朝第六代天子。 這段少康中興的故事,有個很關鍵的時間因素,那就是寒浞被滅時,已近八十歲,少康則是正值壯年,真正是所謂的「少」康。換言之,復仇滅敵一定要趁早,把握好仇人的存在,才能成就「中興」的事實;若是少康也拖到了七十歲,才想到國仇未報,而寒浞早就安享天年已盡,那麼少康除了撿現成的,還能做什麼呢? 今天我們看趙少康說要領導國民黨,同樣想問的是:過去這三十年,趙少康都到哪裡去了?國民黨在這三十年間歷經李登輝時代、陳水扁執政的在野時期、馬英九時代,再到蔡英文的第五年,趙少康所另立的新黨,則是走向了泡沫化,一九九四年在台北市競選失敗,之後棄政從媒,成了電台董事長,再靠著政治裙帶,成了中廣董事長,一路走來,日子過得舒適得很,哪有一丁點的中興念頭? 這麼多年一直留在國民黨裡的人,再怎麼不濟,至少還是同舟與共,他們有權利搞清楚這位七十歲的少康,到底現在要回來幹嘛?若是落葉歸根,乃人之常情,沒有不收容的道理;但若是數落國民黨缺乏領導,沒有魅力之後,國民黨人仍把他當成雞血,非打不可,那麼國民黨的氣數就可想而知了。
鄒景雯 2021-02-03
蔣萬安要留意

蔣萬安要留意

對於趙少康來說,大家一定會想到台北市,國民黨在首都佈下的重兵不是蔣萬安嗎?那麼蔣萬安豈不要留意了!(資料照) 一句「黨有黨的機制」,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終於硬起來了,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申請重返國民黨的行動,由於無法獲得擔任中評委的許諾,將因資格問題,無緣參與今年的黨主席改選,暫時減損了對國民黨中央的衝擊性。昨天,江中央已經把這項決定明白告訴了趙少康,據了解,趙少康的回應也很白,他說:「不能選黨主席,那我就要考慮二二,或二四了。」 這就是趙少康的姿態,他可不自認是一般黨員,就如他在記者會上所強調,國民黨欠缺有力的領導;換言之,他是回來「領導」國民黨的。把奪權的本質,包裝成領導,這是趙少康高明的話術,接下來較量的,就要看各方競爭的能耐,到底是鹿死誰手。 趙少康昨天一出場,立刻把韓國瑜的鼓勵掛在嘴上,韓國瑜不久也以臉書附和,確認了兩人的結盟關係。趙少康為什麼需要韓國瑜?這是計算的結果。趙少康自認是北部的知識藍,按照他「輔選」郭台銘的經驗,深知獨木難撐大局,因此必須韓國瑜所代表的南部草根藍的相助;而韓國瑜在被罷免後,頓時從舞台中央跌落戲棚之下,失去了所有的角色,人總是要有事做的,這是趙韓一拍即合的基礎。 韓趙一聯手,馬上就表態要搶黨魁,充分顯示了國民黨長期以來的權力脈絡,這種習慣,比民進黨更嚴重,因為民進黨另外有派系。特別是,國民黨內最鐵的黃復興黨部,與趙韓系出同源,也難怪他們無法忘情。不過,現在江啟臣下定決心要用「制度」來卡人了,那麼勢必武行就要登場。 注意趙少康回覆江中央的話,他要考慮二二,或二四了。二二就是縣市長選舉,對於趙少康來說,大家一定會想到台北市長,國民黨在首都佈下的重兵不是蔣萬安嗎?那麼蔣萬安豈不要留意了!如果趙少康真要再續前緣,先與蔣萬安在黨內交手,蔣萬安擺明不是趙的菜,有人已經預言,恐怕會重蹈分裂知識藍的後果,造成分割的那把利刃,正是世代。畢竟,趙少康七十歲了,是爺的記憶。 趙少康把二二與二四一起說,很簡單,這是兩個都會試,因此是兩場戰役;唯有保留各種可能性,趙韓聯軍才會有足夠的能量捲起氣旋,這是外省掛很喜歡彰顯的「霸氣」,特別是在他們看不起當今國民黨主事者的情況下。 因此,除了蔣萬安將首當其衝,朱立倫的空間也會受到立即的壓制。可以換位思考,二○一九年國民黨總統初選時,朱立倫是韓國瑜的手下敗將,朱當時已經是二度參選,韓國瑜與趙少康怎麼可以容忍朱立倫未來三度披掛上陣?這些年,一直在場外指點江山的趙少康昨天說,他們擔心台灣要亡國了,其實真正的潛台詞是:照江中央這樣繼續搞下去,國民黨二○二四還要再輸,國不是我的,他們等於是亡國奴。所以說,趙少康一出,朱立倫是第二個要留意的。 有趣的是,國民黨不只兩軍會戰,昨天林文瑞、連勝文也下場發聲開嗆,深怕外界沒注意到他們的大鳴大放。這個現象,不但凸顯了國民黨的路線問題,也說明國民黨現在是群猴無王,惹得大家不免都心有逐鹿之志;一個在野黨,居然比執政黨的整合,還要更難,可見權力可怕,但絕對比不上失去權力的更加可怕。 國民黨確實正在大亂,至於能不能亂出一個結果,就要看國民黨到底有人沒人了。
鄒景雯 2021-02-02
趙少康想選總統

趙少康想選總統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期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態,願以「中評委」身分重回國民黨。(資料照)   實質上政媒兩棲的趙少康,前不久主動向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達了重返國民黨的意願,回黨就回黨,敏感的是,傳出趙少康同時還要了中評委的位子。中評委的作用很敏感,它既可以完成參選主席的資格條件,也可以徐圖二○二四,因此是一次非常具有進攻性的行動。 接到這樣的「戰帖」,江啟臣能怎麼辦?除了當面表示歡迎的場面話之外,據說他也直言無諱的表態將爭取連任黨主席的決心,希望雙方不會發生「自相殘殺」的局面;但是趙少康所展示的強烈企圖心,仍然讓江啟臣無法視而不見。 趙少康為什麼在這個時刻動了凡心,想在二十八年後重返國民黨?當然是睥睨一切,看當今國民黨根本沒人了,於是自認取而代之可矣!此一舉措,國民黨中央難免有所感受,必然也會籌謀應對之策。有趣的是,趙少康一九九三當年離開去另組新黨,有著主流與非主流鬥爭的時代背景,沒想到時隔這麼多年,台灣早已政黨輪替過三次了,此一內部矛盾照樣因著趙少康的返黨試探,再度激化。已有資深的本土國民黨人私下不以為然地說:「這些外省仔就是這樣」。可見國民黨「轉型」轉不過去的艱難。 趙少康要求中評委,江啟臣勢必希望取得趙允諾今年不爭主席,否則豈不是自開城門?但是儘管趙少康這個昔日的「政治金童」,早就被殘酷的歲月沖刷成政治老叟了,可是人生七十才開始,他照樣懷抱著鴻鵠之志,想要有機會能選選總統,以不讓朱立倫、韓國瑜、甚至連勝文「專美」於前。 江啟臣的難題是,趙少康要回來,做主席的無法擋,也不能擋。但是前新黨主席回國民黨,將來如果以前輩之姿,進一步奪得黨的主導權,演成另類的「世代交替」,並以國民黨為工具,從事政黨競爭,這將不只是國民黨新黨化而已,同時也是國民黨的逆流回潮,就算是迴光返照,恐怕也不是台灣民主進程中值得看到的正面現象。畢竟,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才是正常的世道人常。 不過,趙打算老劇重播,再演少康中興,並不是一定會志得意滿,至少他直搗黃龍,對江啟臣的投石問路,已經引起國民黨內的高度警覺,不但「本省籍」菁英已經開始奔相走告,消息傳到「外省籍」政客圈,也並不是全然的祝福,一干人等持續在觀測他的動機與動向。至於,二○○六年他排開同志獨獲青睞,輕易從馬英九主席手中,以區區二億元,取得價值十億的中廣頻道經營權一事,顯然將成為其最大的罩門之一,未來可以預見,有關黨產爭議與政媒分際,勢必為各方所掌握運用,是其重回政治的路上,最強烈的伴奏曲也說不定。 其實,不待他人質問,趙少康應該自行交代這些年他靠著黨國權貴吃香喝辣的形象,究竟憑什麼自詡可以回頭攪和政治?國民黨在其眼中成了什麼?大家或許會比較有興趣一點。
鄒景雯 2021-02-01
國民黨的屍臭味

國民黨的屍臭味

國民黨中央黨部。(資料照)   國民黨是出了問題,整個的不對勁,但是真正的核心要害在哪?沒幾個人說得通透。最近一位三十餘歲網路世代成長的年輕人私下有番評論,頗讓資深世代拍案叫絕,相信也值得國民黨主事者參考,於是為文記述。那就是:國民黨若還給人有存在感,最大的,應該是那濃濃的屍臭味。 國民黨現在仍是台灣最大反對黨,在國會有三十八席,擁有十五個縣市的治理版圖,不僅沒死,還積極準備衝刺二○二四,怎麼會散溢出屍臭味?屍臭味的定義又是什麼?這位年輕朋友的答案是,國民黨如果不能徹底在國家路線上做出明確的定位,那就是名存實亡,遲早要蓋上棺材板。 適巧,昨天坊間又有一份民調發布,據稱國民黨的支持者比上個月上升了五.五個百分點,民調單位認為可能與推動反萊豬公投有關。 不過,年輕世代對此並不買單,認為這樣的增長毫無「未來性」。癥結在於,國民黨二○一二年也強力通過開放美萊牛,其政策改變的論辯能力,並沒有高明到哪裡去;何況事實是,國民黨過去這個月根本什麼事情都沒做。 我們每四年,大約會新增五十多萬的首投族,這就是所謂的「未來性」必定要掌握的焦點對象。這個新興族群的意見趨勢,值得所有從政者廣徵;而當跨越舊有世代的既定偏好之後,若三十多歲以下的選民有人、甚至是不少人懷疑國民黨的國家定位時,這恐怕就不再是刻板的藍綠劃分,而是全面性的見微知著了。 但是說國民黨沒做事,國民黨肯定不服氣。這段期間,正好是審查總預算的時間,該黨立院黨團提出了二千八百多個提案,說要替人民省荷包,並且堅稱藉由提案刪除、凍結預算來監督政府,是在野黨的責任。這些行動有什麼不好? 我們看看國民黨是怎麼監督執政黨的,先是提案凍結國防部潛艦國造預算;再是凍結駐美代表蕭美琴三十%交際費用,還有凍結國防部海軍司令部等單位的百萬元伙食人力委員作業費預算,這些的背後想必都有出發點,然為什麼這麼巧,都是涉及國家安全與國際外交的項目?且與國民黨立委爭執的目的並不具相稱性?例如凍結海軍伙食相關預算的理由竟是,去年海軍發生多起外賣棄單事件,認為是管理出了狀況,還說本意是想替官兵爭取提高副食費。問題是,把一件好意,演成了惡意,是自己白癡,還是把人民當白癡? 國人一定都不希望國民黨的「監督」,其實是在向特定勢力表態,包括反萊豬亦同。一旦發生類似的誤會,在台灣就等於是行將就木,難怪會被形容是屍臭味很重。國民黨到台灣七十年,一向講「統一」,「中華民國」的旗號也沒變過,怎麼過去沒事,現在被嫌棄到這個程度?說穿了,很簡單,兩蔣父子時代四十年的統一,是反攻大陸,消滅中國共產黨;如今的國民黨是媚從共產黨,不惜被統。過去的中華民國,論其疆域,不管是心向秋海棠,或是到了李登輝時代的實則土番薯,都是在搞「獨台」;如今的國民黨,則是在高聲附和共產黨的反獨,以致軟骨痀僂,沒了樣子。 國民黨是不是如此?國民黨菁英可以捫心自問。最近,有國民黨權貴譏諷國民黨已成丐幫,還在搶當幫主,這話並不全然。丐幫幫主尚有一根打狗棒,國民黨有什麼?家道中落,若連支撐尊嚴的打狗棒都丟了,豈不與行屍走肉無異?
鄒景雯 2021-01-27
蔡政府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

蔡政府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

  蔡總統在去年五月發表的連任就職演說,應該可以視為是今後四年蔡政府的治國大戰略,其中有一段宣示很重要,她說: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就此,她又承諾:未來,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持續兌現這個發展方向,特別是百年打底的雙語政策,由民進黨掌握多數席次的立法院,也確實在上週二院會三讀通過包括「二○三○雙語國家政策」在內的年度預算經費,其中包括教育部十五.四億元,以及國發會的二.六億元,合計十八億元。有錢可以辦事,至少表示今年若干工作可望起於足下,不會淪為虛幻的口號,這一步雖小,仍然讓人充滿著很大的期待。 不過,這美好的印象並沒有持續太久。上週五,是舉行大學學測的日子,首日的國文科考題公布後,整份命題所要表達的舉才宗旨,令識者實在不敢恭維;若進一步與前述的國家發展方向相對照,國人甚至應該要表達憤怒才對。這份試卷,被某些高中老師品評為「五年來最難」;五年是什麼意思?意謂著蔡政府上台以來最難。難,不是問題,問題是難得有沒有必要? 扣除作文,詳細檢視這四十二題選擇題,文言文考題超過了一半,達到了五成五,這個比重,對於努力要邁向現代化先進國家目標的台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失衡,我們不反對文言文在文學與文化上的價值,但是在考試引導學習,也影響教學的現實下,考試必須與國家發展相結合,起帶動的作用。在這個前提下,文言文的比例最少應該下降到三成以下,同時內容也必須符合做為一個現代公民之所需。但是我們發現,這次的國文試題連後者的起碼標準,都稱不上及格。 以給不少考生「下馬威」的第一題為例,四個選擇項,八個成語,諸如,「賚」賞諸徒、「齎」志以歿等等,問的不是意義,而是何者讀音相同;既然問的是發音,卻又諸多脫離實用的生澀字充斥,若無耐心辨識,很容易就被唬弄。其實,若採取排除法,正確答案不是不能浮現,然而大家關切的是,這樣的問法,究竟想要呈現什麼樣的科考標準?要培養年輕人什麼樣的中文素養?它與強化學子的國際競爭力又有什麼關連? 這並不是單例,許多考題,不僅以上的關切莫知所以,甚至與推動雙語國家的前景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可以設想,蔡政府透過國會取得了預算,希望在國語文之外,可以提供我們的下一代,未來能夠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的學習,同時也鼓勵國人終身學習英語的途徑,但是我們的大考中心,卻利用國文學測把大家拉進相反的死胡同,想要升大學,爭取好的志願,就必須耗費更大的力氣去應付鮮少時候用得著的文字障;或者說,把本應是陶冶、欣賞、能力的中文,成為是死讀強記的變本加厲與痛苦,這究竟是什麼居心?若背後實非故意、並無隱情,這又是什麼落伍的反動組成? 學用考招若各行其是,不能齊一,即使是單語,都會成問題,更遑論雙語!蔡政府要把國家帶到哪裡去?這一題如果要戰略清晰,就必須正視大考中心每回經由掌握大學入學考試的權力,對社會所釋出的訊號。這些訊號不應該迷亂台灣前進的方向。請政府告訴我們:這些大人是在開什麼玩笑?
鄒景雯 2021-01-25
台美限制的過往

台美限制的過往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宣布,取消美台交流的所有限制。(路透檔案照)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在卸職倒數十天,對台灣再度送出了一項大禮,他公開宣布:實行了幾十年的美台往來限制自此取消。龐皮歐早不宣布,直到今天才大清倉式的檢討,說明了這件事情的困難以及重大。其所牽動的,當然是美中自一九七九年建交以來的「默契」,就此被一筆勾銷。這個擎天一舉,不論是國民黨擔心的曇花一現,或是執政黨所強調長期推動的結果,事實上都值得擊掌慶幸,也都必須小心鞏固。 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何謂美台往來限制?簡單地說,就是台灣與美國沒有正式邦交下的非官方往來關係,主要是順應中國的「零和」(有中沒台)要求而來。國民黨在執政時代,一度推動「雙重承認」政策,希望中國在國際間考慮外交休兵的可能性,從來沒有得到對岸一秒鐘的同意。隨著中國的崛起,這套「虐待」台灣的潛規則,不只美國,一直也是世界各國的主流作為,包括:台灣總統與政要不得官式去訪,各國在任高官也不得訪問台灣,台灣外交官不得進入各國總統府或國務院洽公,台灣與各國的雙邊關係要透過受委託的民間性質單位進行等等。 台灣元首第一位帶頭衝撞美台單邊限制的,正是李登輝總統。一九九五年他透過美國國會的力道,迫使柯林頓總統同意發出其訪問康乃爾大學的簽證,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行動。不過就是回母校去走一趟,既沒到華府,也沒會見美國高官,已經足夠低調,中國事後還是藉端生事,在九五年與九六年,製造台海危機進行報復。 別以為老共這麼胡鬧沒效,這種最惡劣的歧視,總是能淫威得逞。記得九六年三月,柯林頓政府點名台灣國安會前往紐約,與美國國安會進行高層會談時,美國國安會私下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表達各種不滿,例如指責李登輝在康乃爾的講稿太具政治意味;甚至劃出諸多紅線,施壓台灣不得再「冒進」,例如明言不要再透過美國國會議員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更嚴肅的是,當時的白宮副顧問柏格要求台灣一年內都不要再推動總統、副總統、院長、副院長四個階層的訪美事宜,若是純粹的過境,再以「個案」考量,等於是下了通牒。 此後的台灣總統,不論是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每次到美國,都要假「過境」之名,但偏偏每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前,也都要跑一趟美國,被戲稱是「面試」,美方接待的層級,會面的場合,全都變成了是否得到美國祝福的指標。此等際遇,台灣多少年來全都忍下,也是最殘酷的國際現實。不料,川普這四年,真正是不按牌理出牌,尤其,二○二○年習近平威權主義出了大錯,武肺疫情因制度性掩蓋,失去了防範擴散的黃金期,也給台灣帶來過去這一年不斷好牌的外交平反,本週三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即將訪台,以及龐皮歐廢止對台限制,均屬之。 龐皮歐善用自己最後的權力,宣布將美台之間的不平等對待丟進火爐,會就此化為灰燼?或是未來將死灰復燃,成為中國所詛咒的「最後的瘋狂」?一如所有涉外關係的經營,這絕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除了國際間利益的計算外,也將隨著台灣國力的消長而起伏,後者是唯一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必然要成為台灣朝野共同努力的目標。 一月二十日之後,拜登政府將逐漸展現其亞洲政策究竟何去何從,中國視此為重建中美關係的契機,已是不爭的事實。拜登陸續公布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等陣容,可以不必像川普的第一年因人事不定而動盪,但是台灣需要與之密切磨合,找出一切向前看的雙贏策略,才是考驗的開始。適度的緊張,對台灣是好事,畢竟他們不是龐皮歐與博明。
鄒景雯 2021-01-11
鎖國與開國

鎖國與開國

紐約時報最近有一則報導,以台灣為題,也在台灣引起議論,主要的歧見在於台灣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文中引述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的評論認為,若當世界的其他國家在逐步施打疫苗後放鬆防線,台灣恐怕將在經濟與政治上遭受孤立。另一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費雪讚許新加坡方案的靈活,他甚至提問:台灣真正的考驗是疫苗如果沒有持久免疫效果,民眾能夠繼續忍受與世隔絕嗎? 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如果詳讀這則報導的內容,恐怕會相當疑惑:虧這名記者是在台北發出的稿件,他完全沒有掌握到台灣防疫成功的精髓,也不了解台灣人高度自制的民族性;至於扯到台灣持續「鎖國」將遭到政經雙重孤立的後果,更是多慮了,台灣自一九七一年被趕出聯合國後,五十多年來一直擁有被孤立的豐富經驗,反倒是透過成功的防控疫情,讓國際間必須嚴肅認知東亞這座堅強島嶼的存在,包括這篇報導在內。這其實才是台灣第一次有機會向著全世界形象「開國」的體驗。 做為台灣這樣的國家,這個時刻之所以能夠冷靜旁觀過去一年來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一個要拜被中國鎖國之賜,使得武漢肺炎得以在去年二月初入侵之際,就能被迅速尋獲並斬斷傳播鏈;另一個則要拜台灣本身強固的公衛體系之護,得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案例考驗中,正確決斷,化險為夷,並能不斷驗證出確實有效的防疫作為,截至目前的結果論,稱為「台灣模式」,一點也不必客氣。 我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台灣模式是國際模式的最佳對照組。台灣模式絕不是史丹佛學者低估的「用高牆防止患者進入台灣」,它有兩個要點,分流、隔離,外加全民戴口罩,一句話就講完了,成就今天照常生活的悠哉。國際模式呢?有的講普篩,說是滴水不漏,鑽石公主號堪稱「代表作」;有個講普遍感染、自然免疫,所謂的「佛系」打法;各方振振有詞之後,到頭來,全部遭殃。更不要提若干國家所標榜的邊境自由與個人主義,在遭遇新冠病毒侵襲時,已經猶如「低能」的代名詞。 兩個數據,可以支撐以上的描述,同時回應美星兩位專家的看法。美國的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聯手,率先開發出武肺疫苗,證明美國真是醫藥大國,但自疫苗獲准上市後,輸運與施打的速度遠遠不及病毒的擴散,遏止疫情的功能遠落後於大眾的期待,其中有疫苗本身保存的困難,也有美國民眾接種的意願問題,是個綜合科學與文化的複雜議題,使得美國現在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二千萬人,死亡人數已經高達三十五萬人以上,攀升的曲線一點也未見明顯減緩。這情勢,與台灣的重點在防堵破口,一般常識的人都知道,不宜相提並論。 至於費雪指出新加坡近期解除對台灣旅客的入境限制,台灣並未對等回應,其實換位思考,根本不值一哂。新加坡的人口大約五七○萬人,確診人數則為五萬八千多人,十四天的平均新增確診數仍持續在二十人以上,在英國變種病毒爆發後,台灣的鎖國正是避免危害經濟的一時權宜,費雪指摘這是對防疫體系沒信心,一個事實就可反駁,新加坡昨天公布了二○二○全年GDP萎縮了五.八%,創下獨立五十五年以來的最低紀錄,這不就是新加坡所謂國境管制「靈活」的成績單? 最最要大書特書的,還有台灣人的民族性,絕非這些東西半球的先進國所能想像。人人戴口罩的有序與自制不用再提,就拿最近的跨年活動來說,按照科學數據,只要各縣市的防疫措施到位,跨年演出完全沒有必要停辦;然而台北市在照常舉辦後,管制區附近聚集的人數仍遠遠低於市府設限的四萬人,或可把這種現象視為國民的集體意志,大家都愛歡樂,但是大家看來都願意自行放下小我,維護得來不易的大我,其中包括遠高於全球的經濟成長率。 事實上,台灣採購的疫苗預定在三月之後陸續到貨,基於出國需要的施打,並非遙遙無期。紐時的這則報導拉低了紐時的水準,有導正的必要。
鄒景雯 2021-01-05
甭想「台人治台」

甭想「台人治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路透檔案照) 一九九○年代,國際間有一位重要人士曾經拜訪北京,見到了當時的中國領導階層,由於九七將屆,這位國際友人在會晤時特別問及:將來香港的一國兩制,強調「港人治港」,那麼中國之後要在台灣推動的一國兩制,想必也是「台人治台」。沒想到,這段想當然耳的推斷,當面隨即遭到了否認,中國領導人說:台灣與香港的情況不同,絕對不可能。 這段至今尚未曝過光的秘辛,「說破」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訊息,中國從來不會對台灣公然這樣講,但是二十多年下來,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沒有任何的改變,那就是:中國所謂的台港政策雖然都稱之為「一國兩制」,但是台灣的兩制方案,在中國的腹案規劃中,事實上連香港的待遇都不如,是更次等的地位。 二○二一新年到來,兩岸之間免不了又要隔空「對話」一番,習近平先在跨年夜,於中國全國政協的新春茶話會上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蔡總統也於元旦重申: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雙方雞同鴨講,總是要講,但是習近平每回講的內容,我們一定要聽懂,千萬別誤會。 習近平這次的用語雖然簡單,不過結構更為直白。他說「二○二○年,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促進香港、澳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這段話,很顯然把港澳與台灣分開,港澳是一國兩制,台灣則是一個中國。如果回溯到二○一九年一月二日那次的四十週年講話加以對照,習所謂「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如今看來就格外清楚,萬無懸念了。 習近平的意思,其實與九○年代的前領導人是一樣的。因為有港澳的兩制模式在前,台灣方案何須還要探索?既言探索,就是不會比照港澳,所以會如統派幻想的比港澳更佳?剛好相反,習近平邀約台灣各政黨、各界人士前去「民主協商」,達成「制度性安排」,是要這些人挖坑把自己給埋了。香港當年還有形式上對等談判的空間,是建立在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的基礎上,這是具有國際約束力的協議,因此鄧小平不得不承諾兩個制度與港人治港,後來透過制定基本法,予以明文化。只是在實際的實踐中,北京現在肥肉入口、全部推翻,兩制成了一制,港人則是傀儡,讓香港淪落到大家親眼目睹的絕境之中。 台灣則不同,在習近平眼裡,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之所以有分治的現狀,是中國內戰的延續,要嘛就把內戰打完(武統),要嘛就召喚台灣來降(和統),既然是一國的內政,哪來的台灣基本法?前不久上海涉台學者釋出「新憲法」的說法,亦是把台灣直接入憲(中國憲法)的概念,類香港特區兩制的過渡都免了,既然如此,台人治台果然是省省吧!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台灣人喜歡恥笑親中政客想當「特首」,這個說法嚴格說來是錯的,特首是港澳的地位,台灣門都沒有,如果比照中國現制,就算能不被併入福建,大約保住的是「省長」,在北京中央集權與一條鞭之下,即成了名副其實的中人治台。這,正是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真相。 新年講這玩意,真的很無聊,都是習近平的錯。
鄒景雯 2021-01-02
國民黨該禁自來水

國民黨該禁自來水

政治家有能力帶領群眾,政客則是追隨群眾,這個分野,在民主國家是很容易的辨識法。當美萊豬開放即將於立法院訴諸表決前夕,萊劑究竟是人民的食安議題?或是政黨的選舉議題?政治家與政客一定會有不同的取捨,經驗老練的政治人物,這時總會練就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詞,來遮掩自己真實的意圖,萬萬沒想到國民黨竟連修飾一下都不必,已經忍不住高談闊論起美萊豬與二○二二的關係,這種道行之淺薄,真是台灣政治的一「絕」。 美萊豬之所以是食安的假議題、鬥爭的真議題,可以從國民黨立委是否以相同的標準,要求檢驗所有食品來看出。(資料照)   國民黨會這樣「寄望」,可能與二○一二年國民黨在重重困阻中通過開放美萊牛的過往有關。二○一四年的九合一大選,國民黨縣市長由十五席跌到只剩六席,民進黨則從六席暴增到十三席,這段記憶或許是國民黨今天洋洋得意,準備要「扳回一城」的根據所在。 事實上,國民黨在二○一四年底的慘敗,二○一四年三月爆發的太陽花運動才是最直接因素。猶記二○一二年美萊牛在一陣混亂中通過後,大家非常迅速地健忘,美國牛排很快就成為盤中美食,至今仍然如此,再也沒有幾個人再談萊劑不萊劑的事情,唯獨國民黨會偏執地讓萊劑的爭執在美豬身上復生,這是搞錯了對象。更何況,國民黨現有十四個縣市版圖,民進黨只剩下七席,後年底選舉若還要再跌,也會是其他的因素;美豬在台灣本就沒幾人愛吃,進口商已宣示不進萊豬,政府又推動國產豬標章,還能有什麼名堂? 美萊豬之所以是食安的假議題、鬥爭的真議題,可以從國民黨立委是否以相同的標準,要求檢驗所有食品來看出。按照不論殘餘量多少,美豬的飼料中都不應該添加萊劑的要求,我們每天喝的自來水為什麼要加氯?喝水肯定比吃美豬的量大吧,美豬可以選,自來水沒得選,是不是更應該全面禁喝?菜農種的蔬果,絕大多數在生長過程有噴灑農藥,是不是該一律禁止上市?最近米果被檢測出重金屬鎘超標,廠商宣稱是來自公糧,國民黨為什麼置若罔聞?怎不全面驗米?還有國人消耗量很大的魚蝦等海鮮類,養殖戶應該不准投放各種抗生素,國民黨要不要捧魚膘到議場上來丟? 如果以上建議,國民黨全都切實要求查辦,我們或可說國民黨是玩真的,他們真的是以食安為出發。如果有國民黨立委認為禁喝自來水是精神病,主張依據WHO的標準,小於五mg/L,或是美國環保署的標準,小於四mg/L,是食用水的安全範圍,而且氯是揮發性物質,很容易被光所分解,只要照光,或者不加蓋煮沸,都可以讓它快速消除。針對這種人,我們是不是應該複製國民黨的把戲,把這些國民黨立委的姓名全都公告出來,請選民在選舉時以選票制裁他們?如果有人認為這麼做才是有病,那麼開放美萊牛、卻反美萊豬的國民黨,揚言要在立法院對贊成萊劑安全容許量者逐一「點名」,不就全是有病? 國民黨到底有什麼病?希望不是失去權力的失心瘋才好。
鄒景雯 2020-12-22
山大王之說

山大王之說

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質疑民進黨政府基於意識形態否認中國疫苗效力。(記者陳昀攝) 國民黨有個智庫,叫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它的董事長是黨主席兼任,副董事長則是連戰的公子連勝文,最近他在臉書批評,政府因「反中」 否認中國的防疫成果以及疫苗的效力,還沉溺關門做「山大王」快感,應該關注國際間對「疫苗護照」的討論。這個時間點,連勝文為什麼開這個腔?一是他真的這麼認為,二是他有其目的。 如果連勝文打心眼裡這麼想,國民黨智庫的水平就實在令人堪慮了。疫苗與國境開放之間,確實相關,但是一定要考慮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各國的疫情狀況,以及各國承受武肺病毒入侵的防疫能量;就因為各國染疫的情形不同,勢必要面對不同的取捨,將很難採取一致的解封路徑,這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英國早在七月間,就把台灣列為入境豁免的國家之一,也就是說台灣人到英國去,不必十四天隔離,根本不必以施打疫苗為前提,也沒有連勝文所擔心的「被孤立」問題。反之,不要說台灣沒辦法因此對英國提出相對開放,就是美國,除了美國公民以外,至今同樣禁止十四天內曾到過英國的旅客入境,即是一例。即使是未來各國的疫苗陸續申請緊急授權之後,前述的差別待遇,恐怕也很難調整到全面一致的對等開放。 目前,全球預計將最先開打通過審核疫苗的是英國,他們預定自七日起,先針對高危險族群施打輝瑞和德國生技公司合作的疫苗;美國則是準備從十一日起,陸續有輝瑞和莫德納兩款疫苗上市。這些國家的國民有必要率先施打,是因為當地的疫情現今未減反增,英國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仍超過一萬五千人,美國的每日新增確診則高達二十萬人。反觀台灣,本土病例已經多久未見?有什麼搶先接種的急迫性?何況,疫苗除了安全性,也要觀察有效性,這時先看看其他國家施打的情況,有什麼不好? 台灣有這種好整以暇的選擇空間,實在應該謝天謝地。反觀連勝文所推崇的中國疫苗,它的驗證程序可真是讓我們匪夷所思,尚未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居然可以啟動緊急接種計畫,讓民眾自願接種,接種前,還要簽署保密協議,以及接種知情同意書,根據中國媒體自己的報導,這些文件中並沒有明確規範受試者萬一出現不良反應時的責任方是誰,豈不是等同白老鼠的地位。 連勝文很擔心:明年起除了中國本地人外,包含台商以及居住在中國的各國人士、東南亞、特別是許多台灣外勞來源及海外生產重要基地所在之國家,都將大量使用中國生產的新冠疫苗。事實上,巴西在十月間已經參加了中國疫苗的受試,結果有三成五的人感到不適,這個數據與北京所公布的只有五%不適,出現相當差距。這種品質的疫苗,按照台灣人重視健康的高標準,恐怕很難不懷疑連公子講這種話的動機。 如果連勝文不是欠缺常識,而是有其目的,又會是什麼?民進黨再討人厭,比起共產黨的對台敵對關係如何?會把自己的政府譏為「山大王」者,首先要問他在中國有沒有政治利益?其次要調查他在中國有無經濟利益?如果物質基礎支撐出他的意識形態,那麼他的鼓譟行動,就會具有在台「代理人」的效果。國民黨若有這樣的智庫,應該去跳黃河,反正已經洗不清了。
鄒景雯 2020-12-07
2001年的潛艦

2001年的潛艦

高雄台船公司24日上午舉行海軍潛艦國造開工典禮,總統蔡英文(中)、國防部長嚴德發(右3)、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右2)、參謀總長黃曙光(右)、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左3)、海軍司令劉志斌(左2)、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左)等人出席儀式,鼓掌為所有投入國造計畫的員工加油打氣。(中央社)     蔡英文總統昨日啟動了潛艦國造的序曲,建造工程正式展開,並預定以五年的時間,即二○二五年交出原型艦。這個不容易的決策,不得不讓人想起二○○一年,當年的小布希總統曾經宣布將協助台灣取得八艘柴電潛艦;十九年的光陰一閃即過,政黨的功過,則必須一再的拿出來算總帳,才不枉費被糟蹋的稅金,以及台灣被拖延的軍力。 台灣希望擁有潛艦,以強化制海戰力,有效牽制台灣海峽可能的敵艦來犯。早在一九六九年,也就是台美還有邦交關係的戒嚴時代,就已經向美國提出要求;李登輝掌政的一九九八年,在台美軍售會議上仍不忘積極爭取,但因其屬攻擊性武器,事涉敏感軍售,繼續被打回票。一直到二○○一年的四月,才首度得到老美的點頭。 外界並不太了解這個轉折的關鍵在哪裡。其實,當年的前一年,台灣早一步發生了政黨輪替,民進黨首度中央執政,當時的陳水扁政府不久就派出了一個小組前往華府與新政府接觸,見到了已經內定出任副國務卿的阿米塔吉等布希團隊成員,這個潛艦的要求就是在當次出訪中的重點項目,也「意外」的獲得了應允。美方後來還曾派員到台灣,親自向陳總統確認。這也是布希總統不久後即公開宣布的主要背景。只是,當時台灣希望取得十八艘,美國初步先同意的是八艘。 阿米塔吉,是李登輝時代美日台三方對話的重要成員,另一方面,李登輝時代國安會的官員張榮豐與蔡英文,在陳水扁當選後,也繼續留在政府工作,一個是國安會副秘書長,一個是陸委會主委,與阿米塔吉有人脈上的延續性,當時另外再加上總統辦公室主任馬永成同行,在陳總統授意下,促成了台美共識的建立。 台灣好不容易得到美國同意協助取得潛艦的承諾,萬萬沒想到全案在台灣內部卻一波三折,最後胎死腹中。民進黨政府方面,當時的國防部長湯曜明的態度,很值得探究,可以說陳水扁並未成功地領導統御;在國民黨方面,由於是國會多數黨,不斷以「朝小野大」的政治實力,強力杯葛各項軍售案的預算,蘇起正是議場內帶頭的人物。而歷經連戰、馬英九兩位黨主席的「領軍」,有關潛艦的第一階段第一年預算,直到二○○八年才在立法院過關,布希總統的任期已所剩無幾,果然拖到咖啡早已走味。 更可笑的是,國民黨那些年視這是兩蔣以來的政策為無物,持續反對的理由中,堅持台灣應該「潛艦國造」,由台船擔綱,是拒絕透過美國取得潛艦的重要訴求之一。只是二○一六年五月,民進黨再次執政,蔡總統決定回過頭來推動國造,這下子應該高度共識了吧?不然,國民黨又有了各種酸言酸語,這趟,再走了四年,昨天在高雄總算辦了開工典禮。 從一九六九年到二○○一年,再從二○○一年到二○二○年,這條潛艦之路已經演成漫漫歷史,足供後世品評當代國民黨人的是非對錯。
鄒景雯 2020-11-25
這是法律戰

這是法律戰

中國國台辦日前間接證實,中國正在制定「台獨頑固份子」清單,要終身追責,依法打擊台獨勢力。(中央社資料照)     先是香港大公報在十五日宣稱,由於「台獨勢力活動猖獗、氣焰囂張」,中國正在制定「台獨」頑固份子清單,予以有力打擊、終身追責。起初大家引為笑柄,以為是中共喉舌又在為虎作倀,不料國台辦在十八日進一步放話:對台獨頑固份子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持者依法予以打擊,是為了維護台海穩定。等於間接證實了前述消息。中國這個行動,果若實施,將是典型的「法律戰」,蔡英文政府必須嚴肅以對,並且要準備好有力的反制措施。 在國台辦代表中國官方正式發話後,黨政部門的反映,截至目前為止,基本上停留在「輿論戰」的層次,只是隔海叫陣,講些蒼白無力的廢話,似乎並未觸及,或是根本就未意識到一旦對岸「法律戰」發動,可能的影響以及因應方案各是什麼?我們希望國安會已經盤點相關資源,早就動了起來,如果尚未,蔡總統可得要訓令所屬立刻成立小組,全面的籌謀對策。 根據中共目前所釋放的內容,所謂的台獨名單,主要包括謀獨份子、金主,還有支持者,等於是行動者本人、金錢贊助者、選民與追隨者全都適用,目的在一網打盡,擴大震懾;絕不是國台辦所說的只針對「少數」,「廣大台灣同胞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的二分法。而支撐其所謂「嚴厲制裁」的依據,則是中國片面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刑法、和國家安全法的分裂國家罪等等國內法,對岸甚且加上了「終身追責」的警告,意味著沒有追訴期限制,可以地老天荒、天涯海角。 換言之,台灣國民未來除了前往中國,或是在與中國簽有引渡條約的國家,都有可能因言論自由、思想自由而嫁禍,從而使行動自由與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台灣(中華民國)做為一個主權國家,怎麼可能容忍中國對著我們的國民公然採取此一高度敵意的行為?因此,政府當然要拿出具體的辦法,讓中國付出相當的代價。 台灣是在一九九一年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從此不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叛亂團體,並且展開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三十年後的今天,如果中國政府膽敢公布什麼台獨份子清單,明言是其國家的敵人,並且意圖煽動台灣人與之劃清界線,台灣恐怕必須在相同的位階上,重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敵國,共產黨政權是敵對勢力,並且也在法律上採取相對應的報復。 中國共產黨曾經在一九四九年透過新華社散布過所謂的內戰罪犯名單,對象當然都是國民黨的黨政軍高官,當時甚至還由傳聲筒恐嚇「國人皆曰可殺」,那時國民黨已經兵敗如山倒,毫無回擊的能力。二○二○年的台灣可不一樣,我們有民選的政府,國民對於這個國家有前所不及的高度認同,台灣人不允許一個專制國家可以對台灣的主張自由說三道四;台灣藉由疫情的有效防控,也博得了國際形象的高峰,有香港慘遭人權迫害的例子在先,我們也可以尋求世界各國伸援,公開聲明拒絕中國政治引渡的非分要求。政府應該與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不該只是「鬥嘴鼓」而已。 再強調一次,這是法律戰。
鄒景雯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