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相關文章

《看問題》 高度風險區域

《看問題》 高度風險區域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李明哲,這起事件從三月十九日發生至今,經各方營救,情勢卻有逐步升高的趨勢,箇中的潛台詞顯然就是「我中國根本不吃你台灣這一套」,不僅徹底揭發了習近平所謂「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真相,這也正告台灣人:中國這種欠缺司法人權的國家,無疑是全球前列的高度風險區域。 中國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李明哲,這也正告台灣人:中國這種欠缺司法人權的國家,無疑是全球前列的高度風險區域。(資料照) 中國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前身是一九七九年制定的「反革命罪」,按照中國舊刑法定義:以推翻無黨階級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危害中國的行為,皆屬之。在如此肅殺的遺緒下,儘管中國現行刑法已「轉型」為「顛覆國家政權罪」,也就是類似民主國家的叛國罪,仍然充滿著高度爭議。 按照中國刑法第一○五條的解釋,「顛覆國家政權罪」就是「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而且,不管是採取暴力或非暴力手段,是公開或秘密的方式,都算在內。更離譜的是,不管有沒有造成實際的危害,只要被其認定擬進行了組織、策劃、實施的行為,罪名就可以成立。 一旦涉及此罪,首要份子可以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積極參加的,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重刑;其他參加的,則是三年以下並剝奪政治權利,甚至可以沒收財產。如果與境外勢力勾結,更要從重懲處。由此,不難感受中國異議人士的苦難。 其實,這樣的經驗,在台灣經過三十八年戒嚴與白色恐怖時代的世代,一點也不陌生。台灣早在一九九二年已經修正了刑法第一百條,僅限「以強暴、脅迫方式」進行者,才會受到追訴處罰。中國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仍然在以可能羅織入罪的思想犯,在對付其國民以及外國入境人士,可以推論中國的民主之春將是遙遙無期。 尤其,過去在兩蔣時代,國民黨若這樣搞人,要顧忌美國壓力;現在共產黨,除非川普親自找習近平關切,看來是不會把老美的交涉放在眼裡,甚至可能把台灣人的求援認知為「告洋狀」,而刻意硬幹,這不是超級紅色恐怖嗎! 兩岸當局之間到底存不存在「有效的」溝通管道?李明哲案是一個檢測計。毋庸置疑,蔡英文政府保衛國民的任務,相當艱鉅;但是,習近平政權如果完全不衡量台灣人的感受,其政治後座力,足以摧毀好幾個國共平台(二○○五年連胡會至二○一六年馬習會)「苦心意旨」的累積。
鄒景雯 2017-05-28
《焦點評論》何妨遇強則強

《焦點評論》何妨遇強則強

記者鄒景雯/特稿 國民黨主席選舉揭曉,前副總統吳敦義以懸殊票數勝出,確定蔡英文總統的第二年,來自最大在野黨的挑戰格局已經成形。儘管這個結果被號稱是「民進黨的最怕」,但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也是政治競爭上經常可見的形勢變化,因此國民黨的汰弱補強,對刺激民進黨凝聚意志、回神整隊,不是壞事。 吳敦義的出線,與稍早郝龍斌力推郭台銘選總統,彷彿是一次國民黨內的「假投票」;從這個角度,民進黨恐怕會比較歡迎吳敦義當選,吳敦義也實在未必就真是「民進黨的最怕」。(記者叢昌瑾攝) 國民黨新主席將在八月廿日就任,換言之,未來三個月的這個過渡期,對於兩黨而言都是相當關鍵的時刻;一旦雙方就定位,此後即將站上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部署的起跑線,甚至延續到二○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因此,就執政的民進黨來說,所謂「改革元年」開出的諸多戰場,從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甚至一例一休,在國民黨主席交接前,都應該要盡可能清理完畢,讓改革的進度告一段落,不要再延宕,既減少變數新成,也有助於重新調整黨政步調,因應新的朝野局面。 至於蔡總統標榜的「建設年」,特別是振興經濟的實際作為,行政院要有上緊發條的意識,因為過去一年的軟手攻擊是渙散的,雖然國民黨仍可能是一盤散沙,但是擔任過行政院長的吳敦義,出手肯定會比洪秀柱到位,財經小內閣若以不變的「書生本位」應萬變,可能就要有「秀才遇到兵」的心理準備。 相對的,國民黨,特別是立法院黨團,在此後的這三個月,必須在洪秀柱與吳敦義的路線差距中找出定位,吳敦義在主席競選期間說過「年金改革不做將會成為國家社會的未爆彈」,也說過「沒必要凸顯統一」,就算在中國也會說「一中各表」,這些話在選後即人間蒸發?或真的在領導上具體實踐?是值得各方關注的誠信展示,也會牽動今後的政治內容。 有趣的是,吳敦義的出線,與稍早郝龍斌力推郭台銘選總統,彷彿是一次國民黨內的「假投票」;從這個角度,民進黨恐怕會比較歡迎吳敦義當選,吳敦義也實在未必就真是「民進黨的最怕」,在這個基礎上,相信國人會期待兩黨競爭要提升水準,終結過去一年打爛仗於伊于胡底。
鄒景雯 2017-05-21
《焦點評論》沒老K說話的份

《焦點評論》沒老K說話的份

記者鄒景雯/特稿 總統就職週年,民調不好看,誰都可以表示意見,就是國民黨沒說話的份。昨天,前總統馬英九不就這個提問有所評論,還算有些自知之明。 蔡英文總統就職週年,誰都可以表示意見,就是國民黨沒說話的份。昨天,前總統馬英九不就這個提問有所評論,還算有些自知之明。(記者叢昌瑾攝) 這道理,連對岸的中國鷹派都明白。最近就有北京來人酸度破表地說:馬英九現在最好是什麼都別碰,一個已經被人民否定的人,最好別管國民黨主席選舉,也別對時局說三道四,對於中國來說,他唯一的「剩餘價值」,大概就是把家搬到太平島去住,在那裡繼續堅持十一段線。 馬英九在台灣把政權丟了,中國的共產黨知道要看不起,那麼剩下的國民黨羽翼,還需要提嗎?如果是連「一家親」的老共都以鼻孔哼氣的對象,台灣人有什麼理由需要理會這一年來根本不成隊伍的國民黨? 蔡英文的民調不高,不外兩個原因,一是希望改革者,嫌她的速度太慢,怪她沒掌握章法;二是既得利益者,氣她進行人民公審,恨她剝奪個人權益。如果再對照支持度相當幅度高於滿意度,那就表示支持卻不滿意的這些人,基本上認為這個政府大致的決策方向是對的,但是施政的效率或品質不夠好,因而感到失望。則這些人顯然是屬於較進步的選民,他們對於站在政策對立面的國民黨,如何可能支持,更難有滿意可言。既然淪為被改革的標的或反改革的幫閑,則國民黨有什麼數落蔡英文的空間? 今天是國民黨主席選舉投票日,等新主席選出後,看他(她)的領黨路線怎麼回應最近多數民調數字背後的意義,才能決定國民黨可不可以開始有說話的份。
鄒景雯 2017-05-20
《星期專訪》蔡:進入建設年 拚有效執行

《星期專訪》蔡:進入建設年 拚有效執行

記者鄒景雯/專訪 蔡英文總統本週六就職滿一週年,昨天她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第一年是「改革元年」,未來的一年,則是「建設年」,政府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溝通」和「有效執行」!針對外界批評她沒有魄力,她反駁:「如果我沒有魄力,怎麼能夠在任期一開始就去解決年金問題?」 總統蔡英文。(記者黃耀徵攝) 問:您認為執政第一年最重要的成績是什麼?第二年開始需要加強的是什麼,才有助於達成執政目標? 蔡:我在就任前就設定,第一年是「改革元年」。因為過去政府的經驗是,執政越久,改革的條件越差、意志也越弱。以前政府不願碰、不敢碰的,我要在上任第一年就正面迎戰,因為如果這個國家一直讓舊問題綁著,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能夠往前走。 因此,我們去年的努力,聚焦在過去政府「該做但沒有做」、「必須打基礎」的改革工程,例如年金,已經進入最重要、最急不得的關鍵階段,還有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住宅、長照財源和計畫、能源結構轉型、轉型正義、前瞻基礎建設,這些可以讓台灣改頭換面的工作都已經啟動。另外還有司法改革,已經要到了收攏的階段。 我第一年全力在做的,就是台灣的結構改革! 結構問題都是長期累積,同時啟動這些結構的翻轉其實很吃力,而且一時收不到成效,但是如果不早點啟動,就錯失了最好的時機。我的目標,就是給國家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未來的一年,則是「建設年」,政府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溝通」和「有效執行」! 過去這一年我們改革結構,把基礎調整好,現在各項重要國政都已經有明確的規劃,新的任務就是有效地執行、落實!而在這個部分,地方政府也將擔負重要的角色。 問:過去一年,外界最大的不耐,是改革的速度。最大的不解,是戰場的選擇,您如何看待這些指教? 蔡: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是我這一年深刻的體驗。有些戰場是台灣最需要的結構改革,不做不行;有些戰場則是以前政府留下來的攤子,也必須處理。該做的我絕對不逃避,不能把問題留給後代。人民選我做總統,在完成整體評估和規劃後,我的責任就是釐定優先順序與節奏,逐一來落實。 台灣就像是一艘船,船航行在海上,會遇到各種氣候、風浪,有的時候考驗非常嚴峻,這時候該怎麼度過考驗,確保不會翻船,每個乘客都能平安,就是船長的責任。 改革紛擾 努力讓黑暗期儘快過去 我是船長,我會聽大家的想法,但是最終必須是我來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這些決定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期待,所有的批評我都概括承受,但是我會負起掌舵的責任,讓這艘船安全的開往目的地。 台灣未來要航向的目標,其實多數人心中想的都很接近,但是路徑的選擇、速度的快慢、風險的因應,要放心交給掌舵的人。 掌舵扛責 所有批評都概括承受 問:沒錯,總統是國家的掌舵者,但這一年來,社會似乎出現許多紛擾? 蔡:這個國家需要改變的確實很多,如果這些難題以前都被處理過,台灣不會是今天這樣。我既然選擇在第一年面對,早有心理準備不會是平靜的一年,哪有不吵不鬧的改革?真的這麼容易,以前的總統早就做完了。 我理解大家對改革感到很迫切。但是今天我的責任是要在有限任期內完成這些改革,我就必須評估整體情勢、議題的複雜程度,和政府的能量,列出優先順序和輕重緩急。 我也知道很多人認為,這一年社會在許多議題上是紛擾的。當然,每一個工程都有黑暗期,現在我們遇到的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們會努力讓這黑暗期能儘快的過去。 若沒魄力 怎會先解決年金問題 有一些具衝突性的問題,像是年金改革,你或許可以速戰,但是它不會速決。這件事必須經過民主的試煉。過去一年我們選擇讓這些紛擾,在討論過程中被釋放,當政府的方案提出後,已經大致進入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階段,急不得,要有耐性,後面的程序就會相對比較順利。 我有我的堅持。我希望台灣社會能越改革越民主,越民主越改革,我要看到這兩樣東西同時在台灣進步。有一些人批評我沒有魄力,但如果我沒有魄力,怎麼能夠在任期一開始就去解決年金問題?
鄒景雯 2017-05-15
《星期專訪》蔡:把握景氣機會 促進民間投資

《星期專訪》蔡:把握景氣機會 促進民間投資

  記者鄒景雯/專訪 問:各種調查都顯示,振興經濟是全民最優先的願望,歷任政府不被肯定,多是經濟問題找不出對策,您對台灣經濟前景的評估,以及相對應的具體作為是什麼? 總統蔡英文。(記者黃耀徵攝) 蔡:從近來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國內景氣在復甦,出口連續成長,失業率在下降,經常性薪資在提高,股市也持續締造佳績。這些都顯示台灣經濟的正面發展。不過我也清楚,目前經濟的好轉,有相當部分是受惠國際市場因素,我們不會以此為滿足。 當前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為下一波的國際競爭及景氣變動,做最好的準備。我們正全力推動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來改善經濟體質,提升產業競爭力,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前瞻」刻不容緩 不是負債是投資 我們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就是為整體產業轉型升級來點火,擴大產業創新的能量。現在計畫到位,也已經陸續啟動,相關法規也持續在鬆綁,成果正逐漸呈現出來。 就以綠能為例,大家可以到彰化看看,綠電的投資意向已經超過一兆元,外資對台灣也有信心,丹能(DONG Eenrgy)的執行長跟我說,「政府有決心,我們就有信心」,只要政策方向明確,做好各項配套,就可以帶動投資,為經濟注入活水。 台灣經濟發展的另外一個根本問題,就是長期投資和基礎建設不足。現在景氣好轉,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大力促進民間投資。我在上任後就要求經濟部,建立單一窗口協助並列管新台幣五億元以上的投資案件,到今年三月底,已經有六千多件,總金額超過一.六兆。 我們也要從更長期、更全面性的規劃,來徹底改變長期投資和基礎建設不足的根本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提出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們的目的就是投資未來,打造出一個有長期競爭力、有高度韌性及活力的台灣經濟。 問:前瞻基礎建設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軌道計畫的部分,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您的看法是什麼? 蔡:基礎建設更新刻不容緩,整體來看,台灣基礎建設的速度已經相對落後,我們很久沒有具規模的重大建設,這讓我們的產業、科技環境等,在銜接下個階段國家發展的同時,缺乏足夠的基礎,少了動能。例如網路建設不足,數位產業當然會發展得很辛苦。軌道建設不完備,觀光客不方便到達,年輕人更不願意來這些地方落腳,城鄉發展當然更不容易均衡。 這些問題,很多國家注意到了,並且都啟動了包括軌道系統在內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更新,例如法國推動包括「大巴黎計畫」在內的基礎建設更新,也引進輕軌系統取代傳統的城區公路,串聯城鄉間的旅運,而德國的梅克爾政府去年起投入數百億歐元開始推動全國性的交通系統更新,現在我們還要等什麼?! 另一個層面,前瞻基礎建設還有提振內需的作用,一方面帶動需求,一方面讓我們的產業、政府團隊可以練兵,透過建設的規劃執行,把具備競爭力的人才養成。基礎建設不是負債,而是對未來的投資! 過去發消費券,人民會立即有感,但對國家沒有長期的幫助。基礎建設是長遠的投資,好的建設百年受用,就像八田與一設計的嘉南大圳,到今日都還嘉惠嘉南平原,不能用一時的損益來衡量。 好建設百年受用 非一時損益可衡量 就像軌道系統,這是百年建設,不是一時一地的旅運數、單位成本的問題,而在於它的外部效益,特別是對區域發展的貢獻。我們在思考軌道建設時,不僅把重點放在綠色運輸的環保價值,更在於區域發展公平和旅運便捷安全。 我們的目標很清楚,第一就是建立「全島軌道交通網」。當中有兩條軌道我們最為重視,一段是南迴台東潮州段的電氣化,另一段是從北部進入東部地區鐵路的提速,加上花東鐵路雙軌電氣化,都是台灣當前最急需的建設。我認為無論住在哪裡,國民的權利應該都是一樣,不能有差別待遇。 其次是均衡區域發展,尤其是中部地區,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生活圈,我們規劃中的「山手線」,儘管不是一步到位,但當路網逐漸連結,中部地區的人就可以快速移動。例如把台中捷運綠線從烏日延伸到緊鄰的北彰化(彰化市),就是透過路網的建置,把生活圈串接起來,這不只便利彰化鄉親,更對區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部分是納入重要都會發展的需求。例如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就是把嘉義地區最重要的都會透過高架化、立體化,縫合它的發展基盤。又或者像是高雄這樣的都會區,軌道系統網狀化後,服務效益會更好,也有助於高雄都市的轉型。而對於快速成長的桃園與新竹,軌道建設不論是捷運或是輕軌,都是重要的都市發展建設。
鄒景雯 2017-05-15
《焦點評論》「打地基」之外

《焦點評論》「打地基」之外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五二○快到了,新政府已經倒數計時,此後不好再稱為「新」,同時這個政府也開始盤點過去這一年來做了什麼? 蔡英文總統昨天出席中華民國屏東同鄉會總會成立。(記者蘇芳禾攝) 蔡總統近來在許多公開或私下的場合,都一再自我界定:執政第一年是在「打地基」;言下之意是,如果大家光只看到塵土飛揚,卻沒瞧見有樓層冒出頭,請要忍耐與靜待,時間總會證明這一切是必經的過程。 其實,除了政治競爭對手之外,大家都希望能夠相信終有大廈櫛比鱗次的一天,因此主政者若要花精力把基礎給打造穩固,完全不是問題。問題是:為什麼這個國家的整體士氣,並未因執政團隊的累喘吁吁而為之高昂?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警訊,不可小覷。 稱這個政府「累」,早就顯露在蔡總統的笑臉愈來愈少,以及林全院長的疲勞已經直接寫在臉上。如果未來三年任期,這種不能帶來幸福感,反而給大家添憂的現象要持續上演,這還能想像嗎?因此沒有任何理由,主政者一定要尋求改變。 怎麼改法?首先,不要動輒再放所謂「總統震怒」的幼稚言語。在任何一個組織,如果主事者遇到挫折,只會發怒,這對幹部所傳遞的最強烈訊號,就是其掌控全局的能力已經發生問題,不但無助於強化領導統御,更是打擊威信的大忌。 道理很簡單,權力在手上,用就是了,把困難處理掉,何須發脾氣?例如,最近司改會議通過終審法官由總統任命,引起外界總統擴權的陰謀論,事實上,這是司法院長許宗力的鼓吹,蔡總統持高度保留態度,司改委員林子儀知之甚詳。既然真相易查,嚴正說明總統反對,絕對比強調總統生氣了有意義。 其次,總統的功能在抬頭領導,不在埋頭苦幹。諸凡有關大小政策都要鉅細靡遺、親力親為的決策流程,都遠遠不及對外展現強有力的信心、大有為的熱情,更能給總統的形象加分。每週一的府院黨決策會議雖然已經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密集與各業界的座談,這種研討式的聽取意見,頂多只是初步了解問題的作用,如果缺少縝密的幕僚作業,往往徒勞無功,並無法形成通盤完整的政策,值得檢視與慎思。 最後,仍要給蔡總統打氣,學者要有能力化簡為繁,為政之道則在化繁為簡,途徑完全不同。第二年開始,不妨試試看。
鄒景雯 2017-05-07
《焦點評論》習近平的一念之間

《焦點評論》習近平的一念之間

記者鄒景雯/特稿 自一九九七年以來,二十年間,台灣如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事實上不外兩個結果,一個是不管台灣用什麼名義,都在中國壓力下,遭到世衛組織(WHO)秘書處拒絕,一個是馬英九時代,由中國同意,再以所謂的「觀察員」身分去WHA列席。這二者,其實對中國而言並無甚區別,其對國際的宣示依舊,但是對是否緩和台灣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敵意,則具有表面作用。 圖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在的聯合國歐洲辦公大樓。(中央社資料照) 稱之為表面上的差異,主要是外界以為馬政府時代因為叩頭了「一個中國」,所以對岸不會欺人太甚,事實則不然,外交與衛福部門從來不敢對國人揭露的是:過去幾年,我們的衛生專家要參加毫無政治意涵的專業會議,同樣被北京一律封殺,國共所營造的假象,正是「人前手牽手,人後下毒手」的寫照,下場根本沒好到哪裡去。 去年是新政府上台後第一次處理WHA議題,衛福部長上台講話不敢提台灣,被國人斥為是失分;今年則是面臨是否能與會考驗。根據涉外人員的訊息,「只剩一線機會,端賴習近平的智慧與選擇」。換句話說,全然操之在一人之一念之間。習近平的決定,也將牽動蔡英文在五二○就職週年,要不要處理「給個說法」的決定。 由於台北對北京該傳達的訊息早已說盡,蔡總統繼路透之後,今日也會透過國內媒體專訪放送一樣的訊息:一是台灣是否能參與WHA,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如果台灣無法參與,在國內將會是一股民怨,而台灣人都知道不讓台灣參與的阻力是來自中國,責任歸屬至明。二是強化台灣參與的正當性,WHA並不具政治性,台灣只是以觀察員身分出席,這樣的權利若被剝奪,在國際上不會被認可。 不斷做此表述,蔡總統其實想讓習主席理解,如果想用國際封鎖來逼迫台灣接受政治前提,在民主台灣是行不通的。因為,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必須建立在台灣民意的基礎之上,過去國共說好就算的舊模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台灣社會。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如果習近平堅持硬腳踩到底,蔡英文即不可能在五二○回報善意,則今年十九大前的兩岸僵局,將就此固定化。
鄒景雯 2017-05-03
《冷眼集》軌道應收歸中央辦理

《冷眼集》軌道應收歸中央辦理

記者鄒景雯/特稿 前瞻基礎建設方案週三將在立法院重審,該方案中的軌道計畫,特別是十五項捷運與輕軌計畫,既為各縣市所力爭,未來在程序上,也是由各地方政府提報可行性研究與成本效益分析,上陳交通部審核的方式為之,這種做法,萬一流於各自為政,外界所擔心的若干疑慮,就很容易在垂直與橫向的聯繫縫隙中竄出,恐怕應該全數收歸中央統籌辦理才宜。 前瞻基礎建設方案週三將在立法院重審,相關捷運與輕軌計畫,應該全數收歸中央統籌辦理才宜。圖為施工中的淡海輕軌。(資料照) 十五項已核定或新興的捷運、輕軌計畫中,除基隆、淡海、安坑、新竹等為輕軌計畫,其他皆為捷運計畫。各線市廣開輕軌、捷運,就算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致認為是非建不可,否則明天會後悔,那麼試想:一旦由地方各自招標施工,多半應該都是由國際廠商拿走,同時各地的興建規格也必然不同,幅員不大的台灣,出現這種景況,不會感覺怪怪的嗎? 何況,這十五項捷運、輕軌計畫,許多想像一看即知,顯然是出於地方諸侯的堅持;主導軌道計畫的交通部,在賀陳旦領軍下,整體理想與地方現實的銜接,是彌合、還是脫節?恐怕還需要更多的細部數據為基礎,才能構成有效的說服。 尤其,各項輕軌建設計畫的啟動時程,各地方政府的進度並不相同,有些已經完成綜合規劃,有些還在可行性研究,如此分散錯落,若再加上各縣市自行開標,在在都會造成其區域性,大於跨域性,那麼未來各自的營運損益,挑戰必然相對較大,在地方自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想見,當然多數通通走向中央挹注一途。 與其如此,不如慎重思考把軌道計畫均收歸中央辦理,這樣可以提高規劃的合理性與效率,同時可以與軌道工業的發展相結合。交通部所謂:「建構高效全國軌道網路,再整合各地捷運和觀光發展」的藍圖,才比較靠得上譜。
鄒景雯 2017-04-30
《新聞追追追》其實蔡總統……

《新聞追追追》其實蔡總統……

記者鄒景雯/特稿 蔡總統在週四接受英國媒體路透的專訪,她萬萬沒想到,大約半天之後,路透的駐美記者另外也已成功約訪了川普總統。 蔡總統在週四接受英國媒體路透的專訪,她萬萬沒想到,大約半天之後,路透的駐美記者另外也已成功約訪了川普總統。(路透) 路透是在前一陣子透過外交部,提出了訪問蔡總統的申請,事前並且提出了採訪大綱規劃,主要是集中在國內政務推動、軍售與國防產業、國安與兩岸這三大領域的議題,總統府評估五二○將屆,如果能對外政策說明,特別是針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間接對話的機會,將是不錯的安排,因此同意所請。 事實上,透過路透向習近平釋放:WHA將是兩岸關係指標、兩岸共同面對新的問卷,並且首次透過外媒呼籲對岸謹慎處理李明哲事件,是蔡總統這次受訪,心裡頭最主要的目的。 然而,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在總統府,路透一開始就聚焦於川普,連續問及蔡總統與川普的關係,與歐巴馬政府的比較,是否期待與川普進一步對話;接著才轉到與中國的關係。但是未久,隨即又拉回川普,連續進行二度追問,甚至,引導性地提出:假設與川普通話想講什麼?最後還建議:何不透過推特(Twitter)和川普總統通訊? 週四下午,路透的即時新聞面世,果然是以川蔡電話當成主題,並且放大了「不排除跟川普總統本人通電話」這句話,若未看前後文,真會有既成印象,總統府因此立刻就與路透進行溝通,但是並不成功,只好想辦法趕快把訪問全文整理出來上網,也提供給美方有第一手的了解,蔡總統毫無過度誇大這件事的意思。 不過,顯然木已成舟,路透的即時一出,調子就被定了,路透沒多久在美國專訪川普,就拿這個調來追問川普。路透問川普:「蔡英文說要打電話給你」,其實,蔡總統並不是這樣說的。於是,川蔡還有沒有第二通電話的這話題,就這麼刻意地被勾串起來,成了路透攪動一池春水的「獨家」。 問題是,蔡總統如果真想川蔡通電,或真有規劃,既不可能透過路透去傳話,也不會公開嚷嚷,全程均屬於被動被追問時,表達善意的外交辭令。 這個過程,昨天也終於讓蔡總統恍然大悟,原來路透記者那天拚命地問:川普東、川普西,是這麼一回事。
鄒景雯 2017-04-29
《新聞幕後》一天花三萬

《新聞幕後》一天花三萬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反年改的「八百壯士」,在立法院旁埋鍋造飯,手指掰一掰,沒幾個人,一天能花多少錢?最近,支持反年改的人員廣向軍公教等組織募款,才陸續傳出一天居然要花上三萬多元。 圖為日前聲援「八百壯士」捍衛權益埋鍋造飯啟動記者會。(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提供便當跟水錢,哪裡需要這麼多糧草?原來,這群退役將領把反年改抗爭,幾乎辦成了「同學會」,每天按照期別,召集同期的來取暖,順便兼聚敘。吃飯時間到了,大伙總要一起去飽食一頓,於是預算透支。 從二月份開始紮營至今,以這種方式歹戲拖棚,所費當然不貲,勸募行動必得一再展開。不過,最近在要求「同溫層」友情贊助時,已經有退役將領遭到吐槽:明明只是游擊隊,支援與後勤都不足,居然打起「陣地戰」,根本就是戰法錯誤;還說:「連陳抗都沒有一個起碼的樣子,中華民國有你們,怎麼可能打得了仗?」 還有公教退休人員當面怪罪「八百壯士」的形象太差,文宣毫無創意,竟然照抄什麼「太陽花」、「圍城」,而且只訴求個人利益,拖累大家的正當性。 種種數落,把前來募款的「壯士」批駁得臉一陣青、一陣白。為求自保,只好當場切割,宣稱帶頭的「八百壯士指揮部」成員都是我們將領裡成績比較「後段」的。此話一出,立即又把同儕給賣了。 四月十九日,年改案首日在國會審查,立法院門前爆發暴力與推擠,經警方蒐證,衝在第一線的,有廿八人已被鎖定,準備究辦,但其中似乎沒有一人是「指揮部」的高階人士。雖然「八百壯士」已表明將給這些人提供義務律師,但是這高階帳中坐的情況現形,一位前國安人員忍不住直啐:到底有沒有指揮道德! 「正規軍」訓練出來的,玩起反對運動,前述者都屬事小,此後比較大的問題是:他們未來要如何「光榮退場」?想到這裡,笑意全消,不免有點「悲壯」起來。
鄒景雯 2017-04-24
斷頭自拍的玄機

斷頭自拍的玄機

  記者鄒景雯/特稿 統一促進黨的李承龍去斬首了八田與一的銅像,昨天他與另一名同黨女子公布了照片,以資證明「人是我刣的」,這個小動作非常微妙,與中國向來的「打賞」模式很類近。 熟悉兩岸互動關係的人都知道,中國指使任何人從事特定任務,或者授權成為傳話的窗口,事成之後,都會要求拍照存證,確定所行為真、所言不假。一旦經過驗收,北京肯定記在功勞簿,少不了,也會有對價的報酬,絕對不會白幹。 隔著台灣海峽,怎麼確認?口說無憑,這照片怎麼拍,非常講究,凡是參與的,都要入鏡,沒入鏡的,無法向上呈報,當然就不能作數,這是中國標準的作業模式。 巧合的是,這麼多年來,不管是愛國同心會去騷擾李登輝、法輪功,或是日本旅客;白狼等人在太陽花運動時的登車演出,或者幫派率眾,近身香港民主人士等等,全都一樣,他們都有清晰的畫面。 中國把手伸到台灣來,從來就不是新鮮事,政府當局早就了然於胸,至於是否可以掌握台灣的人接受指揮、再赴中國或港、澳領錢的實證?這就完全要看安全單位有沒有心要查、有沒有能力肯辦。 八田與一事件,應該與去年日本核災區食品公聽會被黑衣人闖入鬧場,或者更早開始的一系列反日怪風,在網路、在坊間吹起,放在一塊來看待。按照現階段是鼓動台灣人反日仇日的手法看來,如果下一步,有心人士刻意偏離公共政策的理性討論,利用「美豬、美牛」及「美國對台軍售」等議題,操作反美仇美,將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問題是,往者已矣,會發生的已經發生,對於今後,政府有沒有未雨綢繆之策?
鄒景雯 2017-04-19
《新聞幕後》國台辦不希望擦槍走火

《新聞幕後》國台辦不希望擦槍走火

  記者鄒景雯/特稿 李明哲案到底是怎麼回事?許多人揣測:是不是政大畢業中生周泓旭涉間諜案爆發,中方以此「回敬」?此一大膽假設,需要小心求證。根據中國國台辦給李明哲妻子的「傳話」,事實上,由於當前兩岸關係不佳,北京並不希望在李明哲案上擦槍走火。 根據中國國台辦給李明哲妻子的「傳話」,事實上,由於當前兩岸關係不佳,北京並不希望在李明哲案上擦槍走火。(資料照) 這傳話者,不是別人,正是已經曝光的「海峽兩岸人民服務中心」執行長李俊敏,國台辦也已公開證實這個單位獲得了其授權。因此,李俊敏傳來的訊息,就具有研判真相的價值。 李俊敏先是找上陸委會,告知國台辦請他與李明哲家屬聯絡,並轉達若干訊息。第一次,是四月五日,先是帶來了三點意見,其中開宗明義第一條,就表明不希望在這個案件上擦槍走火。其次,就是強調李明哲的健康狀況沒問題,家屬可以放心,第三,則是宣稱目前具體的案情尚未釐清,所以不方便安排家屬會面,但是中方會盡速釐清案情,並且透過「海峽兩岸人民服務中心」通知家屬。 從這三點看來,在李明哲遭拘留十餘天後,由於家屬四處陳情,對岸試圖緩和局面,並無意讓兩岸氣氛從現在的「冷和」進一步升高為「嚴峻」。 接著,在四月六日,李俊敏又帶來了兩點意見給李明哲的太太。這次則是集中針對李太太要親自到中國去尋夫這件事,全力勸阻。其第一點說,李太太如果過去,「國台辦會被迫升高局勢」,後續的複雜程度,將難以預料。意思是去了恐怕對她先生沒有好處。隨後第二點又說,如果李太太願意公開表明不到北京,「本案可望會有重大的正面轉折」。講白了,就是安撫家屬稍安勿躁,似乎暗示李案的問題應該不大。 國台辦明顯在扮演「鴿派」,應該與五二○將屆,北京又期待蔡總統能夠利用這個機會「給個說法」有關。畢竟,十九大召開前的這段權力鋪陳階段,川普的強勢,已令中東地區與朝鮮半島正隨著他的指揮棒跳動,國際局勢的主動權,愈來愈不在習近平手裡,中南海肯定不會希望其給外界連台灣都搞不定的印象。 從這些跡象,北京若是聰明,李明哲案實在多拖無益,應該盡早放人。
鄒景雯 2017-04-15
《冷眼集》習大大有不能輸的壓力

《冷眼集》習大大有不能輸的壓力

記者鄒景雯/特稿 川習會即將在下週登場,國人關切台灣的地位問題,鮮少人注意到,其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壓力大得不得了,習大大有不能輸的壓力,尤其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麼風光地訪美過後。 習近平、川普(路透檔案照) 川普總統上任後,已經陸續在白宮會晤過多國領袖,包括排在第一位的英國首相梅伊,排在亞洲第一位的日本首相安倍,以及最近才造訪華府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等等。大國外交較勁的是形式與實質兼備,習大大四月這趟美國之行,有這麼多前例在先,究竟要營造出什麼特色,既給國際有個起碼的觀瞻,更要展示給自家的強國人看過後得以繼續有夢,因此當然不是件可以開玩笑的事。 於是,為了給川習會做好交涉,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二月底跑了一趟美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這名預料將是下任中國駐美大使人選的核心幹部,更是勤往華府磋商,生怕有半點差池,唯恐壞了十九大的全局。 在這麼多領袖之後赴美,習大大有兩大壓力,一是要嚴防讓川普這位老先生對他演出如同「沒聽到」要與梅克爾握手的那個超級冷場;二是要如何超越川普提供給安倍的巨大成功? 安倍的外交紀錄已經擺在眼前,首先,這是在白宮進行的國是訪問,會談有一小時四十分鐘;其次,雙方在會後發表了共同聲明;第三,兩國申明按照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包括釣魚台在內的所有日本施政領域,都在美國保護範圍之內;第四,會談結束後,川普伉儷以總統專機邀請安倍夫婦前往佛羅里達私人別墅過了兩晚,還進行了高爾夫外交。 以上這些面子與裡子全有的破格招待,讓安倍返回東京後,獲致了鼓掌與聲望。這是習大大需要的出訪效果,外界也一定會拿出來超級比一比,甚至比到談了幾次、一次會見多久等錙銖必較。不僅如此,習大大更困難的是,除了取得中美友好的加分,他還要能達到與美帝平起平坐的「G二」架式,否則何大國為?所以還不能「示弱」,這需要的技術含量可就大了。 因為,棘手的是,不只是習大大不善於打高爾夫,要以什麼共同的興趣與川普交朋友,而是美中之間的各項議題距離,截至目前為止,仍然存在頗大的障礙需要克服,這從習大大此行的名義是工作訪問,也不是到白宮,而是去佛羅里達,已現徵兆。 這不打緊,川普老兄週四晚間再出推文,預示與習近平將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會面,那就真嗆了。川普要得這麼多,習大大要給多少、又能給多少?面對沒常規可循的川普,這怎麼會沒有壓力呢?
鄒景雯 2017-04-01
《冷眼集》國安部又壞事了

《冷眼集》國安部又壞事了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上回以國安理由,貿然關押台灣公民,是在五年前,今年再度發生NGO成員「被失蹤」,兩起案例都是國安部門動的手,在時機上同樣都是中國領導人準備一試拳腳的關鍵時刻,這麼巧合的壞事,不令人側目都難。 二○一二年的那次,在北京的政治行事曆上至少有兩件大事,一是國共兩黨正在如火如荼推動ECFA等各項協議的洽簽,急需營造兩岸緩和氣氛,同時該年十一月中共準備召開十八大,確認習近平出任中共總書記兼中央軍委會主席,更是改朝換代的頭條大事,免不了要確保國內穩定。 結果中國國安部門「維穩」過頭,不顧國台辦正在衝業績,竟在六月逮了台灣前去探親的法輪功學員鍾鼎邦,不僅破了當時總統「兩岸關係六十年最好」的囈語,在輿論壓力下,點名本案成為第八次江陳會的交涉議題,還一舉鬧到國際上去。那年十二月,鍾鼎邦受邀到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作證,成了送給習近平接班當選的滿月禮,真是丟了不小的顏面。 這次的李明哲案,爆發在習近平即將在四月初前往美國與新總統川普舉行工作會議前夕,而今年十一月的十九大,尤其是習近平進一步權力布局的重中之重,碰到了這個時間點,台灣官方很明顯在力持低調,不想添任何麻煩,沒想到國安部又露臉了,把台灣公民給抓了。不論這是真笨、假笨,這檔事的後座力,即將考驗各方,最起碼主政的民進黨現在已是欲小不易,否則必然衝擊政權形象;而北京同樣被亂了套,海協會長陳德銘前幾天才放了「一個國家,兩個分治的機構」的調,如今這齣戲要怎麼再唱下去? 五年前台灣的營救行動,不但是朝野總動員,而且國際特赦組織等團體以及各國主要媒體,均列為積極關切的人權事件,才讓鍾鼎邦在被軟禁了二個月後終於獲釋;至於政黨輪替後的台灣,能給李明哲不如過去的救援規格嗎?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中南海豈可小覷這檔事若不小心收拾,最終會鬧到什麼地步!
鄒景雯 2017-03-31
當不確定性成為定數

當不確定性成為定數

記者鄒景雯/特稿 這個時間點,應該是台灣針對下月「川習會」卯足全力工作的時段,任務則是進行危機預防。預防川普那可預測度偏低的特質,會出現讓台灣難堪的場面。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資料照) 與川普政府打交道,會歷經幾個過程。最讓各國驚訝的,應該是川普與美國官僚體系好似「不掛勾」的漂移,這反映在國務院正常軌道的「空洞化」現象。以東亞各國的窗口為例,國務院亞太助卿在過去一向扮演極為日常且密切的角色,自從由香港律師事務所擔任合夥人的麥可德出任後,其非典型背景,幾個主要國家的外交官近來感到有點不怎麼踏實,不只是台灣而已。 這情況還算是小的,當大家看到國務卿提勒森這次的亞洲之行,陸續訪問中國、日本、韓國,居然由川普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希納隨行,簡直在充當監軍,這個內閣首席,並為最高涉外首長的國務卿,地位可想而知,那麼國務院底下的其他官員,又算什麼呢? 尤其這次提勒森在北京,雖然未提「新型大國關係」的詞,卻說了「兩國一直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關係」的內涵,被視為是回應習近平在二○一三年「歐習會」未竟的想望,這沒給面子、但給裡子的手法,是出於誰的點子?是否外交建制派的辭令堅持,往往是生意人眼中的口惠實不至的bullshit,反正是胡說八道,不傷筋骨?於是各國紛紛在打探川普親屬的門路,中國最赤裸,近來不少專對川普企業的政策作為,根本就在遊走賄賂邊緣,這些天朝朝貢體制的進化現象,在民主法治國家看來是嚇死人,現在就等美國民意到底會不會爆發而已。 不過,如果以為掛上了川普的兒女老婆,就可以控制川普的那張嘴,了解川普的人認為這恐怕也是誤判,事實上,沒人管得住川普,川普就是川普。他的行事邏輯沒別的,就是在商言商,交往就是交易。 從這個角度,台灣要掌握「川習會」,就是要摸清楚自己的口袋,當川普在與習近平進行交易時,台灣有什麼關鍵的核心籌碼,是川普有興趣的?正如他的推特名言:有趣的是,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元軍備,他卻不能接一通祝賀電話。 換句話說,川普若不是這樣的不確定性,川蔡熱線應該是通不起來的。因此,當不確定性成為今後對美關係的定數時,需要戒備,卻也要有創意,有能耐的人,就是利用這少有的機會,想法子趨吉避凶。
鄒景雯 2017-03-27
《新聞幕後》日本正在形成新常態

《新聞幕後》日本正在形成新常態

記者鄒景雯/特稿 日本自一九七二年與中國建交後,即按照北京的要求與期望,遵行「一個中國」政策,四十五年下來,在最近的幾個月之間,發生了板塊移動的改變;這,不是一中政策的位移,而是一中政策下的日本,對自己主體性有了板塊式的思考,因而對台灣、中國產生了碰撞關係。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台日關係發展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昨在華山園區主辦「多彩日本」活動,日本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來台剪綵,是台日一九七二年斷交以來,訪台的最高層級官員。(記者叢昌瑾攝) 台日斷交之後,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第三條「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所述,日本也「充分理解和尊重」與台灣不得發展正式關係;凡涉及官方意涵的外交行為,這麼多年來全都在禁止之列,包括外交頭銜、館舍名稱,以及雙方高層人員的互訪。 與日本打過交道的資深外交官都充分經歷過,日本懼怕中國,不敢越紅線一吋的過往;不過,這個「常態」在二○一六年開始質變,這年,八年執政的國民黨下野,台灣發生政黨輪替,蔡英文政府上台主政。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的鋪排,章法非常清晰。先是自己的胞弟岸信夫以議員身分在去年五月來台,接著是母親安倍洋子六月到國家音樂廳聆聽NHK交響樂團的演奏,這是NHK暌違四十五年後首次來台。這只是親族出面的暖場。 接著,安倍政府的步伐大闊,自今年元旦起,首將日本的對台窗口,也就是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三月初,在東京,做為台灣對日關係窗口的「亞東關係協會」,也隨之更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現在,則是總務副大臣抵台訪問。 純粹就「面子」來說,安倍一點也沒有忤逆北京,因為協會畢竟不是大使館,來台的也不是正大臣,但是中國依舊壓力不減,甚至由其外交部發言人公開叫囂;因為,北京知道台日之間是在搞實質,這就牽涉到了「裡子」問題。 東京一位了解決策的官員,就對筆者證實:「這是我們開始形成關於『一個中國』政策之新常態的一個小小的具體表現。」這話,說來有味;也就是說,相對於過去,日本確實讓「新常態」有意識地在進行中,對中國的一個中國之理解與尊重沒變,但是日本可以有自己對一個中國的立場與行動。這樣的「新常態」,當然是板塊運動。
鄒景雯 2017-03-26
《冷眼集》檢方漏了馬的更大罪狀

《冷眼集》檢方漏了馬的更大罪狀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英九在總統任內洩漏刑案偵查內容,昨日被台北地檢署起訴。這件被俗稱為「九月馬王政爭」的政治大戲,現在正式進入司法審判的新章;如果我們都透析馬先生可能涉及的罪狀,對於台灣的民主而言,這將是重要的時刻。 基於鞏固法治的態度,媒體此時不得不提問:何以北檢起訴書僅述及前總統涉嫌公務程序內部的洩密一節,並未觸及更加嚴重的國家元首公開向全民洩密的部分?檢察官的考慮為何?此一「疏漏」,是否會影響未來在法庭上的攻防?就此,人民當有知的權利。 北檢起訴的理由,主要是前檢察總長黃世銘當年到總統官邸向馬英九報告的內容,有關監聽王金平與柯建銘的通訊監察譯文,係屬秘密資料,而馬明知案件仍在偵查中,應有保密的必要,馬竟口頭轉述該案的相關譯文內容給江宜樺與羅智強,還要黃世銘另外向江宜樺報告,因此涉嫌洩密、教唆洩密、違反個資法、通保法起訴。 以上所述,殆無疑義,但只言其一,未言其二。那就是二○一三年九月八日,馬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向全民發表「臺灣民主法治發展的關鍵時刻」談話,當天他公然指控:「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才是關說?」而且更具體描述:「立法院長為了最大在野黨黨鞭的司法案件,關說法務部長及臺高檢檢察長。」這些詳情,現在仍掛在總統府官網上示眾。 馬英九這麼做,顯然是根據他取得的監聽譯文做為召開記者會的基礎,等於是向社會大眾洩密,而不只是行政內部的洩密而已;同時其目的,在藉以展開由國民黨中央立刻於十一日召開考紀會執行「鍘王」後續行動的依據,此舉更加坐實了馬有非法使用及教唆洩密的主觀犯意存在。 換句話說,北檢少提了一項罪嫌,就是獨立的公開洩密罪,而不僅是前述的罪狀而已。何以北檢未提這更大條的?連被視為藍營背景的林憲同律師昨被記者徵詢時,都不諱言:「針對北檢此一嚴重的法理缺憾,全民都有權利要求北檢追加起訴!」
鄒景雯 2017-03-15
《新聞幕後》美中這樣對話

《新聞幕後》美中這樣對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砲火四射,美中兩國的對話卻持續在進行之中,早在二月九日川普打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前,川普的特使已經悄悄到達北京,與中國的對口展開對話,圈內咸信這是一次很關鍵的秘密協商,也是「川習熱線」之所以開啟的台階。 蔡英文總統去年底與川普進行越洋談話惰形。(總統府提供) 川普的特使是小布希總統時代的前部長,與七人小組之一的某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過去的美中談判中長期交手,因此在月餘前銜命造訪了中國,也與昔日的對手坦率交換了意見。這個行動的背後,顯示川普團隊管控美中關係發展的用心,當然值得台灣方面密切注意。 這次的美中對話,據知,中國方面告知美國特使:「台灣與南海問題,沒有可談的,大家都知道川普是生意人,貿易方面,什麼都可談。」儘管這麼說,這名常委當場交了一份清單給美國人看,同時還撂下一句話:如果美國真要打貿易戰,誰的傷害比較大,還不知道! 美國特使返國後,原本因「川蔡通電」趨於緊繃的美中之間,突然開始有一系列的軟化跡象,川普先是寫了封信給習近平,之後雙方又通了相當長時間的電話討論,川普改口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上週,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到訪華府,也見到了川普。美中進行檯面下溝通,不是壞事,但是了解其真實內容,則是要事。因為,「一個中國」的針對性無他,正是台灣。 前不久,蔡英文總統在台商餐敘場合傳出,她認為今年下半年可能是做兩岸新政策宣示的好時機,在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有關的政治壓力可以想見;不過,蔡總統在穩控兩岸關係的斟酌過程,除了外部資訊需要充分獲得,做為決策依據,也必須把內部因素一起放在桌上平衡思考,就一個民選總統來說,這個時候,民意是其不容忽視的後盾。因此,可以謹慎,用不著畏懼。
鄒景雯 2017-03-06
《直言集》最後一哩路的眉角

《直言集》最後一哩路的眉角

記者鄒景雯/特稿 最近有件民調數據很有意思,頗能反映現實的政治情境。這項調查指出,包括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各項改革議題,都獲得壓倒性的支持,贊成必須推動。但在問到對蔡英文總統的評價時,滿意為四成三,不滿意高達五成一,換言之,仍有超過一半的民眾對總統的表現持保留態度。 蔡總統日前宣示年金改革是今年施政「重中之重」。圖為年金改革委員會印發的手冊。(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既然目標正確,政府是在做對的事,但多數人顯然不認為苦勞就等於功勞,可見大家對於施政手路是否細膩,有著相當的要求。 這種類似「好好豬殺到屎尿流」的反差,是有事實基礎的。因為明明就是國會過半、完全執政的好棋,改革工具一應俱全,也早可預判最後終究會完成,因此自然會希望主政者應該要有效率,能夠善用人民賦予的利器,採取最適路徑去除弊,以減少社會付出的成本。如今,這個期待打了折扣,於是該加分的、卻沒得分,反映在政治人物身上的意義,即在於此。 記取過去九個月曲徑並未通幽的教訓,預定本月底前要從考試院出門的公務員年金改革方案,已至最後一哩路,肯定不能再有差池。首先,既是過場,一定要掌握時間這個核心問題,不得稍有拖延,方案內容反倒其次,畢竟到了立法院才是真正數人頭的地方,屆時再做修正,也是天經地義。 其次,被改革的一方,必然還會不斷表達異見,但從民調對組織性反年改行動同情甚低的數字看來,根本是不對稱的格局,政府未來需要的是說明,而不是對抗;值得展示的是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選舉鬥爭的策略。否則,又將重蹈失分的覆轍。 其三,主政者在這段期間要讓戰場暫時單純化,如果年金改革是主戰場,並且設定五二○應當三讀通過,則其他次要戰場必須稍安勿躁,尤其不要再開新的戰場。前面這段期間,政府在管控議題上發生了問題,今後不妨責令專人督導,若再失控「相打電」,屆時恐怕只能說:三加一,四好。
鄒景雯 2017-03-05
政府被滲透嚴重

政府被滲透嚴重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台灣這些年來,在軍中破獲了不少共諜案,只有軍人被外國買通竊取機密,政府官員就沒有嗎?一位重量級國安大老斬釘截鐵地說:「政府被滲透的情況不亞於軍中」。 近年在軍中破獲了不少共諜案,不只軍人被外國買通竊取機密,「政府被滲透的情況不亞於軍中」。圖為共諜鎮小江出庭情形。(資料照) 這位退役上將告訴記者,軍人之所以被查獲,因為軍中有保防制度,政府機關的保防,在「人二」被裁撤後,應該如何符合民主法治國的調整設置,一直未有後續的討論,是故不是政府人員沒有被收買,而是根本沒有防範的機制,這是非常嚴重的漏洞,因此他支持蔡英文政府推動保防法制化。外界可以對怎麼做的內涵有意見,卻沒有理由因各種意識形態反對立法。 確實如此,任何一個上軌道的民主國家,要捍衛主權與安全,沒有不重視反情報工作的。拿美國來說,聯邦調查局(FBI)、海軍犯罪調查局(NCIS)與中情局(CIA),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執法單位,它們各有分工執掌,FBI是美國聯邦政府最大的反間諜機構,中情局則主要對外國政府、公司和個人蒐集情報,這些阻絕「反美國」勢力入侵的單位,當然要接受國會嚴格的監督。 以台灣的特殊處境,若說政府機關人員不必具備保防觀念,政府也不該對公務員進行保防調查,任隨他們對情報刺探不設防,請問有多少國人會同意?上年紀的人,確實可能存留兩蔣戒嚴時代的歷史經驗,對保防法有所疑慮恐懼,但是不宜脫離現實時空,也應該把今天台灣的媒體力量、國會功能,甚至不可同日而語的強大公民意識,放在一起檢視,這個時代還容許有白色恐怖的立足之地嗎? 如果「政府被滲透的情況不亞於軍中」,對二三○○萬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恐怖,過去八年,中國到台灣進行情報工作者如過江之鯽,政黨輪替後,如果對這種「反台灣」的行動不採取對策,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豈不危如沙堡?
鄒景雯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