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相關文章

康德的政治哲學

康德的政治哲學

  德國的哲學對於政治有許多的著墨,如果把漢娜.鄂蘭也包含在內,重要的當代政治哲學幾乎都來自德國。我曾經引用馬克思.韋伯的演講「以政治做一種志業」,來說明對洪慈庸攻擊的不理性。 韋伯的演講重點在能夠以政治作為一種志業的特質是「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要滿足這三個要件。 針對這件事情是否與最優先的公眾利益相關,「判斷力」很重要。如果是這樣,充滿「熱情」參與努力去完成,萬一中間遇到什麼挫折,要有「責任感」。 把最近那個哈佛博士有關習近平和六四的言論,還有之前那個表面英勇、內心懦弱的康乃爾博士,都可以再三驗證韋伯的這番言論。 德國另外一個醉心於政治哲學的人就是康德, 1784 年有一份報紙寫到伊曼紐爾·康德時略帶諷刺地說:“康德教授先生最喜歡的想法是,人類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完美的憲法。” 康德不喜歡柏拉圖的極權烏托邦,而提出了一個自由主義的替代方案,即“根據法律規定人類最大自由的憲法,確保每個自由可以與另一個自由共存”,是康德而不是約翰·斯圖亞特·密爾(1806-1873),首先提出了法律的目的,是最大化個人自由的概念,儘管這位英國哲學家也有同樣的想法。正如密爾所寫的那樣,“對文明社區的任何成員行使權力的唯一目的,就是違背他的意願,以防止對他人造成傷害”。 自制與自愛是一種政治驅動力,這是康德一生所堅持,不管是在哲學上或生活上: “把自己最愛的自己放在眼前,作為他們努力的唯一參照點,力求扭轉一切,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利的了,因為這些是最勤奮、最有序、最謹慎的;他們為整體提供支持和穩固,而即使無意這樣做,他們也會為共同利益服務。” 康德的自制和自愛,是一種深思熟慮以後高度的價值選擇,不是那一種自戀自私的簡單慾望,對照馬英九、黃國昌、柯文哲… 如何擺脫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虛無?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學為入口,只有作出判斷,對公共世界上演的事件運用我們獨立的判斷能力,世界對我們來說才具有意義。 ~漢娜.鄂蘭
李忠憲 2022-06-06
為什麼中國不是世界強國?

為什麼中國不是世界強國?

  Gabor Steingart 03.06.2022 德國焦點雜誌 (節錄翻譯) 中國獨裁者習近平已經將他的國家視為世界大國。但仔細觀察,很明顯,這種看法是:過度自信。這在五點上很清楚。 新中國很大、很強、很有自信,但這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永遠不會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但它缺乏構成世界大國地位的五個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中國不是世界強國的五個原因 1.根據定義,一個世界大國的文化影響力超過了出口的總數。美國用牛仔褲和可口可樂、貓王和瑪麗蓮夢露征服了世界;直到今天,一支由好萊塢明星組成的魅力四射的大軍,仍然生活在數十億人的心中。面對與中國流行歌星吳亦凡共進燭光晚餐的選擇,或者與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湯姆·克魯斯或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會面的選擇,從里約熱內盧到弗拉迪伍德斯托克的每個青少年都會知道該怎麼做。或者說一句話:中國令人印象深刻,但不震撼。 2.一個世界大國必須吸引移民。有遠見的人物,也能夠對絕望和沮喪產生希望,希望在他們夢想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一切: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繁榮、更多的正義、更多的自由。無一例外,這些人類嚮往的地方都在民主國家,這從移民統計數據,以及歐盟外部邊界和墨西哥-美國邊界經常發生的絕望事件中可以看出。相反,沒有飛往北京的航班,甚至沒有遷徙。那些在西方有不同想法的人,在中國被軟禁。美國夢是關於華爾街和矽谷的;中國夢講述了維吾爾人的勞改營。簡而言之:中國輸出的不是渴望,而是夢魘。 3.世界強國總是建立在新思想的力量之上。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人可以抵抗軍隊,但人無法抵抗思想的入侵。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重要的國家總是被認為是哲學、管理理論和時尚學派的創始人。但現代中國並沒有太多東西可以提供給世界。他的威權馬克思主義是意識形態的遲緩者。中國人的最後一個思想歷史創新是儒學,然而,它是在公元前 5 世紀末建立的,比毛澤東早 2500 年。 4、在經濟上,一個國家只有成為創新領袖,才能獲得世界強國的榮譽稱號。煤炭大國中國——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無疑在生物技術領域和數字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現在幾乎每一個美國商業理念都有中國的變體。但只是一種變體,而不是替代方案。美國的商業模式被複製但沒有被破壞。美國領先,中國是技術追隨者。 5.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的每一個大國都將其士兵和軍事裝備分散到全球各地。與古代的羅馬總督一樣,美國陸軍駐紮在五大洲,共有 140 萬現役男女戰士,這是世界警察角色的軍事基礎。然而,中國並沒有在國外派駐任何重要的特遣隊,而且與在德國、波蘭、法國和其他地方受到歡迎的美國人不同,共產黨的紅軍即使在南海也不是資產,而是威脅。唯一的外交政策夥伴——金正恩和普京——不是朋友,而是利益交換的關係。 政治權力不僅僅來自槍桿子 結論:毛澤東錯了:政治權力來自槍桿子,但不只來自槍桿子。如果中國真的想成為世界強國,那麼這個國家不僅要嚇唬別人,還要能夠鼓舞別人。
李忠憲 2022-06-05
網路匿名與肉搜

網路匿名與肉搜

我在成大計算機中心管了多年的網路,那時候常常處理一些在BBS上產生的問題,常常會收到警察局、地檢署或衛生單位寄來的公文,要我們提供某個看似匿名的帳號後面實際上是誰? 那時候我如果有去做資安的演講,一定特別強調:表面看起來好像網路是匿名的,但網路真的不是匿名的,在上面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法律的規範,否則會付出代價。 上一次被抓到散播謠言的是一個念第一志願僅僅只有四十歲的醫生。這一次是台北市政府的員工,這傢伙不知道是白粉,還是領薪水的網軍,不過非常囂張,原因是此人以為網路是匿名,我再三的強調網路真的不是匿名。 在現代的網路世界你無法隱藏行蹤,匿名是我研究的主題之一,匿名的技術方法有很多,但是需要成本,非常困難複雜。 未經檢查,在論壇和社交媒體中,用戶可以就任何話題聊天、爭論和交流經驗。許多人不使用他們的真實姓名,而是選擇所謂的暱稱,暱稱好像確保了網路上的言論自由或為所欲為。但這是一種假象,IP是網路獨一無二的位址,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是註冊必備條件,不管有多少暱稱,三者連結在一起,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之下,自己或是相關單位的資料常常不經意地在網路上公布,配合照片影像辨識、GPS、發文手機的資訊等等,所謂的肉搜並不是困難的事情。 以前像這種肉搜某人的行為,通常比較負面,但現在卻變成捍衛台灣民主的一種武器,算起來也是時代的進步。再強調一次,網路真的沒有匿名,不要因此而誤入歧途,造謠生事違反法律,否則要付出自己想像不到的代價。  
李忠憲 2022-06-03
理性不過是情感的奴隸

理性不過是情感的奴隸

  早上看到正統哲學教授鄭揚宜發文:很多孩子都走了:這句話是謠言嗎?(連結我放在留言)鄭教授引用休謨的名言:理性不過是情感的奴隸,休謨並不是說理性完全不重要,而是要謹慎判斷由情感推動的道德認知,是出於理性還是非理性。 看到這篇文章,想到有關於描述一個自殺的人想要留下來的想法,中文叫做“遺書”,英文叫做“suicide note”,德文叫做“Abschiedsbrief”。 自殺前想要描述為什麼自己會選擇這樣的道路,中文需要一本“書”,英文只要簡單的“摘要(note)”,而德文卻是一封“信(Brief)”。 英文的世界裡面簡單扼要,反正就是要去死啦,不用講太多事情;中文認為要寫成一本書,才有辦法描述為何自己要去自殺的前因後果,否則不能甘心;德文認為要寫一封信,這樣的規模來表達自己為何選擇死亡的心情。 以別人的不幸作為政治鬥爭,不是今天才有。所謂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利用災難和悲劇尋求政治的權力。文字和語言相當重要,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 但在民主的時代裡面,選票決定一切,利用文字和語言來宣傳成為重要的戰爭工具, 在其中,誇飾甚至謠言都有重要的角色。 我很認同鄭教授的結論:郭彥均被指正陳述假訊息而刪文道歉,我覺得事情到這裡剛好就好。偏偏這只是上集,由政客與濫情民眾主演的下集推出之後,劇情就毫無懸念朝向狗血之路邁進。道理講不通,就只能訴諸情感。 看到某些學科學的人出來支持下集, 想到羅素的文章“哲學的價值“,羅素說哲學、科學、宗教是人類掌握世界圖像的三種方式,羅素認為,介於科學和神學之間的哲學,一方面,與神學一樣,試圖為未知事物尋求答案;另一方面,與科學一樣,都以理性的眼光審視事物,反對一切遵循權威。 連學科學的都像學神學的地方,不以理性的眼光審視事物,這種地方如何暸解哲學的價值? https://www.facebook.com/625779239/posts/10160470722869240/?d=n
李忠憲 2022-06-01
這是資訊戰爭

這是資訊戰爭

蘇貞昌要查辦郭彥均,主要是針對假消息的傳播鏈,國民黨的解讀好像完全不一樣,連黨主席朱立倫都要求全國黨公職聲援。 我以前也不認識郭彥均,他一個人的言論力量不足以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這種假消息的傳播途徑與操作在資訊戰爭中,可能會造成顛覆民主國家的效果。 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昨天在臉書表示,25日到26日至少25個臉書粉絲專頁發布「很多孩子走了!」貼文,貼文內容完全相同;其中19個粉專貼文發布時間是下午3時31分,不到10秒內「群聚發文」,貼文內容完全相同,且貼文首則留言都是內容農場的文章連結。 這不是陳時中衛生福利部的事情,而是未來的數位發展部唐鳳應該要負責的業務! 我不知道聲援郭彥均是什麼意思?他是這種集體假新聞操作的受害者嗎? 趕不上時代的黨主席選錯戰場,但國民黨不是有什麼數位諸葛亮嗎? 這是資訊戰爭!  
李忠憲 2022-05-28
優勢與特權

優勢與特權

優勢和特權的確常常令人分不清楚,簡單來說,「優勢」是個人的,「特權」是系統或結構性。「人正真好,人醜吃草」、「念名校系受到歡迎」等等是優勢,而不是特權。 當台北市議員可以審查台北市警察局的預算,監督台北市警察局的業務,這當然是系統或結構性行為的結果。 至於周玉蔻的情況比較接近優勢!她有掌握政治權力嗎? 一般人都知道那是特權施壓,在那麼小的巷子還敢這樣停車,這已經不是一個有正常道德的人。 事情爆發、影片被公開以後還可以這樣義正嚴詞,還敢這樣子喊話。離譜的是還有一大堆人支持跟認同這樣的行為。 徐巧芯沒什麼了不起,市議員也沒什麼了不起,厲害的是徐巧芯市議員,這六個字加在一起好像吃了無敵星星。不然你把它換成王浩宇市議員,就完全不一樣。
李忠憲 2022-05-28
耍特權

耍特權

  我們知道她們在耍特權; 她們也知道她們在耍特權; 她們知道我們知道她們在耍特權; 我們也知道她們知道我們知道她們在耍特權; 但是她們依然繼續耍特權。 台灣有一個族群特別奇怪,覺得耍特權才是正常的行為,不這樣好像是沒有辦法的人,往上爬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耍特權。 自己沒有辦法耍特權,但面對別人耍特權,不覺得自己受到壓迫,也不知道自己身為奴隸,反而支持這些表面上看起來跟自己是同一個族群的人繼續耍特權!
李忠憲 2022-05-25
戰爭罪犯

戰爭罪犯

  自從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以來,克里姆林宮部隊的一名士兵前兩天首次因犯戰爭罪而被基輔法院判刑。 21 歲的瓦迪姆施承認殺害了一名手無寸鐵的 62 歲平民。 被告說:我後悔了。 我非常後悔。他的律師替他辯護:我的當事人並不想殺死他的受害者,他執行命令,這是一項刑事命令。 基輔的法官沒有對此留下深刻印象,並判處無期徒刑。 漢娜·鄂蘭曾將納粹阿道夫·艾希曼在 1960 年代以色列大屠殺審判中的樣子描述為“邪惡的平庸”。 瓦迪姆施的罪惡感無法與艾希曼相比。 從 1941 年起,艾希曼就負責規劃所謂的“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但艾希曼也以無法抗拒上級指示這樣相同簡單的理由,在法庭上辯護, 1961年他被判處死刑,1962年被絞死。 不管是1960年代在以色列大審,或是幾天前這個俄羅斯士兵在基輔以戰爭罪在法庭上受審,都想要展現人類理性法治戰勝人類野蠻的本性。 但不幸的是這些法律繁瑣的過程,不管如何嚴厲,都無法彌補侵略戰爭或是種族滅絕的恐怖。而且坐在法庭上被審判的戰爭罪犯,往往不是始作俑者,而是他們底下的炮灰。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即使像蔣介石這樣的流寇,因為佔領了台灣這個寶島,也可以安享晚年,還有中正廟及各個縣市的精華中正路受人尊崇膜拜,甚至不知道哪裡來的後代也都可以拿到好處。 西方世界都知道普丁才是真正侵略烏克蘭戰爭的戰犯,但有辦法把他送上法庭嗎?現在很多人還抱持不要給烏克蘭重裝武器,經濟制裁不要那麼用力,要不然會擴大戰爭的規模,甚至引起核子大戰,讓其他人也遭殃。 殺一個人是罪犯,殺百萬人是什麼?
李忠憲 2022-05-24
政治性消費行為

政治性消費行為

  我跟著薯大退訂了每個月390的 Netflix ,Netflix 莫名其妙諷刺快篩跟國內的網紅醫生藍白粉 KOL 對疾情指導的離譜言行比較,相對來說的確不是那麼重大,但如同薯大所說這間商業公司的公關行為真的太鳥,只好說拜拜。 有一些假中立的人跳出來講:這是一種偏激的政治行為。我花錢訂什麼網路串流平台,決定不再續訂,算什麼偏激的政治行為?這不是偏激的政治行為,但是一種政治行為,所謂政治性的消費選擇,跟道德性的消費選擇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選擇只是一種輔助的民主行為,往往撼動不了大局,但有時候是最後一根稻草。節目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家裡已經有十年沒有電視了,遇到這種情況,當然追隨有智慧的意見領袖(我真的太諂媚了)。 政治性的消費選擇不是對傳統政治參與形式的替代,而是對參與機會的補充。 反對這種想法的人當然也可以積極動員,支持訂閱Netflix,但目前看不到這樣政治性消費的行動。
李忠憲 2022-05-23
笨蛋!問題在自由

笨蛋!問題在自由

  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台灣雖然有宣示晶片的禁運,對台灣人民的生活毫無影響。但對德國來講並不一樣,原本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突然消失,然後轉向卡達。這種巨大的變化,嚴重影響德國人民的生活,能源費用不斷地上漲。 「油價太貴了!德國農場老闆改搭馬車通勤 每月省下將近8000元」像這樣的新聞也出現在德國的日常生活。 當年柯林頓戰勝老布希入主白宮,他競選的主軸其實只有一句話:「笨蛋!問題在經濟」。但當自由的代價是經濟,以犧牲公民的繁榮發展為條件,民主應該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這個問題對台灣來講更加困難,當國家安全遭受威脅,自由眼看就要不保的情況之下,社會的經濟繁榮是否應該要犧牲?香港是歷史上一個血腥的例子,香港的社會一直以經濟繁榮為最主要的發展目標,沒有考慮到「經濟的代價是自由」,而失去自由之後成為奴隸,就是一無所有。台灣一直面臨到香港這樣選擇目標的難題,在經濟繁榮和安全自由之間,形成了拉扯的局面。 梅克爾執政時代的德國,核心價值的選擇類似香港,經濟繁榮才是一切的目標,但一個有哲學背景的國家,會有不斷的辯論衝突,因此也會產生核心價值的調整。 德國前總統高克在幾天前說:德國需要一個勇敢而堅定的聯邦政府,我們必須明確支持那些受到攻擊的人,他支持自由比物質利益更重要的價值。 這個世界在柯林頓獲勝之後,一直忽略了對自由的基本理解:在民主的政治當中,當全體的自由受到威脅,資產階級的私人利益,必須退居第二線。如果忘記了這個基本理解,香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以資產階級的利益為核心價值,最後葬送了整個社會的自由。 經濟跟人民的生活有關,繁榮是每天能夠感受到的事情,現代社會巨富商人佔據政治的重要位置。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最好的城邦不會把商人變成公民。在幾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看到現代社會的困境,自由必須付出代價。貧窮的奴隸無法成為公民,因為他連自己的主人都不是,如何成為國家的主人;而巨富思考的利益,往往是個人,不是國家的存在。所以盧梭在 《社會契約》中寫道:所以想要讓國家永久存在? ——盡可能地拉近兩個極端:既不容忍巨富,也不容忍乞丐。  
李忠憲 2022-05-22
推動世界歷史的力量

推動世界歷史的力量

  德國哲學家漢斯·布魯門伯格(Hans Blumenberg)在 1980 年代寫道,獨裁者是最純粹的自戀者,通常他的座右銘:如果我必須滅亡,世界也應該死! 這當然是針對希特勒得到的結論。習近平和普丁會是一樣的嗎?尤其在烏克蘭侵略戰爭騎虎難下之後,普丁會動用核子武器嗎? 黑格爾認為世界的歷史是由理性引導,一切都會有好的結果。希特勒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下令摧毁德國的一切,包含德國魯爾區的重工業,幸好他的部下還算有理智,沒有執行希特勒最後的這些命令。 按照這種獨裁者決策的脈絡,當年希特勒如果有核子武器,他當然會毅然決然地啟用。希特勒沒有核子武器,但普丁和習近平都有,金小胖也有,世界歷史的演變會如同黑格爾預言的那樣,最後一切都會有好的結局,還是人類最後走向滅亡? 希特勒摧毁一切的行動叫做克勞塞維茲計劃,Operation Clausewitz,克勞塞維茲這個名字來自於德國的軍事天才、普魯士將軍、軍事理論家。鑑於前線的逼近,希特勒下令採取了一系列行動,疏散了柏林所有建築物和政府、國防軍和黨衛軍辦公室所在的區域,並銷毀官方文件。另外要把所有德國的軍事、工業、運輸和交通裝置以及所有的儲備統統毀掉,以免它們完整地落入敵人之手。以德國人的民族性,這個焦土政策的計劃也是設計的實際可行。 最後這個命令並沒有被執行,因為瘋狂的是獨裁者,感染的最多是周圍幾個親信。如同對黑格爾世界歷史發展的看法,理性還是佔了上風,戰勝了徹底毁滅的瘋狂想法。 我相信獨裁者的瘋狂指令,如果要度過要重重人性的關卡,理性還是決定性的因素。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數位獨裁,如果中間的過程都是由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及自動化來取代,理性就再也沒有辦法扮演推動世界歷史進步的角色,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也會成為不合時宜、落伍的概念。 科技的發展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人類是不是努力來摧毁自己?
李忠憲 2022-05-21
感同身受不是極端行為

感同身受不是極端行為

  我來解釋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因為我們把這些受傷死亡的人當成是我們的家人,所以才會有這種義憤填膺的言論,看看犧牲自己生命的鄭達志醫師,這兩天捐助他小孩教育基金的金額,就可以了解這種道理。 恐怖主義攻擊呈現出來的是偏激,但是簡單的偏激沒有辦法形成恐怖主義,為什麼有人會仇恨別人的政治立場到要把人通通都殺死的地步?光偏激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恐怖主義理念上一定要有人推波助瀾,有資源協助執行恐怖主義的行動,甚至還有一些旁敲側擊的假中立人士來輕描淡寫,形成一種被動的鼓勵。 義憤填膺並不會助長極端行為,而是一種對自己家人受到無辜傷害莫名其妙的憤怒感。偏激也沒有辦法形成恐怖主義,要有上面的理論煽動,資源和團體支持,還有最下面的極端執行者。 假中立才是沒血沒淚,助長恐怖主義的力量!
李忠憲 2022-05-20
相對於台獨台灣人

相對於台獨台灣人

中國對台灣的統戰,經過馬英九時代的高峰,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的趨緩,成效已經慢慢地下降。但中國一直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派遣大量軍機到台海中線挑釁,並且加強仇恨言論的操作,令台灣社會更加撕裂。 我高中老師林瑞霞貼文:當八成三的人說「我是台灣人」,南加州教會的兇案,在民主搖籃的嘉義名校,竟然有人在群組說:兇手是仇視「台獨台灣人」,不是仇視「台灣人」。 其實這幾年,我很多台大的朋友,受不了這種類似的言論,紛紛退出校系的群組,這種邏輯不通、充滿仇恨跟偏見的言論,佔領了許多所謂傳統名校的群組,這些人就是這麼偏激、這麼肆無忌憚、這麼達克效應。台灣充滿了太多這種所謂只會唸教科書、充滿黨國教育背景的知識分子。 一般的台灣人,要不是成熟地默不吭聲,不然就是選擇退出群組,我知道最好的情形是:大家不要說政治了,然後稍微壓制一下這種聲音,大聲斥責的少之又少。 這次恐怖攻擊的兇手是這些囂張仇恨言論的行動版,這個人很狡猾,特別開車到沒有死刑的加州,瞄準大部分都是年紀很長的台灣人台語教會,相當的無恥。 我高中老師貼文的那段話其實非常值得深思,什麼叫做台獨台灣人?烏克蘭戰爭的時候,俄羅斯的軍隊有辦法區別什麼叫做烏獨烏克蘭人嗎?更可笑的是第二句話,不是仇視「台灣人」,這個人也知道時代的脈動,他不會用:不是仇視「中華民國人」、「中國台北人」,他也會用「台灣人」。所以他覺得他自己也是台灣人,但不是台獨台灣人,卻找不到相對應的形容詞。我想了一下相對於台獨台灣人,應該有所謂統一台灣人、投降台灣人、或中國台灣人,但這個人不敢這樣寫。 卡爾·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從壓制理性和真理開始,我們必須對人類一切,以最殘酷和暴力的破壞來結束。這次不幸的恐怖攻擊行動,剛好為這句話下了一個註腳,不斷地壓制理性和真理,傳送教條式的信仰,宣揚中國併吞台灣的武力威脅,最後導致的結果。 911恐怖攻擊之後的一個多禮拜,美國總統布希向國會兩院,美國人民和全世界發表演講,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每個國家現在都必須做出決定,要不然與我們同在,不然就是與恐怖份子同在。在這次對台灣人恐怖攻擊的行動之後,每個人應該都要有這種態度,不要再姑息那些仇恨言論、以及宣揚中國武力併吞台灣的理念,我想這是這件恐怖攻擊行動給大家應該有的啟示。
李忠憲 2022-05-18
仇恨言論及恐怖攻擊

仇恨言論及恐怖攻擊

人們常常表達討厭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電影、塞車、數學、考試、蔬菜等,但仇恨其他特定群體是怎麼一回事? 仇恨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試圖理解偏見、恐怖主義或種族滅絕時,我們會將仇恨視為主要原因之一。 仇恨是憤怒或厭惡的極端版本,仇恨是強烈而持久的,它似乎是基於一種觀點,即其目標本質上是壞的和具有威脅性的。 與憤怒不同,仇恨通常不是針對「目標的行為本身」,而是針對「目標本身」。 仇恨言論的判斷也是如此,當你發現一些人,基本上他並不是針對目標行為,而是針對目標本身,通常就是仇恨言論。 (簡單舉個例子來講,只要陳時中做什麼,不管做什麼事情,這些人通通都反對。) 仇恨言論導致恐怖行動,害死一個這麼好的勇敢台灣人醫生。如果還有一些理性和良知,不要再成為這些仇恨言論的幫兇!
李忠憲 2022-05-17
兄弟殘殺

兄弟殘殺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有些人會用兄弟殘殺來描述這件事情,俄羅斯一直把烏克蘭當成小弟,就像中國也一直強調和台灣是兄弟之邦,那為什麼兄弟會自相殘殺?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後,兩岸一家親、統獨假議題的聲音突然不像以前那麼囂張,甚至包括學姊在內,應該都希望沒有講過這樣的話。 普丁面對現在的情況很難收拾,這場戰爭並不像十字軍東征,其實普丁打算在一兩個禮拜之內能夠結束,把頑劣的小弟教訓一下,然後帶烏克蘭回帝國的家,可惜事與願違。 中國戰亂的時候,國民黨和共產黨常常以兄弟互稱,彼此互相殘殺。法國大革命中,也有成千上萬的人以兄弟情誼的名義被斬首,斷頭台是呈現兄弟感情美好最特別的象徵。 其實背後的邏輯並不複雜,這種所謂兄弟情誼是人為的,不是來自共同成長的經歷,而是來自渴望,這是一個目標,而不是一個起點,不是基於柔情,而是基於同質化的願望。 兄弟是一家人的關係,手足如此親密,以至於甚至可以捆綁在一起,如果一個人認為另一個人不好,尤其是哥哥必須讓對方清醒過來,必要時用武力。因為中國國民黨轉進台灣,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以為和台灣有共同的歷史、語言和文化,感受到莫名其妙的聯繫。 台灣以及烏克蘭在過去幾十年,逐漸實現民主化,重視自由人權,坐向並且成為西方自由社會世界的一員,這是中國和俄羅斯在這種自以為兄弟連結當中最大的威脅。 中國和俄羅斯扮演大哥的角色,大哥不能讓這種事發生,一定要想辦法阻止,俄羅斯侵略的藉口是「去納粹化」,台灣沒有這種納粹的歷史,可能沒有辦法抄來用,或許會用類似「去美帝化」之類的口號。 貝多芬譜曲,席勒作詞的《歡樂頌》An die Freude,中間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神奇的力量施展,融合撫平偏異與歧見,四海之內皆為兄弟,駕乘羽翼齊展翅翱翔。 世界哪有那麼美好?亞當和夏娃的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最後兄弟殘殺,一個殺死另外一個。 叫你一聲兄弟,然後把你殺死,俄羅斯和中國對烏克蘭和台灣,大概就是這樣!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28830 NEWS.LTN.COM.TW 南加州台裔教會槍殺案 警方:兇嫌政治動機仇殺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南加州台裔教會槍殺案 警方:兇嫌政治動機仇殺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李忠憲 2022-05-17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四叉貓推薦國民黨候選人,因為覺得這個人不錯,多年的朋友,幫了自己很多忙,這個推薦是件值得討論的事情。 這個人是侯友宜的秘書,所以走的路線可能有點接近侯友宜,就是類似國民黨中本土派的概念。 政治是很複雜的東西,有像高嘉瑜這種,為了自己的聲量,想辦法戳民進黨政府,但在關鍵的時刻,她還是民進黨。一個人關注的議題很多,但投票的決定,最後只能選擇這個政治人物,或者不選擇這個政治人物,我們沒有辦法列出支持這個人什麼議題,反對這個人什麼議題。 包羅萬象的政治議題,從國家存亡的統獨,社會生存的醫療、教育、經濟、就業、環保等等,一直到個人的人情和人脈,很多都是交互影響。 反中資入股IC設計的時候,我一開始很煩,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做道德論述,有深刻觀察台灣社會的人都非常了解這樣行不通。中國國民黨跟黨國系統以及教育盤踞台灣的主流社會太久,尤其培養一大堆黨國知識分子,邏輯相當混亂,如果訴諸簡單的道理,反而沒有人了解,也得不到支持。 所以只能非常用功的唸書,跟這些產業的大老闆們,比賽技術和產業未來的分析,想起來也真荒謬可笑。 基進黨之前高舉的標語「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話不只是政治上的訴求,其實有很深刻的文化義涵。 黨國文化就是最會轉進,只要能活下去,或鬥爭贏過別人,用什麼手段都沒有關係,而且相當厚顏無恥,用各種說辭自欺欺人。 訴求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人,根本不能了解,這些候選人再優秀,沒有辦法改變國民黨,國民黨最後終究會改變這些人。而且這樣的做法,好像訴求國民黨還是有希望,這個道德上極其腐敗,又被中國滲透的政黨,對台灣未來的威脅絕對不容忽視。 看看國民黨台北市都提名什麼人,簡單就能夠了解這個政黨的文化。
李忠憲 2022-05-16
道德論述

道德論述

  反中資入股IC設計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但我常常還是會反覆思考在那個階段的論述。這個運動應該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大的事情了,在反服貿電信的時候,理論和邏輯相當的簡單,這是國家安全的問題,把網路通訊這樣關鍵基礎設施的服務交給敵人,很明顯就是有問題,反對是理所當然,在道德上站到制高點。支持開放的一方幾乎沒有什麼論述,非常薄弱,例如開放幅度很小,沒有什麼影響。 但中資入股IC設計卻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牽涉到中國的獨裁者、中國的人民、台灣的廠商、和台灣的人民。比經濟制裁俄羅斯的問題更要複雜,許多西方的政治領袖包括法國總統候選人馬琳·勒龐等為克里姆林宮辯護,他們中的許多人仍在為普丁的石油和天然氣提供現金,有效地資助了戰爭罪行。 阿富汗危機時,拒絕與塔利班打交道,似乎將無辜民眾推向飢餓的邊緣,這種困境不僅僅是原則與實用主義之間的衝突。考慮到我們行為的實際影響在道德上很重要,尤其是當它們涉及到嚴重的痛苦時,原則可能與權宜之計發生衝突,有時我們不能在不傷害人民的情況下,懲罰獨裁者。 面對中國的獨裁者,不管用什麼方式染指台灣矽盾的半導體產業,基本上都有高度的道德危機,這個國家是要併吞台灣,稍微有點理性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個對台灣友好的國家。但台灣的明星半導體產業在中國賺很多錢,用不能繼續賺更多錢來當主要的論述,缺乏正確的道德高度,但因為個人和國家都非常擅長自欺欺人,尤其是那種為方便合理化的行為。 道德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正直和避免狹隘,抵制阻力最小路線的誘惑。不論支持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獨裁國家,往往利用這種方式,順應我們自己的私利,找到自我欺騙的方式。 當初的一些道德論述,我都沒有發表出來,主要的重點還是放在對於產業經濟發展的未來,大聯盟、小聯盟,中國的技術是真的?還是假的?中國的獨裁政權怎樣把台灣的核心知識很快轉移,養套殺如何欺騙。 支持方的論述其實只有一個:不這樣,我們就會死掉。其實我很想問道德高度在哪裡?支持中國獨裁政權併吞台灣明星產業,不用解釋什麼原因嗎? 為獨裁者鋪路,成為併吞台灣的工具,要你還有什麼用?當敵人侵略的時候,再高級先進的武器,重點並不是武器多先進,而是看槍口指向哪一邊,槍口如果指向我們,這樣倒不如去死一死!
李忠憲 2022-05-14
高學歷、中智力、低情商

高學歷、中智力、低情商

  我在成大計算機中心管了五年半的網路,那時候常常處理一些在BBS上產生的問題,攻擊哪一家成大附近的餐廳不好吃,被商家告毁謗;去美國遊學回來多了幾罐有的沒有的藥,就在網路上貼文賣;捏造事實說誰做了什麼壞事,等等等等。 會收到警察局、地檢署或衛生單位寄來的公文,要我們提供某個看似匿名的帳號後面實際上是誰?我第一次遇到的時候跑去問成大的法律顧問:可不可以不要提供?律師給我的答案是:不可以。協助辦案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何況是成大這樣的公立大學。 那時候我記得如果有去做資訊安全方面的演講,一定會特別強調:表面看起來好像網路是匿名的,但網路真的不是匿名的,在上面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法律的規範,否則會付出代價。 一個念第一志願僅僅只有四十歲的年輕醫生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事情?雖然是在固定的範圍之內,但考試能考那麼好,頭腦應該不會太差。卻沒有具備一般的常識,不了解網路的特性,尤其在疫情嚴重期間傳遞造謠的消息,不知道做這樣事情的風險嗎?這個事件真的值得所有台灣的老師或家長警惕思考。 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這個世界知識的領域實在太大,在一個小小的電機系,通常也分了8到10個組,同一個組別人做的東西,另外一個教授往往也無法了解。狗很忠心但感覺比貓笨很多,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喜歡稱自己的部下是狗的原因吧。 不要逼自己念不喜歡的書,也不要逼小孩子去做這樣的事情,太離譜的話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這句話真的不是騙人的,廣泛閱讀、孤獨思考,非常重要,人生沒有那麼膚淺,不會只因兩天的考試表現很好,就可以成為永遠的勝利者。
李忠憲 2022-05-13
為什麼經濟學家不富有?

為什麼經濟學家不富有?

「如果經濟學家這麼聰明,為什麼他們不富有?」 紐約時報提供了五個答案: 1. 經濟學家沒有想要變得富有。 2. 經濟學家太擅長經濟學了。 3. 經濟學家實際上並不聰明。 4. 經濟學家被「有效市場假說」束縛住了手腳。 5. 經濟學家確實認為他們可以更勝一籌,但他們錯了。 如果那麼會算,也寫了那麼多理論,好像很了解產業趨勢,為什麼一張IC設計的股票都沒有? 因為我沒有想要變得富有!這個答案真的很好! 人民有錢、台灣安全!
李忠憲 2022-05-12
正直是唯一的解藥

正直是唯一的解藥

  最近看了包括黃珊珊在內台北市政府的種種作為,又想起卡繆在瘟疫那本書中講的那一句話:「能夠對抗瘟疫的,就是正直」。 現在疫情一天已經破五萬,在這個時候剛好可以觀察人心的變化,有些人看到這個數字是緊張、擔心、害怕,開始會謹慎小心,即使是母親節的聚餐,也都採取外帶的形式,希望盡量避免感染。 但有些人從口罩、疫苗一直到快篩,都保持著一種想要賺取政治利益的心態,完全不在乎事實及對台灣民眾健康的影響,全心全意想著如何在情勢嚴峻的情況之下,對自己選票的最大化。 卡繆的瘟疫中,並沒有台北市政府官員及市長夫人這樣的角色,就是對於防疫不斷扯後腿,對於理性的政策做出反宣傳及胡亂預言的動作。 瘟疫裡面沒有一個反派的角色,在命運之下,所有人都不能不低頭。每個人都可能得到瘟疫,並不是有什麼高貴的身分就可能可以排除。 「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願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 「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糕!」 正直是唯一的解藥,虛偽、狡詐、說謊、欺騙、推卸責任等等等等,是在最艱苦的年代,呈現出來最醜陋的面貌!  
李忠憲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