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相關文章

統派已結構性崩潰

統派已結構性崩潰

  雖說筆者老早就覺得已經崩潰了,但畢竟沒有很實際的證據跟可以觀察的點,透過這次整套世大運,加上去年蔡選上後的政策變化,世代之間的支持度,以及教育政策與綱要修正引發的討論,現在已經可以確認了。   這其實也沒什麼好說太多,因為有在基層教育界服務的,應該很早就發現,至少二十年前開始,學生就已經不怎麼鳥中國這個名詞,漸漸把中華民國跟台灣畫上等號,中國就是中國,是台灣海峽對那個,跟這邊無關。 而這個現在,筆者認為在陳水扁任內加速很快,主要原因不是政策大幅轉彎,而是「國民黨不再擁有強制性力量」,使得基層教育跟文化,沒有跟隨政策的必要性。一旦教育方面不再宣傳大中國的意識形態,轉向實務性的考試升學,那麼學生的意識形態必定趨向本地化,也就是台灣化。 筆者對這感覺很強烈,因為馬英九上任的時候,遇到非常多的意識形態衝突例子,學校老師興高采烈的宣傳中國好中國妙,學生一頭霧水到補習班來問學校老師在變啥小?更有甚著,將中華民國等同中國,或是把台灣貶為地區的言論,引發學生更激烈的反抗。 原因很簡單,跟生活經驗不合,陳水扁時代已經有網路了,不需要民進黨下令調整教綱跟各種什麼去中國化政策,光是網路上面就出現十足的民族主義,我們這些老一點的就算了,筆者的學生是清一色對中國「絕無好感」的,尤其是在網路上面被吃豆腐的那些。 對他們來說,從小到大的經驗就是中華民國是獨立國家,台灣是一個簡稱或是實際存在的國家,誰管你國際法理跟現實,台灣就是我的國家。結果在網路上被中國狂吃豆腐,每一個人心中沒有怨氣才怪。這種狀況嚴重到,連教育程度中下的同學,講到中國都會罵。 反倒教育程度高的比較少,因為過去教育要念上去,很大一部份要遵從課本的意識形態,所以中華民國跟中國的連結,以及自己是正統的觀念很重,加上階級固化的因素,使得軍公教階級傳統上較容易獲得高學歷。 所以筆者感到很不協調,在報章媒體上看到的是一回事,網路宣傳的各家網紅又另一回事,自己碰到的各基層學生跟工廠勞工又不同。顯然中間有發生資訊落差,這些年才慢慢抓到那個點。 也就是,過去的階級固化,加上威權政府的遺留,導致台灣整體的教育跟文化端,都傾向所謂的統派,輕微一點的就是大中國意識形態,這些人控制媒體言論,自然會抵制所謂本土化的任何意見。反而教育水準沒那麼高的,不會受到這種思想荼毒太久,就會回到人類最基本的鄉土情結,誰跟你中國同一國。 而時間過去,這種家庭價值出身的學生,又遇到較開放不死板的教育風格,更碰到網路開放,資訊無法壟斷的狀況,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所謂「天然獨」。其實哪裡獨,筆者看到得更應說是一種民族主義的成形,具有排他性的意識形態出現,這種情結愈發明顯。 統派因為強調的正好與這種天然屬性相反,所以就被數量龐大的新生代趕到牆角。國台辦等對台政策之所以全面失敗,就是因為之前以為台灣人比較在乎民生經濟問題,而會在乎這些的人一般來說現在年紀大約在40之後,十幾年前的年輕人受到傳統黨國教育的影響仍然很深,故產生錯覺。 而40之下的年輕一代,尤其是90年代後念小學的,現在都大學畢業有投票權,根本就是完全不鳥這套。這已經無關念書與否,而是新興的民族意識興起,中國本就跟台灣這邊沒有任何連結,這些新生代也還沒去接觸中國,連打工都沒有,加上這幾年中國經濟跟放鞭炮一樣,更不會吃所謂經濟牌這套。   這種狀況更明顯的,就是在政策上的左右派對立。 筆者雖然覺得台灣左派的經濟政策跟論述簡直智障,不僅沒經驗更沒概念。但不得不說,左派的論述點很多起源社會與人際關係紐帶,要這些40以下,甚至是30以下,或者是現在還10幾歲的學生,將自己的國家意識跟土地斷離,認為社會政策要優先服務某種階級或是某些職業的人,根本就是不可想像。 認為這些年輕人擁抱左派政策很蠢的,筆者認為你們應該做調整,讓他們知道問題出在沒經驗跟太過理想。但現階段太難,因為台灣成功的商人過去都靠壟斷,更多人根本領外國護照,連繳稅都很少,卻把汙染等外部成本留在台灣,在這種前提下高談右派價值,不被翻桌才怪。 左右的問題日後再說,筆者是覺得現階段還在經濟左會害死台灣,不過這不是本篇主旨。 筆者的意思是,觀諸百年來各民族國家的發展跟進程,台灣現在就是走在不可逆的道路上,整個國家的年輕國民,認同的價值越來越一致,也越來越在地、本土化,左右之爭很多是假議題,因為在左右之前,先有統獨之爭,而統獨爭議本質上,根本就是殖民與否的心態。把台灣當殖民地治理的,就會傾向統派,非統派(不是獨派喔)則比較不會這樣,不信邪的去把檯面上你我知道的統派理論拿來翻,哪一個會承認台灣的客觀資源跟情勢,其實在全世界中不算差的?哪一個不是說台灣一點價值都沒,台灣文化很糟、人素質很差的?   世大運算是一個點,筆者確認了幾件事。 第一,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在絕大多數年輕世代中已經沒有疑問。 第二,台灣的國號是中華民國,在絕大多數年輕世代中也沒有爭議。 第三,中華民國這國號好不好用,國旗好不好看,則是因人而異還沒有定論。 第四,現階段你公開反對現有國號跟國旗,會引發年輕世代多數人的強烈反感。   很扯?不扯,筆者看一堆網紅粉專,在那痛哭流涕聲嘶力竭,好一個孤臣孽子。邏輯通,法律通,不代表現實通。不相信,隨便跑去台灣任何一間中學,受過基本國民教育程度的學生,當場做民意調查,問他們認同的國旗跟國號是啥。 結果顯而易見,沒人看得懂你自己畫的國旗。 讀者反對,認為大學程度以上的,20歲以上的不是這樣想。那筆者建議,到各大學作調查好了,何必在臉書上自己人講得很高興,錯的都是別人。   慘的其實是統派,他們的基礎是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中國,或是中國的歷史一部份。過去的統派是中華民國派,現在則是共產中國派,不管哪一種在理念上都說不過去,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強大有錢,我們應該被統一,開心迎接強者。 若是這樣,幹嘛不跟米國統一? 他們會說,中國會打敗米國。別懷疑,筆者認識的統派應該比大多數讀者多,真的有人當面對筆者發誓,中美開戰不出數周,美國就會消失在地球上。 「你必須去相信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不然就是得改變信仰跟價值」 「改變價值觀太痛苦了,不如改變自己的認知吧」   很詭異?筆者也曾這樣認為,但現在統派的基礎已經崩解了,在台灣已經沒有任何生存空間,只剩下老人家還有一口氣。     既然統派結構已經崩潰,那麼,其他自認獨派的,或是什麼中華民國派的,應該怎麼去收割這些還沒完全確定的民意比較好? 歷史告訴我們,砸錢砸人興辦教育,開辦文化跟媒體各種組織,進入體制改革,花二十年讓意識形態改革派佔據每一個政府機關要職,先用大家聽得懂的話,講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改變,再利用敵人出大包的機會擴張戰果,這些死不肯改的就會慢慢消失。 到那時候,你要把國旗換成巧虎圖案去公投都會過。 筆者現在看到的問題是,太多人看到一兩次選舉大勝,就覺得自己支持的政黨「各方面都跟自己應該要一樣」,然後看到執政黨沒照自己意思做,就在臉書上崩潰了。 不然就是嘴砲王者,收割人氣的巨人,罵東怨西全台灣都錯了,每個政客都很笨,自己超強政策好棒,但就是不肯花自己錢去選舉一次,自己想選還要人家讓給你,想當官當不了就覺得人家都利益輸送。 簡稱自以為是,一點都不實事求是。   沒有XX的OO我不要 意思其實是 「錯的是這個世界,不是我」
王立 2017-09-04
這些人怎麼會蠢成這樣?

這些人怎麼會蠢成這樣?

有人昨天問我,這些人怎麼會蠢成這樣? 呃...蠢?不不不,他們很聰明的,做法完全符合國際潮流 從幾十年前的中南美,到十幾年前蘇聯解體後走向民主的東南歐,跟最近才發生一連串顏色革命的北非伊斯蘭區域,幾乎都有幾個類似點。 其一,依靠軍公(教未必有)支撐的扈從體制,一兩成人去剝削其他八九成人。 其二,或多或少都有大國因為冷戰、地緣政治關係,迫於現實或無奈支撐的統治階級。 其三,經濟體制幾乎都是代工出發,核心強權國家的附庸、附屬或是衛星國家。 當國家進入真正的民主化,開始轉型正義等等,所有的舊有統治階級都會全力反撲,口號通通如出一轍,跟台灣現在講的本質都沒兩樣。 那麼,到底差別差在哪?為何有的國家轉型轉到像陳水扁被關到漏尿,甚至直接被關到死或屠殺,有的國家則順利過度,舊體制的人不是崩解就是轉向投靠新體制,清算過去的罪惡? 跟正義與什麼大國的邪惡操縱關係沒那麼多,跟時勢有關。如果舊有的體制人員,仍然有效掌握軍隊跟警察等暴力組織,那麼結局十之八九就是關到死,如果沒有軍隊的支持,僅有媒體業跟產業界的反撲,那最多就是關到漏尿但還可以出來。 這些老頭會搞出這種蠢事,其實想得很簡單,真的沒有那麼複雜,大概就是「世大運出包 -> 柯文哲負責 -> 蔡英文道歉」,接著就是「民眾相信現政府無能 -> 政黨再次輪替 -> 年金照樣領到死」。 真的沒那麼複雜,其他國家的人想的也一樣,只不過有的反撲成功,激烈的像埃及,不激烈的像是南韓。台灣會不會反撲成功?依照昨天即時民調跟風向的感覺,變成丑角的機會比較大。 連在野黨都不敢屁一聲,只有一些網路軍公教既得利益者跟後代,還在那邊高喊不要仇視軍公教,哈哈。 #這就是陰德值越來越低的具體表現
王立 2017-08-20
台灣獨立與中必攻台的邏輯矛盾

台灣獨立與中必攻台的邏輯矛盾

  簡單說沒有邏輯關聯性,台灣獨不獨立,跟中國會不會打台灣,兩件事,硬扯上關連性,表示此人先預設了某一種立場。為何如此說? 任何事情都需要定義,好比之前同婚問題在吵稱謂,其實你管他名稱叫做母親、阿母、老公的媽媽還是老婆的媽媽,客觀上都是在指稱同一個人,你個人聽了哪個稱謂覺得爽是一回事,但具體的關聯不會變。 今天你要討論台獨就會引發中國對台戰爭,首先要定義兩件事,第一個就所謂的「台獨」是什麼?第二個當然就是怎樣叫做「中國攻台」。 道理很簡單,台灣獨立顯然是經過某一種動作,產生了一個叫做台灣獨立的結果。那麼怎樣叫做「進行一個台獨的動作」? 是立法院通過獨立決議,還是總統宣布就好?是憲法要修過正名且制新憲才算,還是把憲法的現行條文有關疆域國號類的修修就好?支持中華民國這個國號本身算不算獨立的一種,還是要具體的透過公投等方式改國號才算?更細部一點,教育課綱把中國史改成世界史算不算台獨? 如果你一個定義都不給,就嚷嚷獨立就會被打,那這不叫做具體討論,這叫做吵架,講再多邏輯通跟理性的道理,本質上都是圍繞在定義不清上的吵架。 同樣的道理,中國攻台的定義是什麼?百萬大軍就算抱籃球坐舢舨也要渡海才算,海空軍全押上打到底才算嗎?使用核彈夷平台灣全島才算,還是往台北丟一顆就算?一定要打本島才算,還是把太平島打下來就可以宣稱勝利? 不講清楚所謂對台動武的具體方式,講得很模糊保留一個空間,這只是看起來莫測高深,實際上一點意義都沒有。   為何? 舉個具體例子,如果下次選舉完後,民進黨拿到修憲門檻,把憲法中不合台灣具體統治範圍的項目修掉,但是中華民國等國號都沒有動,同時把外交上的所謂中國代表權也取消,讓中華民國這個名號跟台灣實際上完全相等,算不算台獨? 那麼真這樣幹,中國一定要對台動武嗎?還是找個說詞,宣稱這逼近戰爭邊緣,然後兩個月後忘光光?解放軍保證會對台攻擊嗎,各位讀者別忘了,近三十年來解放軍的唯一重大戰果在天安門。     筆者的意思,不是說台獨不會引發中國的武力犯台,或是引起各國的不安之類,而是台獨跟所謂的中國武力犯台,之間的關聯性沒想像中的那麼牢不可破。你會覺得這是必然的,多半是媒體長期制約的結果,讓你覺得好像必定如此。 誰說的? 因為就中國現在的官方定義,台灣所有的舉動只要沒有朝向統一的方向,通通算台獨,所以中國正在攻打台灣嗎? 也許吧,但絕對不是用武力。   別鬧了,所謂的台獨跟中國武力犯台,基本上是政治議題,需要的模糊空間,給各方打嘴砲用。要真刀真槍動手,比的還是硬實力,解放軍不是智障,他們的兵推跟想定不會建築在台灣人歡喜迎王師的前提上。 打仗會死人,嘴砲叫人去死很簡單,但真的自己要上場,那是另一回事。 想不通這點的人,永遠都想不通。
王立 2017-06-20
年改觀察與想法

年改觀察與想法

  因為正好這些年都躲在底層觀察,對這些教師團體的想法,多少有一些概念,但也不是說從頭罵到尾就好,想提出一些看法。 筆者觀察到的是,年改對於教師的衝擊,主要分為四個年齡層的人,影響最大者是已經退休的那一批,他們領最多而當年繳最少,理論上要砍也是這些人砍最大。當然,現在反彈最大,天天上街的也都是這些人,但筆者發現到,其實贊成改革的也很多,因為退休教師的小孩,差不多都進入職場幾年,做父母的發現小孩學歷更高,薪資更差更累,多半會有點反省。 但真要算比例,因為太多退休教師都有購置地產,甚至兩份以上,年改下去一大半的人可能要賣第二棟房子變現。其實生活不會過不下去,但賣掉第二棟,兒子的起家厝跟女兒的嫁妝就沒了,所以怨懟的人很多。這種人又愛轉長輩群組的謠言,最容易被台灣很有錢都被阿扁貪污掉的神奇論點騙去。   第二類,是差幾年退的教師,多半已經開始繳到算不低的預繳,他們是直接感受最大的一群,因為年輕時根本不需要預繳退休金,老了開始繳,越繳越多,相對感受很深。往前看,已經退的前輩都領夠了,萬一破產自己不僅拿不到,還繳很多,所以在學校內反對年改最多的,也是這批人。 要說他們過很爽?也不至於,除非夫妻都軍公教中高階薪資,不然這年紀不會替子女買房,極少會多買兩棟,大部分都是自住居多,投資的也沒那麼多。影響最大的是子女的教育基金,看過不少人替兒子打算留學費用,結果今天一旦年改確定,退休金至少砍三成的額度,小孩就不用出國了。這些人在學校內串聯最多,比例上也是反對者眾。支持改革者不是沒有,筆者都是私下遇到才講實話,但公開上他們因為同事等壓力,往往不會表態。   第三種,是入行十年以上但離退休還早的,退休新制導致他們會晚退休,他們的怨懟主要是當年為了這份薪資入行,今天政府說砍就砍,人生規劃跟子女教育怎麼辦?這些有年資的第一線菁英教師,其實並不反對年改,至少筆者看到的,支持年改的超過六成以上,有條件支持的幾乎可以說超過八成。 問題出在哪? 主要出在被鬥爭的情緒,還有對於朝令夕改的反感。因為在立場上,他們不會去反抗學長姊,當學長姊跟退休的前輩去抗議,拖著他們一起下水,心情非常複雜,一方面他們知道不年改就一毛都領不到,另一方面也覺得政府沒有區隔年資處理年改,深感不公平。   第四類,新進教師,其實這個非常單純,筆者遇到的都是支持改的,因為反正離退休還早,跟自己無關。反對者的理由比較好笑,自己鐵定領不到,乾脆給他爆炸好了,倒一倒大家都不要領。 對這些人來講,年改的重點在於有沒做出細部區分。   筆者的想法是,截至目前為止,年改只針對教師整體,沒有對細部做出處理,這點很糟糕。明明是先針對18%跟自肥最多的那幾批人先砍,黨團意見跟多數執政黨政客,也沒想要把教師砍到死,但為何產生這麼大的反彈情緒? 筆者覺得,民進黨內幾個偏左的人,有蓄意挑起爭端的嫌疑,刻意把問題單純化,導向民眾全體去鬥爭軍公教。這其實有問題,因為台灣的狀況出在階級鬥爭,不是職業跟世代鬥爭。明明就是特定的統治階級那不到1%的人過很爽,卻講成是軍公教全體都要一起陪葬。 個人覺得,政府在年改上應該要講清楚,針對年資進行不同處理,已退、屆退、還沒退、離退還早的,要分成四個到五種方案個別處理,退越久的砍越多。因為退休金的本意是要保障退休後生活無虞,不是讓你領雙薪或是天天出國旅遊,把錢用在外國上。 不公不義的那一批,本該跟李來希這些人一併處理,砍到死都不反對。當年就你們自肥領太多,今天還不要臉的牽拖其他政治人物,甚至把後輩都牽拖進來一起死,開什麼玩笑。筆者的想法甚至更極端,採用最高額度限制,如果已經領了二十年超過某個數字,那就直接砍到22k,反正要吃飯不成問題。 屆退的比較難搞,但筆者覺得直接輾過去,因為這些人講不聽,除非你先動手把已退的砍到超級難看的地步,讓他們發現現有方案還比較好, 至少十年以上才要退的,筆者則認為年改要獨立處理,極端一點來說就是把現有的退撫基金切割,依照自己付出多少,決定你退休金多少,政府補助額度降到現有的一半以下。對這些還在第一線的教師,筆者完全不認為讓他們心情惡劣是好事,把年改方案切割處理,明白告訴他們適用新制,而且依照計算保證可以替代率七成的退休金。 新進教師沒啥問題,打一開始就知道自己領不到,獨立出一筆新的退撫基金,依照個人預繳多少,政府補貼多少,至少讓他們看的到未來。   說白一點,與其讓這些上層階級的人牽拖大家一起死,不如及早把軍公教內的狀況切割處理,反正一樣是鬥爭,就讓教師自己內部去清算,那些人打混升官,誰認真上課沒福利,大家清楚得很,把帳拆開來算,一目了然。 順便說,筆者在補習班看到的,哪一種人退休後掛名經營補習班最多?哪一些人在學校上課還出來兼差?大家猜猜看,搞不好不用猜也知道。
王立 2017-06-06
失敗主因常為目的與手段不一致

失敗主因常為目的與手段不一致

  近來看到一些運動,或是某些追求進步與改變,常常讓筆者有一種不協調感。為何說是不協調?因為這些都失敗了,然後檢討的很莫名其妙,永遠不會認為是自己的路線有誤,也不覺得是自己選失敗是政策錯誤跟信任太低,都是其他人的問題。 簡單說,筆者覺得,問題就是出在,這些人提出的目的,與他們施用的手段不一致,導致結果完全不如人意。當然這有點複雜,有時候是資源不夠多,有時候是民意不夠高,所以要說是形勢比人強也不是不行。但這往往掩蓋了其無能,也就是手段低能虛耗資源,目的錯置導致失去友軍奧援。   歷史上的戰役有幾個典型,可以拿來做驗證。目的正確但手段錯置的經典案例,就是二戰德國進攻俄國的巴巴羅薩行動。就以當時的狀況來說,德蘇遲早一戰是確定的,問題就是時間早或晚,差別是抓住俄軍的主力,還是獲取重要的都市要地。 就大戰略來說的目的正確,但到了軍事戰略規畫上就出現了不一致,參謀本部跟希特勒的意見相左。而誰對誰錯?兩者都對也都錯,在錯誤的資料上估計錯誤,這讓認為可以擊滅紅軍主力的想法,在消滅了上百個師後仍然面對源源不絕的生力軍。而獲取重要交通點的想法也沒錯,但忽略了德軍實力不足以同時攻佔太多地點。 事後諸葛,直接集中兵力拿下莫斯科,俄國的後勤能力幾乎就要斷了,政治的打擊可能讓新政府上台,促成東線的勝利。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同時想要達成太多目標,你是不可能每一個戰場都獲勝的,也不用想在特定戰場獲勝,因為最後德國輸了,什麼都沒了。 認為可以到處點火,加強社會運動的朋友,最好想清楚台灣現狀,究竟是民智未開的東線雪戰場還是民主多年的西部快樂交通線。第一步都算錯,自己又沒火力,到處點火的下場根本不是被消滅,是被無視,這更慘。   第二個經典案例,就是越戰的美國政策,就整體戰略方向來說就錯了,手段再怎樣正確也沒有用。美國的戰略目標,若老早訂定就是消滅北越,扶植親西方政權,而不是打打停停的政治壓迫方式,狀況會完全不一樣。美軍的手段也很正確,打擊交通線、後方支援後勤等力量,跟常見的說法不一樣,美軍的攻擊手段很有效果,北越需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彌補損失。 問題出在,美國沒有進一步的戰略,也沒想過戰略轟炸北越的重要都市到消失的程度,逼這些在戰場大後方的越共領導人談判。以至於北越領導人在可有可無的空襲下,驅使數百萬的越南人犧牲下去,就以結果來看似乎正確,但消失了一整世代男性,生產力要幾十年後才補得回來。 講這是有點遠,意思是美國對北越的戰略打一開始就不正確,主動劃出有限戰爭的線,導致敵人容易判斷意圖,知道自己投入多少與獲得多少。就算美軍的武力遠遠超過北越,軍事能量也無法準確投入,白白消耗在無意義的點上。 台灣許多朋友都覺得,可以用某一種手段,快速達成政治上的目的,卻忽略了蔡英文是靠選舉上台,不是流血革命,注定要在體制內去執行。今天你不支持體制內的手段,整天覺得沒有蠻幹就是失敗,就是沒想到戰略目標要先確定,你之後的火力開展才會順利。   社會運動是,政治運動更是,沒有民眾支持,只有網路同溫層喊口號,出來選舉的結果是根本選不上。做到這種程度,還是只會躲在網路高喊改革,強迫沒那環境的台灣人接受,不接受就是OOXX,這誰會理你? 真正的幽靈還躲在暗處,驅使這種力量來反對改革,讓你以為大家都很爛,然後就什麼都沒改了。結果就是人家依然吃香喝辣,然後你繼續吃土,那些高喊清高口號跟不擇手段的改革者,還是在網路後面高唱革命進行曲,哭訴台灣人的不長進,跟怒罵政客的反覆。 最後?還是什麼都沒改變。
王立 2017-05-22
如何辨別善行與詐騙

如何辨別善行與詐騙

  前陣子,看到有人把陳樹菊與慈濟的故事拿來對比,照樣引戰不已。有人認為陳樹菊在份內做出犧牲去幫助人,比慈濟要來得偉大,反方則覺得慈濟可以在最短時間幫助更多人,不能因此去貶低慈濟的善行。 很好,難得看到有人會想去講這個問題,筆者就把行善跟詐騙的區分大致解釋一下。要怎樣區分,其實有非常簡單但是違反很多直覺的地方,簡單說就是怎樣去做KPI。 咦?善行要KPI化? 廢話,當然要,不然呢? 不要扯到錢,就覺得銅臭味臭不可聞,現實的善行團賺錢的一大堆,不賺錢怎麼能永續行善下去?所以賺錢沒有錯,依靠單純的捐獻很難長久維持下去。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怎樣去評量這些所謂的行善跟善行,有沒客觀的指標。 陳樹菊女士就他的個人範圍內儘力去做,你也許會笑他傻,但筆者到今天還沒看過,有哪個人說他應該把所有錢都拿給慈濟,去擴大行善的範圍,這樣講就不只假掰,簡直欠揍。個人行善根據他的心意出發,做出超越大多數人能做到的,這就夠了。 但慈濟之類的組織可不一樣,除了每年大筆捐獻以外,還可以去承包政府的業務,更有甚者如教育組織,多拿教育部經費去幫助弱勢,這些錢都是捐款人跟納稅人了,你怎麼能說因為是行善所以不需要在意效率? 好比之前有人大力推崇李家同跟他的團隊,說幫助了偏鄉地區千萬學子,還罵其他人只會嘴巴說,不知道李杯杯付出多少努力。這話不假,台灣幾個重要的教育團體確實幫助不少弱勢學子,但如果我們去衡量效益值,你發現政府每年給某團體十億,結果幫助到的弱勢學子只有一百個,然後他們拿著這一百個裡面考試成績不差的十個,來大肆宣傳。 你會肯定他們幫助了這十個小朋友,還是質疑他的花錢效率,或是他錢拿去哪裡? 拿了一個偏鄉圖書館計畫,收了三千萬捐款跟政府經費,結果拿去買二手書一百萬,還上網募集網友善心捐書,你相信他的人事費用需要兩千多萬嗎?這種例子可不少,過去的年代更多。 我們今天如何評估這些善行的價值,一定要加以評量,而不是打著「他有幫助到人啊,不要去計較這些」的口號,這擺明就是詐騙或是詐騙共犯。 為何? 今天如果我們拿一億出去做慈善,給予相關人員合理的薪水,例如10個人每個月3萬,總計一年加年終獎金1個人40萬共400萬,其他硬體相關支出600萬,剩下可以用於慈善的至少八九千萬。而我們為了永續經營,拿了其中三千萬去做長期投資跟募款計畫,希望三年內可以達成自給自足,長期行善的目標。計劃書拿出來,好好評估,不會有人說你要把這些錢拿去汙掉,就算失敗了起碼也知道問題出在哪。 但你看檯面上的這些慈善組織,到底拿了多少錢,又做了多少事? 各位讀者請自己評估跟查證,一個不讓你查,講一堆好聽話結論就是「因為有貢獻就別在意了」,這就是詐騙。不然呢?筆者說請大家捐款過來做善事,結果9成都變成我的業務用新車跟業務用房子,各位怎麼想?   很多事情不需要講大道理,把財務狀況拿出來白紙黑字,結果一目瞭然。
王立 2017-05-01
教改不是為了階級流動

教改不是為了階級流動

一樣,類似題材講了很多次,還是看到一堆家長跟老師在那邊拼命抵制教改,好像不改最好。又說技職教育崩潰,所以這樣那樣的,根本亂講。 先把話說清楚,「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而來,從來就沒有,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教育是一種模組化工具,目的是促進階級的固化,把大家刻成同一個樣子,依照某一種標準去「篩選與分類」學生,之後叫大家走各自的路。 我們把這種工業生產的邏輯用在食物上,就一堆人深惡痛絕,天天講要生機跟自然。然後同一批人就覺得教育可以比照辦理,把學生階級分化是理所當然,美其名叫做菁英教育,實際上狗屁不通。 為何說狗屁不通?因為現實就是,聯考世代的「菁英」過去至少二十年,把國家經濟搞到爛,一點適應力都沒有,更沒有任何的自覺。結果今天還有臉去罵下一代,說都是這些人不努力、不好好學、學太少等等造成。 他媽的過去技職教育很強嗎?怎麼聯考世代的技職人才沒有搞出德國工藝水準,日本精品等級的東西?過去的聯考世代工程師很厲害嗎,怎麼沒有創造出台灣特有的技術?聯考世代的公務員很棒嗎,根本鬼扯。 事實就是,聯考世代一點都沒有比較厲害,搞不好老害還比較多。現代經濟的發展早就不是單一因素可以影響,如果你不相信一個技職人可以蓋好一間工廠,怎麼會相信「台灣公務員眼光高絕創造未來的工作」?那種李國鼎、孫運璿的神話早該丟到垃圾桶,結果筆者天天在學校聽這種廢話。   來講正文,為何說教育不是為了階級流動而設立?歷史就告訴你不是了,為何還要死抓著這點不放。東方的儒家科舉制度,流動性更加的差,階級流動從來就不容易,只有亂世才有大批機會出現。 我們今天確定的事實只有幾個。 第一,考試制度越僵化,階級流動越差,聯考時代跟古代科舉都一樣差。第二,父母的教育文化對小孩影響最大,用錢可以買到考試技巧,但無法從小培育素養。第三,過早能力分班只會造成階級歧視更嚴重,反而容易造成社會負面的影響。 考試制度的設定,考題僵化又沒變化,長期以來當然只有收入穩定的族群可以提供小孩資源讀書,就算程度不好也可以多補一點。各位猜猜看,哪一種族群最適合聯考制度?膝蓋想也知道。 而教改真的要改往哪邊?筆者不知道,但知道改來改去,講一堆競爭力,說穿了就是因為考題萬年不變,可以透過補習砸錢砸上去,讓許多有錢的商人階層可以考上去。所以傳統的機會被稀釋,處在教育層頂端的那些人當然不爽,覺得暴發戶念書成何體統。 去看看李家同跟洪蘭這些人,還有那個龍應台,是不是念茲在茲的講的都這些鬼話。 什麼有教無類,根本就是把學生套在一個模子,然後因為你原生家庭很適合體制,自然一路上去念大學,還可以念國立大學,納稅人拿錢補貼。其他人念私立大學貴得要命,資源又少還要被歧視,出路當然比較差。 還有臉說階級流動,有羞恥心說菁英教育很必須,為何不去死。   德國跟日本的技職體系很好,不是因為人家分班的好,是因為階級固化很久。簡單說就是大家習慣了,你出身哪裡去做什麼事,沒人覺得奇怪,然後在這個職業做事領薪水,都可以養家活口,不至於生活太糟糕。當整個社會階級處在這種狀態,你不管在哪一個階級都能活得自在,何必管流動的問題?想要流動的就加倍努力,也不是沒有那扇門給你進。 台灣的狀況根本不是這樣,我們很早就把學生在國中就分流,表面上依照能力,實際上分流的範圍跟階級高度相關。然後,我們給予成績好的極多資源,很高的社會地位,更不要提進入公務體系後,以前的年代有多少油水。 有錢有權,讀書當然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只不過機會很多,多半不是你的。你出身階級幾乎決定你在考招制度的位置,而聯考制度的不變,說穿了就是當前流動狀態穩定,不需要改變。 為何教改需求殷切? 理由兩個,一個是上層發現機會變少,中層跟下層的人透過各種辦法,找到補習跟投機的管道,使得原本壟斷的名額被搶走。另一個是台灣經濟發展起來,民主制度也健全,沒有人願意小孩一輩子都被踩在腳下,所以需要開放高等教育的機會出來。 我們教改沒有改得很好,是因為中上層抗拒內容的實質改變,因為這對他們下一代不利,變動太大沒辦法練習。下層抗拒更大,因為考試制度的僵化,已經讓任何一家補習班都可以把考題練到精熟,即使是下層的兒女,腦袋好一點的都可以考上去。 問題是,考這些東西對面對世界有用嗎?一點屁用都沒嘛!把人生花在反覆操作死板的題目,毫無競爭力可言。 怎麼改比較好?筆者不敢說,只能說目前的方向大致正確,但改成素養教育後,對中上層的優勢又出來了。也就是從可以砸錢買到的分數,變成依靠社會跟文化資本的部分變多,對下層來說並不見得有利。   筆者只知道,從國中就搞分班制,表面上是可以上課方便,實際上促使的是階級歧視加劇,在學生心靈成熟度不夠的中小學就分流,長大變成不管其他人與活的自戀王八蛋的比例比較高。 至少,英美國家多半都是在高中跟大學才分流,台灣絕對不能走回頭路,把基層教育打的厚實一點,簡單但深入,比艱深的資優題來的好得多。再說,教育是只為了前5%的腦袋瓜設立的嗎? 筆者在基層教幾年的感想是,總會有一堆自以為在偏鄉的老師,教出幾個考的不錯的小孩,就覺得這對他們人生有幫助,所以其他人也該這樣。 別鬧了,國家的經濟要好,社會的階級流動暢通,絕對不是教育政策可以做到的,讀者如果看到哪個人拼命說只有教育可以,直接無視他比較快。你在政治上打破國家製造的公教菁英,經濟上消滅不長進的被保護產業,長期來說效果還遠遠高過幻想的考試公平。   最後再講一次,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階級流動而設,一直都是為了僵固階級而產生,不是只有台灣這樣,其他國家也一樣。別人感覺社會公平、國家進步,是因為其他很多因素,不是教育體制造成的。
王立 2017-04-24
是階級複製不是世代鬥爭

是階級複製不是世代鬥爭

  這類型題材在部落格裡講了不知道幾次,徐重仁所謂的失言風波後,讓筆者覺得有必要再講一次,儘量簡單易懂些。   近年來因為景氣不好,所以各行各業與各世代之間,一直存有很大的怨氣,相互指責並不少見。問題出在哪?絕對不是經濟不好,所以罵來罵去,經濟好不好不是必要條件。當前台灣的狀況,統整來說就是階級複製得太嚴重,然後經濟又不好,所以以前上層過得超爽,中層過得很好,下層還不差,現在變成上層一樣超爽,中層過的不好,下層簡直去死。 咦?好像哪邊怪怪的,怎麼不是效用遞減的感覺?因為全世界都是這樣,,整體景氣不好,上層一定優先把荷包賺得飽飽,整體收入沒提高,當然是優先剝削中下層的受薪階級,這點別說美國還是哪裡比較好, 通通都一樣,差別在於法律與制度是否有保障,讓社會產生所謂的安全網,避免有人跌出去。 中層無法搶劫上層的,所以會轉而搶下層的,但大部分的中層都是受薪階級,很難去實際做些什麼,小型自營業者能做的也沒那麼多。所以在歐美國家,你會看到他們常常會有中層發起的各種活動,要求政府制定一些法規,不管是保障中層不要被上層剝削,或是聯合下層制定樓地板的政策。 但在台灣很不一樣,因為台灣的中層有一大半是政府幾十年的政策,去刻意製造出來的,再加上東亞的特有儒化教育,累積一種讀書至上的社會階級觀,使得階級流動更加困難。 什麼?你說階級流動困難,我們不是可以透過考試制度來流動嗎? 當然可以啊,比例多少說來聽聽。筆者知道非常多人推崇考試制度,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促進階級流動辦法,但這種幻覺實在很危險,不相信的讀者請回憶一下,當年基測PR在50以下的人,現在在幹嘛,有多少人脫離了所謂的社會底層,進入中產階級的行列? 絕大部分的階級流動,都是在中層之間流來流去,保留了部分名額讓下層的跳上來,跟中層的流上去。而我們的生活圈因為多半限制在某個階級中,自然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從後段私立大學的程度考到國立前三志願大學,「好歹都是大學生」,各位曉得台灣每年有多少比例的人,連大學都沒有嗎? 父子都PR70-90的在那流來流去,不叫階級流動好嗎。 台灣當前的最大問題是階級複製,上一代的把自身的資產、人脈全數交由兒女繼承。上層的傳承後還是上層,中層的沒那麼多錢可以繼承,但他們知道如何在制度中生存,曉得投資在教育跟文化上,培養下一代擁有較高的社會資本,同時人脈也可以保障基本的工作。這跟所謂的下層「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社會的下層能做的工作就那些,收入也就是那樣,再怎麼高也有天花板限制,健康也會受影響。 階級不是只看有錢沒錢,你說有些演藝人員嫁給豪門,豪個屁啊。有錢有地有資產,不代表是上流社會,沒有文化跟社會資本的基礎,頂多被當暴發戶,完全進不了上層階級的圈子。但只要你處在上層,就算家道中落,也有人脈基礎可以保障你不會太差,很多人談論階級,老是限制在錢多少,整天懷念古老的大官們都不貪污的,根本鬼扯蛋。 各位讀者會覺得好像世代鬥爭很重,那是因為各種階級之間,內部本就有世代的鬥爭問題,老的不肯退,年輕的上不去,當然會賭爛。但把每一個階級的老中青三代拿來比較,你會發現階級的落差遠遠超過世代的差異。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高聲疾呼,說不要弱弱相殘,或是看到公教人員大喊先砍財團不要砍退休金一樣。很多東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代表部分正確的道理就是全部正確。 因為,弱弱相殘是比較級,如果排成ABC,你要C不要鬥爭B,應該聯合起來對抗A。但現實就是C跟B有很大的差距,對C來說拉下B遠遠比拉下A來得快,他們的視野到不了那麼高,不理解此點,怎麼呼喊都沒有用。更何況,如果B的成果多半來自國家的扈從制度,那麼處理掉B的國家優遇有何不對?     講太多了,筆者要說的是,各位讀者可以仔細去看看,每個階級都會有老人跳出來指責年輕人好吃懶做,同樣的也會有年輕人站出來指責同年齡的人不長進。如果陷入世代的思維,就會覺得有人可以成功,跟努力的關係會比較大,然後酸民都是魯蛇只會該該叫。 你把問題放到階級結構下去看,立刻就會發現,高呼努力會有成果的年輕人,幾乎都處在中層之上。而可以從下層翻身到最上層的,幾十年來也是鳳毛麟角到可以當個案探討的程度。你馬上就會發現,台灣的這些問題就是階級繼承然後死不承認,裡子也要面子還要,簡稱不要臉。 對,筆者就是在罵那些只會講的,號稱站在勞工立場,自稱永遠與弱勢站在同一邊,卻從不評判自己的出身,更不探討出身階級的公義性。每次講到自己出身哪裡,總要文青筆調,每個都是從小過著困苦生活。 另一種人順便罵,徐重仁他本來就不是下層階級出身,人家累積的經濟與文化資本原本就比一般人好,會比較容易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結果你們只會說酸民都魯蛇很愛講,人家很有本事,賺很多錢何必理你。去你的,把徐重仁從小丟到佃農家庭,他會有那個商業頭腦跟眼界?何不把你家小孩丟到底層去磨練看看,成天嘲笑左派覺得人家蠢,自己呢? 要筆者來看,台灣太多這種過去黨國年代被養出來的,不管變成左派還右派,基本上都是一本底層去死的嘴臉,自己高大上了不起。 “馬的。”
王立 2017-04-17
不上網,不代表不存在

不上網,不代表不存在

我覺得不少人沒有看清操作的問題,如果政府部門的公開立場就是支持到底,那打一開始立院就不該會這種態度,憲法法庭也不用開了,直接第一線同意不就得了?憲法法庭如果只有單方面的聲音,從頭開開心心的鼓掌通過進步價值,我們才該擔心勒。 法務部長說的話很蠢,蠢到爆。這根本不用問,想也知道蠢的可以,所以很蠢就是錯的,聰明又符合邏輯的就是對的?好吧,真是如此的話,我們怎麼去說服那些「真的很在乎的老一輩」? 說服不了,要等那些很在乎祭祀名號問題的老一輩死光,那現在做這些動作幹嘛?多等幾年不就得了。就是因為等不下去,就是因為拖越久越不利,才希望儘快完成,所以持續去刺激這些「真的很在乎」的人,意義在哪?笑他們蠢,抱守殘缺很智障。 然後呢? 還不是不支持你,這些人不過不上網路,沒在我們網路的同溫層出現,可不代表不存在。要是支持方有那麼多人,立院早選購多人直接輾過去,哪會拖到現在。事實就是沒那麼多人,頂多是不在乎,幻想全世界都是友方對現實有何助益? 我只是覺得,人家在那邊唱雙簧,想辦法把進度向前推一點,實際上跟前一天、前一個月、前一年比,有沒進步?有的話,何必管他蠢不蠢,最後會不會拿到想要的才重要。 現在該做的,是讓萌萌們向下秀無底的下限,蠢到讓人「恥與為伍」。一直努力想要展現自己的進步價值,罵那些「真的很在乎」的老一輩是智障。這到底對推動台灣整體的進步有何幫助?罵法務部長是蠢蛋是一回事,把他當箭靶射成刺蝟也沒差,堅持要把後面不說話的人講成智障,到底在想什麼? #還在堅持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嗎?
王立 2017-03-25
學校的辦學好壞與教育能力

學校的辦學好壞與教育能力

一間學校的辦學好壞,跟他的教育能力沒有太多關聯。台灣家長對於辦學的判斷基準往往是考上幾個第一志願,至於那一大半考不上的,到底程度如何並不在意。 所以造就了一種現象,私立學校號稱辦學優異,天天考試跟逼你寫作業,狂練題目把學校當補習班開,每年考上幾個醫科大書特書,家長看到就以為自家小孩也可以,紛紛高潮起來。 其實,這種很會考試的學生,到大學之後普遍教授評價不好,因為都變成考試機器、書呆子,想要改造也為時以晚,這批人大學念不好,三年後繼續報考研究所補習班往下念,根本頭殼壞去。 那你說私校辦學這樣不好嗎?不,一點都不好,真的去算KPI搞不好還是負的。那是因為家長相信這種教法有效,通常家裡背景比較好,父母是聯考勝利組的越相信,所以成績前段的學生進私校比例高。然後附近的公立學校則因為如此,流失前段學生,導致教學「成果」不好。 話又說回來,公立學校的老師比較會教嗎?也不會,因為在目前的教育制度跟課本下,成績會好的學生大部分代表習慣好、毅力好或是奴性強。少部分才是真的天資聰穎,舉一反三的強者,而這種強者基本上也不需要你教,擺在那邊自己就會上台大去美國。 結論就是,我們社會普遍倒果為因,把第一志願、醫科錄取當成學校的辦學能力,作為教師的教學能力。 但若你問我,把一個後段生拉到中段,中段拉到前段,前段教到頂尖,哪一個比較困難?中間左右的學生要讓他們進步最難,因為普遍會遇到天賦的上限,以及家境的支援限界。 後段生要拉到中間,基本上需要的是輔導能力,教學反而沒啥關係。前段要拉到頂尖?別幻想了,這跟教師無關,那種萬中取一的頂尖人才,教不出來的。 # 結果一堆背書的以為貝多芬就可以上台大 # 兒子很會背書卻考不上一定是沒走後門 # 只在乎考上幾個第一志願的國家絕對不會強
王立 2017-03-16
私立中小學校「辦學優異」的原因

私立中小學校「辦學優異」的原因

台灣的私立中小學校「辦學優異」的原因非常單純,概念說破了一點都不難。 「能力分班」 從挑學生開始,把成績好的、有潛力的選進去,那些成績不好的、資源班的、品行不佳的都踢掉。剩下的當然是天資較佳、學習動力較強、品格有一定保證的學生。 補教業現在就有這種例子,當年號稱百分百台大錄取率,然後吸引大批家長花錢補習,甚至要排隊搶升學班名額。很威嗎?因為第一志願高中的資優班老師參與其中,推了本來就全校頂尖的人去補習,成績當然會好。 你給我十個科學班資優生,我也可以開一個台大百分百家教班,根本廢話。 私校的重點是學習風氣,因為校方刻意為之,把一切價值觀導向讀書考試,當學生接受這種觀念,自然會覺得念書是一件「該做的事情」。 我們應該問,怎樣在沒有教鞭跟家長會阻擋教育局查緝能力分班的前提下,把學校的讀書風氣提振,或是在全人教育下做到這件事,挑學生教誰不會? 啊,對了,大家都想知道如何進去這些明星私校,但有幾個知道被踢出來或是主動轉出來的?因為成績被霸凌,最後半強硬的轉到公立學校,這種故事可不少。 # 我要是資優班老師出來開補習班一定升學率超好 # 學生好關我屁事反正有錢賺就好
王立 2017-03-16
 蔡英文怎麼贏的?

蔡英文怎麼贏的?

  蔡英文怎麼贏的?雖然去年大概分析過,不過我認為因素有三點。 第一點,每年新增選票二十多萬,四年快一百萬,投票率算七成,大概也快八成不會給K黨,相減相當於蔡英文多了將近三十萬的選票。每年死掉的K黨鐵票也不少,依照人口比例推算,四年大概也是十幾二十萬。簡單計算來回差了就快五十萬。 第二點,K黨實在做得有夠爛,2012被你恐嚇一次,然後還是一點都沒好,連K黨自己的外圍團體都標不到案子,核心那幾個派系吃像太難看。從地方大選崩盤,就知道除了這種吃不到利益倒戈的,還有大台北加上桃園區,K黨原本的三百萬選票,屬於看景氣、執政感受的空氣票大約將近一百萬,幾乎都跑掉了,若非如此太陽花根本沒人會上街。 第三點,K黨的選民其實有一成是西瓜派,根本就沒差,看蔡可能會贏就投過去。這些人也差不多快一百萬,算投票率起碼五、六十萬。 一來一往,DPP基本盤南北加起來五百萬是一定跑不掉,這些人不是死忠D黨鐵粉,是恨K黨入骨,不殲滅掉K黨不會罷休的。然後把上面跑票加起來,就快兩百萬了,幾乎就是蔡的得票數。然後去年總統大選,K黨並沒有狂撒錢,兩到三成的金錢黨派系是不會動的,所以扣掉之後低於四百萬很合理。 兩黨的基礎屬性弄清楚,就會知道所謂的左派咖、社運團體到底佔了幾成。原則上來說,大概就是上述說的大台北區K黨空氣票的那一百萬之中。全國都會區比例換算,怎樣都不會超過一百五,而當中會看議題跑票的,也頂多一半。 也就是「在蔡英文一切條件不變化,頂多拉掉五十到六十萬的票」,全部回歸K黨,K黨除非拿到錢砸下去選,不然怎樣都拿不到五百萬。 蔡英文的確2012之後,到各處基層勤走,每個地方都拔樁,鞏固各種派系利益。但不代表D黨基本盤會因此擴大很多,也不代表那些社運咖就比重很大。 現實狀況是,K黨絕對不會同意台灣主要幾個社運團體的需求,「絕對不會」。D黨會站在同一陣線的理由是因為有共同目標,絕非「你是我的唯一」。搞不清楚狀況,以為自己兵強馬壯,隨便一揮就是百萬選票。 「那你他X的怎麼連一席立委都選不上,全台議員沒幾隻貓」 政治不是沒有理念,但好歹你理念要說服其他人,不是說服不了,就狂罵到底,好像你清高偉大,別人都下流齷齪。   #這種算法太籠統不能當作選戰參考 #不過拿來當作期中參考倒是可以
王立 2017-03-15
知道不代表能做

知道不代表能做

  最近出了一些事情,讓筆者覺得需要講一點東西,有關於知易行難這件事。很多事情,並不是知道了,就能夠做,更不代表做了就會做好,也絕對不代表做好了就沒問題。歷史上大部分的狀況,是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後面出現更多的麻煩要處理,而人類的歷史就是不停的在進行這種除錯的過程。 講理論有點難懂,筆者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稍微長跟囉嗦,請讀者有些耐心。   前陣子筆者聽到教育界在吵有關大學入學的問題,連帶的在周邊也聽到不少討論教育的方案,統整起來大概就兩個方向,一個是覺得必須把艱深的東西加強加深,早點教給學生,然後透過有鑑別度的考試篩選。另一個方向,是覺得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到這麼深入的知識,教點普及的常識,讓學生多玩多接觸實務的東西,不要束縛學生的心靈。 你說這哪個對哪個錯?如果你會開始想,哪一種方案會比較好,那就掉入了陷阱,認為教育是一種非A即B的選擇。這種人在當今社會占了絕大多數,而且多半的判斷基準是自己的生活經驗,再說有念教育學的老師,筆者來看也是一大堆根本沒念好,斷章取義混畢業,把教育當教考試的。 簡單說,看各國教育的發展史,不脫社會文化的脈絡,絕對不是哪種制度比較好。不同的制度都有自我修正的機制,能夠逐年修正當前教育現場跟社會的落差,以及補正缺點。問題就在於,教育的弊病很難在當下發現,都是透過十年以上的時間,一批學生出社會後發現狀況連連,加上現場教育的混亂,才會有人提出改正的方法。 每一種修正的辦法,其實都是在糾正過去的錯誤,不是處理眼前的困難。這並非錯誤,因為沒有實際去執行一次,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尤其是教育體系有歷史的國家,往往走在世界前端,根本不曉得修正是好事還壞事。但人家不會因此就決定不要改,而是逐步修正,每年檢討,所以就結果來看,教育制度臃腫龐大難以變化,實際上是每年變化,變化集中在特定方向,而且要追進度。 不要人云亦云的說,教改是錯的,或是教育需要走向特定的方向,這都是很奇怪的說法,預設我們人類可以預知未來。比較適合的講法是,根據其他國家的發展,台灣教育可以在某個程度上預測到修正的結果是如何,而我們能否因應其結果。更不用說,改變一定衝擊現有的社會,而大人們都習慣用自己的經驗,而容易否定現在小孩的改變。 每個國家的教育變革,都是基於當前發現的問題去處理,好比台灣現在因為聯考世代教出一堆很會考試,但面對世界無競爭力的階層。解方是什麼?就是開放式的教育,解放學生的大腦,讓有適應力的人可以出頭,缺點則是因為教育內容寬鬆,會導致整體的學力下降。 其他國家的解決法有沒有?當然有,教育私有化,私校跟公校各自處理不同的學生,政府做底層的保護網,私校則因為競爭壓力大,教學活化程度較高,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與產業變化。 這種解決法一定會有人批評,因為這是根據英美國家國情設計的方案,同樣的東西在歐陸做法就不同,北歐跟南歐也差很多。台灣過去是保守過頭,政府管制太多,所以導致僵化,你要解決僵化的問題就是政府放手,不是去學歐洲某些國家,政府全面性的介入。 拜託,歐洲國家不少都還有階級傳統,民眾會根據自身階級,挑選適合的行業,認命的比例很高。而像北歐,社會結構基本上還是封閉的,國民的內聚力很強,當社會有休戚與共的情感,你要推行教育國家全面介入,才有道理。台灣是一個舊有的統治階級拼命移民喝洋墨水的國家,目前還處於清理國民黨舊階級的反撲勢力中,你談所謂的教育改革,脫離了現狀,直接拿特定國家的狀況套用,擺明就是故意的。 說白一點,就是指桑罵槐,其實不想改變,或是想要替自己的階級爭取最大利益。 那,這跟筆者講的標題有什麼關係?當然有,知道台灣階級結構現狀,又有念過教育、碰過教育現場的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大家都知道怎麼做會比較好。所以,我們知道的人,難道不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嗎?廢話,當然知道,問題是做得到嗎。 要改變現狀,首推改變考試領導教學,你必須修正考試要點。一旦做出巨大的變革,例如大學入學一半以上的科目,自然學科要考現場實驗,社會學科要寫申論題,我們根本就沒有處理能力。 實驗科考試場地不足,批改申論題的師資水準參差不齊,貿然實施的第一年鐵定天下大亂,評分標準讓人無所適從。好吧。先不大幅變動考試標準,修改教育內容可以吧?還是不行,數學科忽略邏輯太久,自然科多半實驗沒做完整,社會科一直背,你現場的師資夠嗎?如果不夠,就會出現歷年的弊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一大堆根本不適用的老師去濫竽充數。 你說現場教師太惡劣了嗎?不然要怎麼辦,課程排了但大家都不會,這又不可能去研習八小時就懂,教學習慣是累積的,一個習慣教學生解題的老師,不可能三天內精通新的教學法,就算會也改不過來。你會想要把兒女,送到一個連怎麼教都不會的老師手上嗎? 好,讓我們從師資培育開始,這又有兩個問題,十年後這些師資培育好了,社會是否又改變,這批老師會不會又跟不上時代了?既有的教師跟行政人員,知道未來趨勢這樣,願意改變而不反彈嗎?怎麼可能,光之前教改算只有小幅度變動考試方式,內容幾乎沒有太多改變的狀況下,現場教師就大多反對,家長反對更多,這是發生的歷史事實,不是幻想。 讀者看到這應該頭都痛了,覺得改個東西怎麼這麼難,那你問筆者怎麼解決?筆者是知道啦,但知道不代表能做,因為改變不是一蹴可及,光是要改變一間學校就很難了。你必須緩慢的,每次一點點的,由上而下修改遊戲規則。又因為學校目標多半是升學,大學入學標準修正了,中學才會跟著改,發現怎樣都混不過去後,才會修正其教學內容。同時在社會上,要讓家長知道,考試規則改變,不會影響現有的太多,認真的小孩還是考的上好學校,走職校體系的有豐富多元的可以挑選。 若你讓教師發現他需要大幅改變自己,家長發覺考試內容跟去年差異甚大,大到影響小孩的升學,保證跟你拼命。再好的理念都會因為龐大的保守思維被擱置、反對、取消。這就是為何要走體制內改革很麻煩的理由,若沒有在體制內待過,很難理解龐大的恐龍要轉身的困難處。而為何開放教育,讓私校放手處理會比較快?因為一來不吃國家資源,反而會因為教育部不補助而省錢,二來私校為了競爭,必須應對實際狀況調整,沒辦法跟著公校一起打混。 那你說開放私校的弊病?當然有,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你現在想要台灣的教育有比較大的變化,期待內部改變,不如外部自己變還快的多。至於開放私校自主招生、考試、辦學產生的各種弊病,反正英美各國都有先例,至少會有應對方案,到時候見招拆招就好。 至於那些評論家,說得一口好改革,別人不改都是混蛋,那真的是說的比唱的好聽,自己來試試看?光辦一個「後段學生課輔班」試試,保證整套過程「整死你、虧到死」。     以上只是講教育,我們連帶講到年金,有人覺得年金改革不夠快,有的覺得太快,怎麼處理?一樣,事情不是我們這些笨蛋想的那麼簡單,任何東西只要大到一種程度,鐵定造成社會巨大的影響,修正不是一張紙、一張嘴就可以搞定。 好比現在軍公教的退休金,如果比照美國跟歐洲的水準,至少砍一半,難道不可以嗎?當然是可以,畢竟台灣的軍公教階級,絕大多數現在已退休的,都已經買房了,退休金純做生活費,一個月拿三萬也不會過不下去。所以我們就大刀一揮,反正沒差,這可以嗎? 其實可以,但我們要考慮可能產生的問題,然後後座力是否可以承受。軍公教階級很多都是夫妻檔,而且現今退休者,替兒女付房貸、繳出國留學學費的人數很多,這當然都是慷納稅人之慨。但你一次砍光,會不會因為房市大規模拋售,產生金融危機,政府還得介入紓困。這些出國的人因為斷炊,有能力的會留在國外想辦法,回國的大多能力不足,就業能力也是很值得懷疑,這算好事嗎? 而且,台灣經濟現在疲弊是事實,你一次砍掉太多,會不會瞬間消滅掉整批中產階級的消費力,讓台灣各大都市市中心的商店倒光光?然後造成大量的失業潮,更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如果願意承受,有那麼多錢做失業補助、就業輔導、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嗎? 你說,省下的錢退稅給大家,或是發消費卷就好。可是,我們也發過了,效果很好嗎?大家預期經濟不好,是一直去消費,還是乾脆買基本消費品,拿去存起來之類的?發三千六跟發三萬六的效果絕對不一樣,一次性發跟每年發也不同,這還要去計算是否對經濟有正向的循環效果。每年省五千億聽來很多,但真的要燒可是很快。 筆者不是在危言聳聽,而是你本來就該要考慮到這些點,就算實際上等於被這些退休金戰士綁架,也不能因為這不正義,一次砍光結果害底層勞工失業跟生活困頓。這不是打電動,你不可能拿走A的錢,發給了B去用,結果產生相同的經濟效果。 這還只是在算帳,無形的問題也要想想。任何行業都一樣,凡是看不到未來,鐵定不會認真做事。如果教師發現薪水不僅變低,未來退休金也沒保障,人生看來一片黑暗,筆者可以保證,現在的狀況下,教師不會決定都離職投入產業界,大多數都沒那能力,他們會到處開家教班,想盡辦法利用教育資訊的落差賺補習費。公務員的貪污比例絕對會提升,你怎麼抓都抓不完,更不要提辦事效率降低等副作用。 所以,當前對年金有點研究的人,多半知道也同意,已經退職很久的,有享受到最優渥的那一批,跟沒享受到的那一批要分開處理。有黨職併公職的要優先處理,還要追回。現職離退休還很久的,可能要另外設立新的基金,至少要可以做到部分的自給自足。總之,沒有一個方案,是印鈔票繼續領,照現狀持續發下去。 很多人是因為沒想太多,所以會覺得改革很簡單,條子發下去就可以做到。少部分人是因為家境優渥,根本不會受到改革的影響,既然與他無關,那麼別人家的死活就不需要在乎。 你說這些退休金戰士領超多,對現在的年輕人不公平,他們的子女雖然在富裕的環境下成長,後來的成就也比較好。但這算是故意的嗎?政府製造出一個扈從階級,讓這個階級的人生活富餘,所以反過來支持這個政府,不代表這些人都該去集中營做奴隸來償債。大家都是國家的一份子,怎樣做會多數人比較好,這才是一個民選政府比較該做的事情。 當然,一群既得利益者嘴臉難看,讓民眾覺得管他去死,這就是活該,笨沒有藥醫。哪天真的砍到他活不下去,也是剛好而已,筆者只是對那些明明拿不到,卻以為自己也是利益階級的人感到悲哀而已。 至於你說現在的政府有沒做到滿足人民期待?筆者認為是不夠的,畢竟投給他的選民認為需要做更多,做不到當然該罵。 筆者只是在講,很多事情考量的面向,遠遠不止筆者這篇寫的「短短幾千字」,以上說的每種問題,這些年來光是跟前輩、老師、學長與各行各業認識的朋友討論,就發現各有其困難跟獨特之處,你無法面面俱到,如果要講的詳細點,筆者大概每一點都可以擴充幾萬字,都可以出本書了。 別鬧了,筆者真的沒那麼有能力,足夠解構跟解決台灣各種問題,只是勉強摸得上邊,知道事情的處理要看細節。   問題往往在取捨,我們知道某個方法會傷害一萬人,但可以幫助一千萬人,那自然只能這樣做。還搞不清楚,現在取捨什麼最好,還有一絲絲幻想,沒有看到現實的人,真的很多。 這個對象的名稱很簡單,國民黨三個字。 不是筆者故意找碴,如果是二十年前,國民黨的利益涵蓋範圍還很廣,受惠的人還很多的時候,你直接砍死可能瞬間造成數以十萬計的家庭崩潰,連帶的後遺症難以估計,筆者還會建議手下留情。但現在呢?哼哼,實際影響根本沒多少了,更不要提過去八年證明,國民黨遇到沒錢的時候,連自己選民都不會照顧,只有極少數人賺到錢。 既然如此,不割掉你要割誰?再說,當前台灣的舊有結構,本就是國民黨過去黨國一體留下的,沒有比現在處理這些結構性問題更好的時機,治療癌症要先割除腫瘤,然後才是服藥治療,最後才是食療養生,優先順序搞清楚,復健的時間才會快。
王立 2017-03-15
對於美國新政府的未來走向猜想

對於美國新政府的未來走向猜想

川普終於無事就任了,看他的就職演說四平八穩,沒有很驚豔的點,也沒有很詭異的話術,這表示美國經過了八年演說家總統後,應該要會走向老路去。  這個老路是什麼?很簡單兩個字,實業。 美國並不是威尼斯,依靠海軍跟壟斷東西貿易起家,也不是羅馬,會強行佔領某個區域,大量輸出經濟與文化價值去殖民。美國就是美國,雖說是繼承大英帝國的海權架構,但美國本身是相當重視實業的國家,這個文化背景太大,就先略過不談,但總的來說,美國人並不喜歡空口白話畫大餅的行為。 過去十幾年,因為美國取得冷戰勝利,相對的和平紅利來的太快又太多,太多美國人有了投機做法,讓華爾街之狼這種新生代起家不少,電子業菁英大量外包產業到中國,用各種話術包裝規避了美國對產業的傳統要求。這個話術包含了大量的全球化術語,筆者完全不認為這是什麼華爾街右派陰謀,也不覺得是左派同情共產的辯詞,純粹就是利之所向,為了賺錢就把人格賣了。 糟糕的點不是在賺錢,若純粹就是當個無良商人,那旁人倒無話可說,偏偏這些新富階級,又很愛大談人權跟普世價值,卻老是對共產勢力的惡行未置一詞,明擺雙重標準,卻跟媒體與學術界向來同情共產勢力的那群人一拍即合。總之,這種時代結束了,美國這幾年會回到過去的保守作法,用扶植跟輸出實業的方式,重新定義盟國跟敵人。   這種美國最難對付,因為美國的實業就效率與生產力來說,幾乎舉世無雙,其他國家可以在個別產業跟項目上取得優勢,但整合這個產業鏈跟全球貿易線的能力,你還是要有海權才可以。這是客觀的軍事實力,去促成的經濟實力,反過來就只是虛的,這一點不論是中國還是俄國都心知肚明。 具體作法,就是要把貿易的大門分等列管,是盟友的就會給予特惠,還會輸出產業給後進的盟國,大家分享共同的市場跟利益。不算盟友,但還算是朋友的,會跟你分享利益,但不要肖想美國會給你什麼重要產業,要的話就明算帳。是敵人的,就是高規格的障礙甚至封鎖,反正大海是我美國的,看你怎麼辦。 這套做法很帝國主義,也確實很鴨霸,但話說回來,你身上有錢,會優先幫助長期患難與共的朋友,還是去火車站前亂撒?用在個人身上很好理解的事情,放到國際社會上,這些年卻被套上反全球化的大帽子,這實在很奇怪,無條件的給其他國家好處,放自己國家的國民受苦,指著自己同胞罵一群魯蛇該死,這才叫做全球化?   如果這思路是正確的,那麼有幾條要修正的地方。第一個就是過去冷戰,是要對抗共產勢力,所以會對願意對抗共產勢力的盟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出兵推翻。但今天沒有這種國際共產的勢力,美國會拿出來的招牌,顯然就是美國為中心,很直接但卻很實際。 但筆者也不認為,川普會真的跟中國打貿易戰,因為中國根本打不起,連糧食都需要大量輸入的國家,拿什麼去跟人家打經濟牌?從產業鏈的角度去看,川普要逼這些製造業回國製造工作機會,倒不是完全說不通,就算退一萬步讓這些製造業走向全製程機器人化,長期來說也對美國的實業是利多。 比較有趣的是對俄國的關係,今後會怎麼走很值得探討。理由有三,第一個就是俄國很明顯的對美國示好,願意坐下來談實事明算帳。第二個就是中國開始轉向大西部計畫,一帶一路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鬼扯,但檯面上就是侵入俄國的中亞腹部。第三點在,俄國已經開始在東亞地區到處敲門表示友好,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俄國跟中國的關係從來就不是兄弟,而是核心跟附屬關係,中國不想當小老弟,就得面臨老大哥的壓力。美俄兩國聯手裂解中國的噩夢應該是不會出現,但就現在中國內鬥成這樣,要說中國還有什麼牌可以打,筆者是很懷疑。 俄國這邊的觀察點,大概從美國怎樣對付處理中東的伊斯蘭內戰問題,可以判斷出一些蛛絲馬跡。   至於中東,筆者過去抓到一些訊息,判斷來說大體上還算正確,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已經可以知道,哪些不正確跟需要修正。 首先,伊斯蘭內戰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發生,我們以為波灣戰爭打垮海珊,讓地區權力真空,才是促成亂局的主因,其實因果關係應該要反過來看。是伊斯蘭內戰的壓力太大,海珊才得要透過對外擴張,維持其權力不墜。 波灣戰爭後,美國填補了這個核心,內戰狀況只是小規模,頂多騷擾以色列的程度。但壞就壞在賓拉登發動911後,把世界主要國家都拖進中東的邊緣區。用比較學術的講法就是,伊斯蘭地區在當今世界體系中,只算是邊陲地帶,帝國跟附屬勢力不會花太多心力去經營,但蓋達把帝國拖進邊陲,強迫地區政治勢力洗牌,促成了伊斯蘭內戰的活性化。 白話文翻譯就是,美國下了重手,讓伊斯蘭的地區勢力驚覺,帝國仍然不可冒犯,只能在邊陲地帶小打小鬧。但沒人想讓伊拉克重新成為地區大國,於是伊斯蘭各勢力的大小領袖,彼此在各地試探跟放火,想要找到突破點。而正好這時候美國總統交接給奧巴馬,他宣示撤軍等於是貼內戰開打的時間表,而敘利亞內戰的表現,讓其他人發現有機可趁。 換句話說,美國在這前後十幾年搖擺不定,才是讓邊陲地區動盪不安的理由。確實,奧巴馬撤軍,讓美國避開這幾年的伊斯蘭大規模內戰,但要說這對世界秩序有幫助?徹底相反,美國的軟弱不僅讓中東伊斯蘭內戰開打,東亞這邊更鼓勵大家放火下去。 美國未來應該會把IS處理掉,因為這種政治勢力非現代化,不可能被接受成既有的政治實體。會不會跟俄國共同處理?依照目前的狀況,筆者傾向是會,但不會兩國共同出兵,而可能是透過支持現有政府的重組達成。而這幾年表現不佳的土耳其跟伊拉克政府,極可能會被削弱勢力,庫德族自治往建國之路不會是夢想。筆者認為,觀察點在土耳其未來幾年的變化,現任總統之前大力清除美國勢力,現在引入俄國,卻可能遇上美俄大和解,其結果可以當作指標。   至於東亞,筆者前幾年就說過,日本的再武裝化勢所難免,川普當選後會不會加速?筆者認為正好相反,日本想要的再軍備化,可能最終只是自衛隊的防衛範圍擴大,而不會變回日本軍。不過大勢所趨,日本一定會在東亞擔負比過去更多的責任,軍隊再現應該有點難度,但開始幫美國分擔南海防務,甚至是對外軍售,都有可能變多。筆者的觀點是,川普跟共和黨人,顯然對季辛吉派一點好感都沒有,既然會走回老路,那麼就不可能把日本放生,頂多是把項圈的鐵鍊改成鬆緊帶。 而關鍵點仍然是出在中國到底想要低頭認輸,還是繼續衝撞這個東亞體系。內部的壓力解除不了,就會對外擴張,這是中國身處世界秩序邊陲的宿命,現下不是選擇衝撞美國的海權,就是回頭去衝撞俄國在大陸的地位。筆者完全不認為,俄國會選擇繼續支持中國去對抗美國,在十年前或許還有可議空間,今天已經不划算了。 中國現下要維持共產黨統治,而不至於出現大的變化,唯一一條路就是低頭,承認中國在未來數十年內都不會挑戰這個國際秩序,而且還要實際做到,畢竟過去的信用紀錄實在太糟糕。中國不會崩潰,但是讓共產黨垮台,不見得對世界各國是壞事,把中國等同中共,常常是台灣內部分析的盲點。   至於台灣…筆者只能說,DPP跟美現任政府的人脈,比你我想的還要深跟廣,但也不要以為可以有空頭支票開,自己不肯付出代價,就別想要獲得什麼成果。   這篇就留存好了,看過兩年會猜中幾個,還是全數摃龜。
王立 2017-01-23
關於最近納粹的討論

關於最近納粹的討論

  這篇主要談論最近高中生扮演納粹,結果導致大風波事件的一些心得。 先講結論,就是這些高中生需要的是教育,不是狂罵腦殘一通再說,有問題的是學校的行政跟教學端,這些人才該死,筆者個人的意見,從校長到班導都該直接撤職取消教師資格,不然依照我國教育體制的慣性,大概就是記兩支不痛不癢的過,退休金一樣可以領,然後學生怨懟這個社會拿他們當消氣筒,相關教職人員則會躲在辦公室那詛咒這個世界小題大作。 結果會怎樣?對台灣社會來說就是船過水無痕,繼續等待下一個納粹事件爆發。這種例子少嗎?過去十幾年有好幾起了,只是狀況有沒嚴重到會上報兩天,引起相關駐台單位關切罷了。你不重懲到相關人痛,其他人怎麼會看到怕,怕到知道講解這方面議題需要小心。 至於會不會引起寒蟬效應,導致所有人講到納粹都乾脆跳過,只講課本比較安全,讓學生失去了解歷史,跟深入探討這些議題? 哇哈哈哈,講這話是沒念過中學,還是以為每個歷史老師都「很了解」納粹整套的故事?知道的人,又有幾個人有能力編寫教材,弄出一套教學SOP,讓學生有系統的了解,深入的去理解呢?從古至今都是善惡二元化,考試就是把納粹當壞人寫就好,其他的不考就不會教。 台灣啥時候突然很重視教育意義了?笑死人。 筆者下面要說一些個人觀點,大致分三個層次,其一是如何去理解納粹,其二是什麼叫做一碼歸一碼,其三是在台灣的教育系統內,怎樣去改變到可以讓學生理解整段歷史。 納粹的歷史這幾天突然多了很多探討,筆者就不說了,為何納粹是一個極大的惡,惡到我們必須將其符號禁用,防範任何的致敬或崇拜?這道理很簡單,納粹觸犯的是反人類本身這件事,不僅僅只是屠殺猶太人,納粹上台初期,無證關押跟處決了不知道多少左傾人士,後來權力越來越大後,擴張到少數族裔跟性向不合者,包括吉普賽人與同性戀者,猶太人只不過是名單上之一,而人數佔了最多而已。 網上近日有一種因為是猶太人被屠殺,所以才會被重視的言論,基本上就是鬼扯一通,整套德國反省歷史的過程,圍繞的不是猶太人三個字,而是為何一群正常人可以在國家體制下,泯滅人性的進行這種集體屠殺行為,猶太人是案例極多,不是只有猶太人。 這類以為我們要在乎納粹大屠殺,只是因為猶太人掌握金融或是以色列控制美國等,大概腦袋只裝得下陰謀論,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跟這類人討論。 納粹是如何進行有效率的種族清洗,把人性中的良知驅除殆盡?大致上來說,台灣經歷白色恐怖的應該會有點概念,你把白色恐怖升級很多倍就是了,納粹做的更多更狠更兇,而且被密告與誣告而入獄者不知凡幾。若你以為這些事情其他國家也有,那該比較的是數量跟規模,不是拿著少數的例子,反證其他人也一樣。 這種人性的惡極致化,你怎能還高舉所謂的相對概念,或是猶太人現在也屠殺阿拉伯人作為辯解?這種類比根本是不倫不類。以色列不是一個純粹猶太人國家,也沒有把猶太教當國教信奉,其中還有不少阿拉伯族裔的國民,甚至巴勒斯坦人也有,先前以色列被大肆宣揚的「屠殺」事件,讀者有多少人知道,參與者又有多少巴人「同胞」。 以色列被詬病跟被罵是活該,但要搞清楚他們做的事情是什麼,這嚴格說是一種隔離政策,不是系統性的屠殺,更沒有變成政策,企圖混淆其中差異的人,筆者這些天看到的,除了想要證明自己見解不凡外,大概就是人文素養太差,只是想要替台灣內部也有出現過很糟糕歷史做抹粉而已。 你真要拿例子類比,現在在非洲出現的一些血腥清洗還比較像,只不過看來台灣也沒幾個人在乎。 再來,什麼是一碼歸一碼?簡單說就是納粹是個混帳,共產黨也是個混帳,然後讀者你認為台灣的前總統也是個混帳。好吧,就當這些通通都是混帳好了,所以在我們大罵納粹之前,必須要先同等的力道指責共產黨,或是先罵一罵國民黨的過去,然後才有資格? 混蛋就是欠罵,想要模仿混蛋的小鬼跟師長被罵叫做活該,被修理是應該。而某人會拿著因為B也很混帳,你必須先反對跟罵B,不然就沒資格去處罰A這種言論到處招搖,此人更該罵,因為他根本不在乎事情對錯,只是要顯示自己的不同跟中立。 一碼歸一碼的意思是,納粹的過去被清理與反省,所以我們以後不要重蹈覆轍。然後現在共產黨還沒被殲滅,歷史也還沒被清算,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繼續吧;國民黨在台灣的威權時代製造了一堆冤案跟悲劇,讓我們一起努力清算跟消滅它吧;以色列今天竟然還在製造巴勒斯坦悲劇,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譴責他吧。 每一件事情都是分開的,你我都沒有資格說丟別人石頭前,自己要先沒有罪,因為你我都不是耶穌,有資格這樣講的是神子,不是我們這些凡人。 最後,台灣的歷史教育怎樣去改進?依照筆者在現場的觀察是,目前的狀況是完全不可能。光是要理解整套納粹歷史,即使只是談論部分,剩下給學生查資料,當前的教學空間是幾乎沒有的,課程進度跟考試需求壓力太大,根本做不到。 要深入討論就必須要花時間,現在中學歷史課一周剩下兩節,光是要把台灣、中國跟世界史的概論講過去,幾乎就消耗光了,你又不可能開社團課去專講歷史,實務上是沒有做到的可能。 但是,教師可以,教師研習還是有時間,學生沒有空去做這種研究,但是教師沒有理由說沒空,你可以說考試都沒空了,哪有時間教,但沒有理由說學生拿一套納粹扮演計畫說要實行,你還笑著說沒關係。 教師的義務就是在這種時候,要花時間去指正跟引導學生,今天學生會蠢到去拿納粹當展演,至少表示有那個興趣,你此時費工夫去教育的效率最好,結果沒有做就算了,還反過來說學生投票過了,就只好一起參與。 不修理你要修理誰? 台灣人若真的很想做這種歷史教育的部分,第一個要改的不是教材,是教師本身,而且要在大小地方都著手進行,不是只有上歷史課需要。這道理不是只有人文教育,數理教育同樣也是,流於考試的形式,就是連數理都沒學好,除了考試以外什麼都不會。 別去怪學生了,教師跟行政團隊自己不長進,一點敏感度都沒有,出了事情才在討拍拍,本來就是活該欠罵。 最後,筆者在某同溫層看到一些很神奇的看法,大致上只能說,你們鍾愛的黨之所以會慘敗到今天,熱愛的信念都沒人鳥,就是因為你們在乎的,台灣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 醒醒吧。
王立 2016-12-26
記住執行者都在基層

記住執行者都在基層

而且大多不聰明,又很怕事。這兩句寫在標題大概就會變成標題殺人法,但又不能不寫。 近來有三件事情讓筆者有些感觸,最近的就是新北桃子腳國中,因為校園地板無法承重,阻止救護車入內執行勤務。再來是某位台大電機的教授,談論有關他的教學法遇到的挫折之類,以及台灣人需要學習什麼能力。最後就是勞基法的修正等等執行問題。 這三個問題和再一起,筆者的想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通涉及到現場執行人員,而且都是現實問題,並非紙筆作業就可以搞定。 桃子腳國中小已其無車環境自豪,打一開始設計上就是不讓車輛進入校園。那麼當初是否有想過救護車入內的問題?人車分道的設計不可能沒考慮到這點,依照校園的設計,救護車是有進入的空間,問題出在這種設計到了執行,是否能夠落實到底? 依照新聞所述,是校警擋車進入,後來校方高層才通知不需要阻擋。聽來很蠢嗎?那麼萬一真的壓壞地板,第一個要負責跟寫修繕計畫的人,他願意嗎?不要覺得這很沒良心,因為絕大部分的學校單位都很怕事,負責單位的主任跟校長若肩膀不夠硬,這類事情就會一直發生。 反正事後寫檢討報告的人又不是主管,都是執行人員。這種狀況一久,想也知道執行面會是什麼怪樣。桃子腳算是倒楣,遇到特別怕事的基層執行者,主管大概也是怕事那一種,才會讓校園運作採最保守標準。 至於提倡翻轉教學的葉教授,筆者已經不止一次沒好話了,近來聽到他轉述一位大學教授,說他小孩原本上分組討論數學,上的很開心,結果家長去一通電話投訴,就全部改回原本的上課模式,甚感可惜。 拜託,這種事情還要你現在講?打一開始推翻轉的時候就該知道了吧,若當年你明知基層會如此,那麼強推的理由是什麼?若當年不知道,你現在總該修正了吧?怎麼還是重複要有教學熱情這種鬼話。 教學熱情每個老師都有,都是被現場的實況磨到懶了,鼓動熱情的方法,第一步就是拆掉學校老師身上的枷鎖,找有肩膀的主管扛住家長無意義的壓力,然後給第一線的教師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現實很難,全世界也很難找到這種良好的環境,但最起碼訂立規則的人,必須知道現狀的困難點,才能找到突破口,進而改善現狀。 光提要教師有熱情,是有個屁用。今天讓筆者到台北的實驗中小學,手上學生滿滿的優質,父母不是教授就是高知識分子,這種學生給任何人教都不會「太差」,給筆者這種有點辦法的,大概每一個都可以衝到前段去。問題是,全台灣這種學校有幾間?又有幾個班是這種狀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誰不願意啊。 現實就是根本沒這種事,絕大部分的學校,一個班有三五個願意讀書的,就該偷笑了,有十個八個還願意認真,已經能夠垂淚感恩了。不然為何會考三年,還有有將近三成的人拿C?每間學校補考人數都是在比多的,學校難道都沒熱情? 就是被這種動不動想到點子的教授害死的啦,找出版社跟有力人士,去教育部推廣想法,弄成相關人員的業績,反正執行就是丟下去,要基層寫報告就好,至於結果到底如何,誰管他。 各位讀者,你們知道翻轉教學根本一點都不新嗎?過去幾十年間,至少兩三次以上類似換湯不換藥的計畫,隨便問一些老老師,大概都會碰過一次,效果怎樣?哈哈 翻轉,先翻轉考試制度,不然現階段教學狀況是改變不了的,你把升學機制翻轉了,還得要家長含淚吞了,後面才會跟著改。教育現場的慣性很大的,不是一紙命令就可以推得動。 最後是勞基法,筆者始終無法理解,為何有些口口聲聲說站在勞工立場的人,自始至終都沒工作過,從事工運一輩子,一直都是底線絕對不退後,逼資方根本沒談判空間的人在主導。這些產業工會跟高教工會,是有幾個人真的在產業界做事過?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法令的修改需要執行,當全國都違法不遵守,此法等於無效。不要幻想臨時聘僱數萬勞檢員,撒豆成兵的到台灣各角落,鉅細靡遺的清查所有公司工廠有無違規,有違規的就重罰幾百萬。這種作法一定害死整個產業,不需要去翻課本找答案,去現場做過就知道為什麼。 並不是你開了重罰幾百幾千萬,就一定罰得到,也不要幻想說大公司老闆都會找議員施壓等等,現實比你想的還要複雜。越是大公司,聘僱的人往往越多高學歷背景,這種人出事情,想要給點錢打發可不簡單。反過來說,傳產很多低學歷的出事,極易被恐嚇哄騙,職災給個幾十萬就趕人走的也是有。這一定嗎?也不盡然,資方找了議員來護航,勞方找了兄弟來談判,一條命哪能簡單善了,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結果筆者看到網路上的說法,好像勞方絕對是待宰羔羊,資方都可以靠政府平安過關,最好是這樣。 就算退一步說,你把勞動條件一次性提高,結果會是什麼?保證是瞬間大量失業,很多已經賺到錢的老闆,會乾脆裁員或是關廠,他根本沒差,賺到的錢都夠留給孫子花到死。剩下的是頭都洗一半,只能繼續撐的資方,然後不會有其他新的資本家想跳進去開新公司的。 幻想要有節制,新創公司沒那麼簡單,勞動條件改變,既有的經濟狀況不改善,景氣沒有變好,不會有人想賭下去的。在高喊所謂的爛公司倒一倒之前,先想想這些底層沒有辦法換工作,更無力學習新技能的勞工,倒掉後該怎麼辦。 要政府給失業補助,職訓補助,保護這些可憐人,當然可以啊,要不要從稅金出?或者說,這些高喊的學生跟工運人士,你有在繳稅嗎? 要把資本家抄家,抄他們的錢來發,說的比唱得還好聽,若過去賺錢手段一切合法,你這無異政府搶劫。一個國家走到搶劫資方,經濟鐵定爆掉,近來有個案例叫做委內瑞拉,可以參考看看。 再說,資方只有大老闆?巷口麵攤跟便利店老闆等自營業,算是勞方嗎?訂立一個最底限法規,竟然可以釣出一大堆腦袋,筆者也是服了。 最後,筆者要說的是,不管你是學校的教育政策推行,還是勞動法規的修改與執行,請記得去執行的基層,絕大部分都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聰明跟積極,但也沒有笨到不知變通跟造假。
王立 2016-12-12
關於菲律賓的走向

關於菲律賓的走向

因為菲律賓總統近來的言論,或多或少出現了很多揣測,當然我們不知道檯面下的狀況,也就不便講太多。   但還是得講一點東西,所以這篇筆者偏向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假設性的」,另一個是「應該是的」。   首先,我們假設「菲律賓真的棄美投中」,那麼整個盤面會有什麼狀況,台灣又有什麼優勢可以用?   盤點手中武器,台灣的海軍涵蓋南海不行,但是封鎖巴士海峽綽綽有餘,菲律賓也沒那個能力跟台灣比較海空軍。以南海袋口來說,台灣還是穩居優勢,反倒因為美國會把重心北偏,得到更多資源。以目前來講,應該只是軍事資源,租借港口或是軍事基地可行性不高,但也不能說不可能。   以南海的狀況來講,菲律賓就算聯合中國,頂多只是跟胡錦濤年代的共同開發基調,看目前菲律賓內部的狀況,要他們承認南海區域主權屬於中國,沒人可以接受,杜特蒂也不會這樣宣稱。純粹經貿合作的話,大概就資源開發的程度,就算要軍事合作,怎樣看中國都不會貿然前進菲律賓,再怎樣這都不是玩電動,中國不會這麼躁進。   也就是說,菲律賓就算轉向,也不會是全面性的投向中國,並不是左右逢源的問題,而是客觀上中國並無能力一下子吃掉整個南海,甚至是聯合菲律賓的範圍。經濟的合作最可能,若是可以保持檯面上的抗爭,檯面下一起去跟越南或印尼爭奪島嶼,倒不是不可行。     假設完了,談點實際的東西,筆者對杜特蒂並不熟,只知道他這人很非典型。但依照目前的資訊來看,他似乎在原本的發跡城市,是一個山大王,還會組織類似私人武裝勢力,去消滅敵對的政敵。好方面想,他跨越法律去處理問題,壞的方面來說,這不就是黑衫軍?   坦白說,會組成黑衫軍進行法外處理的人,絕對不可能清白,只是目前我們不知道他的黑手套跟白手套是誰,到底誰拿錢給他去壯大聲勢,至少當前不會是美國。而此人明顯欠缺國際外交的概念,用類似金正恩的方式大言恫嚇,這最可能的狀況是他習慣了。也就是說,他習慣依靠威嚇來險中求勝,並利用這種方法獲取政治資源。這招在國際中效果並不大,最多引起外交抗議,而實際上的改變並不大。   筆者認為,狀況「應該是」他崛起太快,在菲律賓中央沒有人,也沒有其他資源。所以並不在乎打爛既有的政治模式,到處放火給外交與國防單位去擦屁股,趁機消滅政敵與放上自己人。   而對外,反正他的政治基礎跟美國沒有太大關連,假裝翻桌並沒有損失,相反的在中國現在亟欲對外突破南海圈的時候,虛懷假意一番就有錢拿,就算是假的也有效果,為何不可?   所以之後會怎麼發展?筆者坦言不大清楚,只是覺得一個會組織黑衫軍的人,手段跟城府應該更深,現階段沒有其他資訊,也無法下太多評斷就是。   觀察點在於,美軍基地是否會被真的關閉,只要這些美國實際在菲律賓經營的沒有改變,筆者是覺得都還好,實際上的改變並不大。土耳其那個才叫嚴重,現在大家在等下任總統,這一個沒處理好,土耳其真的要面對庫德國了。  
王立 2016-10-25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左派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左派

沒經驗又愛陰謀論的問題比較大。  這篇想了幾周才寫,其實不是被這些成不了事的左派氣的,是那些整天嘲笑左派的自認右派者,原因?只是嘲笑有意義嗎,很多事情了解原因,才會知道怎麼去把事情做好,不然重蹈覆轍只是害死更多人。     全世界的左派,在這幾十年內相繼執政過,但多半都有一些問題,就是好像把國家社會攪得天翻地覆,死了不知道多少人。這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當前世界的運轉模式,百年來都算是右派主導,整套價值體系突然換了一個偏左,又是強硬認定自己是正義的,猛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國家當然是混亂不堪。   正常人,會去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想出解決辦法,如果發現現實跟自己的課本理論不同,就會去修正理論,得到更優越的新理論,作為下一代的教育工具。然後這些找出左派理論哪裡不合用,並加以改良跟修正,使其可以推行,促進社會進步與技術革新的人…   就被進步的左派學者,跟無腦大學生批評為背棄理想向財團妥協的騙票政客。 所以檯面上的右派,很多也是被貼標籤來的,雖然這也算是右派自己種下的禍根,現在我們都知道,多元化才是促使進步的動力,可是當年呢?   因為共產國際的問題,先進歐美國家為了防堵紅色擴張,極力打壓左翼的成長,讓這些左派人士丟掉工作,嚴重者甚至被羅織下獄。結果,大部分左派的人,多半只能在文教機關工作,當教授或是藝術家之流,整個政經界的主要位子,都被右派所掌握。   這有其背景,筆者也不認為這樣不對,畢竟當年共產勢力之旺,許多知識分子都真心相信蘇聯的魅力,天真的以為社會主義是可以推行成功的。只不過實務派的人,很清楚「蘇維埃社會主義」的本質其實就是另一種獨裁,反過來說當然會阻止左派人士的親蘇化。   反正,結果就是,在實務界中,左派人士沒有生存空間,只能靠文教事業過日子。然後這批人教出了大量的徒弟與徒孫,在文化面上對社會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各種效果,培養出日後大批的左派支持者。   這些人因為無法接觸實際政治操作,在書本跟理論上不停地回饋,自以為解構了「真實」,慘的是蘇聯在幾十年後才倒台,這些人都老了。就算倒台後的資料顯示,蘇維埃社會主義根本就是夢一場,這些學者已經老到無法改變,拒絕相信現實,以至於持續訓練天真的左派大學生畢業出去。這種不停的回饋理論,加強信念而非接受現實的做法,導致現在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自稱左派的人有一大堆幻想家,根本不知道經濟政治的實際運作方法,陰謀論滿天飛,一旦有人真的參與政治…   往往被批鬥為背棄理想,向財團妥協的政客。     這情況在美國跟歐洲相對還好,因為民主比較成熟,政治需要不停的選舉,一個剛畢業的左派小夥子,真給他選上後往往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在多年折衝跟修正後,終於可以選上個市長,但身邊的朋友與幕僚也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無法接受妥協的都走了,然後…   上電視跟報紙批評以前的同志背棄理想,向財團妥協。   像是美國,市長做得好,又得到支援之後,朝向國會議員跟州長之路邁進,而面對更多人與更多利益,他就越得要偏向這個世界的舊有體系,你問他為何不堅持理想?拜託,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認同,連選都選不上要談何改變?而那些老朋友…   依然在電視跟報紙上,批評老同志背棄理想,向財團妥協、出賣百姓。   所以,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左派根本執政不了,或者應該說,能執政的都被那些沒當政過的學者跟批評家,罵成死右派去了。原本左的都被罵成右了,那還剩下幾個真左?   這不重要,對這些堅持理想的人來說,妥協是絕不可能的事情,你們都是向財團妥協、出賣百姓的資本家。     你說這很蠢,但堅持幾十年總是有代價,這代價是右派自己種的因,因為過度偏向某一種體系的結果,就是整個階級僵固化,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在這種體系中翻不了身,逐漸傾向另一種思維,這也是近年來左派人士漸漸可以取得政權的理由之一。   只不過,看看那個悲劇的加州,我們心裡要有數,這可是在大部分民眾都相信了這些左派理想下,才可能發生的狀況,但其結果就是財政的瀕臨崩潰,與造成極右的再興,畢竟這些執政經驗趨近零的左派,真的執政後可能把事情搞好嗎?   這絕不可能,但為何左派堅持自己沒有錯?這不是什麼王八蛋的左派天性,是因為在幾十年失去接觸實際操作的狀況下,脫離現實太遠,但左派的人認定,這是價值觀改變的必要犧牲,只要整套價值轉變了,其理想就可以推動了。   這種想法就邏輯上來說是對的,但實際上卻必然是災難,各位讀者想想,希特勒當年是不是也打算推動一套新秩序,全新的價值體系在其他人身上,蘇維埃不也是一樣?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禍害他人無窮。   因為左派之所以可以在學院跟這些進步人士中如果興盛,很大一部份就是不愁吃穿的問題,加上民眾向來對陰謀論買單,媒體操作下這種理想派人士很受歡迎,反正真的執政後,事情沒有發生轉變…   就都是其他人背棄理想,向財團妥協、出賣了百姓,讓我們先消滅資本家,課與超高額的稅負,拿來發展理想就可以了。     奧巴馬當選後的世界,還有歐洲許多國家左轉,之所以弄得傳統盟邦人心惶惶,主要就是這種不負責任的想法造成。因為對這些左派人士來說,問題都是出在帝國主義跟資本主義,只要美國帝國主義撤出,讓他們「自己解決」就好了,國內問題只要強行推動各種福利,錢從資本家身上挖就好了。   別鬧了,現狀是經過長期且許多人的努力,逐步建構出來的,認為這一切都是錯誤,想要一次改變世界,當然會造成很大的災害。尤其是那些沒有在現代經濟裡面繞過一圈的左派,對於產業鏈的敘述跟解構,幾乎都是錯的。   但這也不代表右派都是好東西,王八蛋也是一堆,南美洲的經濟震盪療法,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沒有考慮到當地的政治現實,結果只是製造出一堆新的壟斷階級,然後民眾過得更慘,死的人更多。   不管你左或右,脫離現實只談理論,拿個數據就要大家照著修正,鐵定有鬼。     筆者想要說的是,數據這些很重要,但是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你沒實際操作過這項業務,或是碰過相關的產業,根本就不可能從紙上作業,釐出其中的絲絲脈絡。   右派的禍害在於,價值體系算是符合當代的主流,所以常常自認自己釐清的狀況,對於數據的解讀主觀又有盲點。結果往往是出事才發現,政治情勢沒搞懂,權力結構想錯了,結果事情沒做好就罷了,反倒害慘相關人士。   左派的問題是另一個,非主流的價值一旦取得權力,強推理想就會立即受到強烈的抵制,而往往又不肯妥協。他們最喜歡用霸權、帝國、資本主義、父權宰制等解釋,這種萬用鑰匙的解讀法,無助改善現狀。下場就是,拆解了現實權力結構,但卻沒出現想像中的權力重組,社會崩解秩序失衡,原有的人死得很慘,想要幫助的人也沒幫到。   但真要說起來,關鍵點都還是出在經驗,人類體制走了幾千年,有許多的現實,包含了制度跟慣習在內,影響的要素多如牛毛。左右派的理想家總會以為現實會照自己想的走,實際上去問問有經驗的,大概都可以預測某個改變,會對未來狀況產生甚麼影響。   右派再怎樣亂搞,至少是在現狀的架構下面,萬一出事都還有可以協調的力量存在。在國際間至少大家為了平衡跟秩序,或多或少會介入,避免更大的問題。左派的亂搞,是徹底翻掉現有的架構,企圖建構一個新的結構出來,但往往達不到他們預想的狀況,結果是更加混亂。好比美國過去八年,即使奧巴馬後來踩了煞車,造成國際的混亂而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     其實,左派走到今天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很大一部份是自己搞出來的,小部分是右派抵制數十年造成的思想僵化。   因為,每一個接觸現實而修正路線的左派,都被打成向財團妥協、出賣老百姓的資本主義死右派…   那到底真左派還會有幾個可以做事的貨色?搞鬥爭很行而已。  
王立 2016-10-03
教改夢一場?

教改夢一場?

話說回來,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 最近有一篇還算蠻夯的教改文,大意是說英國將要徹底更改中學升學制度,改變免試回考試,然後中間穿插的一些歷史脈絡,最後回到台灣的教改應該要引以為鑑。   恩,不意外,整篇都是去脈絡化的敘述,然後預設很多議題的立場,引導讀者走向結論,這個結論在台灣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考試比較公平,聯考萬能超棒的。   筆者在這篇就不罵人了,在此先請教各位,教改的目的是什麼?促進階級流動,還是篩選出最佳的人才,抑或是要提供國家社會優質勞動力?其實,在你回答上述的選擇時,你是在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除此以外沒能證明什麼。   教改到今天,網路的文章來回幾百篇,各種論述都出現,大致上不脫階級流動、人才篩選跟職業訓練等幾個方向,這些論述對錯呢?每一個都是對的。而反對跟支持教改的,也會對各種教育現象提出看法,像是補習變多與否、升學管道公平性以及學生程度是否變差之類,這些現象的說明有沒有錯誤?一樣都對,沒有錯。   單純討論現象當然不會有錯,但拿著現象就指稱發生何事,這種解釋的功夫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絕大部分的人,包括筆者的同僚在內,幾乎都是依照經驗判斷,根據從小到大的教育經驗,去對現象做論斷。   那好,講了那麼多,教改到底是不是夢,所謂的免試跟考試入學,到底好壞在哪?這是假議題,因為英國的免試不是我們想的免試,考試也不是我們想的那種單選題考試。再說,公立跟私立學校,在英國可沒標準的課本,各家學校使用教材差異遠遠高過台灣。真的要說,那就是台灣的教育死板保守的程度太過分,根本連拿去比較先進國家教育的資格都沒。   一個從小學到大學,公立或私立都被教育部,國家牢牢控制的制度,拿英國的脈絡來套,本身就是荒謬。比較教育學,是要拿各國狀況來研究,整理歷史脈絡後,找出一些適合台灣現狀的建議,過去二十年的教改路,絕大部分都是由教育專家去制定跟修正的,他們不是白癡,手上有大數據跟研究分析,很清楚一般人認知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唯一在過去教改二十年,會徹底政治指導教育,修正整套制度甚至教學內容的,只有上一任總統。   下台就下台,也不扯他太多了,砍死他也是得收爛攤子。   先進國家各國的教育制度變革,歸納後可以得到一種擺盪,也就是若把制度列成幾個雙向箭頭,免試對考試、公立對私立校、常態對菁英編班,每個國家幾乎都是過個十幾年就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差別只在於有的是快速轉變,有的是緩慢調整。為何會這樣,難道沒有一個標準的教育制度解答嗎?當然沒有啊,教育制度根據社會結構會轉變的,每當社會、經濟乃至於政治目標發生變化,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跟著改變。   會認為有一套超棒制度,除此以外都很爛,這種想法才奇怪。   筆者寫過很多酸考試制度的文,但不代表反對考試,恰好相反,考試是測驗學生學習成效,極具效率的一種方式。但正因為太過於效率,所以才要更加小心,知道考試制度的利弊所在。而大部分的人之所以支持聯考,或是反對免試,大部分都是膝反射的概念,或是拿著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甚至是腦補跟幻想,就認為自己是對的。     筆者具體來解釋一下,教育制度是一種階級的複製工具,而且理所當然會複製這個社會的統治結構、菁英喜好。而為了下一代的複製,現在的高階級勝利組,會有極大的誘因傾向不改變,好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跟經驗去面對。也因此,這批被訓練出去的人,很容易回頭成為下一代的教師跟公務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菁英,他們又會回過頭鞏固這個讓自己出頭的制度。   多元入學,開了很多後門,讓低階級的人沒辦法出頭,難道不是嗎?當然不是,數據證明聯考並沒比較公平,結果恰恰相反,相同的考試題型適合反覆操練,對於中產階級有閒錢補習的人最好。多元入學看似有才藝跟科展加分,似乎只會給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方便,實際上這種人少的可以,比例低得要命。而且很有趣的是,沒人相信那些大學教授跳出來說,絕對沒有開後門這種事,大家都會聽朋友的老爸的外甥的小孩的哪個人,靠了某種方式進了哪間大學。   道聽塗說遠比真憑實據的多。   那回過頭來說,台灣的教改方向對還是錯?坦白說,沒人知道,但對教育有長期研究的人,絕大部分的共識都是,傳統的那一套絕對不能繼續用。原因很簡單,因應不了未來的變化,我們的教材太僵化,反覆演練跟死背,只能挑選出記性跟耐性好的菁英,然後其他人放生。這些菁英有比較能夠面對全球化的世界?沒有啊,不然台灣今天的慘況,難不成是這些剛畢業的20歲小鬼害的喔。整天罵草莓族沒能力,問題是出在誰有領導跟指揮力吧?   第一次聽過打仗輸了,將軍毫無責任,小兵必須揹責任斬首的。     教改會不會是夢,筆者坦言不知道,但觀看各國教育的變革,以及近年來網路跟全球化的狀況,可以肯定既有的那種僵化考試模式鐵定失敗。   考試不是錯,錯在考試的內容,如果極端點來說,我們讓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一半分數改成現場實驗操作,社會科全部都是申論簡答題,這種考試難道會沒有鑑別度嗎?先不論實務上難以辦到,絕大部分的家長聽到這種主觀判分法,就會氣得跳腳了。   台灣鄉親要的是標準答案,沒有任何空間可以討論的非一即二選擇,至於這個世界其實不考是非題,並沒有那麼在意。   教改的人不是白癡,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問題始終出在政治問題,各科的學術龍頭,總會希望基礎教育多教一點對自己有利的。產業界更希望學校幫它們培養即戰力,自己就不需要教育訓練。   多想一想,你支持的那種考試,是否其實只是一種讓人搭順風車的做法,很多教育問題會看得比較開,不會那麼的膝蓋反射下結論。  
王立 2016-09-20
 台灣戰略地位解釋(初級版)

台灣戰略地位解釋(初級版)

遇到一些狀況,覺得還是寫一下好了,這篇是要給對台灣到底擁有哪種戰略地位,幾乎沒有概念的一般人所看,故請懂進階狀況的各位先進多多指教,補充說明。   首先,如果讀者可以,請下載google earth,因為一般地圖會有偏差,會感覺不出實際的大小跟距離感。接著,把台灣放在google earth的正中央,你才會有一種台灣到底在哪的感覺。絕大多數人都是看地理課本的地圖長大,對周邊國家關係的認知,就是建立在台灣在整張地圖的右下角。   這種認知會給人一種錯誤的第一印象,台灣是一個邊陲國家,眼光必須往西邊看才可以。但如果你有放到正中央,印象應該會是,周邊幾乎都是海,而且除了西邊的亞洲大陸比較近以外,跟北邊的日本列島與南邊的菲律賓群島比,距離似乎都很微妙。   到此為止就可以了,我們會發現,要前往東北亞區域,除非經過台灣周邊,不然就得要航行太平洋繞一大圈,開船不是搭飛機,到日本只要幾小時,多繞一段路的時間是以天計算。這表示控制住台灣,可以完全掌握東北亞航線,日本韓國如果無法利用台灣的航道,就得要走北方路線到美洲,若要利用南亞方面的資源,必須在廣大的太平洋上繞一圈。。   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當年日本帝國的南進政策,為何第一站就是台灣,並且要把台灣建設成有利用價值的農工業基地。就以大陸思維來說,台灣的確太小,拓墾跟開發似乎很快就滿了,但就海洋觀點來說,台灣的土地跟物產已經夠多到可以當重要基地。   那麼就以大陸觀點來看,台灣正好處在一個西太平洋的凹入點,而且東邊就有深水港可以用,掌握住台灣就可以控制東北亞區域的咽喉,更可以成為前進太平洋的基地。讀者若把台灣放到最西邊,就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涵義,因為整個東面就只有點綴的島嶼,可以當作大型基地的地方,只剩下夏威夷一處。   這也是為何中國要進入太平洋,勢必取下台灣的理由。因為要把日本跟菲律賓納入勢力圈,你還是繞不過台灣這個結。而且以中國目前的假想敵美國來說,只要把台灣收到勢力之下,整個西太平洋的美軍防線就出現缺口,除非退回第二島鏈,不然就是得極大幅度的投入資源到日菲兩國,完全不合算。   如果把眼光放往南邊,把台灣放到略偏上的位置,我們看到南海就好比一個袋子,台灣就在袋口,無論是資源的出入,或是軍艦的航線,都會在台灣海空實力可以涵蓋的範圍。也因此,南海的大棋局台灣沒有理由不下去玩,但玩法絕對不是大陸型思考的「奪島固守」。   請把中心放到南海的太平島上,然後拉直線距離到台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尷尬的點。雖然土地夠大到可以起降飛機,但顯然不夠放入大量守備部隊,而且距離實在太遠,若遇到他國有計畫的大型進攻,想要馳援恐怕是來不及。但反過來說,如果連太平島都這樣,就算是其他被填海造陸到夠大的地方,狀況也是差不多。這意即南海戰略的焦點,其實是口袋的袋口跟底部,但底部範圍太大,周邊國家也難宣稱全部主權,只剩下袋口的台灣有控制能力。   留住太平島,最大的優點是,這會是一個中介的基地,如果有心填海造陸,此處是可以擴大成有用的中繼基地。很多國人對南海的距離跟大小感覺太過欠缺,又對島礁的價值評估不當,才會有寸土必爭的錯覺。太平島的功能很大,甚至可以放防空與反艦飛彈,但為何到今天台灣只有放機砲等較重型的武裝,始終沒有建立固定的飛彈基地想法?   很簡單,回到一開頭說的,南海的重點是袋口,但要在南海有效運作,需要的是強大的海軍實力。目前有能力全盤掌控南海的只有美軍,在此處放置任何反艦飛彈,甚至是範圍夠遠的防空飛彈,意圖何在?只是面對菲律賓或越南的小型船艦,重機砲就很足夠了。   該利用的是這個位置優勢,然後依靠既有的占領事實,去玩國際法跟輿論戰,可以的話把桌子掀了,全部都變成公海,也沒太大損失,其他國家沉沒的成本才叫慘烈。       講到這,差不多講完了,這算是大學等級不到的基本地緣戰略概念,實際上運作很多空間可以談。重點是「想定」,你要列出主要敵國、次要敵人,並依此規劃適合的戰略方案,全世界沒人有那個錢,可以在像是南海島礁上,駐陸軍、設海軍、擺空軍,順便屯田養兵蓋工廠等鑽油井。   那回到一開始的台灣地位,我們要有何自覺?這第一步就要有現實感,台灣不是沒有歷史,我們過去屬於哪一邊,現在應該怎麼走,不能用理論紙上談兵,在今天武裝幾乎美規化,電子作戰、海空演練常常心照不宣的跟某國聯合演習,這時候大談台灣瑞士化,兩邊逢源大國狹縫取利,這不叫做心思縝密,這叫做腦袋有洞。   至於有沒進階版?有空再說,在台灣要把那些領對岸錢寫假報告的打爆,還不如專心去打下立法院修法比較快。  
王立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