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相關文章

院轄市迷思

院轄市迷思

  台北市,相對台灣其他五個院轄市,是得天獨厚的。不像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市是市縣合併,或由縣升格,有城鄉差距,台北市相對而言是都會(Urban)。新北市包圍台北市,以及省轄基隆市,包山包海更是世界行政區域規劃奇蹟。 台北市人口並非院轄市最多,面積也非最大,但拜「首都」之設置,預算最多,基本建設也最好。以日本的東京都為例,台北市就像都內區部,大家熟知的銀座區、新宿區等二十三個區的從前的東京市;而新北市則像都內市,如八王子市、成田市、多摩市等二十六市。台北、新北分置兩院轄市也是政治角力,現實爭奪的結果。 東京都內區和都內市是有地方自治權的,不像台灣升格的院轄市,轄下都改成「區」而且沒有地方自治權,區長官派。新北市有些區的人口數甚至大於其他縣或省轄市(奇怪,省已廢除,還有此類設置。)可以說是政治倒退或混亂。 台灣的院轄市升格,主要是因為統籌分配款的爭奪。地方行政首長猶如封建諸侯,院轄市更甚。本位主義重於區域平衡,人口多的縣市先搶到錢再說,哪管不能升格的縣市。但錢多了以後,權力大了以後,原來的縣份偏遠鄉區呢?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的「市」有那麼多偏鄉的?國家認同的分歧,在中央、地方執政黨派,更顯爭端。二○一八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更是明顯。 台北市被諷為「天龍國」,除了從前長期累積的中國城、中華台北意象,也因挾首都配置的建設先行(捷運就是),台北市長常目睭生佇頭殼頂,斜眼看台灣其他縣市。明明不是你這個市長的貢獻,卻又自鳴得意。說別的院轄市不配設置捷運,因為要借錢、會賠錢。什麼跟什麼嘛!倒打中央,彷彿輕而易舉。反正一張嘴,敢講就是老大。 平平攏是台灣人,是共一個國家。區域均衡發展才是國民的福祉,但地域、階級的矛盾似乎常被本位主義政治人物挑起。沒有國家一體的共同體思維,自以為是的太多了。這一次地方縣市首長就職,有人的排場像皇帝登基,市政還不知怎樣,別苗頭的姿態先出來了。 一個小小的島嶼國家,本來應該更有共存共榮的發展意識,但六院轄市統轄絕大多數人口,台北更是一個頭兩個大的畸形發展,只會形成頭重腳輕、站不好站不穩的現象。台北市自恃「榮」、「華」、「富」、「貴」,五個院轄市乘勝直追。其他縣市呢?次級國民、次級公民?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應該從基礎建構的新視野做起。打破院轄市迷思,地方自治體才有國家共同體的新視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2-25
迷惘的島國

迷惘的島國

  令人感慨的感言,是花蓮縣代理縣長蔡碧仲在議會總質詢後的談話: 「一個沒有廉能的花蓮縣政府,嘴巴講的幸福花蓮,統統都是騙人的;一個資訊不公開、神神秘秘的花蓮縣政府,說要讓花蓮幸福?這是不可能的。」 但花蓮縣民就是以七十%以上的選票,硬生生地把因炒股案被判刑關入牢裡的前兩任傅姓縣長的徐姓妻子,從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推上繼任縣長的寶座,維持了花蓮縣傅家政治王朝。 好山好水的花蓮,怎麼了?文化秀異之士輩出的花蓮,怎麼了!山的高聳、海的遼闊,造就的是這樣的狀況嗎?這難道不是一種特異現象,嘲弄著台灣? 「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成首富」這不是金光黨的口訣嗎?難怪從市井小民到達官顯貴,被騙財的人一大堆,被譏「又老又窮」的高雄,選民翻轉了發展的邏輯,竟還有一大堆人以為「九二共識」是「一邊一國」。 一大堆人為不甘陳其邁落選與他在駁二喝咖啡,聽音樂取暖,但這樣抵禦寒流,有什大用?高雄人,恭喜發財了。 再看看台中,一個市政亮麗、爭取連任的市長,眼看著花博的繽紛多彩,落選了。主要是紅黑派系大聯合,復辟成功。選後一週盧秀燕的網路聲量驟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二,但又有什麼用?還不是黑道共治成形。 蔡英文總統執政風格未盡獲民進黨支持者認同,中央執政腹背受敵,被改革者反撲。但起作用的是北柯,他的「垃圾不分藍綠」,既打了中國國民黨,也毀昔日讓選的民進黨,挑起「世代衝突」為己用,成就了自己,不盡有益於台灣;而南瑜引風搧火、借勢發揮,引「階級矛盾」推倒改革的願景。 台灣人民的選擇考驗了台灣。如果台灣是正常國家,選舉結果或右或左,沒什麼。但既非左或右,而是台灣與對台灣有威脅、利誘的中國作用力的效應。台灣究竟怎麼了?是一個被詛咒的島!?不應該是,應該不是!是迷惘的島國?是的!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2-11
迷亂共同體

迷亂共同體

  從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民選,台灣進入民主化的年代,以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為主的兩種主要政黨都在競逐「中華民國」的政治勢力。前者朝向台灣化,但未盡建構新國家;後者除李登輝曾想朝向台灣化,其餘都想維繫中國性。兩種力量互有起落。二十多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由走資化,對重利的台灣形成誘引,對朝向主體化發展造成壓力。台灣國家共同體的建構充滿難題。 長期黨國化教育的國民人格養成,台灣存在著擬似中國人的認同,崇拜大國,不能理解一民族也可以多國家,何況中華民族存在著民族的差異。要說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中華民國」,說服挾持「中華民國」的人們一起建構一個真正的新國家,是困難的。隨殖民體制一起渡海來台族群及後代,大都不能建立新的認同、勉強以「中華台北」表述自己的國度,似乎也已內化在許多人的心裡。即使不能各表,「九二共識」也形成自己的牢結。 台灣人講:不要不緊(不在意),選舉這種民主化的意志與感情動向表示,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互有流失。好像宮廟大拜拜的選戰,人們在酩酊中被候選人拜託,有時被賦予意義,有時是利益、買票賣票仍未杜絕。在被殖民意理下的人民選擇自己的命運彷彿遊戲。神失靈,請鬼提藥單?! 「不分藍綠」、「不藍不綠」,遊走在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勢力,被狡黠的政治人物運用。「選誰都一樣,要賺才有得吃」以及執政的有權力者都常被批評「吃香喝辣」,形成人們在投不投選票時,短暫的國家主人快感。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權力的追逐相互傾軋。 台灣的民主化落實於獨立國家,本來應該對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上的人們有益,會相對鑑照專制政權,成為指針。但從反共到親共到聯共的後蔣時代中國國民黨人,追逐著不是大義而是私利。曾倡言漢賊不兩立,但易位之後不但不能平起平坐,反而走向戴罪立功之途。 綜藝節目化的選舉活動而不是深層的文化運動,民進黨事實上也追逐著這種大眾消費社會的淺薄。得政權,未能深耕,難怪澳洲學者加博在這一次九合一大選前的一場演講,對阿輝伯之後每一位總統沒有高評價。評價的視點應該是政權交給了誰?民主之路的發展或穩定台灣政權與否?連續或中斷。這是小英總統面對的考驗。 民進黨執政不力,被認為失去地氣、年金改革的反挫,加上黨內派系的權力之病,沒有深層文化構造,政權不穩固,被人民教訓了,柯文哲摘取白色力量為己用,不一定能被信任。韓流巧妙地漂白易容,擺脫中國國民黨的深藍形象。也不盡為中國國民黨,他順形勢不出力救丁守中,形同放水給柯。柯風、韓流演示著政治的另類綜藝大戲「只是肥皂劇」。演戲的瘋、看戲的憨。掀起風,作起浪。重私利輕公義,保守而非進步的人民,教訓了民進黨,卻害了台灣。北柯、南瑜現象,反映了選民的虛無化快感,也是迷亂共同體現象。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2-04
政治浮光,心境掠影

政治浮光,心境掠影

韓國瑜空口大話,竟讓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朽木回春,似成藍營共主;柯文哲剛愎自用,裂解改革運動,重挫民進黨,也自傷元氣,當然了,民進黨創黨精神在派系化、自我消耗也提供反撲機會,激進與保守的路線衝突形成內耗。
李敏勇 2018-11-27
許諾新願景、召喚高雄人

許諾新願景、召喚高雄人

  高雄是南方的海洋首都,與台北南北互映,從前以工業基地與商業重鎮的台北支撐一個島嶼國家的發展條件。長期重北輕南,形成失衡狀況。但隨著民主化,以及非中國國民黨的努力,逐漸扭轉城市形貌。 二十年來,高雄從愛河整治、工業轉型、經貿的加強、科技創新,再加上環境生態保育以及藝術文化設施的建置,逐漸煥然一新。以日治時期都市計畫為基礎的街道網絡,在全台灣可以說是首屈一指。 從前,南台灣的台南、屏東、澎湖,以移居高雄作為發展進階,高雄的政治勢力曾經有台南、屏東、澎湖的同鄉會的勢力圈,可見一斑。中華民國戒嚴時期的黨國體制壓抑台灣南方,但台灣南方也成民主重鎮。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發生在高雄,並非無跡可尋。 相對於中華台北的意味仍未真正改變,台灣高雄的定位穩妥明晰。這個海洋首都應該持續在有願景的市政領導人帶動有理想的國際治理,朝更進步的方向發展。這是高雄人不斷追求,不斷實現的夢,陳其邁要許諾新願景,他的市政藍圖邁向新歷程。 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政治意識與投身政治的意志和感情歷史,都截然不同,〈伊是咱的寶貝〉不同於〈夜襲〉就是寫照。幾乎是是與非、正與邪、善與惡、美與醜的極端對比,是家國之愛與掠奪肅殺的反差。 而選舉的實證表現,也可以看出陳其邁以市政為主,踏實穩健,一路走來都以高雄為主、為重。反觀另一候選人,只逞口舌之快、空口嚼舌,流露出一種虛無主義、虛妄化,極盡惡質化的行徑。這也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讓台灣人厭惡的中國性。 「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相信高雄,相信高雄人。在關係台灣海洋首都高雄發展的關鍵時際,陳其邁應該在二十年來,經歷謝長廷、陳菊兩位市長及其間代理市長的治理政績之外,會加深許諾,讓高雄市這個南方首都從台灣這個國家的南方守護台灣。 陳其邁也要召喚對高雄有願景、有追尋的不分世代市民,發揮市民權意識和力量,阻擋一個不適格候選人對這個城市以及包括的鄉村地區的破壞力量。相信高雄,相信台灣!許諾新願景,高雄要再創新貌。召喚高雄人,守護南方海洋首都家園。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1-13
花見新台中,發現新台灣

花見新台中,發現新台灣

  這一次地方選舉,紛亂的形勢,虛假、錯亂的新聞中,二○一八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開幕,也許是最美麗的訊息了。 看到林佳龍市長以GNP︰Green(綠色生產)、Nature(自然生態)、People(人文生活)喻示的台中花博,讓人在紛擾選戰中彷彿呼吸到清新的氣息,這也應該是台灣的新氣息。 長期製造環境空污和政治空污的舊黨國體制不斷以空污問題模糊選擇的視野,台中花博是強而有力而且美麗的抗辯。看吧!比起之前台北花博的備受爭議,二○一八的台中花博展現了一種更豐美的自然、保育、人文與科技新貌。 林佳龍二○一四年當選台中市長後,才和世界花博簽約這項計畫,一改前任市長任內複製世界六個花園的構想,在「后里森林園區」、「后里馬場園區」及「外埔園區」、「豐原葫蘆墩園區」,以花卉園藝、環境保育及永續生活,經由科技、產業、建築、文化、藝術…在台灣的土地上、在台中的周邊,孕育、佈建花博的場域,不只花見了新台中,也發現了新台灣。 「一顆種子從天而降」在地球一隅的台灣、台中,林舜龍的裝置藝術構想,揭開了花博的序章,這是自然之喻。「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機械花,煥發的藝術光彩,則是科技與精密工業的形塑。台中以新的美感與人文精神光耀台灣,台灣也以新的自然意識與科技條件,向世界顯露新的風景。 台中花博點點滴滴的努力,豈是胡言亂語的政治口水可以抹殺的?在台灣的土地上,當台灣人不斷地努力追求自我重建,不應該被破壞者掠奪、攫取。民主化、自由化以後的新政治,也不該被黨國時代的舊勢力破壞,更不應受到共產黨中國的威脅力量扭曲。 台中花博不只花見新台中,也發現新台灣。作為台灣中部的首都,林佳龍和他的市府團隊以及許許多多參與努力的團隊和個人,他們為台中翻開新的一頁,他們也為台灣開啟新的一頁。台灣人在脫離黨國統治體制之後,為自己的土地、為自己的國度所作的努力,應該被繼續支持,台中加油!台灣加油!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1-06
民主的成果、自由的價值

民主的成果、自由的價值

  台灣的問題在中國!看看這一次選舉。民主的成果,自由的價值真的被台灣人珍惜嗎? 問題在政治!一九九○年代的民主化,雖然逐漸解決了黨國體制的專制、獨裁,但總統直選並未確立台灣的新國家條件,仍受限於中華民國體制。這個體制並非正常國家,在發展中並未確立的條件,仍難免於挫折。 民主化以後,失去殖民性獨占的中國國民黨,既自我否定,李登輝想要帶領中國國民黨台灣化,以鞏固執政利基的想法,先後在連宋競鬧中失去政權,並暴露中國屬性政黨的本質。以傾斜、依附尋求一個取代它、想併吞它的國家,尋求它在台灣曾有的獨占權力。 雖然馬英九繼連宋之後,另以尊重兩千多萬台灣人民決定台灣前途的謊言,以及其他政治欺罔,騙取了兩任八年政權,但又被人民揭穿看破假面,導致傾斜於共產黨中國的不歸路。但民進黨受台灣人民付託,有責任守護尚未完成的成果。 曾在蔣介石、蔣經國時代,以反共為國策的中國國民黨,已拋開蔣體制的中華民國方針,赤裸裸地堅附在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連、宋、馬容有路線差異,但企圖心一樣。相互間的權力爭奪,各懷鬼胎。 中國國民黨獨占台灣統治權的時代,強制台灣人民配合反共。當其失去獨占權力,卻要人民尾隨其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走向。民主化後提供的自由權讓顛覆台灣的力量得以存在。蔡英文政府,民進黨政權維持現狀的安定論讓積極突破現狀、尋求正常化國家的支持者不盡滿意,心生嫌隙。 民進黨政權拜民主化之賜而得以形成,陳水扁時代國會未過半,無計可施。蔡英文時代,國會有多數力量,卻也不盡能夠充分施展。多項改革積極進行,但台灣缺乏國家重建的整體積極意志,不免令人生憂,顯現在這次選舉的解構性、荒謬化現象,凸顯民主化、自由化體質的脆弱,以及外部破壞力量的無孔不入。 中國國民黨似不願以台灣的政黨參與台灣的國家重建,中華民國與台灣其實都是中國眼中的分離國家。但中國國民黨似想共產黨中國對民進黨政府維護台灣主權的不滿,以中華民國的殘餘中國論坐收漁利。不切實際的想法徒然弱化台灣。 不只中國國民黨,某些藉著改革力量取得權力的政治人物,或已邊緣化的政治人物,為一己之慾,也不顧大局,不愛惜民主化、自由化的成果與價值。 民主化、自由化,原是台灣異於共產黨中國的價值,是台灣人民歷經奮鬥而來的成果。這樣的成果也會是中國人民希望他們的國家擁有的價值。但台灣的反動勢力正在破壞這種價值。 台灣的問題在台灣!看看這一次選舉的迷亂現象,考驗人民的智慧。如果不能珍惜已有的努力,民主的成果、自由的價值,能維護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0-30
說罪說恥,太沉重?!

說罪說恥,太沉重?!

  政治,「搞得天翻地覆」,有什麼值得誇耀的?但就是有政客趾高氣揚,自以為是。還吸引許多年輕人,簡直是多年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翻版。大眾消費社會的政治沒有深層文化構造,只會是泡沫現象,但徒然成為台灣發展之路的挫折。 台灣,已經到了可以這樣解構的時候了嗎?連一個正常、真實國家都未真正形成,幾十年來的政治改革運動尚未真正成功。中國國民黨還未去除中國性,還未台灣化,仍然以為還可以取得執政權而藉著政治改革運動爭取來的民主化,搞顛覆。一些什麼不統不獨、不三不四,親痛仇快的後現代權力現象,就大剌剌演出,真讓人無言!幾十年的努力,是為了什麼? 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應該是有公共志向的。投機取巧,只會是政客。公職選舉的亂象暴露台灣社會的文化病理,民主化竟提供爭權奪利之輩的舞台,形成對國家正常化沒有追尋,而且利用改革困境進行虛無化、解構性的掠奪。 有才無德的政客,常以為能玩弄天下人於股掌之間,殊不知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台灣俗語講:「囂俳無落魄的久。」就是有人不信。好好的一個人弄到後來身敗名裂,大有人在。 從美麗島事件這個在二二八事件台灣人徹底被壓垮又反彈的一九七九年至今,從黨外到民進黨,以及台灣人民的努力,好不容易的所謂「寧靜革命」。台灣民主化是為了提供把政治搞得天翻地覆的狂妄、自大者舞台嗎? 還是,為了讓平庸的邪惡者,披著民主化的自由外套,掩蓋應該被轉型正義處理而未處理的罪責,仍然昧著良心競選院轄市長,而且還有某種程度的支持條件,並且一副完全不知悔改的樣子? 當不分先來後到的許多台灣人對台灣追尋民主化與主權獨立國家積極認同並參與,就是有些本土台灣人自己不知,不能珍惜民主化與追求主權獨立國家之路的未竟之業。不只被殖民黨國威權遺毒恥笑,也會被對台灣虎視眈眈的共產黨中國恥笑。又如何召喚更多不分族群的先來後到認同者呢? 沒有罪的意識也沒有恥的意識,附和殖民威權和習慣被殖民的許多台灣人,不好好反省自己,只怨天怨地是沒有辦法得到救贖的,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當然也難辭其咎。權力就是責任,不是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0-23
正反政治

正反政治

  十月秋,濛濛雨在冷風中吹拂,宜蘭三星大洲的陳定南紀念園區,非假日期間仍然有一些遊客前來巡禮、致意。微笑著但堅毅的臉龐是這位在政治之路留下讓人紀念行止的人的形影。台灣政治改革努力追尋的國家正常化尚未成功,但許多政治人物的權力目的別有居心。對照之下,陳定南的政治之路讓人欽敬。 「青山常在,典範永存」留在訪客簽名冊上,靜默地訴說人們對陳定南的懷念。從他古厝家居的成長印記,到他在商界經歷,美麗島事件後因緣際會在宜蘭選上縣長,開創了宜蘭奇蹟—成為一種被有志者追隨的經驗,到出任法務部長留下的從政軌跡。期間,在台灣省長民選一役未能實現他的理想的歷史,印記著台灣政治的病理。 「如果,不是宋楚瑜,而是陳定南選上台灣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民選省長,台灣,會怎樣?」這樣的追問,在展示的一張大地圖和陳定南人形立牌前,會這麼浮現出來吧?但那時候,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極盡籠絡台灣地方政客,好騙難教的台灣人,哪有遠見? 看看現在,宋楚瑜不是還虎虎虎嗎?省長被廢之後,連宋競奪總統大選雙雙落敗,再連宋配選總統二連敗,甚至競逐台北市長一敗塗地。虎虎虎,哪管什麼轉型正義這種後來才有的政治工程。但在台灣這種瀰漫升官發財病理的社會,他還不是一樣風光。 二○一四年,柯文哲以所謂政治素人在被期待扳倒連公子的力量支持下,當選台北市長。但宋楚瑜不是成為柯市府的最高顧問嗎?柯是什麼心態?崇拜權術之心才會顯現這種路數,權力的目的不正當,現在權力手段也讓人側目。台灣的政治改革,民主化的選舉只成為權術之徒的施展空間,權力成了政客的目的,剛愎自用。一片仿效之風,在這次選舉,從北到南顯現。前近代社會的文化,後現代社會的政治,一路以來的台灣政治改革運動流血流汗,是為了這種發展嗎? 林飛帆在英國的一篇關於柯文哲評論,在台灣也有迴響。假藉太陽花、白色力量的政治突變,正在破壞台灣朝向正常化國家發展;真正的太陽花、白色力量應該再挺身而出。因為,這是你們的未來,要再召喚台灣年輕世代的初衷和力量,朝向民主化、自由化的國家建構。 陳定南積勞成疾,他的政治家典範應該被追尋。一些權術之徒應該被唾棄。台灣,經歷苦難,政治改革之路不要被政客掠奪成一己的舞台。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0-16
國慶的迷惘,國家的追尋

國慶的迷惘,國家的追尋

  台灣的正常化國家尚未實現,慶祝國慶帶有迷惘性。省思歷史沉痾,追尋開創新的國家紀元,是權利也是責任,是文化想像也是政治作為。 國家通常有開國神話,賦予國民文化想像。但台灣是一個歷史淺短新國度,也許只有開國史話。原本一八九五年,大清割台,有台灣民主國,但未肇建成功。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二戰結束,台灣並未像世界其他被殖民地一樣獨立。前後五十年,都只是沒有充分主體性的存在。 戰後台灣,原有可能發展出兩種開國史話:一是「中華民國」從中國流亡來台的政治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後,戰後從中國來的人們與台灣人民一起,經由憲法改造、脫胎換骨,形成對中國國家主權無威脅的新國家,這是雷震的救亡圖存獻議,也是中華台灣民主國的想法。如果更早於一九六○年代,彭明敏師生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更具意義。但中國國民黨挾持中華民國,自限困境。 另一個開國史話,應形成於從黨外運動到民進黨發展出來的國家正常化運動。民主化和獨立是核心所在。這是源於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的一種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在殘餘、虛構、他者的中國,追求真實國家的努力仍在進行中。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尚未竟其功。 第一種台灣開國史話,如果形成,是以中華民國從被置之死地而生成。葡萄牙帝國在被法蘭西打敗後,流亡巴西的國王轉而再流亡法蘭西後,葡萄牙王子在巴西帶領國家獨立於葡萄牙是一個例子。蔣經國應是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獨立轉化的可能舵手,但蔣經國未在有效有力時扮演這種角色,造成中華民國論群的難題。即使李登輝以他的接班人,也因血統成份,甚至「特殊兩國論」也未能成功。 蔣經國若推動獨立於台灣,會有某種建構之功,蔣氏家族的地位或許另有一種不同局面,台灣人民也會順應時勢。中華民國仍必須面對與中國的符號象徵和意理切割,但台灣的民主化較有奠基條件。中(華民)國人領導台灣人建構台灣的國家,是另一種歷史。 台灣人,非中(華民)國人領導的開國史話,在發展中。面臨附隨在中國國民黨的諸多上層知識精英,黨政軍特團份子的優越感作祟,相對而言,挑戰較多,困難也較大。但民主化對被掙脫殖民的本土、在地有利。這樣的開國史話較艱辛悲壯,也許是台灣人必經之路。 挾持中華民國的黨國性在台灣的少數,類殖民統治,尤其已虛構化有其困境。挾持國家構造既是其權力源,也是包袱。它的正統論既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賦論失去意義,對台灣的自我重建也失去作用力。已失去第一種開國史話的言說權,只有第二條路好走。就看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了。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0-09
創意的城市,榮耀的首都

創意的城市,榮耀的首都

  台北市長選舉,競逐的三位主要候選人,分別是民進黨的姚文智,中國國民黨的丁守中,以及標榜無黨卻形同有派的柯文哲。姚是台派;丁是中國派;柯左顧右盼騎著牆走並逢源取巧,是風派。 柯文哲已是現任市長,佔有優勢,因是既有資源的掌控者。但也有劣勢,因為被認為投機取巧,市政不見得有光彩表現。但有些附和中國派擔心丁守中太弱,不想讓民進黨人出線,視柯是可以考量的支持對象;而有些台派也不願中國派的丁守中入主台北,寧讓柯文哲─看看他變變變會不會又回到對台灣無害的本位。柯文哲似乎也看準了這一點。但無章法的變只是機會主義。 姚文智現在的困難情勢是,有些台派選民寧讓柯文哲也不願丁守中佔便宜。姚、柯哪個人跑在前面,就有可能享有棄保的得利,脫穎而出。姚文智要怎麼努力?如何取得支持者信心?怎樣成為不願中國國民黨人丁守中出線的相對選擇? 對於丁守中,台北是中華台北;對柯文哲而言,中華台北也無不可,反正共產黨中國那麼大、那麼傲慢。而姚文智明確定位台北為台灣的首都。認同與歸屬,三人不一樣。 以「創意的城市,榮耀的首都」定位台北,怎麼樣?三種台北人:老台北人,中南部移入者,二戰後隨中華民國流亡來台移入者。當然,這三種人的後代出生於台北。這本是歷史的故事,但不是問你從哪裡來?而是說你往哪裡去?一起來創造台灣首都台北的榮耀,如何?這應是年輕世代發揮創意的契機。台北是台灣的頭,怎能一直是中華的尾巴? 姚文智應該召喚台北市民,展現一下台灣首都市民權振興的政治和文化、經濟新視野。重新審視都市計畫、修正調整形塑首都的進步、希望意象。作為相對最年輕的市長候選人,召喚年輕人一起展開新的市民運動,從認同和歸屬開始,展現「創意的城市,榮耀的首都」的文化格局。姚文智應更得年輕人支持才對! 台灣要從新做起,從心做起。不只讓台北真正是台灣的首都,也要讓台北成為亞洲或世界一流的都市。不要被窄化在中華裡,也不要被侷限,成為台灣邁向正常國家的絆腳石,台北不只要對台灣其他城市友善,也要對世界伸出友誼交流的手。有創意才有榮耀,姚文智應提出台北的新願景,讓這個首都城市脫胎換骨。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10-02
分進合擊,而非分道揚鑣

分進合擊,而非分道揚鑣

喜樂島聯盟發起的十月二十日,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反併吞集會,民進黨要求黨公職不參加,原因是說「與當前政治改革基調偏離」。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看起來改革運動,追求台灣國家主權獨立陣營,是有裂縫的。 蔡英文作為中華民國總統與民進黨主席,陷入兩難之勢。作為現體制的總統,她維持現狀論的保守性,講求國家安全。但這個「國家」不斷被共產黨中國威脅、進逼。現狀究竟如何維持?又是否能夠維持?難免令改革陣營的其他路線,或社會力量擔憂,採取自力救濟的努力。 民進黨以追求台灣主權獨立起家,獲人民支持而有機會取代中國國民黨執政,但以現階段台灣這個國家叫做「中華民國」,被認為保守有餘,進步性不足。中華民國的國家殘餘,虛構,他者中國性,彷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虎口前面,許多參與改革運動未必進入體制,甚至並非民進黨人,憂心忡忡。 台灣在二○○○至二○○八年,民進黨陳水扁擔任總統,二○一六年蔡英文為民進黨重拾政權。即使陳水扁任內後期,曾有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之論,但到蔡英文仍困於形勢,未能將困於中華民國的國家正名台灣。民進黨支持者,期待台灣國家主權確立的人民,對以民進黨馬首是瞻的政治改革運動,似顯不耐。蔡英文總統、民進黨的民調支持度偏低,是原因之一。 蔡英文領導下的政治,戮力改革內政。但軍公教年金改革,甚至轉型正義,中國國民黨黨產問題的處理,都影響了利害關係人,不被這些人支持,可以想像也影響民調。正名制憲牽涉的國家重建略嫌保守,原來的支持者不滿,要形成壓力,是有建設性的。但形勢之危容易被投機政客所乘,是台灣政治的風險。 其實,蔣渭水早有「同胞須團結,團結更有力」的呼籲,對容易各行其是的窩裡反有感而發。蔡英文與民進黨作為政治權力的擁有者,應知「分進合擊」而非「分道揚鑣」才是台灣政治改革力量能有作為之道。不要再各行其是了,不要讓別有用心者有機可乘。蔡英文應該更積極與國民對話,何妨每月一次,向國民報告她的政策選擇,她的願景與追尋。不只對國民,改革運動內部更要對話、對話、對話,溝通、溝通、溝通,才是台灣政治改革向前推進之道。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9-25
現象,價值

現象,價值

  二○一四年地方公職選舉,柯文哲是被寄以厚望的。「鏗鏘集」的︿柯文哲現象﹀曾指出:一、是一種對於非政治人物形成動力的期待。二、是一種對中國國民黨之外的黨外全新意義的描繪。三、對於勝選的實際考量。那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開票結果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 柯文哲就任時,本欄的︿現象,如何成為價值﹀說:「現象是一時性的-價值才是久遠。…固然,葉克膜政治讓台北市這個政治病體開始了自由呼吸,但如不充分把握病理狀況,治理出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新首都,柯文哲現象就不能成為柯文哲價值。」價值是文化性的,柯文哲的文化形貌並不符合對進步的期待。 顯然,柯文哲志並不在首都的城市治理,他的志得意滿在於破壞台灣改變中國國民黨統治後的政治新邏輯,另立山頭。他想一腳踢開原先支持他,相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民進黨勢力,以新霸主的姿態引領新新世代展開異於台灣國家正常化的非常路線,一種非革命性的革命,只凸顯了虛無主義、無建構的反叛,也拉攏對民進黨執政利益分配不滿的人。 民進黨當然要反省。從美麗島世代,辯護律師群,創黨期黨工幕僚到野百合世代的幕僚助理群:囿於派系與公職掛帥的競奪,尚不能真正讓台灣脫胎換骨,反而有些滿足於借殼的怠惰現象。但是,半途攔劫收割改革能量為一己私用的政治人物會是新階段的寄託嗎?這是問題所在。柯被指為無核心價值和中心思想,更是。 台灣的政治並非左右,而是包含了獨、統路線形成的複雜象限,常常是利益糾葛。並不只是台灣國家,也陷於中國國家迷障的政治,更無法形塑國家認同。中國國民黨還未真正瓦解,仍具殖民中國性。政治黨派無法有右有左,甚至形成中間光譜。許多所謂的中間路線是以獨統為座標的主張,只會讓台灣在國家重建之路更形顛沛而已,是一種投機性政治話術,一種虛假的政治謀略。 柯文哲並未追尋真正的城市光榮,他只是利用天龍國已有的優勢、睥睨其他地方,打造某種反叛性的影子讓新新世代跟隨,對尚未真正成功的台灣國家重建有破壞性,甚至讓台灣人民失去民主化,追求主權獨立的信心。令人憂心的地方,也在這裡。 二○一四年,支持柯文哲的人變了嗎?應該沒有。變的是柯文哲。若在主權獨立化,民主化的政治改革路線,民進黨並非不可取代,台灣人民也期盼確立主權獨立國家條件以後,能夠發展出左右路線的政黨,而非民進黨一黨獨大。但現階段的政治動盪、權力競奪並不是這種良性發展,台灣人民應該反思本土,為什麼不能克服被殖民症候?要堅持真正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理想,而非隨政客之波逐流。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9-18
運動精神

運動精神

  二○二○東奧台灣正名公投連署,因中國打壓台中二○一九東亞青運的影響,突破五十多萬連署人,顯示了台灣對中國打壓的反作用力。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之前,中國的飛彈危機以及種種威脅打擊,造成李登輝得過半數選票當選,加計民進黨的彭明敏,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台灣主體立場,是反抗中國打壓的歷史紀錄。 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也是選前他為中華民國謀、為中國國民黨設想的現狀論主張,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意消滅中華民國,昔日反共的中國國民黨失去絕對統治權後,一反蔣氏父子的路線,與昔日脅迫台灣人民抗中反共的國策背離,被套在中國結,力抗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化的機會。即使民進黨到了蔡英文時代也力主保守中華民國現狀,但仍未獲傾附中國論者之心。 從中國國民黨以及降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對東奧正名公投的種種發言,可以看到反動勢力的妄言非為,說什麼台灣若經由公投,形成將「中華台北」正名為台灣的共識,將會影響奧運的參加資格。殊不知,這種表達只是爭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考量台灣人民意志的表達,是一種意見的陳述,仍須接受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定。是一種陳情、一種自我辯護,何罪之有? 中國國民黨以及降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不願台灣正名成功,寧可維持「中華台北」這一蔣體制時期的委屈名稱,是將台灣推向中國,而非確立台灣仍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國家地位。一個從中國,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另易新幟而流亡台灣,倖存於台灣,在國際法理地位的國家條件喪失後,竟不欲台灣自力更生,而執意降附亡其國的新中國,這種自取其亡的卑劣心就是中國國民黨在台灣被唾棄的原因。不要忘了,台灣人民曾經迎接中華民國,是你自己統治到國家地位喪失,吃果子不會拜樹頭,自己倒了還要拖人下水,見不得人好,太卑鄙了。 東奧正名是一種寧靜的人民革命,是自救運動,甚至並非由台灣人民期待獨立、建國的民進黨發動。台灣人民展現了比權力妥協主義更積極的努力。即使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不一定會接受台灣的請求,也會讓世界感知到台灣的委屈。台灣並非強制改名參加二○二○東奧,自然也沒有所謂不符規定,無法參賽的問題,別忘了運動精神並不是忍辱偷生,而是一種競賽、一種拚搏,如果連這樣的認識也沒有,就枉費參加比賽了。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9-11
政治狀況

政治狀況

  台灣正陷於政治紛亂狀態,主權真正獨立與民主化意味的改革之路,本來是台灣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之途,但權力的傾軋發出不諧和音,在一邊跌倒一邊發現的情境,不確定的發展彷彿陰影籠罩。政治狀況,讓人搖頭。這就是台灣嗎? 二○○○年政黨輪替,本被譽為寧靜革命,但台灣的國家並未真正轉型。中國國民黨的問題雖近乎解決,但之後是中國共產黨挾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正統中國脅迫流亡在台灣的中國依附屈從。外部問題形成台灣更大的困擾,不只國民黨舊勢力反撲,本土陣營改革力量也矛盾四起。無黨有派、比起從前的無黨聯盟似乎另有聲色。台灣的政治為何發展成這樣,難道政治是無本生意? 已故愛爾蘭文學研究者吳潛誠,曾以許信良和林義雄兩位民進黨主席為例,談到台灣政治改革運動的文化課題。許信良在一九九六年還脫黨與民進黨提名人彭明敏競選。而林義雄在黨主席任內輔佐陳水扁當選總統,後來退黨。 吳潛誠提到一九八○年代,許信良到美國西雅圖訪問,在私下座談愛爾蘭問題時,不經意地說:「如果今天讓愛爾蘭人投票決定國家前途,他們可能不贊成獨立,…因為在政治和經濟上反而壞處較多。」吳潛誠說,做為一個識時務者,真正的理想不會存在。這也是台灣政治改革運動的隱憂。 吳潛誠以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中,對葉慈影響很深的歐李瑞為引子,談到林義雄。歐李瑞涉嫌叛亂被英國政府逮捕入獄,原為政治人物的他,後來全力推動經由文化和教育促進愛爾蘭意識。但在台灣這並不被廣泛重視,相對而言太孤高了,甚至會被說不懂政治。 從台灣看愛爾蘭,其實就是從愛爾蘭看台灣。參與愛爾蘭文藝復興的人,很多是英國人的後代,是Anglo-Irish。戰後移入的有些新台灣人即是。可惜,不只本土台灣政治人物不一定真正重視建構新國家,遑論仍附隨在國民黨的反動力量。 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灣政治改革運動陣營,有許信良這類人,權謀轉向、變色,也有林義雄這類人,堅持理想。台灣的民主化和真正獨立尚在顛沛之中,除了外部原因就是內部原因。台灣有些文化人常常依附政治人物的褲腳,並未形成真正重要的文化力量,不足以導正方向。戒嚴時代如此,民主化後依然如此。 經濟功利主義,而不是文化的價值影響了台灣的政治,即使改革運動的陣營也一樣。吳潛誠感嘆:台灣自己的同胞,有時候並不那麼可愛。…但這裡發生的一切,我們有切身感覺。也許是喜悅、也許是病苦,…但我們難以置身事外。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9-04
國家之夢、文化之愛

國家之夢、文化之愛

台灣人印象猶深的二○一八世界杯足球賽,法國隊得到冠軍,但亞軍的克羅埃西亞卻像贏得了世界。心懷大夢的小國克羅埃西亞,只有四百二十萬人口,但看到他們的球隊馳騁在足球場,從實力排名廿,卻一路踢進冠亞軍決賽,因為他們有夢。冰島以一個三十多萬人民的冷冽北方之國,踢進世足十六強也是一個例子。 經歷多重糾葛歷史,民族的苦難不斷的克羅埃西亞,二戰後加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一九九一年才脫聯獨立,其間經歷四年戰爭,已逐漸發展成受人民愛戴的福祉國家。這些年來,台灣人前往旅遊的人很多,其人文、自然風景每年已吸引超過一千五百萬觀光人數,幾近人口四倍。 對照世界杯足球賽克羅埃西亞球隊的運動光彩,二○一七年起的三月二十一日聯合國世界詩歌日,全國二百五十多家咖啡館舉辦「詩歌換咖啡」活動,每人只要帶一首詩,一段歌詞或抒情話語都能免費享用咖啡,不是相當浪漫的情景嗎? 已連續幾年的這個活動,不只克羅埃西亞還包括世界其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的世界詩歌日,詩歌換咖啡活動每年讓人們寫下十萬首詩。 這個節日和世界書香日(每年四月二十三日 )相互輝映。這一天是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逝世之日,在西班牙的城市,男人送妻子或愛人一朵紅玫瑰,女人則回贈一本書。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不夠浪漫,太務實大多只滿足於物質生活。看克羅埃西亞經歷民族苦難,終於又獨立為主權國家。看他們足球隊在世足賽的榮光,看他們在世界詩歌日的「詩歌換咖啡」。要想想他們的文化情懷,他們的浪漫心,他們的夢。 沒有夢的台灣人?在民主化以後仍然不能真正追尋國家之夢。民主化只是權力的爭奪?只是政治權位的爭取?咖啡館滿市街,咖啡產業的市場也有規模,卻彷彿只是口感的風尚。 當四百二十萬人口的克羅埃西亞人民之心,在實現國家之夢後,在詩歌與足球展現文化的高度。有二千四百萬人口的台灣,仍然沉湎在有國家沒國家的迷惘島嶼,只滿足於生活在殘餘、虛構、流亡的中國國家幻境?台灣沒有國家之夢、文化之愛這種東西嗎?有體無魂地擺盪在太平洋西南海域。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8-28
偉大的城市?迷惘的都會?

偉大的城市?迷惘的都會?

  二○一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放棄提名。本有準備的立法委員姚文智、律師顧立雄等人都遵從當時的社會意見,集中力量支持台大醫院急診部被羅織罪名打壓的柯文哲。被打壓被寵幸,柯文哲的冷暖應在心頭。 為什麼?為了不讓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連公子,彷彿「桌頂拿柑」輕取首都市長位子,與連爺爺父子連體,成為可能有害台灣的買辦。天龍國的政治體質不一樣,一直有藍大於綠的迷思,一直自外於台灣性。未在改革運動有明顯參與的他,得便坐上權力位置。但上台以後的言行舉止,讓支持者感覺走味、變調了。 台灣的民主改革、歷經種種努力。其實,黨外時代高玉樹曾以非中國國民黨人當選市長,改制院轄市改為官派,就是中國國民黨的權力算計。一九九四年,院轄市市長民選,陳水扁以民進黨人,在趙少康和黃大洲競爭中,當選市長。四年施政滿意度高,競選連任仍不敵馬英九—他和宋楚瑜就是自認為傳承蔣經國的兩位侍從翻譯,各懷鬼胎。 陳水扁落選,市民含淚,他落選演說中的「偉大的城市,就是對政治人物的無情。」顯然是打落牙齒和血吞。但又能怎麼樣呢?台灣人民是在他與連戰、宋楚瑜兩個中國國民黨人的競奪中,支持他當選總統,又連任一屆,為二十一世紀台灣展現的稱頌李登輝「寧靜革命」的某種榮光。 二○一八的市長選舉,民進黨支持者改變四年前的作法。為什麼對柯文哲市長不滿,多所批評,甚至必須自推人選,讓姚文智上場?柯文哲令人非議的種種表現是重要原因。中國拉柯打蔡冷老K,對台灣價值的發展,形成破壞。撲朔迷離的情勢,不確定的政治更形成台灣的焦慮。 其實,柯文哲的動向有些像他在台大醫學院的校友、學長沈富雄,都因被認為遭受中國國民黨迫害,而得到支持,也都因自視高(沈還瞧不起柯呢)被棄離。以P(Professor)和D(Doctor)的教授和醫生姿勢被觀照吹捧,但P、皮、痞、屁似乎謗亦隨之。怪選民?怪支持者?該怪的應該是自己。 政治人物受選民支持,應有其誠信。人民有期待,也會有批評。若只想坐著轎子,耀武揚威,抬轎的人手會酸、腳會累、心會痛。「偉大的城市,就是對政治人物的無情。」大哉之言!過去支持柯文哲的人現在反對柯文哲,為什麼?柯文哲難道不要反思? 柯文哲帶動的台北價值不被認為是台灣價值。他的舉止也形成台灣正常發展的內部困擾。親痛仇快,反映了政治人物無厘頭的傲慢。台北究竟是偉大的城市?還是迷惘的都會?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8-21
三個台灣人,一種時代風景

三個台灣人,一種時代風景

  劉慶瑞、彭明敏、李登輝,出生一九二○年代,三位也都是台大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後,分別自原東京帝大、京都帝大回來台灣。劉慶瑞在法律系,彭明敏在政治系,李登輝在農經系,他們跨越了兩個國度,台灣從日本而中華民國。二○一八年八月十五日,經過七十三年了。 在日本,戰敗後自視為廢墟或荒地。一九二○世代知識人凝視荒地、走向廢墟,走過荒地或廢墟,心裡吶喊著「現在,向左或向右都是我的自由。」日本的戰後復興有這樣的文化肌理。 戰後台灣被據佔統治,祖國之夢留遺恨。中華民國,其實是國民黨中國。不只一九四七年發生二二八事件,一九四九年流亡到台灣偏安一隅的這個殘餘中國,在虛構化的政治情境中,藉戒嚴獨裁宰制了這個島嶼。 1954年,任教於台大的彭明敏(中)與劉慶瑞(左二)。 劉慶瑞,一九六一年英年早逝。據傳他草擬了台灣憲法。形塑過台灣的國家之夢。酷愛歌德和里爾克的他,早在台中一中就讀時,就寫了有關他們的文章。死後,同為中學校友的詩人詹冰,以〈悲美的距離〉詩作悼念。中學校友詩人陳千武也寫〈哀韻〉。他的妻子以劉郭婉容之名,發表一首詩〈等待〉,結尾的行句是「惟見天角偶露一顆至誠聰慧的星/默然投射著永恆的光瑩。」 彭明敏,被拔擢為台大政治系主任,也被任命為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有知識人良心的他,一九六四年和兩位學生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欲救亡圖存,成為政治犯。幸賴外籍人士協助出國,流亡數十年,在李登輝出任總統的一九九○年代初才回到自己的國度。 李登輝走了一條與彭明敏不一樣的路,成了日本作家上坂冬子傳記書裡的《虎口的總統》。他進入黨國體制,等待發揮才具,實踐他心目中的台灣論。以特殊國與國關係喻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但中國國民黨人並不領情。 玉碎型的彭明敏和瓦全型的李登輝兩人,分別代表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競選總統。李登輝獲得過半數選票,李彭兩人的選票合計超過七十五%,這是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的台灣政治形勢。現在,台灣的時代風景呢?終戰七十三年,台灣國家的自我建構是什麼樣子?台灣在殘餘、虛構、他者的中國形勢,政治充滿謊言,謊言瀰漫政治。中國的羅網突破不了。昔日以反共治罪人民的黨國殖民意識論群竟要台灣投共降中,競相當起買辦,什麼時代?什麼風景?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8-14
威權遺毒,黑暗力量

威權遺毒,黑暗力量

  管中閔硬要坐上台大校長的風波尚未處理完之際,傳出中正大學校友與師生連署,反對校方聘任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擔任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專任教授。 以「江在閣揆任內有種種爭議作為,尤其『太陽花學運』時下令警力驅離學生,…實不足以在台灣擔任教職,恐有誤人子弟之嫌」,發起的「反對江宜樺先生到中正大學任教」連署活動,反映了台灣的大學校園不再順服任何宰制現象,對教育權有相應民主化、自由化的覺醒。 江宜樺以學者從政,但在現行中華民國體制,與其說從政,不如說是當官。以政務官名義,戰後的台灣政府常延攬大學教授入閣,但無政治權力來源的從政、當官閣員,充其量常常只服膺其主子。江宜樺即因為馬英九的黨國意理效命,而受人批評,甚至恥笑。 未入閣前,在台大政治系、所任教的江宜樺,因對漢娜‧鄂蘭的政治哲學素有研究,曾有某種清譽。豈知效命馬英九,本色盡失。從研考會主委、內政部長而行政院長。太陽花學運後,因中國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敗選,請辭下台。 江宜樺的政治作為,特別是擔任行政院長,處理太陽花學運,被批評為研究漢娜‧鄂蘭的反面例子,竟成了他藉以教育學生「平庸邪惡」的寫照。 中正大學不知會如何回應師生的呼籲?在台灣的大學校園有相當程度的民主化、自由化覺醒的今天,仍然盤據著威權時代遺留的學術保守心態以及附和威權殖民意識的力量,台大的管中閔校長風波遲遲未能解決,原因在此。 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遴選風波,台大也有相當多的師生認為他不適任,不歡迎他。許多學術倫理的瑕疵和程序問題,都被擁管派以校園自主之名視若無睹,混淆是非,寧分裂台大也不放棄出掌台大,各種對教育部,甚至政府的指控,都徒然暴露其鄙而已。 戒嚴長時期,學術文化界常是政治權力的奴僕,民主化、自由化以後,反民主反自由的黑暗力量常藉民主、自由之名,進行對取代中國國民黨的新政治權力的反撲。管中閔、江宜樺都是其中的例子。 這是台灣國家重建、社會改造面對的問題,必須正視。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8-07
恐怖情人,霸凌現象

恐怖情人,霸凌現象

社會新聞不斷出現恐怖情人殺害情人的消息。說是愛,說是要給愛的人幸福,但被愛的人不從,就殺害了之、手段兇狠。 中國對台灣,不也如此嗎?又來了,對全球航空公司要求矮化台灣,片面取消二○一九台中的東亞青運。惡意不停。 說什麼「兩岸一家親」,其實是兩岸兩國心,不同國家、不同制度、不一樣的社會。 說什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其實國共打得才厲害呢!中國國民黨殺害多少中國人、中國共產黨又殺害多少中國人? 中國盡是小圈子主義,不符合世界和平文明潮流的守舊、封建性意識。人類以「家」和「國」,在小和大的共同體形式中生活,但並不表示非自家人,非本國人即可敵視。這個世界,已經發展到一個國家不能任意侵略另一個國家的時代。 近代中國,從大清後期受西方列強的壓迫。中國強大起來,理應從歷史的屈辱感知到弱肉強食的不是,應該發展強而有禮、有理的國家,讓世界尊敬,而不是成為讓人感到可怕的霸權。 一個台灣詩人,經歷日本殖民統治的巫永福(一九一三~二○○八),在日治末期面對皇民化運動,寫了一首短詩〈愛〉,「父母不曾說過愛我/但我體會父母的愛/你常說愛我/但我的心已受騙變成石頭」,就像台灣人面對中國的感受,但從國民黨中國到共產黨中國都只想據佔台灣。 挾持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讓台灣人對中國從歡迎變成怨懟;壟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共產黨從前說要協助台灣人民對抗中國國民黨的壓迫,但現在成為中國國民黨援引的壓迫力量,這是為什麼?除了中華民國的憲法意理尚未確立、轉化為台灣的國家,仍與中國藕斷絲連,更因中華人民共和國視其為殘餘的中國之故。 台灣的民主化、自由化,改變了黨國化時代中華民國國家權屬包括中國的侵犯現象。從特殊兩國論到一邊一國,都應是進步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尊重這種改變,讓台灣形成主體,尋求與中國建立各種可能的新關係,而不是助中國國民黨為虐,霸凌台灣。台灣更應經由新憲新國之路,中止與中國相互包括又相互侵犯的國家意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不斷威脅,是一種霸凌現象,正與恐怖情人事況相形相似。台灣人民也應從這種不斷出現的社會新聞有所省思,對恐怖情人的屈服,對霸凌現象的屈服,只會帶來災禍。中國啊,請不要和挾持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一個樣子,讓台灣也看看不一樣的中國!一個對獨立自主的台灣有期待的中國。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