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相關文章

台灣是你我的國家

台灣是你我的國家

慶祝十月十,台灣的國家識別與認同,國民要有重建與改造心。(資料照) 一個主權真正獨立的台灣新國家,屬於不分先來後到,所有在台灣,現仍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國民。但是,在這塊土地上的政治動向並不一致。台灣的中華民國被新中國追殺,國家的焦慮普遍存在於國民心??。慶祝十月十,要有國家識別與認同的重建與改造心。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執意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仍墨守流亡政府的殖民統治心態。從革新保台到解除戒嚴、民主化運動,內部整治多,但外部的國家條件未重新確立。台灣國家地位的不安定,並未因內政的積極修為而真正改善。 總統直選已歷經六屆,並有政黨輪替。但民進黨執政,中華民國是台灣意理的國家;中國國民黨執政,則是中國意理的國家。無法轉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是中國,而是台灣的國家,這應該是尚未解決的歷史積累。 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教育,國民養成目標是成為中國人,大眾傳播也瀰漫類似氛圍。民族和國家分不清,現實世界的政治分際也模糊不清。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的有些人們,對於相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自由,並不盡珍惜。一些人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走資化的某些榮景、大國的氣勢,更陷於失敗主義的盲點。 即將面臨的第七次總統直選,呈現了為台灣選總統,或為中國選特首的差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打台灣,買台灣,兩種策略並行。中國國民黨不脫殖民中國性的本質,一步一步走向降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末路。有些人甚至已公然表態,公然投共,說是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其實是二心。 一個台灣的新國家屬於不分先來後到的全體台灣人,一九四九年來台的人們也是台灣這個國家的子民。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以華人為主,兼有印度裔、馬來裔的新加坡,是一個不屬於中國的國家,怎麼樣?新加坡不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係嗎?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的香港,正面臨一國兩制破滅的打擊,引起鍥而不捨的反抗,反而失去了親善。 真正認同台灣這個國家的的政黨,怎可能為其他國家選總統?台灣人民又怎能選不以台灣為國家的候選人?不分先來後到的人民,要維護已經發展的民主、自由體制。美國以TAIWAN區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CHINA,處理出入國境識別,台灣更應從國家迷惘覺醒,建構真正的國家。十月十,要有所省思。(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10-09
台灣黨,中國黨

台灣黨,中國黨

  為何台灣的選舉會成為民主台灣與極權中國的選舉?為何中國國民黨人會趨附中國共產黨?因為國共都是中國黨,前者右傾化,後者左傾性。蔣體制的中國國民黨以孫文繼承人身分,以軍政、訓政,壟斷中華民國統治權力,一直到二戰、中日戰爭結束後不久,一九四九年被中國共產黨以革命、內戰方式推翻,另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蔣體制流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戀戀中國。 國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宋美齡是蔣介石的另一半,隨蔣流亡來台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宋美齡的姊姊宋慶齡—這位孫文夫人,位高權重。又有多少人,兄弟姊妹分別在國共不同陣營?他(她)們祖國相同,只是權力陣營不一樣。雖然曾短期兩國並存,在台灣海峽對峙。但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排此中國,納彼中國,就逐漸確立了兩國傳承、延續的歷史。 蔣氏父子過世,即使老蔣與中國共產黨誓不兩立,即便小蔣政權交予李登輝,但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都因黨國徒子徒孫未盡支持而未能台灣化,存留殖民中國性餘緒。民主化使外來少數統治失去絕對性,但被殖民群落附和在黨國體制,交相作用,有杯葛的反動力道。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仍殘留中國義理,政治紛擾的原因在此。 中國文化講究正統性,昔日漢賊不兩立之說,以匪說中國共產黨,以偽政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地位,世界普遍認為就是中國。蔣體制未能將中華民國在地轉化新生,失去國家法理條件。黨政軍特餘緒後來頗多心懷二志,或有將功贖罪之圖。昔日的反共論群,頗多親中而親共、附共、投共、聯共,悖離台灣。新興政黨不乏中國黨,源出於此。 若說有意識形態,是因為國民教育養成中國人,大眾傳播亦然,而有以致之;大多只是利益型態。中國國民黨人的黨格、黨德大多已蕩然無存,有些曾為黨政高層,盤算的是變賣台灣的剩餘價值。在台灣口口聲聲中華民國,但已剩一制的一國兩制也可接受。老蔣小蔣在黨國的傳人們,應該沒有臉在夢中與兩蔣相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一,看在昔日吃反共飯的中國國民黨權貴眼裡,是悲還是喜?昔日,反共是蔣鞏固政權之用,不無私心。今日,反共是反對共產黨政權的專制、不符合人類文明發展。民主陣營的台灣,民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芒刺。民主的價值比天安門廣場的大閱兵陣仗更重要,生活在台灣的人們要有這樣的信念。從中國黨轉化為台灣黨,才是台灣政治的坦途。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10-02
政黨.政治

政黨.政治

  政黨,一群從事政治工作的人集合的團體。漢字的「黨」,以「尚」與「黑」組成,一向是有負面印象的。特別對長期專制統治的政黨而言,中國國民黨難脫這樣的形象。戒嚴長時期,黨政軍一把抓,還威脅、利誘,找人入黨。笑話一則:軍中輔導長晚上巡房,摳充員兵腳,問說︰「要不要吃糖?」讓人摸不著頭腦。原來是「要不要入黨?」中國鄉音太重鬧的笑話。 戒嚴長時期,彷彿只有一個政黨,彷彿蔣總統是一個職位,因為老蔣小蔣都是蔣。那時候,中國國民黨之外,雖有青年黨、民社黨,咨爾多士,但只能當花瓶,裝飾民主之用,被說放在廁所的。組黨會有罪責,一直到一九七○年代末的《美麗島雜誌》,被認為是沒有黨名的政黨,「黨外」其實也是一種政黨。那可不是尚黑團體。 戒嚴長時期,中國國民黨即國家。忠黨愛國掛在嘴上,不只在軍中吸收黨員,在高中、大學,教官也競相為中國國民黨找人入黨。招數常是:有好處,有方便,職業、事業或出國都有用,一些所謂的好學生更是入黨的乖寶寶。就說啦,中國共產黨吸收黨員精挑細選,中國國民黨撿到籃子就是菜。笑話歸笑話,是真的! 民進黨應該也有人曾加入中國國民黨,好學生陳水扁就是。美麗島時代的許信良、張俊宏,還曾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工。有人單純找保護傘,有人懷有鬼胎,想借力使力。李登輝入閣才入黨,《虎口的總統》這本書,上坂冬子這位日本女性傳記作家說,他在中國國民黨的虎口裡熬出頭,等到機會,開啟了台灣的寧靜革命。 一九八六年九月廿八日,民進黨突破黨禁,以民主和進步,兼具右、左意識,形成政治團體,挑戰一黨長期統治。有些投機者在民進黨混一陣子,又加入中國國民黨。台灣民主化了,總統直選進入第七屆,內部的國家認同仍然不能真正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在南京為中華民國(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送終、立碑了,台灣一些政黨、政治人物還執意於之前的中華民國,甚至中國,不願在台灣以新國家開創新生。 從前,只有一黨,現在黨黨黨黨黨…,有些政黨還成了笑話。從前,只有蔣總統,現在阿貓阿狗阿熊阿虎…,都表態選總統。有人受苦,有人犧牲,從戒嚴專制走向民主化。但中國國民黨抱著剩餘價值,食古不化;民進黨的開創使命也未盡成功,不能忘了初衷。投機政客以藍、綠都是垃圾,墊自己高度,白白布染紅披在身上,後來吞下超越黨派的謊言,自己也尚黑起來。白色?白賊?白目?無色?有色?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9-25
前近代現象

前近代現象

  二○二○大選前夕,候選人們又競相奔走宮廟,你媽祖我也媽祖,你城隍爺我也城隍爺,你關公我也關公,⋯有拜有保庇,這就是台灣,前近代的社會風景。政治隨俗,沒有近現代文化構造,求神拜佛的酩酊現象,取代了公民意識的覺醒。中國黨這個樣,台灣黨有時也這個樣,分不清誰落後,誰進步。 就連剽竊蔣渭水精神、僭越台灣民眾黨的政治暴發戶,也一樣拜啊拜啊拜。什麼新文化?難道不知道蔣渭水如何反思台灣前近代文化弊病?怎樣批評社會積弊?〈台灣臨床講義〉才是醫國上醫的文化心。並非醫生就是蔣渭水,還要看什麼樣的醫生。蔣渭水不會是投機者,他的人格特質會讓沒有中心思想的人汗顏。 戰前,台灣知識份子文化人,推展新文化運動,不想輸給日本人的進取心,反映在各種自我改造努力。可惜,戰後據台統治的國民黨中國,二二八事件破壞了進步力量,造成文化真空,填補的是愚民化的教育、傳播作為。台灣人從近、現代性反向,退到前近代社會。 佛道本有純粹性、脫俗化,應為淨化的寄託,安定人心。但當下許多宮廟現象存在著社會的迷惘,世俗化、功利主義,趨炎附勢。某些更被指為黑道力量,依恃信徒膜拜香油錢蓄積資金與政治影響力。香火鼎盛的另一面,吸引政治人物走廟,左右逢源,無論是非。有些宮廟自己也有候選人。 跨越語言一代台灣詩人陳千武,一九六○年代的詩集《媽祖的纏足》,有一首詩〈魂〉批評廟魂的失落,反思台灣人的文化病理。 媽祖廟不是也有廟魂那樣的東西嗎 像泰耶魯精神或大和魂 或盎格魯撒克遜的民族意識 那種誇耀正氣的精神 信仰原是精神的寄託,但台灣寺院宮廟,不盡是素樸、莊嚴的庇護所,有些更俗麗化,穿金戴銀,成為拜金之窟、政治巢穴、罪惡淵藪。信仰,常常成為迷信。近現代社會以國家為構造的共同體未能落實,這是嚴重的病理。政治求神問卜,選舉奔走宮廟,習慣成自然了? 台灣人,回頭看看戰前的台灣新文化運動吧!台灣人,回頭想想蔣渭水的〈台灣臨床講義〉吧!二○二○大選,國會改選,應該是文化的抉擇,要從被愚昧化的迷惘、迷障、迷亂走出來,重拾信仰的真諦。以台灣為本,認同台灣為國家的政黨和候選人,像有近現代文化的進步樣子。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9-18
文化覺醒

文化覺醒

台灣的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認同的混淆阻礙國家發展視野。圖為玉山主峰。(資料照) 二戰後的日本,千瘡百孔,既背負戰爭責任,也面對戰敗的廢墟化。戰後的《荒地》詩人群,以走過荒地才能走向未來,喻示文化覺醒。出版界的主要領導人與報社經營者們,以「今後日本的振興是我們的責任」自許,一直到現在,日本的報紙前面幾落版面仍然只刊登書籍廣告,不因經濟收益而改變。 台灣社會以網路興起,手機氾濫,認為出版沒落是正常狀況。作家與出版社、書店、閱讀者構成的社會構造,瀕臨崩解,反智反文化教養成為普遍現象。看看政治人物、企業家,有多少是維持一般閱讀習慣、具有知識人水平?粗暴的權力和利益觀瀰漫,缺乏進步的文明視野。 戰後台灣,政治與文化的轉換從日本化而中國化,不只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長期戒嚴專制,又在國共鬥爭的形勢??,偏經濟、輕文化,畸形發展,造成物質主義至上的社會病理。文化、經濟、政治形成相關社會構造,解嚴後的民主化,影響政治的不是文化,而是經濟——資本家的惡意操控、私利大於公益的扭曲現象。 民主化後的台灣,是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國家,屬於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但因不戒急、不用忍的經濟發展政策影響,許多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或個人,未盡能擺脫控制,成為台灣走向正常之路的絆腳石。甚至,介入媒體,以報紙、電視、網路,影響台灣的政治動向。 日本的出版界、新聞媒體,以日本的振興為念,台灣呢?戒嚴時期,報業老闆以反共之名,附和統治體制,仍以台灣的中華民國為本。解嚴、民主化後,染紅資本家介入新聞媒體,肆無忌憚地為想消滅中華民國的共產黨中國搖旗吶喊當傳聲筒。利慾薰心的卑劣墮落情狀,是台灣人的羞恥,也是悲哀。 台灣的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認同的混淆阻礙國家發展視野。只想依賴政治人物,依賴經由選舉的政治權力分配,並不能實現正常化國家的夢想。經濟領域的企業家,也要有正常的台灣國家認同。更重要的是,文化力的展現,一種類似戰後日本關注國家振興的出版家和報人的文化心。 徒有經濟發展,徒有重視利益掠奪的資本家,並不盡能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實現。徒有政治選舉,徒有政治權力分配,也不盡能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實現。台灣要有進步的文化力,要有進步的文明意識,也要有心的覺醒,以及堅定的意志及追尋。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已被政治和經濟決定意義太久了,是讓文化決定意義的時候了。要唾棄那些為經濟利益屈從共產中國的政客和資本家、唾棄為害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新聞媒體和學術界。文化人要覺醒,以文化的新視野促進國家重建、社會改造。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9-11
陰霾和曙光

陰霾和曙光

  後李登輝時代,台灣的中華民國經歷陳水扁(二○○○~二○○八)、馬英九(二○○八~二○一六)、進入蔡英文(二○一六~二○二○)的第一任期。蔡尋求連任,但面對嚴峻考驗,不只殖民性中國意識論政黨有反撲力量,台灣路線政黨也有雜音。更有直指藍、綠都是垃圾的投機政客攪局,甚至大老闆跨界揮大刀。局面之亂,讓人嘆為觀止。 戒嚴三十八年,黨國體制超過半世紀,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從蔣氏父子說了算,到中國國民黨說了算,到現在誰說了都不算,民主化似乎顛沛不已。選舉的權力競奪取代了天下即朕的獨裁作為,中國國民黨或許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尋求建構台灣新國家的政黨,政治之途也因現狀維持論之進退得咎,以及執政權力牽絆,不盡得到民心。 陳水扁兩任總統,落得囹圄之災。他以「四不一沒有」向中國表態始政,再提「一邊一國論」已是政權危機之時。這說明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維持,難以克服中國的杯葛。蔡英文總統以維持現狀避免枝節橫生,面對的也是中國的不領情。一國兩制成為中國國民黨藉以擾亂民心、配合中國鬥爭民進黨的工具。總統直選,但台灣的國家擺盪在不確定的未來。 戒嚴、黨國化時期,中國國民黨脅迫台灣人民一起反共,違逆者受盡苦刑,甚至犧牲性命。後蔣時代,徒子徒孫對中國共產黨趨炎附勢。軍頭、黨棍、政客⋯威權侍從形貌,轉而趨附亡其國者。在台灣,呼喊保衛中華民國口號;在中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磕頭。寧亡於中國共產黨,而不願在地新生,殖民意識中國性作祟! 中國共產黨消滅了中華民國,蔣介石當年也以亡國告誡黨人。現在,連殘存、流亡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也不放過。但,許多失敗主義者、投機主義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諂媚、投誠。浮出檯面競逐總統大位的名單,也有為中國謀台灣的。中華民國喊得越大聲,問題越大。竟有想競逐總統大位,還不敢真正表態的富豪,以「暴政」批判小英總統執政作為。沒想戒嚴黨國化的蔣氏父子作為?沒看共產黨中國怎麼樣?小英還因為想面面俱到,左思右想,被嫌強度不夠呢。 中華民國沒有真正台灣化(這須經過憲法程序),中國國民黨沒有成為台灣國民黨,台灣的總統選舉只會是統治權力動盪的陣痛。中國國民黨騙台灣人民;民進黨也有騙自己的問題。沒有中心思想、核心價值的投機政客趁勢作亂,自鳴得意,人民焦慮。後蔣時代三十三年,後李時代、進入新世紀已二十年。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還沒有脫離政治陰霾,國家的曙光乍現,但天空並未閃耀。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9-04
文明衝突

文明衝突

  中國的赤化,國民黨中國被共產黨中國取代,以所謂的民主集中制成為又一個一黨專制的國家。改革開放為名的走資化,說是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是變相的國家壟斷、控制的資本主義─這原是共產黨最敵視的經濟模式。 從一九八○年代迄今,共產黨中國走資化,與美國的巨大貿易成長,加上美國聯中制俄錯估政策的縱容,不但沒有讓共產黨中國因而民主化,反而讓西方世界以「黃禍」形容中國威脅論。川普與習近平對峙的美、中貿易戰,其實是美國為抑制共產黨中國勢力有害擴張的作法。 若說,從前美、蘇對抗是資本主義對抗共產主義,不如說是民主對抗專制、自由對抗極權。共產革命是源於工業革命後,經濟發展造成社會不公平,以無產階級對抗資產階級,引發的馬克思主義效應。但蘇聯解體、東歐自由化,以近代歐洲文明為範本的國家發展取向,再度形成新的世界走向。右左政黨在民主國家並存,才是正道。 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兼具福祉化、文化優質化兼具進步性的文明指標,促成許多改良主義的實行。但,共產黨中國走資化,改革經濟,卻未形成民主政治,反而利用高科技管控人民,對外進行經濟殖民。比起二戰後,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新冷戰儼然形成,美、中對抗成為新的國際形勢。 新冷戰是一種文明衝突,是歐洲文明發展的普世化取向對抗中國專制主義牢結的拓展。其中,近代中國歷史屈辱產生的報復主義是火種,以民族主義發酵,自卑情結反映在自大感。以社會主義為表、民族主義為裡的意識形態,成為某種深層構造。不只反映在對美情結,也反映在對香港、甚至對台灣的錯綜情結。 香港的回歸,表面上是共產黨中國主權論的勝利,但也是芒刺。自由,正是刺點,刺痛作為主權國的痛處,也是一面照妖鏡。一國豈能兩制,若中國人民也追求自由、民主呢?豈不是一黨專政自我顛覆。台灣,二戰後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只因據占的中華民國是殘餘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急欲併吞。癥結除了所謂的民族論,也因為對自由、民主體制的恐懼。 台灣和香港都因曾被殖民,不盡同於中國薰陶的生活方式與欲求目標,而與中國形成文明衝突。香港被併入中國主權領域,正陷入一國兩制被破壞的掙扎,也像珠玉被吞入口,但嚥不下。台灣已是中國之外的另一個主權國家,面對的是不同國家的侵略威脅,比起香港更不是中國能任意垂涎。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8-28
品格與性格

品格與性格

  二○○六年春,暢銷二百萬本,日本數學家藤原正彥著書《國家的品格》,引發許多討論。當時,我曾以之為名,在鏗鏘集(收錄於《文化窗景與歷史鏡像》,允晨文化)對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現象有所批評:「想像日本社會閱讀著《國家的品格》這樣的書,而台灣的政治人物甚至也不一定知道『品格』這樣的字眼,遑論信守意義了。殖民者就是不脫殖民色彩,而被殖民者也甘於被殖民統治。從前,反共抗俄,反共大陸,異議分子被處以罪刑。但現在呢?殖民者比從前一些被處刑的異議分子更過分,反過來還聯共呢!扭曲別人也扭曲自己!」 日本人批評自己的國家是「不成熟的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也對「國民性格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精神扭曲」不以為然。對當今台灣,不也一針見血,更嚴重嗎?選舉甚至成了有些政治人物歛財的途徑,把政治當做職業或生意的比當成志業的大有人在。暗藏在政治獻金法桌面下的超額獻金,成為法外罪惡的淵藪。 剛坐上二連任台北市長位子的柯某,有意當無意,以「品德」摳洗了也一樣剛坐上第一任高雄市長的韓某。先柯後韓,兩人你兄我弟,是當下台灣政治亂象的顯影。柯說的品德就是品格,講人較簡單,常看不到鏡子裡的自己。用品格問題看韓某,相當貼切,看柯某更要從性格。台灣的政治秀場,痞子、騙子當道。 品格有問題的韓某,性格有問題的柯某,反映的正是不成熟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政治現象。某種原因是因為民進黨完全執政不盡成功,以及中國國民黨為奪回殖民政權意識的交相作用,引發的亂流。對台灣來說,柯是內亂,想解構以民進黨為主的政治力量,據為己用;韓是外患,是中國國民黨反動的顛覆性力量,要滿足的是殖民性權力慾。 柯因二○一八年的市長選舉,民進黨未再禮讓,懷恨在心,不提二○一四年民進黨傾力支持。是柯自己的表現、動向、作為,讓民進黨面對支持者壓力,不得不提名準備多年的姚文智,民進黨也未全力支持黨提名人。柯的唯我獨尊、一人中心主義,只有自己,要說是品格問題,更是性格。柯現象引發韓現象,甚至落於其後。但願他不會敗事有餘,成為台灣的歷史罪人。 不成熟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才會有柯某、韓某這樣的政治暴發戶。台灣仍在台灣的國家或中國要併吞的國家之間擺盪,政治選擇對已民主化、但發展不全的我們國度,存在著高度風險。品格與性格是衡量政治人物的重要標準,一窩蜂地崇拜政治人物,不足取!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8-21
經營指標,企業座標

經營指標,企業座標

一九七〇年代,王永慶在台北市敦化北路興建了貌似五角大廈的台塑大樓,做為企業總部。雄偉、厚實的建築物,象徵一個企業邁向集團化,永續經營的形貌,追求的是百年基業。(資料照)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被譽為經營之神,主要在於他精打細算,建立了一個石化業王國。與開創National、Panasonic電器王國的松下幸之助這位日本的經營之神,不盡相同,王永慶有一九六○年代台灣、獲特許權的許多企業主一樣的開創精神。 一九六四年,彭明敏師生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事件,是文化力對統治權力的反抗。蔣體制的黨國對新興資本家懷柔,釋放金融、保險、石化等特許權,既發展經濟,也有安撫民間社會力的作用,形成許多財團。走過二二八、五○年代白色恐怖,中國國民黨這樣維持政權;一九七○年代的吹台青政策,則是政治力的吸納。 一九六○年代起家的企業主,大多是布衣出身,敢衝敢撞,不同於戰後初期仕紳世家。起家前期的事業經歷不乏鄉土趣聞,成王敗寇,就彷彿歷史興衰的變遷。戒嚴時期發展起來的企業集團,大抵屬於此類,王永慶算是佼佼者。相對戰後日本的民主化,專制的台灣畢竟不容易有松下幸之助PHP(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通過繁榮的和平與幸福的企業理念。 一九七○年代,王永慶在台北市敦化北路興建了貌似五角大廈的台塑大樓,做為企業總部,除了少部分出售,大多為相關企業及王家住宅。雄偉、厚實的建築物,象徵一個企業邁向集團化,永續經營的形貌,追求的是百年基業,但大約半世紀,就被自辦都更利益引誘,走向拆除重建之路。 王永慶已辭世,台塑的龐大企業規模仍然雄據一方,但多房後代爭奪匿藏海外資金的新聞不斷,企業的文化形象、社會公益形象,相形之下顯得模糊。經營之神的精神指標只求企業經營的獲利?或兼及經由繁榮的和平與幸福?這種追問,在台灣彷彿是不存在的夢。但沒有這種夢,企業又算什麼?台灣又是什麼? 台塑大樓的都更利益雖大,但相對於集團的整體獲利應微不足道。台塑大樓的都更,應該也不像信義計畫區亞太會館和市民大道旁京華城,業主原先一窩蜂搶進觀光飯店、購物中心,不到三十年,就見異思遷,想搭都更便車的豪宅投資夢。自辦都更存在著非份的謀利行為,並非都市發展之福。台北市長從馬、郝到柯,被質疑都更放水、圖利財團,顯然助紂為虐。現在,富邦北銀總行也趕搭便車。 王永慶在天之靈,或他若仍在世,會拆除台塑大樓,為了一些都更產生的利益,讓象徵經營指標、企業座標的五角大廈建築群消失不見?王家的後代也許應該以更開闊的心,思考象徵台塑企業集團的社會形象。一九六○年代起家,經由特許權挹注、得到台灣這塊土地與人們的滋養,而成長、壯大的財團企業,都應該要有讓歷史銘記的正直之心。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8-14
本土政黨,權力光影

本土政黨,權力光影

  民進黨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突破黨禁,也促成了解除戒嚴。蔣經國未必同意有真正的本土政黨出現,但迫於國內外情勢也不得不謹慎面對。相對於吹台青吸納台灣人進入中國國民黨分享政權,以鞏固黨國;民進黨的成立是從外部挑戰,開啟了台灣政黨政治的新時代。 民進黨創黨是美麗島高雄事件的政治成果,但創黨時許多要角在綠島服政治犯刑期,辯護律師之一江鵬堅出任創黨主席,即為權宜的現實。辯護律師群是創黨初期主體,加上許多原來黨外政治人物,再加上美麗島事件後在黨外雜誌投入的秀異青年,構成了核心。 美麗島事件受難人出獄,進入已組成的政黨,黃信介、姚嘉文、許信良、施明德出任黨主席,辯護律師群已在政壇各據一方。而黨外雜誌秀異青年們,從反對公職掛帥到競相投入選舉,也形成相當勢力。從而,民進黨從革命性到體制權力競奪,二○○○年,陳水扁打亂權力秩序,當選總統,進入政黨輪替執政時代。 一九九六年,彭明敏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失利,不滿民進黨路線者,即另創建國黨,但功敗垂成。而許信良、施明德⋯也有脫黨、分道揚鑣的紀錄。民進黨已不盡是初創時期的相對純粹,進入體制難免異化,意識形態、利益形態或意氣用事造成的衝突、矛盾,所在都有。台灣團結聯盟是李登輝離開中國國民黨引發的效應。 台灣的政黨國家定位有不明困境,民進黨進入體制多少也陷於糾葛之中。台灣如果是正常國家,民進黨或許分為民主黨和進步黨,結盟本土新興政黨,分別在中間偏右和偏左路線發展,應較符合國家利益。但,中國國民黨仍執意於中國名實,本土政黨的分解,時機似未來到。 喜樂島聯盟的組黨較似當年建國黨,有不盡滿意民進黨的原因。一邊一國行動黨的想法則是阿扁的政治行動展現,有豈能無我的宣示性。國家重建政治工程之艱難,有以致之。假蔣渭水之名的台灣民眾黨,八月六日(日本廣島一九四五年原爆日)成立,頭人已在先前以原子彈預言,顯示政治投機客趁亂造勢,與當年宋楚瑜組親民黨的野望相似,成也一人,敗也一人。 相形之下,一些新世代的新興政黨,反映的政治意圖應相對純粹,但也不盡然,不無紛爭。從在野到執政,面對的考驗不一樣。本土政黨承擔新國家創建的責任,任重道遠,不同於外來政黨為維護殖民體制。但政治畢竟是權力的作為,政黨又是一群政治人物形成集體作為,即使一人獨裁當道,雞兔同籠、蛇鼠一窩,難免。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8-07
威權侍從,權力奴僕

威權侍從,權力奴僕

  中國國民黨以保衛、其實挾持中華民國為名,視為殖民統治權力最後一戰的二○二○年總統選舉,參加初選者竟無一是台籍黨人。勉強算是芋仔番薯的朱立倫,曾為黨主席、且為上屆候選人,不獲青睞。興致勃勃要為黨國效力的王金平,看情勢,退出初選,仍喃喃自語什麼不放棄云云。吳敦義以主席身分,前副總統,也只能望大位流口水。迴光返照,被認為路上撿到一個包以為是寶,做起重返執政大夢,就等夢醒了。 回想一九九六年,李登輝以國民黨政權為念,以蔣經國中華民國台灣化為志,卻因宋楚瑜與連戰分裂競奪,而讓陳水扁倖而當選總統。不只宋楚瑜另組親民黨,連戰未反省阿斗扶不起,反而遷怒牽成他的李登輝,聯合黨內殖民意識論者將他曾佯稱如父的李,逐出黨外。 當年,附和李登輝本土勢力的黨人,在李登輝號召組成台灣團結聯盟時,僅集思會一些成員,及黃昆輝等人加盟。王金平、蕭萬長⋯死命巴在黨國構造不說,吳敦義這位一直以來都側目看李登輝, 對黨國體制掏心掏肺之輩,哼哼哼的情狀,有多令人不齒,就別提了。 李登輝、林洋港、邱創煥三人,代表吹台青時代三種類型。蔣經國以革新保台吸收的台灣本土政治人物:李有近現代意識及文化教養;林政客性強,有親和力,喜以菜根譚表態中國屬性;而邱侍從性強,期待關愛眼神。李被逐出國民黨之後,這個黨的本土人物,只剩林、邱之輩,侍從性高、奴僕性強。 既驅逐了李登輝,中國國民黨怎容得下台灣人成為坐轎者呢?抬轎可以,但就是不能坐轎!王金平、吳敦義各懷鬼胎,就是看不破眉角!如果沒有民進黨,中國國民黨就是台灣的族群權力版圖縮影。後蔣後李時代,以台治台或制台已經是過去式了。 看看連戰,一次又一次選總統,無法坐上大位就變臉,與宋楚瑜有什麼不同?只因不純為中國血統,二○○○年硬是被挺宋反李粉碎大位之夢。既分裂競奪,又搭檔合擊,會跪吻台灣土地,未獲人民支持,就投奔中國——這個以消滅中華民國、求完成統一大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去了。 王金平,你嘛醒醒!虧你比起吳某人,還不那麼惹人厭,卻讓人覺得可憐。一輩子在為你的黨國效力,當然你也從中獲利,就像許多台灣本土政治人物,把政治當生意在做,視為一種特種行業。連李登輝都不見容於中國國民黨,你又算什麼?有志氣,還是擺脫侍從、奴僕角色,先把這個黨台灣化再說吧!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7-31
問題是…

問題是…

  問題是:許多來自中國的中華民國意識論者、中國國民黨人,認為中華民國是他們的國家。其實,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流亡、殘餘在台灣的只是蔣體制的中華民國政府,是政府而不是國家。以自由中國對應共產中國,也是因為一九四五年代表盟軍接收,繼而順勢進占台灣,視台灣為中國領地而勉強形成的說法。 中華民國蔣體制以反共而施行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獨裁、戒嚴,一些有良心、進步的知識份子,一九六○年前後就提出反攻無望論,建議民主化,甚至有中華台灣民主國之議。一九六四年彭明敏師生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更是激進的改革提議。但是,蔣體制黨國化無法革除,不只黨政軍特團公教築成政權高牆,教育及大眾傳播也極盡附和之能事。 問題是:殖民意識甚至烙印在許多隨中國國民黨蔣體制政權流亡來台群落。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黨國論以中國正統自居,以漢賊比喻國、共政權,並延伸漢賊不兩立的主張。但歷史的實證論發展下來,漢賊論逆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漢,中華民國為賊成為現實。殖民意識論從反共到不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似有轉讓殖民屬地,在民主化以後,國民黨已不能壟斷台灣的統治權力的政治現況,把國家寄託在已取代中華民國的新中國,亦即認賊─這是蔣體制時代、反共論的說法─作父,並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還沉迷在一國兩制、一中無各表的各表自我欺瞞??。 在台灣,競穿中華民國國旗裝、戴國旗帽,這種政客操弄和附和群眾的近乎歇斯底里狀態,是一種偽愛國主義,是賀佛爾(Eric Hoffer)在《群眾運動》所說的狀態,其實是一種虛無主義的酩酊現象,也有些紅衛兵現象。要嘛,去中國表態,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否接受、承認這是一個在台灣的中國的國家。如果不,只會凸顯中華民國代理中國統治台灣。這正是中國要收復台灣的藉口,因為台灣的中華民國是殘餘、流亡的中國。 問題是:總統直選以後,儘管中華民國憲法經過多次增修,領域只是台、澎、金、馬,但憲法的意理仍存中國性的牢籠,無法真正解脫。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國家?或中國的國家?莫衷一是。不放棄殖民意識論的國民黨人,以及附和者,或因民族論,或因私利,對於民主化以後台灣會逐漸確立為台灣的國家無法面對。引進中國勢力以阻卻台灣正常國家的形成與確立,正是國共合和、兩岸一家親步步進逼的寫照。 台灣需要確立為不屬於中國的國家,政府應該對國家重建有更積極的態度和作為。國民黨有識者若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一個值得存在的國家,也應該台灣化,脫殖民性,卸下流亡、殘餘性。各黨各派組成國家重建對策委員會,共商國是,尋求確保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存在條件。若尚未能形成制新憲共識,先制訂基本法,為台灣的中國牢籠解套。這應該也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決國共內戰殘餘問題,因為中華民國現行憲法與中國糾葛,也侵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套,才能結束舊時代困局,開創新時代。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7-17
這就是文化

這就是文化

坐在普拉(Pula)的一間名叫喬伊斯(James joyce,1882-1940)旅店一樓屋外咖啡座,旁邊正是這位愛爾蘭詩人、小說家的坐像。我望著街上行走的人們,他們是來自世界的遊客。 這裡留有古羅馬競技場、萬神廟,是一個港口的城市,小公園和綠帶有許多雕像,人口大約五萬多人,位於克羅埃西亞偏西北方,在伊斯特拉半島南端。一直在歐洲各地流亡,卻以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為小說場域的喬伊斯,留下與荷馬史詩《奧德賽》情節相對應的巨著《尤利西斯》,小說《都柏林人》、《一個年輕藝術家的畫像》⋯,年輕時,曾來普拉教過英文。他住過的旅店後來以他為名。 這就是文化,是記憶,也是故事。 台灣應該也有這樣的故事,這樣的記憶。但是,台灣並不重視記憶,也不重視故事。許多縣市一窩蜂興建高空步道、展望台、亮點建築物,以為這樣就可以吸引觀光旅遊人潮。一陣風潮過了,不只再無新鮮感,連維護也成了地方政府的負擔。不重視文化,缺少藝術眼光,炒短線,是問題所在。 古羅馬帝國、鄂圖曼帝國、奧匈帝國、納粹德國都曾在克羅埃西亞留下印痕。二戰後,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與自由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對立。雖然狄托帶領的南斯拉夫聯邦早就脫離蘇聯陣營,但隨著東歐共產國家解體,南斯拉夫聯邦諸國也都先後獨立了,包括克羅埃西亞。文化,應該是決定性因素。 一個懂得把喬伊斯這位愛爾蘭詩人、小說家在自己國度的行止留下記憶和故事的國家,一個五萬多人口的小小港口城市的市民,懷有對歷史的情誼。為什麼世界的旅行者會來到這個城市?文化的積累把歷史的印痕彰顯出來,讓人看到記憶,也看到故事,並且充滿想像。 我們國家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常常出國考察,但似乎沒有真正學習到文化在城鄉再造的關鍵所在。我們也有我們的記憶和故事,藝術轉化形成文化特色,不一定是大搞硬體建構,文學家、藝術家、文化人⋯的小小頭像,矗立在公園、綠帶,就有記憶,就有故事。 淡水就有許多文化景點:海濱的馬偕像、紅毛城、滬尾砲台、日本小說家水上勉的故居─從日本移置的房子一滴水紀念館,還有舉辦多年的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從鎮到區,也許是台灣少有有文化基金會的城鎮。 不是只有吃吃吃。還有記憶,還有故事。台灣的地方振興應該從文化振興做起。地方產業要有共存共榮的理念,成立觀光振興會,共同創造繁榮,而不是什麼都是政府政府政府,連直轄市市長也只會牽拖別人,做不好事情就怪前朝,怪中央。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政客沒營養的大話、空話,丟在一邊當垃圾吧!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7-10
好民,好國

好民,好國

斯洛維尼亞是一九九一年,最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的國家,人口只有二百多萬人,不及台灣的十分之一。(法新社檔案照) 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奧地利,旅行回來,腦海盤桓著這些國家的形影。克羅埃西亞在我的鏗鏘集新書《國家之夢,文化之愛》已提及,斯洛維尼亞是重遊,依然讓人賞心。奧地利地廣人稀,九百多萬人口中維也納就聚集近半,第二大城格拉茨也只二十多萬人,阿爾卑斯山脈環抱這些國家。 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亞那,以普列舍仁(France Prešeren,1800-1840)為名的廣場,是為了紀念國歌作詞的詩人,他的雕像矗立廣場上,凝視前方懸於屋宇牆面的尤莉亞浮雕—是類似茱麗葉的動人故事。斯洛維尼亞的國民心性,流露文化況味。 斯洛維尼亞是一九九一年,最先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的國家,人口只有二百多萬人,不及台灣的十分之一。經歷不同的統治,曾為奧匈帝國一部分、淪納粹德國鐵蹄下,加入前南斯拉夫聯邦,但選擇獨立。為了什麼? 上帝祝福各個國家 為美好的日子不懈工作 那時世上的居所 再沒有戰爭衝突折磨 常常看到人人自由快活 沒有仇敵只有好鄰國 斯洛維尼亞國歌取自敬酒歌片段,反映的是一個國家,人民謙卑的心意和願望。獨立後經濟發展,一直是前南斯拉夫諸國最繁榮的地區。自然遺產是上天的禮物,台灣崇山峻嶺也恩澤多。文化遺產是人為的貢獻,台灣頗多不足。看看我們國度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搖頭晃腦,鬼頭鬼腦,言不及義,竟能當道,不免讓人憂心。我們的不正常國家,不正常政治人物,反映了什麼? 奧地利不再是以奧匈帝國統治斯洛維尼亞的國家,這些前南斯拉夫聯邦也各自獨立,以小小的國家追尋自由、繁榮、福祉、和平。台灣人啊!我們是有二千三百多萬人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國家,在世界二百多國列於前茅的國家。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攀附大國列強之夢。好民,才有好國。好民,好國,才是我們的國家之夢,這要有文化之愛。 不要糟蹋台灣!(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7-03
政治家

政治家

  「政治家」這一詞語,在漢字中文有正面的、尊崇的意涵。但在漢字日文是一般性的政治人物身分稱謂,經由民選的公職被稱為政治家,如同畫家、作家、音樂家。政客是貶詞。真正的政治家不譁眾取寵,有遠大志向,有家國願景。 總統直接民選,從一九九六年迄今,已二十多年,即將進入第七屆了。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如同亡國。民進黨得到政權,也無法真正從殘餘、虛構的中國脫困。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以流亡政府倖存於據佔地台灣,不只不在地新生,竟趨附亡其國者,寧附和一國兩制,又口口聲聲中華民國保衛戰的誑言謊話,鬼邏輯盡出,還能興風作浪! 台灣,政治家少,政客多。黨國長時期遺留的禍害延及子孫,政治改革進兩步,退一步。國家問題未能確實解決,只迷信拚經濟,不知社會構造有文化、經濟、政治。不全面觀照各個環節,不會建構出真正的、好的國家。 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才會有政治家。政治是構造的價值,顯現在秩序、安全與正義的要求。在台灣,很多政客把政治當成生意在做,而且是特種行業。不改變這種症候群,近現代社會和近現代國家不會形成。 中國國民黨人把台灣當做剩餘價值,但對大多數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這是家園的所在。不能期待政客,要期待政治家。觀其言,察其行,一些牛鬼蛇神無法遁形。民進黨人也不要忘了初衷,若五十步笑百步,龜笑鱉無尾,就枉費悲情歷史的苦難了。 保衛中華民國的論調,是無視於歷史發展與現實的口號,只是為了殖民症候群病理,說穿了就是黨國意識作怪。中華民國在台灣,只是方便的述詞,並未經過法理轉化,也沒有成為生活在這塊土地所有人民的新認同。中國國民黨以中國看台灣,苟延殘喘;民進黨多次執政,維持現狀論也未能真正的突破困境,讓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成為新的正常國家。 台灣需要的是政治家,不是政客。大眾消費社會,宮廟陣頭的煙火酩酊,迷惑著競逐權力的候選人,幾乎一網打盡,完全是前近代現象,無助於現代意義國家的形成。總統選舉,需要能解決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政治家,召喚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建構新的國家認同,解決歷史殘留問題。否則,總統選舉只是殘餘、虛構、他者國家的統治權力擺盪,無法從一國兩制的迷惘脫離,建立新認同,守護相對中國已較自由、民主的共同體。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6-26
香港啟示錄

香港啟示錄

  台灣在一八九五年,被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作為甲午戰爭的敗戰賠償。香港更早在一八四二年,就割讓給英國。一九四五年,日本因二戰戰敗,交出台灣,由國民黨中國代表盟軍接收,順應冷戰時期美蘇對抗形勢,在無國際法主權條件下,以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式,經歷長期戒嚴到解嚴的民主化。雖然國體尚未明確台灣化,但不屬於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確實的事。 香港的割讓,原本在條約中是永久性的。但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在一九九七年歸還的協議。中國以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承諾香港的政治空間。但香港「回歸」後,一國重於兩制。在背信的感受中,香港人其實和二戰後歡迎祖國卻進入悲劇性開端的台灣人一樣。 割讓與被殖民曾是台灣與香港的歷史,就像中國的棄兒,或亞細亞的孤兒。被日本殖民的台灣和被英國殖民的香港,與大清帝國、國民黨中國或共產黨中國形成不同的社會。獨立的台灣和香港,或許更能有文化的中國情。具有中國文化意味的非中國國家,或許更是某種共同體形貌。對中國或世界都是正面的價值,也是中國借鏡的窗口。 但中國顯然不這麼想。在被割讓、被殖民的歷史,台灣和香港的人民在自由與法治條件,都比中國人民享有更文明的程度。自以為是的中國顯然視這種進步的差異值為眼中釘。中國並不想讓自己像其他國家一樣進步,有自由、民主,而是懷有一種仇恨,想要改變的不是自己,而是台灣、香港。 台灣與香港都曾被割讓,這是歷史的現實。經歷漫長時代,多層世代。說是親戚 ,比說成一家人,要合情合理。硬要把親戚集中起來生活,說什麼一家親,是反其道而行。當下的中國,其實應該這樣想,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威脅或利誘,只會崩解自己,徒然生怨。中國應該想想被列強侵略的時代,不要也成為列強,霸權之惡如影隨形。 台灣與香港,都有政治投機主義者迎合中國,想成為中國代理人,製造一些假象,誤導中國。但也有身分認同(identity)的迷惘,誤以為漢、滿、蒙、回、藏、苗⋯被形塑為中華民族,就應該是一個國家,中華民國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近現代國民國家(Nation State)是不一樣的。不只台灣、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許多人,去宣誓效忠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英國、法國⋯甚至新加坡,成為新國家國民。不是嗎? 中國,你就放了台灣吧!中國,你就好好承諾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吧!甚至讓香港獨立!中國,你就好好治理你的國家吧!世界朝向文明發展,文明,才是中國會真正受到尊敬的原因。從反送中,到反中,一波又一波的抗爭,中國當局應該體認到一國並非文明之道 ,與其兩制不如兩國。台灣,更是中國要早早罷手的獨立於外國家。台灣、香港、中國應以國交建立情誼!香港人一波又一波的抗議風潮應該帶給台灣人啟示,也應該啟示中國人,特別是統治當局。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6-19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

六月九日民陣發起反送中遊行,逾百萬香港民眾走上街頭,是九七後最大的抗議潮。(美聯社)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從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當時有兩首詩抒寫了觀照: 〈香港亂彈〉四十行的這首詩以「大限/但他們稱之為/回歸」起頭,結尾是「伊伊唔唔/琵琶配南胡/幕啟時/善終」預示悲劇。另一首詩〈變奏曲〉開頭是「打開電視/琳琅滿目的七月一/全是香港的影子」,四十二行句有「白紙黑字/近看原來是/忌中」,「一國兩制/分明是/政治幌子」⋯在「歡樂頌裡/演出跨世紀的安魂曲/唉唉唉唉/關掉電視」有某種哀悼的意味。 一八四二年,被大清帝國割讓給大英帝國的香港,雖無民主,但經歷有自由、法治的近百年。回歸中國竟成噩夢,這是歷史的悲劇。什麼一國兩制?回歸成為降服,自由、法治不見了。香港,東方之珠在民族主義極端化、專制化的共產新帝國,豈能容你側目?走資化後,上海、廣州⋯有的是想取而代之城市。 香港人和一九四五年終戰時歡迎國民黨中國的台灣人是一樣的,有迷惘也有迷障。只不過,香港人面對的是共產黨中國。台灣、香港從被割讓的形勢改變,而非主體返復,不同於從殖民地獨立,迎向新興國家的肇建。這不是歷史的正向選擇與發展。 台灣在一九四七年發生二二八事件,促成了獨立心。香港在九七後民心一直思變,因為鄧小平的許諾,只成空話。一國兩制只有一國,兩制漸消失。 香港人生氣了,回歸成為大限。六月九日民陣發起的反送中遊行,走上街頭的逾百萬人,是九七後最大的抗議潮。共產黨中國會讓香港和自己統治的國度不一樣,維持被英國殖民的自由嗎?不會!還有圖博(西藏)、維吾爾族人(新疆),甚至有滿洲國獨立運動在國境之外醞釀。面對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台灣,共產黨中國是什麼樣子?控制在手裡的豈能放了? 近代中國的悲劇是不管右傾化的國民黨中國,還是左傾化的共產黨中國,都視民主為無物,不能建構自由、開放的文明。香港是鯁在喉中的刺,台灣是在外部發出光,是讓其感到刺眼的存在。 香港是台灣的鏡子,中國怎樣?一國兩制如何?已有民主底子的台灣,作為國家主人的人民要能珍惜自己的國家。要唾棄那些趨附共產黨中國的政客!藉著民主制的庇護,卻存心破壞民主制的國家條件。歷史能這樣被惡意引導嗎?不要忘了,也有中國人民不同於共產體制統治之心的。 從文明的發展來看,中國之大、之廣、之複雜、之多元,應該解構成多國家。聯邦或國協,就看中國人民的選擇了。近代歷史的屈辱感不應該轉換成報復主義的霸權。以德服人,這不是中國常強調的文化嗎? 對內專制壓迫,對外侵略擴張,大國之夢會成為噩夢。歷史的殷鑒應該記取,尊重香港的自由開放,才能得到香港人的友誼。尊重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地位,才能得到台灣人的情誼。中國之大,應該在於心胸之大! 看看國民黨中國對台灣以光復、降服的據佔論,看看共產黨中國對香港的回歸到大限,歷史這樣發展,對嗎?當然不!台灣正進入又一次總統、立法委員選舉潮,怎麼選?珍惜民主,守護台灣,趨附中國的政黨及候選人不能選,才不會步香港後路!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6-12
六四之憶、六四之鑑

六四之憶、六四之鑑

1989年6月4日,一名男子以肉身抵擋開往天安門「鎮暴」的4輛坦克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對比震撼畫面,成了六四天安門事件最具代表性的一張照片。(美聯社檔案照) 中國的六四事件(一九八九年),已第三十年了。事件發生前的四月七日,台灣發生鄭南榕為自由殉道事件。在台灣,民主化發展,政黨輪替執政,儘管還未真正解決國家被困在中國意理的問題,但四月七日仍被訂為言論自由日。反觀中國,六四事件許多參與的學生民運份子流亡海外,事件仍被統治當局掩蓋。 坦克車進入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一個平民站在前方,以肉身阻擋的景象,是人們對天安門事件的深刻記憶。槍聲煙霧中驚慌四散的人群奔逃畫面,也彷彿歷史的愴痛之頁。走資化的表面繁榮是三十年來掩蓋歷史浩劫的進口絲絨,中國正以權貴份子富了、黨國強了的虛幻景象,成為被畏懼的列強。 台灣也有六四事件的流亡學生,與流亡於世界的見證一代,一起為當年的悲慘記事發出聲者,甚至,一起紀念那樣的歷史。人權是普世價值,紀念是對歷史的不滅記憶,因為錯誤不能再犯。中國紀念五四,但只要賽先生、不要德先生。以五四為青年節,但六四事件對青年的鎮壓、宰制,卻是血淋淋的暗黑之噩夢。 台灣發展出來的民主化與自由化,相對於不民主、不自由的中國,應該是被憧憬的燈塔,是光的鑑照。中國懼怕台灣的這種亮光,中國的統治權力急於撲滅。因為這種光會引燈成火焰,為中國照亮政治的黑暗。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未來應共同維護這樣的光。但一些中國國民黨黨國之徒,附和中國共產黨的權力脅誘,若對照昔日戒嚴時期的政治受難者際遇,其實才是蔣體制的叛亂犯。崇蔣頌蔣是幌子、違心之論,心中已是毛習之徒。 台灣已走在文明國家之林,亟待共同體真正形成。這個在民主化、自由化之路發展的國家,屬於全體生活在這個要重新建構自己的人民。不要被一些從前附和中國國民黨威權體制,今日轉向附和中國共產黨專制政體的政客們欺騙了。珍惜台灣走向自由之路、文明之途的努力。台灣原住民、早期唐山移入的人們、戰後隨中國國民黨流亡來台的人們,為台灣這個國家共同體,投入心力吧!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6-04
荒腔政治、走板權力

荒腔政治、走板權力

  在台灣中華民國這個怪異政治體,出現了聲量高的政治痞子和騙子,挾「討厭民進黨」的氣流,把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台、中對峙、改革與被改革的政治形勢弄亂了。二○一八年地方選舉後,政治權力的荒腔走板更為嚴重。政治似乎成了荒謬大戲,嚴重的社會病理。 一個昔日在國會議事廳衝上主席台扭打還未出任總統、同為立法委員的陳水扁,導致送台大醫院急診的現任高雄市長,面對議員質詢,只能「高雄發大財」,一再跳針。還帶著市府首長在高雄美術館,一起演猴戲。 這是什麼?跟什麼? 看看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議會施政報告將近一小時,不必照稿唸文,詳詳細細把縣治的大小問題,報告給議員們了解。跨年時,才以燈會的璀璨風情,讓國人驚艷的潘縣長,又再一次顯示出踏踏實實的縣政治理。 潘孟安縣長是「討厭民進黨」氣氛瘋傳,像流行病一樣,在二○一八年地方選舉沒有被拖垮的民進黨籍縣長。相較於高雄市,資源更薄弱,但沒有人被「又老又窮」的詛咒病毒傷害,是少數當選的民進黨籍地方首長。 屏東與高雄一水之隔,陽光更為猛烈,但民風更為樸實,實實在在,選了潘孟安當縣長。這樣的縣長,其實放在高雄市,更能夠大有可為。兩位首長比一比,高下立判。但瘋傳為了「高雄發大財」,總統夢越做越大。什麼當總統,一樣在高雄上班,甚至可兼行政院長。總統制、內閣制不清不楚,對民主政治的權力形式和儀式,全無章法的這號人物,居然還有高民調。病了病了,台灣社會。 據說「討厭民進黨」之所以形成,有一大原因是軍公教年金改革之禍害,另外則是有心人士挑起階級鬥爭,甚至對極權中國的依賴。軍公教原是結構性的國家支持力量,黨國一體時代有共生關係。換黨執政的改革,得罪了這一群體,效應蔓延,形成了中國國民黨迴光返照,每一個人都想選總統、爭大位的局面。結構的力量竟扮演解構角色。 平心而論,民主化以後,政黨輪替執政,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在改革和被改革對峙,地方首長的施政反映出來的也大都是民進黨優於中國國民黨,但「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形成,寧可支持應該被改革的政黨,甚至仇恨改革者。選舉地方行政首長,選出了笑話,高雄可以說是經典。有為有守的人不被肯定,痞子、騙子升天。唉唉唉!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5-21
國家病理,台灣遠景

國家病理,台灣遠景

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改變了中華民國以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總統的體制,意味著台灣化。李登輝以台灣人為中國國民黨維繫了政權,對李登輝體制有敵意的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群,在二○○○年連戰落敗,陳水扁以台灣人、民進黨人當選的氣急敗壞氛圍中,逼退李登輝的黨員資格。 中國國民黨本質裡對黨裡的台灣人是不信任的,對李登輝如此,王金平、吳敦義…也一樣。為中國國民黨抬轎可以,想坐轎登大位,免談。但王金平似乎還未覺悟,跑到中國去祭祖,去取中國人身分。吳敦義則夢碎了,但繼續領導抬轎的隊伍。台灣的民主化,並未凝聚生活在這塊土地人民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尚不能重建「中華民國」這個殘餘中國為台灣的國家,存在著嚴重的病理。不解決這樣的病理,一個真正的新國家未能形成,政治混亂現象解構大於建構,趨於崩壞。 中華民國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群,仇恨政黨輪替執政,仇恨李登輝,以他是台灣人出任總統;也以他之後,陳水扁以非中國國民黨人出任總統,仇恨民進黨。連戰在二○○○年的敗選,罪在宋楚瑜。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群支持的對象並非連戰,而是宋楚瑜,但仍恨李登輝。連戰比宋楚瑜甚至更趨附中國,並非宋楚瑜才是自己人。當然,這是二○○四年,連宋一起跪吻台灣土地,想要騙台灣人總統選票,未能得逞,露出的真面目。 陳水扁兩任總統,仍然是中華民國總統,但他的際遇呢?失去政權,還曾被關進監牢,迄今仍非真正清白、自由身。馬英九的兩任八年總統,開始時以台灣前途尊重台灣全體人民決定,後來則完全相反。虛情假意,露出欺罔面貌,什麼一國兩制的鬼話都來了。二○一六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再交到民進黨蔡英文,多面向改革得罪了被改革者,維持現狀的保守論也不盡受到本土意識論群的支持,連任之路有波折,比起陳水扁、馬英九的政治之路不順遂。若民進黨未能展現民主精神,開展之路更為堪慮。 問題出在中華民國並未真正台灣化。從前,寄居台灣而倖存,但沒有在被逐出聯合國會員國名分後,確立國家法理條件。反共轉換到親共、聯共的中國邏輯,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已代表中國,而且走資化的假象榮景更是魅惑。中國國民黨的殖民意識論群已背棄他們的蔣公、蔣父(連棄章氏就蔣姓的後代也一樣)。不從現狀破殼而出,台灣不會有國家遠景。 (作者李敏勇,詩人)
李敏勇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