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社論相關文章

日本可以領導亞洲的五個理由

日本可以領導亞洲的五個理由

美日兩國最近發布了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這個「指針」講白一點,就是把美日防衛條約,由單向美國對日本提供保護,提升到NATO等級的攻守同盟,過去是日本與南韓、菲律賓、泰國一樣,單向接受美國條約保護,現在則是和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大國一樣,可以在「集體安全」架構下,和美國一起出兵到發生危機的地區。 日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演說,將美日同盟稱作「希望同盟」(Alliance of Hope),是帶有「彌撒亞」(Messiah)意味的,動盪地區的人民猶如怒海行舟,需要的就是希望,希望可戰勝懦弱,激發信仰。安倍的「希望同盟」是在宣示日本將承擔領導亞洲的責任。另方面,日本外交也在進行一場寧靜革命,過去她只看重日美關係,現在則全力在拉攏亞洲愛好自由民主、特別是與美國存有軍事關係的國家。 日本可以領導亞洲嗎?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們則有不同看法,日本並未真正「過去」,由她來分擔美國領導亞洲的責任,能力綽綽有餘,甚至可說是眾望所歸,茲以五個理由詳述之。 第一,日本面積雖只有38萬平方公里,但是南北長達3000公里,相當於北歐芬蘭到南歐西班牙的距離,日本島嶼散佈於西太平洋遼闊地區,地緣上可控制海洋,又可「進出」大陸,她與南韓及台灣構成一個小三角,與美國及澳洲又構成一個大三角,與南亞的印度遙遙相望,對中國構成一個弧形包圍圈。如此優勢的地理位置,不成為亞洲領導國家也難。 第二,日本經濟雖面臨結構性難題,她的GDP仍相當於兩個法國,人口也是法國的兩倍。日本是聯合國第二大經費貢獻國,亦是亞洲開發銀行最大股東,她沒有嗷嗷待哺的前殖民地,但每年仍然挹注100多億美元援外款項,與英、法兩個殖民大國旗鼓相當。日本同時是世界主要淨投資國,她在全球累計的直接投資金額高達1兆2,00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直到最近還是直接投資的淨輸入國,中國同時是外援的受惠國,而非贈與國。 第三,日本是亞洲唯一科技先進國,具備提攜亞洲生產技術及生活品質的實力。以高鐵技術而言,日本「新幹線」營運50多年從未發生過傷亡意外,它首次引進台灣,對台灣生活品質的提升,有目共睹。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技術救國主義」(Techno-nationalism)深植社會人心,日本技術固然是世界一流,基礎科學也不輸歐美,而不是一昧地模仿。以宣佈得獎時所隸屬的大學或研究機構作為標準,日本國內所產生的諾貝爾物理獎及化學獎得主就有13人之多,而中國及韓國到今天還是掛零。 150年前,當西方列強挾其「船堅炮利」來到遠東時,日本的反應與中國完全不同,中國是義和團式的「扶清滅洋」,日本則是燃起「技術救國主義」,要徹底「脫亞入歐」、「迎頭趕上」。當然,「技術救國主義」後來走偏了,變成軍國主義,但是戰後此一精神仍留在民間。日本民間企業早已在替美國供應太空及軍事用零組件,精密武器銷售是外交工具之一,日本也要開始供應亞洲盟邦。 第四,日本具有協助亞洲開發的成功經驗。冷戰時期美國圍堵政策之所以能夠奏效,是因為在亞洲有日本的堅定支持並作為盟國典範。當時日本這一角色對美國很重要,因為美國一直認為貧窮是共產主義的溫床。日本以資金、中間產品及技術協助亞洲開發,她與亞洲各國進行垂直分工與產業對產業貿易,她對各國出口機械設備及中間產品,讓她們得以發展對西方國家的出口,而美國在亞洲則扮演「軍力平衡者」、「亞洲人才留學聖地」及「亞洲產品主要顧主」的角色。美日兩國分工合作,才創造了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繁榮。 第五,日本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這固然要歸功於戰後美國對她的民主改造,但日本民主早在1920年代就已生根,她曾庇護大批中國革命份子如孫中山、蔣介石等人,她也能夠容忍台灣人搞「台灣愛爾蘭化」自治運動。今天日本人不再是天皇「臣民」,而是日本國「公民」、「消費者」,公民意識抬頭,消費者權益受到保障。日本作為民主重鎮,可以說服那些想要與中國自由貿易的亞洲鄰國,中國霸權不利於其民主生活方式。中國之所以在歷史問題上緊咬著日本不放,就是因為在道德形象上比不過日本,只有把70年前的日本「戰爭罪行」拿來宣傳。 我們歡迎日本更積極地承擔亞洲領導者的角色,原因很簡單:即便美國把60%軍力分配到亞洲,美國仍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才能有效遏制中國的冒險擴張,日本的戰略出擊,不只是在強化日本,也是在強化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民報社論 2015-05-14
從董淑貞認知台商協會的本質

從董淑貞認知台商協會的本質

台商協會近來因為台商董淑貞口無遮攔的乖張言論而又重新受到社會矚目,不過如果我們從台商協會的「真實」性質來看,就完全不難理解這些離譜言論的背後其實有著很清楚的脈絡可循。 基 本上,台商協會並非單純地只是在中國設立的民間聯誼性組織,道理很簡單,中國這種以黨領政的專制國家對於民間社團的管制相當嚴格,能夠獲准成立的民間社團 一定是對中國政府百依百順的侍服者,而且在相當程度上要能夠主動提供貢獻的,因此看起來表面上像是台灣商會的純粹民間交流組織,骨子裡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 特殊成份,原因如下: 例如「廣州市台商協會」的組織章程(廣州市台資企業協會章程)第四條即載明 「本會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法律、法令、法規。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第十六條又寫到:「會長、常務副會 長、副會長應具備下列條件:1、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擁護國家統一,願意為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積極努力」。中國其他的台商協會章程內容也都是大同小異, 因此當我們有了這一層認知之後,對於台商協會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就不用過於大驚小怪,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中國政府所認可的對台統戰工作外圍組織,此其一也。 特 別是在兩岸政府間缺乏官方辦事處的情況底下,台商協會被中國政府單向賦予近似於「一軌半」的角色,所以每當中國地方政府幹部組團到台灣「考察交流」的時 候,都是由這些台商協會的幹部們全程作陪;相對地,當台灣的各級政府或企業組團到中國「交流考察」的時候,也是同樣由這些台商協會的幹部從中穿梭、引導接 待,很顯然地它們是替中國政府扮演著「對台窗口」的角色,因為假使中國政府沒有授權,台商協會幹部又如何能夠包攬與朝中要員直接接觸的管道?因此美其名是 所謂的「台商協會」,但它們的種種表現卻常常像是作為中國對台統戰的買辦,此其二也。 不過在此需要 特地說清楚、講明白的,我們絕非控訴所有台商或者是加入台商協會的成員都是中國政府的統戰工具,畢竟台商並不等於台商協會幹部,會完全敵我不分、欠缺國家 意識的台商也絕非多數。但有些「以商圍政」的背骨台商,早已成為中國政府的統戰樣板人物,以董淑貞為例,她的名片上除了擔任「馬英九世界後援會副總會 長」、「國民黨第18、19屆海外黨代表」、「世盟總會海外委員」、「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執行委員」等頭銜以外,還有「江西省政協海外代表」、「全國中央統 戰部海外聯誼會理事」等眾多複雜的身分。作為紅頂商人的她早已經脫離了單純台商的身分,而是一位習於汲汲營營、爭取官商關係打點自己事業的生意人,或者更 明白地說她本身就是一位讓中國政府賞飯吃的人,倘若這種人有任何驚世駭俗的反民主說法實在不足為奇。 只不過萬一台灣哪天沉了,那些處心積慮幫中國統戰的買辦爪牙,會不會想到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
民報社論 2015-05-10
2016是一場維持現狀和改變現狀之戰!

2016是一場維持現狀和改變現狀之戰!

誰能為「現狀」下定義?現狀,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目前的現狀」是「過去的現狀」演進而來的,尤其在政治上,每一個時期的現狀,都不同於前一個階段的現狀。不理解過去的歷史,不理解演進的過程,就不能瞭解目前的現狀。 現狀只需要認知,當認知不清楚或出現差距時,現狀才需要定義。當蔡英文主席提出「維持兩岸現狀」的主張為兩岸政策的指導綱領時,遭受國民黨的抨擊,其實,這正顯示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台灣的現狀是甚麼,特別是馬英九,才會要求蔡英文說明白她所說的現狀是甚麼時候的現狀。 實際上,從台灣政治社會(Political Society)開始啟動民主化的進程以來,台灣的民意就是一路支持「維持現狀」的。這是甚麼意思?這意思就是,台灣人民要維護現在的生活方式,包括政治制度和兩岸關係所涵括的一切要素在裡面,不想被改變。 為了幫助認知「何謂現狀?」有幾個民調是必須要提出來的。 2009年5月27日,行政院研考會的調查顯示,在台灣人民「自我認同」的指標上,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占64.6%,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有11.5%。 2009年7月21日,遠見雜誌的民調,在「國家認同」的指標上,認為台灣和中國雙方目前是「兩個各自發展的國家」的比例高達82.8%。 2011年10月24日,TVBS的民調指出,在「統獨態度」的指標上,支持獨立的人占67%,支持統一的人只有17%。 2012 年3月29日,民進黨針對全國有投票權的公民所做的民調,在「國家認同」的指標上,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不是」同一個國家的高達78%。其中支持民進黨 《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面「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一政策的民眾,高達 81.2%。 2011年12月27日,陸委會公布的民調也指出,從獨到統的光譜軸線上,支持儘快宣 布獨立的人占4.1%,維持現狀但以後走向獨立的人占17.3%,永遠維持現狀的人占26.5%,維持現狀但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的人占34.2%,維 持現狀但以後走向統一的人占8.6%,主張儘快統一的人只有1.3%,其他8.0%的人表示不知道或無意見。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有86.6%的人主張維 持「廣義的現狀」,比例將近9成,這是一種超穩定的民意結構,這就是台灣的民意趨向,這就是台灣的現狀。台灣的現狀,難道不是兩岸的現狀?這個現狀難道不 應該被尊重?又是誰想跳脫這個現狀,導引到另一個方向,從而改變台灣的現狀?很明顯的,就是國、共兩黨。 維 持現狀是台灣人民對兩岸政策的基本立場,兩岸的未來發展究竟是統或獨,在台灣人民心中,只是選項,不是前提。國民黨意圖把所謂的「九二共識」置於兩岸政策 的最高上位,不容否定,不容迴避,是把「九二共識」擺在不容置疑的前提位置上,不僅是順序前後顛倒、位階上下顛倒,也根本違反了台灣人民的民意。 所 以,主張維持現狀是對台灣民意的尊重,吻合台灣內部的最大共識,符合台灣人民最高利益,也是最能反映台灣政治社會動態平衡觀的最大公約數。照理講,它應該 獲得國民黨的認可和支持,卻反而受到國民黨的質疑,如果我們的理解沒有錯,那是因為國民黨已經耐不住共產黨的壓力,所以加緊力道硬推「九二共識」,附和共 產黨「一個中國」的主張,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甚至主動釋出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根本就違背了台灣的主流民意,出賣了台灣人民的權利,也是意圖改變台灣現 狀的明證。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是把台灣推向中國的口袋戰術裡面,將使台灣落入一中殼中,在一中架構下無法脫身。 蔡 英文昨天(5月8日)說,「兩岸維持現狀就是維持台海和平,希望兩岸關係可以在和平穩定中,追求未來發展的機會。」維持現狀就是當前的台灣共識,所以蔡英 文的兩岸政策主張維持現狀,就是因為民進黨不可能違背人民主權的普世價值,按著國、共兩黨預設的「改變台灣現狀」的劇本走。 國 民黨如果不健忘,它應該記得,民、國兩黨曾經在「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共同決定」上面取得一致,這就是「台灣共識」,它的內涵包含了台灣的民主政治、 選舉制度、法治精神、自由社會、多元文化、生活型態,不只是決定台灣前途的民、國共識,也應該是未來有機會進行「民共論壇」時,共產黨應該先瞭解和尊重的 台灣共識。 「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謅出來脅迫台灣民主政黨和台灣人民接受的假議題。對台灣人民來 說,只有「台灣共識」,沒有「九二共識」,要進一步解決兩岸問題,當然不止「國共論壇」,也可以有「民共論壇」,但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上,如果有「民共論 壇」,它的立基點會是「台灣共識」而不是「九二共識」。 台灣各界不要誤入國、共兩黨的語言陷阱,在 所謂「九二共識」的偽共識和假議題上糾纏不清。要認清的是,國民黨和共產黨正企圖改變台灣現狀,改變台灣人民當前民主自由生活的現狀。2016是一場「維 持現狀」和「改變現狀」之戰!台灣人民的權利在此一戰,台灣前途會不會蒙上國共合謀併吞台灣的陰影亦在此一戰!
民報社論 2015-05-10
感謝董媽媽 拆穿「不在籍投票」詭計

感謝董媽媽 拆穿「不在籍投票」詭計

 2015-05-08 09:00 自從中國國民黨去年底九合一大選慘敗,新任主席朱立倫主動拋出修憲議題後,憲改列車終得以啟動。立法院遂組成修憲委員會,並召開10場公聽會。其中4月20日由中國國民黨籍呂學璋委員主持,針對該黨主張18歲公民權綁不在籍投票,一起納入修憲之提案進行討論。與會多數公法科班學者,甚至包括立院中國國民黨團自己推薦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廖元豪教授,也清楚闡述不在籍投票牽涉法律層面問題,不必納入憲法規範。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國民黨毫不理會學者忠告,一意孤行地以「擴大全民政治參與」為由,堅決主張18歲公民權與不在籍投票必須配套實施, 並宣稱若只有18歲公民權,就失去全民參與意義云云。 回顧歷史,不在籍投票在我國從1991年2月以來即成為頗具爭論性的法律議題。迄自2014年12月,不管是公法學界抑或政治學界,在這長達23年又10個月的漫長光陰裡,有關我國應否導入不在籍投票制度,一向俱屬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民投票法等法律層次的辯論。直到最近幾個月,這個法律層級課題才「突然」躍昇至憲法位階,且成為國民黨認為本階段修憲應該積極推動入憲的重點。究竟國民黨在玩什麼把戲?所幸有賴英國董氏全球金融公司董事長董淑貞女士(董媽媽)在日前台商座談會中的精闢剖析,真相方以大白。 中國企圖驅動台商返台投票,進而左右台灣選舉結果,這種統戰伎倆早已不是秘密。但由於選民必須返回戶籍地投票,由於台商大多搭乘飛機返台,動員人數有限,再加上台商各自回歸戶籍所屬投開票所投票,根本無法從投開票所開出票數進行監票,因此影響選舉效果尚屬有限。根據董媽媽統計,兩岸聯姻眷屬選票逾百萬票,這個龐大的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若要返台投票,進而讓國民黨逆轉得勝,以上障礙勢必要予以排除。而看似方便並擴大選民行使公民權、百利而無一害的不在籍投票,便成為箇中成敗關鍵。一旦不在籍投票付諸實行,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只要在法定期間內將投票所移至鄰近中國的金門、馬祖行使,本來只有少量、零散、坐飛機的空降傘兵,將變成由特定人士帶隊、龐大、搭船登陸的陸戰部隊。再者,由於這些台商前往的投開票所勢必侷限於數個特定區域,且與當地選民不成比例。於是這些返鄉投票台商的政治選擇立刻無所遁形,未免事後遭受不利益對待,屆時只有配合層峰指示投票的餘地。 以上推論並非架空的假設,相關修憲案早已在4月8日由中國國民黨籍吳育昇委員等33人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及第四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連署提出。該修憲案一方面刻意強調不在籍投票的正當性,接著又虛情假意地宣稱「明文排除我在大陸地區公民之外國不在籍投票之實施」。最後,圖窮匕見,「至我在大陸地區公民返國後,依法於國內實施不在籍投票,則不受影響」。董媽媽以慈善家之姿,潛伏敵後、孤身犯險。今適逢國共靠攏,台灣面臨存亡危急時刻,其以「百萬台商眷屬投票部隊如何登陸、進而逆轉選舉」之警語,巧妙拆穿「不在籍投票」的詭詐算計,堪稱智勇兼備。爾來各界對其嚴詞撻伐,實未盡公允。爰作此文,以為嘉許!
民報社論 2015-05-08
悖離民意的教科書爭議

悖離民意的教科書爭議

 2015-04-25 06:00 近日來,台灣和日本都發生歷史教科書內容的爭議,日本中學教科書審定使得新教科書更接近安倍晉三政府的官方立場,將「南京大屠殺」改成「南京事件」,並修改有關慰安婦的敘述,強調「找不到強擄的證據」。這樣的敘述引發中國、韓國和台灣政府的抗議。 台灣則是發生教育部「微調」教科書之課綱,使得新版公民與社會的教科書中,人權裡「白色恐怖」與228歷史插圖遭到刪除,但卻增加家族與台灣社會所具有的中華傳統與文化。引來民間團體與教師的嚴正抗議,認為教育部在教育上悖離本土,向中國傾斜。 眾所皆知,教科書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出版品中的一種,關係著學生的知識、心性、品德、與公民意識的養成,是每個人社會化歷程中的主要來源之一。教科書會隨著社會的變遷,國家發展的途徑而於予調整,經常反應當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教科書也會成為國家內部不同意識型態或是政權的戰場,是政權統治合理化的思想教育題材,也是當權者對過往歷史的詮釋權力。 教科書中隱藏的意識型態可能含括政治、性別、族群(種族)、宗教、社會階級(社會階層)、或地區。其中,歷史教科書是國家思想教育的一環,涉及國家價值和共同記憶的傳播,是想像共同體的塑造的重要工具。而歷史教科書的內容與學術研究的歷史之間的歧異,經常是各國歷史教科書制定和撰寫的紛爭所在。歷史涉及事實與評價兩個不同層面,歷史教育應該在蒐集各種歷史文件資料之後,客觀忠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而避免以主觀立場和意識型態呈現偏頗的歷史觀,而誤導學生的認知與學習。 美國的歷史教科書也經常爆發爭議,主要爭議點包含內戰的原因及過程、歷史人物過度英雄化問題、種族、宗教、與階級的紛爭。這些爭議其實都是美國南北之間深層分歧的展現,特別是美國的教育權主要在州政府手上,各學區的自主性極為強勢,因此不同州對對同一議題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詮釋,例如南方州一直傳播內戰是為了州權的完整性與不受聯邦政府侵害而戰,北方州則叫傾向是因為奴隸制所致。有趣的是,主要的教科書出版社,為了爭取紐約、德州、和加州三大市場,會折衷論述而達成某種程度的平衡呈現。 日本教科書的修正是想走出自虐的歷史觀,不要讓日本學生陷入負面的國家認同泥沼中。但是台灣的向中國傾斜靠攏,在政治、經濟上已經令人反感,現在連教育也要偷渡傾中思想。教育部根本沒有掌握台灣這十幾年來的社會脈動,在台灣以中國人自居的比率快速下降,即使在文化上難以切割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在自我認同上,中國這個壓迫、對照的他者已經非常明確。 台灣社會一再展現對中國的清楚立場,即使中國變成經濟強國,富有的國家,我們還是想保有台灣的主體性。去年太陽花學運帶動的社會意志展現就是最好的寫照,台灣人不會因為別人變富豪了就攀親帶故地黏上去。這樣的國家意志,好像只有馬政府沒有感受到,否則不會發生這次的教科書爭議。
民報社論 2015-04-25
大法官提名讓馬英九獨裁成真

大法官提名讓馬英九獨裁成真

 2015-04-24 09:30 大法官提名是今年跟明年司法界的重頭大戲,然而自從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所提名的大法官人選總是充滿爭議,例如2011年馬英九提名了曾作出社會高度爭議判決的最高法院法官邵燕玲,後來在輿論譁然之下才陣前換將,改提名中研院法律所的湯德宗教授。這次甫獲提名的四名大法官當然也不例外,曾判馬英九特別費無罪的士林地方法院院長林俊益赫然出現在大法官被提名的行列之中,絲毫不顧社會觀感與瓜田李下之嫌。假如國民黨再藉由國會多數優勢通過此次大法官提名人選,那麼未來在任的15名大法官就全部都是由馬英九所提名的人馬,要是他又趕在卸任之前提名明年十月底卸任的五名大法官缺額,那麼這除了將徹底地改變大法官的組成生態以外,更重要的是這兩次的提名作法會使得一個國家維繫憲政平衡與進步的司法權基準受到破壞,讓馬英九一人獨佔大法官的提名權,完全違反憲政上的制度設計精神。如果這不是毀憲亂政,什麼才是毀憲亂政? 話說2007年由陳水扁所送交立法院的八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中,因為其中四位被國親兩黨視為具有綠營背景的敵人而遭到封殺,即便後來補提名也遭到藍營阻擋,直到馬英九上台之後才加以補實。但是這純粹只是政黨惡鬥的結果,而非國會充分發揮監督功能的例子。理論上,立法院對於總統提出的人選應該遵守「司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以是否合乎大法官資格的相關條件為審查標準,但是國親兩黨卻把此同意權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視憲政制度於無物,用同意權杯葛掉陳水扁的提名人選,讓馬英九上台之後多了四名的提名空間;再加上2010年司法院長賴英照與副院長謝在全因為四名司法官集體貪污的重大醜聞請辭下台,同年七月馬英九提名賴浩敏、蘇永欽接任,也違法將賴浩敏、蘇永欽兩人之任期從理應接續前任者未完任期到2011年9月底止的情況自動延長到八年任期的2015年二月。如果這不是總統濫權,什麼才是總統濫權? 憲法的原始制度設計是希望每位總統都擁有權力提名約半數的大法官人選,也就是任期八年的大法官在每位新總統任內會有七到八名的換血機會,讓大法官的組成儘可能有不同聲音的機會,但是馬英九的惡質操作壓縮掉了新總統的憲政權力,同時也扼殺了大法官的多元可能。更糟糕的情況是,大法官依規定「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及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換言之,有關彈劾正副總統、審查政黨違憲與否的權力都掌握在大法官的手裡。試問,一旦政黨輪替之後國民黨濫提彈劾正副總統之議,司法院大法官是否有可能淪為政治打手?國民黨一旦出現違憲情事重大的狀況時,司法院大法官是否有可能為其護航? 馬英九的手伸到立法院胡作非為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但他現在更將手伸到了掌理國家最高司法權力的司法院大法官,如此毀憲亂政行為造成法治國的基礎傾毀,但他竟然還敢大言不慚地說『有大法官卸任一定要提名,而且不只總統,如果「立法院怠於行使職權」,基本上是違憲的。』天哪!這不是獨裁,什麼才是獨裁!
民報社論 2015-04-24
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

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

 2015-04-21 06:00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她用「維持現狀論」,來對比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可望在2016總統選戰中取得加分。 蔡英文從政風格向來是不盲動,她從李登輝時代以來,都是穩紮穩打,是「現狀」擁護者,而不是挑戰者。正因為這種風格,有人不喜歡她,嫌她不夠積極勇敢,但穩紮穩打卻是一個讓她能夠在台灣政壇惡鬥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則。 因此她說要「維持現狀」,也就不足為奇。先前,中共政權、國民黨及國內特定媒體逼她表態,習近平先生說「共識不牢,地動山搖」,民進黨一些大老及重量級人物也按捺不住,重提「憲法一中」、「凍結台獨黨綱」,但蔡英文仍然選擇站在一個安全的範圍,避免掉入「一個中國」的陷阱。 遊走兩岸的生意人為了商業合同,不得不膜拜「一中」。學術界擔心台胞證,前黨政高官要靠人脈賺錢,都不得不遵奉「一中」。兩岸問題專家發表評論,也是「九二共識」不逾矩,生怕斷了以後出席會議的門路。 這些跳不出「一中」框架的商人、學者、專家、評論者及過氣政客,蔡英文沒聽他們的,沒掉入陷阱,證明了她的智慧。蔡女士要做一個國家領導人,自己便要有做為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好的謀士因領導人才有智慧,而非反過來。 「維持現狀論」沒有提到「一中」,國民黨右派集團已開始在圍剿,批評這還是「空心菜」,他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犯了「一中偏食症」,哪識得台式料理的原汁原味。 首先,從積極面來看,「維持現狀論」可以指維持兩岸既有的合作成果及各項協議,從消極面來看,也隱含不搞法理台獨,不挑戰中國所謂「核心利益」的宣示。因此,可視為對中共釋出了一定的善意,此點不能不予以肯定。 其次,「維持現狀論」看似不痛不癢,卑之無甚高論,學問可是很大。在14 世紀歐洲,「現狀」(Status quo)指的是戰爭發生前的狀態,對此一狀態滿意的一方,要「維持現狀」,不滿意的一方,要「打破現狀」。蔡英文「維持現狀論」是給美國人的一顆定心丸,因為美國正是世界最大的「維持現狀型強權」(Status-quo power),而中國則被視為「打破現狀型強權」(Revisionist power) ,華府擔心中共威脅,不會強迫台灣人接受「一中」,但也擔心台獨會吹皺一池春水。 第三,「維持現狀論」兼顧了中、美兩大國的立場,也沒有背離台灣人的利益與長遠福祉,因它對統獨採取戰略模糊,統一或台獨都還是未來的選項。台灣民意是兩岸關係最重要因素,現代史上因大國干預引發的地緣政治災難,比比皆是,烏克蘭就是一個例子。根據最新民調,有將近六成台灣民眾不認為自已是「中國人」,另有八成五民眾表示在沒有中共武力威脅的情況下,會支持台灣獨立。民意趨向台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公開倡言「維持現狀」,對於兩岸的理性取向,應有引導的作用。 最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究竟是什麼碗糕,鮮有人能夠理解,有論者建議蔡英文必須先解決「 一中問題」,更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中國本來就只有一個,怎麼會是問題?難道中國要被霾害毀了嗎?「維持現狀」這四個字,市井小民一聽就懂,市井小民能懂的道理,國民黨的蛋頭博士如何能假裝不懂? 「維持現狀論」區隔了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在2016總統選戰中對蔡英文會有加分,因台灣人擔心台灣在國共聯手下,會越來越香港化。至於中共會不會買單,端看北京在不在乎台灣的新民意,如在乎的話,一切好談,可不拘泥小節,如不在乎的話,北京要在雞蛋裡挑骨頭,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國民黨論兩岸關係,常予人非統即獨、過度簡化問題的印象,要不是說兩岸合作前景燦爛,就是說兩岸衝突不可避免。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論」,提供了烏托邦或雙輸結局之外的另一個選項。民心在變,民進黨思考及陳述兩岸關係的方式,也在改變。在統獨議題已非選戰主軸的今天,國民黨還要杯弓蛇影,亂打一通嗎 ?
民報社論 2015-04-21
毛院長 說好的「不當黨產網站」呢?

毛院長 說好的「不當黨產網站」呢?

  2015-04-20 06:00 上個月17日,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於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毛治國,並得其承諾將盡快於1個月內責成財政部讓行政院「清查不當黨產網站」重新上線公開,俾真正落實開放資訊(Open Data)之施政理念。時光忽悠而逝,不過上個月說好的開放官方不當黨產資訊承諾,迄今仍未誠實履行。巧合的是,國民黨於15日主動公布爭議黨產報告,一方面宣稱所謂「爭議黨產」僅剩10筆不動產,黨產淨值224億元,另一方面則高分貝將外界質疑定義為不實指控,混淆是非、製造對立云云。行政院、國民黨一靜一動,箇中究竟有何牽連?頗耐人尋味。 國民黨斂聚鉅額不當黨產,真是「混淆是非」的不實指控嗎?早在沒有藍綠對立的《自由中國》雜誌時代,一身傲骨的民主前輩傅正先生即以〈國庫不是國民黨的私囊!〉為題勇敢發表社論,剴切指陳「國民黨把持中國政權十幾年來,期間雖經歷軍政、訓政而憲政,但卻始終以革命英雄自居,以為天下是老子打來的,中華民國只是國民黨一黨的私產,因此,國民黨經查把國庫看成黨庫,予取予求;甚至透過政府的權力,運用種種手法,搜刮黨費。這幾十年來國民黨由國庫中掠奪所得,究竟到何種地步?又究竟龐大到何種地步?非但局外人無從了解,即連國民黨當局,恐怕也由於掠奪的時間過久、範圍過廣、方式過多、數字過大,已經無從計算了。」 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前,有關論述國民黨黨產的文獻已累積相當數量,但在國民黨長期把持中央政權下,許多事實無法獲得證實而被當成污衊執政黨的謊言。民進黨執政後,由於監察院2001年4月間對早年核准由國民黨轉帳撥用之國有特種房地、撥歸經營之19家日產戲院、接受贈與之地方所有土地及建物調查指出,過去各級政府將國家財產無償贈與國民黨之行為,已在人民及政黨之間形成不公平之差別待遇,顯與憲法平等精神有悖,「涉有違失」,並囑行政院應確實澈底清理、依法處理。後來行政院即以監察院調查報告為原點,著手對政黨不當取得的國家資產進行清查及研議處理方式。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06年8月23日行政院院會第3003次會議進一步具體裁示,由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黨產處理專案小組(簡稱黨產處理小組)統籌,請各主辦及協辦機關由國家檔案中清查黨產相關事項,向社會大眾說明。 過去有關國民黨及其黨營事業、附隨組織的關鍵相關資料,往往隱藏於各機關或國、公營事業機構保管之國家檔案中,外界縱傳聞已久,但始終難以一窺究竟。至於在行政機關內部,則受制於公文書保存期限等問題,有年代久遠搜集不易的困境。行政院當時藉由行政一體的指揮,責令各相關機關公務員清查檔案,閱卷影印,整理統計分析,再由黨產處理小組統籌公開資訊。實踐結果雖未能達到全面清查程度,卻也發掘許多珍貴的官方文書,可作為佐證黨產不公不義的重要史料。 總的來說,民進黨執政時期對於黨產問題的重要貢獻之一,在於「查證」與「公開」。亦即一方面透過行政院由上而下的指令以及由下而上的清查結果,讓過去時被指摘為政治污衊的故事如今成為經官方背書證實的真相。另一方面行政院於2007年4月間,進一步架設專屬網站,將這些取得不易的寶貴資料公諸社會,讓全民公斷。遺憾的是,就在馬總統上任的前一天,亦即2008年5月19日傍晚「清查不當黨產網站」悄悄遭到下線,所有寶貴資料,從此陷入「行蹤不明」狀態。 「說話算話」乃小學生即具備的基本素養。行政院長毛治國堂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養俱佳,對此定知之甚詳。雖已過了一個月期限,但我們仍善意信賴毛院長將不畏壓力兌現承諾,儘速讓「不當黨產網站」於本月中旬重見天日。一旦讓這些被封印的開放資訊(Open Data)公諸於世,到底外界對國民黨產的諸多批評指摘是否有憑有據,真偽立現。反之,倘若行政院罔顧政治良心繼續選擇掩蓋真相,放任社會對立滋生,並藉此為國民黨營造「爭議黨產處理」的假象護航,相信網路資料搜尋能力強大的「婉君們」,恐怕將採取自力救濟方式,滿足公民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 P.S.敦請行政院院長辦公室幕僚同仁,將本篇社論列印後置於院長辦公桌為禱!
民報社論 2015-04-20
好國好民的台灣試煉

好國好民的台灣試煉

 2015-04-09 09:25 俾斯麥說過:「謊言永遠多不過選舉前、戰爭時跟狩獵後」。面對著明年初即將到來的全國大選,台灣的上空勢必又將要被漫天的謊言與謠言層層覆蓋。然而在這些假假真真的訊息迷霧背後,隱藏的是攸關台灣未來前途的二項關鍵,亦即:台灣的國家定位、以及台灣的中國關係;假使台灣人民對於這兩件事情的判斷稍有不慎,那麼台灣的未來恐怕一點都樂觀不起來。 馬英九執政這些年來,完全不把台灣當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在經營,所以將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格局弄小到僅僅以「中華台北」 (Chinese Taipei)作為最大的滿足,搞得國不像國。更何況在所謂國共合謀的「九二共識」之下,中國往往讓我們變成「中國台北」(China Taipei),在所謂的「一中告表」之下台灣永遠都是被表到中國那一邊。就像柯文哲所言「一個中國不是問題」,無論我們自己想要怎麼表,卻永遠都脫離不了那在聯合國具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的中國的「一中緊箍咒」,換言之,擁抱「九二共識」結果就是自作孽的「一中自婊」。 值此之際,我們卻聽到民進黨背景的洪奇昌呼籲如果民進黨明年勝選的話能表態不搞「法理台獨」,又聽到許信良說民進黨在創黨時不排斥統一,這些立論者用台灣的國家定位籌碼來向中國主動示好的眉來眼去,正是重蹈著「九二共識」邏輯陷阱的覆轍。如何能夠逃離這個在名稱上的「一中地獄」,進而讓台灣嚴肅地面對國家如何正常化的課題,把台灣建設成為好國好民的家園,這是台灣人民的第一道試煉。 或許有人擔心假使民進黨堅持不認「九二共識」的帳,那麼明年民進黨勝選之後中南海有可能翻臉不認人,屆時兩岸關係將會倒退到冰點。但這個假設的前提是中國希望且能夠在兩岸關係的倒退中獲得好處與利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自己也很清楚地體認到一旦兩岸關係倒退時對它而言反而是「弊大於利」,等於是將它過去這段期間在台灣所投注的大量人力、財力與物力都將拋諸流水,這是相當不可能發生的場景。 中國方面其實也很希望能夠保住「既有的政治基礎」,因此孫亞夫日前來台訪問時也曾明白表示「九二共識」這個概念可以討論,沒有一定非要「九二共識」不可,國台辦系統也透過若干管道表示「九二共識」並不是不能碰觸的禁忌,「九二共識」的有無與所謂的「天搖地動」之間沒有直接的連結。換句話說,中國方面主要關心的是民進黨上台之後,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未來關係要如何維繫?兩岸之間的往來交流該如何調整?新總統是否會用務實態度去處理台灣與中國的問題? 雖然國台辦發言人強調只要民進黨不放棄「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中方不會與其進行黨對黨的交流。但有趣的是黨對黨的交流這個誘餌對國民黨有效,民進黨假使真的會笨到就這樣步上國民黨的後塵,那麼台灣人民也犯不著拉下國民黨換黨執政。如何確認台灣與中國之間所發展的關係是平等、互惠的,誰真正能夠保護台灣全體的利益,這是台灣人民的第二道試煉。 鄭南榕的名言:「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上述的兩道試煉正考驗著我們,台灣人是否擁有好國好民的智慧能看穿迷霧?
民報社論 2015-04-09
幸福人壽行誼錄

幸福人壽行誼錄

 2015-04-06 08:00 在行政院預計本月中旬承諾將重新公開上網的「行政院不當黨產網站」,如無刻意隱匿情事,裡面將有一份「中國國民黨、中央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轉投資事業以法人股東身分當選他公司董監事投資事業一覽表」,其中記載投資整體規模計654億餘元,而實收資本額30億元的幸福人壽保險公司,中央投資公司持股45.56%,持有股份總計為13億餘元。以2015年3個月下旬政府動用保險安定基金賠付303億元處理幸福、國寶人壽事件為契機,這個神秘的保險公司又成為輿論關注話題。儘管政府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幸福人壽股權已於2006年由中央投資公司移轉予鄧文聰等人,該公司為一般保險公司,並非國民黨黨營事業、亦非黨產,甚至宣稱其保戶來源「與一般保險公司無異」云云,企圖舒緩社會質疑。惟事實上回顧歷史,幸福人壽的諸多非凡的特殊行誼,恐非能用「一般」二字草率蒙混。 翻開舊報紙,幸福人壽最初係由中國國民黨中央財委會負責籌設,黨營投資公司投資70%股份,另外則由加拿大倫敦人壽出資30%(1992-11-28/經濟日報/4版)。值得一提的是,幸福人壽於籌設申請過程中,根據當時報載,原本財政部在送交行政院審核的保險公司設立標準中「竟不識趣地」並沒列入允許外國保險公司當新保險公司發起人條文,「財政部的『疏忽』,引起幸福人壽籌備人員不滿,連忙運作,最後在行政院會上加了允許外國保險公司,成為新保險公司發起人的條文,才平息這場風波。」(1992-12-6/經濟日報/18版)。由此可見,幸福人壽還沒正式,即展現極端尊貴榮崇地位,法規命令都要依其需求量身定作、配合修正。莫怪當時報導以「八家準保險公司出線 個個有來頭」下標。另外,根據當時一篇專文指出,黨營事業共同特徵之一,就是經常走在政策之前。10大建設時,國民黨順勢介入石化工業;在開放電信周邊設備工業時,則成立台灣電訊網路服務公司、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在股票狂飆期間,中央投資公司又大舉介入;在開放對越南貿易前,中央貿易開發公司就先行開拓越南市場;在放寬保險業之際,國民黨又設立幸福人壽保險;在政府可望開放有線電視前,國民黨則著手成立博新育樂公司(1993-4-6/聯合晚報/2版)。從此可清楚看出,黨營事業以執政地位為後盾,先入市場搶佔商機、為黨牟利的精明佈局。 跟一般保險公司不同的是,除了經營事業獲取利潤外,當時的幸福人壽還被交付拉攏國民黨黨員的政治任務。例如在2000年總統大選前,為凝聚2、300萬國民黨黨員力量,國民黨高層指示國民黨黨營事業幸福人壽積極研議「黨員保險」計畫,黨員繳交黨費,可轉為投保意外險或壽險費用,而費率將較一般保險公司優惠,如100萬元意外險,1年只交區區500元左右。藉此靈活的優惠促銷手段,希望能在鼓勵黨員繳交黨費之餘,更重要的是將「黨員與國民黨間形成生命共同體,激發黨員對國民黨認同」。(1999-6-23/聯合報/8版)其後政治發展如所周知,國民黨因內部分裂而意外讓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取得中央執政權。儘管如此,黨營事業幸福人壽所肩負的政治任務,仍然持續推進。2001年間國民黨積極展開「黨員總登記」時,為回饋黨員及吸收新血,當時仍結合幸福人壽這個「獨門武器」展開「黨費轉保費」大放送,為國民黨員免費加保壽險的超值保障,讓入黨黨員可達到「摸蛤兼洗褲」效果。根據當時媒體披露,幸福人壽不但每年可因此增加3億多元保費收入,有效契約保戶人數可望在近期內突破100萬人。(2001-1-19/經濟日報/7版) 最後,再將焦點拉回2015年政府決定動用保險安定基金賠付百億元處理幸福人壽爛賬的當下時點,的確如政府發布的重大訊息所述,幸福人壽早在8年多前因移轉予鄧文聰等人而脫離黨營事業範疇。惟此時此刻,仍值得追究的三個問題分別是: 其一:1993年幸福人壽成立時,國民黨掏出的13億元鉅金從而來?究竟是由合法黨費挹注,抑或由黨國威權體制所斂聚的不當黨產而來? 其二:承上,若言幸福人壽出資金乃不當黨產,則2006年國民黨清倉標售給鄧文聰等人所得的殘金6億元,縱有賤賣圖利之嫌,但是否仍應歸屬國家,而非國民黨繼續獨佔? 其三;保險安定基金成立宗旨在於安定保險市場,同時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查安定基金財源主要來自保費收入提撥千分之1-2,年收約20億元,以及金融營業稅提撥其中2%給安定基金,合計每年有超過200億元資金入帳。就保險法常識上而言,保險費的核定本應依據保險金額多寡與保險事故發生機率精密估算,其中不得摻雜非保險專業的政治考量。國民黨當年大玩「拉黨員、送保險」的超值保險遊戲在先,今日遭逢虧損連連之際,國民黨卻早在8年前認賠出脫,然後才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保險安定基金共同分擔。對於那些慎選保險公司、忠實繳交保費的廣大保戶乃至納稅人而言,公平嗎?
民報社論 2015-04-06
不可輕忽中國崩潰的可能性

不可輕忽中國崩潰的可能性

 2015-04-03 06:00 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最近在《華爾街日報》預測中共統治進入「殘局」(endgame),他說,中共的覆亡「也許會是漫長、混亂、暴力的」。這篇文章在國外、在台灣,都引起正、反兩方的回響。 過去,唱衰中國的論述很多,無非是提醒世人,在中國日益壯大的表象之下,掩蓋著重大的政經風險。24年前蘇聯出乎所有預測之外的瓦解,曾經讓西方一大票所謂的「蘇聯問題專家」(Sovietologist)丟了飯碗,現在的「中國問題專家」(Sinologist),有了前車之鑑,對於中國崩潰的可能性,大多已不敢再掉以輕心。 從過去日本以及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軌跡來看,中國經濟由盛轉衰似乎是必然的。「亞洲發展模式」及「亞洲價值」曾經被吹捧上天,日本經濟在最盛的1980年代末,號稱「可買下兩個美國」,如今像洩了氣的皮球,要死不活。「亞洲四小虎」也好不到哪裡,以前兩位數字的GDP成長率,在進入1990年代以後好景不再,原本是虎虎生威的小虎,個個都被剝了皮,掛在牆上,只供觀賞回味而已。 這個由盛轉衰背後的邏輯很簡單:一國經濟的生產制度及技術維持不變,就會產生效益遞減,投資增加會帶動工人生產力及薪資的增加,而這種增加都會有其極限,經濟成長率會隨薪資增加趨於下降。成長的鈍化,過去曾發生於美國、日本、「亞洲四小虎」,中國自然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中國GDP年成長率已由2007年的14.2%,逐年降至7.4%,1980至2011年32年來的平均成長率是10.2%,而現在官方的成長目標是「保7」。《亞洲華爾街日報》最近報導,下一個十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進一步萎縮,2020至2025年平均成長率只有3.9%。有些分析家更悲觀,預測下個十年成長率在1.6至1.7%之間,比台灣目前狀況還慘。中國這一隻曾經創造過最近一波「經濟奇蹟」的亞洲大虎,遲早也要步上做成標本的命運。 中國經濟的衰退,已帶來大學生失業潮,幾百萬名工人被資遣,農村過剩勞動力無處可去,家庭收入遽減,各地抗議活動及暴動頻傳,一年間全國估計有十幾、二十萬起,社會及政治情勢不穩,民眾改革呼聲高漲。同時,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各大城市房地產泡沫化嚴重,如果兩者都告崩盤,對經濟的衝擊,將不堪設想。最後,過去中國經濟成長有一部份來自於人口成長,現在,「一胎化」慢慢顯現成效,本世紀其餘時間內,中國人口將減少,人口將更加老化,食之者眾,而生之者寡,經濟成長更不容樂觀。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及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們,正面臨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蘇共前總理戈巴契夫的改革,把共產黨的江山都改掉了,中南海那批靠「黨性堅強」爬上來的高幹,斷不可能重蹈覆轍,他們的改革能改出什麼名堂,頗有疑問。他們的國際觀似乎也不夠,要他們帶動企業創新,提升所得成長極限,幾乎是緣木求魚。 習近平所推動的改革,或是想複製新加坡模式,創造一個沒有貪瀆、政治團結、經濟強大而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一黨專政體制,但中國不是新加坡,新加坡能,中國不一定能。 「中國崩潰論」如同「狼來了」,說了幾次沒有實現,大家都不信,最後真的狼來了,要逃已經來不及了。 台灣的中國熱似乎還在浪頭上,至去年底為止,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金額已增至1.7兆台幣,佔淨值比重為68%。國人在擁抱「中國夢」的同時,仍不可輕忽中國崩潰的可能性,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民報社論 2015-04-03
瓦解虛構的「炎黃」、「中華」民族主義口號

瓦解虛構的「炎黃」、「中華」民族主義口號

 2015-04-02 00:01 中國今年4月5日將在陝西舉辦「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過去幾年即有不少台灣政要都曾率團到黃帝陵謁陵祭祖,引發議論,今年更因日前傳出新黨主席郁慕明將帶領原住民青年前往祭拜,加上原民會主委林江義在立院答詢時坦言,黃帝不是原住民祖先,如果勉強把原民變成炎黃子孫,「讓人見笑」......,此一新聞焦點話題讓「祭拜黃帝」在台灣再掀波瀾。戳破神話!中國刻意放大祭拜黃帝的動作,根本就是對台統戰! 中國陜西黃帝陵廣場祭拜軒轅黃帝,是中國每年清明節固定上演的政治戲碼。台灣馬英九總統上任後,還曾親臨主祭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成為「國民政府」到台灣之後第一位主持遙祭黃帝陵典禮的國家元首。 學者早有研究,「黃帝軒轅氏為始祖」之說根本就是神話!是中國早期部落社會流傳下來的。所謂「黃帝是始祖」乃是「政治解釋」,並非「歷史研究」,完全與研究脫節,在學理上站不住腳。現代人可以從「傳說系統」或「神話學」的角度做研究,但若以堂堂國家大典、動員百官的國家儀式規格「遙祭黃帝」,實在荒謬。說穿了,黃帝是「中國神話」,原意凸顯「中原文化一元論」和「中國帝國大一統」。在台灣,過去多年來以國家儀式所行中樞遙祭黃帝陵,是過去不正常時代留下來的威權遺緒,是「政治洗腦」,應當廢除。 中國歷代王朝接續黃帝是始祖的神話,背後的真相與動機其實是愚弄人民!是要把侵略、併吞他國的行為,合理化成同一血源間的「繼承正統」。此一觀念,一直到主張「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的時代都沒改變,無非是想要藉此「一統」論,合理化中國奢想「統一」台灣的野心。中國境內各民族繁多且問題敏感,尤其圖博人、維吾爾人、蒙古人過去都曾以國家存在,這使得中國共產黨在境內已不敢大聲談論「民族主義」,而是改以倡導「愛國主義」替代,唯獨還在對台大力宣揚「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進行統戰。 過去馬英九遙祭黃帝陵,藍營還硬拗「是表達政府對慎終追遠傳統文化重視,期許台灣成為中華文化領航者」,甚至反批外界「惡意把歷史文化議題操作成政治議題」。如此錯亂應對,荒唐連結,實在可笑至極。 其實不只所謂「黃帝軒轅氏為始祖」之說是神話,一些台灣派學者也早已點破,就連「中華民族」也是虛構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可說都是二十世紀反抗滿清才出現的口號,並成為今日中國鞏固專制、擴張領土的工具;堂堂台灣人以現代社會的價值、現代國家的觀點,當然與所謂「中華民族」風馬牛不相及。 學者歸納研究,中國所統治土地上的民族是極多元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都是虛構。自古以來沒有「中華民族」,也沒有這個名詞,這是二十世紀初,中國革命家創造出來的,用以反抗、推翻「韃虜」的滿清帝國,其實就是俗稱「漢人」後又稱「漢族」的新名詞。「中華民族」是不存在的虛構民族,是清末少數革命黨人叫出來的。台灣不必因馬英九執政而倒退百年,回到「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神話時代。 甚至應否廢止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一事,過去也曾在立法院受到正視。第五屆立法院時,泛綠立委曾提案連署:鑒於遙祭黃帝陵和宣導實踐禮儀規範根本毫無直接關聯性,且真實性仍有待考據。台灣實在無需花費任何經費預算,祭拜中國境內一個人為圖騰,充滿統戰意涵的一般古蹟。但該案最終仍不為藍軍立委所支持。 台灣應向中國宣揚民主、自由、人權,而不是與中共隔海唱和民族主義或黃帝神話,搞「思想統一」,落得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瓜。世人應以民主、自由、人權瓦解虛構的「炎黃」、「中華」民族主義口號。
民報社論 2015-04-02
「改變成真」才算「萬象更新」

「改變成真」才算「萬象更新」

 2015-03-30 06:00 再過四天,就是柯P的百日維新。這一個自上任以來,每天上電視新聞和報紙版面,讓綠營市議員講不是、不講也不是的友軍市長,就要把成績交給各界正面檢視了。 柯P不難打,因為「鴨蛋再密也有縫」,何況台北市政問題不少,加上柯P一張嘴口無遮攔,想到甚麼講甚麼,錯言、失言不斷,打柯P不會沒著力點。但可以想見的是,抓著柯P猛打的必然是藍營,綠營在監督角色上固不能自失立場,但只要有人發難,難保不起破窗效應,屆時柯P的蜜月期就會正式結束。然而這不意味柯P的高民氣會滑落,柯P的高民氣來自他顛覆政治人物給人的觀感,他的口寫他的心,他就是沒有心術權謀才產生特有的魅力。 百日維新那一天,柯P會端出甚麼新願景來說不知道,但他勢必得面對他百日來的點點滴滴被放大檢視。市民是不是繼續支持柯P,完全看柯市府的施政得不得民心。 柯P新政始自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48小時內拆除,讓人耳目一新。三個月後,226件限時拆除的違建全部自動改善,也讓人見到他恫嚇議員「敢關說就上網」的威力。但台北市還有7萬多件緩拆違建,想因226件立竿見影推論7萬件水到渠成是不可能的。但這些都是小工程。至於U-bike,那是郝市府的政績,柯P能發揚光大當然好,但不能把功勞都攬在自己頭上。台北機場全區保留,柯P絕對有拍板定案的功勞,卻不能否認有立委用心著力的影子。 柯文哲真正的考驗是前朝留下來的市政大弊案,以及幾個重要的市政建設議題。例如已經建好的美河市,涉及當時高估建商貢獻度、低估市府貢獻度,分配給建商的住宅價值高、分配給市府的商場價值低,導致市府蒙受20億以上損失,以及相關公文被加密造成論責困難,百日維新之前根本不可能有結果,柯市府勢須加緊力道追擊不法,才能徹底釐清馬英九和郝龍斌應負的責任。 還在興建中的大巨蛋案沸沸揚揚,是繼續孵蛋還是拆蛋?大家都在看。遠雄取得大巨蛋合約的過程疑雲重重,從合約規範將權利金改為零造成遠雄獨家得標,遠雄得標後更改設計圖,擴大商業設施面積佔63%,體育園區僅佔37%,從商業設施賺的錢還不必回饋市政府,且年租金只有1%,就讓遠雄坐擁地上權50年,離譜至極,民怨甚深。農曆過年前,市府否決遠雄展延工期的申請後,遠雄自去年12月28日起已實質違約,若市府重啓大巨蛋防災安全總體檢的結果是讓遠雄續建大巨蛋,恐怕激起的反彈力道將重傷柯市府! 另一個是松山機場遷移案,多少次市長選舉,都有候選人在消費這個題材,卻沒有一個市長好好處理,唯一的做法是彌補禁建戶補償金。台北不是不會發生空難,今年復興航空墜機,如非最後栽進基隆河,恐怕紐約雙塔悲劇就會在台北市活生生上演。柯市長感念機師極力避開市區建物和住宅區的努力而哽咽的鏡頭歷歷在目,若最後對於松機遷移一無作為,將難以在台北市史上占據一個開創性的歷史地位。 社子島是地勢低窪的沙洲地,柯市長本來無意開發,但他在當地議員與民眾出面抗爭後,即轉向要以「社子島開發特別條例」的專案模式來為社子島解除禁建,並討論容積率、建蔽率、居民安置等問題,雖推翻過去興建「台北曼哈頓」的填土計劃,但連都發局長林洲民的「台北威尼斯」恐怕都不見得會採用。其實台北市缺乏農地,要綠化,要種菜,社子島可以是實現田園城市的好地方,闢建有機農場,吸引都市農夫,也讓學生有農村生態教室可以實地教學,展現有山有水有田園的進步城市新風貌。柯文哲在現實壓力下,不敢說要尊重大自然,不敢說不要與水爭地、要與水共生,從社子島一案來看,當時柯市長這個態度如果就是決策,未來他在台北市發展史上的功過恐難定論。 還有捷運信義線東延段R04車站是維持聯開或廢站不建?廣慈博愛園區開發案如何解決民眾對公共住宅和地質脆弱的環評疑慮?都相當棘手。幾天前台北機場、富邦文創、大巨蛋三大建設所在的新仁里對人潮、交通、噪音、社區安寧的環境影響砲聲隆隆,揚言封路自救,激憤不已,不能只化約為里民要松菸文創園區制訂停車或其他的回饋機制,和松菸護樹團體殊途而同歸的,它本質上是公共建設如何扭曲社區居民生活型態的問題,這是柯市府面臨的嚴肅考驗。 農曆過年前,市民爭相索取柯市長「萬象更新‧改變成真」的春聯。是的,當初就是期待改變,85萬市民才會投票給柯P,「換下國民黨,換上柯文哲」。這個改變成真了,但此後台北市政能不能萬象更新?恐怕不是一個「百日維新」所能論斷!要「改變成真」才算「萬象更新」,但要「改變成真」,不付出一點代價,恐怕不行。大家期待柯文哲,除了興利,更要除弊,特別是真正打幾隻大老虎給大家看一看!
民報社論 2015-03-30
小心馬英九末日狂飆!

小心馬英九末日狂飆!

儘管馬英九的總統任期已接近尾聲,民調支持度又低迷不振,但他對自己的決策正當性仍然堅定不移,對高度爭議性的兩岸政策,尤其如此。此可從他接受媒體專訪時,對加速推動兩岸政策雄心勃勃,窺見一斑。而這也坐實一些國人的疑慮:馬英九在最後任期內,會不會因為想追求歷史地位、確保特定政黨與財團利益,甚或為了顧及卸任後的身家安危,而出現兩岸政策暴衝,在僅餘的任期當中,加速和中國簽訂損害台灣利益的不平等協議? 這樣的疑慮絕非無的放矢。且看看馬英九接受《旺旺中時》專訪的談話內容:他主張積極參與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但對台灣究竟該以何種身份參與,是國家、地區,或僅為中國的附庸?態度相當模糊;他表明強推服貿、貨貿協定,卻對如何防止兩岸談判黑箱化的兩岸監督條例,不聞不問;他力促兩岸互設代表處,但對遭中國拘押台商的人道探視權,卻無能為力。 馬在受訪中高度肯定習近平「九二共識」談話,指習所說「九二共識」若遭破壞,兩岸互信即不存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說法,「也許台灣有人覺得不舒服,但卻是很客觀的基本事實」。馬強調,「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可以將兩岸打造成一個超穩定架構。警告民進黨2016大選在即,美中兩國虎視眈眈,民進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終將圖窮匕現。他反駁柯文哲「九二共識」過時的說法,指憲法從民國36年施行至今,也沒有過時的問題。把「九二共識」等同憲法位階,實在不倫不類。 試問:奠基於一中框架的「九二共識」,到底為台灣帶來什麼好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訂的ECFA等廿餘項協議,至今為台灣人民帶來什麼樣的利益?馬上任以來各種財經指標、生活品質、發展機會,林林總總的呈現,都只是不堪回首的回憶。馬引以自傲的兩岸紅利,無非以犧牲廣大人民的生活、尊嚴、機會,埋沒青年世代的願景、希望與未來,所堆疊而成,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血淋淋寫照,也是成就少數政商權貴的悲慘劇碼。這樣的共識,這般的紅利,有何值得誇耀之處? 馬肯定習近平的「九二共識」論點,一廂情願將「九二共識」定義為「一中各表」。我們要問:除了 2008年布希與胡錦濤熱線後,唯一一次在《新華社》英文稿提到「一中各表」外,中國有那一份官方文件、那一位官員承認「一中各表」的說法?對有「兩國論」疑慮的「一中各表」,不是大加否認,就是口誅筆伐?馬豈能視而不見?明知「九二共識」其實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馬基於個人政治認同,對「九二共識」情有獨鍾就罷了,對國人不同的認知,理應有所包容。 馬受訪強調,兩岸關係經過7年運作,他發現還是在「九二共識」框架下較符合雙方利益。他認為,從習近平最近的談話,也代表雙方對於「九二共識」的看法一致。馬的說法完全經不起檢驗,不但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理解不同,「九二共識」對中國有好處,但台灣不但未蒙其利,反而使國家安全遭受重大損害。 以今日即將啟用的中國新民用航路M503為例,國安局長李翔宙表示,中共把國際航路放在海峽中線,其軍機巡弋就會「往內縮」,反而使我防空預警縱深增加。毛治國在立院答詢時也說,中國願意將M503新航路往西移,陸方的戰機不會進入此區域,這樣的結果「非常正面」、「對國安也有幫助」。既然如此,中方宣布新航路之初,我方何以反彈強烈?這樣的態度轉變,是阿Q 精神勝利法發作,以致前倨後恭,或另涉及暗盤交易?在在豈人疑竇。 這只是兩岸黑箱決策令人擔心的一例,馬在任期最後的政策暴衝,國人宜嚴加監督。
民報社論 2015-03-29
縣市長的百日維新

縣市長的百日維新

 2015-03-25 09:35 縣市長上任即將滿一百天,選民對市政期待頗深,對市政成績單無不拭目以待。不論是重新檢討規劃不當的公共建設,或是打擊鬼影幢幢的政商關係,絕對都是民眾關心的焦點所在。不良的公共建設,值得檢討,避免再犯錯。拚市政之餘,市長們也值得花時間思考,什麼才是公民真正的需要。建設之外,市政如何smart decline也是選項之一。 台北市指標案例首推大巨蛋、美河市、松菸文創、三創數位園區,以及雙子星開發案等幾項公共建設。北市府財政資源優渥,向來不缺開發財源,卻放棄自行興建,寧願選擇BOT、聯合開發方式與民間廠商合作。由民間廠商興建或負擔未來的經營,本來無可厚非,或許也能夠補強政府效率不足的問題。但或許是招商的條件過於優惠,或許是政商關係暗中作祟,這幾項公共建設早已嚴重偏離當初規劃設計主要目的,例如:以興建地下停車場為名義來蓋大商場;以文創之名實際上蓋起了大旅館、大賣場。甚至還傳出重大弊端,廠商民意代表更被檢調調查、收押、起訴,社會輿論嚴重質疑。 其次是政府開發主義思維作祟,過度依賴都市計畫變更、重劃與徵收土地模式,已經受到民眾強烈質疑。大埔案中苗栗縣政府以吸引廠商進駐為名義,辦理區段徵收,卻不顧地主反對,強徵民地,粗暴地動用公權力強制拆遷房屋,強勢徵收,造成民意極大反彈,並引發後續一連串公民團體抗爭與全國性聲援。類似的案例如彰化溪州「彰南產業園區」案例,政府不顧農民多年耕種良田,計劃徵收百餘公頃的農地,便定為產業園區,吸引橡膠、輪胎等產業進駐。當地居民卻擔心該產業製造廢水和空汙等問題,將帶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發展。 第三類是首長普遍「有建設才有業績」的選票思維,不顧財政現實。儘管公共建設的效益評估並不確實,甚至財政困難自籌經費沒有著落的情況下,盲目投入效益不高的公共建設。以爭取中央補助為名義,棄財政紀律於不顧,實際上中央經費沒有著落之下,首長要的公共工程卻先動工,或是先蓋第一期再說。著名的案例如:臺中水湳經貿園區內高390公尺,總工程經費高達150億元的台灣塔,去年才編列的經費,馬上面臨追加預算。澎湖縣的「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開發計畫」,縣府編列5.5億元,計畫興建六十五公尺高的媽祖巨像,但據估計若要完成整個大倉園區開發案,得耗費近10億元經費。以澎湖縣一年自有稅課收入不到2.5億元的財政狀況而言,媽祖文化園區的興建,最後恐將無以為繼。 最後,苗栗縣政府因積欠工程款項而遭到抗議,領不到工程款的廠商更向監委陳情。縣府長、短期及自償性債務合計高達487億元,債務累積龐大,超過公共債務法舉債上限,不得再借新債,且應付未付款項更高達102億。面對財政調度困難,縣府只能優先支付債務付息、社福支出和人事費用。發不出工程款項,縣府代表只能向廠商鞠躬道歉,唯一的做法也只能尋求中央政府協助。 地方政府財政不佳,債務累積龐大的原因很多,但不適當的公共工程絕對是負債的原因之一。市政能否順利推動,財政絕對是關鍵。維持好的財政狀況,有如維持健康的血液循環系統。過度耗損財政資源,就好像糟蹋身體造成高血壓慢性病一樣。縣市長們應好好思考公共建設如何與財政永續一起平衡發展。
民報社論 2015-03-25
漠視人權的冷血政府

漠視人權的冷血政府

民主國家以人權保障作為核心價值,每個人民的生命與人性尊嚴,應獲得政府與社會的高度重視,但台灣的民主化,從未實踐「轉型正義」,人權的保障在2008年中國國民黨再次執政後,顯有弱化的趨勢,這也從政客與親藍名嘴對228事件的評論,看得出來。 228事件是台灣人永遠的傷痛,但馬英九總統卻在228事件相關談話,對蔣介石粉飾為「對建設台灣有貢獻的人,不要抹滅他的貢獻」,甚至有名嘴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靠說謊撈228油水」,這種掩飾獨裁者暴政的言論,甚至把228屠殺當成「油水」的說法,在德國可能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德國歷經納粹屠殺的慘痛教訓,為求民主鞏固,以刑法處罰否認或掩飾屠殺歷史的行為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確曾出現「大屠殺否認者」,企圖為納粹德國平反,但德國聯邦法院認為,猶太公民有權要求受迫害的歷史獲得正視,所以依據德國刑法,對此類煽惑對特定族群之憎恨、掩飾或否認納粹犯行的言行,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簡言之,馬總統在228事件替獨裁者蔣介石掩飾「不要抹滅他的貢獻」,名嘴甚至批評柯文哲「靠說謊撈228油水」,這種言論看在歐美民主國家簡直「不可思議」。 我國於2009年通過實施「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全世界除了德國之外,還有加拿大、法國、丹麥等三十餘國根據兩公約精神,立法禁止類似仇恨言論,馬總統在228事件為蔣介石「掩飾」,名嘴甚至把228當「油水」,這些言論不只無法見容於歐美民主先進國家,在德國更可能被判處五年以下徒刑。 馬總統與名嘴的228事件的評價,可以看出當權者對人權保障的無視,而馬政府對人命的輕蔑,還有諸多案例,例如:副總統吳敦義隨扈之子,在今年元旦開車逆向撞傷女大生後,不只沒有救人,還肇事逃逸,事後甚至利用其警察身分,運作警官、警員多人集體滅證,讓一條年輕的生命死得不明不白,如此冷血的行徑,社會無法接受。但是什麼原因,讓掌握公權力的官員,把人的生命視如草芥! 檢視當前的國民黨政權,似乎越是無視人權者,官當得越高,例如:新任的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正是前年因為「洪仲丘命案」下台的國防部長,如今高升;由國防部副部長轉任陸委會主委的夏立言,是2009年造成六百多人死亡的八八風災,因「拒絕國際援助」而下台的外交部次長,現在同樣位居要職。 最嚴重的是,當年枉殺「江國慶」的陳肇敏,在國民黨2008年贏得政權後,擔任首位馬總統任命的國防部長,縱然司法再審判定江國慶是冤案,但陳肇敏到今天仍未被起訴,不負任何刑事責任。 總結來說,世界民主國家均以人權保障為核心,政府與社會應高度重視每個人民的生命與人性尊嚴,但台灣從未實踐「轉型正義」,台灣人的生命與尊嚴,在中國國民黨政權眼中,顯然並不值錢,台灣人雖然已享有民主選舉機制,但仍必需慎思人權是否獲得尊重的基本問題。
民報社論 2015-03-23
岳婿、乩童、桌頭

岳婿、乩童、桌頭

 2015-03-20 07:55 前台灣省議會議長,亦是國民黨新主席朱立倫的丈人高育仁,近月來突然在媒體上,由寂然變得活躍起來了。理由當然因他是朱立倫的岳父,所以隨著朱立倫當上黨主席,高育仁也「水漲船高」,但觀其所言,令人一頭霧水。 說高育仁最近因朱立倫而「水漲船高」是事實,但若回溯以前,那可是相反的。年輕一代或許不曉得高育仁是誰,其實,還原過往歷史,高育仁在七〇年代的台灣政壇,可是響叮噹的人物。他是蔣經國「催台青」台藉四位標竿政治人物之首,經歷較連戰、吳伯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造化弄人,在他在諸多方向中,選擇了「台灣省議長」這條大好大壞的不歸路,事後證明不但沒有循前省議長謝東閔之路,直升省主席進而副總統,反而陷於民選省議長之泥淖中寸步難移,錯過了許多院轄市長、部會首長、行政院正副院長⋯⋯仕途之進階。兩屆省議長之後,執意離開轉換到立法院,更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做了兩屆陽春立委,黯然而退。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高育仁曾為國民黨台灣省籍政客的領先者,後來黨政位階卻遠落後連戰、吳伯雄之後,除了「造化弄人」外,還能說什麼? 但又謂:「柳暗花明又一村」,黨政仕途不如意已退隱的高育仁,家中冒出了一位只擔任立委及桃園縣長,就直升行政院副院長的女婿朱立倫,還被臨危授命跨界新北巿去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力拚台灣最大院轄巿巿長,還以高票差獲勝,自此成了國民黨內一顆冉冉上昇的新太陽,大有馬英九接班人之勢。果然在2014年馬英九因九合一選舉大潰敗,引咎辭職之後,順利地接下黨主席之位,重振國民黨之重責也落在朱立倫肩膀上。 朱立倫能由一名年輕立委,進而仕途一帆風順,好像坐直升機一樣,除了他自己的條件和力爭上游的努力外,不必諱言,岳父高育仁的從旁牽引協助和指導,起了相當的作用。高育仁自己未達到的仕途志業,轉寄望在朱立倫身上完成,毋寧是人情之常。歷史的諷刺是,高育仁在同輩政治同儕中未能出線,卻在連戰和吳伯雄兩位國民黨榮譽主席的兒輩參選院轄市長敗陣下來之際,他的「半子」朱立倫不但蟬聯巿長成功,還意外一舉拿下黨主席之尊位,更在國民黨內無適當可戰的總統人選下,朱成為藍營眾人「勸進」的唯一人選。 朱立倫這樣順利的進取,和馬英九當年當選台北市長和總統的軌跡相似。更巧合的是,馬英九背後的「影武者」是乃父馬鶴凌,朱立倫則是岳父高育仁,但軌跡相似,並不保證結果相同。 下任總統大選,已訂於明年元月間和立委合併擧行,距今剩十個月時間不到。民進黨已確定由黨主席蔡英文代表再度挑戰,國民黨則八字尚未有一撇,看似「老神在在」,但枱面下如鴨子划水。朱立倫在今年三月連訪新加坡和香港,分別見了李顯龍總理和特首梁振英,雖然朱撇清是以新北市長身份去訪問,但顯然是循以往馬英九選總統的老路子在走。再怎麼澄清解釋,還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他也藉著香港行,對外表示承接「九二共識」,大有向中國交心之態。 在此同時,人在國內的高育仁也動作頻頻,藉著從未存在的「台灣省議員和諮議員聯誼會」之名,大舉宴請藍營曾任省議員,和凍省後改制為諮議會的官派諮議員,當然引起各界矚目。據高育仁的解釋,是循例辦理,並非為朱立倫「輔選」。他還說,他是「退休的人」,有關朱是否參選總統,要由朱自己思考決定。他也否認曾替朱向王金平傳話說「朱不選總統了」,但此點與王金平說法不一致。 話剛說自己是「退休的人」,翌日就向媒體拋出如有「朱習會」,朱應「超越九二共識,並進行政治協商」。此話若是連吳等「過氣大老」放話,說不定還上不了媒體版面,但出於高育仁之口,或不是原子彈,至少也是數千磅的炸彈,果真成為政論界焦點話題。 朱立倫在香港拋出「承接九二共識」,卻不敢再提「一中各表」,那豈不是鸚鵡學語般重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彈「九二共識」是「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老調,習再加碼九二共識是兩岸政經的基礎,基礎不穩,將「天動地揺」。在稍後,所謂消息人士又拋出「朱習會」的風向球。 短短一個月不到,邇來較為沈寂的中國與台灣間,卻一下子熱鬧起來。朱立倫公開宣佈承接九二共識,老岳丈高育仁又加碼「超越九二共識,進行政治談判」,引起國人震撼,雖朱立即表態:「如果是我父親,我會告訴他不要這麼說。但是是岳父,我會拜託我太太跟他說」,委婉否認是岳婿之間的一唱一和,但看在外人眼
民報社論 2015-03-20
沒有轉型正義 老蔣年年被噴漆

沒有轉型正義 老蔣年年被噴漆

 2015-03-11 08:56 每年二二八,都有民眾對老蔣銅像噴漆、變裝、砸雞蛋,以表達對獨裁者屠殺人民的不滿,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從台北的中正廟(中正紀念堂)、北一女到全國各大專院校,只要有蔣介石銅像,幾乎都被民眾及學生噴漆、砸雞蛋或變裝,世界已走到21世紀,號稱民主的台灣,還在各個機關學校樹立獨裁者銅像,不只讓世界看笑話,更凸顯台灣未落實「轉型正義」的問題。 世界民主國家推行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為了彌補對過去政府的不正義行為,通常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歷史、文化及賠償等面向。而通常透過立法方式,確立民主不可逆流的正義價值。 民主國家深自檢討過去因政治思想衝突或戰爭罪行,各種公權力所引發的各種違反人權保障的行為,以歐洲國家為例,紐倫堡大審、去納粹化與前東德秘密警察罪行,透過立法、行政及司法追究加害者的犯罪行為,也取回犯罪行為所得財產,國家亦將填補受害者或受害家屬損害。 在歐洲,人們不會看到希特勒的銅像,世人無法接受獨裁者的暴政,因此轉型正義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民主,確立基本人權的普世價值,透過政府的調查、懲處、矯正、究責,來預防未來政府對人權的侵犯,可議的是,台灣號稱民主國家,卻到處可見獨裁者蔣介石銅像。 更荒謬的是,當人民透過噴漆等方式對獨裁者表示不滿,竟然還會被當權者以毀損罪嫌移送法辦!南投市中興新村的蔣介石銅像,二二八前夕遭人噴漆,警方循線找到噴漆的石姓講師,石姓講師坦承不滿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卻被神格化,才會破壞銅像表達不滿;去年十月底他也以同樣手法毀損銅像,負責管理的中科管理局提告,警方訊後依毀損罪嫌移送法辦。 暫且不論民主國家樹立獨裁者銅像的荒謬問題,回到現行法律,對老蔣銅像噴漆、砸雞蛋或變裝行為,是具有政治意義的「象徵性言論」,應受憲法「言論自由」的高度保障,當權者不應動輒以刑法毀損罪究辦。 按最高法院47年台非字第34號判例,「刑法第三四五條之毀損罪,以使所毀損之物,失其全部或一部之效用為構成要件」,換句話說,刑法「毀損罪」的構成要件很清楚,必須要造成他人的物品「敗壞」,使其至少喪失一部分的效用,才能成立。而民眾及學生的「噴漆、砸雞蛋或變裝」行為,並未造成老蔣銅像的「敗壞」,只需稍加清理,即可回覆原狀,根本無從構成毀損罪。 更明確的案例是,台北市議員莊瑞雄等人對景福門的黨徽塗漆,遭台北市政府依毀損古蹟等罪函送法辦,而二○○九年十月台北地院判決指出,「台北府城東門上的黨徽圖案,雖屬文化資產保存法應保護古蹟的範圍,但被告等人為表達政治訴求,僅以白漆塗刷,而非敲打破壞,且古蹟修復尚未完工,仍可回復原狀,不具毀損古蹟犯意,行為也未達毀損古蹟程度」,足見噴漆不構成刑法毀損罪! 各學校機關的蔣介石銅像,凸顯台灣尚未落實轉型正義,因此只要一天沒有轉型正義,老蔣銅像就只能年年被噴漆,而噴漆者依現行法律,屬憲法言論自由保障之範疇,不構成刑法毀損罪,當權者切勿浪費司法資源,應確實尊重人民「反對獨裁者」的言論自由!
民報社論 2015-03-11
頭痛醫腳的「加薪四法」

頭痛醫腳的「加薪四法」

  2015-03-09 06:00行政院考慮以軍公教加薪來帶動民間加薪,國民黨立委也推動公司法第235條修正案、工廠法第40條修正案,及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修正案。國民黨口號式的所謂「加薪四法」,說穿了其政策內涵就是以減稅優惠鼓勵為員工加薪。例如: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規定,若中小企業調高員工薪資水準,則增加支出列為費用加三成予以減除,享受租稅優惠。2011年的經驗顯示公務人員加薪無法帶動民間企業全面加薪。而其他加薪政策更是華而不實,濫用減稅優惠之餘是否真的能促使民間企業加薪,大有疑問。政府當局應該停止濫用派遣,打壓基本工資調整等不當作法,才不會繼續帶頭打壓薪資、惡化低薪問題。而解決低薪問題,應該深入瞭解薪資走低的經濟成因,政策層次才能提出有效對策。分析近十年內我國政府曾於2005年與2011年兩次為公務員加薪,幅度皆為3%。2011年80餘萬軍公教全面調薪增加3%,一年人事經費增加214億元。公務人員全面加薪對於人事經費占歲出比重過半的地方政府而言,財政壓力更是沈重。全面性加薪使領取月退休俸者都連帶受惠,卻使得早已日不敷出的軍公教退撫基金財務赤字壓力雪上加霜。決策者考慮公務員是否加薪,因素包括:物價、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民間企業調薪情況、政府財政狀況等指標,但選舉年為公務人員加薪卻難免有籠絡選票、政策買票之嫌。而2011年的經驗顯示,公務人員加薪並無法帶動企業全面為員工加薪。雖然公務人員加薪使中小企業有跟進調薪壓力,但實質上並無任何拘束力,且民間公司有既定調薪計畫,調薪與否、調薪幅度多少,必然是以公司實際獲利情形為參考,並不受政府公務人員調薪影響。台灣近年來持續陷入低薪環境的成因,與對中國貿易往來密切有關。由於台灣對中國大量投資,對國內投資造成嚴重排擠,國內就業機會不足,雙方薪資水準逐年拉近,正是台灣低薪問題的主要成因。且台灣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得台灣較其他與中國密切貿易往來國家,受到中國低薪牽絆的影響更加深遠。再者台灣出口主力的消費性電子產業,隨著加入全球生產分工體系整合的逐漸深化,走向高度資本密集的現況,GDP中勞動報酬的比重逐年下降,出現薪資報酬無法充分反映真實勞動生產力的現象。且伴隨著全球價值鏈的快速重組,在台灣生產所負責的供應鏈逐年縮短,附加價值逐年下跌, 對於薪資與就業當然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些台灣當前的困境正好印證國際貿易理論中, 雙邊貿易往來使資本相對豐富的國家其原本相對較高的薪資水準逐漸下滑,而原本勞動力充沛的貿易對手則出現薪資上揚情形。台灣希望擺脫越來越嚴峻的低薪問題,必須在出口部門找到台灣生產的關鍵價值所在,並在內需經濟中找到能創造就業機會,帶動薪資上揚的新成長模式。唯有重新讓內需與出口兩大引擎恢復動能,才能創造出使薪資水準能上揚的經濟環境。而政客在選舉年提出華而不實的加薪修法,有如「頭痛卻醫腳」的奇怪做法,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笑笑就好,不抱任何期待!
民報社論 2015-03-10
九二共識就是一中騙局

九二共識就是一中騙局

  2015-03-08 07:00日前習近平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會議〉上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且如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李克強也在中國「人民全國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及九二共識的重要性。習、李兩人在台海關係上重申「九二共識」、「反台獨」的立場,目的就是要向台灣方面表明中國官方的立場,希望明年如果台灣政黨輪替時,重返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能夠接納這些年下來由國共兩黨所共同建立的九二共識平台。但「九二共識」究竟是什麼東西?去年11月26日中國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均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不過這句話只對了一半『以口頭方式』的那一半,另外所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那一半則被過度簡化、淪為中國對台灣進行統戰的版本;且讓我們回到一九九二年當時兩會各自口頭表述之原文:海基會表述─「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則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具體而言,當時九二會談的兩岸雙方表述包含兩個部份:第一,不以書面方式表示,而以「口頭方式」陳述各自立場,因此無論是雙方在立場上的共識或歧異都不會見諸文字,自然就不可能存在著登載「九二共識」的歷史文件;第二,對於「何謂一個中國」雙方並無交集,尤其一個中國的意涵在政治上的意義更是一團渾沌;況且這裏的「一個中國」究竟是指「過去式」,「現在式」,抑或是「未來式」尚可爭辯,更不存在著什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內涵,遑論「一中框架」的意識型態限制。換句話說,辜、汪兩人當年在香港會談時所得出的結果,充其量僅可說是為了進行後續的事務性談判而採取兩岸政府「承認彼此都有各說各話的權利」之諒解,保留往後寬廣的詮釋空間,但是有關其他政治性內容則完全對不上頭,更不用說所謂雙方「堅持一個中國」只不過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暫行機制」〈modus vivendi〉,頂多是一種形而上的模糊概念淡化彼此敵意,藉由「盍各言爾志」的方式互相讓對方有台階下而已。假使非得論及所謂「九二共識」不可的話,至多僅可以確定雙方政府「同意彼此之間互不同意」〈agree to disagree〉的立場,但其餘涉及任何具體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與定位,則是自始壓根都不存在的。就現實面來說,「一中」並非既存事實,亦非兩岸之間與國際上的共同認知,馬英九主政這些年來假藉「九二共識」所締造出來的一中騙局,無疑是「本來無一物」當中所惹出來的塵埃。台灣人民願意繼續接受這個騙局嗎?
民報社論 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