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榮相關文章

緊擁垃圾的新政黨

緊擁垃圾的新政黨

「細節看得出柯文哲努力讓步」,藍白合的第一時間,有媒體點出了「鋩角」。換言之,提筆畫押的柯文哲並非全然被動,甚至樂見其成,既然如此,何以笑臉進去,出來卻如鬥敗公雞? 柯侯配上不了桌,是政治現實。人家是百年政黨、在野第一大黨、地方執政版圖猶勝執政黨,怎肯屈就當副手?至於侯柯配確立,則是排擠侯郭配,出局的是郭。柯並非輸家,這手牌只能打到這樣。至於表現得一副「委屈」 (包含後來線上會議的哽咽),只是尋求支持者諒解及黨內支持;或是萬一風向不對,想翻盤時可以合理化。 才三個多月前,柯說,從以前到現在,外界談論的「藍白合」或「郭柯合」,最大問題宛如權力分配,從未涉及價值、理念,所以他再宣示一遍「一定會以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參選到底」,言猶在耳,現在呢? 更尷尬的是,這次談判的籌碼「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如法務部、NCC、金管會等監管部門,會由民眾黨擔任負責」,等於坐實競爭對手(民進黨)批評的「政治分贓」! 這兩大罩門,柯開了三個處方:示弱、滿腹委屈;繼續增添對民進黨仇恨值;呈現自己的「偉大」。一家子分進合擊,柯媽媽替兒子抱屈,是說給同年齡層柯粉聽的;太太、胞妹臉書是寫給年輕柯粉看的;陳珮琪自是不在話下。 但藍白合敲定的當天下午,柯去「2024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被問到,他說生平最討厭三樣東西,蚊子、蟑螂、國民黨,如今為何與國民黨合作? 他的回答居然是「我更痛恨民進黨」。仍然有支持者買單,以為柯是為了台灣才會犧牲自己和民眾黨。其實,只有「犧牲民眾黨」才是真的。 民眾黨如同一家新創公司,賣點是不同於藍綠的新政治 - slogan是「藍綠都是垃圾」,所以柯選總統,師出有名,一旦柯投入藍白合,就已違背創業精神,路線扭曲至此,民眾黨的路已走不遠,柯選擇這種方式出場,只是留住副總統的「小確幸」,算哪門子的犧牲? (作者是專業經理人)
林尚榮 2023-11-18
悖離科學研究的慣犯

悖離科學研究的慣犯

在三大公會譴責聲下,李鴻源深夜臉書致歉,承認沒有仔細查核,有違自己多年的科學研究精神。 但李鴻源不是初犯,「聽說」之後,不加消化、查證就傳達或放大解讀已非初登場。2021年4月,他在某電視台【某辣晚報】節目示警:「高鐵只能坐到烏日」恐將成真。李說,雲林過去1年下陷8公分,累計到2011年已有80公分。當時的副局長說高鐵頂多能再撐10年,而10年後剛好是2021年、今年! 李的預言是建立在該副局長的認知(但為何是頂多撐十年,不是九年、十二年?依據甚麼?)以及這漫長十年,台灣高鐵、水利署、經濟部等相關單位是植物人,毫無任何因應或預應。論述邏輯一點也不科學! 2022年12月,李上網路節目,指他參訪越南發現,「台灣裝1支風機的錢,在越南可以裝3支,另外2支的錢到哪裡去了?」 但經濟部及風能協會說明:越南單機容量是4MW(括號數據為台灣,8至9.5MW),容量因數約32%(45%),設置於潮間帶,離岸0.5至5米(20至50米)、水深約10米(20米以上)。另外2支的錢去哪裡的質疑,是以兩者的建置成本相同為前提,這不需專業背景,也知道不可能! 更何況,營運模式也不同,台灣的離岸風電是由廠商自行負責建置,不是台電;業者需透過競價才能取得開發權,賣電給台電,自會將本求利,設法把建置成本與日後的維護成本盡可能降低。只為引導閱聽人聯想離岸風電工程(以為是台電建造的)有弊端,他把科學素養晾一邊。 李說台灣因為ECFA,每年從中國賺1700億美金,其數據應當是來自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2021年對台貿易逆差額1716億美元,李將其解讀為「賺」,並歸功為ECFA,若非刻意誤導,就是外行。 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2022年台灣對中國出口1859億美元,其中以電子零組件為大宗,半導體就佔55%,這些均與ECFA無關。經濟部指出,ECFA早收清單商品佔我出口全球比重已從過去最高的7.2%降至3.6%,以2022年出口總額4794億美元計算,約為170億。 2001年,李鴻源評論員山子分洪道,稱該計畫提案若可行,國民黨廿年前就做了。但實際上員山子分洪道在2004年後開始發揮分洪功能。如果這事讓治水專家有痛,也許,有痛就會有恨;那麼之後專家的非專業演出,就可以理解了。 (作者是專業經理人)
林尚榮 2023-10-22
曾銘宗惡意誤導 談債留子孫的真真假假

曾銘宗惡意誤導 談債留子孫的真真假假

社群平台最近流傳一張圖卡,「馬政府執政八年負債累累,蔡政府幫忙還債,年年有盈餘」,標題之下,一表格列出二○○九年至二○二一年「中央政府歷年財政總決算」數據,以取信閱聽人。 總決算數字代表當年度歲入歲出相抵狀況,赤字會增加政府負債,剩餘就會減少。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圖卡有五個年度與審計部有出入(有四個年度各差一億,而誤差最大的二○二一年,官方是結餘二九七八億元,網傳圖卡為二九七一億元),這極微誤差,並不影響解讀。 然而,上述指標並未列入特別預算。兩者加總,馬的負債更加可觀,而蔡完全執政的五年中也有三個年度將因此轉紅。換言之,納入這兩者的指標「中央政府公共債務未償餘額」,才是政府債務的全貌。 藍綠不管誰主政,在野總是批評執政亂花錢、「債留子孫」。如今就算蔡政府有好表現,國民黨也有一套數據取信其支持者。 《中時》九月一日報導,曾銘宗表示,中央政府財政快速敗壞,債留子孫,截至今年七月底,一年以上債務餘額達六兆三九九四億元。書記長李德維指出,歷任總統國債統計,馬前總統五·二兆(增加一‧四兆),而蔡英文上台才六年,國債已達六‧六兆元(增加一‧四兆元以上)云云。 事實上,七月底的實際數五兆七五三八億元,曾立委引用的是二○二二年的預算數,足足多了六四五六億元。而根據財政部「公共債務未償餘額」(一年以上),馬英九上任時(二○○八年五月)是三兆六六四四億,交棒時(二○一六年五月)是五兆三九八八億,到今年十月為五兆六九九八億,以此推算,馬八年執政期間新增債務一兆七三四四億元,小英執政六年五個月,新增三○一○億元;平均每年新增債務,馬是蔡的四‧六倍。 李的數據從何而來?馬的五‧二兆是二○一五年(底)的五‧二九六兆,將小數點第二位無條件捨棄;增加一‧四兆是二○一五年與二○○八年的差額,二○○八年為三‧七七八兆,四捨五入為三‧八兆。「被減數」不進位,「減數」進位,刻意要縮小「差」(馬負債增加的額度)。而蔡的六‧六兆,是二○二三年的預算案數,經此操作,終於讓兩位總統各增一‧四兆(五‧二減三·八;六‧六減五‧二)。 由此可知,這已不是一件事的兩種詮釋,而是「竹篙套菜刀」後的惡意誤導,其手法比網路圖卡「不解全貌、片面凸顯亮點」更不可取。 檢視政府的負債,舉債的目的、時空背景也要一併解讀。數據上做文章,只是噴口水、扣帽子;立委之尊,大可不必。 (作者為上市公司經理人)
林尚榮 2022-11-11
評趙少康的高雄決定論

評趙少康的高雄決定論

國民黨當年開放萊牛,是為經濟;執政的民進黨開放萊豬,也是為經濟,這是美方可預期的政策延續,且公投前已經成案。 深藍相信國民黨的萊牛無妨、萊豬有毒,就算有懸念,也會投下同意票,教訓民進黨再說。無政黨傾向、可一眼看穿毒不毒(食安)是假議題的,可能選擇不去投票。投下反對票的是綠營基本盤,也有可能是中間或經濟選民,基於國際經貿的考量。 真正有實質衝擊的是養豬戶,藍營炒作「萊豬大量進口,市場恐崩盤」的危機感,但效果有限,甚至適得其反,因為市場會說話,一年來國產豬市佔率不降反升,而蔡英文是在「輔導豬農升級、挺過非洲豬瘟、口蹄疫拔針」的前提下開放美豬,因此多數豬農選擇信任政府,養豬大縣投下反對票,可以合理解釋。中間選民、經濟選民、理性選民不挺,這是國民黨最有把握的公投案何以同樣落敗的原因。 趙少康說「不出來投票就是支持民進黨」,結果論說得通,「在反萊豬議題上,全國同意和不同意差二十萬票,高雄一個地方就贏二十萬票,某個程度而言,高雄一個地方決定全台灣人吃萊豬!」就毫無邏輯與媒體人的專業可言。 高雄市長陳其邁反擊趙少康說法,強調這是民主邏輯的錯誤,難道新北市有71萬人投萊豬不同意,也是強迫大家吃萊豬嗎?(記者葛祐豪攝)     反萊豬要成案,四分之一的門檻是四百九十五‧六萬票,與同意票的三百九十三‧七萬票,足足差了一百○一‧九萬票,就算高雄反對票少了五十萬票,公投的結果還是一樣(如趙所說的「決定全台灣人吃萊豬」)。 高雄決定論,是趙的數學差,還是他認為台灣人的政治智慧差?!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林尚榮 2021-12-24
從「沉沒成本」看廢核四代價

從「沉沒成本」看廢核四代價

兩年多前,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發文「核四對台灣電力系統的重要性」表示:核四廠已投資2838億,目前還是台電的資產,如果核四不商轉,這筆損失會由全民買單,亦有可能轉嫁到電費上。 日前《遠見雜誌》已將廢除核四廠代價提高為3205億,因為加計了2015年迄今的維護費、核燃料無法轉售的損失(同樣爐心設計的核電廠很少,根本賣不出去)、未來的拆除費用等。該雜誌近一步呼籲:政府得向大眾說清楚,這一筆債務要如何償還? 公投案討論熱烈,核四議題也持續發酵。蘇義傑攝   公投辯論會上,黃士修指出,假如核四公投不通過,廢核四廠代價達3205億元,難道花費3000億元蓋核四電廠都不要使用嗎? 以上兩個問題,不難找到答案。 在決策管理上,3205億元可以看做「沉沒成本(Sunk Cost)」。很多人對「浪費」資源會有憎惡、擔憂、害怕心態,做決定時,念念不忘過去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事實上,當我們在做關於一項計畫或投資的決策時,不應該把沉沒成本納入考量;正確的作法是「以未來的成本和機會」為決定基礎。例如,當開始質疑對方可能是渣男或渣女時,要不要繼續交往下去,重點不應該在過去愛得多深,或已經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在對方身上。 假設廢除核四廠代價就是3205億,也絕不是簡單如雜誌所言,除以兩千多萬人口,男女老幼每人分攤1萬3688元! 台電2016年曾向經濟部提出「政府編列特別預算」與「電價分年回收」兩大處理方案。以台灣的政治生態,應當是前者,不太可能直接由「全民買單」(攤提到電費中);真的這樣做,也會把年限拉長,務求「影響極小化」。以30年計算,平均每度電是0.0382元(3205億元/30年/去年發電量2797億度)。每戶每月平均用電以400度計(去年339度),也僅僅15元左右,一年約180元。 有心人引導大家聚焦在「廢核四」造成的虧損,並與人民的荷包連結,是希望讓國人感覺廢核四的代價很高,藉此扭轉民意擁核、或將怨氣發洩在特定政黨上。然而,核四廠從規劃起算,歷經十任總統、三次政黨輪替,至今已耗掉41年時間,做為「非核家園」倡議者的執政黨,有責任面對全民說出要付出的代價是多少?以及如何付出?而國人也要接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畢竟往後在全球趨勢下,更大力度的減碳、發展綠能,在在需要資金與政策的落實!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1-12-12
MBA這堂課:柯P的SOP與NIH

MBA這堂課:柯P的SOP與NIH

  「好心肝」被爆後,柯文哲深夜在臉書發文:想搶疫苗,都是出自「人性」,如果疫苗足夠,台灣怎麼會有疫苗特權階級?怎麼會有人深夜跑到…。 趨利避害既然是人性使然,那這些稀有資源就該有效管理。這是管理者該有的思維,而不是跳脫自己的權責,以行為科學的角度觀之,若有人解讀為砲打中央、幫特權緩頰的卸責,他很難辯解。一位優秀行政主管為「最終成果」負「完全責任」(當責accountability),不會口出此言。 柯說:「看到職務分工表,真的股長就可以發(疫苗)出去,那個怎麼會是人家告訴你多少,就發給他多少,我也覺得滿驚訝。」柯言下之意,依循作業標準,局長以上的長官是不知情;而股長在數量的分配上是被動的。 這段話暴露他對SOP的一知半解。SOP每年需定期檢視,必要時修訂,如發現原標準不夠完整;另外,法令改變、程序改變等,也要不定期修訂。COVID-19疫苗不同於一般流感,現階段已是國家重要資源,須更有效、更嚴謹管理,相關作業的核決權限不需提升?過去要多少就給多少的「標準」(假設北市真有這樣的標準)還能繼續沿用?常識判斷就知道這種分配方式有問題(只有這六家院所來要?),此時再拿該修而未修的SOP來當護身符,是在侮辱SOP的管理機制! . 柯的另一道護身符,是中央四月二十一日公文:「庫存若過多,評估無法於效期內用畢,可將其配送其他衛生院所…。」四月時,大家不打疫苗,才有此公文,何況其前提是「無法於效期內用畢」。許金川指出,衛生局要求當天打完,才會打到晚上十點多,但這不是效期到了,而是前一天市府的會議決議。媒體披露,北市施打進度落後新北、高雄,因防疫而聲量大增、自信滿滿(確診人數有新北市當對照組),佔上風的柯P想滅火,是合理解釋。 這種優等生心態,也讓他一開始排斥其他縣市實施的市場單雙號分流。這是管理上的「非我所創(NIH)症候群」(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 「好心肝」事件不該發生在台灣社會,更不該是在台北市;事後也不該是這種回應。多琢磨事(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少琢磨人(批評陳時中的人已夠多了)。多幹實事,少說空話。多想別人(醫護團隊、市民),少想自己(聲望)。多承擔責任,少推卸責任。企業領導的「四多四少」,同樣適用於每個地方首長。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1-06-14
張忠謀‧李國鼎‧郭台銘

張忠謀‧李國鼎‧郭台銘

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十二日報導,約過年期間郭台銘與張忠謀聊天,郭問張「你最感謝的人是誰?」張回答「是李國鼎,他看得很遠」。郭話鋒一轉,說「台灣現在的李國鼎在哪裡?現在有沒有孫運璿?」尤其最近遇到這些電、水的問題。 對於這段報導,就個人的認知有幾點補充。 李國鼎先生曾在管理學會年會上對聽眾說:「如果你們這些一流的人都不到政府裡來,來的都是二、三流的人,未來國家是由二、三流的人制定政策,領導一流的人,到時你們就知道痛苦了!」這段話確實可以佐證他的遠見。 但李國鼎曾在其口述歷史書中指出「蔣經國主導的十大建設好大喜功、成功僅僅是歪打正著」,或有以偏概全,也少了前瞻性。至於對「智慧財產權」的觀點,更有其局限性。一九六八年,有意來台投資的德州儀器執行長Mark Shepherd來台拜會,提出了二項訴求,其中一項是要求台灣「尊重德州儀器的智慧財產權」,當時李國鼎批評,「智財權是帝國主義用來欺負落後國家的東西」,二個人就吵起來了。陪同德儀來台的張忠謀,在一次演講中談及了這段往事。 「台灣現在的李國鼎在哪裡?現在有沒有孫運璿?」郭其實也可以再問問張忠謀;張在十五年前就回答這個問題了。 孫運璿過世沒多久,張忠謀接受《時報周刊》訪問時表示,在孫運璿的那個時代,他的確做了很多事,尤其是成立工研院與推動積體電路兩個計畫。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一九七四年,孫運璿與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費驊、旅美學人RCA研究室主任潘文淵,在林森北路小欣欣豆漿店吃早餐,「會中」決定了我國將邁向積體電路發展的政策。而韓國在一九七五年公布了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六年計畫,並非台灣「獨具慧眼」。如今,全球半導體產能,三星第一、台積電邏輯IC稱王,各領一片天。 對於孫運璿的推崇,張忠謀強調,過去的事總是比較美麗,但不能一直緬懷過去;且技術官僚在威權時代,的確比較有發揮的空間。在他看來,在歷史上,孫運璿的評價已經定了;但很多評論認為,現在已經沒有當年的孫運璿,這他倒不同意,「等二、三十年再回頭看現在的人,評價也許又不同。」張忠謀強調,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環境,不同的時代要有不同的做事技能;而且無須凡事依賴政府,期待政府單位出英雄,民間也可以自有作為。 郭台銘和張忠謀的視野落差,也由此可見。 威權時代結束後,「現在的李國鼎、孫運璿在哪裡?」這樣的話,三不五時就有人提及,現在,也該是ending這個笨問題的時候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林尚榮 2021-03-15
酸台、醜台歪風吹向台積電

酸台、醜台歪風吹向台積電

近期隨著台積電股價高漲,酸台、醜台的歪風也吹向這家企業。 台積電有何了不起?「日本不願犧牲環境,不做代工」;「高污染,也只有台灣人不要命的搶著做」。中國把發展半導體列為國策又為何做不來?「中國一流人才都去金融業或網路電商;半導體工時高、薪資低,不是大陸最頂尖的行業」;「大國比較不搞代工」;「錢給的跟台積電一樣多,要怎麼玩都可以」。 上述Q&A來自PTT,想帶風向的特定媒體這樣引用,《中時》:「日本晶圓代工為何慘輸台灣?他一句話戳中要害」;《聯合》:「陸半導體發展不起來?網解答:一流人才愛的是這行」。 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在美國自行生產晶片,其規模大於聯電,只是技術落後,才不得不考慮增加對台積電的依賴。代工是商業模式;代工會污染,自製難道就不會?台積電將前往美、日設廠;韓國也計畫在美國進行擴廠;技術更落後的中國,不也希望台積電去「污染」?至於金錢萬能,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受訪時曾表示:「中國芯」不(能)靠砸錢,靠人才。苦主已給了答案。 鄉民胡言破綻多,但披著「專家」的外衣迷惑力大。《商周》網路專欄文章「台積電股價狂衝近六百,對台灣是好事嗎?老總對巨頭企業暴漲後的反思」被《工商時報》、《中時》引用,標題為「當台積成另類武器!大國博弈台灣玩得起?」「被張忠謀料中 專家:台積電變戰略武器後 台灣最終下場」。所謂「最終下場」是暗指中共取台,作者的邏輯:「在習近平眼中,台積電可能比台灣更有戰略價值,有了台積電,就不用怕美國,因為連英特爾都向台積電求救,中國再也不必擔心被老美『卡脖子』。」所以他呼籲並擔心:「我們應加入大國博弈的戰局?還是適度保持中立?繼續陷在『護國神山』迷思中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住在原子彈旁邊,而且威力還不斷在提升,二奈米製程代表『原子彈2.0』。」 推升台積電(股價)遠因有5G、物聯網、車聯網等高速成長的市場,近因有英特爾委外的潛在商機;而關鍵是五奈米之後,台積電製程技術領先全球。但現今的先進製程沒有單一國家或企業能獨立完成,如最高階EUV光阻劑來自日本化工業者;微影設備及相關服務的龍頭是荷商ASML,ASML的光刻機最核心技術來自美國。談習近平拿了台積電就不會再被卡脖子,這是紙上談兵。 半導體技術的發起原本來自美國,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幾乎都是在老美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台積電股權結構七成五是外資,最大股東是美國花旗銀行託管帳號,另客戶大多數也來自美國,如蘋果、超微、高通、英特爾、賽靈思、博通等,華為約兩成,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美國商務部修改規定,台積電要遵守限令,切斷華為晶片的主因。 總之,從產業發展脈絡及企業經營的務實面來看,台積電的選擇再自然不過。「加入大國博弈、選邊站」是扣帽子;把台積電的成就類比為台獨的風險,是偏見與盲點,居心叵測!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林尚榮 2021-01-25
美豬標示與公平貿易

美豬標示與公平貿易

萊豬進口爭議之火,燒到標示問題。如何標示才妥當?有兩個面向考量:一是讓消費者可以明確選擇;二是符合國際貿易規範。畢竟,過去的萊牛、現在的萊豬之所以叩關,就是公平貿易的一環。 萊豬進到消費者口中途徑眾多,小心者寧可選擇不吃美豬、甚至不吃進口豬肉,只標產地,已滿足了這類需求。而市佔九成、使用國產豬肉的相關業者,台灣豬招牌等同於不含萊劑,再標示已是多餘。 萊豬在台已被污名化,或被多數人排斥。對美方而言,只標產地對其不利,停損點(對策)是加標有無萊劑,以確保現有僅存的市佔(去年一萬一千多噸出口來台,僅佔台灣市場一.二%)。另,據報導,近八成進口商已經明白表示,不會進口萊克多巴胺的豬肉,並宣稱「未來都會在自家包裝上標示沒有含萊劑」,這是避免殃及池魚,如此,業者可以繼續販售不含萊劑之進口豬肉給其客戶群。換言之,若政府的規範只標產地,出口商、進口商業者必會另標不含萊劑,亦即以「雙標」來做產品區隔,安消費者的心。 有讀者投書平面媒體,加拿大TT華人超市肉品,清楚標示含有瘦肉精,似乎打臉中央(只標產地)。不過也有旅居加拿大民眾表示,不論是在TT或是COSTCO超市,也有無標示的一般肉品,而一般人更在乎有無施打抗生素。可見加國政府並沒有統一規範,完全是廠商的自發商業行為。 綜合以上,產地之外,標不標萊劑,自有市場機制。那天台灣人民又驚恐肉類是否殘餘抗生素,業者自會自動標示,來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我駐WTO代表羅昌發表示,「產地標示之外,若強制進口業者標示萊劑,一旦美方主張我違反《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TBT)》而向WTO提出訴訟,我國在法律上將站不住腳,並留下違規紀錄」。萊牛如何規範,萊豬就比照之,現在爭議官方是否該為「萊」豬「量身訂做」標示規範,毫無意義。 原本是進、出口業者的商機,如今看似危機;國產豬肉相關業者,也未必能在競爭對手的危機中搶得商機,甚至一起遭殃(如果部分國人因此不吃、少吃豬肉),或殃及進口(美)牛肉(如某醫師大言萊劑是搖頭丸毒性的兩百五十倍);本是台美更緊密關係的機會反因此少了互信(如台中市長與AIT處長)。炒作至此,全盤盡失,這不是內耗、虛耗,什麼才是? 當初開放美牛、現在開放美豬的初衷是什麼?朝野莫忘!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12-18
特定媒體、鄉民、投資機構看RCEP

特定媒體、鄉民、投資機構看RCEP

RCEP正式簽署隔日(十六日),某報間接引用PIIE經濟研究所的模擬,點出台灣若未加入,到二○三○年時,出口會減少八十億美元。報導以此「出口值恐掉二三○○億元」(換算台幣)來反駁官方「影響不大」的說法,其他引用的媒體有的直接定調「衝擊巨大」!有的說台灣將被邊緣化。挺韓國瑜的杜震華教授更在時論廣場表達擔憂「台灣經濟將失落二十年」! PTT也連結中時新聞網的報導,有鄉民是這樣反應:阿扁上台時,學校一堆教授在那邊說台灣要變成第二個菲律賓,文茜小妹說台灣經濟沒救了;東協加一那時就嚇過一次了啊,說沒衝擊是不可能,但也沒必要講成世界末日;蔡上台時,一堆投顧說會掉到六千點,現在勒? 這些鄉民以切身經驗、過去事實來否定特定媒體對未來的悲觀;是否客觀?八十億美元的減少是小是大?有探討的必要。 二○一九年,台灣出口值為三二九二億美元,與馬英九完全執政的最後一年(二○一五年)比,小英這四年的出口年增率平均為四.○九%,假設之後(不管藍綠執政)平均降為三%,至二○三○年時,台灣出口規模將達到四五五七億美元,八十億美元的衝擊,佔一.八%。所謂衝擊巨大言過於實。 RCEP簽署後台股連三天創新高,被認為衝擊最大的石化、鋼鐵、紡織業,指標公司台塑化、中鋼,除十六日平盤外,接著兩天都上漲。儒鴻前兩天小跌,第三天即小漲,影響極微。 若硬說股市已脫離經濟,那看看下面這兩家機構的觀察。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China Practice主管指出,RCEP採多邊協議機制,除有關稅優惠外,也整合區域間的貿易協定,降低生產成本與進入門檻,而長期布局大陸的台商可搶得先機,降低台灣區域經濟競爭力遭邊緣化的疑慮。 瑞銀進一步指出,在RCEP整合原產地規則後,企業料更積極利用「中國加一」等戰略;此外,RCEP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貿易集團,符合中國確保國內供應鏈穩定的利益,同時利於其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換言之,台商也可因此降低美中摩擦風險。 最後,我國對RCEP成員累計投資額佔我對外投資額已高達八成,其中包含企業的南向政策,已做了提前部署。台灣不需悲觀。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11-20
 盧王炒作假議題 又來考驗台中市民

盧王炒作假議題 又來考驗台中市民

據報導,台中今年前七月用電量已躍居全台第一縣市,而中火發電量已低於台中市用電量。新聞引來關注,因為當初盧市長的競選主軸之一就是「中電北送」;「中火長期發電給台北人用,燒出來的髒空氣卻是台中人的肺在用」。 台中用電量已超車高雄,登上全台耗電第一縣市。(台電提供,資料照)     去年十二月,盧開罰中火三百萬元,並要求中火燃煤量減到一一○四噸。台電聲稱不可能,因為中部地區去年一至十一月有八成時間需要靠外部地區供應。按,台電所指中部地區,除台中市之外,還包含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而八成時間不是八成電力。 聯合報當時報導《中火1104萬公噸生煤不夠用? 王明鉅:真相是中電必須北送》,王是台大醫院前副院長,韓國瑜的能源顧問,常扮演能源專家,肯定核能,不認同台灣離岸風電。 真相呢?更早之前即有答案。去年二月十五日,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陳文姿報導《中電、南電都「北送」? 五張圖表打破區域電力供需迷思》指出,根據台電資料,二○一七年北部電力缺口高達一百三十六億度,近幾年南電北送電力平均每年一百三十四億度;由此可見,挹注北部不足的是南部,不是中部。除了整年度北送的淨電能量外,在不同時段,也有北電中送、南送的時刻,整體而言,大部分的時間各區電力其實是相互依賴的。 工研院「懂能源」團隊從二○一八年六月底起,抓取台電每天即時公布的「今日電力資訊」,整理成圖表,在陳文姿報導出爐之前的八個月期間,中部已經有不少時段的用電已大於供給,顯示部分時段中部區域仍需其他區域的電力調度支援。 綜合以上資訊,中火供不應求(中市需求)是可預見的,證明中電北送從一開始就是假議題,藍綠民代或不做功課、或見獵心喜,就隨「燕」起舞的太多。 盧秀燕說,台中市用電量高是因為經濟發達,但政府該給我們乾淨的電、健康的電,而不該是用煤電,(煤電)是目前全世界最落後的發電方式。 政府給乾淨的電,不就是蔡政府目前大力推動的?但能源結構的轉型,不是自動販賣機,投幣下去,東西就掉下來。目標在二○三○年前淘汰百座舊式燃煤電廠的日本,現共有一百四十座燃煤發電,占總發電量近三分之一,是第二大發電方式,僅次於三十八%的液化天然氣;而日本迄今仍有十多座燃煤電廠興建中。 盧的說法,再次考驗台中市民的智慧。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09-17
年輕人「沒有最笨,只有更笨」?

年輕人「沒有最笨,只有更笨」?

好友Line來近日《中時社論》「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認同文章一開始鋪陳的新冠疫情衝擊、主要國家量化寬鬆帶來所得差距惡化,但之後的論述就不敢恭維了,列舉其中三點如后。 首先是所得差距的陳述。該文指出「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五%對比於最低所得五%的倍數,一九九八年時只有三十二倍,二○一三年已飆到九十九倍,問題更顯嚴重」。 所謂問題更嚴重,是指此「課稅所得」五分法對比行政院所用的「家戶所得」五等分位差距倍數更為可觀,然而國際上衡量貧富差距的主要指標是「家戶所得差距」與「吉尼係數」。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六億人月均收入千元說,就是由家戶所得的資料推算。 已飆到九十九倍的二○一三年,當時是馬英九執政,為何不談這幾年的數據?而就算談了,也了無意義。九十九倍是當年所得最高五%家庭年平均的四三七.三萬元,對比最低五%的四.四萬元。當時媒體報導、立委質詢「最窮五%家庭年收四萬四」時,官方及國民黨的智庫均做了說明,並為輿論所接受:「免稅及非課稅範圍之所得並未納入資料蒐集範圍;另低所得者例如攤販之所得為查定估計,非實際所得,故逕以課稅用途之申報所得計算國民所得差距倍數實已失真」。《中時》高舉馬政府認為不適用的指標目的何在?只因其數字驚人? 其次,談到「這次疫情,政府提出的不少紓困也明顯浮濫,連台塑四寶都能領到十九億元紓困金;台塑不好意思領取」。實情是台塑四寶第一季大虧近一百四十億元,符合政府紓困方案。把集團口袋深(客觀條件)要將額度讓給更需要的中小企業(主觀因素)之特殊個案(有幾家企業像台塑?)看成政策「系統失效」(明顯浮濫),暗諷說要幫助年輕人的蔡政府更(獨)厚富人,用「毒」很深! 該文最後建議「未來是否實施負所得稅制,應開始評估思考」。所謂「負所得稅制度」也就是訂一個「貧窮線」,譬如說一年為三十萬元,只要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低於此,政府就補貼差額,以維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所需。但實務上,有些收入難認定,如路邊攤,有公平性問題。再者補貼額度如何訂?沒有補助,努力工作,而偷懶安逸,薪資雖然減少,但加上補助,可能總收入差距有限;有影響工作意願問題。 二○○八年馬英九競選時提出類「負所得稅制度」的「四六八」政見(四口之家,年收入三十六萬元,每年補貼四萬六千八),也就是對中低收入勞動家庭實施「勞動所得退稅補貼」,在報稅時,政府不但不課稅,反而給補貼。馬上任後四六八大打折扣執行一年多後就壽終正寢,對外宣稱已將其精神納入「社會救助法」。要求新政府再評估前朝疊床架屋的失敗方案,讓人不解。 以苦為名,見縫插針,當年輕人「沒有最笨,只有更笨」?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07-19
六億中國人月入4200 口誤?誠實豆沙包?

六億中國人月入4200 口誤?誠實豆沙包?

中國「兩會」結束時,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目前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人民幣三萬元,但是「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是一千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四千兩百元);以此強調「脫貧的任務更重了」。 中國「兩會」日前剛剛落幕,今年會上罕見未提GDP增長目標,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9日坦言,「中國人均年收入是人民幣3萬元,有6億人月收入僅人民幣1000元」。(路透資料照)       有中國記者稱,很多人是第一次聽到,同時也被震撼。第一時間有人認為這是李的口誤,隨後有中國官媒引述專家看法,強調是平均,且包含無就業人口。 根據中國統計局網站資料,二○一九年全中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各佔二十%)分別為:七三八○元(低收入組平均)、一五七七七元(中間偏下)、二五○三五元(中間組)、三九二三○元(中間偏上)、七六四○一元(高收入組)。 中間偏下組換算平均月入為一三一四元,據此推估「一千元以下」約佔三十五%人口(20%+20%*1000/1314),即十四億人口中的四億九千萬人。若為「一千元左右」,則最低兩組的四十%人口為五.六億人,就貼近了。 李口中的三萬元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七三三元,但中位數(避開平均值易受偏高、偏低值的左右,較能描述集中趨勢)為二六五二三元,其中城鎮居民為三九二四四元,農村為一四三八九元(換算月入為一一九九元),據此推算城鎮、農村戶籍人口各佔四十八.八%與五十一.二%,及推估農村月入一千元以下的人口約為三億人(14億*51.2%/2*1000/1199)。另,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即十六歲至五十九歲)佔總人口數的六十四.三%,即非勞動年齡人口為三十五.七%。城鎮無就業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加上月入低於千元者,合計保守亦以上述三十五.七%計,人口數即達二.四億(14億*48.8%*35.7%),合計為五.四億人。 上述所得資料為官方抽樣調查數據,而中國向來報喜不報憂,李(曾提出「克強指數」來作為GDP成長的參考而名震一時)知之甚明。六億是以上推估人數加一成,也許更精準。 中國分配領域的專家李實表示,這六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人口,也包含上述老人等被贍養人口,言下之意,實際從業人員的所得要更高。然這已轉移總理或統計的本意:這六億居民不論就業,還是嗷嗷待哺、在學、退休、無業,都要生活,他們平均可支配的額度只有一千元。 李實轉移焦點後就打住,沒有再探究扣除被贍養人口,實際從業人員所得是多少?其實根據上述勞動年齡結構,可以推估出約是一千五百五十多元(1000/64.3%),相當於新台幣六千五百元,這樣的從業人員約有三.八億人(6億*64.3%),除了餵飽自己之外,平均還要撫養○.五六人左右(1/64.3%-1)。 中國為何要脫貧,數據說明了一切,這也代表中國目前就業、收入問題嚴峻。疫情之後將會帶來更嚴重的貧富差距重分配,李克強誠實示警,不需太多政治聯想。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06-06
瑞幸咖啡·渾水·資本的眼淚

瑞幸咖啡·渾水·資本的眼淚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這是台灣產業分析師對瑞幸騙局的觀點。然而兩個多月前,微信談的是「瑞幸是如何暴打資本主義」、「燒資本主義的錢,請中國消費者喝便宜優質的咖啡」,即便瑞幸已承認虛假交易約九十五億元台幣,網民仍在談「如何套路美國股民的錢」、「美利堅韭菜收割機」等等。 撇開民族主義不談,更大因素是對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錯誤認知。   中概股在美上市已近二十年,一直有財務造假問題,二○一一年曾喧騰一時,這次與瑞幸同時出狀況的也不只一家,不再贅述。 美國股市是採註冊制,只要提出上市的文件被證明沒有作假,經營績效再爛(台灣要求獲利能力等),證監會也會放行。至於股票有沒有被認購、能不能發行成功,是另回事。瑞幸知道遊戲規則,上市前就開始作假,各項KPI直追星巴克,更有動人的商業策略和文字包裝,例如說中國人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只要能夠教育市場(各種削價促銷),將是個「藍海」。 咖啡之後,接著奶茶,加上輕食、果汁、堅果等產品,還帶加盟,美其名「新零售」,然後再升級為「無人零售戰略」,其實是搞自動販賣機。老美或認為這是中國「從無到有」的營運模式,還有漂亮的數據佐證,總之,買單了!據報導,從上市到增資,總計跟投資人募集約四百五十億台幣資金;老美的誠信假設,在瑞幸眼中是「笨」與「機會」。 但自由市場的調節機制,讓瑞幸落馬了!美國有中國沒有的做空機制。做空機構盯上一支股票後,會調查該公司的財務數據、營運狀況,蒐集其利空因素,之後從券商處借來大量股票賣出,再放出消息等到股價下跌到一定低點時回補,賺取價差。券商穩賺不賠,銀行也高度重視利空報告(有助辨識及控制貸款風險),投資人則依各自觀點評估股價…,這就是市場機制。如果做空成功,做空機構還會聯合律師事務所,幫蒙受損失的流通股東打集體訴訟。瑞幸股價從元月高點重挫九十一%,投資者損失約一千五百億台幣,官司有得打。 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這次派了九十二位全職、一千四百多位兼職人員,對瑞幸六百多家門市進行蒐證調查,在微信上有人譏笑「資本主義反應太慢,這麼大陣仗,最終得出一個在中國幾乎是人盡皆知的結論!」只能說,這是中國的「聰明」,碰上美國的「智慧」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20-05-01
IMF會再次看走眼

IMF會再次看走眼

比較昨(十五日)幾家日報的頭條新聞。《經濟》:台股強漲,衝出五亮點;談法人正面解讀十四日的大漲,指數創波段反彈新高、外資買超為今年最大等亮點。另一家財經報紙《工商》也談股市。《自由》、《蘋果》與《聯合》,都是談「暌違三十六天再現零確診」;當前疫情氛圍下,這的確值得報導。 3/9~4/14新增確診案例統計圖     「獨具慧眼」的是《中國》,報導IMF考量疫情衝擊,對今明兩年全球及各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預測。用了這樣聳動的標題:大蕭條後全球最嚴重衰退,IMF預估台經濟成長率下修至負-4%。 IMF預估失準已有前科。兩年前的此時,其世界經濟展望春季報告也預估,二○一八、一九兩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在四小龍中將墊底;但二○一九台灣最終是第一!事實上,IMF報告披露之後,台灣的財經專家、學者紛紛反駁其預測,或請大家看看就好(謝金河臉書)。 IMF的世界經濟展望有春季、夏季、秋季報告,不是財經報紙,鮮少當大新聞處理,台灣敏感的股市對《中國》圖文並茂的放大報導,當天有什麼反應?大盤開高走高,台積電率領電子股上漲,帶引金融、傳產股跟進,收盤大漲一一四點,突破一○四○○關卡,並回補了三月十三日的空方缺口;顯然對《中國》的「善意提醒」不領情。 當然,股市從此一路而上,那是不可能。疫情如何發展,也尚難預估,有些衝擊已經明確,如服務業因產業特性而流失商機;與中國產業有垂直分工的業者(如部分石化、機械、塑膠等因中國停產、減產)、歐美需求不振,相關出口受到波及是必然的。 然而,韌性的台灣企業,危機中一定可以找到轉機,例如:中美貿易戰轉單的部分台灣製造業,在疫情期間獲得了更多市場機會,疫情之後也會乘勝追擊。台灣醫療產業優質形象,疫情之後,在東南亞等區域將會有更多商機。美中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美中脫鉤必然加速,也給台灣鏈結美國的絕佳機會,如投資、購併、技術移轉等。 IMF將會再次預估走眼。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20-04-16
台股一萬二千點之恨

台股一萬二千點之恨

  國民黨曾喊過ECFA加持台股就可以上萬點而落空,政黨輪替後對於台股的表現一直存有心魔。 二○一六年底,國民黨的智庫(國政基金會)召開記者會,直指新政府上任後「股市慘不忍睹,卻遲遲不拿出作為」。當時(十二月二十日)台股指數來到九二二九,對比七個月前小英五二○就職時,已上漲百餘點,執政黨低調,投資者也還在觀望,但國民黨已忍不住對台股定調,「發難」的依據是「上市櫃交易日均量」(低於一千億元)。林祖嘉(馬政府任內擔任國發會主委、力推ECFA)還鄭重表示,「目前外資正在出走,顯示對未來總體經濟並不看好,若繼續如此,台灣股市就將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成交量問題究源,二○一三年是重要分野,馬政府恢復開徵證所稅(爭議三年後廢除),接著扣二代健保補充費,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綜所稅最高級距調至四十五%(小英二○一八年再降回四十%),連開幾槍後,一些大戶、中實戶與散戶相續離場。歸隊需要時間。論二○一六年交易量的相對低迷,國民黨是始作俑者。 小英執政後,外資有無出走?台股有無邊緣化?日後發展給了答案:不贅述。至於成交量,馬下台前(取二○一六年上半年平均),集中和櫃買兩市場合計是一○四四億元,二○一七、二○一八年分別為一三七三、一六五三億元,逐年上揚。 二○一八年八月十九日,前行政院長陳冲投書聯合報〈沒人想唱衰台灣〉,以一個過時的指標(詳二十三日《自由廣場》吳海瑞:陳冲想再嚇跑散戶?)指出台股「是不是有點異常?價量過高?」陳冲為文前的交易日,指數是一○七○二,「價」過高?現在看來是笑話,「量」過高?一年後自己人打臉,說是偏低。   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台股收一一二七一點,創近二十九年新高,隔日曾銘宗在財委會上表示,今年日均成交量一五一二億元,低於去年,扣除當沖交易量,這兩年只剩一一五三億元和一○九一億元(按,各佔成交量的二十八%、三十%)。媒體聳動的標題是「台股(量)只能靠當沖支撐?」。忘了自己三年前說過的話:「美國市場的當沖交易佔成交量的四十五%,其他國家也有近三十%,相比之下台灣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當時約僅十%)。」 日前林祖嘉(現為韓的國政團成員)指出,股市雖到一萬二千點,但上漲的財富「都被」外國人賺走了。「都被」是在唬弄,事實上台股今年仍有近六成是台灣投資人擁有。 小英政府沒有規定股民不能買自己國家的龍頭績優股,反之,也沒有能力要求外資進場,以被點名的台積電為例,二○○六年外資就已持有七十三.一%,緩步增至目前的七十七.八%,顯示是長期持有,而散戶二○○三年還持有二十五%,十年後降至十%以下,迄今只剩七.六%。喜歡炒短線是原因之一,對台灣沒有信心是其二;與三星比較不說,幾年前,甚至有人不看好台積電,說中國大陸半導體快起來、可能被中芯超越等等。 這次多頭市場的最大輸家,無疑是三年多前就開始唱衰台股的政黨。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9-12-28
一定要這樣抹黑台灣經濟嗎?

一定要這樣抹黑台灣經濟嗎?

曾銘宗在國會殿堂對台商投資的若干質疑,除被侯友宜市長、童子賢董事長打臉外,鴻海更將首階段資金七十億元於二十日全數匯回,讓曾更加難看。大立委是十八日開砲,公司此舉是十三日的決議,只能怪自己消息不靈通,先射箭再畫靶。 鴻海在台灣推動5G研發,首階段新台幣70億元境外匯回資金,21日回台到位,投資亞太電信。圖為鴻海土城總部。(中央社檔案照片)   投資連續三年成長、股市上萬點、GDP成長今年將成為四小龍之首,看在標榜最會拚經濟的國民黨陣營眼中,自然不是滋味,有此大動作不難理解。不過,大動作不是建基於事實,容易被化解。一些似是而非的小動作,殺傷力才大。下舉《聯合報黑白集/看企業獲利大衰退》為例。 「台股全體上市公司前三季的稅前淨利為一.四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十九%,創下七年來最大衰退幅度。正當台股指數不斷創新高,催熱台股行情;但上市公司獲利卻大幅下滑,顯示許多企業忙了一年卻未必賺到錢,台股漲指數、卻沒漲獲利」。 如果你不熟知台灣股市和經濟,《黑白集》上述這段話所帶來的負面信息,可能就照單全收了。但事實呢? 首先,上市與上櫃公司應當合併來看,這比只看上市更有台灣經濟的代表性。前三季,一千七百家上市櫃公司稅後約一.五四兆元,較去年同期下滑十四.七%。故意取上市較高的下滑幅度來論,這是小動作。 往前看今年上半年,上市櫃累計獲利約九千億元,年減達二十一%,主因除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獲利(一二八○億元)偏淡外,台塑四寶、記憶體、被動元件等景氣循環股,去年位處景氣高峰,也是關鍵。 半年的二十一%衰退,累計到第三季已經收斂至十五%不到,表示第三季不錯。單季總稅後純益近六千兩百億元,季增近三成,優於預期,締造歷來單季第四高紀錄,其中台積電以一○一○億元拔得頭籌。 經濟最需要關注的是現在與未來,《黑白集》刻意略掉最近、最好的第三季來大作文章,可謂「用心良苦」。 其次,比較台積電上述第三季和上半年的獲利,就可以知道其股價在第三季是「有基(基本面)之彈」(漲到多高那是另一個議題)。而在台積電較不好的上半年,共有六十家公司每股獲利創新高,這哪是《黑白集》所稱的「台股漲指數、卻沒漲獲利」?目前的大漲,正是反映第三季獲利高於預期的表現。 最後來看《黑白集》「獲利大幅下滑,顯示許多企業忙了一年卻未必賺到錢」的神邏輯。下滑十九%的另一面是獲利一.四兆元,獲利下滑不代表虧損。許多又是多少?經營事業沒有穩賺不賠,根據證交所資料(統計至上半年),今年約有二十%上市櫃公司虧損,與去年同期相同。換言之,《黑白集》把「有兩成公司經營不善」,說成「許多企業忙了一年卻未必賺到錢」。 這種刻意的不精準,全文不只一端。釐清黑白的專欄,其實是要讓黑白不分!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9-11-25
莫把萬點當亮點

莫把萬點當亮點

  馬總統八年,台股漲少跌多(上任時九二九五點,卸任時八○九六點,期間最低崩跌至三九五五點),萬點的震耳口號,以及證所稅的痛,是股民的記憶。 相較之下,小英就職週年之際(二○一七年五月),台股正式站穩萬點,直到去年十月才止,創了史上最長萬點行情;稍歇之後,今年二月再度上萬,至今市場普遍認為,中長線多頭趨勢不變。平心而論,蔡政府是可以拿來宣揚一番的,但,萬萬不能! 台股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相較亞洲各國並不貴,未來大盤有機會再挑戰高點。(記者王孟倫攝)   首先,漲跌波動,個股並非同漲同跌,導致贏家之外,還有愁家,例如︰上半年榮景,仍有三成左右是不漲反跌的;散戶人數前十大個股,不少落後於大盤;更有去年全球股市「十月動盪」時買入被套牢或認賠的。不買股、不了解股市的民眾,若視萬點等同股民荷包滿滿,剝奪感就來。過度強調,反而讓某些政客見縫插針。 其次,股市高漲的外溢效果難以感覺。投資人賺到的錢,多少用於各行各業的消費?無法探究。 網路世界帶來結構性改變,電子交易盛行,營業員人數逐年創新低(背後是失業與轉業)。過去多頭榮景,號子裡人聲鼎沸,收盤後附近餐館、百貨公司等雨露均霑的畫面不復見。也是資深股民的友人在LINE分享心得,取代過去的下午茶;小確幸是滑動手機螢幕,離開App的「我的自選股」,高興網購去;大確幸是安排個旅遊之類的。這一切,分享萬點行情紅利的商家是無法察覺的。 最後是人性。萬點之後,企盼更高的萬一、萬二,新的滿足點已不再是萬點。而部分股民喜歡(短線)炒作,未如預期,就成酸民,例如「錢被外資賺走了」,指標代表是外資持股比率近八成的台積電,但這不是台積電想要與選擇的,是股民自己,之前的張忠謀、現在的劉德音,均曾呼籲台灣投資人多投資台積電。無論誰執政,這是最不容易滿足和討好的一群選民。 股市上萬,是馬時代念茲在茲的,但小英不必拿此對比前朝。進一步言,缺少選舉肢體語言的她,不需自曝其短和對手比口號、較作秀,那些任內努力有成卻沒有適度揭露的政績,才需要恰如其分地補光增亮。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9-08-02
孫正義救年金?

孫正義救年金?

  郭台銘、韓國瑜為了爭取退休軍公教人士的認同,各出奇招。 韓式語言曖昧,第一時間讓有所期待者感動非常。郭的起手式是「中華民國破產」(此說惹議,他七月二日以「勞保基金將用罄等同破產」圓之已是後事),早在六月二十二日他找來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站台時,就定調中華民國公司是一家瀕臨破產、借債度日的公司,以便鋪陳自己有能力把餅做大,他說:「如何把國家三兆多退休金的投資報酬率提高一倍,我有這個執行力,如果我管理『台灣』這家公司,我一定請孫正義來指導管理退撫基金投資。」這和韓就「十八%是否恢復」表態時的四點聲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牛肉——基金管理績效應提高(舉新加坡六%為例),不謀而合。 看來,國民黨回應年金議題是聚焦在績效操作的提升上。 韓聲明的其餘三點只是口惠,均無做法。郭舉「軟銀願景基金」成立後,年均投報率高達四十四%,相對之下,軍公教退撫與勞保年金的年投資報酬率僅二、三%。他也舉例,全世界有很多退休基金投資鴻海股票,言下已有方向。 事實上,六大退休基金報酬率偏低主因是:過度向固定收益商品(如債券,殖利率低,但無風險)傾斜。兩年前,考試院副院長(兼退撫基金監理委員會主委)李逸洋就舉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從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六年的年化報酬率高達八.三%,而全球最大退休基金——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僅二.八九%,高下之別,就在投資組合;CalPERS有八成投資在股票型基金和另類投資,屬於高風險、高報酬的策略,固定收益的比率只有兩成。 GPIF在二○一四年改變投資策略,增加持有股票,減少國內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二○一六、一七年度分別創造五.六%與六.九%的較高報酬,但二○一八年度(Q4股災因素)僅二.七三%。要提升報酬率,關鍵就是要改變投資組合,但高報酬伴隨高風險,而風險更是領取年金者必先要考量的。郭自認為這樣(投資組合改變)就會把餅做大,有點廣告味! 今年一月的信息,日本政府擬修法,將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由現行的六十歲逐年延至六十五歲,且未來六十歲以上公務員薪資將打七折,至於請領退休年金的年齡更可能延後至七十歲;日本政府期望於二○二一年四月落實法案。日版的「年金改革」「慘」度不輸台灣。孫正義多厲害,也難扭轉國家結構性問題(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所呈現的政府公務員人手不足、工資高昂等困境)。 日本擬修法讓員工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美聯社)   再說,台灣就算神操作到六%,也不過把破產命運延後三、五年左右,三年前探討「基金績效操作好,年金就不用改」議題時,其實也早就有了答案。 退休軍公教朋友,千萬別對郭、韓寄望太高。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9-07-03
口譯哥若在T公司

口譯哥若在T公司

  口譯哥任用如果發生在企業界,會是怎樣?從這個角度觀察,或許有助於釐清爭議。 T公司是一家公開發行的公司,其銷售組織有外勤與內勤。外勤根據行銷策略,負責市場開拓、客戶關係經營,並承擔貨款安全與業績責任;內勤負責外勤在執行上述業務時的相關書面作業,並隨時與生產部門的排程單位密切聯繫,以切保交期的準確。 在待遇上,外勤遠高於內勤,並享有配車。內勤只要考績連三年甲等以上,並通過一項個性測驗,就是外勤候選人;遇到外勤出缺,或其編制擴大時,年資最高的候選人就優先派任。 T公司的產品送交客戶後,有關售後服務、疑難排除等,另由其品服部門負責。 上個月,最大客戶A的採購部門密會銷售主管吳,希望窗口(外勤)能改由品服員趙某擔任,理由是互動中,他的積極性、溝通能力與服務態度,遠遠過之。 吳詢問人資部門相關規定,發現十四年前就有規範,外勤人員得由資深內勤擇優升任,但若有特殊專業或客戶需求(如曾有客戶要求懂日文又有化工背景),可由非內勤人員轉任,其比率不得超過外勤員額總數的二十%,此限制是為了激勵內勤,做好綠葉的陪襯(服務客戶),將來就有機會成為紅花。 T公司的CEO很快就批准了這項任命,因為趙某是他面試進來的,短暫共事過,彼此有高度互信,而A是最重要的客戶,既然他們認同趙,樂見其成。再者,同業大咖C公司一直放話想購併T公司,公司少數外勤過於悲觀,常自我設限,「我這樣在市場上衝撞,會不會得罪C公司」,他迫切希望有更勇於任事的人加入銷售團隊。 趙員才三十一歲(雖然業界有人在這個年齡就當了部門大主管),在論資排輩的T公司仍被視為搭直達車,而在講究學歷等同能力的文化中,趙雖不錯,但也不是頂尖,無法加分,甚至被質疑。於是公司內部似是而非的言論不斷:趙的資歷不足,嚴重破壞公司的銷售體制,要知道一個內勤要歷經多少年才能轉任外勤,而且要通過種種關卡;趙的月薪增加多少?是一般操作員的多少倍?公司外勤待遇是不是偏高,該檢討了。 這些「低層次思考」到處瀰漫著T公司,有建設性的課題、意見被口水淹沒;這樣的場景,不也正是台灣此時社會氛圍的寫照。誰在帶風向,洗腦芸芸眾生?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稱,「對趙的攻擊毫無根據,台灣(特定)媒體在其中扮演了可恥的角色」,一語中的。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