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鄒景雯)
鄒景雯相關文章
TPP已死 葉望輝的訊號
記者鄒景雯/特稿 未來極有可能進入川普政府服務的葉望輝,一週來在台灣與各界人士會晤,即使葉望輝此行早已排定,並非選後才承川普之命專程來台,但是他帶來了許多訊息,仍然非常值得參考。 葉望輝(右)。(資料照) 其中,特別是有關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命運,他的示意非常斬釘截鐵,台灣政府恐怕不能選擇性忽略,或是心存僥倖,有必要儘早準備萬一「最壞劇本」出現時,我們的替代配套是什麼?有效的推進步驟準備好了沒有? 至少,葉望輝在九日晚間與新北市長朱立倫的這場見面時,就是這樣說的。他講: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當共和與民主兩黨的候選人顯然都拒絕TPP時,TPP就已經是在垂死的掙扎中;而現在,大家都知道TPP已經死了(people now know it’s really dead.)。 葉望輝多次在表述此一認知的同時,主要在談論由菁英階層所主導的全球化浪潮,帶給各國經濟不同的問題。他認為,即使在美國,也已經面臨了很大的挑戰,川普就是聽到了基層這樣的聲音,因此提出了讓美國人民有感、不一樣的主張;然而,華府的政治圈與主流媒體卻繼續維持著菁英式的思維,沒有真正打開門,瞭解基層民眾的想法。 促進雙邊談判 政府應思考怎麼辦 基於這樣的脈絡,葉望輝因此認為TPP已經死了。面對沒有TPP的未來,包括原本對TPP有所寄望的各國領導人,今後都應該與美國人一樣,開始認真思考「對於促進雙邊談判及經濟機會,我們還能怎麼辦」。 事實上,葉望輝在七日晚間到總統官邸與蔡英文總統餐敘時,就已經提醒:川普未來與所有國家的對外貿易談判,應該會採取相當強硬的立場,台灣應該要有心理準備。換言之,由多邊架構轉回到雙邊談判,台灣做為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島國,除非與美國達成突破性協議,做出示範效應,否則與其他各國包括日本在內洽談FTA可能性時,相關國都會面臨來自中國的壓力。 川普立場強硬 台灣要有心理準備 而美國在民主黨時期,與台灣洽談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早就是在商言商,歷次從沒放過水,已經很「硬斗」,今後這位商人上台,按照葉望輝觀察,如果還要更為強硬,那麼我們行政院的國際經貿策略小組成員,甚至有長期談判經驗的蔡總統,必得要趁時盤點籌碼,思索對策。 同時,以過去六個月新政府的行事風格,對於重大爭議事項,所謂的「溝通」,經常是放給兩造去吵,而不是說服能力的展示,這是對外談判時的大忌,要避免腹背受敵,主政者也一定要拿出團結大多數的魄力出來。
鄒景雯
2016-12-11
《冷眼集》月前的安排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二日深夜的「英川對話」過後,至今正邁入第六天,由於美國等各國主要傳媒討論不墜,川普反擊不斷,使得這通十分鐘的道賀電話,持續回音縈繞,好似到現在還沒打完掛線,遠遠超過蔡總統的預期。 川普說台灣總統打電話給他,台灣政府說是雙方商量的共識,兩者都是事實的陳述。其實,近月前,台北就接到來自華府的訊號,決定由蔡英文這邊撥出這斷交後從未有過的總統級指定熱線。 這情勢很清楚,若不是川普團隊的主動,再加上台灣政府的配合,不可能成事。換句話說,是大環境使然,美國新政權準備開創屬於自己的政策路線;對台灣來說,這機會彷彿是天上掉下來的,無法操之在我,但也要在接、不接、怎麼接、接完後又該如何的選項中,進行思考與抉擇。 台美通電的後果,不用說,當然是中國首當其衝。北京急著找歐巴馬政府交涉,川普陣營則是由副手彭斯居中打圓場,可以想見,川普吊足了北京的胃口,這是兩大的競技場,從而撞擊出的夾縫,正是台灣的生存空間。 中國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早在江澤民時代,他們就看透了本質問題,於是在一九九六年底,開啟「大國外交」的制台戰略,二十年下來,多半時間玩得是得心應手。於今,何以會踢到川普的鐵板?比對所有的條件,台灣依舊小,甚至更弱,唯一的變項是中國經濟伴隨軍武「崛起」了。 既然問題不在台灣,中國才是川普劍指的對象,台灣人這些天卻從中國的反應中,看到了中國權力結構的虛張與怯懦。環球時報「與川普對話,同時懲罰台灣」之類見到美帝就轉彎的社評,無疑是典型的代表作。這些言論的掌旗者,不擔心被中國人民看破手腳?此等欺善怕惡的行徑,還扯什麼手足同胞?幾十年的對台工作,一經掀牌,全是口蜜腹劍! 不管如何,台灣人是務實的。面對新局,既不應以一通電話為喜,也不必以軟土深掘為憂,以小事大以智,才是顛撲不破的正辦。
鄒景雯
2016-12-07
《冷眼集》中國愚蠢的「懲罰」
記者鄒景雯/特稿 海霸王集團昨日在報紙上刊登半版廣告,澄清其生意均為獨資經營,意喻總統蔡英文的家族並非股東,同時交心表態強調:「海霸王堅定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藉以宣示不是「台獨企業」,希望換得政治與生意分開的空間。這個形同許文龍事件的翻版,時隔十一年後再現,台灣理應較當年有更為韌性的應對才是。 北京這個愚蠢的動作,事前有脈絡可循。大約在今年大選揭曉後的兩個月,北京大學台研院長李義虎就曾對媒體放話,主張北京當局應該全面清查台商,設立「獎懲制度」,孤立一面在中國賺錢、一面又在台支持親獨活動的「兩面商人」。 這名涉台人士,兼具全國人大代表的身分,也在人大擔任委員,因此不純粹是打手,也是智囊角色。當初這顆恐嚇氣球升起,目的在警告蔡英文上任後要體現兩岸一中、九二共識的政策路線。如今,海霸王先是遭到查稅,而後則是登廣告表忠,於是被視為是懲罰台商之議的落實實行。 根據李義虎的構想,是建立數據庫記錄台商在台灣的言行,換言之就是言論箝制、思想檢查,脅迫台商都要成為「一面商人」。在手段上,除了海霸王遇到稅吏上門找碴,更有公然明示回扣,否則不給生意,甚至繳了買路錢、卻藉以羅織入罪、更形勒索的各種類型,多位台商私下證實,中國的經商環境在這年來確有普遍性急驟惡化的趨勢。 事實上,不僅台灣人在中國備受違反市場法則的刁難,日本商社最近也大規模地將生產線撤出中國,除了勞動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當優勢不再懸殊,中國人治、缺乏法治,以及貪瀆橫行、愈打愈貪的干擾,使得國際企業對於二十一世紀竟還有這種反文明的國度更加難耐。 因此,與二○○五年許文龍成為總統大選前的施壓樣板比較,這次在選後的算帳,已不屬台商的「專利」。同時,北京僅顧著找人出氣,沒有考慮到川普嚴令企業回美的大浪潮已經正在蓄勢,台灣過去習慣的三角貿易模式,必然要面臨調整,一旦保護主義來襲,台灣在中國的代工業是否思考東進,已經成為廠商布局的重要課題,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如果還要以滿足政治欲求來添亂,恐怕會刺激台商更容易下定決心「脫中」。從這個角度,對台灣的長期發展不是壞事。 台商在中國,賺不賺錢,造化不同,但是提供中國人就業機會,或多或少總都有所貢獻,北京堅持要搬石頭砸腳,就像天要下雨,既然勸不住,就隨他去,大伙不如提早撐傘因應吧!
鄒景雯
2016-12-06
《直言集》政府不要亂了套
記者鄒景雯/特稿 復興航空從廿一日事發至今,名嘴網路一陣亂吵,政府從上到下,好像也跟著人云亦云,亂了套。這事很清楚,興航無預警停飛事屬違法,涉嫌內線交易必須徹查;民航局與交通部等主管機關的責任在於是否有效督導善後,而非事前掌控民營公司內部治理決定,這是治國應有的基本常識。 興航一錯在於,依據民航法,停航必須事先向民航局提出申請,興航卻在廿一日下午三點未經核准即逕行宣布廿二日停飛,此謂無預警,按照民航法一一二條,處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民航局得報請交通部核准後,停止其營業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許可。現在興航擺明不玩了,政府若認為罰則太輕,可以動員國會多數修法。 其二錯是,興航股票廿一日異常爆大量,可能涉嫌內線交易,當天證交所已經掌握興航內部在盤中賣股,當晚檢調也已介入調查,現在自當等待水落石出、將犯罪嫌疑者移送法辦。 這麼一個事理不複雜的事件,政府該做的是:強力監督興航在後續處理勞工與消費者的權益確保上,是否善盡社會責任,並做好航班的重新分配以維持交通運輸能量,如果下級機關這些沒做好,上級究責不嫌遲,怎麼工作才剛開始,一下子主席不滿,一下子閣揆檢討,一下子綠委羞辱,全把民航局當作待宰的羔羊,這政府是在民粹治國嗎? 笑話的是,上面不爽的原因竟是民航局為何「狀況外」,哪一條法律規定政府對於全國企業的退場要(或能)在事前掌握訊息?尤其像興航此一上市公司,民航局在廿一日對興航宣布停飛後該有的動作大致都做了,興航董座直到廿二日下午才出面說明董事會決定,這是興航的問題。 就算廿一日上午股市已經出現傳言,業界也有風聲,這都不是該究責民航局的重點,難道,府院希望興航事前向政府報告要解散,讓政府也捲入內線嫌疑?或者讓興航據以可對外界宣稱已經報告政府?若興航高層真來洩露,請問政府要回答可還是不可?至於政府是否「接管」也成話題,更是濫情。 一家不大的公司,就可以搞到好似全國雞飛狗跳,這個一窩蜂的政府也未免太沒自信了。
鄒景雯
2016-11-25
《冷眼集》這不也是閨密
記者鄒景雯/特稿 東方政治二千年來,似乎總難全面禁絕、不時會出現閨密干政情事,即使到今天,韓國的大統領仍深陷風暴,為著是否遭到被下台,還在做最後掙扎。 文化總會長之爭,現任會長劉兆玄22日下午3點在中華文化總會召開記者會,宣告辭去會長一職。 (記者陳逸寬攝) 南韓早在一九五二年就實施了第一次總統民選,比台灣足足早了四十多年,台灣若出現閨密政治,恐怕不必大驚小怪。 朴槿惠通曉漢文,受到中國文化影響滿深的。最近在台灣,文化總會的會長交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劉兆玄先生也是打著弘揚中華文化的傳承旗幟,要求現任總統不要插手;其實,當年由政府捐助而成的這個「人民團體」,在前朝怎麼會找劉先生當會長,不就是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強力主導的嗎? 劉先生與當時的總統是什麼關係?若稱之為「閨密」,絕對是可受公評之事。劉先生是湖南幫大老,不但當過馬先生的首任行政院長,下台後,依舊呼風喚雨八年,諸多爭議決策,都有他的身影穿梭其間,許多事外界不經探究,曾經讓金小刀代他背了黑鍋;甚至直到今天,馬先生都卸任了,劉先生的氣焰仍熾,直指國家元首叫陣,可想而知這些年他的恃寵而驕。 劉兆玄宣稱文化總會有多少錢是他募的,這段情節,在馬政府晚年,業界傳聞就很多,當時劉先生是扛著誰的招牌去跟企業界要錢的?有沒有依法詳實登錄與申報?箇中有沒有違背政商界線?剛好提醒新政府應該查一查。 在南韓,閨密不只是政治問題,已經成為司法問題,在台灣呢?相信好奇的人不在少數。
鄒景雯
2016-11-23
《直言集》馬先生做對了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先生昨天在馬來西亞參加所謂的「世界華人經濟論壇」,針對「前總統」頭銜被拿掉,感到受辱,因此召開國際記者會說明交涉經過,並公開表示抗議。對於馬先生此一處置方式,是最低限度的,也是極為正確的。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世界華人經濟論壇」,議事手冊明列與會演講者頭銜,獨漏馬英九。馬英九17日召開記者會對此提出抗議,並出示他自製的正確頭銜名牌。(中央社) 耗費八年的時間「苦心孤詣」地維護兩岸關係,到頭來連「前」,也就是「曾經是」,都要被去主權,馬先生說他無法想像,並且歸因於是中國駐馬國大使館的介入。儘管這種反應確實天真,但在這個時刻,外界不願意再指摘馬先生天真,比較想從馬先生這些年的「以身相試」之中,去尋找一些貢獻。 那就是,馬先生這些年的作為,實際上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實驗結果,那就是不論如何不計代價,不斷釋出善意,希望換得北京善意的回饋,到頭來就是這樣的下場。 首先,中國共產黨針對目標,講究的是堅持鬥爭,絕不玩溫情主義。因此,曾經「馬習會」握手交歡、醉酒示意的歷史定位又如何! 其次,中國共產黨強調的是組織、紀律,六中全會的「從嚴治黨」,即是若干體現。不給馬先生前總統的稱謂,當然不是中國大使館過度業績掛帥的個別差錯,而是由上而下的一路貫徹。 第三,九二共識不僅是「一個中國」,而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既然如此,何來「中華民國前總統」? 第四,即使不惜把「反台獨」作為過去兩岸交流的既有政治基礎,還是表不出「前總統」。 歸結至此,圖窮匕見,難怪國民黨大老與黃埔退將們,要討得權力的回春感,也只能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去起立齊唱「義勇軍進行曲」了。 這樣說來,「中華民國」和台獨有什麼不同?台獨何罪之有!
鄒景雯
2016-11-18
《冷眼集》民主是個屁嗎?
記者鄒景雯/特稿 北京天威,真的把香港兩位立法會當選人的議員資格給斬了。這行動背後的潛台詞其實就是:民主不過是個屁?!中南海可能不理解,此一冒進,對中國的權力結構將後患無窮。 十一月七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釋法後,許多專制幫襯者說項道,人大釋法又不是第一次;然事實上,與一九九九年起的前四次釋法相較,這次就基本法一○四條釋法,完全不是由香港特區政府、法院所提請,而是出於人大主動要求;同時,這次是香港居民按照法令規定投完票所產生的共同決定,居然可以不經救濟程序、一筆勾銷,真的是滑天下先進國家之大稽。 中英聯合聲明當初白紙黑字寫的「五十年不變」,現在距離九七才過了十九年,就這樣一撕兩半,不惜直接干涉香港人自己決定的生活方式,這麼做可不只是明珠蒙塵,北京說話不算話而已,習近平自己的大局盤算、中國未來的持續穩定,恐怕都將賠上。 習近平想要「吾三連」的延任計畫,早已在國際政治圈傳遍,太子黨想要永續執政,可不能只憑著「江山是我父祖打下的」這點理由,而可以把十三億中國人撇在旁邊,直取萬世蔭封的正當性。面對中國崛起後的人民智識快速普及,這些權貴之後,總得給十三億人起碼的說法:為什麼應該由我決定一切吧? 龐然的北京當初想馴服小小的香港,給的理由就是普選;那麼區區幾個習近平與同路人,要給全中國的又是什麼?學北韓用槍桿子嗎?如果沒這麼不稱頭,應該看看蔣介石這個軍頭到台灣來時,是用什麼舒緩民意壓力的,還不就是基層、局部的選舉嗎?如果當初沒這個「緩兵之計」,燒乾的鍋子早就要炸開,絕對撐不到小蔣臨終前夕,這可是將近四十年、等同中國四代領導人的歲月呢! 現在,香港搞出這個大窟窿,盛傳是張德江的主意,大家都認為他站在習近平的對立面;那麼現在在櫥窗地位的香港擺著這個爛攤子,習近平如果要自己認,不推給張追究責任,各國都應該拉條板凳來等著看:習近平到底可以「大大」多久!
鄒景雯
2016-11-16
《直言集》台灣也該整理隊伍
記者鄒景雯/特稿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明年的美國政府政策會有多大幅度的改變?影響台灣的利弊如何?這屬於外部變數,可預測性非全然能夠控制,但是政府可以做的是短期的因應與長期的布局,這部分,可操之在我者大,國人也會以此評價政府官員是否稱職並盡職,前者是素質條件,後者講的是負責程度。 未來兩個月,是美國政府新舊交接的轉換期,台灣何嘗不需要自我檢視、整理隊伍,以嶄新、靈敏的觀念與能力,應對國際變局的挑戰。(資料照) 財經部門昨天向行政院提出了美國大選對台美經貿關係影響的報告,可以一窺相關單位的準備層次,以及對情勢理解的熟稔與否。如果僅就書面資料來比較,國發會的業管範圍大,涉及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照理應該具有領頭羊的功能,但是扣除附件,國發會僅向行政院提交了四頁的內容,詳究其質量,實在不及經濟部所提六頁方案的切題與具體。 事實上,川普才剛當選一天,川普總統與川普候選人是否會不同,連美國人自己都在各言爾志,台灣最優先的步驟應該是先要求自己對於川普新政府的關鍵人事布局方向、輪廓、對話管道有多少的掌握?如果越有把握,據以推斷其未來亞太政策、對台作為的準確性才會比較具有價值,那麼屆時所採取的對策也才會越到位。因此,政府應該惕勵內部要盡可能縮短這個時間差,才能減少資訊的不對稱。這是因應局勢的第一步。 同時,任何可能打破現狀的改變出現時,通常機會多伴隨著風險並存,取決於主政者任事的積極性。例如川普政府如果真的對中國產品課以高關稅,那麼如何藉由台灣半成品在中國加工再輸美的供應鏈可能受害,激勵台灣中間產品直接對美出口的勢頭,就是政府可以使力的部分。如果這類的思考越多,那麼國人自可從而判定這個政府吸收衝擊的承受力越強。 一個好的政務官,這個時候與其空泛無邊提供安慰劑,不如真正認知:舊的世界可能要過去了。這時候站在投手丘的,不能夠再按照過去的經驗只會投直球,他需要更多元球路的變化球,重新穩定全局。 是以,未來兩個月,是美國政府新舊交接的轉換期,台灣何嘗不需要自我檢視、整理隊伍,以嶄新、靈敏的觀念與能力,應對國際變局的挑戰,而這不也是振興國民信心的重要環節?
鄒景雯
2016-11-11
《冷眼集》國民黨為何壞事
記者鄒景雯/特稿 洪習會後,國民黨釋放了「三議題、一轉述」的訊息,希望為此次中國之行抹脂添色,但是感受在相關當事人心裡,恐怕要啐罵:國民黨真是壞事。 洪習會後,國民黨釋放了「三議題、一轉述」的訊息,希望為此次中國之行抹脂添色。圖為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握手。(照片由國民黨提供) 所謂的三議題,是國民黨宣稱:他們在洪習會設定了三項議題,希望測試對方的底線,包括:中國承諾藍八縣市首長的八項利多、宋楚瑜出席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及中國參加二○一七年世大運,希望習近平能有所考量與支持。 這三者,除了藍八縣市是國共合演的統戰樣板外,另兩件簡直就是做球給外人吃台灣的豆腐。誰不知道洪秀柱出門前,宋楚瑜出席APEC早就已經搞定,國民黨好意思斂這種無本生意的過路財? 至於主辦世大運的台北市,同樣臉上三條線;洪秀柱無視市府長期的協商,在記者會上公然把習近平的「九二共識」前提套在柯文哲頭上,這不是攪局,什麼才是攪局? 國民黨又做了一項轉述,稱習近平在會上脫稿說:「大陸十三億人不會答應台獨,如果共產黨不處理台獨,中國人民會推翻他們。」這種指陳,更是陷習大大於不義。 一是,這講法的邏輯如果成立,是不是等於十三億人若要推翻共產黨,就該答應台獨?況且,習總書記要反台獨何須理由,他會這麼沒腦筋講這種傻話? 二是,台獨已經存在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祚,甚至孫中山、毛澤東都曾在不同時期說過支持台獨的話,歷任總書記無不與台獨共存於地表,中國人民有推翻共產黨嗎? 三是,習大大如果真講了,國民黨是洩了習大大很蠢的底;習大大如果沒這樣講,國民黨是把自己的話塞進習大大的口,這就是捏造。無論何者,國民黨對得起習大大嗎? 這一一數落下來,國民黨之所以壞事,原因到底是出於壞?還是笨?
鄒景雯
2016-11-03
國民黨到底是在幹啥?
記者鄒景雯/特稿 洪主席浩浩蕩蕩糾了百人大團到中國去,主場「洪習會」昨天已經落幕,究竟國民黨這趟是去幹啥的?是到了曲終評戲的時候。講得透徹到位一些,這是「寡婦改嫁」、「鰥夫再娶」,真是百般委屈、一味遷就極了。 如此形容國民黨這群善男信女,是夠土,但很真切,看穿了,也就是這麼回事。這些人在台灣,不總是說「中華民國」是他們的最愛?那肯定就是如同女人的夫君,或是男人的元配了。 「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死過一次,這些人堅持沒有,說「最愛」今年已經一○五歲。老公、老婆既然還沒死,跑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去幹嘛?要判別原因,關鍵就在這些人至少應該當著人家的面提提「中華民國」吧!尤其這個人家,還曾經是「最愛」的仇敵。但光天化日之下,國人定睛細瞧,擺明就是沒聽到。為什麼不提,莫非是「最愛」怎麼了、新歡當然不准提? 果然,大家看到一群國民黨男女喘著氣,爬上了南京中山陵的階梯,還真是在朗讀祭文時提到了「最愛」的名字,但是顯然心有顧忌,不敢把名給說全,索性將其腰斬成兩半,鬼鬼祟祟地出了「『中華』宏顯,『民國』光耀」的藏頭梗。卑微到這般地步,是怕誤了這趟明明就是來改嫁(再娶)的本意?言其寡婦改嫁、百般委屈;鰥夫再娶、一味遷就,何錯之有? 可是,據說國民黨人當年並不是這樣子的。「中華民國」不是始終教導我們:大家為了她,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嗎?如今,志士先烈沒了,國民黨人根本就在直陳「中華民國」已是死人,他們全成了信仰上的寡婦(鰥夫),急著要去倒追中國共產黨,於是「洪習會」上,豈能一事二主「各表」,當然只有「唯一」一中,才夠傳意。 移情別戀的國民黨人,在中國上演的幕幕景象,對於台灣,怎能說沒有啟發?
鄒景雯
2016-11-02
《冷眼集》那筆4500萬
記者鄒景雯/特稿 國民黨展開募款發薪活動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捐助款,當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母親所借出的四千五百萬元,這筆錢由於是目前曝光者中金額最大的,受到的討論度最高,甚至還有人因此提醒黨產會,應該徹查三中黨產處分案。 這四千五百萬元的挹注被公布後,在藍營內部至少出現三種揣測。第一種聯想最制式,是不是老共暗示郭董要借的?因為自二○○○年首次政黨輪替,國共逐漸再續前緣以來,歷次台灣選舉,中國總要求台商要對國民黨提供政治獻金,這次國民黨有難,共產黨怎麼會不講話? 第二種分析最平常,這些年郭董穿梭於公共事務的身影眾所皆知,例如太陽花期間、台北市長選舉,他的名諱都曾斗大成為新聞標題,要他遠離政治,必是出於不了解,而老郭對老K有熱血,看不得她倒下,於是用媽媽的名義、爸爸的故事、這種不惹麻煩的方式,對國民黨伸出援手。 第三種反應最離奇,從郭台銘的母親,想到了郭董弟弟、現任中影公司董事長郭台強,再想到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現在是洪主席秀柱的重砲手,再再想到十年前黨營事業中影輾轉到了郭台強手中的這筆糊塗帳。 郭台強與蔡正元為中影纏訟多年,郭台強控告蔡正元利用減資手段圖利自己,今年五二○,最高法院宣判蔡正元敗訴,須返還中影一億七千多萬元定讞,但也另外傳出由於中影土地房產價值暴漲,國民黨怪罪郭台強沒有按照合約「回饋」國民黨的傳聞,因此不排除要繼續興訟。 這些狗屁倒灶之事,因為四千五百萬元的「提醒」,重新在藍營內部繪聲繪影,究竟當年三中買賣的真相如何?包括中廣又是怎麼到趙少康手上的?全都不透光。連一名國民黨籍律師私下都說:真是太過分了。因此向黨產會提點:應該好好調閱中影等三中黨產處分的資料,一併列為優先重案,務必要撥開重重疑雲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勾當? 四千五百萬元拋給國民黨引發的漣漪若此,想必不少人始料未及。不過,這件事有個嚴肅的面向不能迴避,就是:國民黨最近以發不出薪為由的四處募款作為,有沒有完全按照陽光法案辦理?郭母既言「借款」,就不屬政治獻金規範?國民黨收受大額金錢所欠的情,未來是否要在政治上償還?業經三度政黨輪替的台灣,對於這類疑問必須要有明確的答案,不可胡攪蠻纏、便宜行事,任何政黨都一樣。
鄒景雯
2016-10-31
《新聞內幕》台灣竟有人來質問
記者鄒景雯/特稿 北京涉台系統相當層次的官員,最近在與台北去的穿梭者互動時,做了一個對台政情的描述,如果有所聽聞的話,足以讓各色立場者紛紛跌倒。 北京在洪習會決策前,國民黨內的反對聲音很早就直通涉台單位意圖加以勸阻,然到最終並未能力挽狂瀾。(資料照) 北京在洪習會決策前,國民黨內的反對聲音很早就直通涉台單位意圖加以勸阻,然到最終並未能力挽狂瀾。(資料照) 這名中國人士是這樣調侃的:「過去聽民進黨說愛台灣,實在不太理解所指為何,不過,現在我們倒是非常明白,國民黨顯然是不愛台灣。」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一些代表國民黨中央來的人,不時好像質疑似地問我們:君無戲言,之前不是說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怎麼一直沒有地動山搖,到底什麼時候要地動山搖?你們說話不能不算話啊!」 聽到這話的,也是國民黨支持者,回台轉述他的經歷時,亦搖頭不已;而這麼離譜的言談,據稱甚至包括一名張姓策士在內。此一傳話,讓最近因「洪習會」在國民黨內激盪而出的兩派叫陣,更加地白熱化。 台灣內部竟然有人期待中國對台採取地動山搖的行動,不外失權洩憤,或者奪權需要,都是丟臉丟到北京去的賣國行為,以兩岸資訊這麼開放、國共往來如此密集的現況下,這些描述可不要在黨內互打時,正式搬上檯面才好。 北京在洪習會決策前,國民黨內的反對聲音很早就直通涉台單位意圖加以勸阻,然到最終並未能力挽狂瀾,業已造成藍營中的「中華民國派」與「本土派」一致的焦慮,中國共產黨執意打台獨,不惜抬高統一的聲量,更顧不了國民黨此後的權力變化,一名國民黨元老私下不諱言:「北京這麼做,恐怕會加速加重滅了國民黨。」 洪中央的百人團即將啟程前往中國,接下來的這幾天,不論是國共論壇在北京,或是洪主席到人民大會堂見了習總書記,「剉咧等」的,肯定不是民進黨。
鄒景雯
2016-10-29
《冷眼集》小英總統也有民調
記者鄒景雯/特稿 昨天有份民調公布,蔡英文總統的滿意度突破五十%,一掃前不久四成不到的尷尬,這是怎麼回事?事實上,執政團隊從五二○上任至今,內部持續都在進行民調,而小英總統個人比較注意的是支持度的變化,而非滿意度的高低。 (記者羅沛德攝) 按照民進黨的調查,這幾個月來,對於蔡總統個人,基本上滿意與不滿意的大約相當,而在不滿意的部分,經交叉分析發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是傾向綠營支持者,這使得蔡本人比較篤定,不太受這方面數字的起伏影響。 民選領袖在任期內無不受民調機構的檢測,上週,「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公布韓國朴槿惠大統領的支持率為廿五%,降到了最低點,其中最大理由竟是缺乏與民眾溝通,比經濟政策失當還前位。 同樣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推動安保法、負利率政策,備受日本民眾質疑,不過他在里約奧運閉幕式上演出馬力歐,促銷東京奧運將在四年後接手,日本經濟新聞與東京電視台的聯合民調,安倍內閣隨即脫離陰霾,支持率首度突破六成,甚至希望他在二○二○年仍能繼續擔任首相,說明提振國民信心的重要,即使只是單一事件。 新政府的核心問題,一直未變,就是提振產業發展,這是跨越藍綠的共同焦點;而綠色支持者又多了萬事要快、總嫌太慢的焦慮。被學者指為違憲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卻獲得高民調支持,即是一例。 蔡總統最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頗有運轉國家機器、尤其是特定系統,仍無法「如臂使指」的認知。要克服這個難處,需要時間,更要決心,這才是比一時的指責與怨懟,還大的考驗。
鄒景雯
2016-10-24
《新聞內幕》洪主席不鳥他
記者鄒景雯/特稿 許多人納悶,國民黨的馬英九前主席,如果有話要對當今的洪秀柱主席說,私下好好講,直接溝通就是了,為什麼需要這麼大陣仗地,在下週一(廿四日)把任內的副主席全找來,是要製造集體壓力嗎?若這麼想,這回就是錯怪馬先生了。 前不久,為了國民黨正值多事之秋,馬前總統也想把洪秀柱找到「馬辦」去聊聊,不過當天洪秀柱以另有要事為由,沒去赴約,只有黨秘書長莫天虎代表聆聽教誨與指導。(資料照) 事實上,就如當初洪秀柱倡議「一中同表」,馬英九曾經把她找進總統官邸去規勸一番相同,前不久,為了國民黨正值多事之秋,他也想把洪秀柱找到「馬辦」去聊聊,不過當天洪秀柱以另有要事為由,沒去赴約,只有黨秘書長莫天虎代表去聆聽馬前總統的教誨與指導。 柱柱姐不去馬的辦公室,在官場,很難不被做文章;諸如拒絕太上皇、垂簾聽政、下指導棋等等,不脛而走。掌權八年的馬英九,不過才下台五個月不到,就叫不來人,若說他不在意,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會信。於是,這則漏網消息就在小圈子傳播開來,成了藍營內部茶餘飯後閒嗑牙的材料。 既然洪秀柱沒到,兩岸的問題,包括國共論壇的轉型、全代會通過的「和平政綱」,或是洪秀柱到北京的問題,馬英九沒了對象,無處著力,只好對著莫天虎專心談論黨產的法律攻防問題,包括聲請釋憲、進行訴訟等途徑,應該找誰幫忙等等,他都做了詳細的交代。卸任後,潛心到玉山登頂之餘,還這麼的關心黨務,其心其情,真是「日月可表」。 補上了前述這段過程後,再來理解廿日由洪秀柱邀請四位前主席參加的黨中央會議,何以馬辦起初先回應:馬英九早有安排行程,無法出席;而後同意出席時,卻又畫蛇添足道「為了避免外界見縫插針」,應該就更加明白味道出在哪裡了。
鄒景雯
2016-10-22
《新聞幕後》最後名單
記者鄒景雯/特稿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在本月三日請辭獲准後,行政院昨天公布新主委人選。五二○那次的內閣布局,林全閣揆曾表示找了七人才定案,這回二度覓人,李瑞倉對於老長官不敢說不,因此在星期一徵詢意願後,一次就搞定。 金管會這四個多月受到兆豐洗錢疑雲以及樂陞弊案的衝擊,損將折翼,誰適合在這個時候出面接手、重整旗鼓,政府一開始就設定要從實務界找人的方向,高層接著曾就最後名單上的幾個人選進行討論。 現在代理主委工作的副主委黃天牧,在會內資歷完整,如果直接內升扶正,被認為是最穩定的選擇,行政院與立法院的綠營成員對他的好評不少。而他的年紀較輕,現在升任政務主官,要面對政治的無情考驗,尤其是國民黨立委的挑戰,是否反而會害他受到折損?在內部會議上曾被提出來斟酌。 根據金管會的職掌性質,另外還有兩種不同思維的考慮,一是從「管過人的」裡面來找,好處是對於如何加強監督、管理熟稔順手,具有財政部資歷者因此成為首選;二是從「被管過的」來思考,銀行界背景於是浮現,其優點是有助於避免制度與執法過於僵固保守,損及產業發展。 這兩類布局,被認為各有優劣。前者的缺點是民進黨有八年未執政,有此資歷者年齡必然稍大;後者的弱點則是太了解(同情)業者,是否符合當前除弊之需要。 在最後的名單上,前財政部政次李瑞倉,以及做過第一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的董瑞斌,即分別代表不同的取向。 府院拍板李瑞倉受託重任,說明了新政府對金管會現階段的政策重點,是要管好金融界不要再出現「壞小孩」,因此應是除弊優先,李瑞倉建議外界給他加油、不要說恭喜,深有這個工作絕不好幹的心理準備。
鄒景雯
2016-10-20
《冷眼集》洪習會的兩個政治效果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十月十二日正式宣布,下月二日將在中國北京舉辦「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洪中央並進一步證實會議的前一天,也就是一日,要先人一著,舉行「洪習會」,對岸涉台系統在台灣政黨輪替後採取這樣的行動,在台灣國內至少已經產生了兩個政治效果。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資料照) 首先,毛澤東說過,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有關這統一戰線,也就是列寧的思想,先聯合次要敵人與中間派,打擊主要敵人,以壯大自己。把這套邏輯放在當前的時空下,台灣民進黨當然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打擊對象,因此她要聯合國民黨,一點也不奇怪,而且自二○○○年以來一向如此。 但是二○一六年的這次聯合,若不是老天開了一次大玩笑,就是中國過急誤事,壞了方寸。自二○○五年胡錦濤聯合連戰以來,國民黨歷次被聯合者,也就是黨主席,大抵上是國民黨內的權力主流,或是具有未來性的實力派,所謂抓住了衣領,底下一切順當,這個次要敵人總是可以被完整的聯合。 但是洪主席則不然,她是特殊時勢下的產物,在外界的界定中,與其說她是國民黨,其光譜似乎更接近新黨一些,「一中同表」的倡議即是一例。因此共產黨這次所聯合的國民黨,等於抓住的是衣袖,一抖將起來,頭尾顛倒;這幾天國民黨果然因此驚聲四起、慌張失措,各種反制洪主席的行動紛紛不惜檯面化,對岸肯定無法裝著沒看見。 過去,中國對台統戰,最大的政治效果是分裂台灣,現在同樣在搞分裂,但是首當其衝被分裂的卻是國民黨。當次要敵人被分裂,聯合的只是次要的再次要,這統戰還能成局嗎?這不打緊,反統戰的結果,是壯大了首要敵人,因此絲毫不自覺是幫了民進黨的大忙。中南海如果不信,不妨等「洪習會」結束,再來見真章。 至於第二個政治效果,習近平與洪秀柱女士平起平坐,在台灣,大家最直接的聯想就是去年十一月的「馬習會」,也不過就是這樣;那麼是洪秀柱升值?還是馬英九貶值?或者更是習近平落價?中國在台灣趴趴走的人這麼多,隨便調研一下就明白「通貨膨脹」發生了。 基本上,這兩個政治效果,筆者感覺對台灣都滿不壞的。
鄒景雯
2016-10-16
許宗力與主權小組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許宗力,昨天在立法院接受同意權審查時,坦率表達了其對國家定位的主張,這段一以貫之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表述,勾起了一九九八年在前總統李登輝任內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的過往,這位原創者在十八年後的這個場合「現身」,實在饒富趣味。 許宗力根據德國人在一九七二年簽署的兩德基礎條約十條的內容精神,認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與西德與東德類似,二者是非常「特殊的」一(國)加一(國)的關係。(資料照) 「強化主權」小組是由蔡英文所召集,因此李登輝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對德國之聲作出表述後,多年來,中國與國內統派的抨擊,一直是由蔡英文概括承受、背下「黑鍋」。 事實上,此一參照兩德經驗的立論,當年是由小組成員許宗力在研究過程中所力主;而且在其堅持之下,小組最後完成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地位方案,並在一開始的「序言」就強調了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白紙黑字。 許宗力由於留德的背景,他根據德國人在一九七二年簽署的兩德基礎條約十條的內容精神,得到若干參照,認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與西德與東德類似,二者間互不隸屬,相互承認,是非常「特殊的」一(國)加一(國)的關係,之後並一起進入聯合國。 相對於許宗力是公法學者,另一位留德的蘇永欽,則是國民黨馬英九的重要腦袋,其看待兩德關係卻是另一種眼光。他認為兩德是特殊的國家內部政府與政府的關係,也就是說東西德這兩個政府之上有個德國的屋頂。不過蘇永欽是學民法的,「可信度」實不如許說。 有關主權小組當年提出的建議案,其實有三項落實行動,當年堪稱大膽,今天大可有更進步的作法,例如國家前途的改變需要全民複決,現在早為公投所取代,但是許宗力被提名為院長後,仍不改其志、不畏怨謗,敢於言所當言,尤其兩個地區僅為政治宣示、不是具法律效果的政府層級,真是直擊了「區長」的大謬。這個態度,在渾噩已久的官場,讓人視線一亮。
鄒景雯
2016-10-14
《冷眼集》馬英九知錯嗎?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前總統有風度地出席了十月十日的府前典禮,不過,事後卻透過馬辦指教蔡總統:否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現狀就無法維持;繼而諷刺蔡的「維持現狀」只是空洞的口號。從馬先生的表現看來,他是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馬先生肇下的大錯有多嚴重?不久前,中國人民大學有位抓狂「三個想不到」的研究員李毅,下了「國民黨很快土崩瓦解,綠營將長期執政至少二十年」的結論,可以作為參考。 把國民黨害到這款田地,馬先生不知閉門思過,竟以為國民黨的景況還不夠慘,不時要出來「馬維拉」加碼救援,看來前述北京扈從的呼天搶地並非全無所本。 馬先生之「過」,在於將兩岸問題在台灣來說應是「申論題」,竟按照中國要求的「是非題」來誤答所致。過去八年,大家不都看到,他總是乖乖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好學生,以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政治正確,對北京的這道「必答題」一律稱:是,以為可以交易多少政經利益,最終卻搞垮了國民黨在此間的賣相與市場,招致台灣公民死當的過程?! 不僅如此,兩岸之間如果存在著問題,這問題要解決,應該共同面對,至少應該相互出題,彼此解答,怎麼可以容許就北京一道題,台北不按標準答案填寫,對方就甩耙子不玩了? 這些基本邏輯,國民黨殘存的政治菁英不是沒有人懂,但若知易行難、拿馬先生長曳的背影沒辦法,那麼國民黨要落到谷底,時間恐怕還有得等。
鄒景雯
2016-10-12
《冷眼集》北京的要求
記者鄒景雯/特稿 北京到底要求蔡英文總統什麼?一定要講出「九二共識」那四個字?這倒也不是,最近不少人前來穿梭,硬調軟調歸結到一點,總的意思就是:不是不能商量,但是要說清楚兩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如果講明了不是國與國關係,或不是國際關係,而是國內關係,那麼大家就可以繼續走下去。 從中國的角度,台灣如果給個類似「寬鬆」的說法,就有了面子,其他什麼都好談。不過,對岸可能弄擰了方向,以台灣當前的民意環境,如果蔡總統講了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或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不是國際關係,那可是比圖騰式的「九二共識」更清晰,也就是更嚴重的說法;民選的國家元首權力基礎來自選民,怎麼可能去拆掉自己的台?這「建議」實在於事無補。 有件事,中南海應該回顧,去年十一月的馬習會,馬英九把九二共識解釋為一個中國的做法,到底是搭橋還是拆橋?從台灣的現實而言,這是毀掉九二共識當年希望形成創造性模糊的可能性,根本就是一人之私、一黨之私的不懷好意,共產黨如果任事只憑一個爽度,參不透被國民黨玩弄,那麼今後四年的前景早可預測,也就是這樣了。 中國必須估計,兩岸關係就現在這樣,除了商人、政客與意識形態者,可能著急,台灣多數的民眾,特別是每年新生的選民是不在意、甚至對於中國是更加冷漠的,這個趨勢會對台灣的執政者構成加成效果的循環,那麼雙方只會更為無解,國民黨則會益發脫離主流市場,必然加劇邊緣化。 附帶一提,宋楚瑜前往APEC這個安排,北京要細細思索,如果中國務實取徑,不設柵,彼此就還有後話可說,如果中國連親民黨主席都打壓,那麼民進黨對某些光譜的民意也有交代,可資證明對岸簡直失去理性,因此對蔡英文是個很安全的局,在這種情況下,中南海要考慮的是:台灣二三○○萬人怎麼看習近平是大器、或是小器?
鄒景雯
2016-10-08
新一回合的國與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國民黨為著明年黨主席改選的煙硝已經檯面化,大家看到吳敦義以洪秀柱的「和平政綱」為標的,以「一中各表」做為攻起線,正如火如荼,但外界甚少知道共產黨與馬英九在其中又各自是什麼角色? 九月四日,在洪秀柱主導下,國民黨全代會一舉通過「和平政綱」,她並高呼將以「國民黨的和平黨綱力抗民進黨的台獨黨綱!」這個當下,國民黨內不少人才驚覺到:洪秀柱居然懷抱著並不以一年半過渡主席為滿足的豪情壯志。 洪主席要在明年七月廿日這屆任滿後爭取續任,是個經過相當籌謀的計畫,「和平政綱」無疑等同是其競選政見。這個新政綱明文:「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國民黨內指出,一位與北京經常往來對話的張姓學者參贊其中甚深。這段文字雖然抬出了中華民國憲法,這是現在式,但是簡化了九二共識的指涉,也就是未來式不明,既然模糊化,就是一中各表的倒退,可謂文字設計頗具「精心」。 洪中央很早就在與對岸協商國共論壇的舉行,中國主張今年可選在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一百五十周年誕辰在南京續辦,但對於是否要在北京「習洪會」則持保留態度,其考量很清楚,洪秀柱的明確路線為其所喜,必須加以鼓勵,這也是國共論壇仍要照舊的理由;但以習近平的身段,這分寸的拿捏,既不能傷了國民黨,也不能傷了共產黨自己,於是需要斟酌。 各表不見了 習洪會有影? 國民黨全代會前,洪中央曾經以不惜停辦國共論壇,作為交涉「洪習會」的籌碼,而至九月全代會,洪秀柱順利修改了黨的政策綱領,只有九二共識,未見一中各表,還要「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角色」,這無疑是她的加碼表現,北京要不要調整原先婉拒「習洪會」的決策?消息說,現正頭大得很。 國共之間的網絡四通八達,以吳敦義的政治實力,當然不會沒有對話管道,正值黨主席競爭之際,其態度無需贅言。 九月廿五日,吳敦義在美國對僑界演說時公開發難,首言:不能拿亂表來混各表,也不能拿同表來換各表,前一段被解讀是針對馬英九,後一段顯然就是針對洪;九月卅日,吳再以接受媒體專訪的方式,直轟洪秀柱此舉是未能記取去年被「換柱」教訓,還說這樣做會讓國民黨在台灣無法生存下去,等於是挑明著清楚叫戰,這被國民黨內的結盟對象視作是破釜沉舟的表意。 有關劍指洪秀柱的部分,是競選態勢的擺列,路人皆曉;而此一大動作,北京不可能看不見,其間的意涵,更是不言可喻。一般人可能比較不理解的是,吳敦義在這個時候幹嘛踩「馬習會」的痛腳,直言馬英九對著國際媒體沒講一中各表要扣分? 國民黨內可與吳合作的勢力認為,吳敦義在今年三月黨主席補選時一直未同意參戰,全是受到了馬英九方面的影響,當時馬傾向讓給洪;同時,這股勢力始終未對馬自認可以挾「馬習會」與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再奪黨權的可能性掉以輕心,因此他們對吳與馬之間的關係相當介意。 防馬回鍋 吳劃清界線 吳敦義決定角逐明年四年任期的新主席後,需要開始招募黨員入黨,這個結構工程的建造需要盟友出錢出人,於是要求吳必須與馬劃清界線的聲音在藍營內部愈來愈大,他們私下的嘟囔是:如果大家投入後,萬一有天,馬決定要參選,曾為副手的吳敦義到時卻為顧及政治道義決定退讓,眾人豈不是白忙一場?是故,吳敦義拿一中各表來說嘴馬英九,這些盟友們肯定會給予不惡的評價。 國民黨這條權力重新洗牌的軸線,在中國卯盡對付民進黨政府的可見未來,會如何演變下去?應該順道觀察。
鄒景雯
2016-10-03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中國對台滲透統戰無孔不入 賴清德:盼朝野支持國安十法修法
陳政宇
立院三讀》行政區新設或調整 擴大民眾參與
林哲遠
感謝有您!攜手前進!
楊黃美幸
不只是紀念,更是延續彭明敏教授的精神
鄭義和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統促黨副秘書長、主委當共諜 3人判刑定讞
張文川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