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台灣人在疫情中所看到的善與惡

台灣人在疫情中所看到的善與惡

  武漢肺炎肆虐,台灣疫情嚴重,疫苗不足是最大問題。就在此時,日本和美國送來及時雨,提供我們所急需的疫苗;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兩大盟邦的道義及細膩安排,讓許多台灣人深受感動。 日本捐贈疫苗,面臨中國全力阻撓,菅政權排除萬難,加上安倍前首相義助,得以迅速成事。這一百二十四萬劑疫苗,是未透過COVAX平台,把台灣列為第一優先的直接運送,不但傾其手中所有現貨,包括運費全數無償,也顧不了當天「六四」有人特別敏感日子。日本駐台灣的交流協會還以桃太郎、炭治郎的童話故事,為台灣加油打氣,要抵抗魔鬼誘惑,堅持到底,與伙伴邁向希望的明日。不約而同,從安倍、菅內閣到民間,都突出此時回報台灣人十年前熱烈捐助東日本震災的道義。 日本的義舉,讓台灣人在緊繃的疫情中,感受友善近鄰的可貴。駐日代表謝長廷在雨中向載運疫苗的日航飛機九十度鞠躬,如實表達了台灣人民的感謝。在台灣,從一○一大樓、圓山飯店打字點燈、網路世界的道謝文字,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收到的無數花籃,在在反映了人們的普遍感受。台灣現今處於危難之中,但患難與共,攜手前行,「人生不會總是大雪紛飛」。 同樣有情有義的,來自美國。三位重量級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搭美軍C-17專機前來,宣布捐贈七十五萬劑疫苗,台灣是第一個美國宣告確切援贈數量的國家。他們不但以行動表達美國人民和拜登政府的關懷,也激勵了正為疫情所苦的社會人心。 團長達克沃絲是傳奇人物,曾駕駛直升機參戰負傷截肢,逆境奮鬥,母親是泰國華人。同屬參院軍事委員會的蘇利文出身陸戰隊,當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曾奉派前來印太區域,關注台海情勢。代表德拉瓦州的昆斯,是拜登在參院的得力伙伴,曾為國務卿候選人。 三位議員在台北的講話也鏗鏘動人。達克沃絲以母親徒步逃離共產中國的故事,強調支持民主的重要,「我和家人深知自由的代價…美國不會讓你們孤軍奮戰」。昆斯是數項支持台灣法案的提案人,為台灣被阻於世衛體系及無法取得安全有效疫苗不平,美國此時的支持尤為重要。蘇利文戴著去年台灣捐贈的口罩,上有「來自台灣的愛」圖文,指這次疫苗就是來自美國的愛與回報。 美日兩國雪中送炭,凸顯了人性的美好價值。台灣人當年踴躍捐款濟助日本震災、以口罩和醫材助美國抗疫,都出自真心誠意的善良人性,並不期待回報。一如現在進行式的抗疫愛心捐款或四月間的台鐵事故捐輸,這是源自先人在這塊土地篳路藍縷所形成患難互助的國民性;如今我們身處急難,來自美日的義助,不僅彰顯善良的人性基本價值,更足以讓台灣人清楚分辨誰才是真朋友。 與此對照,中國無疑展現了醜陋的一面。除了啟動「疫苗外交」,以疫苗謀取政治利益,它在世衛大會排斥我國,台灣屢屢「被代言」,且堅持「疫苗一中」,阻撓台灣從國際間獲取BNT疫苗,也堅決反對美日捐助。它「以疫謀統」,利用疫情帶來恐慌激情,透過認知作戰,分化台灣社會,誘使我國接受中國疫苗,也讓蔡政府兩面作戰,疲於奔命。所有這些,大話說盡,惡事幹絕,大多數台灣人看穿其手腳,而有「捐款幫日本,疫苗適時相助;捐錢送中國,飛彈恩將仇報」的評斷。 有如國人所見,最近的疫苗之亂就有若干端倪。有人造謠惡罵,「對中國如此安靜,對政府卻如此高分貝」;有陣營「天天吵罵,唯恐台灣不亂,甘為中共犬馬,品行可謂墮落不堪!」有政客自己轄區確診全國數一數二,疫苗施打率末段班,卻天天砲打中央,以網路聲量等同好名聲自詡,台語「毋知見笑」就是指這種人。 至於最大在野黨,也很不堪。疫情惡化,主政者要負最大責任,正是在野黨監督的機會。不過,監督不能亂來,讓人有來亂的惡感。它盡玩一些家家酒式把戲,如敲打玻璃、鐵碗瓢盆,熄燈一分鐘,民代和「只有司機」的遊覽車繞總統府抗議;執政五個縣長開出進口疫苗支票,卻「沒一個送件」,反拿「刁難」當相罵本。根本上,要「跪求疫苗」,不是謾罵陳時中,而應要求中國放開「疫苗一中」黑手。有如侯友宜感謝美日贈送疫苗時所說,「大家應齊心齊力,想辦法讓疫苗快點進來」;這才是反對黨,尤其國民黨所應展現的對國家忠誠。 患難見真情,疫情識忠良;揚善去惡,讓疫情早日趨緩,大家一起加油!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6-08
好個「兩岸疫加親」

好個「兩岸疫加親」

親美和中,油水無法混合,疫情攻防再添一例,但有人就喜歡玩弄文字遊戲。疫苗之亂,宛如一場親中勢力總動員,也是中國隊友針對台灣國家隊的準內戰。「以疫謀台」更印證,印太戰略第一線的台灣,在目前的美中關係之間,只有親中反美、親美抗中兩種取捨。 馬英九執政八年,對美關係冷處理,兩岸關係高於一切。它的可操作性基於,國共所謂的九二共識、同屬一中,而歐巴馬昧於中國挑戰美國霸權,尤其是習近平的戰狼外交,讓北京在美中較勁快速超車,坐視中國在南海軍事化,且留下當今的爛攤子。台美兩馬,當年的作為與不作為,導致今天印太地區風雲詭譎。 二○一六開始,情況有所改觀。國共一中快速列車,包括黑箱服貿協議,激發太陽花學運擴散為公民運動,造成馬英九路線徹底崩潰,主流民意再鞏固本土政權,重新校正兩岸關係,而這也引來北京對台的政治、經濟、外交、武嚇、統戰綜合壓力測試。稍後,川普啟動戰略重整,他與習近平短暫蜜月之後,二○一七年底將中國由夥伴改為對手,經貿戰、科技戰、地緣爭鋒漣漪逐漸擴大。二○二○,起源可疑的武漢肺炎,由於中國隱匿疫情、世衛延誤通報,釀成前所未有的國際公衛災難,也令華府政局豬羊變色。不過,繼任者拜登雖與習近平有私交,上任百日以來仍延續國會、兩黨的抗中共識,只是結合盟友的途徑有所不同。而習近平,走了勁敵川普,戰狼本性又重現江湖。 起初,台灣的中國隊友,揶揄小英政府押錯寶,注定在美中關係兩頭落空。而今,那些唱衰台灣的論調反而落空了,從拜登就職邀請蕭美琴觀禮以來,台美關係繼續強化,對於中國武力犯台之鋌而走險,拜登聯合盟友警告、反制北京的部署也越來越有力道。最近,拜登政府之於中國疫苗外交、台灣參與WHA、協助台灣獲取疫苗、究責武漢肺炎起源,顯而易見與習近平「以疫謀霸」針鋒相對。地緣爭奪戰,早已拉開序幕。 美中關係回不了頭,台美關係漸入佳境,台灣的中國隊友,也出現新的戰術轉換。他們心知肚明,由於香港事態、新疆事態、台海事態等,台灣主流民意愈益疏遠中國,於是他們在這方面採取守勢,九二共識側重中華民國,兩岸一家親少談為妙,改而在對美關係採取攻勢,形成一種以反美來掩護親中的煙幕,「美豬」於是淪為戰場。 更具煽動性的是:「首戰即終戰,美軍根本不可能來」;「到現在為止,美國沒有賣給任何一支疫苗給台灣」,「萊豬也吃、軍火也買了,死十一個不算多?」而華府結合盟友對抗中國武嚇台灣,確保台海和平民主國家有志一同,莫德納疫苗在嗆聲儷英傑言猶在耳之際抵達台灣。凡此說明,藍白陣營於華府已成外人,一如拜登特使團訪台,未晤藍白政黨領袖。既然反美,不如不見。除了美國協助台灣獲取疫苗外,日本亦公開表示,將積極商討提供疫苗給台灣。疫苗靠中國,鼓吹者顯然沒有料到美日台的幕後斡旋。另,至關緊要的國產疫苗,只見小英政府鼎力支持,反觀「敵人是病毒,不是北京」、「別再刁難,給我疫苗」,彷彿疫苗統戰順口溜,透露中國隊友「兩岸疫加親」之處心積慮。 這一波疫情來得急,部分藍白陣營人士,視北京之「疫苗脅迫」為當然,長「中國疫苗要還是不要」之威風。諷刺的是,中國疫苗在其國內都諸多質疑,堪稱世界上最不安全的疫苗,唯有台灣的中國隊友情有獨鍾。有人甚至漠視北京在疫苗市場阻斷台灣,倒打本國政府不以蒼生為念。至於,瞄準二○二二的政治秀,正好是日本媒體「在野黨地方首長開始拚命凸顯自身存在感」的寫照。 方興未艾的疫苗之亂,是一種新型態的裡應外合操作,讓忙於疫情的政府內外交迫,而資訊混亂顯然意在誤導人民的認知,從而掉入北京疫苗統戰的陷阱,甚至摧毀國產疫苗的戰略佈局。這個路數不禁令人懷疑,他們向來用類似的手法打擊台灣發展生技產業,到底動機何在?當前,台灣的疫情仍在可控制範圍,疫苗獲取也在中國百般阻撓下鴨子划水。廣大民眾,該注意的反倒是,日本前陸上自衛隊將領渡部悅和所列中國統一台灣的八套劇本的第一套:支援親共勢力,樹立親共政權。疫苗之亂,中國隊友甘於協力北京「以疫謀台」,唱雙簧般道德指控「對台灣同胞生命健康的漠視和踐踏」,本末倒置,莫此為甚。是非曲直,正在考驗台灣公民的判斷力!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6-02
團結抗疫破解假訊息

團結抗疫破解假訊息

  台灣武漢肺炎疫情升高,全國均進入三級警戒。此刻正有賴全民團結抗疫,防堵疫情擴大蔓延。我們在過去一年多守住防線,成為國際典範,即使現在面臨嚴峻的本土疫情考驗,絕大多數民眾也都自律遵照防疫規範,盼為阻斷傳播鏈盡一份心力。防疫視同作戰,病毒也猶如看不見的敵人,從阻絕境外,到決戰境內,抗疫更凝聚共同體意識,我們要再度讓世界看到,為了守護家園,台灣人願奮戰不懈。 然而,就在大家全力投入對抗病毒的關鍵時刻,卻有破壞團結的暗流隱藏其中,隨著疫情增溫,錯假訊息也滿天飛。比較指標的例子,五月十四日公布二十九件本土案例,網路即瘋傳「今天晚上務必將家中的門窗關緊」、「會有陸軍化學兵群來進行全面消毒」、「因為化學兵群的藥劑非常毒、外食要小心謹慎」等造成人心恐慌的謠言。不少人信以為真,還轉貼提醒周遭親友,直至當晚蔡英文總統及國防部等駁斥澄清,仍然有人半信半疑。警方事後逮捕貼文者,但其意圖尚待釐清。 非常時刻加上訊息紛雜,更使民眾真假難辨。近期本土疫情處於高峰,網路經常出現哪裡又出現病例的假訊息,讓忙於對付疫情的中央與地方部門疲於奔命。像是某網媒聲稱來自網友爆料,指憲兵訓練中心有多人發燒,影射可能爆發疫情。軍方雖立即駁斥,呼籲外界勿輕信及轉傳假訊息,但消息仍在特定網群中流傳。這看出有心人士多鎖定軍政部門散布假訊息,意圖打擊最主要的國家安全守衛者,分化民眾與政府的相互信任。這類攻勢於誰有利,背後的影武者乃不言而喻。 據我國安部門掌握,北京高層已下令對台發動新一波認知作戰,情資顯示啟動時間大約落在本月十二、十三日前後,那時正是華航群聚感染事件持續延燒之際。中方執行單位涵蓋隸屬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網絡系統部,以及國安部、國台辦,中共高層並下達「深化內部矛盾」、「遲滯疫情緩和速度」、「降低整體生產動能」、「瓦解經濟與股市」、「挫折台灣人的支持自信」等目標。其中的核心工作,就是要瓦解我們對抗疫情的動能,要讓中央與地方的防疫指令難以推展。 從時間脈絡看,近日假訊息明顯爆量,看出中國利用我們民心浮動時刻,正把台灣當作練兵場,加大力道操作認知戰。我情報部門也歸納操作手法,從利用民眾使用的Line群組、臉書等社群,到整合網路、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等,大量散布中共宣傳的內容,這也就是所謂「融媒體」策略。而且敘事半真半假,有的是讓具名的人士來談,有的是放上錄音檔,或是假扮素人投書,增加真實性。我們疫情成為北京發展認知作戰能力的沃土,把台灣攪得更亂,有如另類戰爭的開打。 國內傾中政治人物,這段時間也接續表態,配合「講同樣的話」,像是大讚中國防疫成功、台灣防疫破功,或煽動「台灣就是不接受中國疫苗導致疫情擴散」。這波認知作戰即以此「戰略敘事」為軸線,再用「融媒體」方式依受眾特性調整修改,對台精準打擊。台灣本土案例攀升後,就在各大社群裡帶風向,要求全面普篩、建方艙醫院、封城及開放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國購買疫苗等。中國國台辦則在一旁稱「廣大台灣同胞急切期盼使用大陸疫苗」。國人全力抗疫當下,紅色潛伏勢力正傾巢而出,與對岸成內外呼應之勢,亂上加亂以弱台。 北京這番伎倆,當然不是第一次用在台灣,跨國機構做過統計,台灣受到外國假資訊攻擊程度世界第一,中國自是主謀。包括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二○二○年總統及立委大選,民眾都已歷經中國綿密的認知戰攻勢。這次疫情來得猛烈,中共攻勢同樣快速且翻新,對國人來說,也再度面臨守護家園的關鍵時刻。政府呼籲民眾不要製造、不要下載、不要轉傳、不要聽信,以「四不」來共同打擊假訊息;國安與治安單位也必須能積極查辦,雙軌齊行安定民心。病毒的狙擊,加上中國亂台,不單考驗我們的抗疫作為與意志,還是對台灣這個為世界高度關注的民主政體,又一次重大的壓力測試。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5-21
預想最糟的情況會發生

預想最糟的情況會發生

一星期之間,幾個事件的發展,凸顯了台灣處於多變的環境。上週的五一三大停電,全台灣分區限電影響了四百萬用戶;由於事出突然,搭電梯者受困、超商結帳遲滯、銀行提款受阻、紅綠燈故障道路塞車、加油不順、辦公室工作中斷…民生活動一時遭到衝擊。接著,武漢肺炎病例連日攀升,首都生活圈進入三級警戒,搶購民生物資潮雖短暫現象,防疫如今成為最嚴肅的課題。停電、疫情,加上中國軍事騷擾不斷,我們須有危機意識,預想最糟的情況可能發生,才得以化險為夷。 疫情變化最受國人關切。武漢肺炎發生一年半以來,我國表現不俗,確診案例及死亡人數相對較少,國際媒體且以「世外桃源」稱讚。不過,如今疫情轉趨嚴重,顯示經長時間低案例之後,自滿、鬆懈、疲乏隨之而來,讓病毒找到破口。對抗病毒是一條漫漫長路,「上半場」表現優秀未必保證最終獲勝。 各國經驗顯示,處理疫病在防止傳染擴散之際,重要的是確保醫療體系不能崩潰。我國至今因應武漢肺炎的表現,可歸因於十七年前對抗SARS所記取的經驗教訓。在台灣原有一流的醫療素質之上,建立了早期偵測、分級動員、醫院標準作業程序等防治體系。同時,國人也大致養成洗手、戴口罩的衛生習慣。然而,SARS經驗誠可貴,對抗更具傳染力、變異且病例多的武漢肺炎,我們自須嚴肅以對。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國明顯的防疫弱項是疫苗。以色列、美國的經驗顯示,疫苗是防杜疫情惡化的利器,我國這一利器相對匱乏,一時之間難以強化,唯賴政府的專業判斷及應變處理,尤其醫療資源及體系的有效運作。此外,國人自律及政客節制也很重要。個人的自律自肅,從戴口罩、不搶購囤積民生醫藥資源、不傳假訊息到配合防疫的居家隔離等均屬之。至於政客,利用疫情吐政治口水、做政治鬥爭,「槍斃陳時中」等離譜言論,自暴醜態,可以休矣。 疫情的挑戰,是現在進行式事件的惡化,五一三停電,卻是突如其來的重大考驗。據官方說法,事件出自人為疏失,台電興達電廠擴充輸電線路容量,員工誤觸隔離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電力系統電壓瞬間驟降,引發全面停電。人為誤觸機件開關導致全面停電,二○一七年八月十五日已演過一次。事件凸顯供電系統的脆弱,只因一個小環節出錯,即牽一髮動全身。類似事件多年來其實不斷重演,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兩次大停電,其中九月間北部地區停電,尚可歸因於九二一大地震;七月間的一次,僅因台南左鎮一座輸電塔倒塌,導致台灣八成用戶停電。 從而,整體供電的大問題,除了缺電,脆弱的輸配電系統有如台電的阿基里斯之踵。由於電力供需區域失衡,台灣長期「南電北送」、「南電中送」,北部與中部發電不足靠南部供應,電力長程輸送既降低能源效率,也帶來單一事故即導致全盤停電的後果。五一三停電之後,有三座電廠的高雄市長陳其邁喊出「自己用電自己發」,雖從公平的角度出發,也點出整體電力供需區域失衡的要害。事實上,在一九九九年連續大停電之後,儘管採取若干亡羊補牢之計,但區域供電充分平衡,各地發展小型、分散式供電系統,建立足夠的基礎電力設施,兼以穩定電網,仍是未竟之業。如果台電及經濟部實事求是,克服困難,就不至於二十年來類似事件一再重演。 至於中國軍事騷擾引發國際社會關切台灣安全,包括美國官方、國會議員、軍事將領、智庫專家到國際媒體,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二○二七年中國入侵台灣、中國武力進犯迫在眉睫等警告頻頻,台灣卻仍有人不以為意,以致《金融時報》報導,指台灣內部與國際社會對台海衝突的急迫性,存在重大認知差距。 面對中國進逼,確保台灣安全根本之計,除了從國防預算、常備後備兵役動員制度、戰略戰術調整、外離島軍事整備、軍事演訓強化仿真實戰,朝野及社會尤須展現齊力對抗惡鄰的決心。以色列駐我國代表柯思畢在本報十四日刊出的評論中東最新局勢文章,引述以國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的話,最值得台灣借鏡:「這是我們一生的選擇—做好準備和武裝,堅強並充滿決心,準備好保衛我們的家園。我們將會克服這個考驗,然後充滿信心和力量地破繭而出。」 因應疫情、大停電、中國入侵,我們須有危機意識,預想最糟的情況會發生,堅定決心,採取應有作為,才得確保安全。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5-18
高素質的台灣人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高素質的台灣人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令人最不想見到的憾事發生了。去年以來榮登全球防疫模範生,並在經濟上表現傑出,備受國際讚譽的台灣,此時防疫不幸出現了破口。傳染力強大的英國變種病毒已突破社區、跨縣市的防線,導致疫情猛爆,一天確診案例已突破二百名,疫情相當險峻。政府已緊急提升防疫等級,尤其案例暴增的雙北市升至三級,嚴格要求民眾遵循防疫指引。例如︰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勤洗手、消毒,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等。在全球疫情中彷彿被貼了驅魔符,百毒不侵,度過了一年多神奇日子的台灣,一夕之間必須面對疫情的嚴酷考驗。 台灣此波疫情似乎一發不可收拾,民眾心裡很難適應,彷彿轉瞬間由天堂掉到地獄,但不可諱言地,這才是疫情的常態。如此的場景已經不斷在很多國家發生過,有些原本零案例的國家,一旦出現破口,染疫人數往往就會狂飆,直到令人不可置信的地步。而且,疫情大流行一年餘,歷經二、三波的高峰仍未能有效消退,減緩病毒的肆虐。美國號稱施打疫苗人數最多,高峰三十多萬人固然大幅下降,但仍維持一天平均三、四萬人的規模。而人口大國印度最近深受病毒荼毒,每日確診竟曾突破四十萬人。其他如歐洲、中南美洲,甚至亞洲的日、韓染疫人數一直無法有效下降,以致計畫在七月中開幕的日本東京奧運能不能順利舉辦,依舊懸而未決。總之,武漢肺炎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步調,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倖免。台灣長期本土零確診的表現,幾乎就是一種奇蹟。因此,目前引爆的疫情看似可怕,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需要全民小心、努力、團結,但也毋須過度憂心。 當前防疫破功,或許有人會質疑過去完美的防疫成績,只是台灣運氣好,即所謂「天佑台灣」罷了。誠然,台灣一年多的防疫表現,讓國人在舉世亂局之中彷彿生活在平行空間,而且由於每年龐大的出國潮被困於國內,反而激發出驚人的消費內需力道,加上高科技供應鏈護國神山群,以及最近原物料、航運、鋼鐵上漲,在在促成經濟的亮眼表現。這既是國人高水準公衛意識與打拚的成果,當然也有幸運的成分在內。但運氣是看不見的,努力則操之在我;遺憾的是,小確幸的日子過太久了,緊繃的防疫心理顯然已經鬆懈,這是人性之常,然而病毒是多變且無情的,經年累月的努力,只要稍微鬆弛,就會乘虛而入。這是台灣人必須面對的殘酷事實。 防疫防線被突破,國人憂心的不只是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民生與經濟是否受到嚴重衝擊?也是重中之重。這其實不是不可知之事,由疫情嚴重國家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波動,就可以找到值得參考的答案。確實,去年疫情爆發之初,重創全球的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多數國家的內需因封城而萎縮,生產活動難以進行,外貿也因國與國之間的隔絕而萎縮,GDP多數出現負值。而股市初期也如驚濤駭浪,例如美股頻頻出現連股神巴菲特一生都未曾見過的熔斷重挫,但在政府推出多波強力紓困與寬鬆之後都能緩步復甦,不僅GDP重拾正值,多數股市更頻創新高。以目前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印度,其股市下跌幅度低於台灣,可見一時的震盪難免,但長期趨勢仍然看好。更何況台灣經濟基本面健全,供應鏈韌性堅強,反彈的力道將會大於其他國家,投資人實在沒有必要反應過度。 令人樂觀的是,台灣過去防疫成功也意味人民的防疫意識很高,所以縱使一時疏忽,一旦疫情來襲,那些過去讓我們成功抗疫的防護措施與心理準備,馬上就可以重新上緊發條,遏止病毒的擴散。君不見疫情提升警戒,當天雖為假日,但鬧區、百貨公司、賣場、街道、捷運人潮立減,而各營業店家也都採取實名制,有效管制人流;因此政府雖然還未提升到最高等級,擔心過度加重人民的壓力,但具備高度防疫意識的國人卻自動自發進行了準封城行動。而減少人群的群聚與連結,減少外出,儘量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就是對付病毒的最好武器。此刻台灣人民再度自我強化心理武裝,拿出這種已被證明最有效的抗疫武器,則戰勝病毒是必然的;國人不必驚慌,請務必團結一致、共同抗疫。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5-17
台灣最危險或是最安全?

台灣最危險或是最安全?

《經濟學人》表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一旦爆發戰爭,將成為大災難。(圖取自臉書_The Economist)   台海風雲詭譎變幻,軍事衝突一觸即發。最近,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直言「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因為美國秉持的「策略性模糊」,漸漸無法遏阻中國,而台灣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兩岸開戰將是一場災難。《經濟學人》一番警世之言,反映舉世日漸關切台海戰爭可能造成的劫難,以及戰火之下全球無一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的憂心。 《經濟學人》的「台灣最危險」論述,與當前國內歌舞昇平的現狀,確有違和之處,因而引發一些爭論。有人認同《經濟學人》的危機論,認為國人應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另一種態度則是將《經濟學人》之說,當成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卡姍德拉(Cassandra)災難預言,嗤之以鼻,百般嘲弄,反稱台灣才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這類自滿情緒的抒發,確實有事實做為底氣,卻把外部威脅與內部氛圍混為一談,可能導致國人心防的鬆懈。毋庸諱言,疫情以來,台灣成效良好,經濟成長亮眼,讓台灣人彷彿隱遁在亂世中的桃花源。然而,吾人必須提醒,這些成就並不能讓國人輕忽對岸日益猖狂的擾台行動。此刻的台灣處於一個奇特的歷史時空:一方面內部維持一副太平盛世之狀;另一方面,外部威脅有如狂風暴雨猛烈吹襲。內外之間形成恐怖平衡的狀態。 日前吾人即就台灣社會應對中國威脅的「外熱內冷」怪現象,深入探究,旨在讓國人在安樂之餘,必須了解外部的風險。尤其,對於當前國人的自滿,我們也必須潑點冷水,冷卻一下過度亢奮的情緒。首先,在國人最為自豪的防疫上,全球正捲起第三波的疫情,凶惡之情勢更甚於前。儘管全球已大量施打疫苗,仍然無法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美國每日確診數仍在五、六萬之譜;而曾被國際媒體稱讚防疫有成的印度,正處於疫情猛爆高峰,日確診數已超過四十萬人。而巴西疫情每日暴增六、七萬人,有如火山再度噴發;歐洲,除了英國疫情平穩外,德、法、義等大國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全球僅有台灣、以色列、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少數國家防疫有成,可見此波疫情來勢洶洶。而台灣從去年以來,安然度過了幾次可能釀成社區感染的危機,此刻再度出現華航機師的傳播鏈危機。而此次最令人憂心之處,在於經過長期的管制,以及過度自滿於防疫成效,國人已然漸生鬆懈、輕忽之心,使得堅實的戰疫防線可能出現破口。 其次,台灣去年經濟逆勢成長,今年第一季GDP大幅上修至八.一六%;全年破五%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此種傲人的成績,究竟是結構改革所致,或是疫情中的短期現象?值得探究。坦白說,台灣亮麗的經濟成長,大部分來自國人的辛苦打拚,但也有機遇的成分。前者在疫情過後,將會面臨其他國家的急起直追;後者一旦疫情消失,可能就會失去優勢。例如目前全球強烈依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讓各國產生嚴重的危機感,紛紛將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視為國安戰略的優先目標,大舉扶植半導體產業的在地化。此舉對去年以來在全球一枝獨秀的台灣半導體護國神山,勢必構成重大挑戰。此外,最近因為貨運缺櫃、缺船、原物料漲價而狂飆的傳統產業,在疫情穩定之後,能否延續強勢成長?尤有甚者,此次的乾旱危機,暴露出缺水問題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致命殺傷力。而缺水問題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將會日益嚴重;因此政府能否展現魄力對水資源議題進行結構性改革,攸關未來台灣的民生與產業發展甚鉅。 台灣是最安全或最危險的地方?端視由何種角度解讀。由地緣政治觀之,台海的風險日益升高,應對中共威脅的最佳策略,乃是喚起美國聯合盟友楬櫫「民主自由」對抗「專制極權」的義旗,全面協助民主台灣對抗共產中國的擴張,方可讓台灣由最危險之地,成為全球民主陣營最堅實的堡壘。此外,台灣人更應認清,當前的成就,確實有些是時運所造成,我們不能再把這些幸運視為理所當然,必須趁此時機進行結構改革與轉型,進而解決一些沈痾大病,徹底改善台灣的體質,以因應外在的挑戰與威脅。這才是吾人看待台灣是否安全應有的角度與態度。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5-03
台灣不能成為自由世界的破口

台灣不能成為自由世界的破口

美日領袖峰會十七日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被視為是兩國向全世界宣告「美日將聯手對抗中國霸權」的里程碑。(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高峰會後發表聲明,將共同致力對抗中國的挑戰,也提及台灣和香港、新疆問題,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兩國領袖更針對中國對印太區域及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影響進行了深入討論,同意反對任何在東海和南海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意圖,以及對印太地區恫嚇他人的行為。這是五十二年來、美日聯合聲明首次提到台灣。由此可見,抗中已成為美日聯合陣線的共同目標,而台灣的地位在此形勢下益形重要。 台海局勢在中國軍機艦猖狂騷擾下日益惡化,但國際的挺台力道卻反而升溫,配合拜登聯合盟友抗中的策略,印太戰略逐漸成形,全球主要民主國家幾乎都參與了對抗中國的行動,形成圍堵紅色中國的民主長城。其中,最關鍵的是,原本被批評對中鴿派的拜登上台後,並未改變川普的強硬路線,反而因為重視盟國的合作,成功拉攏歐盟、日本、印度、加拿大、澳洲共襄盛舉,鞏固、強化了對抗中國的力量。換言之,以多邊合作取代單邊主義,可以發揮政治上的乘數效果,削弱中國的「一帶一路」、「亞投行」與經濟制裁、軍事擴張並行的兩手策略。此舉顯然也激怒了中國,美中在阿拉斯加會談撕破臉,中國的戰狼外交正式吹起攻擊號角,莫不是中國的和平崛起假面已不再能夠欺瞞世人,乃現出戰狼的真面目,對於一些外界有關香港、新疆人權的質疑,不再採取遮掩的態度,而是一反常態以「民主是失序、混亂、無效率」,反擊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甚至,以大內宣加上大外宣,包裝及宣傳數位獨裁為內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另外,在東海、南海、台海等以演訓之名,頻頻進行軍事冒進行動。民主陣營與紅色中國的對抗形勢緊繃,危機一觸即發。 不可諱言,台灣是一個二千多萬人口的海島國家,要能抗拒十四億人口的中國的侵略,除了要擁有堅定的保鄉衛國的決心、勇氣外,更須有盟友的力挺與援助。幸運的是,拜登言辭上固然缺乏川普的霸氣,但對台的友好卻不遑多讓。最近拜登老友前參議員陶德率團訪台,以及美國最新的匯率報告並未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皆可見拜登政府對台灣「惜情」之處。加上美國籌組半導體供應鏈的白宮會議,台積電在受邀之列,足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再重申對台支持「堅若磐石」,絕非虛言。 誠然,台灣的民主與經濟成就,在疫情的亂世中得到自由世界的力挺。然而,在美好表象下,吾人也必須正視一些隱憂。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既是台灣最大、甚至唯一的敵人,卻也是與台灣經濟連結最深的國家。這個矛盾點,讓中國一方面利用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幫助經濟發展,同時也累積了雄厚實力反向施壓台灣。尤有甚者,在台灣部分廠商貪圖金錢的誘惑下,中國可說極盡一切手段由台灣獲取高端科技,以突破美國的封鎖,助其研發導彈、戰機等武器,危害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而台灣企業變成中國軍工企業取得高科技的缺口,最近已出現嚴重案例。《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中國使用超級電腦測試極音速飛彈,並且點名背後是台積電、世芯製造設計;隔一天,美國商務部把天津飛騰等七家中國超級電腦相關機構列入實體清單。此舉導致世芯在股市崩跌,嚴重套牢了投資人。世芯事件凸顯台廠與中國糾纏不清的關係,可能成為美中對抗中的死角,對台灣的國安亦產生危害。事實上,相關案件層出不窮,政府必須正視,並且提出有效方法防杜台灣變成民主陣營安全的破口。 美國一再強調建立可以信賴的供應鏈,而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日前也表示:「美國會確保供應鏈不會被當作籌碼,拿來對付我們。」這些話語說明,台灣固然居於供應鏈的樞紐地位,但是,因為台企過去大舉西進,間接幫助中國的壯大,如今又可能成為中國獲得尖端科技的來源,將會減損台灣在盟友之間的可信賴度。當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正在與中國發生貿易戰,對抗中國的政軍經擴張之際,台灣位於抗中的前沿,必須採取有效對策杜絕中國偷竊、併購、收買、挖角台灣高科技的多種管道,做到乾淨的供應鏈,才能自助人助,確保自由世界及台灣的安全。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4-19
「公平」、「對等」是對中政策底線

「公平」、「對等」是對中政策底線

中企近年積極進軍全球市場,主要目的在利用美國的金融市場撈金。美國近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對中概股採取嚴厲的監管措施。(彭博) 美國近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對中概股採取嚴厲的監管措施,加上大量持有中概股的避險基金Archegos Capital遭追繳保證金而瘋狂拋售,引發中概股重挫。中概股之亂,不僅出現在美國,台股亦有以「TDR」、「KY」之名上市的中國企業,曾掀起暴漲暴跌的風暴。因此,美國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有值得吾人借鏡、省思之處。 「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制定,起因於在美上市、號稱「中國版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因財報造假,造成美國投資人重大損失,前總統川普為糾正亂象,乃有此法之研擬。再根據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統計,阻礙審計公司提交相關文件的上市公司中,逾九十五%為中國與香港公司。故而,外國公司問責法雖然針對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但主要的規範對象則是中概股。而拜登上台後,最後修正之內容比川普時更嚴苛,顯示美國金融市場不得不正視多年來中概股在美國股市大舉募資,財務不實,掏空美國資本市場,留下一堆爛攤子的亂象。而新法規定,若外國公司連續三年無法通過美國的審計,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使中國企業無法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美國監管單位檢查帳目,因此不能瞞天過海,繼續在美國的自由市場招搖撞騙。 美股嚴格控管中概股,更意味著自由經濟國家開始以防弊心態防範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對全球資本主義市場的滲透與掏空,甚至汲取龐大資金挹注中國霸權崛起。其實,共產體制原本不該有股票市場的存在,而中國不僅設置了股市,且中企近年更積極進軍全球市場,主要目的在利用美國的金融市場撈金。據統計,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共二七二家,市值逾二兆美元;過去二十年,這些中企以IPO方式從全球投資人手中獲得至少一四四○億美元資金。而獲得龐大資金後,中企可再回頭鞏固其國內市場,造就難以撼動的地位。此外,中企不脫國營色彩,甚至為軍工企業的化身,因此在美上市,無異借用美國資本市場之力,打造更強大的黨國體系。因此,再不對中概股進行嚴格規範,不僅可能掀起金融風暴,更是間接幫助中共獨裁統治的茁壯。 不過,若把美國對中概股的嚴格監管,僅僅視為一種金融市場遊戲規則的修補,就忽略了全球民主陣營覺醒,對中國不再抱持幻想的重要意涵。過去,中國打出「改革開放」口號,多數各國樂見其加入自由貿易體系,並且期待中國在經濟成長後,會帶動民主改革,成為一個負責任、愛好和平的大國。故而,先進國家大抵對中國採取優容的態度,在雙方經貿與投資上並未堅持公平對等的原則,以致讓骨子裡是保護主義的中國得以披著自由貿易的外衣進軍全球市場。例如在哪個國家上市,就應遵守該國的審計標準,這是最基本的道理。而財報代表企業的誠信,是投資人的指引,外國企業豈能到美股上市,卻不允許美國相關權責單位對其財報進行實地查核?甚至還搬出主權為幌子,企圖阻撓正常的市場運作。 換言之,美國對中概股的監管,乃在體現一種國家之間公平、對等的精神。過去四十年,中國以「開發中經濟體」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託辭,拒絕接受公平、對等的貿易準則,並且進行政府補貼、築起市場准入的高門檻、竊取智財權、縱容山寨仿冒、扶植本土產業等,讓外國企業處於不對等的競爭劣勢,由此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而川普以來所進行的美中對抗,儘管被中共刻意扭曲為列強欺凌中國,本質上卻只是要求「公平」待遇而已。犖犖大者如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迅、愛奇藝、微信、微博等可以在全球市場自由進出,但亞馬遜、谷歌、臉書、NETFLIX及其他國家的同類公司卻不能進入中國?尤其,中國每年貿易順差達數千億美元之鉅,顯示中國賣給外國的貨品遠多於進口。亦即,中國人吃外國人的飯比較多,但中國人對外人經濟制裁時卻反而大言不慚,「不允許一邊吃中國人的飯,一邊砸中國人的鍋。」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精準地擊中了美中經貿不公平的矛盾點,拜登政府對中概股的嚴控可說是要求公平精神的延續,這也應該成為西方世界對中政策的底線。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4-05
台灣、帛琉及美國的民主同盟

台灣、帛琉及美國的民主同盟

帛琉總統惠恕仁來訪,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並為訪團成員,前所未有的安排,正是彰顯台灣、帛琉及美國的三方結盟關係。圖為外交部長吳釗燮(左起)、帛琉總統惠恕仁、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三月廿九日國際記者會。(記者方賓照攝)   帛琉新任總統惠恕仁一月上任,首次出訪即選擇台灣,兩國並於昨日實施旅遊泡泡、相互開啟邊境,除說明雙邊關係友好密切外,也顯示台帛至今的防疫處置都在低風險範圍。更重要的是,台灣與帛琉分屬太平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戰略位置,此時攜手共同因應後疫情時代帶來的挑戰,說明兩國均盼能在印太地區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太平洋島國帛琉人口約兩萬人,堪稱蕞爾小國,卻是北京亟欲挖走的台灣友邦。中國在二○一七年以旅遊禁令脅迫帛琉與我斷交,但帛琉不為所動。中共用的手法,我們一點也不陌生,以觀光業為主要收入的帛琉,觀光客來源國依序是日本、台灣與南韓,不過,自二○一四年多家航空開通自港澳前往帛琉的包機後,中客躍升至首位,這也被中國拿做脅迫式外交的慣用籌碼。 事實上,帛琉自認資源有限、環境也很脆弱,在觀光政策更強調能永續發展。帛琉是全球第一個禁用有害防曬乳國家,每位訪客入境要簽署「帛琉誓詞」,宣誓守護帛琉人的島嶼家園。中客數量固然可觀,不過隨之而來的擁擠破壞,以及一條龍旅行團的運作方式,使帛琉檢討是否未蒙其利卻受其害,發展高品質的旅遊市場才是主要方向。帛琉如此,這同樣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 北京近年來加速對區域的威脅擴張,台灣在南太地區的邦交國,前年接連發生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斷交,顯示突破第一島鏈的中國,加速朝更遠海域深入影響力。向來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帛琉,去年八月曾提議,邀請美軍於帛琉設置軍事基地。帛琉的西面鄰近南海,美國在第二島鏈的主要軍事基地是關島,如美軍在帛琉也加強部署,將能以軍事優勢阻擋中共在南太平洋擴張勢力。設防帛琉,還可與關島相互支援,對位於第一島鏈的台灣,同樣提高了防衛安全。 雖是小國寡民,但美國、日本及台灣這三國,在帛琉均設有大使館,正說明其戰略價值。帛琉總統惠恕仁來訪,美國駐帛琉大使倪約翰並為訪團成員,前所未有的安排,正是彰顯台灣、帛琉及美國的三方結盟關係。週二台灣外交部、美國在台協會和帛琉總統府發出新聞稿,從台帛啟動旅遊泡泡談起,強調夥伴關係「並不僅限於公衛或防疫領域」,未來將更積極加強在促進民主與良善治理、增進數位健康、強化海巡合作及增進帛琉網路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三方合作涉及多項安全領域,例如提到將強化海巡合作,則是因應情勢危機。面對中國利用實施海警法,擴大灰色地帶的滲透及衝突,台灣與美國正聯手強化海巡能量以因應。台美上週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了解備忘錄」,就是為推進兩國合作系統化及檯面化。此外,台灣過去已與南太邦交國中的帛琉、諾魯、馬紹爾等國簽訂海巡合作協定,透過「海巡模式」,將能進一步促成台美與太平洋友邦鏈結起更密切的安全合作關係。 海巡向來被視為「第二海軍」,納入與帛琉等國合作,台美並朝準軍事同盟邁進,不僅美國主導的聯合海巡操演,台灣有參與空間。戰略專家認為,美國海岸防衛隊參與兩年一次的環太平洋軍演,台灣如循「海巡模式」加入演習行列,應可預期。美國拜登政府延續前任川普政府的政策,強化印太部署,並提升台灣在區域扮演的角色,挺台抗中,中國這段期間一天曾派出最高二十架次共機侵擾我空域,由此也看出對其構成遏制壓力。 強調團結盟邦的拜登政府,印太地區由國家領導人出面,強化美國、日本、印度及澳洲「四方安全對話」,鞏固印太安全基石。另對台灣,外媒指拜登政府將就台美官方接觸發布指引,將更鬆綁台美外交往來限制。這除意味著雙方互動持續正常化外,以後不光華府與台北兩地,包括在印太地區等戰略據點,台美外交人員將更頻繁合作,這除助我鞏固邦交,我駐外人員也必須展現更多的積極作為。這次台灣、帛琉及美國三方結盟的檯面化是重要指標,未來還會在其他地域陸續成形,這是台灣發展的新契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4-02
不必自陷於中國的文字遊戲

不必自陷於中國的文字遊戲

對付香港,沒有兩制只有一中,同樣地,對付台灣,無論是九二共識還是台灣方案,都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只有一個中國原則才是真。(美聯社檔案照)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於上週對北京發出「三個呼籲」,期待相互尊重、務實對話,讓兩岸迎來春暖花開。他並提出雙方能有「建設性的模糊」,而不是用已引起高度爭議的「九二共識」。中國在兩天後由國台辦回應說,如果以「建設性的模糊」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那「只是玩弄文字遊戲」,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對此,邱太三再籲中方不要強加政治框架,並指「大陸文字遊戲的操作比任何國家都強」。 中國的文字遊戲,確實比任何國家強,檢視最近的印太情勢就一目了然。例如中方實施海警法,允許海警在所認定的「管轄海域」對外國船隻動武,藉此製造灰色地帶衝突的運用籌碼,並在東海、南海等爭議海域升高軍事對峙。但中國外交部則輕描淡寫說海警法是「正常立法活動,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以準軍事手段向周邊海域擴張威脅,卻說得雲淡風輕,用文字操作包藏巨大野心,乃北京慣用伎倆。 北京打壓香港民主,修改選制直接干預,也是相同情況。外界抨擊撕毀「一國兩制」,背棄中英聯合聲明,中共辯稱這是為了落實「愛國者治港」。這種把與中國共產黨意見不同的,或要求落實民主的,都打成所謂不愛國,像極當年文化大革命的敵我二分鬥爭手法,非我族類均淪為反革命者。而現在這群北京領導層,多屬文革世代被鬥出身,一路爭鬥奪權上來的人,類似文字遊戲顯不陌生。鄧小平當年允諾「馬照跑、舞照跳」,西方世界曾天真以為這是「建設性的模糊」,如今證明不過是一場文字騙局。 同樣地,中共對待新疆維吾爾人的殘忍行徑,國際社會強烈指責這是把人囚禁在集中營裡,有如「種族滅絕、種族清洗」。高達百萬人遭到密集洗腦和各種形式折磨的國家暴力,北京卻美化稱作是「再教育營」,是一種「嚴格的預防措施」、是出於好意的「職業培訓」計畫,被拘禁者就像是「寄宿學校學生」。至於美國等抨擊,北京則反擊美國的種族問題亦不遑多讓,上週美中外交高層對話時,中方甚至指稱美國「屠殺」黑人,奉勸美國先管好自己的事。 不過,非洲裔的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湯瑪斯-葛林斐德在出席聯合國會議時即說明兩者差異,指種族歧視無論在哪都是很大的挑戰,但它在中國,卻是致命。一針見血戳破中共的文字遊戲。中國官員在美中會談開場白超時發言並細數美國的不是,與會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之後接受美媒訪問點出,中方是採取「那又怎麼說(Whataboutism)」的老戲碼,但以前不起作用,現在也起不了作用。意即當中國政府被指控某種作法有問題,經常反控對方在哪些地方是問題更多,為典型模糊焦點的詭辯術。 針對台海互動,中國操弄的文字把戲更多,最大原因,在於台灣有在野人士跟著唱和。例如兩岸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原不存任何共識,之後卻被國共雙方冠以「九二共識」曲解歷史,馬政府時更把台灣鎖進一中。國民黨掛保證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徹頭徹尾就不是北京的選項,中國前年開始鎮壓香港,另對台祭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表面上是區隔台灣與香港,實際上是先港後台。對付香港,沒有兩制只有一中,同樣地,對付台灣,無論是九二共識還是台灣方案,都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只有一中原則才是真。 至於我方呼籲兩岸能有「建設性的模糊」,找到互惠互利的最大公約數。這或是仿效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的概念,試圖用模稜兩可的措辭,滿足雙方的互動需求。但此議一出,國民黨即稱九二共識就是建設性的模糊,中方也說應該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原已被台灣人民丟入歷史灰燼的九二共識,因我方的自拋球,國共合力重彈老調,在各國抗中氛圍下,也給了國際不當解讀。兩岸之間往來還要鋪設「基礎」,這本身就是北京製造不對等的文字遊戲。我們提出「建設性的模糊」,不啻先自陷找尋「兩岸基礎」的文字迷障,而且由對方來評價可行與否,這對台灣,應更審慎。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3-26
對美關係要朝野並行

對美關係要朝野並行

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近日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時,提到「若哪天有機會造訪台灣,會是很棒的事」,表明首度訪台的高度意願。(圖為中央社專訪畫面截圖)(中央社檔案照)     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近日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時,提到「若哪天有機會造訪台灣,會是很棒的事」,表明首度訪台的高度意願。龐皮歐在國務卿任內力挺台灣,對中國的批評不假辭色,是奔走民主盟邦並推行抗中路線的關鍵人物。台灣強化對美關係,除最重要的拜登政府外,川普政府時代多位友台高階官員,現在雖已卸任,但不具官職的身分,此刻反而可以更自在與我們交往,若能安排這些友台人士來訪,對台灣也是很棒的事。 針對龐皮歐的訪台意願,我外交部回應:「誠摯歡迎擇期來台訪問,目前雙方尚未討論具體訪台的相關規劃。」並強調邀請美國現任及卸任政府官員等政要訪台,一直是我國政府對美工作重要的一環。不過,在野黨立委隨即潑冷水表示,龐皮歐在任內的最後階段,明顯將美國對台政策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包括解密當年雷根政府「六項保證」原件,今年一月更宣布廢除「美國對台交往限制」,祭出的一系列舉措,現在的拜登政府未必會買單,龐皮歐若是來台,蔡政府將會「陷入尷尬立場」。 在野方面對台美交往扯後腿,並非新鮮事。過去川普政府推出友台措施,在野人士經常批評美方是把我們當成「棋子」運用,恐會激怒北京,對台灣不利等云云。但事實證明,面對中國升高對台的併吞威脅,美國的戰略清晰,是嚇阻北京採取冒進動作的必要作法。外交上,過去幾年美國助台鞏固邦交國,也阻擋了北京持續挖我外交牆腳的攻勢;軍事上,川普任內十一次對台軍售與軍事交流的增溫,避免台海失衡更趨惡化;政治上,閣員級官員陸續訪台,也讓台美互動朝正常化方向邁進。 美國視台灣為緊密夥伴,使我們對民主政體更具自信。二○二○總統及立委選舉結果,證明北京介選力道愈大,台灣民眾守護民主力量也更巨大。在對抗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台灣展現民主治理的效能,舉世稱羨的防疫成績,說明即便在強調個人自由的民主國家,仍能有效應處疫情,台灣模式成為民主陣營維護自身價值的最好範例。位處第一島鏈的台灣,像是不沉的民主航艦,做為中國極權擴張的對照面,美國挺台,同時也是為捍衛所信仰的民主價值,若台灣淪入北京之手,美國何以繼續領導世界抗中。 川普政府開啟的抗中路線,美國現任國務卿布林肯認為,過去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是正確的,只是在策略上出現了問題。拜登政府要延續這路線,但改變前任政府對中國的單打獨鬥,希望能結合更多民主盟邦擴大力量,提高與北京周旋的能力。美國總統拜登今日將與日本、印度和澳洲領袖,舉行線上峰會,這是美日印澳四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以來,首度舉行的領袖峰會,可以預見,「中國問題」絕對是最重要課題。拜登政府要傳達的是,抗中仍是主旋律,而團結印太盟邦將先行。 事實上,龐皮歐去年十月才以國務卿身分,與日本、印度及澳洲等國外長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半年不到再度舉行,且層級拉高為國家元首,說明川普政府奠定的基礎及所打開的戰略空間,拜登政府持續鞏固與強化。先前中國外交部在川普總統一卸任,立刻發布制裁龐皮歐等二十八位前高官,包括當時擔任國安顧問的歐布萊恩、副國安顧問博明、衛生部長阿札爾、國務次卿柯拉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及已先離職的前國安顧問波頓等人。這是為防堵「川規拜隨」,如今看來,只是徒增惡劣形象。 細看這份名單,不僅抗中,而且友台,還是擘劃與執行的主要國安團隊,他們之前讓中國芒刺在背,而被當作「首惡」報復對象,但這只是凸顯北京對抗中路線的真實恐懼。被列名在制裁對象中,有人譏稱這像是「榮譽勳章」,證明不屈服於中國惡霸。這些曾發揮關鍵影響的友台人士,部分有訪台經驗,但像龐皮歐等人,與台灣的互動有限,卸下官職的身分,正是深化認識台灣的良機。對美關係朝野並行,不僅不尷尬,對美關係也更全面,並破除所謂「押寶」之議,而他們力抗中國的努力,更值得我們頒發真正的榮譽勳章。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3-13
台灣與香港的黃金交叉

台灣與香港的黃金交叉

國民黨在野,公投罷免擾亂執政黨,自家內鬥也很起勁。七月黨主席之爭,少康幫大戰啟臣幫,勝文幫聯手立倫幫,民粹幫伺機而動,還有藍白拖的各種牽拖。馬英九目前按兵不動,「喔,好熱鬧」。勇於擾敵,也勇於內鬥,但拉高一點來看,他們的基本主張也差不多,中國優先、美日其次、台灣不當籌碼不能獨立。而二○一八以來,世局與地緣都改變了風貌,拜登看來也不想與戰狼共舞,藍色公路越走越寬或窄,外人想的可能跟藍營不一樣。 一九四九前後來台的新住民,吃台灣米、喝台灣水超過七十年了,但是時間的推移反而讓少數權貴出現返祖現象,而且不斷撩撥類似族群的異地感,徬彿腳踏實地的台灣是他鄉,霸凌台灣的祖國才是故鄉。正在北京召開的兩會,還有十三名「台籍人大代表」,他們傳聲「統一意志堅決且不可動搖」。可喜的是,這些犯了感性、理性雙重錯誤的返祖現象,在台灣的社會基礎已經快速瓦解了。此所以,馬英九、趙少康等自以為是的故國情懷,在所屬族群新生代都難以產生發酵作用,在台灣社會更是滄海一粟。 新住民之父蔣氏深知,反攻大陸、統一中國都不切實際。美中兩國化敵為友、自己有多少斤兩,他們其實很清醒。更務實的是,他們都深知,保台才是硬道理。保住台灣,才能保住中華民國香火,才能使他們免於「敗寇」的蓋棺論定。台灣皮之不存,中華民國不論甚麼版本毛將焉附!從中國統治者,內戰失敗來台灣,中國代表權,最後聯合國「排我納匪」,尼克森、卡特將兩蔣從虛幻拉回現實。法統與台灣,後者才是真實世界。李登輝完成中華民國台灣化,走的其實就是蔣經國的內心戲。咒罵李登輝的人,顯然忽略了他們崇拜的蔣經國的遺訓。 香港事態急速惡化,港人治港淪為愛國者治港,香港也從特區倒退到「香港省」。北京在演哪一齣戲,國際看得越來越清楚。但是,出生於香港的馬英九,其所代表的中國隊,彷彿視若無睹、無動於衷。他們批評小英政府撿到槍,卻無視於民主國家批評、制裁之聲浪、行動不斷。反諷的是,如果今天蔣經國還在,對香港事態他的角色可能就是小英現在所扮演的。蔣氏追隨者,當年假自由中國之名反共,時至民主台灣竟然不反共!而追求民主中國,可能是藍營在台灣與國際唯一站得住腳的論述。 北京廿二日表明將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不讓「反中亂港份子」佔據管治香港重要崗位。圖為去年九月港警驅離抗議延後立法會選舉的示威者。(路透)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堪稱中國的百年屈辱,卻是港人的機會之窗。一百多年來的動盪,中國人陸續南來香港,他們犧牲了主人的尊嚴(其實在中國一樣沒有),換取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及後代子孫的揚眉吐氣。辛亥革命前,香港庇護革命派。一九四九,國、共兩黨,法西斯、共產主義,隔海對峙,崇尚自由的第三勢力又在香港找到避風港。香港成為共產中國與民主世界的橋梁,成為冷戰時期耀眼的東方之珠,它的異國情調也是亞洲對西方的代言人。此所以,一九九七之後的香港,仍然受到民主世界的關注,不像台灣那樣民主化卻依舊在民主世界的邊緣。 台灣與香港的黃金交叉,差不多也在一九九七前後。李登輝,一九八八繼承蔣經國,他所面對的是鄧小平,以香港的一國兩制向台灣招手。這位民主先生,同時基於內部權力之爭及兩岸的制度競賽,找到一把萬能鑰匙叫作民主。於是,一九九二台灣普選國會代表,一九九六台灣普選總統。二○二○港版國安法霸王硬上弓,台灣已經過三次政黨輪替,以往兩岸三地的連結,在台灣儼然失去想像。特區「香港省化」,更凸顯台灣是亞洲的民主領頭羊,過去一年多的防疫表現、經濟動能、可靠的科技產業供應鏈,台灣快速取代香港,成為民主世界對亞洲新想像,而香港下一個是台灣的風險,也讓台灣安全迅速提升到國際層次。 二○一八狂勝,二○二○慘敗,韓流且遭罷免滅頂。其中,關鍵因素便是香港。北京窒息香港民主,民主國家視同新疆種族滅絕,對台灣人民更是震撼教育。而今,香港事態益加嚴峻,有限的民主再穿上緊身衣,且擺明了下一個劍鋒指向台灣。民主世界失去了香港,還能再失去台灣嗎?台灣人民還相信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嗎?台灣人民還吞得下「中國台灣省」嗎?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國民黨真的要另起爐灶才行。繼續對北京表忠「事大主義」,連「中國是台灣的最大威脅」也禁口,毀滅的是自己不是台灣。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3-10
中國為何讓民主國家討厭?

中國為何讓民主國家討厭?

當國民黨內還在為中國是否為台灣「主要威脅」爭議不休之際,主要民主國家都已經有了定論,把中國近年的霸權崛起,視為對世界和平與民主的主要挑戰。而拜登日前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也明確點出中國是美國面臨的一項主要挑戰,並且讚揚台灣是「領先的民主政體和關鍵經濟與安全夥伴」,表達力挺台灣的立場。與此同時,「蓋洛普」最近的民調指出,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降到史上新低,多數歐洲民主國家對中國的負評也提升到十多年來新高,顯見「中國威脅」已是世人的普遍認知。 世人對中國討厭度急劇增加,主要是中國隱瞞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至今疫情並未舒緩。但中國採取封城鎖國措施有效抑止疫情,非僅沒有內疚自省,反而大肆進行大外宣,渲染所謂防疫成就,並操弄援助防疫物資與疫苗的疫情外交,企圖轉移有關病毒起源的調查。將加害人變成被害人,甚至「抗疫英雄」的操作手法,實已背逆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與人性,徒然引起更多反感。其中,傳染病之命名,大抵採取地域、國家名稱,非洲豬瘟、伊波拉病毒、日本腦炎、德國麻疹與以中東為名MERS,甚至COVID-19的英國、南非變種病毒,都流傳於世,獲得世人普遍採用;卻看到中國顯然心虛,深怕被冠上「武漢肺炎」之名,會令人聯想到中國的防疫缺漏,以及資訊自由的不透明,影響中共「偉大、光明、正確」的形象,因此惱羞成怒,對要求調查病毒起源的澳洲進行貿易制裁,更指責民進黨政府的「武漢肺炎」用詞,是對中國的敵意太深。 其次,中國形象掉入谷底,肇因於在亞太海域耀武揚威,動輒以武統論威嚇台灣,更在全球推動戰狼外交。中國近年武力擴張的意圖昭然若揭,儘管在武漢肺炎肆虐下,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僅有二.三%,但今年中國國防預算仍成長六.八%,是台灣的十六倍。軍費暴增之外,中國大揮鐵拳,除了將南海軍事化,頻頻軍演,並且軍機艦一再擾台,讓南海、台海成為全球地緣政治最大風險所在。此一區域一旦引爆軍事衝突,將衝擊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航線,造成全球動盪與產業供應鏈的中斷。因此,其風險是全球性的,並非僅限於台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故而對抗中國霸權已成美兩大黨共識。拜登上台後抗中路線不變,只是策略上有所改變;也就是川普比較像「單幹戶」,而拜登傾向與盟友合作「打群架」。最近不僅美國機艦在亞太「自由航行」,不時穿越台灣海峽,英、法、德、印、加、澳等軍艦也都到了亞太地區,擺開打群架的架式、形成防堵中國的隱性聯盟。而美歐日前終止雙方的貿易戰,聲明將矛頭指向非市場經濟體的中國,更是美歐聯合抗中的一個重要訊號。 尤要者,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挑戰,來自於其數位獨裁體制對民主、自由的威脅。美中貿易戰爆發之初,似乎侷限在經貿利益的範疇,其實涉及本質上更深層的矛盾,即民主自由與專制獨裁的體制與價值觀的對立、衝突。有人或許會認為川普發動貿易戰,只是為了壓抑中國的崛起,是歷史上列強欺凌中國的翻版。實際上,中國的崛起主要靠不公平競爭,比如偷竊先進國家的技術與智慧財產,並在國內實施補貼、壟斷的保護主義,對外卻以自由競爭要求對手。及至國力強大之後,仍不願意接受國際規範,成為負責任的成員;反而意圖建構紅色帝國,將其數位極權體制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向全球輸出,終於引發與民主國家的衝突。 中國愈強大,就愈引起世人的反感、厭惡,原因不在於所謂全球「仇中反華」勢力的操弄,而是中共政權並非民選政府,缺乏治理中國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因此編造出一套民族主義的神話,例如仇恨西方,標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對國內民眾洗腦鎮壓,對外霸凌對手,貶低西方的普世價值,企圖打造出一個號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便是習近平登基紅朝皇帝的起手式。面對紅色中國的威脅,西方世界終於覺醒,紛紛挺身而出加入反中的行列,以捍衛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3-08
檢驗言詞的標準是行動

檢驗言詞的標準是行動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今一同出席二二八事件74週年中樞紀念儀式。(取自蘇貞昌臉書)     對某些政客或政黨,紀念二二八活動,越來越像是一種論述競爭,不讓本土論述獨佔這個領域。但是,那些截斷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論述,實在很難禁得起檢驗。台北市二二八事件七十四週年紀念會,柯文哲邀馬英九同台,一個象徵加害者,一個自稱受害者。不過,這樣的歷史辯證法,並未獲得熱烈掌聲。所謂的和諧團結、求同納異,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好,但檢驗言詞的標準是行動。掌聲沒有響起,不是他們講得不好,而是行動跟不上。 什麼行動?最簡單的就是, 二二八的元凶蔣中正的象徵符號如何處理?加害者如何處理?乃至不義黨產等轉型正義如何處理?這些大哉問,馬英九要超越對立,撫平傷痕,柯文哲一日北高,以汗水取代淚水,讓仇恨停止。除了華麗文藻,同時展現什麼行動?或者展現什麼反行動?多說無益,具體行動才是眉角。猶記二○一四,柯文哲對姚立明說:我被認為是深綠,你被認為是深藍,我們倆只要站在一起,我們倆可以理性的交談,我們倆可以合作,全台北的市民都知道,藍綠就可以和解。後續如何,眾所皆知。 台灣的寧靜革命,有其優點,也有缺點。轉型正義,不走德國的清算歷史,而走南非的真相和解。這樣的選擇,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溫和敦厚,企圖擁抱更多人納入共同體,卻也低估黨國遺毒的負隅頑抗,那些黨國附隨至今毫無道德內咎。台灣的包容性民主實踐,讓他們得以重新執政,更使轉型正義之路佈滿荊棘。黨產的司法糾纏沒完沒了,加害者大呼小叫自己是被害人。黨國威權象徵符號,諸如盤踞在全國上下的蔣公銅像、教科書敘述內容等,尤其是中正紀念堂,至今仍是轉型正義反動員的精神堡壘。口頭道歉,行動抗拒,流的是鱷魚的眼淚。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查緝私煙導致星火燎原,更大的背景是國共內戰,蔣氏急於鞏固政權、預留退路,於是在台灣先之以屠殺,繼之以白色恐怖。奉盟軍命令受降者,搖身一變成為外來政權統治者。接著,國際冷戰開始,為了防堵共黨勢力擴張,民主陣營默認蔣氏外來政權以自由中國之名盤據台灣。殖民性質的黨國體制,經由二二八、白色恐怖,君臨台灣至李登輝的寧靜革命。可以說,真正反省二二八,在於遏阻各種外來霸凌,支持台灣人民自我統治,包括制憲正名加入聯合國,徹底解除二二八的魔咒。 然而,當台灣幾度民主修憲,將外來政權在地轉化,美其名紀念二二八者,依舊滿口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舖陳另一個中國外來政權君臨台灣,埋下另一個二二八的伏筆。武漢肺炎之亂,那些人先是痛斥政府不捐口罩給中國沒人性,復又責怪政府不該拒絕中國疫苗,卻未究責北京隱匿疫情為害國際,何其厚彼薄此?要求政府鄭重宣示絕不追求台獨,對中國和統滲透、武統恫嚇則習以為常,滿腦子北京的反獨促統。為過去的二二八道歉,為未來的二二八招魂,自以為國人都看不出這種兩面手法,還反嗆不知批評的依據是什麼,裝傻還是裝可愛? 行動的檢驗,還有香港的進行式。港版國安法,正在加速香港內地化,中英聯合聲明俱往矣。過去不到一年,民主派抓的抓、逃的逃,國際紛紛譴責、制裁。時至今日,連香港的緊身衣選舉,也將遭到取消,港人治港再定義成愛國者治港,反中亂港一律逮捕、DQ。港版二二八正在清鄉,還看不到底線。紀念台灣二二八的台派看到了,呼籲拒絕中國政權。馬英九、柯文哲有什麼行動聲援港人?還是對北京黨國暴力視而不見?從而對中國機艦襲擾台灣也麻木不仁?二二八不是哽咽道歉而已,它是一個歷史意識與未來行動的銜接,兩者合而觀之順理成章,才能判斷一個人是在「紀念」或「消費」二二八? 二二八,七十四週年又行禮如儀過去了,多數人並不記恨但是難以釋懷,那些加害者及其利益承受者幾無悛悔之意。而率先向台灣跨族群受害者道歉補償之舉,竟出諸他們仇視的台灣人總統李登輝。加害一方伺機反撲,受害一方互舐傷口,台灣人情何以堪?黨國之子馬英九之外,還有不少暗黑的沈默敵意。自稱受害家屬的柯文哲,未能力挺轉型正義卻「被斯德哥爾摩」,尤令人費解。於是,二二八堪稱進行中的歷史,它是台灣連結過去、現實與未來的行動途徑,絕非逞口舌之辯的論述競爭。在越來越多人公然政治消費之際,它的歷史終結更迫切召喚台灣人民的歷史性行動。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3-03
拆除威權 起碼的轉型正義

拆除威權 起碼的轉型正義

蔡英文總統於二○一七年二月「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中樞紀念儀式」,強調要讓二二八事件中「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狀況得到改變,也首度表明「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是時候了」。(資料照)     二二八事件今年是七十四週年,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與台灣國家聯盟原本要合辦紀念活動,但因台北市政府安排前總統馬英九致詞,引發本土社團反彈,認為馬至今仍緬懷獨裁者,是對死難者的褻瀆,聯盟也因此退出協辦。曾為國家元首的馬英九,因任內轉型正義進展有限,上台發言的正當性自然受到質疑。 蔡英文總統二○一六年五月上台,將推動轉型正義視為重要政策。她在隔年二月「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上,強調要讓二二八事件中「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狀況得到改變,也首度表明「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是時候了」。這些具體方向,都與前任的馬英九有著明顯差異。蔡政府之後進一步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成立促轉會專責,給予外界高度期待。 用一句蔡總統之前在中樞紀念儀式所言,這就是「政黨輪替的價值」。不過,從蔡英文第一任總統四年任期結束,到進入第二任總統任期,轉型正義工作仍無法說是大幅開展。其中,保守勢力的冥頑抗拒是主要因素。例如國民黨對許多已被認定的不當黨產採取法律手段,使得政府的追討,必須進入每個個案的訴訟過程而更曠日廢時。此外,行政機關的腳步不一,蔡政府的促轉也面臨內部阻力。 促轉會掛牌至今已快三年,法定任務中,外界最關注「威權象徵處理」,但這部分的進度則最為緩慢。根據促轉會去年十月統計數字,針對蔣介石銅像等「威權象徵」,扣除慈湖紀念公園的兩蔣塑像,全國公共空間威權象徵共一千五百四十二處,已完成處置與同意處置者僅占二十三%。其中,中央機關的威權象徵數量五百七十五處,已處置暨同意處置數占十一%;地方政府所轄威權象徵數量九百六十七處,已處置暨同意處置數占三十一%。 中央機關腳步落後,讓蔡總統信誓旦旦的轉型正義,顯得格外諷刺。促轉會也點名說,中央機關包括國防部、教育部、退輔會等三部會的處置進度緩慢。根據統計,國防部各營區及所屬機關擁有蔣介石銅像等威權象徵二百六十處,教育部所屬機關與學校有一百五十五處,退輔會所屬機關、榮民之家、榮民醫院等共六十六處,三部會占絕大多數,但執行率不是掛零,就屬個位數。抗拒祛除威權象徵的政治圖騰,政府自己未先促轉,還繼續緬懷「蔣公」,又如何能要求他黨或民間落實轉型正義。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五條規定:「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由此觀之,移除蔣介石銅像等威權象徵,無關其功過,而是在已然民主的開放社會,本不該存在對威權統治者的膜拜建置,像許多國家進入民主化階段時,第一步即先拆除過去強人統治的威權象徵;反觀台灣,至今還保有千餘座蔣介石銅像,豈不予人時空錯置之感。 甚者,這些進度停滯的中央部會,其中一位行政首長在立法院答詢時竟稱:「先總統蔣公對國軍而言,是國民革命軍之父,整個國家安危,從當初黃埔建軍成立至今,有一定歷史背景。」 從軍隊國家化的民主指標來看,這些話出自閣員之口,令人無法苟同。這顯示軍中文化與民主思維的落差,另把國軍與過去的大中國連結,等於也扯入了一中意識形態。轉型正義在軍隊等領域裹足難行,有退役將領說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荒誕言論,這均意味著潛藏可能的民主危機。 過去政治銅像得以林立,所憑藉的不過是一紙行政命令,現已有促轉條例,拆除威權象徵則具法律位階的授權,包括中正紀念堂的轉型等,都是起碼應儘速執行的轉型正義工程。相關機關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主政者並展現加速落實的決心。去威權化,是為能更鞏固民主,腳步放緩,反而會使這些威權遺緒醱酵,事緩不見得則圓,留存威權與一中思維,無論在軍中或校園,不啻提供中國統戰的土壤。轉型正義不單是轉型正義,執政者必須責無旁貸並以更大力道推動。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2-26
權貴藍 民粹藍 派系藍 藍白拖

權貴藍 民粹藍 派系藍 藍白拖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右)24日出席「願景臺灣2030」論壇對談,兩人握手致意。(記者廖振輝攝)   美國國務院透露,駐中國大使將會以競爭為主要策略,並且須與拜登總統如何戰勝中國的看法保持一致。而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拜登最快將在月底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與台、日、韓、澳等盟友合作,建立半導體與其他具戰略意義物資的供應鏈,加速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如果這是拜登上任一個月的結論,未來四年的地緣政治想像,輪廓恐怕也大體素描了。 去年底,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後,為台灣增添不確定性。因應變局,小英政府忙著防疫、維持台美關係、經濟動能,還要警戒中國軍機擾台,日前還改組國安團隊。藍營則一副置身事外,罷免、公投、疫苗、爭主席、選總統、藍白拖,焦點是二○二二、二○二四。二○一八,一方面有小英政府執政節奏失當,一方面靠韓流鼓動的民粹藍,藍營頗有敗部復活氣象。然而,二○二○,韓流逆反地緣政治與主流民意,終於盛極而衰,罷韓之後畫下句點。而後,盲從民粹藍的「知識藍」,依舊自我感覺良好,身段紛紛又回魂了。 眾多老藍男的發言,令人聞到一股黨國的酸腐味。北京隱匿而散播疫情、戰狼四處出征,國際一片聲討。老藍男則彷彿北京的側翼,那些不啻是自我邊緣化的言論,在國際上並沒有引起什麼媒體效應,無損於小英政府治理的台灣,被視為亞洲民主領頭羊。反倒是,那些威權時代活化石,讓國民黨再多的形象公關都白做了。所謂的「知識藍」,滅頂於民粹藍,顯示其實並沒有什麼高深知識,而是充滿偏見;其實沒有什麼國際觀,而是以中國為思考圓心。 晶圓代工,IC設計,封裝測試,形成今天的護國神山群,疫情期間國際車用晶片吃緊,台灣的科技產業優勢、可信賴的供應鏈,頓時受到全球矚目。當年,按照所謂「知識藍」的高見,全部轉移中國腹地,台灣就沒有今天了。按照他們的九二共識吸引中國觀光客,今天武漢肺炎早就攻陷台灣了。現在,他們又主張,台灣購買德國疫苗也要經由中國公司總代理。WHO因中國阻撓無法參與,疫苗也得受中國控制。那些人的知識,到底是什麼結構?為何老是禁不起檢驗? 政治詞彙,往往便是政治學與話語權。所謂的「知識藍」,標準並非知識深淺,而是在黨國體制的身分高低。自我標榜為「知識藍」,說穿了只是權貴藍的親民包裝。「知識藍」跟派系藍並列來看,便很容易感受到前者高高在上的自以為是。在他們眼中,權貴藍以外的國民黨人(或許更接近「黨奴」),只有抬轎的份,王金平就是典型的工具人,認份抬轎就是寶,妄想主席、總統便黑金伺候。派系藍,其實不是沒有知識,但身分形成他們無法打入權貴藍的鴻溝。派系藍,只有在為權貴藍助選時,才握得到黨內特權細嫩溫厚的手,選舉過後,別想參加權貴藍的俱樂部,此乃超穩定結構。 江啟臣,國際關係博士,曾任教於國內外大學,儘管有此知識背景,「知識藍」小圈子,似乎沒有為他留位子。從權貴藍來看,他屬於派系藍而「寄生上流」,他基於民主政治的常識,對九二共識歷史描述保持距離,立即遭到保守勢力反撲,結果又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欲拒還迎。江啟臣即使跟著姓黨,最後還是與權貴藍格格不入。這,有點像是王金平的翻版。權貴藍企圖結合民粹藍,把江在黨內的基盤挖空,在超穩定結構下柔性奪權。這個戲碼,把所謂的「知識藍」實為黨國權貴且本質上是中國藍顯露無遺。 當前,國內民意,國際政治,趨勢不利藍營,但陣營內互不相讓,且有各自的藍白拖戲碼。國民黨智庫論壇,江啟臣、柯文哲同台登場,把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晾在一邊。想賭大的趙少康,邀請同樣想賭大的柯文哲上自家媒體節目。而柯文哲北市府將在二二八紀念活動邀請馬英九加持,「盼能藉此幫助台灣社會放下仇恨、營造共榮社會」。藍營角頭各有盤算,韓國瑜也不甘寂寞,且各有各的藍白拖,但分分合合,核心價值難免引人疑竇,在國內民意與國際政治皆屬尷尬,再加北京不照藍營牌理出牌,二○二二、二○二四都是硬仗。柯文哲,政治能量遞減之中,成為各種藍白拖的交集,看似搶手,卻更像是相互為用,再起風雲的挑戰與藍營類似。 話說回來,本土陣營仍不可驕矜大意。北京的統一大業,最短的距離且最具正當性者,莫過於透過民主程序,台灣選民選出傾中政府,重播並完成二○○八至二○一六未完成的民主終結台灣戲碼,令華府再強的軍力也只能望太平洋興嘆。所以說,小英政府有一個歷史性任務,亦即,緊盯地緣政治變動之際,經濟民生創新改革亦當拿捏緩急輕重,全方位與台灣主流對話,萬萬不可重蹈二○一八覆轍,以確保本土政權之長期執政。牛轉乾坤,始於當下。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2-25
誰要「武漢肺炎」消音

誰要「武漢肺炎」消音

前總統馬英九在年節期間受訪時要蔡英文總統不要再講「武漢肺炎」,以及「若中國提供疫苗不要馬上拒絕」等話,雖引來綠營的嚴詞批評,認為馬毫不考慮北京對台灣的打壓,是「飼老鼠咬布袋」。但部分藍營政治人物也陸續跟進馬,包括重返國民黨的趙少康及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都說不要再用歧視性的語言。齊為「武漢肺炎」消音,彷彿成為藍營主旋律。 前總統馬英九在年節期間受訪時要蔡英文總統不要再講「武漢肺炎」,以及「若中國提供疫苗不要馬上拒絕」等話,引來綠營的嚴詞批評。(資料照)   「武漢肺炎」一詞被消失,早在去年初病毒自中國武漢市擴散出去,就是北京的宣傳基調。去年二月,與中國「合作無間」的世界衛生組織領導層,將武漢肺炎命名為二○一九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此之前,包括中國境內,乃至於國際媒體報導多以武漢肺炎、武漢病毒稱之。在世衛正式公告前幾天,中國即搶先命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簡稱「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自上世紀被檢出後,不斷有新冠狀病毒出現,例如SARS也是,稱「新冠肺炎」並無助日後的辨識。可笑的是,為讓「武漢肺炎」從歷史上徹底消失,中國官媒開始竄改過往網路報導,把正式命名之前出現的「武漢肺炎」字眼,先塗改為「與冠狀病毒相關的不明肺炎」,還強求世界不准用「武漢肺炎」。表面理由是「污名化中國與武漢」,實是鋪陳疫情「多國多點爆發」的烏賊戰術,避免日後國際乃至內部的究責。 在學界或公共衛生領域,以地名為疾病命名,例子不勝枚舉,主要是提高鑑別度,而且比學名好記,這與歧視與否無關。像造成大規模疫情「伊波拉病毒」,即因出現在非洲剛果的伊波拉河流域;急性感染症的「茲卡病毒」,則最早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其他像是也是冠狀病毒感染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日本腦炎、德國麻疹、非洲豬瘟等都是,標記疾病的歷史足跡,正是為讓人類時刻不忘慘痛經驗。 至於各國一開始不約而同用「武漢肺炎」字眼,也因這是疫情大爆發的源頭,而且,武漢是全球第一個為此封城的城市,據此為名,並無任何歧視意涵。中國的武漢作家方方撰寫的封城日記,也清楚記錄:「武漢人的痛,不是喊喊口號就能緩解的。」寫到同學去世,這位作家曾這樣形容:「今天的中學同學群,都在為她哭泣。一向為盛世而高歌的同學們,這次卻說:『不槍斃一批害人精不能平民憤!』」這些武漢紀實成為外界一窺當時慘況的窗口,也讓人見識到疫情從隱匿到失控的過程。 這位曾任中國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方方,是官方文化體制一員,寫下這些平實語句後,即遭封殺。說實話而遭打壓,映射中共政權的心虛與恐懼,不能講「武漢肺炎」,也是相同心態作祟。甚者,中國政府先是隱瞞當地疫情,再施以殘酷封城,不正是對武漢人的歧視待遇。始作俑者如今透過大外宣、大內宣掩蓋歷史事實,甚至指鹿為馬,是無良政權的詐騙本質。至於馬英九之流跟著起鬨,也要大家不要再講「武漢肺炎」,不正像是另類幫凶。 部分藍營政治人物刻意標舉美國拜登總統簽署行政備忘錄,指其已禁止聯邦政府使用如「中國病毒」等歧視字眼。然而,拜登此舉是為消弭國內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和排外行為。究其根源,正是因為北京政府與世衛領導層的一搭一唱,致使疫情在全球肆虐,而讓中國成為眾矢之的。倒果為因,只能說是「國共一家親」。傾中政客現不只要「武漢肺炎」消音,還唱衰台灣向先進國家採購疫苗,並要政府不要拒絕有安全疑慮的中國製疫苗,一味配合北京「疫苗外交」,就是要把台灣推往中國去。 台灣過去一年來努力對抗疫情,並為國際成功典範,即因最初對發生在武漢地區的不明肺炎高度警覺,通報世衛組織,加上後續超前部署的防疫作為,才有目前成效。「武漢肺炎」一詞的出現,是自然而成,是全世界對世紀疫情的深痛記憶,也是對中國政府「不透明、不即時」處置的警惕。要「武漢肺炎」消音,形同抹去或模糊這段史實,也幫中共政權甩鍋卸責。媚中之輩亂語,我們不隨之起舞,還要不客氣地回一句說:誰要「武漢肺炎」消音。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2-19
當超限戰成為新常態

當超限戰成為新常態

前年底爆發、去年初傳播的武漢肺炎,拖到最近才讓世衛專家進入武漢調查源頭,而且僅獲准接觸樣板。連世衛官員都批評,中國處處設防,表現遠遠不及格,呼籲中國讓專家在任務期間有自由訪問的權利。(法新社)   也許,未來時間拉長來看,去年的美國大選,可能是美中大戰與美國內戰的綜合變體。 上週,解放軍退役空軍大校王湘穗稱,台灣每年對中國享有鉅額順差,再以此購買美國武器對抗中國。他質疑當前的「惠台」政策是否該繼續,認為應改執行「窮台」政策,讓台灣體認到,想從中國獲得好處就必須統一。而半年多前,解放軍空軍退役少將喬良直言:台灣問題本質上仍然是中美問題,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解決台獨勢力,而是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他認為,美軍具有干預的實力,台海之戰一旦爆發,美軍應不是直接對中開戰,而是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 喬良與王湘穗先後出現,令人不禁想起他們在一九九九以現役軍官身分合著的「超限戰」。這本書很少提到台灣,唯其寫作動機,卻是一九九六「海峽兩岸劍拔弩張,連美國人的兩隻航母特混編隊也遠道趕來湊熱鬧」。所以,書中提到的戰爭趨勢,值得吾人參考。包括,「基於地緣概念的國家安全觀已經明顯過時,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已遠不止是敵對勢力對本國自然空間的武力侵犯」,現在越來越多工具足以實現;以及,超國家組織(聯合國、歐盟、世貿組織等)、跨國家組織(跨國公司)、非國家組織(綠色和平、奧林匹克、恐怖組織、駭客小組等),都在左右國家的走向,也已成為習以為常的進行式。 可以說,所謂的超限戰已成新常態,由於它不是傳統的戰爭型態,所以往往被理解成無關戰爭的事件。東南亞金融危機,「李登輝自貶新台幣藉以打擊港幣港股特別是紅籌股」,就被該書當作金融戰的案例之一。當然,上述所謂的「窮台」,也屬於超限戰的手段,不宜視之為「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企業一方面在大陸賺錢,另一方面卻支持台獨」的空洞口號。二○一六之後,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北京便收回給馬英九的「惠台」甜頭,人盡皆知。過去幾年,川普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台美關係升級,把習近平打得下盤不穩,則是動作更大的超限戰。而中國的反應,主要採取傳統的軍事手段,戰機戰艦在台海、南海製造緊張,對周邊國家進行壓力測試。 當然,習近平不是省油的燈。前年底爆發、去年初傳播的武漢肺炎,拖到最近才讓世衛專家進入武漢調查源頭,而且僅獲准接觸樣板。連世衛官員都批評,中國處處設防,表現遠遠不及格,呼籲中國讓專家在任務期間有自由訪問的權利。看來,武漢肺炎恐怕難有真相大白之日。不過,從傳播途徑反向研究,難免令人懷疑,這是不是一場「超限戰」中所說的新恐怖戰?如果真是如此,不啻是川普對習近平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型態的超限戰,而習近平對川普發動新恐怖戰的超限戰。沒有短兵相接,但戰爭已經開打了,只不過沒有採取傳統的手段。 去年十一月美國大選,背景除了美中超限戰,還有新型態超限戰的介入。一是,國際組織如世衛,事事配合北京腔調,拖延防治疫情時機,導致美國等多國淪為重災區,人民健康、經濟活動都陷入混亂,而北京實質影響的國際組織不僅於此。二是,美國的跨國企業如華爾街、迪士尼、好萊塢、矽谷等,企業利益明顯與川普政策衝突,而與北京政策較為接近。三是,美國的新媒體如社群網站推特等,儼然掌握高於政府的權力,對發文內容進行實質檢查,連總統的言論自由也無法倖免;至於傳統主流媒體,一反新聞傳播倫理,少播甚至禁播不利支持對象的新聞。這些不同以往的「內戰」,是否有北京影武尚難斷定,但它們把超限戰的戰場蔓延到更大的想像空間,則是不可忽視的現象。 拜登上任,立即宣布重返世衛、巴黎氣候協定,但未見提出改革要求。北京透過超國家組織如世衛狙擊美國,這種超限戰的危機依舊存在。而民主黨掌握參眾兩院,「通訊規範法」第二三○條保護社群網站的修法,可能後繼無力,新媒體的托拉斯化、審查權力,恐將對美國式民主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的灰色戰爭,但那只是傳統面向的威脅。反倒是,所謂的斬首行動、共諜滲透、電腦入侵、元首醜聞、武漢肺炎等,這些日新月異的狙擊,稍有不慎便動搖國本,新舊媒體自成一國的美國經驗更當借鏡。尤其是,中國軍力仍略遜美國一籌,在全球的軍事補給基地也難趕上美國,其傳統軍力提升加上超限戰靈活運用的截長補短,美國的盟友包括台灣皆當未雨綢繆。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2-04
台美中棋局的民主變數

台美中棋局的民主變數

拜登就職典禮,蕭美琴打破一九七九魔咒正式獲邀出席。此情此景,對照李扁時期動輒被誣指麻煩製造者,真不可同日而語。(駐美代表處提供) 過去幾年,「民主台灣」成為白宮與國會的關鍵字。由於北京刺激華府戰略調整,台灣的能見度與重要性與日俱增。政權交接前夕,龐皮歐宣布解除台美交往的自設限制。拜登就職典禮,蕭美琴打破一九七九魔咒正式獲邀出席。此情此景,對照李扁時期動輒被誣指麻煩製造者,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台美關係的正常化,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直到此時此刻為止,前進的方向是正面的。 台美非正式關係的框架,從一九七一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排我納匪」,到一九七九中美建立外交關係,「蔣治中華民國」,實際上在國際上就下架了。在此之前,主要的民主國家,比華府更早採取行動。一方面是由於國際現實主義,北京統治了台灣以外的中國,另一方面則因為「蔣治中華民國」,名為「自由中國」實屬一黨獨裁,跟北京的一黨專政半斤八兩,取彼捨此不必懸念。 尼克森主義的兩岸場景,在一九八八蔣經國過世後開始變化。繼任者李登輝,經過激烈黨內鬥爭定江山,他把民主化當作總體解決內外問題的鑰匙。一九九二,立法院開始完全由台灣選舉的委員組成。一九九六,開始由台灣人民直選總統副總統。寧靜革命中,台灣成為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成功案例。至今,「蔣治中華民國」已經過渡到「民治中華民國」,而蔣氏後人也服膺主權在民,參與「民治中華民國」的民主遊戲。 台灣民主化初期,中國正值改革開放,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經濟改革終將觸動政治改革,成為民主國家對中政策的基本思維。六四事件後的鄧小平南巡,讓民主國家對中國融入世界經貿體系更抱期待,一黨專政亦非永遠不可推倒的柏林圍牆。於是,民主台灣,在國際政治地圖仍與以往一般模糊。儘管如此,台灣的民主故事,依舊繼續往前敘述,三次政黨輪替、政權和平轉移,台灣人民藉由豐沛的民主活力,告別威權主義的復辟誘惑、迎向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 尼克森主義的影子,很深遠。尼克森主義,接受了北京的和平共處,承認中國的特殊國情。一九八九,蘇東波(蘇聯、東歐、波蘭)共黨政權垮台,帶動了一段時期的民主化榮景。可惜,極權主義的根源並沒有徹底刨除,冷戰結束至今三十年了,美國、歐盟等民主國家,仍不尋求改變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家,而且在全球議題以合作為基調,至於它們國內的人權壓迫,大體上僅止於口頭呼籲。國際理想主義,目前似乎看不到「偉大復興」,這是民主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往好處看,由於習近平的數位極權主義展示(廢除任期制、接班人、集體領導),以及川普主義在過去四年的旗艦作用,國際現實主義也接近觸底反彈的時候了。白宮發言人莎琪說:「我們過去幾年來看到,中國對內日益威權,對外日益獨斷。中國目前對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念構成了明顯挑戰,美國必須有新的作法來因應。」台灣的地緣政治地位,再加上堅守民主陣營、可信賴的科技產業供應鏈、國際公共衛生自助助人,導致不論誰入主白宮,都不能複製尼克森、季辛吉的路數。 台灣走到今天,絕非單靠運氣。二○一四太陽花學運,啟動二○一六權力變局。二○一八,歷史曾經一度反覆,韓流幾乎淹沒民主,習近平且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近在咫尺的香港,則喚醒台灣人民在二○二○逆轉勝。去年一月大選結果揭曉,武漢肺炎由潛伏而爆發,台灣察覺勢頭不妙超前部署,並率先向世衛通報人傳人,行有餘力防疫物資捐贈援助他國。然而,世衛與北京沆瀣一氣,終致武漢肺炎之亂危害國際,今天,全球確診破一億人,死亡超過二百一十萬人。台灣與中國的對比,因而扭轉了長久以來的政治視野。 二○一六以來,先前八年的台海和平假象,因北京自曝真面目而戳破。香港五十年不變腰斬,北京對國際承諾視若敝屣,驚醒民主國家的中國浪漫想像。尤其經過武漢肺炎之亂,東方之珠被內地化而黯然失色,任由共產中國侵略甚至併吞民主台灣,儼然成為西方世界無法容忍的一中症候群。所以說,台美關係速進佳境,中國刺激華府戰略調整固然是重要因素,其不可或缺的背景則是台灣民主成功的故事連結到更廣泛的普世價值,以及與中國數位集權統治的極度反差。從川普到拜登,台美關係未如唱衰者所言,眉角也許就在這裡。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1-27
相信中國的承諾會倒大楣

相信中國的承諾會倒大楣

龐皮歐宣布取消美台往來的自設限制,他批評國務院為了安撫北京,幾十年來單方面限制美國官員和台灣窗口的來往。之前,歐中達成投資協議談判,「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契曼指出,歐盟無視中國不守信用的歷史、單方面相信中國會尊重簽署的協議,相當天真。相信中國,自設限制,確實是西方國家對中政策的罩門。這個罩門,造成西方國家目睹香港「二次回歸」卻束手無策。 歐中達成投資協議談判,「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契曼指出,歐盟無視中國不守信用的歷史、單方面相信中國會尊重簽署的協議,相當天真。(美聯社)     年關期間,英國脫歐、歐中投資協議先後完成。沒有英國的歐盟,在梅克爾的主導下完成與中國的投資協議談判。如此一來,避開了一個極為尷尬的盲點,那就是一九八四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早已被北京視同一張廢紙,如果英國還留在歐盟,這樣的歐中投資協議就非常諷刺了。於是,英國脫歐,梅克爾主導的歐盟對中綏靖政策更無懸念。中英聯合聲明,北京笑納對它有利的部分,至於承諾的義務拖拖拉拉到無疾而終。歐中投資協議,北京做出乍看慷慨的讓步,但是它的承諾會實現嗎?很多人提出警告了!不過,沒有英國的歐盟,似乎也把中英聯合聲明的前車之鑑拋諸腦後了。 簽署國際條約,北京有一個固定行為模式,那就是,對方承諾的立即就得兌現,而它的承諾若干年後才開始落實。中英聯合聲明便是一例,香港主權一九九七到手了,但行政長官、立法會最終普選,經過二十三年仍遙遙無期,倒是五十年不變活生生被腰斬。為了推卸條約義務,北京宣稱:「中英聯合聲明做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中美三個公報,北京獲得華府的外交承認,但它所承諾的和平解決兩岸歧見從未兌現,近年且演變為軍機擾台常態化、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這些案例極具警示意義,凡是與北京簽約的國家、組織、企業,都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北京的承諾只是簽約的背景音樂,其作用是帶動氣氛,簽約完畢便消失在風中。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群起制裁中國,但是鄧小平毫不改變平息動亂的觀點,反倒是華府、東京從頭開始就對制裁言行不一。直到今天,中國完全沒有平反六四的蛛絲馬跡。反倒是,民主國家爭先恐後錢進中國,明知政治改革不可期待,仍力助中國經濟成長,歡迎加入世貿,默許竊盜經濟,幻想以經貿改變中國。結果如何?西方國家不僅流於一廂情願,甚至將中國餵養成一匹足以反噬西方的怪獸。西方以經貿改變中國落空,卻陷入企業倚賴中國的惡性循環,如果西方繼續飲鴆止渴,則戰狼的強國夢幾乎是指日可待。歐盟不滿香港、新疆等人權狀況,而習近平絲毫沒有鬆手跡象,歐盟卻急著跟中國完成談判投資協議,那就讓北京看透了歐盟「口嫌體正直」,原來人權只是口號,貿易才是實際利益。然後,透過貿易可以改變中國嗎?改變的恐怕是歐盟吧! 彷彿成了政治正確,所謂的全球議題要跟中國合作才能奏效。只不過,尋求中國的合作,也要看看它的紀錄吧。加入巴黎協定,民主國家必須立刻減碳,中國卻有特殊待遇,光是承諾二○三○年碳排放到達高峰後開始減碳。二○三○年,無人能保證北京兌現承諾,可是民主國家早就用巴黎協定將自己牢牢綁住,產業競爭力白白奉送中國。川普宣布退出協定,便稱協定限制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而習近平更慷慨的承諾竟然是:「努力爭取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二○三○甚至二○六○年,西方經濟都「減碳自殺」了,北京還跟你玩「碳中和」嗎?全球議題,如果跟中國這樣合作,讓北京予取予求,不啻請鬼拿藥單、自尋死路。 談判,本是老共的拿手菜,字句取代槍彈,在條約裡埋下陷阱,對方把自己賣了還暢飲茅台酒。兩岸,蔣經國深惡痛絕「與匪談判」,不愧先見之明。常見的是,在衝突階段,老共擺出沒什麼好談的姿態,逞凶鬥狠、直球對決要置對方於死地。一旦它態度放軟,好言相勸對方回到談判桌,那就表示它自認已經屈居下風了。這個時候,老共戰場上無法獲得的,便企圖改在談判桌上撈到。川普把習近平打到下盤不穩,可惜慘遭滑鐵盧無法連任。在川普手上失去的,當然要在拜登手上連本帶利撈回來。怎麼撈?當然是在談判桌上!王毅所釋放的,「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明眼人應該都看得出來是陷阱,就看拜登會不會上當。
自由時報社論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