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相關文章

李來希不是反串

李來希不是反串

反年改代表李來希(蘋果資料畫面)   反年改代表李來希,最近陷入了一點小困境。世大運鬧場,被算在他的頭上,而他旗下的監督年金改革聯盟,又被解散。但是他還是以強大的氣勢存在於台灣的政壇之中。 許多年改的支持者取笑說,李來希根本是「反串」,是蔡英文在反年改陣營安插的「自己人」,目的是要讓反年改社會運動破功。就結果論來說,這說法好像有點說服力。 在李來希主導之下,反年改在公教部分徹底失敗,不但沒有減少改革幅度,反而讓狀況更加「惡化」(通過比年改會方案還嚴苛的版本),而且抗爭活動最大的受益者,看來只有李來希本人:他知名度大幅提升,也賺夠了通告費,更得到大筆活動捐款。而在反年改運動之前,根本沒人聽過這號人物。 而李來希又不斷強調自己很優秀,很有能力。一個優秀的人才,在他帶頭下,卻搞出反效果,只有自己賺到,的確是很像「反串」。 直到現在為止,還是很多現退職軍公教支持李來希,因為這些人認為李來希路線有道理。雖然這套道理已經被實務上證明不是「硬道理」,只有負效果,但這些人還是信任他。 要說這些人太笨嗎?政治這種事,總是繞著各種形式的民意代表展開的。什麼人選出什麼總統,什麼人選出什麼市長,什麼人選出什麼立委,什麼人選出什麼議員,當然,什麼軍公教,就選出什麼樣的軍公教代表。 李來希的思想與能力,就代表他支持者的程度,沒有這些支持者,他什麼都不是。如果他表現得太好,太睿智,說不定,就沒了那些支持者。 所以,李來希不是反串,就是只到那種程度而已。
周偉航 2017-09-01
所以那個核食要怎麼辦

所以那個核食要怎麼辦

過去郝龍斌與洪秀柱就曾對核食提出不同看法。(蘋果資料畫面)   國民黨才在年初運用各種拖延技巧擋下了日本核災區週邊食品入台一事,這也是他們在野以來唯一成功擋下的大案子,主要原因是民氣可用;現在他們也因此碰到了一個麻煩:明明是限電在即,可以大打核電牌,卻難以出手。 我本人敢吃所謂日本「核食」,在日本時也吃過福島縣產品。但我也理解許多民眾無法接受核食的想法,與其說這種反感是來自科學,不如說是偏好。要改變對於核能相關產物的偏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偏偏國民黨在去年底開始,為了改善一再挨打的頹勢,而主動投入反核食運動,並且獲得一定成果,這當然也強化了其支持群的反核偏好。但現今有限電問題,核電是強力解決方案之一,但吳敦義所主導的國民黨中央,也就因為之前洪秀柱時代的反核食,而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對於缺乏思辯能力的基層百姓來講,核食與核電是很難切割的,而國民黨的支持群又更不具有相關能力。如果吳敦義從立院發動爭取核電相關的動作,民進黨一定會綁著核食來談,這時吳敦義會打洪秀柱的臉嗎?會選擇打反核食藍營支持者的臉嗎? 就算他會打洪秀柱的臉,也很難解決朱立倫與侯友宜的反彈。因為新北有三座核電廠,因此朱系人馬一向主張停止或減少核電使用;如果國民黨中央要趁限電發動擁核戰役,這兩位藍營最強藩鎮又是否會配合? 這也就是當前限電警報直拉,特定媒體猛幫核電造勢,而藍營卻始終動不起來的原因。歸根究底,這自我矛盾,都是因為國民黨缺乏核心思想,不講道理,在失去民意後見風就倒,所累積下來的業障。 國民黨要反轉頹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周偉航 2017-08-11
就來看七七事變

就來看七七事變

大多數台灣人的祖先在七七事變當時是日本人,少部分是中國人,因此這個事件,在去意識形態宣傳、回歸家族生命經驗的狀況下,的確會有蠻兩極化的感受。(資料圖片)   因為中華民國政權傳統,所以台灣一直有簡單的七七事變紀念儀式,但大家的焦點似乎都放在跑到老共那邊去紀念的退伍將領,也讓刪除赴中將領月退的議題再次翻上檯面。但我這一篇,想討論的是七七事變對台灣人來說的道德意義。 大多數台灣人的祖先在七七事變當時是日本人,少部分是中國人,因此這個事件,在去意識形態宣傳、回歸家族生命經驗的狀況下,的確會有蠻兩極化的感受。 發動侵略戰爭在道德上當然是有問題的,這個也不用多討論,但從「看待七七事變」,也能衍生出很多道德議題,而這些議題是自二戰後,歐美就不斷在思考,但台灣因為過去的黨國教育強制對這些議題「設下」了答案,之後又因為反黨國教育而強制「移除」了這些答案,也就形成了一種價值空窗,但這種空窗是需要解決與解釋的。 首先,是事件八十年後的人,應該怎麼看代八十年前,可能和自身相關的戰爭。在政治哲學上,當代的德國人是否要為納粹德國道歉與賠償,一直是個爭論的焦點。許多批評者認為,自由主義看重個人自主,排除社群要素的觀點,將無法要求戰後德國人持續為納粹道歉。只有社群主義能夠證明人都有受惠於社群過往的部分(包括納粹的成果),所以會持續保有這種責任,直到有天雙方都感受不到這種必要性。 但這種態度也會造成對後人不必要的追索,就像你現在要求對歷史完全沒概念的日本小孩為戰爭罪行道歉,那也很奇怪,人不應該在缺乏認知的狀況下做出道德行動。道歉似乎是政府或社群領袖的責任。 先不論國外對此取得了什麼結論,同樣的議題放在台灣,會更加複雜。當時的台灣人雖然是日本人,不過是殖民地,對於遠在河北的戰爭,能有什麼感受?在被殖民、沒有政治權力的狀況下,又能夠負什麼責任?而當年中國人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又應該如何對這個議題做出正確的反應?他應該和曾祖父一樣激動嗎?若「喔喔」兩聲跳過,是不道德嗎? 跳出戰爭歷史,那對於前人食衣住行的各種生活經驗,又有什麼應該重視,有什麼應該「喔喔」跳過?這需要更多資訊來輔助判斷,但這就會涉及第二個議題。 第二個值得思考的議題,是如何以盡可能完整的角度來理解歷史。因為政治因素,兩岸對於抗日歷史還是有許多類似於「佛地魔」的不可說狀態。在缺乏整全的理解之下,又怎麼可能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進而獲得有意義的理解呢? 要談七七事變,不管是兩岸甚至是日本,多會跳過一個當時確實存在,但現在已經沒人知道的「冀察政務委員會」。這個實際處於中日矛盾第一線,最後因為戰爭而消失在歷史長流中的組織,在交戰雙方的大格局之下,顯得沒那麼重要。但它真的沒那麼重要嗎? 如果不看到這個緩衝性質的政府組織,我們對於抗日戰爭的理解,算是正確的嗎?有許多對二戰歷史有興趣的年輕朋友,在資訊相對充沛的現在,對於中日戰爭前局勢的理解,仍是「國民政府從東北一直往南退,日本就從東北一直往南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人知道清末開始,河北就有日本駐軍呢?如果不瞭解這點,要怎麼「以最全面的角度」來理解這場戰爭呢? 倫理學上有個基本預設,就是要解決倫理學問題,需要先解決知識論問題。只有相對整全可靠的知識,才能協助我們下判斷。可惜的是,中國近代史有太多部分難以通過知識論的基本要求,也就很難建構出真正有說服力的論證。 少了這些,歷史事件會變成什麼呢?會變成宗教活動。看看現在兩岸對於七七事變的「搞法」,不就是這樣嗎?
周偉航 2017-07-10
當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

當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雖在委員會審查時引爆朝野激烈衝突,國民黨黨團揚言全力杯葛,本月5日仍在黨團協商後順利完成三讀。資料照片        國民黨麻煩大了,因為他們沒有中心思想。如果中心思想是「撈錢」,那至少還可以團結想撈錢的人,但現在的國民黨連撈錢也不敢講,那其存在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反民進黨」?但前瞻計劃也是過了。這只代表國民黨上下,正式進入了空前的黑人問號臉時代。 國民黨會弄到這種地步,是有遠因和近因的。就遠因來看,雖然他們老是表達尊崇孫文與老小二蔣之意,但其推行政策理念,卻和三民主義沒啥關係。若看到孫文本尊的三民主義,講到最後越來越像共產主義,這種「過激」風格,現在的國民黨當然不敢買單。 不然,那個漲價歸公,照價徵稅買收,礦業收歸國有,哪去啦?還好現在年輕人不用學三民主義,不然學了之後,國民黨的青年票可能會直逼0.92%,連普通民調技術都測不出來。 那老小二蔣的嘴砲三民主義呢?就是寫在牆上和禮堂柱子的那種?也已經不講了。講到老蔣,就是要槍斃共產黨,因為他除了槍斃他以為的共產黨,也沒做過什麼更讓人有印象的事。喔,還有土地改革。但是如果照老蔣的三民主義搞,現在的國民黨人會中槍。不是因為通匪中槍,就是因為土地太多而中槍。 小蔣呢?小蔣是國民黨的選舉提款機,人都掛了30年,還在提款。但現在的國民黨人,對小蔣也不能提太「深」,為什麼呢?因為會被發現之後國民黨執政的22年,搞的建設多是一堆毛。 放下歷史面,來看看現實的橫向發展。國民黨之前的主席是洪秀柱,她的中心思想很明顯,就是親共愛中,雖然票少,但至少全台灣都知道她在做什麼。洪秀柱時代的國民黨,也就還算是有一點點的中心思想。但是她主席沒選贏。 國民黨現在還是過渡主席階段,吳敦義還沒真正上台,但他史上最會轉彎的風格,也讓國民黨人無法掌握對於議題的真正態度。 因為他可能從完全反對轉變為全面支持啊!比他先喊牌的,不就會死得很難看?那和吳敦義一起喊的呢?就要和他一起自打臉了。吳敦義有那個臉皮,一般人沒有啊,這種自打臉的強度,除了海豚以外,是人都承受不住。 黨中央不看,立委呢?立委在洪秀柱時期,是想要有點自主性,打算在立院和民進黨全力周旋,但「旋」了半天,只有自己在那空轉,民進黨反而一路大步向前,想過什麼法案,就過什麼法案。 從不當黨產開始,到年金改革,國民黨總是放話一路擋,擋到最後,大約只有拖一至兩個月的效果,只浪費到立委自己休假時間,其他都沒差。這倒底是在幹嘛?當然,黨團的意見是,他們要集中火力反對特定的法案,像是放棄年改戰場,改衝前瞻計畫。 但前瞻計畫,也就斬了一半期程,砍掉每年50億預算上限,然後呢?投入如此多資源與重兵,最後連國民黨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不是我亂唬爛:前瞻條例過了之後,藍營基層痛罵國民黨立委,國民黨立委只好匆忙透過記者放話,說之後預算會好好審。 好好審的定義是什麼?沒有中心思想,怎麼會有定義呢?沒有自己的年金版本,也沒有自己的前瞻版本,往後推,也沒有自己的司法改革版本。什麼都沒有,只說句「好好審」、「嚴格審」,誰知道你講的是什麼東西呢?郝家和顏家的大嬸嗎? 就算是「撈錢」,這也不敢講了。民進黨正以超高速度往資本家靠近,讓出來的左派空間,看來會被時代力量吞食。國民黨在失去行政立法「雙拳」,執政縣市相對貧困的狀況下,還能有多少施展空間?就算代資本家大吵大鬧,最後還是要民進黨人「恩准」才能「放飯」,那不就被人割稻尾割光嗎? 國民黨缺乏中心思想,是受到時代衝擊之後所生的價值錯亂。想過以前的那種生活,但現實環境已不允許;想學精英政黨唱高調,但又沒那種人才;做什麼事都做不好,就更加沒有信心。到最後開始自我懷疑,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要回去孫文的主義,時空環境早已不再,而且孫文自己也沒成功。兩蔣呢?現在的國民黨人,兩蔣時代頂多是底層,再怎麼裝熟,也不像了。洪秀柱的路線不只被國民拋棄,也被國民黨人拋棄。那國民黨最後剩下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只是「我和他一起混很久了啦!」那最好確定你們有混得很熟,他不會突然轉彎回來打你一巴掌。嘲笑民進黨無法帶來選票,因為人人都在笑,那這就不值錢。國民黨人該擔心的,是自己的存在感越來越薄弱,最後沒有人要嘲笑國民黨了。
周偉航 2017-07-10
衡量中國發財夢的三把尺

衡量中國發財夢的三把尺

不論是網路或現實世界,台灣人都很容易碰到各類鼓吹去中國投資和工作的宣傳。雖然來源各異,但這些「文宣品」的主軸觀點都差不多,就是「台灣沒救了,非去中國不可,不去就沒出息了。」   許多台灣人也拿著類似的概念,幫中國大做宣傳。有些人甚至從來沒去過對岸,也可講得頭頭是道,實在讓人佩服。   中國經濟的確有一定發展,就算現在碰到一點「困難」,但基本上還在成長期,也存在許多工作機會,更有龐大的市場,如果自認有適合的位置,當然是可考慮去當地發展。   但問題就在於,許多大力吹噓「中國發財夢」的人,只怕其資訊「含水量」是高了些。那要怎麼避免被誆呢?我認為,有三把「尺」,可以充作判斷發言者可信度之用。   第一,是這人在中國,到底有沒有真的賺到錢。許多吹噓中國的人,講的都是別人的故事,自己在中國是落魄潦倒,反正台灣人看不到他的慘況,就回來騙吃騙喝,耍假掰。如果自己都過得亂七八糟,還想說服誰呢?   第二,是就算這人有賺到錢了,他的法律和稅務問題,有「完善解決」了嗎?許多台灣人的確在中國有賺到錢,不過是省了五險一金,或是經營某種「特許事業」賺到的。   台灣人在老家違法、逃稅習慣了,去中國還這樣搞,那條命等於是一直掛在老共官員牆上的。這種偏門小道的致富方法,還要其他人一起跳下來搞,是活膩了嗎?   第三,是這人有賺到錢,也過了法律和稅務難關,那他有辦法花錢嗎?有種錢叫紙上富貴,變不了現,也弄不出中國,財一露白,大家都來搶。到頭來,會不會是白忙一場?平平安安把錢弄回台灣,或是弄到天邊小海島的,又有多少呢?如果賺了錢不能花,那叫賺錢嗎?   「不用弄出去呀!中國好!就在中國安身立命吧!」在中國安身立命?你知道安身立命的意思嗎?要在中國混,中文就該讀得好一點哦。   如果有人真過了三關,那他的話或許值得參考。但真的過了三關的人,會在那大談中國發財夢的,還剩多少呢?我還沒談到第四把尺,叫「善終」呢。
周偉航 2017-07-07
上萬點與沒賺錢

上萬點與沒賺錢

股票是零和遊戲,有人賠就有人賺,有熱錢湧入就漲,抽出就不易推高。(中時電子報資料圖片)   我平常不談股市,因為在台灣談股市是要證照的。但我這要來談「談股市的人」,討論「這票人」,應該就不用證照了。 最近我收到一些稿約邀請,主題是「台股上萬點,為何大家無感」。邀請我的不只一家媒體,顯然這是個業界的熱門話題。的確,台股在這一個月來,都在萬點以上震盪,而且多數的民眾,也的確對萬點行情沒什麼欣喜之感。為什麼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話都是你們在講。」這什麼意思? 首先,多數人並沒有直接投資股票,對於股市漲跌,怎麼會有感?你沒有在玩手遊,虛寶商城漲價或降價,你會有感嗎?但是全聯等超市漲價,你就會很有感吧?硬要對一些沒買股票的人講股票漲跌的事,他們也頂多是「喔喔」應付你一下,對他來說,萬不萬點,哪有什麼差別呢? 其次,依照最簡單的行為原理,股市下跌的時候,投資人當然會唉唉叫,要政府把股價拉回去。等真漲上去,大家賺錢了呢?他就算在爽,也不會講啊!「財不露白」這道理這麼簡單,就算過去上萬點時不知道,現在經驗多了,也知道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的道理。 第三,做股市或財金工作的,當然希望大家的焦點都放在股市,可是新媒體時代,這種集中炒作單一主題的傳統媒體作法,已經在實務上不太可能成功了。雖然股票電視台仍在,但收視率不斷下降,能吸引百姓目光的還是行車記錄器和小狗小貓新聞。這一點是每個領域都受到衝擊,不只有股市碰到這種宣傳困境。 當然,搞了那麼久才上萬點,許多業界人士打算靠這次機會好好拉抬聲勢,重新聚集百姓的目光,但時代已改變,沒人想討論時,硬炒也不會有人討論。 最後,是大家都清楚,「股市上萬點,百姓卻無感」這樣的切入角度,有濃濃的政治用意,甚至是惡意。股票下跌時,在野者必然用此來攻擊執政者,要選舉時,政客也紛紛做出股票上萬點的許諾。等到真的上萬點呢?在野的又不滿意了,硬是要找麻煩,於是說「就算上萬點,大家還是沒賺到錢,所以無感」。 那錢被誰賺走了?股票是零和遊戲,有人賠就有人賺,有熱錢湧入就漲,抽出就不易推高。如果散戶沒賺到,那不就是大戶賺到?台灣人沒賺到,那不就是外資賺到?難不成政府還要下去規定外資賺到的,要吐出來給全民爽一波嗎? 如果政府沒有明顯政策作為,政治大環境也沒啥變化,股市卻還是上漲,那就表示和政治因素沒啥關係。說穿了,許多人期待的,不過是「專家學者」的一句:「因為蔡英文執政,所以就算股市上漲,百姓還是無感。」對吧? 話都是你們在說,聽的人也都累了。這種藍綠二分評論只有意識形態狂熱者會看,對多數人來說,就像股市漲跌一樣無感。 如果股票真的一路狂漲,基層百姓確都沒賺到錢,的確可以進行某種層次的分析研究,但那顯是數據層面的探討,涉及許多非公開資訊,或許只有政府單位才有辦法窺得大概樣態,一般人想談,也只是瞎子摸象,憑感覺罷了。 講到「感覺」,這次上漲,真的沒人賺到錢嗎?或許只是當事人認識的朋友少了點,對吧?
周偉航 2017-07-03
南明的南明的南明

南明的南明的南明

洪秀柱參與國民黨中央黨部舉辦的升旗活動。(蘋果資料畫面)   南明是中國歷史上的偏安的政權,也可意指有顯赫過往,當前卻已行將就木的殘存政體或政治組織。「中華民國在台灣」,就經常被當成另一個南明,但真正的南明撐了十八年,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撐了六十八年,不但可說是南明界的一哥,更比正宗的「中華民國」還多上一大截,只能說是了不起。能撐!   而中國國民黨,也有顯赫的過去,但2016年失去行政與立法權之後,成為「完全在野」,原本至少能控制國會的「底線」被打破,也落入權力的空前低潮。黨產被抄之後,更是一窮二白,四處借貸。當下的國民黨,也可算是一種南明了,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民黨」,就是南明之中的南明了。   洪秀柱主席呢?她雖然翻江倒海了兩年多,但在五月二十號的黨主席選舉大敗之後,她的小小黨中央,因為多數要角未被新主席留用,也進入「看守」狀態。這當然也可看成是一種南明,因此「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民黨的洪秀柱黨中央」,就算是南明的南明的南明,偏安的偏安的偏安,尾巴的尾巴的尾巴。   這個「南明三次方」,最近還是活力十足,一方面仍和吳敦義未到任的人馬互噴口水,從黨務交接到中央委員選舉,每個議題都說可以好好談,但實際上都戰成一團,看來仍不放棄在黨內爭奪席次的機會。   對外呢?發言人還是頻開記者會,從賴清德小英戰到王丹,仍依蔡正元流的角度出手,狠勁依舊,力道十足。但就新聞大數據看來,「南明三次方」這一番努力的媒體效果,大概是過往的開根號三次了。   一堆西裝伯、套裝姨搞了半天,場子越來越萎縮,卻還是堅持同樣的套路。一個勁的往外求戰,老幻想這樣可以逆轉勝,卻不肯花點時間檢討自己是怎麼搞出南明三次方。自我反省,真有這麼難嗎?   對南明人來說,好像真的很難。
周偉航 2017-06-09
國民黨告別北老外了嗎?

國民黨告別北老外了嗎?

才一年多的時間,洪秀柱就成為現任者卻在黨內選舉中慘敗的首例,而且本次得票數比去年少了兩萬多票。這完是輸在自己的無能,怪不了別人。(資料圖片)   2017國民黨主席改選,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大敗,就算加上郝龍斌的得票也遠不及吳敦義,讓吳輕鬆勝選之餘,也有更強大的氣勢直指2020的總統大選。多數評論者認為本次是藍營「本土派」一舉擊退「親中勢力」,也可視為「台北」「老」「外省人」不敵全台各地的實力派草根人物,黨權與話語權看來又將再次落入基層老政客中。 但這樣的分析準確嗎?國民黨真的告別「北老外」了嗎?只怕事情沒有外人想得那麼簡單。 自2015年強勢參選總統之後,洪秀柱一直都有被過度高估的問題,雖然其支持者宣稱國民黨2016的大敗是因為「換柱」,但選舉內行人都知道,如果當時不換,國民黨會選得更慘,「換柱」至少還保住了一些立委席次,若少了朱立倫撐住基本盤面,可能連一些僅存的區域席次都會落入綠營或第三勢力手中。 在國民黨完全在野之後,挺柱人馬不斷強調洪秀柱路線於在野時期的必要性,但洪路線救不了黨的生命線,從她一個八連霸老委員卻管不住立院黨團的窘境,即可以看出其辦事能力大有問題。 而對於綠營發動,由不當黨產開始的改革進程,國民黨幾乎是一路輸到底,黨中央的反應老是慢半拍,事後雖然總力求補救,但都沒有效果,或只是把時間耗在找理由遮蓋黨中央的判斷錯誤之上。 才一年多的時間,她就成為現任者卻在黨內選舉中慘敗的首例,而且本次得票數比去年少了兩萬多票。這完是輸在自己的無能,怪不了別人。 但她的失敗,並不能算是黨內「親中派」或「北老外」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洪秀柱真正的支持者與團隊,並非具有實力的親中派與北老外。 藍營真正的「親中派」,並非那些常上中國節目、半政客半藝人的傢伙,而是台灣的實力派政客,例如連戰。這一票親中政客就算目前沒有位子,但仍有一定財力,其政治地位仍不可取代;他們不但與北京方面建立穩定溝通管道,也持續強化事業上的兩岸關聯。 相對來說,洪秀柱與其下人馬,除了滿嘴的「一中同表」等意識形態語詞,其實與中國全無聯結,只是一廂情願,頻頻放電,但北京方面並沒有特別感應。 而國民黨的「北老外」,也遠不只洪秀柱帳下的那些。過往的國民黨外省精英,就算已老化、過氣,也多未出現於洪陣營中,倒是看到一些「北老外」實力派或戰將級人士與吳敦義建立某種默契,甚至暗中投入其黨主席選舉運作。 細看洪陣營的組成要角,從其參選總統以來,多是「過去並不是個咖,現在搶著當大咖」的人物,明顯是想在洪秀柱出來翻江倒海時,趁機爭奪政治位置。這些人雖然年紀偏大,就經歷面看來頗有一回事,但其實多為過往國民黨執政時期不甚重要的人物。 是以本次國民黨大選,並非本土派擊派外省派,也不是「南中台」打垮了「北老外」,而是「實力派」全面反擊,有效擊破了只有一張嘴的「意識形態派」。 國民黨自李登輝推動民主改革以來,地方派系實力大增,「拿錢」「拿人」出來講話,才有份量,就算是「上頭」敗選,「下頭」的基礎也不易動搖,本次選舉只是實力派打回黨中央的「正常能量釋放」。 當然,洪秀柱在意識形態面的努力,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她至少證明了在民主開化的台灣,陳舊老派的意識形態路線是死路。
周偉航 2017-05-22
為匪宣傳的醍醐味

為匪宣傳的醍醐味

一帶一路的新聞正夯。或者說,有人想讓它很夯,但沒辦法到最夯,因為還有更夯的新聞,像是名人的過世。不過很少人注意到「一帶一路」和「一帶一路的新聞」其實是兩件事,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探究。   「一帶一路」是個計畫,這事能不能成功,推不推得起來,這種百年大計是否又會「計畫、變化,比不過長官的一句話」,在中共改朝換代後人亡政息,都值得討論,但鐵定不是新聞媒體沾醬油式的評論,而是該進到學院,或是由軍事、政府方面來探究。不論是持正反立場,媒體頂多只能給幾千字的空間,會過度簡化這個議題,   相對來說,「一帶一路的新聞」,就不難討論了。「一帶一路」是「匪方政策」,「一帶一路的新聞」當然也就很難避免「為匪宣傳」之嫌,因為媒體能給的篇幅就是那樣大,怎麼評論都太淺薄,只好轉載對方丟出來的公關稿,也自然就會被對方所利用。   在四十年前,為匪宣傳是要殺頭的。後來這四十年,為匪宣傳慢慢「習慣成自然」,好像不是什麼嚴重的事,甚至有人以此為業,或以此為榮。這都是個人價值選擇,在言論自由的社會不值得特別在意,反正就讓資訊呈現在大家面前,說謊、不準的,自然會被打臉,做業配廣告卻裝中立的,也騙不了太久。   但在「一帶一路的新聞」上,卻可以慢慢觀察到一種氛圍,就是「為匪宣傳」似乎越來越霸氣,好像你不接受這種宣傳,反而是你不長進了。   當為匪宣傳者批判台灣人太過在意名人死訊時,台灣人反而「起賭爛」,認為這種為匪宣傳的東西別來擋著自己的視線,煩死了,越看越討厭。本來一帶一路還真有機會騙到些人,但這樣一搞,反而變成公關災難。   要推廣一個商品,當代的主流已不是猛說它好,而是正反併陳,甚至負面行銷,帶點批判性更佳。這個一帶一路新聞沒有反思,當然就讓人十足反胃了。外行裝內行,搞成這樣,還能怪誰呢?   我們也只能遺憾且應景的說聲:「尚饗。」
周偉航 2017-05-19
國民黨團結的最後一週

國民黨團結的最後一週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在五月二十日進行黨員投票。這大概是自2007年吳伯雄擊敗洪秀柱之後,最沒人理會的一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時圖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在五月二十日進行黨員投票。這大概是自2007年吳伯雄擊敗洪秀柱之後(沒錯,當年小辣椒就跳出來選過),最沒人理會的一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綠營方面顯得興趣缺缺,全把焦點放在司改、年改,和前瞻計畫之上,而藍營基層呢? 六位選將還是有努力動員。若黨員和特定派系相關,那鐵定已被關愛過許多次了,但也有不少人選擇「放棄」,就「擺著爛」。因此上頭雖然一直在「動」,也有不少媒體宣傳,候選人更互相攻擊放話,但選情還是冷,冷到各方都懷疑是否最後真會是單憑人頭黨員一決勝負。 但就在這一片冷之中,卻很少人發現這次投票對國民黨人的重要意義。這次選舉,其實不是「振衰起弊」的一戰,也不是「誰上都沒差」的無意義過程,而是註定定造成國民黨分裂的宿命之役。也就是說,這選前最後的一週,大概也就是國民黨團結的最後一週了。 為什麼?國民黨人不是最擅長裝模作樣,即便選前有什麼衝突,選後也會嘻嘻哈哈嗎?的確,國民黨人就算翻臉,只要有利益因素,下一秒終還是可以快樂同堂。只不過國民黨政要就算習性依舊,只怕選後的外在環境也容不得他們如此快樂相處了。 政治力量基本上是來自於金權與政權,本次黨主席選舉的參賽者均非企業經營者,也不是現職首長或民代,因此都是真實政治力量的「代理人」,這黨主席選舉,也就是代理人之間的戰爭。 而選擇力拱特定候選人的黨內人士,主要並非支持該候選人的人格或政見,端半是基於其個人生存面的考量。企業經營者想獲得更多的政治支援,而有位子的政客還想更上一層樓。 但因為首次「完全在野」,國民黨陷入空間不足的困境,許多企業主已經倒向綠營,真正有資源的執政區只剩新北,而立委僅存三十五席,又人人自成一系,沒有黨內大老能控制過半。在營養不足又離心離德的狀況下,國民黨現在還能維持「大概像是一個黨」,主要原因就是各方要角寄望本次選舉能讓「天下大定」,決定尚存的有限資源由誰獨享。 因此,雖然這次選舉雖未殺到見骨,卻也因為各方諸侯都有著上述的想像,反而成為各方勢力的「最終決戰」。不論是誰勝選,幾乎也都宣告敗方的黨內價值耗罄,若非選擇淡出政壇,大概也會「帶隊離開」。 洪秀柱若輸,她極可能選擇退隱,也可能在紅統派與急統派的支持下另起爐灶,但那鐵定不是在國民黨內了,因為新的主席會急於擦去她過於親中的主張。 吳敦義敗選,若未退出江湖,就只能在企業家的支持之下另開山頭,匯集黨內務實派,圖謀下次選舉。朱立倫也可能利用權力重整的時刻搶回自己的話語權,畢竟有地盤的人最大,而他又有最大的地盤,更是大中之大。別忘了,他現在就已不配合黨中央對前瞻計畫的態度,而是全力爭取資源。 這樣的大分裂態勢,其實遠在2003年連宋合之際就已種下;親民黨與新黨中的唯利導向者大量重歸國民黨,他們以個人生存為主要考量,缺乏共同目標。在這漫長的十幾年中,眾人的利益尚可繫於馬英九身上,因此整個黨還沒崩解。但在馬英九失敗下台,甚至還遭到黨中央批判之後,群雄攤牌只是時間的問題。 許多綠營朋友擔心新的國民黨主席會重振藍軍聲威,部分國民黨人則期盼新主席至少先能討回黨產,但這些推敲都算是「想太多」、「假咖賣」,國民黨的新任主席能確保其黨內派系互動和520之前一致,就已是功德無量。 但現有的六位候選人,真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嗎?只怕就算有意願,現實壓力也讓他們做不到了。
周偉航 2017-05-15
國民黨下次選舉的政見?

國民黨下次選舉的政見?

不論是因為和馬英九有過節,或是有其他考量,洪秀柱一決定不提國民黨版的年改版本,採焦土作戰的策略,這就讓立法戰成為單純的體能遊戲。(資料圖片)   或許是因為前瞻計畫比較有秀的空間,國民黨暫時放棄了年改戰場,讓綠營完成公務員部分的年改條文宣讀,並送出委員會。雖然仍有條文待後續的黨團協商,但國民黨在本議題中的無力感,已是路人皆知。 對於年改,國民黨一直有路線之爭。就算是已到「徐蚌會戰末期」,也仍有委員主張應回歸馬英九的年改版本,以之和綠營進行黨團協商、談判,否則手中無牌可打,就只能硬著頭皮什麼都反,這樣持早會被綠營個個擊破。 但不論是因為和馬英九有過節,或是有其他考量,洪秀柱一決定不提國民黨版的年改版本,採焦土作戰的策略,這就讓立法戰成為單純的體能遊戲。雖然這對洪秀柱個人的黨主席選情可能有點幫助,但對國民黨的整體大局看來,就不太妙了。 依目前的立法過程實情,國民黨應該無法有效阻止軍公教年改法案在今年處理完畢,而且很可能連考試院版的防線都守不住(一讀時對公務員較有利之考試院版已被推翻),最後應是讓民進黨整盤捧走。 在這狀況下,國民黨要從年金方面得分,「已經有努力阻擋修法」這種說詞就無法拿上台面,他們勢必要在2020選舉,甚至2018選舉前,就針對最後的修法結果,提出自己對於年金的新論述。 而為了拉攏藍營傳統的軍公教支持者,這新的政見論述只能有兩個方向:「再修一次,往對軍公教有利的方向修」或「廢止2017的所有年改,回歸舊制」。 但很明顯的,不論是「往回修」或「時空倒流」,若國民黨在二方向中擇一來推出,鐵定會在實際的選舉過程中被民進黨或時代力量打得滿頭包。因為就算能鞏固軍公教票,但這種政見打出來,鐵定會引爆其他民眾的不滿情緒,把餅做小。 就算國民黨在年改立法後「裝死」,想去談其他問題,同樣會有兩種人不會放過他們。其一是被砍到的退休軍公教,他們會逼國民黨把這政見放入選舉論述中,不能是私下保證。 其次,綠營或時代力量也會把這當成梗,就算國民黨不講要「往回修」或「時空倒流」,這兩黨也會「幫國民黨講」,屆時國民黨選將會出來否認嗎? 若出來說絕對不會「往回頭修」或「時空倒流」,那就得罪軍公教鐵票,人家「森氣氣」不出來投,國民黨滅得更慘。如果承認重新上台後會改回舊版呢?那一般民眾的票就流走了。 這一切的連鎖困境,是從洪秀柱決定不提國民黨版本開始的。她自以為「放手不管,讓綠營自己玩,出包我不負責」態度可讓國民黨立於不敗之地,但實際上卻是捅出了一個塌陷得更嚴重的「天坑」。 洪秀柱在真正的大選舉中一敗塗地,直接被換,早就證明了她缺乏政治高度與策略推理能力。但國民黨人就是因為意識形態而愛她,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自作自受,自業自得,大家歡喜就好。
周偉航 2017-05-08
退將的兵變夢

退將的兵變夢

部分退將為了自己的退休金,隨意的把其他軍人拉來一起放話,不但沒有真正的說服力,反而會產生反效果。(資料圖片)   國軍有些退將,因為政治意識形態之故,總是期待現役軍將官能發動「兵變」來挺自己。李登輝時期的政爭有過這種消息,陳水扁時代也有過「柔性政變」說;馬英九是「自己人」,所以沒有類似傳言,但蔡英文一上台之初,又有不少這類「放話」,要蔡英文別太囂張,不然基層會有反應。 但基層全無反應。直到最近年金改革議題正夯,又開始聽到這類聲音。雖然軍保版本的改革部分還沒出台,但退役軍人已和公教一起激憤,認為如果蔡政府如果讓他們失望,「恐危及台灣國安」,「軍人會在戰時放下武器」,「無人想為國家而戰」。 仔細觀察其脈絡,你會發現這種放話的強度越來越低了。二十幾年前,是氣勢凌人的逼壓文人政府,隔了十年,是高階將領層面的「不合作運動」(柔性政變),再隔了十幾年,轉成煽動中低階軍官。又再隔了一年,就變成「軍人在戰時會放下武器」的個人層面訴求。 態度一退再退,為什麼?不就是因為現役軍人一直不配合,喊話才越來越「卑微」嗎? 台灣現在二十幾萬軍人,真正有望拿到月退俸者,不過三五萬,其中大多數不是最後的義務役,就是「充人場」的約聘志願役,做四五年者為多數,能破十年已相對罕見,不用說是滿二十年拿到月退門票者。 就算是真能力拼二十或二十五年的月退新制者,也有不少是士官階級。這些人會配合「尊爵不凡」的軍將官行動嗎?筆者個人是相當懷疑,看看現在反年改抗爭活動,又有多少士官階的出席? 國軍不是均質的。就算到現在,也有一年制義務役,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四或五年制的志願役軍士官兵,還有軍校出身一綁十年者。部分退將為了自己的退休金,隨意的把其他軍人拉來一起放話,不但沒有真正的說服力,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你們這些平常作威作福的,憑什麼代表我? 不用急著與我爭辯,看看這些退將喊牌越來越小,越來越弱,不就證明其實質上沒有感召力。還在軍隊的人,和已經退的人,就是不一樣,甚至利益是相衝突的。 就算發生戰事,有些軍人不衝,也還是有會衝的。有些軍人會放下武器,有些軍人會端起武器對抗敵人,當然,也會有人拿槍把平常欺負自己的傢伙幹掉。 這種差異情境存在國軍已久,幾十年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本質變化,頂多就是基層義務役代換成「免洗」的志願役罷了。如果說要講求「公益」,像是捍衛國家興亡,那大家還可以擺個POSE假掰一下;但若要追求「私利」,那還真是「誰理你」。你平常是有把好東西分享給下屬嗎? 人類集體行動是否能奏效的關鍵,都是在於主事者的能力與做人。這些退將的能力與做人程度到底如何,他們已用三四十年的從軍生涯證明,也不是我們在外三言兩語可以改變。不論最後是「陰德變現」或「業力爆發」,那也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就自己承擔吧。少把别人拖下水。
周偉航 2017-05-02
年金倫理學家真多耶

年金倫理學家真多耶

要談倫理道德,那可不是隨便提些冠冕堂皇的名詞就行,最好還是要有點基本學理概念,否則講出來的東西,最後往往只是自己人在爽,徒增旁人不快罷了。(資料圖片)   有種反對年金改革的倫理學論述,大概是這樣的:「公教人員的退休俸是政府的承諾,履行承諾是人類互信的基礎,政府是否盡全力信守承諾,將決定台灣社會能否維護守信這基本價值。當政府片面違背承諾時,將導致誠信的價值打折,以後大家都可以因自己的財務困難想盡辦法改變對別人的承諾,這種負面效果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影響是難以想像的。」 這說法主要是由政大校長周行一所提出,並廣獲反年改人士的肯定。這論證看起來很有道理,但真正的倫理學可沒這麼簡單。校長大人在發表高見之前,似乎沒有徵詢過專業倫理教師的意見。 基本上,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當然很重要,當社會失去信任,你可能連基本的食衣住行都無法維持:紅綠燈號誌很可能是錯亂的,餐廳賣的都是黑心食品,房子隨時會倒,你要怎麼活? 但重點在於,倫理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角是活人,也就是「自然人」。雖然法管學界很愛談「法人」,但在倫理學的眼中,法人的行為也是要回歸自然人來觀察,其道德責任也是會落實在權責自然人身上。 因此前述論證在倫理學者眼中可能會變成:「公教人員的退休俸是政治人物的承諾,履行承諾是人類互信的基礎,政治人物是否盡全力信守承諾,將決定台灣社會大眾能否維護守信這基本價值。」 嗯,是哪個政治人物對你的承諾?如果他已經下台了呢?若他的主張(像反攻大陸)也多數跳票了呢?甚至他與他的意識形態繼承人,正是因為這一串無實現可能性的主張而敗選下台呢? 但上述的用詞代換仍不夠精準。依政治哲學(可算倫理學的一個分門)的觀點,「政府」是百姓繳稅組成的,因此這論述責怪的「活人」,會是公教之外的百姓。因為公教自己繳的稅不可能夠付自己的退休金嘛,所以原推論就會變成: 「公教人員的退休俸是其他百姓的承諾,履行承諾是人類互信的基礎,其他百姓是否盡全力信守承諾,將決定台灣社會大眾能否維護守信這基本價值。當其他百姓片面違背承諾時,將導致誠信的價值打折,以後大家都可以因自己的財務困難想盡辦法改變對別人的承諾,這種負面效果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影響是難以想像的。」 好兇喔! 罵的是「政府」「政客」時,常人可能一時不覺得有異狀,但代換成「其他百姓」時,就會起爭議了。周校長身為公教人員,會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但「其他百姓」聽來,箭箭都是射向他身上,當然不太痛快。 但聽來不爽,不代表在道德上不能成立。原論述的真正問題,在於當年決定這個年金制度時,並非民主政府,其他百姓不是出於本人意志與你立約,因此也就沒有違背承諾的問題。 而且財務困難無法履約時,本來就可以協商改變舊約,現行法律不就保有這種空間?有協商解決,才是對的,常存「抱柱信」,下場只是被沖走而已。相信身為財管界先進的周行一校長,一定很懂這個道理。說不定就是因為很懂這個道理,知道在制度面凹不過去,所以才想跳來倫理學領域談「守信」「誠信」「承諾」。 但要談倫理道德,那可不是隨便提些冠冕堂皇的名詞就行,最好還是要有點基本學理概念,否則講出來的東西,最後往往只是自己人在爽,徒增旁人不快罷了。
周偉航 2017-04-24
造成年輕人困擾的長輩們

造成年輕人困擾的長輩們

全聯總裁徐重仁失言風波,讓全聯小編一度神隱36小時,全聯後推出【勇於反省】貼圖,希望與年輕人和好。翻攝全聯臉書        最近有大總裁講錯話的爭議。總裁講錯話,當然還是可以繼續當總裁,但領那超級低薪又負責公關業務的年輕人,就得出來收拾、擦地板了。別說是「想出國」、「愛花錢」,光是解決大總裁捅出來的包,就會加班加到都沒時間可以去全聯。 換個角度,大總裁也替自己的兒子帶來困擾。本來生意做得好好的,老爸一放開口說當年多辛苦,才領多少錢,現在的年輕人如何如何,眾人自然一秒就把眼光轉到他家公子身上,看看這位也算年輕人的公子是多辛苦,又是領多少錢。這一看,就尷尬了,網路上一堆億來億去的消息,也不知道哪一條才是真的。 台灣世代衝突的問題之一,就是長輩們沒意識到自己替年輕人們帶來多大的困擾。大總裁還算是個「可以靠的爸」,但許多長者在經濟上就真的是很普通了,卻也愛不懂裝懂,讓家裡的年輕人不堪其擾。錢賺不到,日子難過,小孩生不出來,回家又要應付一堆形同小孩的老人。在這樣的國家中,年輕人能不火大嗎? 舉例來說,像是手機LINE的通知聲音一響,年輕人總是驚得跳起打開,深怕漏了什麼長官的指示,但其實多半是家族長輩或客戶長者傳來的早晚問安、難笑笑話,或是假的星巴客折價券。 在群組中罵他們,又會惹得大家不開心,但若不指正,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就永遠會是個負擔。關掉通知,又怕漏了真正重要的動態,只能期待長輩們有天自己會幡然醒悟,不再造成大家的困擾。但往往老的還沒醒悟,卻又加入一批新的長輩、更年輕的長輩,甚至只比自己大十歲的「前輩」也在傳這些東西,那就更讓人厭世了。 就整體社會大格局來看,講到長輩帶來的困擾,最嚴重的還是「錢」。雖然大家想到的主要還是年金改革議題,但我認為不妨繞過這個主題,來看所謂「過去的苦日子」。 長輩們總愛強調「過去日子苦」,卻又很愛懷念那個「黃金時代」,這種精神錯亂先不論,就單純探討「到底是過去比較苦呢,還是現在比較苦呢?」 比什麼年薪、物價,豪門與貧民的基礎不同,比了太傷感情,就自家超級比一比即可。有點年紀的社會賢達、十方大德,總是愛說自己當年出道薪水低,但不妨再請教一下,那大德的爸爸,當年薪水又是多少呢?如果爸爸是耕田的,連薪水都沒有,那年總收入是多少呢?是比當年剛出道的大德低,還是高呢? 應該是差不了太多吧,或是大德的爸爸比大德更低?不然當年何必離開家鄉出外打天下呢? 那現在的大德年收入,和自己的孩子相比,是多還是少呢?我相信應該是「多」吧?如果沒比較「多」,當什麼「大德」呢?說不定還多個三倍?孩子兩萬你六萬?所以現在你孩子過得的確比較慘,對吧? 你出道時不見得會輸給你老爸,但你孩子一出道就差你三倍,問題很明顯了吧? 整體態勢很簡單,就是過去雖然辛苦,但老爸孩子差不多,現在呢,老爸孩子差多了。不是說有差別就代表有道德問題,老爸努力工作而拿那個錢,是應該的,但你也該認知孩子很辛苦,不好混。 你有錢,就自己爽,不想分孩子,也是幫助他成長,但居然還有人想向孩子討錢?過去你老子老媽比較窮,拿錢孝養父母很合理,現在你比孩子有錢三倍,還在那討孝親費? 年輕人這麼難混,那他們最大的孝,就是不造成家中長輩的麻煩。相對來說,長輩如果拿不出資源來改善年輕人的處境,那至少也不要增加年輕人的負擔,讓問題更加惡化。 怎麼做?無法確定必然會有幫助的事,就不要亂來、亂講、亂要求、亂建議。最基本的,就是別傳健康資訊或網路折價券了。確認真偽也需要機會成本,人家已夠窮了,你還增加他的成本?就算收個LINE長輩圖,也是要吃流量的。 更嚴肅點來看,就是別以為年輕人容易被騙。長輩總覺得年輕人社會經驗不足,會被政治人物或感情騙子所詐,但不妨冷靜想想,詐騙案的受害者,又主要是什麼族群。 花那麼多時間檢討年輕人,不會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明亮美好;請先確定自己不會造成別人無謂的困擾,再想想能夠幫助別人什麼。這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過有時候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的確是會忘了一些最基本的事情。
周偉航 2017-04-16
當柯文哲反對去蔣化

當柯文哲反對去蔣化

柯文哲(蘋果資料畫面) 柯文哲在海外表明反對「去蔣化」,引起國內議論紛紛;第三勢力與獨派對此不滿,跳出來批評柯「弄錯轉型正義的重點」,「是去威權不是去蔣化」,「為了選票出賣理念」等等。   細看柯文哲那一大篇的稿子,自有一套理論,和他平常的「ㄎㄧㄤ」樣大不相同,是刻意擬出來的政治性宣言。講白點,就是騙選票。騙誰的選票呢?在轉型正義正夯的當下,顯然是「蔣教」信徒的選票了。   當然,獨派或第三勢力也有不少人知道柯是在騙選票,而他們質疑的點,是這種騙票方法,真能騙到選票嗎?蔣教信徒又不是白痴,怎麼會柯文哲放個話說不去蔣化,就投票給他呢?   但我個人認為,柯文哲這樣做的確是騙得到選票。就算我在這邊講破了,他還是騙得到。為什麼呢?   到了這個年頭,資訊那麼普遍,隨手一查,就可以瞭解兩蔣時期的爭議性。就算不是全錯,也能知道兩蔣確實有做錯一些事,而這些事足以剝除他們的神性。   但這是「正常人」的認知。蔣教的信徒有一半是缺乏這種認知能力的,另一半呢,是明知過去的認知有問題,但懶得改、不想承認,怕承認了就會破壞現在享有的政治經濟地位。   就算你把資料都攤開來給他們看,他們還是否定那種資訊的可信度。問他相信的事實是從那來,卻又都來自黨國時期的威權教育與個人經驗。問他是否真認識或接觸老蔣嘛,又多是從來沒見過,靠的也是聽來的二手三手或不知第幾百手資訊。   這很像什麼呢?   知道電話詐騙吧?許多被詐騙的受害者,是警察和銀行櫃員一直苦口婆心勸他,他仍然不相信眼前的真人,堅持信任電話那端的神秘人物。多數常人苦思不得其解,但答案往往非常簡單。   其實他們知道自己有錯,但越多人說他被騙,他就越愛面子,在眾人面前不肯承認。有這種心態,就會有詐騙者存在。當然,也會有政客以同樣的理路來騙選票。反正你愛演,我就配合演出,演得比你還像。   這樣好嗎?這樣真騙得到票嗎?別忘了,柯文哲是台北市長當選人,而不是落選人。而且目前看來,下次也會當選。
周偉航 2017-04-02
論兼任教授失業潮

論兼任教授失業潮

近日傳出淡江大學大規模停聘兼任教師的狀況。表面上看來,主因是勞保制度的變更,只開兩學分的兼任教師也要付全額勞保,將造成校方勞保支出大幅增加,所以進行大裁員。   但其實這也算是少子化的衝擊。將來可能沒那麼多學生,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課,而兼任教師開的又多是「最邊際」的可增減課程,所以校方也可能是藉此機會「大出清」。   我目前有其他主業,但也仍在大學兼任開課,而過去更長期以兼課為主要收入來源,同儕好友亦有不少大學兼任教師,因此對於兼任者的困難處境,遠比多數論者要來得清楚。雖然表面上這些兼課者至少也掛個「講師」或「助理教授」頭銜,但很多人的月收入只有兩三萬,還比不過進修部課堂中的在職學生。   不過,這些兼任教師就算是大難臨頭,也遲遲無法做出真正有意義的反應。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技術專長太少。學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說是要選擇轉行,但已三四十歲,除了學術研究之外並無其他專長,是能轉去何方?   第二,是太重面子。就算自己能放得下,想轉為一般勞動者,但家人親友一個「你是博士耶!」「你不是大學教授嗎?」的大帽子壓下來,許多人就選擇縮回去繼續領一門課五千的月薪。有些人甚至還過著打腫臉充胖子的生活,硬是撐出一個教授的派頭與排場,那就更不讓人同情了。   第三,是心態扭曲,一心期望政府會來救。說要政府來救,那也要你展現一定的社會運動力量,或組成團體來抗爭,但有在爭的永遠都是那一小票人,其他的兼任教師不是等著坐享其成,就是說自己很忙,又或是把抗爭者當成競爭者,只要這些人抗爭到被fire,自己的生存空間就會大一點。   天都要塌了,還是這樣想,哪還會有未來呢?這種人還想教學生什麼經營人生的大道理,我看還是免了吧。
周偉航 2017-03-24
所以吳敦義覺得這很好笑嗎?

所以吳敦義覺得這很好笑嗎?

吳敦義(蘋果資料畫面) 最近吳敦義在主席選舉跑攤過程中,講了兩個邏輯神句:「蔡英文是不是同性戀,我無法證明一定是。」「(起訴馬英九)未必不是冤枉他。」沒受過邏輯訓練者可能看不出話中的「真值」,其實這兩句話都帶著「有可能是」的性質,即「蔡英文有可能是同性戀」「有可能是冤枉馬英九」。   也就是說,這兩句都是廢話。那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的講廢話?   第一個可能,就是因為吳敦義想保護自己。講這種「廢話」,媒體與現場他人聽不懂,就無法在當下追擊。如果你追問「所以吳副認為蔡英文是同性戀?」他可以答:「有些人說她一定是,但我無法證明一定是。」若問:「所以馬英九是冤枉的嗎?」他就答:「這樣講檢察官就不能認同了。」   這樣講,看似誰都不會得罪。但真的誰都不會得罪嗎?   其實都得罪了。所以名句連發的真實理由,大概就不是保護自己,而是「傷人取樂」。他認為這種話很有趣,或是可以展現自己的過人之處,也突顯他對爭執某方的蔑視。   依照「政治正確」的回應模式,對於蔡英文性向議題,要麼就因為事涉私人事務不予評論,不然就說是與討論主題無關。對於司法案件,就說一切尊重檢調機關,但「個人對馬英九的清白有信心」即可。這種話沒有新意,媒體通常不會登,百姓也不會放大關注。   不過吳敦義就是堅持講這種邏輯名句,這樣「蔡英文可能是同性戀」「馬英九可能不是被冤枉的」的說法就進入眾人的視域中,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票沒拿到,又多得罪人,這就是吳敦義從政四十年越走越下坡的深厚內力。   當然,他似乎對此頗為得意。一人爽而眾人不爽,這種為官之道,在古今中外的政壇都屬罕見,應該得諾貝爾獎才對。
周偉航 2017-03-17
大中二主義

大中二主義

蔣介石歷史定位猶有爭論。圖為高師大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日前遭噴上「威權遺毒」黑漆。讀者提供        或許是因為被外界批評一事無成,加上228紀念日,府院黨最近在主推轉型正義相關法案。轉型正義是「矯正不正義」的一環,本是該做的事,不過台灣對於228以降的白色恐怖,在處理上一直有兩個問題。 第一,就是真相不明,太多檔案被遮蓋或銷毀;第二,就是詮釋的價值角度亂七八糟,可說是一人一個調。 有些學者主張應該先釐清真相,再來進行對錯詮釋,不過這顯然是太「科學腦」了,人都是先有立場,才會進行真相的探索,並利用新得知的真相來修改錯誤的成見。台灣的問題並不在於求知的順序搞錯,而是在於根本不願意修正已被證明有誤的價值觀。 現在四十歲以下的台灣人,多半都讀過大學;只要讀過大學,就算是只受過最差勁的訓練,至少也會上網google關鍵字,剪剪貼貼寫報告。其實會google就蠻了不起了,有最基本的知識能力。 但妙就妙在,碰到可能翻案的白色恐怖或其他歷史事件,我還是聽到有二、三十歲的年輕朋友指稱:「這不就代表我們以前學的地理歷史是錯的嗎?怎麼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去google不就知道了嗎?覺得google到的比不上課本準確?為什麼?因為政府不可能會騙你?就算他不想騙你,也是會出錯。 課本就是人編的,人編的東西,當然就會有問題,再客觀、再權威的專家也會出包,別說是那種有特定政治任務的國立編譯館版本。歷史地理課本,從神話、謊話,變笑話的過程,大家都清楚,但其他學科也好不到哪去。以前我的英文課本,還直稱黑人是negro咧。就算是科學課本,也會因為學理發展而會有「錯漏」或「不足」,那為什麼歷史地理課本不會有錯? 這些人只是不肯相信、接受而已。其原因,就是有特定的價值觀作祟,不是什麼真理方法的問題。他們許多也受過進階學術訓練,也是會找文獻,看英文資料,比對數據,做邏輯檢測的。但一碰到歷史地理,立刻腦弱,堅持自己小時候讀到的東西是對的。 但這些人也不是全方位的排斥新歷史或地理資訊。電子地圖如果有錯,把他們導航到深山裡,他們鐵定會跳起來找記者哭訴,或是放上爆料公社。那舊日的歷史地理課本呢?那是聖經,不會有錯。 「這算是宗教信仰嗎?所以拆個蔣公銅像,一堆人鬼哭神嚎,老的就算了,年輕的也跟著嚎。」 這也不算是「蔣公教」。信的這麼虔誠,怎麼沒幫全台銅像蓋個屋頂遮風避雨呢?再小的土地公,通常也都有個小屋頂。而且若真相信那些小魚逆流的黨國神話,也應該知道孫文就是靠砸偶像起家的吧? 如果真的那麼愛蔣公,看到共產黨或和共產黨走的近的人,早就直接巴下去了。說白點,蔣公就是被老共打爆逃來台灣的,恨共產黨恨得半死,見一個,就亂殺一打,所以才會鬧出白色恐怖。 那這些當代奇葩呢?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這套價值觀的基因很複雜,蔣公那邊取一點,中共那邊取一點,甚至台獨那邊也取一點,錯亂到了極限。這些人總說228和白色恐怖「殺得好」、「維持台灣穩定」,是「黃金時代」,但如果說要恢復警備總部呢?這些人大概就嚇尿了,因為依警總標準,台獨份子要殺的不多,通常是關一關,但這些和老共走太近的傢伙,大概槍斃十次都還不夠。 說他們不是崇拜威權,只是「大中華主義」,但他們又和真實的中國脫節,對於1949年後中國發生的事沒啥概念,滿口「民進黨搞文革」,但對於真的文革過程也不清楚,相關知識都是來自國立編譯館的課本,當代中國史程度比中國的小學生還差。雖然中國小學生學的也沒真到哪邊去。 他們沒有正確的時空資訊可以憑依,或是不肯參考真實的時空資訊,那就只能成為「大台灣主義」的附庸,搞台獨的說什麼,他們就要講反話,透過唱反調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台獨說國編本歷史地理課本是假的,他們就要說那都是真的。台獨說228死的本省人比外省人多,他們就要說死的外省人比本省人多。 證據之類的什麼都不重要,臨時生出來就好,反正台獨說什麼,反過來講,就一定是對的。 「這不就中二?中學二年級的屁孩那種心態啊。」 的確,獨派跑去拆蔣公銅像,他們說是屁孩、中二,但他們也去攻擊路邊的台灣黑熊氣球。表面上是一報還一報,但仔細一想,獨派拆蔣公,理由大家清楚,白色恐怖,但打台灣黑熊氣球的意義,是因為黑熊恐怖嗎?還是和獨派台派有關的東西,就通通要反? 這就是中二。所以,這些人不是大中華主義,是大中二主義。 前一陣子有屁孩去買菸,因沒有證件被拒,於是跳入櫃台毆打店員。有普通社會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錯的,但多數人也覺得,屁孩就是中二,你講道理,他們也不會聽,就先罰一罰,等他們長大之後,在社會打滾久了,就會知道這行為有多蠢。 但看看那些大中二主義者的表現,你確定人長大之後,真的會知道自己行為有多蠢嗎? 最好還是別太樂觀。
周偉航 2017-03-05
中國會森氣氣

中國會森氣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片 有一群人,或許可稱之為「中國會生氣黨人」。只要其他人做了針對中國的事,或講了什麼反對中國的話,他們都會跳出來阻止,其理由就是「中國會生氣」、「中國會發飆」。也因為中國會生氣黨人太常用這招,也讓其邊際效益遞減,甚至成為「中國會森氣氣」的笑話系列。   中國到底會不會生氣,要怎麼發飆,一直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之前台灣選舉前嗆說要「地動山搖」,選後也不知道是搖到哪邊去,據說台灣的「中國會生氣黨人」還因此跑去責問中共為什麼一直不搖。   雖然中國對於「發飆」一事還保有某種神秘性,但有時看來中國根本沒也那麼生氣,或是根本不會生氣,這些人就是要把中國講得已經氣急攻心,不是氣到快心肌梗塞,就是打算像寧王發飆一樣,到你家尿尿。   大國政治本是合理估算、智慧賽局為主,卻被講成好像全是情緒反應,要說北京政府為啥老被台灣人當白痴看待,老實說,「中國會生氣黨人」也有不小的貢獻。   我也曾聽過統派名嘴表示,台灣政客的確沒必要凡事都先考量「中國會不會接受」,因為這會忽略台灣的本位利益。國民黨就是因為太遷就「中國會不會接受」,而不被台灣人民接受,進而失去政權。   也就是因為太在意中國會不會生氣,才使得台灣人都「森氣氣」。川普能在美國出線,多少也是因為美國人生氣了,不見得是針對中國,而是一種對於外部過度遷就的不滿。   中國的武力威脅確實存在,但應該用理性去思考、評估,而不是隨便就「幫」中國生氣。也別隨意把自己和中國劃上等號,你心情不爽,是你家的事,和中國沒關係。就算是正牌的中國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也沒辦法代表中國立場,你一個台灣人透過幻想和腦補,卻想代表中國說出警世明言?   還是算了吧。
周偉航 2017-02-16
所以那個一二三自由日呢

所以那個一二三自由日呢

2015年饒穎奇在機場管制區內接受媒體訪問。(蘋果資料畫面)   前幾天是「一二三自由日」。這個節日對台灣的年輕人來講,全然陌生。我們暫且不管這節日的由來和意義,先來談一個人,就是谷正綱。   現在的台灣人,也多半不認識或不記得谷正綱這位「黨國大老」了。谷正綱在台灣雖然最大就當到內政部長,但他有個很酷的稱號,叫「反共鐵人」,他也曾有個職稱,是「世界反共聯盟主席」。這個世界反共聯盟,其前身是「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不管是哪一時期的名稱,聽起來也都是超酷的。   而一二三自由日,就是世界反共聯盟出來表演的重要日子了。因為一二三自由日和韓戰的中國戰俘被遣送來台有關,是反共的代表日,所以世界反共聯盟也會在這天舉辦紀念活動,證明他們的存在意義。但除了這一天外,他們在幹嘛,就不太清楚了。   1990年,共產黨國家垮得差不多,世界反共聯盟改名為「世界自由民主聯盟」。感覺還是很堅理念,至少還是可以和一二三自由日掛上關係。這個聯盟一直存在到今日,已有一百三十幾個會員國,搞得很大。   據說搞得很大,雖然在台灣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但應該很大吧。奇妙的是,雖然是個世界組織,但五十年來,總會長一直都是中華民國人。   現任的總會長是前國民黨立委饒穎奇,他在前幾天的世盟紀念活動中,當然大力批判民進黨,幫國民黨講話。此外,你應該還記得引起喧然大波的「退將赴北京乖乖聽習近平講話」的事件吧,那個場子,饒穎奇也在哦。   但「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的前身是「世界反共聯盟」,看到這個「反共」,再看到共產黨台下聽講的饒總會長,還真妙趣橫生。   最後順帶一提,我也不知道世盟當初成立的錢是哪來的。如果是用外交部的錢,那利用一二三自由日罵執政黨,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如果是用國民黨的錢,那是不是不當黨產呢?   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別就這樣錯過了一二三自由日。
周偉航 2017-01-27